微机流光发射器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65.11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实验名称:光通信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0日实验地点:光电工程实验室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姓名]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
2. 掌握光通信中常用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学习光通信系统的测试和调试方法。
4. 分析光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传输速率、误码率等。
二、实验原理光通信是利用光波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光纤进行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再由光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光通信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 激光发射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2. 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光信号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
3. 光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4. 光调制解调器: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
三、实验内容1. 光发射器特性测试2. 光纤传输特性测试3. 光接收器特性测试4. 光通信系统测试四、实验步骤1. 光发射器特性测试(1)将光发射器连接到测试仪,设置测试参数。
(2)测试光发射器的输出功率、光谱特性、调制特性等。
(3)记录测试数据,分析光发射器的性能。
2. 光纤传输特性测试(1)将光纤连接到测试仪,设置测试参数。
(2)测试光纤的衰减系数、色散系数等传输特性。
(3)记录测试数据,分析光纤的性能。
3. 光接收器特性测试(1)将光接收器连接到测试仪,设置测试参数。
(2)测试光接收器的灵敏度、动态范围、非线性等特性。
(3)记录测试数据,分析光接收器的性能。
4. 光通信系统测试(1)搭建光通信系统,包括光发射器、光纤、光接收器等。
(2)设置测试参数,如传输速率、误码率等。
(3)进行系统测试,记录测试数据。
(4)分析测试结果,评估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发射器输出功率为[输出功率值] dBm,光谱特性良好,调制特性符合要求。
2. 光纤衰减系数为[衰减系数值] dB/km,色散系数为[色散系数值] ps/nm·km。
光纤通信实验二光发射器实验1实验目的1.1 学习使用光纤通信中的重要器件LED或LD发光原理1.2 掌握光发送模块电光变换原理1.3 了解模拟光发送和数字光发送的区别2实验内容2.1 实验中,建议学生用一块74LS00 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一个环型振荡器作为数字信号源。
也可以使用数字信号发生器。
2.2 实验中,模拟信号源取自信号发生器,或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
2.3 光源的驱动电流,是通过测量负载电阻上的电压降计算得出,(负载电阻的阻值是已知的)。
2.4 通过测量,画出LED发出的光功率,与注入正向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
为了LED的安全,流过LED的电流必须小于50mA3LED工作原理3.1 发光二极管LED是取Light Emitting Diode 英文字头的缩写,主要应用于中小容量光通信系统中。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是取Laser Diode的英文字头的缩写。
主要应用于长距离传输的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中。
发光二极管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能看到,例如电视机上用于指示电源状态的红色发光管。
然而用于光纤通信中的LED管光谱更窄、工作频率更宽、寿命更长。
为了使管子发的光尽量多的注入到光纤中,LED管的结构又非常精密。
尽管如此,与激光二极管LD相比,LED只能用于几公里范围内的低码速光通信。
目前,光通信中大量使用的都是调制带宽极宽、响应速度快、发光光谱线宽极窄(数nm左右)、发光功率大的激光二极管。
无论LED或者LD要使它门发光最简单的电路如图1。
LED或LD发光电路图当开关K闭合,Vcc经过电阻R向光源提供合适的工作电流,得到工作电流以后光源发光,发出的光注入到光纤中并传送到远方。
限流电阻R的取值非常重要,R太大工作电流过小,光器件发出的光功率也小,光传送的距离也短。
R取值太小电流将会加大,光器件发出的光功率也大,一旦电流超过光源所能承受的最大工作电流,价值昂贵的光器件将立刻烧毁。
同学们做实验的时候宁可保守一些,光器件的工作电流LED不要超过50mA ,LD不要超过15mA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3流光发生器实验目的:1.掌握流光发生器的原理及工作原理。
2.了解流光发生器的接口特性及使用方法。
3.通过实验观察流光发生器的输出特性。
实验仪器:2.示波器3.数字万用表4.串行通信转USB模块实验原理:流光发生器是一种能产生连续可变色彩光的设备,它通过改变红、绿、蓝三基色灯的亮度分量来调整输出光的颜色。
在流光发生器中,通过对三色灯的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来实现色彩的混合和连续变化。
实验步骤:1.将流光发生器与示波器连接,设置示波器为XY模式,并选择合适的输出通道。
2.将流光发生器与数字万用表连接,用于测量流光发生器的输出电压。
3.将流光发生器与串行通信转USB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计算机控制流光发生器的工作参数。
4.打开流光发生器,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调整输出光的颜色和亮度,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5.使用示波器观察流光发生器的输出波形,并测量输出电压的大小。
6.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1.在操作流光发生器时,要注意电压的稳定性,避免因电压不稳导致流光发生器的异常工作。
2.在连接流光发生器与示波器时,要注意接线的正确性,避免误操作导致仪器故障。
3.在调整流光发生器的参数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置,不要超过流光发生器的工作范围。
4.在测量流光发生器的输出电压时,要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并注意正负极性的连接。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观察流光发生器的输出波形和测量输出电压的变化,可以得到流光发生器的输出特性。
在实验中,通过计算机软件调整流光发生器的参数,可以实现连续变化的颜色与亮度。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可以看到不同频率和脉冲宽度的变化对应不同的颜色和亮度。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流光发生器的颜色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参数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流光发生器的原理及接口技术。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流光发生器的原理及工作原理,了解了流光发生器的接口特性及使用方法。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发光二极管(LED)的工作原理。
2. 掌握限流电阻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3. 学习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报警电路中的应用。
4. 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发光报警电路。
5. 验证电路的工作性能,分析电路的响应特性。
二、实验原理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当电流通过时,LED会发出光。
在报警电路中,LED可以用来指示报警状态。
限流电阻用于限制通过LED的电流,防止LED因电流过大而损坏。
蜂鸣器在电路中用于发出声音报警信号。
三、实验器材1. 发光二极管(LED)1个2. 限流电阻(200~510Ω)1个3. 蜂鸣器1个4. 三极管(如2N3904)1个5. 电源(9V)1个6. 电路板或面包板1块7. 电线若干8. 万用表1个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 在电路板上按照图1所示连接电路。
- 将LED的正极连接到电源的正极,负极连接到限流电阻的一端。
- 限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三极管的集电极。
- 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到蜂鸣器的一端,蜂鸣器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的负极。
- 确保所有连接牢固,无短路或接触不良。
2. 测试电路:- 使用万用表测量限流电阻的阻值,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 打开电源,观察LED是否发光。
- 使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各极的电压,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3. 功能测试:- 检查电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发光和蜂鸣情况。
- 断开限流电阻,观察LED和蜂鸣器是否停止工作。
- 逐步减小限流电阻的阻值,观察LED亮度变化和蜂鸣器音量变化。
4. 数据记录:- 记录不同限流电阻值下LED的亮度、蜂鸣器的音量和三极管各极的电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LED发光:- 当电源打开后,LED开始发光,说明电路连接正确。
2. 蜂鸣器工作:- 当LED发光时,蜂鸣器发出声音,表明电路能够驱动蜂鸣器工作。
3. 限流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通过改变限流电阻的阻值,可以观察到LED亮度和蜂鸣器音量的变化。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实验报告实验项目 微机原理及应用 班 级 121204 姓 名 田家豪 王辰硕 学 号 121566 121567 指导老师 伍明高时 间 2015-4-21实验题目8255并口控制器应用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8255的工作方式及应用编程。
(2) 掌握8255的典型应用电路接法。
实验内容(1) 基本输入输出实验。
编写程序,使8255的A口为输出,B口为输入,完成拨动开关到数据灯的数据传输。
要求只要开关拨动,数据灯的显示就改变。
(2) 流水灯显示实验。
编写程序,使8255的A口和B口均为输出,实现16位数据灯的相对循环显示。
实验原理并行接口是以数据的字节为单位与I/O设备或被控制对象之间传递信息。
CPU和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送总是并行的,即可以同时传递8位、16位、32位等。
8255可编程外围接口芯片是Intel公司生产的通用并行I/O接口芯片,它具有A、B、C三个并行接口,用+5V单电源供电,能在以下三种方式下工作:方式0--基本输入/出方式、方式1--选通输入/出方式、方式2--双向选通工作方式。
实验说明及步骤1.基本输入输出实验本实验使8255端口A工作在方式0并作为输出口,端口B工作在方式0并作为输入口。
用一组开关信号接入端口B,端口A输出线接至一组数据灯上,然后通过对8255芯片编程来实现输入输出功能。
实验步骤如下。
(1) 确认从PC机引出的两根扁平电缆已经连接在实验平台上。
(2) 如图1所示连接实验线路。
(3) 首先运行CHECK程序,查看I/O空间始地址。
(4) 利用查出的地址编写程序,然后编译链接。
(5) 运行程序,拨动开关,看数据灯显示是否正确。
图12.流水灯显示实验首先分别向A口和B口写入80H和01H,然后分别将该数右移和左移一位,再送到端口上,这样循环下去,从而实现流水灯的显示。
实验步骤如下:(1) 确认从PC机引出的两根扁平电缆已经连接在实验平台上。
(2) 首先运行CHECK程序,查看I/O空间始地址。
实验一基本程序编程和程序调试一、实验目的1 、掌握数码转换等基本程序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2、熟悉 DEBUG 命令。
3 、学会和掌握用 DEBUG 调试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PC 机一台,装有 DOS 基本系统三、实验内容及步骤用 DEBUG 建立、汇编和运行调试程序的操作。
DEBUG 是 DOS 系统支持的用于汇编语言源程序调试的系统软件。
它共有 19 条命令完成相应的功能,命令及其格式可参阅附录一。
(一) DEBUG操作练习1)实验调试程序程序的功能是从3500H内存单元开始建立0-15共16个数据。
程序如下:地址 (H) 机器码(H) 助记符2000 BF0035 MOV DI, 35002003 B91000 MOV CX, 00102006 B80000 MOV AX, 00002009 9E SAHF200A 8805 MOV BYTE[DI], AL200C 47 INC DI200D 40 INC AX200E 27 DAA200F E2F9 LOOP 200A2011 F4 HLT2) 实验步骤:(1)输入与修改① 启动 DOS,在 DOS 提示符下输入 D E B U G 后回车,屏幕立即显示 DEBUG 提示符“ —”,表明已进入 DEBUG 状态,可以执行 DEBUG 的各种命令。
② 用 DEBUG 中的汇编命令“A 地址”将程序建立在内存单元中。
在提示符“—”下键入:“A 2000 ” 此时显示器上将会显示程序的段地址 CS 和偏移地址 IP,你就可以输入以上的程序了。
即显示 169C : 2000 键入 MOV DI, 3500169C: 2003 MOV CX, 0010169C : 2011 HLT: : :③ 用反汇编命令 “U 地址”检查程序在提示符“ — ”下,键入 “U 2000”,将从 2000 内存单元开始的内容反汇编,屏幕上显示169C : 2000 169C : 2003 169C : 2006 BF0035B91000B8000 M O V M OV M OV 3500 0010 0000: : :: : :169C : 2011 F4 HLT当发现程序有错时,可用汇编命令“ A 地址”进行修改,如要修改 200A 单元中的指令, 则键入 “A 200A ” ,屏幕显示 169C : 200A , 然后再键入 MOV BYTE[DI], AL ,就把错误的程序改正 了。
光弹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光弹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
2.测量光弹的实际发射速度。
3.了解光弹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光弹是一种轻型的抛射物,主要由光能产生的气体压力驱动。
当光弹从枪口发射出去时,由于光弹轻巧,其转动惯量相对较小,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光弹的发射速度主要由光能的转化效率决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光弹枪:用于发射光弹;2. 光弹:实验中使用的光弹为直径为10mm,质量为0.1g的圆柱形;3.光电探测器:用于测量光弹的实际发射速度。
四、实验步骤:1.将光弹装入光弹枪,并调整光弹枪的角度和弹压,使得光弹能够飞出实验区域;2.将光电探测器放置在实验区域的一侧,并调整其位置,使得光弹飞出后能够被光电探测器接收到;3.准备好计时器,并将其置于实验区域的另一侧;4.开始实验,观察光弹的发射及飞行过程,并通过计时器测量光弹从发射到被光电探测器接收的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光弹的实际发射速度。
假设光弹的飞行距离为d,时间为t,则光弹的实际发射速度V可以通过V=d/t计算得出。
同时,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中光弹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了解光弹的飞行轨迹和旋转情况。
光弹在空气中飞行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其飞行轨迹会逐渐偏离直线,并且受到旋转力矩的作用,光弹会呈现出旋转运动。
六、实验结论:1.光弹的实际发射速度与光弹的飞行距离和时间相关,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准确的数值。
2.光弹在空气中飞行时呈现出旋转运动,其轨迹逐渐偏离直线。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光弹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并测量了光弹的实际发射速度。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实验目的顺利完成。
通过实验,我们对光弹的形态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光弹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实验过程中光电探测器的位置调整不够精确,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些误差。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更加仔细地进行实验准备和设备调整,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实验报告课程二维动画制作院系教育学院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告规格、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四、实验方法及步骤三、实验仪器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1.实验一:Flash基础操作 (3)2.实验二:Flash运动补间 (6)3.实验三:Flash引导层与遮罩层 (8)4.实验四:Flash综合贺卡制作 (9)5.实验五:时间轴命令应用 (14)6.实验六:数字运算语句 (16)7.实验七:影片剪辑事件 (18)8.实验八:交互性鼠绘场景制作 (20)9.实验九:课件作品综合设计 (22)10.实验十:脚本作品综合设计 (24)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次实验课必须带上此本子,以便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
第1篇实验名称:光通信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光电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
2. 掌握光通信系统中关键元件的功能和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光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了解其实际应用。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通信是利用光波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光纤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光通信系统主要由光发射机、光纤传输线路和光接收机三部分组成。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和元件:1. 光发射机: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常用激光二极管(LD)作为光源。
2. 光纤传输线路:用于传输光信号,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3. 光接收机: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常用光电二极管(PD)作为光检测器。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光发射机性能测试(1)测试激光二极管(LD)的输出光功率。
(2)测试激光二极管的调制特性,即输出光功率与输入电信号的关系。
2. 实验二:光纤传输线路性能测试(1)测试光纤的传输损耗。
(2)测试光纤的色散特性,即不同波长光信号的传输速度差异。
3. 实验三:光接收机性能测试(1)测试光电二极管(PD)的响应速度。
(2)测试光电二极管的灵敏度,即输出电信号与输入光信号的关系。
4. 实验四:光通信系统综合测试(1)搭建光通信系统,将光发射机、光纤传输线路和光接收机连接起来。
(2)测试整个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包括传输损耗、误码率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发射机性能测试结果(1)激光二极管(LD)的输出光功率为1.5mW。
(2)激光二极管的调制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输出光功率随输入电信号的变化呈线性关系。
2. 光纤传输线路性能测试结果(1)单模光纤的传输损耗为0.2dB/km。
(2)单模光纤的色散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不同波长光信号的传输速度差异较小。
3. 光接收机性能测试结果(1)光电二极管(PD)的响应速度为10ns。
(2)光电二极管的灵敏度曲线如图3所示,输出电信号随输入光信号的变化呈线性关系。
光传输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掌握光传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了解光传输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
二、实验器材及材料1.光纤传输设备:光纤接收器、光纤发射器;2.光源:激光器;3.光纤材料:单模光纤、多模光纤;4.光纤配件:光纤连接器、光纤衰减器;5.光接收设备:光接收器;6.光功率计;7.实验仪器:实验台、示波器、电源等。
三、实验原理光传输是指通过光纤将信息以光的形式传送的技术。
光传输利用光的特性实现了大容量、高速率、低能耗和低损耗的数据传输方式,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光传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传输到纤芯中,根据光的不同折射率而沿不同路径传输,当光传输到纤芯的尽头时,由于传输介质的不同,光会发生自发的发射,通过接收器接收到信息。
光传输的二个主要参数是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传输距离表示在固定的传输速率下,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最远距离;传输速率表示在固定距离下,单位时间内传输的光数据量。
光纤是光传输的载体,根据不同的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适用于短距离、低速率传输,因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多径效应,产生传播时间延迟和信号畸变;单模光纤适用于长距离、高速率传输,因传输过程中只有一个模式存在,可以有效减小传播时间延迟和信号畸变。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实验仪器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确保光纤的连接和环境清洁。
2.光纤的接收与发射:将光纤连接到发射器和接收器上,并调节光源的功率使光线能够正常传输到接收器上,观察接收器的光强度。
3.光纤的连接与断开:使用光纤连接器将两根光纤连接起来,并观察连接的效果;使用光纤衰减器将光信号进行衰减,观察衰减后的光强度。
4.测量光功率:使用光功率计测量通过光纤传输的光功率值,记录测量结果。
5.观察信号畸变:使用示波器观察通过光纤传输的信号波形,检测信号是否出现畸变现象。
6.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传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发现的规律,分析光传输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