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流光发射器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65.11 KB
- 文档页数:5
第1篇实验名称:光通信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0日实验地点:光电工程实验室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姓名]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
2. 掌握光通信中常用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3. 学习光通信系统的测试和调试方法。
4. 分析光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传输速率、误码率等。
二、实验原理光通信是利用光波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光纤进行信号传输的一种通信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输,再由光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光通信系统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1. 激光发射器: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2. 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将光信号从发射端传输到接收端。
3. 光接收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4. 光调制解调器: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
三、实验内容1. 光发射器特性测试2. 光纤传输特性测试3. 光接收器特性测试4. 光通信系统测试四、实验步骤1. 光发射器特性测试(1)将光发射器连接到测试仪,设置测试参数。
(2)测试光发射器的输出功率、光谱特性、调制特性等。
(3)记录测试数据,分析光发射器的性能。
2. 光纤传输特性测试(1)将光纤连接到测试仪,设置测试参数。
(2)测试光纤的衰减系数、色散系数等传输特性。
(3)记录测试数据,分析光纤的性能。
3. 光接收器特性测试(1)将光接收器连接到测试仪,设置测试参数。
(2)测试光接收器的灵敏度、动态范围、非线性等特性。
(3)记录测试数据,分析光接收器的性能。
4. 光通信系统测试(1)搭建光通信系统,包括光发射器、光纤、光接收器等。
(2)设置测试参数,如传输速率、误码率等。
(3)进行系统测试,记录测试数据。
(4)分析测试结果,评估光通信系统的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发射器输出功率为[输出功率值] dBm,光谱特性良好,调制特性符合要求。
2. 光纤衰减系数为[衰减系数值] dB/km,色散系数为[色散系数值] ps/nm·km。
光纤通信实验二光发射器实验1实验目的1.1 学习使用光纤通信中的重要器件LED或LD发光原理1.2 掌握光发送模块电光变换原理1.3 了解模拟光发送和数字光发送的区别2实验内容2.1 实验中,建议学生用一块74LS00 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一个环型振荡器作为数字信号源。
也可以使用数字信号发生器。
2.2 实验中,模拟信号源取自信号发生器,或摄像机输出的视频信号。
2.3 光源的驱动电流,是通过测量负载电阻上的电压降计算得出,(负载电阻的阻值是已知的)。
2.4 通过测量,画出LED发出的光功率,与注入正向电流之间的关系曲线。
为了LED的安全,流过LED的电流必须小于50mA3LED工作原理3.1 发光二极管LED是取Light Emitting Diode 英文字头的缩写,主要应用于中小容量光通信系统中。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是取Laser Diode的英文字头的缩写。
主要应用于长距离传输的大容量光纤通信系统中。
发光二极管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能看到,例如电视机上用于指示电源状态的红色发光管。
然而用于光纤通信中的LED管光谱更窄、工作频率更宽、寿命更长。
为了使管子发的光尽量多的注入到光纤中,LED管的结构又非常精密。
尽管如此,与激光二极管LD相比,LED只能用于几公里范围内的低码速光通信。
目前,光通信中大量使用的都是调制带宽极宽、响应速度快、发光光谱线宽极窄(数nm左右)、发光功率大的激光二极管。
无论LED或者LD要使它门发光最简单的电路如图1。
LED或LD发光电路图当开关K闭合,Vcc经过电阻R向光源提供合适的工作电流,得到工作电流以后光源发光,发出的光注入到光纤中并传送到远方。
限流电阻R的取值非常重要,R太大工作电流过小,光器件发出的光功率也小,光传送的距离也短。
R取值太小电流将会加大,光器件发出的光功率也大,一旦电流超过光源所能承受的最大工作电流,价值昂贵的光器件将立刻烧毁。
同学们做实验的时候宁可保守一些,光器件的工作电流LED不要超过50mA ,LD不要超过15mA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3流光发生器实验目的:1.掌握流光发生器的原理及工作原理。
2.了解流光发生器的接口特性及使用方法。
3.通过实验观察流光发生器的输出特性。
实验仪器:2.示波器3.数字万用表4.串行通信转USB模块实验原理:流光发生器是一种能产生连续可变色彩光的设备,它通过改变红、绿、蓝三基色灯的亮度分量来调整输出光的颜色。
在流光发生器中,通过对三色灯的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来实现色彩的混合和连续变化。
实验步骤:1.将流光发生器与示波器连接,设置示波器为XY模式,并选择合适的输出通道。
2.将流光发生器与数字万用表连接,用于测量流光发生器的输出电压。
3.将流光发生器与串行通信转USB模块连接,用于通过计算机控制流光发生器的工作参数。
4.打开流光发生器,并通过计算机软件调整输出光的颜色和亮度,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5.使用示波器观察流光发生器的输出波形,并测量输出电压的大小。
6.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实验注意事项:1.在操作流光发生器时,要注意电压的稳定性,避免因电压不稳导致流光发生器的异常工作。
2.在连接流光发生器与示波器时,要注意接线的正确性,避免误操作导致仪器故障。
3.在调整流光发生器的参数时,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理设置,不要超过流光发生器的工作范围。
4.在测量流光发生器的输出电压时,要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并注意正负极性的连接。
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通过观察流光发生器的输出波形和测量输出电压的变化,可以得到流光发生器的输出特性。
在实验中,通过计算机软件调整流光发生器的参数,可以实现连续变化的颜色与亮度。
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可以看到不同频率和脉冲宽度的变化对应不同的颜色和亮度。
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流光发生器的颜色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参数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了解流光发生器的原理及接口技术。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流光发生器的原理及工作原理,了解了流光发生器的接口特性及使用方法。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发光二极管(LED)的工作原理。
2. 掌握限流电阻的选择和计算方法。
3. 学习蜂鸣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报警电路中的应用。
4. 设计并搭建一个简单的发光报警电路。
5. 验证电路的工作性能,分析电路的响应特性。
二、实验原理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当电流通过时,LED会发出光。
在报警电路中,LED可以用来指示报警状态。
限流电阻用于限制通过LED的电流,防止LED因电流过大而损坏。
蜂鸣器在电路中用于发出声音报警信号。
三、实验器材1. 发光二极管(LED)1个2. 限流电阻(200~510Ω)1个3. 蜂鸣器1个4. 三极管(如2N3904)1个5. 电源(9V)1个6. 电路板或面包板1块7. 电线若干8. 万用表1个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 在电路板上按照图1所示连接电路。
- 将LED的正极连接到电源的正极,负极连接到限流电阻的一端。
- 限流电阻的另一端连接到三极管的集电极。
- 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到蜂鸣器的一端,蜂鸣器的另一端连接到电源的负极。
- 确保所有连接牢固,无短路或接触不良。
2. 测试电路:- 使用万用表测量限流电阻的阻值,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 打开电源,观察LED是否发光。
- 使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各极的电压,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3. 功能测试:- 检查电路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发光和蜂鸣情况。
- 断开限流电阻,观察LED和蜂鸣器是否停止工作。
- 逐步减小限流电阻的阻值,观察LED亮度变化和蜂鸣器音量变化。
4. 数据记录:- 记录不同限流电阻值下LED的亮度、蜂鸣器的音量和三极管各极的电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LED发光:- 当电源打开后,LED开始发光,说明电路连接正确。
2. 蜂鸣器工作:- 当LED发光时,蜂鸣器发出声音,表明电路能够驱动蜂鸣器工作。
3. 限流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通过改变限流电阻的阻值,可以观察到LED亮度和蜂鸣器音量的变化。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实验报告实验项目 微机原理及应用 班 级 121204 姓 名 田家豪 王辰硕 学 号 121566 121567 指导老师 伍明高时 间 2015-4-21实验题目8255并口控制器应用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8255的工作方式及应用编程。
(2) 掌握8255的典型应用电路接法。
实验内容(1) 基本输入输出实验。
编写程序,使8255的A口为输出,B口为输入,完成拨动开关到数据灯的数据传输。
要求只要开关拨动,数据灯的显示就改变。
(2) 流水灯显示实验。
编写程序,使8255的A口和B口均为输出,实现16位数据灯的相对循环显示。
实验原理并行接口是以数据的字节为单位与I/O设备或被控制对象之间传递信息。
CPU和接口之间的数据传送总是并行的,即可以同时传递8位、16位、32位等。
8255可编程外围接口芯片是Intel公司生产的通用并行I/O接口芯片,它具有A、B、C三个并行接口,用+5V单电源供电,能在以下三种方式下工作:方式0--基本输入/出方式、方式1--选通输入/出方式、方式2--双向选通工作方式。
实验说明及步骤1.基本输入输出实验本实验使8255端口A工作在方式0并作为输出口,端口B工作在方式0并作为输入口。
用一组开关信号接入端口B,端口A输出线接至一组数据灯上,然后通过对8255芯片编程来实现输入输出功能。
实验步骤如下。
(1) 确认从PC机引出的两根扁平电缆已经连接在实验平台上。
(2) 如图1所示连接实验线路。
(3) 首先运行CHECK程序,查看I/O空间始地址。
(4) 利用查出的地址编写程序,然后编译链接。
(5) 运行程序,拨动开关,看数据灯显示是否正确。
图12.流水灯显示实验首先分别向A口和B口写入80H和01H,然后分别将该数右移和左移一位,再送到端口上,这样循环下去,从而实现流水灯的显示。
实验步骤如下:(1) 确认从PC机引出的两根扁平电缆已经连接在实验平台上。
(2) 首先运行CHECK程序,查看I/O空间始地址。
实验一基本程序编程和程序调试一、实验目的1 、掌握数码转换等基本程序设计的技巧和方法。
2、熟悉 DEBUG 命令。
3 、学会和掌握用 DEBUG 调试程序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PC 机一台,装有 DOS 基本系统三、实验内容及步骤用 DEBUG 建立、汇编和运行调试程序的操作。
DEBUG 是 DOS 系统支持的用于汇编语言源程序调试的系统软件。
它共有 19 条命令完成相应的功能,命令及其格式可参阅附录一。
(一) DEBUG操作练习1)实验调试程序程序的功能是从3500H内存单元开始建立0-15共16个数据。
程序如下:地址 (H) 机器码(H) 助记符2000 BF0035 MOV DI, 35002003 B91000 MOV CX, 00102006 B80000 MOV AX, 00002009 9E SAHF200A 8805 MOV BYTE[DI], AL200C 47 INC DI200D 40 INC AX200E 27 DAA200F E2F9 LOOP 200A2011 F4 HLT2) 实验步骤:(1)输入与修改① 启动 DOS,在 DOS 提示符下输入 D E B U G 后回车,屏幕立即显示 DEBUG 提示符“ —”,表明已进入 DEBUG 状态,可以执行 DEBUG 的各种命令。
② 用 DEBUG 中的汇编命令“A 地址”将程序建立在内存单元中。
在提示符“—”下键入:“A 2000 ” 此时显示器上将会显示程序的段地址 CS 和偏移地址 IP,你就可以输入以上的程序了。
即显示 169C : 2000 键入 MOV DI, 3500169C: 2003 MOV CX, 0010169C : 2011 HLT: : :③ 用反汇编命令 “U 地址”检查程序在提示符“ — ”下,键入 “U 2000”,将从 2000 内存单元开始的内容反汇编,屏幕上显示169C : 2000 169C : 2003 169C : 2006 BF0035B91000B8000 M O V M OV M OV 3500 0010 0000: : :: : :169C : 2011 F4 HLT当发现程序有错时,可用汇编命令“ A 地址”进行修改,如要修改 200A 单元中的指令, 则键入 “A 200A ” ,屏幕显示 169C : 200A , 然后再键入 MOV BYTE[DI], AL ,就把错误的程序改正 了。
光弹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光弹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
2.测量光弹的实际发射速度。
3.了解光弹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光弹是一种轻型的抛射物,主要由光能产生的气体压力驱动。
当光弹从枪口发射出去时,由于光弹轻巧,其转动惯量相对较小,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光弹的发射速度主要由光能的转化效率决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光弹枪:用于发射光弹;2. 光弹:实验中使用的光弹为直径为10mm,质量为0.1g的圆柱形;3.光电探测器:用于测量光弹的实际发射速度。
四、实验步骤:1.将光弹装入光弹枪,并调整光弹枪的角度和弹压,使得光弹能够飞出实验区域;2.将光电探测器放置在实验区域的一侧,并调整其位置,使得光弹飞出后能够被光电探测器接收到;3.准备好计时器,并将其置于实验区域的另一侧;4.开始实验,观察光弹的发射及飞行过程,并通过计时器测量光弹从发射到被光电探测器接收的时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光弹的实际发射速度。
假设光弹的飞行距离为d,时间为t,则光弹的实际发射速度V可以通过V=d/t计算得出。
同时,通过观察实验过程中光弹的形态特征,我们可以了解光弹的飞行轨迹和旋转情况。
光弹在空气中飞行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存在,其飞行轨迹会逐渐偏离直线,并且受到旋转力矩的作用,光弹会呈现出旋转运动。
六、实验结论:1.光弹的实际发射速度与光弹的飞行距离和时间相关,通过计算可以得到准确的数值。
2.光弹在空气中飞行时呈现出旋转运动,其轨迹逐渐偏离直线。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了光弹在空气中的运动规律,并测量了光弹的实际发射速度。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实验目的顺利完成。
通过实验,我们对光弹的形态特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光弹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同时,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实验过程中光电探测器的位置调整不够精确,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些误差。
因此,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需要更加仔细地进行实验准备和设备调整,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实验报告课程二维动画制作院系教育学院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报告规格、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四、实验方法及步骤三、实验仪器五、实验记录及数据处理六、误差分析及问题讨论1.实验一:Flash基础操作 (3)2.实验二:Flash运动补间 (6)3.实验三:Flash引导层与遮罩层 (8)4.实验四:Flash综合贺卡制作 (9)5.实验五:时间轴命令应用 (14)6.实验六:数字运算语句 (16)7.实验七:影片剪辑事件 (18)8.实验八:交互性鼠绘场景制作 (20)9.实验九:课件作品综合设计 (22)10.实验十:脚本作品综合设计 (24)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次实验课必须带上此本子,以便教师检查预习情况和记录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时必须遵守实验规则。
第1篇实验名称:光通信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1月15日实验地点:光电实验室一、实验目的1. 理解光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
2. 掌握光通信系统中关键元件的功能和应用。
3. 通过实验,验证光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并了解其实际应用。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光通信是利用光波作为信息载体,通过光纤传输信息的一种通信方式。
光通信系统主要由光发射机、光纤传输线路和光接收机三部分组成。
本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原理和元件:1. 光发射机: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常用激光二极管(LD)作为光源。
2. 光纤传输线路:用于传输光信号,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3. 光接收机: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常用光电二极管(PD)作为光检测器。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光发射机性能测试(1)测试激光二极管(LD)的输出光功率。
(2)测试激光二极管的调制特性,即输出光功率与输入电信号的关系。
2. 实验二:光纤传输线路性能测试(1)测试光纤的传输损耗。
(2)测试光纤的色散特性,即不同波长光信号的传输速度差异。
3. 实验三:光接收机性能测试(1)测试光电二极管(PD)的响应速度。
(2)测试光电二极管的灵敏度,即输出电信号与输入光信号的关系。
4. 实验四:光通信系统综合测试(1)搭建光通信系统,将光发射机、光纤传输线路和光接收机连接起来。
(2)测试整个光通信系统的性能,包括传输损耗、误码率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发射机性能测试结果(1)激光二极管(LD)的输出光功率为1.5mW。
(2)激光二极管的调制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输出光功率随输入电信号的变化呈线性关系。
2. 光纤传输线路性能测试结果(1)单模光纤的传输损耗为0.2dB/km。
(2)单模光纤的色散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不同波长光信号的传输速度差异较小。
3. 光接收机性能测试结果(1)光电二极管(PD)的响应速度为10ns。
(2)光电二极管的灵敏度曲线如图3所示,输出电信号随输入光信号的变化呈线性关系。
光传输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掌握光传输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了解光传输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
二、实验器材及材料1.光纤传输设备:光纤接收器、光纤发射器;2.光源:激光器;3.光纤材料:单模光纤、多模光纤;4.光纤配件:光纤连接器、光纤衰减器;5.光接收设备:光接收器;6.光功率计;7.实验仪器:实验台、示波器、电源等。
三、实验原理光传输是指通过光纤将信息以光的形式传送的技术。
光传输利用光的特性实现了大容量、高速率、低能耗和低损耗的数据传输方式,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光传输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传输到纤芯中,根据光的不同折射率而沿不同路径传输,当光传输到纤芯的尽头时,由于传输介质的不同,光会发生自发的发射,通过接收器接收到信息。
光传输的二个主要参数是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传输距离表示在固定的传输速率下,光在传输过程中的最远距离;传输速率表示在固定距离下,单位时间内传输的光数据量。
光纤是光传输的载体,根据不同的传输方式,可以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适用于短距离、低速率传输,因传输过程中会发生多径效应,产生传播时间延迟和信号畸变;单模光纤适用于长距离、高速率传输,因传输过程中只有一个模式存在,可以有效减小传播时间延迟和信号畸变。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准备工作:检查实验仪器和设备是否正常工作,并确保光纤的连接和环境清洁。
2.光纤的接收与发射:将光纤连接到发射器和接收器上,并调节光源的功率使光线能够正常传输到接收器上,观察接收器的光强度。
3.光纤的连接与断开:使用光纤连接器将两根光纤连接起来,并观察连接的效果;使用光纤衰减器将光信号进行衰减,观察衰减后的光强度。
4.测量光功率:使用光功率计测量通过光纤传输的光功率值,记录测量结果。
5.观察信号畸变:使用示波器观察通过光纤传输的信号波形,检测信号是否出现畸变现象。
6.实验总结: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光传输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发现的规律,分析光传输的优缺点和应用前景。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实验名称实验报告(一):小灯闪烁仿真实验
实验目标:利用Keil的仿真实验环境,编程实现使连接到P1.0引脚的小灯亮灭闪烁。
请图文结合详细描述实验流程与实验结果,给出带注释的源代码以及实验结论等。
1.实验流程
·新建一个工程项目文件,并取名为“led闪烁”,同时选择目标器件AT89C51。
由于是汇编语言,故而选择“否”
·将文件添加到项目中并键入程序
创建文件,保存为“led闪烁.asm”,并将文件添加到项目中。
将程序键入。
·为工程项目设置软硬件调试环境并生成.hex文件。
·程序文件的编译·软件仿真、调试
在调试窗口调试,观察P1观察口。
运行程序可观察到P1窗口闪烁变化。
2. 实验结果
·编译结果
·P1.0引脚的小灯亮灭闪烁结果
3. 带注释的源代码
4. 实验结论、建议和意见
实验结论:
利用Keil的仿真实验环境,可以通过设置延时来编程实现并观察到P1.0引脚的小灯亮。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微机原理硬件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班内序号:日期:2018年1月6日实验一熟悉实验环境及IO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和熟悉实验台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直接使用Debug的I、O命令来读写I/O端口。
3.学会Debug的使用及编写汇编程序。
二、实验内容1.学习使用Debug命令,并用I、O命令直接对端口进行读写操作。
2.用汇编语言编写跑马灯程序。
实现功能:A.通过读入端口状态,选择工作模式(灯闪烁方式、速度等);B.通过输出端口控制灯的工作状态(低电平灯亮)。
三、实验过程1.在Debug下,用I是命令读输入端口的状态,即拨码开关的状态,用O命令向端口输出数据,通过发光管来查看。
测试结果:S是A.使用命令:I E800读取开关状态,得出的结果是从左低右高,即0 S是高位。
低位,7B.使用命令:O E800 0测试数码管的低位,改变输入的值可依次测试各个数码管是否正常。
七段数码管左边为高位,右边为低位。
2.分析以下程序段的作用MOV AH, 0BHINT 21HOR AL,ALJZ 0100INT 20H分析:该段程序实现了检测键盘状态,在键盘有任意键输入时退出程序返回DOS的功能。
该实现依赖于0BH号中断调用和巧妙使用程序入口返回地址直接返回。
在DOS的DEBUG模式下,地址不用添加十六进制H标志。
地址默认为16进制,多写了反而画蛇添足产生错误。
普通数据为了区分需要添加H。
3.编写跑马灯程序。
程序流程图如下:程序源码如下:DATA SEGMENTDB 100 DUP(0)DATA ENDS;-------------------------------------------------------------STACK SEGMENT STACK 'STACK'DB 100 DUP(0)STACK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PUASE MACROLOCAL LOPP1,LOPP2,HERPUSH AXPUSH BXPUSH DXHER: READ ;读取8个拨码开关的状态SHL AH,1SHL AH,1 ;把D6位移动至CF,根据CF位是0还是1判断是否暂停 JC HERMOV DH,ALAND DH,6FH ;控制速度LOPP1:MOV AX,0FFFHLOPP2:DEC AXJNZ LOPP2DEC DXJNZ LOPP1 ;两层循环,以扩大时延(延时程序)POP DXPOP BXPOP AXENDM;-----------------------------------------------READ MACRO ;读取8个拨码开关的状态MOV DX,0E8E0HIN AL,DXMOV AH,ALENDM;-------------------------------------------------------------START: ;主程序MOV AX,DATAMOV DS,AXMOV DX,0E8E0HLOP:READ ;读取8个拨码开关的状态SHL AL,1 ;D7位表示开关,左移1位,把D7移动至CF位,根据CF 位是0还是1决定是否开关JNC LOPSHR AH,1 ;D0控制跑马灯方向,右移1位,将其移动至CF位,根据CF位是0还是1决定方向JC RTOLJNC LTORRTOL: ;方向:从右到左MOV BL,0FEH ;设定灯亮的初值,低电平点亮对应位的灯,设定为最后一盏灯先亮,其余灭LOP1:READ ;读取8个拨码开关的状态AND AL,02H ;D1控制灯型选择SUB BL,AL ;若为0,则每次循环后不改变灯型,依然是只亮一盏灯,若为1,则每次循环后BL减2,达到随机灯型的效果ROL BL,1 ;BL循环左移1位PUSH AXMOV AL,BLOUT DX,AL ;将BL的值输出到灯,点亮对应的灯 POP AXPUASE ;延时一段时间,使人眼可见READ ;读取拨码开关状态SHL AL,1JNC EXIT ;如果D0为0,则退出程序SHR AH,1JC LOP1 ;判断D7位方向是否改变LTOR: ;方向:从左到右MOV BL,0FEHLOP2: READAND AL,02HSUB BL,ALROR BL,1 ;与上述注释类似,此处不再赘述PUSH AXMOV AL,BLOUT DX,ALPOP AXPUASEREADSHL AL,1JNC EXITSHR AH,1JNC LOP2JMP RTOLEXIT:MOV AX,4C00H ;返回DOS系统INT 21H;-------------------------------------------------------------CODE ENDSEND START注意:本次实验中一共有8个拨码开关,其中D0表示方向的选择,有向左和向右两种选择;D7是开始和终止程序的开关;D6是暂停功能;D1是灯型的选择,分别有只亮一盏灯和随机灯型;其余的D2、D3、D4、D5是控制速度的拨码开关,不同的组合方式对应不同的移动速度。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编程发光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掌握编程发光技术的实现方法,包括硬件选择、编程技巧等。
3.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编程技能。
二、实验原理编程发光技术是指利用编程语言控制电子元件(如LED灯、RGB灯等)发光的技术。
通过编写程序,可以实现对发光元件的亮度、颜色、闪烁频率等参数的控制,从而实现各种视觉效果。
三、实验材料1. Arduino开发板(或类似开发板)2. LED灯(或RGB灯)3. 连接线4. 电源(5V或3.3V)5. 编程软件(如Arduino IDE)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Arduino开发板与电脑连接,打开Arduino IDE。
(2)确保LED灯的正负极正确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的数字引脚上。
(3)将电源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确保供电正常。
2. 编写程序(1)在Arduino IDE中,新建一个名为“发光实验”的文件。
(2)编写以下程序代码:```cppint ledPin = 13; // 设置LED灯连接的数字引脚void setup() {pinMode(ledPin, OUTPUT); // 设置引脚模式为输出}void loop() {digitalWrite(ledPin, HIGH); // 点亮LED灯delay(1000); // 延时1000毫秒digitalWrite(ledPin, LOW); // 熄灭LED灯delay(1000); // 延时1000毫秒}```(3)保存程序,并上传到Arduino开发板。
3. 实验验证(1)打开Arduino IDE的串口监视器,观察程序运行状态。
(2)观察LED灯的闪烁情况,确认程序运行正常。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编写程序,成功控制了LED灯的亮灭和闪烁频率,实现了编程发光技术的基本功能。
2. 实验分析(1)实验中使用的Arduino开发板是一款常见的开源硬件平台,具有丰富的接口和易于编程的特点。
微机原理实验报告(3)一、实验名称七段数码显示二、实验目的掌握接口芯片的编址方法,掌握8255的初始化设置,及数码管显示原理,掌握段控及位控的概念。
三、实验内容连接地址译码器与8255的连线及8255与数码管的连线;在数据段中存放0到9的字型码;从微机键盘键入2个数字的ASCII码,在输入过程中检查如非数字则重新输入;然后将输入的ASCII码变成相应的数字,再利用换码指令XLAT查表得到相应的字型码;将字型码送到8255输出口所接的数码管上显示。
四、程序流程图:(见末页)五、实验结论:符合预期,输入2个数字,七段数码管显示这两个数字。
六、实验心得七段数码显示作为第一次硬件实验,虽然程序不难,但是在实验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
主要问题还是集中在硬件方面。
程序方面,上机之前我已经完成了程序的编写,在实验室用了大概20分钟进行了调试,消除了7个编程中的错误。
但是进行编译运行后,数码管始终无法显示正确的数字。
在确定程序无误后,我只能逐一排查运行失败的原因。
我首先检查了硬件连线,并且将优盘从主机上拔下,将影响因素尽量消除,但是仍然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
接着我换来了已经完成实验的同学的实验箱,重新编译运行,数码管依旧无法正确显示。
最后不得已,我又换了一台电脑,编译运行同样的程序用同一个实验箱,终于获得了正确的结果。
实验后我思考了一下问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我觉得可能是用于计算机与实验箱相连的扁平接线有问题才导致数码管始终无法正常工作。
这次实验过后,对于微机原理知识来说我并没有太多的收获,毕竟做到第三次实验,编写程序和软件的应用都已经轻车熟路了。
但是通过遇到上述的这个问题,我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这就是我这次最大的收获。
七、实验程序:INPORTA EQU 0EF00H-280H+288HINPORTB EQU 0EF00H-280H+289HINPORTC EQU 0EF00H-280H+28AHINPORTCRL EQU 0EF00H-280H+28BHSTACK SEGMENT STACKDW 100 DUP(?)STACK ENDSDATA SEGMENTFIGURE DB 3FH,06H,5BH,4FH,66H,6DH,7DH,07H,7FH,6FH X DB 2 DUP(?)STRING DB 'PLEASE ENTER TWO NUMBERS:' , 0DH, 0AH, '$' 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 SS:STACK, DS:DATAMAIN PROCMOV AX,DATAMOV DS,AXMOV SI, OFFSET XMOV DX, OFFSET STRINGMOV AH, 9INT 21HCALL KEYINAND DL, 0FHMOV [SI], DLINC SICALL KEYINAND DL, 0FHMOV [SI], DLMOV DX, INPORTCRLMOV AL, 10000010BOUT DX, ALMOV BX, OFFSET FIGURENEXT1: MOV DX, INPORTAMOV SI, OFFSET XMOV AL, [SI+1]XLATOUT DX, ALMOV DX, INPORTCMOV AL, 01B; PC1=0,PC0=1OUT DX, ALCALL DELAYMOV DX, INPORTAMOV SI, OFFSET XMOV AL, [SI]XLATOUT DX, ALMOV DX, INPORTCMOV AL, 10B; PC1=1,PC0=0OUT DX, ALCALL DELAYMOV DL,0FFHMOV AH,6INT 21HJZ NEXT1MOV AH,4CHINT 21HMAIN ENDPKEYIN PROCAGAIN: MOV AH, 8INT 21HCMP AL, 30HJB AGAINCMP AL, 39HJA AGAINMOV DL, ALMOV AH, 2INT 21HRETKEYIN ENDPDELAY PROCPUSH BXPUSH CXMOV BX,100MOV CX,0NEXT2:LOOP NEXT2DEC BXJNZ NEXT2POP CXPOP BXRETDELAY ENDPCODE ENDSEND MAIN流程图:开始将数码管的字型码存入数据段从键盘输入2个数字输入数字存入数据段N设置8255控制字Y取数据段取个位数字偏移地址送入AL 寄存器设置8255A 口工作方式:将字型码输出至A 口利用XLAT 指令查得该数字所对应的字型码判断输入是否为2个数字Y初始化设置8255C 口工作方式:使PC1置0,PC0置1调用延时子程序取数据段取十位数字偏移地址送入AL 寄存器设置8255A 口工作方式:将字型码输出至A 口设置8255C 口工作方式:使PC1置1,PC0置0 检查是否有键按下调用延时子程序返回DOSNY。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编程方法。
2. 掌握使用51单片机控制LED灯闪烁的编程技巧。
3. 了解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实现简单的报警闪烁灯功能。
4.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故障排查能力。
二、实验原理报警闪烁灯实验是基于51单片机控制LED灯闪烁的实验,通过编写程序控制单片机的I/O口输出高低电平,进而控制LED灯的亮灭。
当系统检测到报警信号时,LED灯开始闪烁,以此提示报警信息。
三、实验设备1. 51单片机开发板2. LED灯3. 电阻4. 连接线5. 万用表6. 编程器7. 计算机四、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1)将LED灯的正极连接到单片机的P1.0引脚。
(2)将LED灯的负极通过限流电阻连接到单片机的GND引脚。
(3)将报警信号输入到单片机的P3.2引脚。
2. 编写程序(1)初始化单片机,设置P1.0为输出模式。
(2)设置P3.2为输入模式,用于接收报警信号。
(3)编写主循环程序,检测P3.2引脚的状态。
- 当P3.2引脚为高电平时,表示系统正常,LED灯熄灭。
- 当P3.2引脚为低电平时,表示系统发生报警,LED灯开始闪烁。
(4)编写延时函数,用于控制LED灯的闪烁频率。
3. 编译与下载程序(1)使用Keil uVision软件编写程序。
(2)编译程序,生成目标文件。
(3)使用编程器将目标文件下载到51单片机中。
4. 测试与调试(1)将报警信号输入到P3.2引脚,观察LED灯的闪烁情况。
(2)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延时函数,实现不同的闪烁频率。
(3)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排除故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编程成功后,当系统正常时,LED灯熄灭;当系统发生报警时,LED灯开始闪烁,提示报警信息。
2. 实验分析(1)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51单片机控制LED灯闪烁的基本编程方法。
(2)了解了报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并实现了简单的报警闪烁灯功能。
(3)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和故障排查能力。
最新光弹实验报告
光弹实验是为了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其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现象。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光弹理论,并探究光弹在不同介质中的行为特性。
实验材料:
1. 激光发射器
2. 多种介质样本(例如:空气、水、玻璃)
3. 高速摄像机
4. 测量尺
5. 数据分析软件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确保激光发射器工作正常,高速摄像机设置正确。
2. 在实验室中设置好激光发射器,调整至适当功率。
3. 将激光发射器对准第一种介质(空气),使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光弹的传播过程。
4. 重复步骤3,更换不同介质样本(水、玻璃等),并记录数据。
5. 对收集到的视频数据进行分析,测量光弹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路径变化。
6. 将实验数据与光弹理论进行对比,验证理论的准确性。
7. 分析不同介质对光弹行为的影响,总结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实验数据显示,在空气介质中,光弹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与理论预测相符。
在水中,光弹的传播速度略有降低,这与水的折射率有关。
在玻璃介质中,光弹的传播速度进一步降低,这与玻璃的光学特性有关。
通过对比不同介质中光弹的传播特性,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光
的物理行为。
结论:
本次光弹实验成功验证了光弹理论,并揭示了不同介质对光弹传播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光弹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和路径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与介质的光学特性密切相关。
这一发现对于光学研究和相关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姓名:***学号:**********年级:2014专业:电子2016年春季学期实验一.熟悉单片机开发环境1.功能要求在 P1 端口接8 个LED,并编程依次循环点亮。
要求用软件延时程序控制LED 的亮灭时间,并能精确地计算和用软件测量延时时间。
2.硬件原理3.程序清单ORG 0000HLJMP STARTORG 0030HSTART: MOV R2,#8MOV A,#01H LOOP1: MOV P1,ALCALL DELAY RL ADJNZ R2,LOOP1 MOV R2,#8RR ALOOP2: MOV P1,ALCALL DELAY RR ADJNZ R2,LOOP2 LJMP STARTDELAY: MOV R5,#20 D1: MOV R6,#80 D2: MOV R7,#248 DJNZ R7,$DJNZ R6,D2DJNZ R5,D1RETEND4.实验心得首次接触开发板,通过实验1加强了对单片机的了解,学会使用仿真软件,学会搭线的各种技巧,并且掌握了LED亮灭的原理。
实验二.并行口输入输出实验——循环彩灯控制1.功能要求P1 口接8 个开关,P0 口接8 个灯,每个开关对应一个灯,实时读取开关状态,开关闭合时,灯亮。
开关断开时,灯灭。
用5 个开关K0~K4,控制P0 口所接8 个灯的循环,各开关的功能要求如下:(1)K1~K2 分别选择灯的四种闪动方式;(2)K3 用于控制灯的循环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3)K4 用于选择灯的两种循环速度;(4)K0 用于引发外部中断,在外部中断子程序中,读取通过K1-K4 所设定 的循环彩灯的工作方式,并按所设定的工作方式控制彩灯运行。
当K0 没有引发 中断时,保持上一次的循环方式。
2.硬件原理3.程序清单ORG 0000HLJMP MAINDELAY2: MOV R0,#200 D4: MOV R1,#200ORG 0003HLJMP INTERRUPTORG 0030HMAIN: SETB EX0SETB IT0SETB EAMOV A,#01HA1: MOV P0,AJB 20H.2,B1JNB 20H.2,B2A2: JB 20H.3,LOOP11 JNB 20H.3,LOOP22 B1: LCALL DELAY1LJMP A2B2: LCALL DELAY2LJMP A2LOOP11: RL ALJMP A1LOOP22: RR ALJMP A1ORG 0600HDELAY1: MOV R0,#100D1: MOV R1,#100D2: MOV R2,#10D3: DJNZ R2,D3DJNZ R1,D2DJNZ R0 ,D1RET4.实验心得开始熟悉开发板,通过实验2加强了对单片机的了解,学会中断程序的书写方法,学会搭线的各种技巧,并且掌握了跑马灯工作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