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秀PPT课件公开课-特别的气象员(幼儿园大班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35 MB
- 文档页数:7
幼儿园大班故事《特别的气象员》教案配音音乐大班故事《特别的气象员》PPT课件教案配音音乐包含了PPT课件,参考教案,配音音乐,活动目标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标】1、激发幼儿的好奇心、表现欲,提高其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萌发幼儿爱科学的情感。
2、知道一些气象变化与动物习性变化之间的关系。
3、能根据动物的特殊表现来推断并预报天气。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气象牌(人手一份)【活动重难点】1、重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去了解动物与气象变化之间的关系、奥秘。
2、难点:(1)能举一反三并通过个别动物的表现归纳出下雨之前的天气具体变化特点;(2)能运用新学的知识进行判断。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通过游戏,引出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导入语:孩子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森林动物园的小动物们送给我们大一班一份特殊的礼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快来找一找…………对,一台大彩电,让我们一起欣赏电视节目吧!(二)基本部分1、向幼儿展示礼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了,它们在向我们打招呼呢,我们也来问候一下吧!"你们看它们玩的高兴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幼儿讨论)2、与幼儿谈论天气,"你们看今天的天气怎样?那明天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呢?"(引导幼儿说出观看天气预报)3、师:"电视台里的气象员是怎样播报天气预报的,谁能来模仿一下",鼓励幼儿大胆模仿,教师给与肯定。
4、我们一起来听听电视台里的叔叔阿姨是怎样播报天气预报的?5、向幼儿提出问题:(1)刚才你们听到哪几种天气情况?(今天小动物给大家带来一个游戏,先来观察周围图片上的环境,然后贴上对应的气象标志,教师对幼儿的操作给与及时的肯定。
)(2)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情况?(幼儿说教师出示气象图标)(3)"刚才气象员在播报天气预报,那他们又是怎样知道的呢?"气象员能根据气象仪器测出气温、风速等气象情况,可是农民伯伯不用气象仪器,不用收看天气预报也能知道明后天的天气如何,他们是怎样知道的,是谁告诉他们的呢?(幼儿充分讨论)6、看一看::教师播放课件(1)播放[蚂蚁上树]老师:"它们是谁?在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听听小蚂蚁自己来解释。
2024年幼儿园大班《小小气象员》科学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小小气象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基本的气象知识,认识常见的气象符号,学会观察天气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气象员的工作内容,知道天气变化的基本知识。
2. 学会观察天气,能识别常见的气象符号,提高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象符号的认识和天气变化的观察。
教学重点:了解气象员的工作内容,学会观察天气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气象符号卡片、天气图解、教学PPT。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了解气象员的工作内容,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气象符号的意义,展示天气图解,让幼儿认识并学会观察常见的气象符号。
3. 随堂练习(5分钟)发放气象符号卡片,让幼儿进行配对游戏,巩固对气象符号的认识。
4. 天气观察(10分钟)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天气,记录天气变化,填写观察记录表。
5. 分享交流(5分钟)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1. 天气预报视频2. 气象符号卡片3. 天气图解4. 观察记录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观察到的天气,并标注气象符号。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画出相应的天气景象,正确标注气象符号。
2.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讨论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讨论内容,记录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关注天气变化,开展家庭天气观察活动,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气象符号的认识和天气变化的观察4. 教学过程:天气观察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气象员》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第四单元“天气变化”的第5章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基本的气象符号,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记录天气情况,并能简单分析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了解基本的气象符号,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记录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关注天气变化,意识到天气对生活的影响,增强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气象符号的认识,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重点:观察、记录天气变化,学会分析简单的天气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课件,气象符号卡片,天气记录表,画笔等。
学具:画纸,画笔,记录本,天气预报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天气预报课件,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与幼儿讨论天气对他们生活的影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气象符号(5分钟)教师展示气象符号卡片,讲解每个符号的含义。
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加深他们对气象符号的认识。
3. 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天气预报制作过程,让幼儿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方法。
邀请幼儿参与制作天气预报,体验小小气象员的角色。
4. 观察记录天气(10分钟)教师发放天气记录表,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天气情况。
幼儿记录后,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5.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选取一个天气现象,分析其对生活的影响,讲解如何应对。
邀请幼儿举例说明其他天气现象对生活的影响。
6.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天气预报单,让幼儿根据观察记录,制作属于自己的天气预报。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邀请部分幼儿展示自己的天气预报,进行评价与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图解。
2. 气象符号表格。
3. 天气变化对生活影响的示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份家庭版的天气预报。
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小小气象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第3节《小小气象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天气现象,认识简单的气象仪器,学会观察天气。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天气现象,知道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关爱大自然、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学会使用简单的气象仪器观察天气。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天气现象,认识气象仪器,学会观察天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象仪器(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雨量筒等)、天气预报视频、天气符号卡片。
学具:画纸、彩笔、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或校园内的天气,引导幼儿描述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多云等。
2. 教学内容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了解天气现象及天气对生活的影响。
(2)教师展示气象仪器,讲解各种仪器的用途,如温度计用于测量气温,湿度计用于测量空气湿度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用天气符号卡片,讲解如何记录天气现象。
如晴天用太阳符号表示,雨天用雨滴符号表示。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记录表格,让幼儿观察窗外天气,记录天气现象。
(2)教师指导幼儿使用气象仪器,观察并记录气温、湿度等数据。
5. 小结与反馈(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天气现象:晴天、雨天、多云、大风等。
2. 气象仪器: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雨量筒等。
3. 天气记录方法:天气符号、数据记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天气变化。
答案:请幼儿根据实际观察,用天气符号和数据进行记录。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气象仪器(如风向仪、雨量筒)。
答案:根据家长和幼儿的创意,制作出具有实用性的气象仪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点,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幼儿园大班《小小气象员》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小小气象员》是一堂针对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旨在通过实践和探索,让孩子们解基础气象知识,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好奇心和观察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科学探索》教材第四章“天空和天气”中第一节“气象观测”。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天气现象,解简单气象观测工具,学习如何记录天气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识别并描述不同天气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兴趣,提高他们观察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解基本气象观测方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不同天气现象,学会简单记录天气变化。
难点:理解气象观测意义,掌握基本气象观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气象观测工具模型,天气符号卡片。
学具:记录本,彩笔,小望远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关注不同天气现象,讨论天气对生活影响。
2. 新知识探索(10分钟)介绍气象观测工具,如温度计、雨量计等,让幼儿通过观察模型,解其基本用途。
3.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如何记录天气变化,以温度为例,教幼儿用天气符号进行记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发记录本和彩笔,让幼儿观察窗外天气,记录下来。
5. 小组讨论(5分钟)组织幼儿分成小组,分享自己天气记录,讨论观察到天气特点。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用自己话描述不同天气现象。
六、板书设计中心区域:天气符号卡片左侧:气象观测工具图示右侧:天气记录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明天一天天气变化,用天气符号表示。
答案示例:晴天(太阳符号),温度15℃。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讨论天气变化对生活影响,拍摄相关照片或画图,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对气象观测有基本解。
在课后反思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孩子学习情况,针对他们兴趣和难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在拓展延伸环节,加强与家长互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新星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小气象员》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星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为:认识天气现象,了解气象基本知识,通过观察和体验,让幼儿掌握简单的气象观测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天气的基本概念,认识不同的天气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象观测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天气现象的认识,气象基本知识的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气象观测工具(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等)、教学PPT。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讨论视频中的天气现象。
2. 天气现象认识(10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的天气现象,引导幼儿认识和描述这些现象。
3. 气象基本知识讲解(5分钟)讲解气象基本知识,如温度、湿度、风向等,让幼儿初步了解气象观测。
4. 观察天气实践活动(10分钟)分组进行气象观测,让幼儿亲身体验并记录天气现象。
5.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实际观测数据,讲解如何描述天气现象,如何记录气象数据。
6.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根据观测结果,用画笔描绘出他们心中的天气现象。
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观测天气的乐趣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现象:晴、阴、雨、雪、风等。
2. 气象基本知识:温度、湿度、风向。
3. 气象观测方法:观察、记录、描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小气象员——记录一周天气变化。
作业要求:每天记录一次天气现象,包括温度、湿度、风向等。
答案示例:周一:晴,温度25℃,湿度40%,风向东南。
周二:阴,温度23℃,湿度55%,风向东北。
2. 拓展延伸:与家长一起讨论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幼儿对天气现象和气象基本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新星幼儿园大班科学《小小气象员》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新星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天气符号,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习观察天气现象,掌握基本的气象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并了解常见的天气符号,知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现象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气象知识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关注大自然、关爱环境的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天气符号的认识与记忆,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了解。
教学重点:观察天气现象,培养幼儿关注大自然的好习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天气符号卡片、气象观测表、教学PPT。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了解的天气现象。
2. 新课导入(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讲解天气符号的含义,引导幼儿认识并记忆。
分组讨论,让幼儿互相交流学到的天气符号。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气象观测表,讲解如何观察天气现象。
示范如何记录天气变化,引导幼儿学会观察和记录。
4. 随堂练习(10分钟)每组发一张天气符号卡片,让幼儿根据卡片提示,模拟制作天气预报。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给予鼓励。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制作的天气预报,互相学习和交流。
引导幼儿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关爱环境的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符号的认识太阳、云、雨、雪等符号的图示和名称。
2. 天气预报制作过程观察天气现象记录天气变化制作天气预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张属于自己的天气预报。
要求:包含至少三种天气符号,用画笔和彩纸装饰。
答案:根据幼儿完成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天气符号的准确性、画面的美观程度等。
2. 家庭作业:与家长一起观察天气现象,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并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小小气象员》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自然科学》第四章《天气的变化》,内容包括:认识天气现象、了解气象工具、天气预报的制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通过制作天气预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天气预报的制作。
重点:认识天气现象,了解气象工具。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气象工具模型、天气符号卡片。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天气预报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视频中的天气现象。
2. 讲解天气现象(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天气符号卡片,让幼儿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3. 了解气象工具(5分钟)教师展示气象工具模型,如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等,并简要介绍其作用。
4. 制作天气预报(10分钟)(1)教师分发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材料。
(2)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天气现象,根据天气符号卡片制作天气预报。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制作。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每组展示自己的天气预报,教师和幼儿共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雪天2. 气象工具: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3. 天气预报:制作方法及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张天气预报。
2. 答案:根据天气现象,选择相应的天气符号,制作出一张精美的天气预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充分参与其中,提高了他们对天气现象的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气象工具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天气变化,鼓励他们用所学知识为家人、朋友制作天气预报,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开展天气知识小竞赛,提高幼儿对气象知识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小小气象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天气的变化》,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天气现象,了解气象仪器,学习记录天气变化,培养观察天气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 培养幼儿观察天气变化的能力,学会使用简单的气象仪器。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表达分享的能力,提高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更好地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学会使用简单的气象仪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气预报视频、气象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等)、天气符号卡片。
学具:记录天气的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天气预报视频,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视频中的天气现象。
2. 讲解与互动(10分钟)(1)教师展示气象仪器,讲解其作用,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天气现象。
(2)通过提问,让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天气变化。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天气符号卡片,讲解如何记录天气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天气现象,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制作天气记录卡。
每组展示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其他幼儿进行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天气现象:晴天、阴天、雨天、雪天等。
2. 气象仪器:温度计、湿度计、风向仪等。
3. 天气记录方法:使用天气符号卡片和画纸进行记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
2. 答案:根据实际观察,用天气符号卡片和画纸制作天气记录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针对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能力进行评价。
2. 拓展延伸:(1)鼓励幼儿在家庭中观察天气,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
(2)组织幼儿参观气象站,深入了解气象仪器的使用和天气变化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的选择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