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治疗技术》第九章呼吸训练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93.50 KB
- 文档页数:8
《康复治疗学综合》考试要求Ⅰ考试性质为遴选专科生中优秀的学生进入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学习,特举办此考试。
该考试所包含的内容由《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组成,试题难易适中,对学生掌握课程程度具有较强的识别、区分能力。
II考试范围与要求《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第一章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概论掌握: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基本概念、物理因子治疗处方。
熟悉:物理因子治疗的作用机制、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
了解: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的发展及展望。
第二章直流电疗法与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掌握:直流电疗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概念、治疗技术、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熟悉:直流电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直流药物离子导入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
了解:直流电物理特性、直流电疗法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作用。
第三章低频电疗法掌握:低频电疗法的概念、分类、治疗技术、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熟悉:低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
了解:低频电疗法的物理特性。
第四章中频电疗法掌握:中频电疗法的概念、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等幅中频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的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
熟悉:中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干扰电疗法/音乐电疗法的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
了解:中频电疗法的物理特性。
第五章高频电疗法掌握:高频电疗法的概念、适应证、禁忌证和注意事项;短波疗法/超短波疗法/微波疗法/高频电热疗法的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
熟悉:高频电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高频电疗的仪器设备和安全与防护。
了解:高频电疗法的物理特性。
第六章光疗法掌握:光疗法的概念、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红外线疗法/可见光疗法/紫外线疗法/激光疗法的治疗技术与临床应用。
熟悉:光疗法的治疗原理及作用。
了解:光的物理特性。
第七章超声波疗法掌握:超声波疗法的概念、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熟悉:超声波的治疗原理及作用。
了解:超声波的物理特性。
第八章磁疗法掌握:磁疗法的概念、治疗技术、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磁场的分类。
运动疗法技术练习题一、绪论1.运动治疗技术属于哪类康复治疗的范畴A.物理治疗B.作业康复C.言语治疗D.心理治疗E.康复工程2.世界物理治疗联盟成立于A.1943年B.1947年C.1951年D.1969年E.1983年3.我国开展现代运动治疗实践大概在A.202130年代B.202140年代C.202150年代D.202170年代E.202180年代4功能恢复应包括心理、职业、教育、娱乐等多种渠道属于 A.因人而异的原那么B.循序渐进的原那么C.持之以恒的原那么D.主动参与的原那么E.全面锻炼的原那么5提高人体长时间工作能力A.肌力训练B.耐力训练C.关节活动训练D.呼吸训练E.放松训练6运动的潜在危险不包括A.运动损伤B.诱发心脑血管事件C.消耗体力D.早期功能过负荷E.脏器功能衰退7运用各种促进技术控制异常运动并按照运动发育顺序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恢复称为A.Bobath技术B.Rood技术C.Brunnstrom技术D.-20kg-40kg-60kg-80kg-90kgberg检查法2以下哪种情况属于他动态平衡A保持坐姿 B保持站立姿势 C站起 D坐下 E 步行时被人撞了一下3关于平衡功能的训练原那么,描述错误的选项是A支撑面积由大到小B 重心由高到低 C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D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E从睁眼到闭眼4关于平衡训练和协调训练,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两者完全不同 B平衡训练侧重身体重心的控制 C协调训练侧重动作的灵活性、稳定性和准确性 D平衡训练以粗大动作、整体动作训练为主 E协调训练以肢体远端关节的精细动作、多关节共同运动的控制为主从以下备选中选出与考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A大脑 B小脑 C 丘脑 D 脑干 E 脊髓1调节平衡与协调功能最重要的中枢2平衡控制机制中,形成产生运动的方案最重要的中枢3当平衡发生变化时,负责调节姿势性协同运动模式的中枢第八章有氧训练1以下哪些不是典型的有氧运动A走、慢跑 B跑、骑自行车 C 骑自行车、上下台阶D 游泳、羽毛球 E快跑、举重2一般不推荐其作为改良心肺耐力的手段方法的工程是A骑自行车 B游泳 C走、慢跑 D循环力量训练 E 健身操3以下哪个是能量代谢当量4运动心肺负荷测试,一般采用A台阶 B功率车 C二级 D固定功率跑台 E跑道5以下哪个是最大心律D HRma6以下哪个是制定耐力运动处方的关键A疾病 B强度 C方案 D禁忌症 E频率7锻炼强度在预计心率范围内,持续一定的时间,才能保持和提高心肺耐力,一般康复训练,持续时间为每天分钟分钟分钟分钟分钟以上8特别适合老年人、没有运动习惯者、体弱者及冠心病康复期等慢性疾病患者使用提高全身耐力的训练方法是A循环训练法 B间歇训练法 C持续训练法D法特莱克速度游戏 E高强度训练法9不宜于一般健身人群和康复患者使用提高全身耐力的训练方法是A循环训练法 B间歇训练法 C持续训练法D法特莱克速度游戏 E高强度训练法发生矛盾时,如运动中心率正常,但自觉吃力的程度提高,应当根据以下哪项指标调整运动强度A心率 C HRma第九章呼吸训练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平静呼吸时,呼气时主动的,吸气是被动的 B平静呼吸时,吸气的1/3由胸廓活动完成,其余通过横膈活动完成 C 肺气肿患者发生呼吸障碍,主要表现在吸气时相 D 哮喘患者发生呼吸障碍,在呼气时表现明显 E呼吸限制性疾病常见于胸外科手术术后、胸廓畸形等2呼吸训练的目标不包括A重建生理呼吸模式 B逆转支气管和肺组织的病理损害 C去除气道分泌物 D改善体能活动 E提高生存质量3禁止进行呼吸训练的是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B慢性限制性肺疾病 C肺炎 D 哮喘 E 呼吸衰竭4以下关于腹式呼吸训练有误的是A患者应处于舒适放松体位 B治疗是引导呼吸时,其手可放置于患者肋弓下 C步行训练时,吸气与呼气比例为1:2 D 开始训练时,应让患者进行用力深呼吸 E ,腹式呼吸可与上肢活动配合使用5吹笛式呼吸训练的目的是A升高支气管内压,防止塌陷,减少肺残气量 B降低胸腔内压 C 增加膈肌肌力 D提高肺活量 E促进排痰排出6以下关于体位引流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餐后15分钟即可进行体位引流 B最正确排痰时机为午后时分C手法叩击时,掌心应呈杯状 D 一般每次引流时间可达2—3小时 E对患者肺上叶尖段前部引流时,最正确体位为俯卧位7以下呼吸训练方法中,属于去除痰液的方法是A横膈肌阻力训练 B吸气肌阻力训练 C诱发呼吸训练 D呼吸肌训练 E哈气8呼吸练习中控制呼吸的技术方法是A腹式呼吸 B胸式呼吸 C浅而快的呼吸 D局部呼吸 E哈气第十章放松训练选择题1关于放松训练,以下说法错误的A是一种行为治疗 B需反复训练 C有肌肉松弛法、意念松弛法和机电生物反响松弛法 D十二指肠溃疡不是其适应症 E 出现异常感觉,以及失衡感、眩晕、幻觉、失眠等不良心身反响时,应停止练习2以下哪项不是肌肉松弛法的常用方法A渐进性松弛法 B交替法 C肌电生物反响松弛法 D放松体操E振颤放松法3放松功属于A气功 B瑜伽 C坐禅 D静思冥想训练法 E自律训练法4瑜伽起源于A B印度 C日本 D泰国 E美国5关于肌电生物反响松弛法,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是肌肉松弛法中最常用的方法B必须使用肌电生物反响仪进行自我训练C不能将肌电活动转变成各种能看到或听到的信号D 通过训练能够使肌肉松弛E患者不能了解到肌肉松弛和紧张时的肌电活动在以下备选中选择一个与题目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每个答案可选一次、屡次、或者不被选A自我指导训练法 B肌电生物反响松弛法 C渐进性肌肉松弛法D瑜伽放松术 E静思冥想放松训练1 属于肌肉松弛法的是2起源于印度的意念松弛法是3属于生物反响疗法的是A放松术 B放松体操 C七支坐法 D瑜伽放松术 E自律训练法1属于气功的是2属于坐禅的是3属于肌肉松弛法第十一章、轮椅训练1.在选择轮椅时,患者坐在轮椅上,应保持大小腿之间的角度最正确为A.130°~150°B.70°~90°C.110°~130°D.90°~110°E.150°~170°2床—轮椅转移时,床与轮椅的夹角一般为A.15°~2021B.30°~45°C.202130°D.45°~50°E.55°~60°3为保证平安,患者上下轮椅时应特别注意的事项是A.扶住患者B.扶住轮椅C.扶住车轮D.刹住刹车E.踩住踏板4用轮椅下坡似的方向是A.正面行驶B.倒向行驶C.按使用者习惯D.随意E.按坡度大小而定5为了符合驱动轮椅的要求,患者驱动轮椅手的力量与本人体重的比应该大于的比例是A.1/2021.1/30C.1/40D.1/50E.1/60脊髓损伤的患者适合选用的轮椅是A.声控轮椅B.电动高靠背轮椅C.手轮圈加水平推把轮椅D.手轮圈加粗推把轮椅E.一般普通轮椅7手指运动严重受限而不益握拳的患者适合选用A.声控轮椅B.电动高靠背轮椅C.手轮圈加水平推把轮椅D.手轮圈加粗推把轮椅E.一般普通轮椅8乘坐轮椅者,不属于承受压力主要部位的是A.坐骨关节B.大腿C.腘窝部D.肩胛区E.肘关节第十二章、体位转移训练1.有关主动转移的根本原那么不正确的选项是A.选择最平安最容易的方法B.选择舒适的软垫和椅面C.选择适当的转移时机D.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之间应尽可能相等、相近、且稳定E.应注意患者平安,尽量防止被家居或轮椅大伦、脚踏板等碰伤肢体2有关转移训练的生物力学根底,不正确的选项是A.人站立时,一定范围内双脚左右分开可增加外侧的稳定性B.举起物体时身体应防止扭转C.治疗师尽量靠近患者,双脚分别向前后或外侧分开、曲髋屈膝D.旋转时用腰旋转而不是足E.治疗师使用最有利的姿势3有关辅助的根本原那么,不正确的选项是A.随着患者的功能恢复,应逐渐减少帮助B.辅助者应不厌其烦的解释清楚,口令可以适当长些C.辅助者准备好必要的设施与空间D.转移过程中,辅助者应留意患者不正常的动作,以防止发生意外E.辅助者必须必须清楚孜孜的体力与技能,有把握时才单独单独患者转移4有关主动转移前的的准备训练,不正确的选项是A.翻身训练前要训练患者肩胛带肌群B.翻身训练前要训练患者腹肌肌力C.由卧位坐起的准备训练时腹肌及肱二头肌肌力训练D.由坐位站起的准备训练要训练腹肌,股四头肌、小腿肌群肌力训练E.由坐位站起的准备训练要进行平衡训练5有关辅助转移前的训练准备,不正确的选项是A.治疗师可按照主动转移前的准备训练对患者进行平衡训练B.治疗师再转以前应向患者解释转移的目的、方向、方法等。
呼吸训练技术规范【名词定义】呼吸训练是通过各种呼吸运动和呼吸治疗技术来重建正常的呼吸模式,增强呼吸肌的功能,改善肺通气,减轻呼吸困难,提高肺功能的训练方式。
【适应证】1.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肌无力(脊髓损伤、偏瘫患者)。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3.慢性限制性肺疾病。
4.慢性实质疾病。
5.哮喘及其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伴呼吸功能障碍。
6.因手术/外伤所造成的胸部或肺部疼痛。
7.支气管痉挛或分泌物滞留造成的继发性气道阻塞。
8.严重骨骼畸形,如脊柱侧弯等。
【禁忌证】1.临床病情不稳定、感染未控制。
2.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3.训练时可导致病情恶化的其他临床情况。
如:不稳定心绞痛及近期心梗;认知功能障碍;明显肝功能异常;肿瘤转移;近期脊柱损伤、肋骨骨折、咯血等。
【目的】1.改善肺通气。
2.增加咳嗽机制效率。
3.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协调性。
4.保持或改善胸廓的活动度。
5.建立有效呼吸方式。
6.改善呼吸困难症状。
【制度与依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呼吸重症康复治疗技术专家共识,由国内呼吸、重症、康复等领域资深专家共同从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康复护理三个主要方面系统地介绍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和康复流程及具体治疗方法。
对呼吸重症康复的目标、康复介入及暂停时机、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技术都做了详细的描述。
旨在减轻呼吸重症患者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功能障碍,对呼吸功能进行早期维持和康复,减缓病情的进展和恶化,为患者病情好转后进一步的康复打下良好基础。
呼吸功能训练与呼吸肌有氧训练和整体运动康复训练关系密切。
早期可通过腹式呼吸训练、呼吸肌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咳嗽训练、放松训练、体位引流等改善肺功能。
【准备】1.用物准备:医嘱单、检查手套、洗手液、软枕、抗阻呼吸器、呼气肌训练器。
2.环境准备:病室安静整洁,光线充足,适宜操作,关闭门窗(或窗帘),请无关人员回避,保护患者隐私。
3.医护人员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4.患者准备:患者穿着轻便衣服,处于安静状态,训练宜在饭前或饭后2小时进行。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一)课程性质:康复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新兴学科发展迅速,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构成现代医学体系。
康复治疗学是康复医学的基本内容之一,《运动治疗技术》详细介绍了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运动治疗技术是临床康复治疗中运用最多、最普遍的技术,是促进人体运动功能提高和恢复的主要技术。
《运动治疗技术》课程是中医康复专业的核心课和必修课,也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考取康复治疗士(师)资格证的必修课程。
(二)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论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掌握操作技术打下基础;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医学素质的养成。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具有必需的生物力学知识、相关的医学基础知识、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康复医学知识、运动疗法技术基本理论知识。
2.通过学习本课程,了解当前国内康复机构所采用的运动疗法技术种类,理解、熟悉常用运动疗法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常用运动疗法技术并能综合运用运动疗法技术帮助有功能障碍的病、伤、残者提高或恢复运动功能。
(二) 能力目标1.具有运动功能评定能力2.运动疗法技术操作能力3.运动疗法技术综合运用能力(三) 素质目标1.将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过程当中。
2.强化业务素质的养成。
3.培养科学方法和求真的科学态度。
4.培养爱护生命的理念;培养爱伤、爱患的人文思想。
5.培养和谐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理念。
三、参考学时80 学时四、课程学分4.5 学分五、课程内容和要求教学内容学时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第一章绪论1.概述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及分类3.运动治疗的机制4.运动治疗常用的器材和设备2掌握:1. 运动治疗技术的有关基本概念。
2.运动治疗的原则。
3.运动治疗技术的分类方法。
熟悉:1.运动治疗技术的发展简史及现状。
2.运动治疗技术的主要内容。
呼吸功能训练技术慢性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活动时容易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时间久了患者逐渐习惯于胸式呼吸,但是胸式呼吸可造成呼吸效率低下,增加呼吸困难,进而引发恶性循环。
呼吸训练的目的是预防发生恶性循环发生,指导患者进行高效率的呼吸方法。
呼吸训练分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部分呼吸法及强化呼吸肌的训练。
一、目的: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改善肺部、胸部的弹性;维持和增大胸廓的活动度;强化有效的咳嗽;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二、适应症:1)因胸部、腹部的疼痛所造成的呼吸障碍。
2)肺部胸部扩张受限。
3)胸部、腹部的术前、术后4)原发性、继发性肺部疾患。
5)重症肌无力、吉兰-巴雷综合征等造成的呼吸肌肌力下降。
6)肺栓塞。
7)COPD。
8)换气障碍。
9)支气管痊孪。
10)呼吸障碍引起的代谢不全。
11)使用人工呼吸器的患者。
三、一般的原则:1)尽可能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训练(背景轻音乐为宜)。
2)充分向患者说明呼吸训练的目的和合理性。
3)指导患者穿着轻便的衣服,尽可能的保持全身放松的肢位:开始采取膝屈曲的仰卧位,使腹肌放松。
适时选择坐位、立位等其他肢位进行治疗。
4)对患者的日常呼吸方式进行观察评定。
5)对患者进行放松技术的指导,主要是针对胸廓上部、肩胛带肌的放松。
四:注意事项:1)对有呼吸困难的患者,首先考虑辅助呼吸法和氧气吸入,维持呼吸通畅。
2)不要让患者努力地呼吸,呼气时必须有意识地放松,若努力呼气,易引起气管内的气流紊乱,增加气道阻塞,易诱发支气管痊孪。
3)训练开始时不要让患者长呼气,这是导致呼吸急促的原因。
4)吸气初期不要让呼吸辅助肌收缩。
5)为了避免过度的换气,做3~4次深呼吸练习即可。
五:效果:1)增加每分通气量。
2)减少呼吸次数。
3)减少分钟换气量。
4)增加呼吸功率。
5)增加动脉血氧分压。
6)降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六、训练法(一)缩唇呼吸:1、定义:缩唇呼吸指的是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