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猪肉价格变化分析与来年价格预测
- 格式:pdf
- 大小:299.91 KB
- 文档页数:4
中国07年的猪肉价格
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全国猪肉批发价,至12月28日,鲜猪肉批发价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1.35元/千克(见图1),全年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8.4%。
同时,仔猪和毛猪的平均价格也达到了17.91元/千克和15.95元/千克
2007年猪价的上涨,有几个显著的阶段:第一个是在5月11日,在经过了长时间的13元左右的价格徘徊后,价格冲过了14.37元/千克,并且拉开了猪价的上涨的序幕;仅过了两周,在5月25日,猪肉价格升至为16.53元/千克;而后虽然没有了刚开始时的猛烈,但是猪价还在持续上涨,引起*** 的高度关注,出台各项扶持养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价格的政策,到8月3日,猪肉价格达到20.22元/千克,创下2007猪肉价格飙升期的最高价;之后,开始小幅下滑,到9月28日,猪肉价格降到17.75元/千克,就在人们认为这次猪价上涨的狂潮即将结束的时候,猪价又开始持续的小幅上扬,到12月28日创造了本年度的新高,猪价涨到21.85元/千克,至今仍没有下降的趋势。
从5月11日价格开始上涨到8月3日第一次涨价浪潮结束,猪肉价格从14.37元/千克涨到20.22元/千克,13周的时间,猪价平均每周上涨0.45元。
第二次涨价从9月28日起到12月28日结束,同样的13周,肉价每周上涨则为0.28元,较之第一次缓和了许多,这里有*** 政策调控的原因,更主要是因为生猪生产有所恢复,市场供需有所缓解所致。
然而,由于春节将至,居*** 肉消费量上涨,市场价格还在不断走高。
基于蛛网模型的2007年猪肉价格问题分析本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了“蛛网理论”的特征,并用蛛网理论深入分析了我国2007年5月以来猪肉价格过高的真正原因,指出现行市场经济的滞后性,导致猪肉供求难以实现稳定均衡。
应通过建设以期货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完善信息统计、加大储备等方案来减小猪肉生产和销售中的波动性。
标签:蛛网理论数学模型生产周期价格波动稳定方案我国猪肉价格从2007年5月开始突然以历史最大的涨幅攀升,部分地区猪肉批发价短时间内翻番。
在联动效应作用下,肉、蛋、油价格迅速蹿高。
于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四个月大幅上涨,8月涨幅创下6.5%这一10年新高。
猪肉现在已经大多数人必须的消费品之一,猪肉价格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从“蛛网理论”出发,来分析和研究猪肉价格的有关问题。
一、简述“蛛网理论”蛛网理论分别由美国经济学家H.Schultz、意大利经济学家U.Ricel和荷兰经济学家J.Tinbergen提出,1934年由英国经济学N.Kaldor命名的。
它的基本内容是:把时间引入均衡分析中,运用弹性理论来考察价格波动对下一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的变动。
由于这种变化过程在坐标图中表示出来形如蛛网,故称之为“蛛网理论”。
运用蛛网理论通常分析具有下述特点的价格与产量的关系:这些商品开始生产后,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生产出来,在这期间生产不能变更。
所以,价格和产量的关系是: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或者说上期价格决定本期产量,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
反映了市场价格、供给量和需求量之间的动态关系。
考虑到分析的问题的直观性,假设需求、供给和价格具有线性关系,其动态模型可表示为:Dt= a-bPt(a>0,b>0)⑴St= -c+dPt-1(c>0,d>0)⑵Dt= St⑶其中,⑴式为(非滞后)需求函数表达式,表示t期需求依赖于同期价格,价格与需求为减函数关系,Dt为t期需求量,Pt为t期商品的价格,b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第二章案例中国2007年猪肉涨价背后的原因进入2007年5月份以来,国内市场的猪肉价格突然出现了持续上扬的趋势,到5月下旬,全国36个大中城市白条猪肉每公斤平均批发价达到16.53元,较5月11日上涨了16%。
国家商务部和各地政府立即采取相关措施。
到6月份,各地猪肉价格开始回落并趋于平稳,然而这样的状况仅仅维持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2007年6月底7月初,各地的猪肉价格再次开始上涨。
7月4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每公斤平均批发价上升到17.83元,到了7月1 1日这一价格又再次上升到18.57元。
全国范围内的肉价上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猪肉价格的上涨?高价猪肉还将持续多长时间呢?猪肉涨价引起许多老百姓的不满,这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
然而关注这个现象的人不仅仅是我们普通老百姓。
虽然许多中国观察家对中国股市崩溃带来的不良后果感到烦恼,国家总理温家宝,似乎更担心猪肉价格快速上涨所引起的社会不安。
全国平均肉价比2006年上涨50%,这引起了强烈的不满。
温家宝竟然参观一家农场,表明他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温家宝承诺政府将采取行动确保猪肉供应充足。
为稳定价格,如有必要,可以动用国家储备肉,包括冷冻肉和生猪。
猪肉是中国的主要肉类。
人均猪肉消费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除了德国)。
它几乎占中国菜篮子消费的4%,但在德国只占不到1%。
上涨的猪肉价格可能在未来几月抬高中国的通货膨胀率。
为何价格高涨?主要原因是,供求不平衡。
引起供求不平衡的原因又有以下几种观点: 1、有人称最近猪肉价格上涨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由于山东、河南、安徽等地此前发生猪热病,及部分地区其他猪病影响,全国猪源出现短缺。
2007年上半年内玉米、豆粕等猪饲料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加上不少内地市场从生猪收购到屠宰,再到市场销售,中间环节多,费用高,令养猪户利润空间薄,不少农户在前一轮就淡出这个行业,所以养猪的人越来越少。
“往年踏入五六月热季生猪市场开始进入淡季,但在以上两种因素之下,各地猪肉价格出现淡季逆势增长。
12007年生猪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回顾2007年是生猪价格波动较大的一年,也是各项扶持政策出台最多的一年。
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各项生猪扶持政策,生猪生产逐步回升,养殖效益明显提高,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全年生猪生产基本稳定。
预计全年猪肉产量与去年相比略有下降。
1.1价格上涨幅度大,创历史新高据对全国450个畜产品及饲料价格信息点的调查统计,2007年生猪产品价格经历了平稳上涨、快速攀升、高位运行三个阶段,产品价格创历史新高。
1.2生产开始恢复,养殖效益显著2007年上半年生猪存栏略有下降,9月份后出现恢复性增长。
生猪养殖效益明显好于往年。
生猪生产出现恢复性增长快与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
自2007年5月份以来,中央多次召开会议,专门研究生猪生产与市场供应问题。
正是由于各项扶持政策的出台和落实,加上市场价格的刺激,生猪生产出现了恢复性发展。
1.3生猪贸易继续保持顺差2007年1~11月份,我国生猪产品(包括鲜冷冻猪肉、加工猪肉、猪杂碎和活猪)出口额为8.27亿美元,同比减少7.7%,进口额为4.08亿美元,同比增加了1.87倍。
出口大于进口,保持贸易顺差。
2我国生猪生产周期性波动的历史回顾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生猪实行的是统派购生产,长期处于短缺状态,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这种状况仍在继续。
我们记得出现第一次“卖猪难”是在1988年,那时的“卖难”与现在的“卖难”有本质上的区别,那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地区封锁,流通不畅,市场不完善而出现的局部的过剩,总量上并未多余,所持续的时间也不是太长,大概半年时间过去。
从那以后,大概每隔3年左右就有一次波动,并逐步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
这种周期性的变化是我国生猪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低,调控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不可避免的现象,我们必须用冷静的心态,理智的去面对,在发展变化中把握其规律,采取适当措施去应对。
最近四个周期的变化情况今日畜牧兽医3E-m a il :j r x m s y@126.c o m 年第期产业分析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支持和投入。
07年猪肉价格的上涨成因分析07年猪肉价格的上涨,以5月11日为界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个阶段,是对2006年上半年猪肉价格急剧下滑的恢复,处于价格恢复过程中的振荡整理阶段,价格上涨幅度并不大;后一个阶段是价格的急剧上升阶段,半年多的时间里,猪肉价格上涨高达54%。
针对当前猪肉价格的急剧上涨,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研究(由于猪肉来源于生猪,两者的波动基本一致,因此对生猪价格的研究基本适用于猪肉价格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
1、猪肉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决定了猪肉价格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规律。
猪肉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商品的大众需求型食品,居民对猪肉的需求表现为较强刚性。
根据供给弹性的大小,把生猪生产者区分为庞大的农民生产者散户和批量生产的专业户或企业,利用供求理论分析了外部因素的变动对于价格波动的影响。
而2007年5月以来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正是由于生猪供给的减少导致市场价格对于均衡价格的巨大偏离。
其次生猪生产门槛低﹑不易储存、生长恢复时间长,这三个特点叠加在一起,构成了生猪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内在原因。
2、养猪散户缺乏市场价格信息,具有很大的盲目性,进一步加大了猪肉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落后的小规模分散饲养方式生产盲目性大,面对市场波动往往齐上齐下,也成为生猪生产与猪肉价格周期性波动和波动幅度放大的一个重要原因。
3、疫情、养殖成本和比较效益是影响当前猪肉价格暴涨的主要因素。
2006年至今这个周期,疫情、养殖成本和比较效益三者共同作用在猪价周期上,使得此次猪价接连创出历史新高。
近期我国猪肉价格出现暴涨源于仔猪、饲料、药物( 疫苗)、劳动力和排污等成本费用的上升。
农民养猪有以下几难:①防疫难,风险大;②服务难;③贷款难;④环保难;⑤养猪比较效益低,不如进城打工。
从而导致在猪价上涨的情况下,许多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并不高。
仔猪价格的上涨是当前生猪成本上升的最主要因素,同时由于饲料价格上涨而引发的生猪成本上升的份额达到15%左右。
2007年上半年全国生猪行情分析及后期预测
潘鸿昌;么忠生;孙爱平
【期刊名称】《今日养猪业》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根据北京伟嘉集团信息库数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生猪、猪肉和仔猪价格均有较大幅度上涨,三项指标中,仔猪涨幅最大。
2007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平均价格9.98元/kg,比2006年下半年(以下简称环比)上涨23.82%,比2006年上半年(以下简称同比)上涨60.97%:全国猪肉平均价格15.88元/kg,环比上涨25.04%,同比上涨58.48%;全国仔猪平均价格17.2元/kg,环比上涨76.23%,同比上涨157.49%。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潘鸿昌;么忠生;孙爱平
【作者单位】北京伟嘉集团市场管理中心,100085;北京伟嘉集团市场管理中
心,100085;北京伟嘉集团市场管理中心,10008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1.43
【相关文献】
1.食品价格涨势放缓物价总体温和上行——资阳市2014年上半年物价运行情况
分析及后期价格走刍势预测 [J], 王敬;
2.泸州市2012年上半年生猪价格运行情况分析及后期走势预测 [J], 梁尤泽;
3.2011年上半年我国生猪市场分析及后期走势预测 [J],
4.2010年上半年生猪市场分析及后期预测 [J], 范玉生
5.2018年上半年辽宁省生猪生产形势分析及后期预测 [J], 李英;刘全;石伟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7年中國肉類行業發展分析2007年是中國肉類行業備受關註、不平凡的一年。
在這一年中,成長與震蕩、發展與困難並存。
如何順應時代的變化與經濟的轉折,探尋一條行業穩定持續的發展道路,強化企業抵禦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已經嚴峻地擺在業界面前。
一、中國肉類工業已經進入瞭一個重要的戰略轉型期當前,中國肉類行業不論在總體規模上還是在一般產能上都已經位居世界前茅,對世界肉類經濟發展舉足輕重。
但是,在其生產方式、生產結構、保障體系等方面還比較脆弱。
2007年豬肉價格快速、大幅上漲而引發的CPI上漲,乃至隱現通脹的威脅,說明我國肉類行業的發展基礎還相當薄弱。
過去長期不引人註意的肉類產品,已經從一般的“副食品”上升到對宏觀經濟形勢產生重大影響的戰略地位。
以2007年現價計算,肉禽蛋產值占GDP4.7,,占第一產業產值比重達40.1,(一)肉類產品價格的持續上漲。
暴露出我國養殖業目前的生產方式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增長2007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上漲,其中又以豬肉價格上漲的影響為最。
到2008年1月,全國CPI同比上漲7.1,,食品類上漲18.2,,其中豬、牛、羊肉價格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68.2,、50.1,和40.8,。
2月份全國CPI同比上漲8.7,,再創11年以來新高。
漲幅最高仍為食品,達到123.3,,其中,肉禽及制品上漲45.3,,豬肉價格上漲仍達63.4,我國畜禽養殖業的發展目前面臨著諸多重大的制約因素,除飼料資源外,在動物疫病、質量安全、生態環境、科技服務體系和組織管理體制等方面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
隨著我國人口總量特別是城市人口的增加、非農產業的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人們對肉類的需求正在加速上升,而肉類供應能力穩步提高的難度已經明顯加大2007年末,全國城鎮人口59379萬人,在總人口中的比重達到45,,城鎮就業新增1204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實際增長率分別為12.2,和9.5,,農村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分別比上年末減少669萬人和709萬人。
2007年猪肉价格变化分析与来年价格预测作者:黄国华涂海丽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05期[摘要] 本文通过运用经济学的供求原理来分析2007年我国的猪肉价格的变化。
分析出因为国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猪肉的替代效应等导致猪肉需求增加,而同时因为生猪疫情的爆发和养殖成本的增加导致猪肉供给减少,故猪肉市场价格会上涨。
针对2008年猪肉价格情况,我们同样运用经济学原理的供求原理加以预测,得出在正常情况下来年猪肉价格会下降,并维持在略高于2006年价位的水平上,由此提出养殖户谨慎控制养殖生猪数量并加强猪肉的深加工、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和疫情检测等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 猪肉消费者价格指数供给需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猪肉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猪肉价格的变化也变得越来越敏感。
猪肉行业的发展与稳定关系到三农问题和社会和谐。
2007年猪肉价格变化是先上涨后回落以趋于稳定,那么2008年猪肉价格又会如何变化呢?一、2007年猪肉价格上涨后落的原因分析2007年相比去年同期猪肉价格一直在上升(见图1,源自国家统计局网上公布数据),且价格上涨幅度很大。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此种情况呢?众所周知,在市场上交易的任何一种商品都是由该商品的供求双方来决定的,市场上猪肉销售价格即均衡价格也是由猪肉供给与需求双方决定的(如图2)。
当供给与需求达到一致时,该价格称为均衡价格或市场出清价格,如用S代表猪肉供给,D代表对猪肉的需求,横轴Q 代表猪肉量,纵轴P代表猪肉的价格,则下图P0价格即为猪肉市场均衡价格,但此价格可能很高,也可能很低。
就现实情况分析可知,我国2007年前期猪肉呈现需求增加、供给减少的情况。
猪肉的需求增加,即需求曲线由D1向右上方移动到D2,此时价格必然上升到P1;另外,猪肉的供给却在减少,即供给曲线S1向左上方移动到S2,价格必然由P1上升到P2。
最终结果是随着需求增加供给减少,价格由P0上升到P2处,均衡量由Q0变化到Q2处。
生猪生产及其价格变化规律1 2007年生猪产品市场运行情况回顾2007年是生猪价格波动较大的一年,也是各项扶持政策出台最多的一年。
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各项生猪扶持政策,生猪生产逐步回升,养殖效益明显提高,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全年生猪生产基本稳定,预计猪肉产量与2006年相比略有下降。
1.1 价格上涨幅度大,创历史新高根据对全国450个畜产品及饲料价格信息点的调查统计,2007年生猪产品价格经历了平稳上涨、快速攀升、高位运行3个阶段,产品价格创历史新高。
2007年1-4月,生猪产品价格比较稳定,仔猪价格稳中上涨,活猪和猪肉价格小幅波动,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12.59、9.17和14.69元/kg。
5月份,生猪价格开始快速上涨,到8月份,仔猪价格比4月份增长近1倍,活猪和猪肉价格也上涨50%以上,分别达24.09、14.27和22.95元/kg。
9-10月,由于各地积极落实中央各项扶持政策,全国生猪生产开始恢复增长,生猪产品价格小幅回落。
11-12月进入生猪消费和加工旺季,生猪产品价格又出现反弹,12月份再创历史新高。
总体看,2007年价格涨幅比较大,1-12月,全国仔猪、活猪、猪肉平均价格分别为18.6、11.84和18.81元/kg,同比分别上涨111.1%、64.5%、55.3%(图1)。
1.2 生产开始恢复,养殖效益显著2007年上半年生猪存栏略有下降,9月份后出现恢复性增长。
据农业部统计,9月底全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2%。
据农业部门跟踪20个重点省份调查统计,10月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13.4%,环比上升1.9%;生猪出栏同比增加3.1%,环比增加16.6%,扭转了持续多月的下跌状况。
10月份生猪存出栏同比、环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表明生猪生产进入全面较快恢复阶段。
据全国畜牧总站对20个省60个县的跟踪调查,12月份生猪存栏同比增长6.5%,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9.4%,能繁母猪比重在10%左右。
案例1背景资料:人们说2007 年是个“火爆”的年份,从年初的楼市上涨,到现在的股市全线飘红,这个火爆的“金猪年”给人们的神经带来了足够的刺激。
进入5 月份以来,猪肉似乎又成了“金猪肉”,全国多数省区市猪肉价格同比大幅上涨,有些城市的猪肉价格已经达到历史最高点。
根据商务部市场运行司的统计,2007 年5 月上中旬,全国36 个中心城市猪肉平均批发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4.4 元,涨幅43.1%。
在北京市,5 月份市场的猪肉价格已经密集地出现了14 次上涨。
这次猪肉价格的大涨,可以说是近10 年罕见。
猪肉是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问题,它既影响人们的一日三餐,又导致CPI 的上涨,甚至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它既关系到农民收入的提高,又关系到与其相关的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对于猪肉价格会如此上涨呢,我们的问题是:1. 从需求的角度看,你认为刺激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2. 从供给的角度看,你认为导致猪肉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哪些?3. 从价格弹性的角度看,猪肉的价格弹性如何分析思路:从需求情况看,从2006 年底到2007 年一季度,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尤其是国有事业单位和行政机构工资上涨幅度比较大,而农民收入增长相对平缓。
因此,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国内猪肉消费呈增长趋势。
从供给来看:第一,生产猪肉的成本上升,即养猪的主要饲料——玉米的价格自2005年6 月以来一直上涨;第二,2006 年以来,生猪的收购价格一直在低价徘徊,农民养猪不挣钱,甚至大面积亏损,农民没有养猪的积极性,减少养猪的数量。
第三,2006 年南方部分省份爆发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北方的很多生猪养殖地爆发了猪高温热,大量的生猪因疫病死掉,导致猪的供给数量减少。
最后,由于生猪的成长期相对较长,猪肉价格的升高虽然能引致养猪数量的增加,但短期内养殖户的生猪难以出栏。
一般来说,作为消费品,猪肉的价格弹性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对低收入人群更是这样。
但是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猪肉成了一日三餐的常见食物,其价格弹性也呈现下降趋势。
2007 年 ,猪年猪市旺近期,全国生猪及产品价钱连续上升。
为了剖析生猪市场价钱上升的原由,掌握生猪供讨状况,农业部构成检查组分赴江西、广东、河南、湖南、辽宁和四川等省展开调研。
检查表示,目前生猪市场价钱高位运转,养殖效益显然好转,田户养殖信心增强,全国生猪生产基本保持稳固。
前亏后赚,走出低谷农业部畜牧业司相关负责人说,2006 年 7 月份以来,生猪产品价钱连续7个月保持上升势头,活猪和猪肉价钱均已靠近 2004 年 9 月份的历史最高价。
2006 年 1~6 月全国生猪价钱连续低迷,养猪业损失广泛。
7 月此后,生猪及其产品价钱开始上升,养殖效益逐渐恢复至盈余水平。
依据对全国 450 个信息点检查统计, 2007 年 1 月份,猪粮比价为∶ 1,比上月上升个点,连续 5 个月高于∶1 的盈亏点,处于高盈余区间。
全国仔猪均匀价钱为每千克 12.12 元,环比和同比分别上升%和%。
辽宁、贵州和北京仔猪价钱涨幅超出10%,此中辽宁涨幅达%。
活猪均匀价钱为9.55 元,同比上升%。
猪肉均匀价钱为14.91 元,同比上升%。
近期生猪产品价钱仍将上升。
养猪生产前亏后赚,养殖户整年保持盈余。
据检查,2006年上半年出栏 1 头肥猪赔本 100 元左右,饲养 1 头母猪损负约500 元。
而目前全国出栏 1 头肥猪盈余 200 元以上,饲养1 头母猪赢利约800 元。
据湖南省屈原区规模养殖户反应,2006 年整年出栏2020 头肥猪,各个阶段出栏较为平衡,盈利14 万多元,整年头均盈余约70 元。
养殖场(户)补栏积极。
目前 1 头20 千克的仔猪全国均匀价钱为250 元左右,比2006 年上半年低谷期上升了 1 倍。
广东省 1 头50 千克重的二元母猪价钱由800 元上升到 1 200 元。
猪价上升,靠啥支撑据剖析,目前生猪市场价钱连续爬升,是生猪市场供求变化、饲养成本增添、农产品价钱上升拉动多种要素影响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