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植物配置的五大功能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的景观绿化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植物配置设计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居住区的整体品质,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增加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如何合理、科学地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成为了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植物配置设计的意义、原则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植物配置设计的意义1. 美化环境。
植物作为自然界的艺术品,能够为居住区增添绿意、营造浪漫、宁静的活动环境,使得居住区成为一个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
2. 调节气候。
植物具有良好的遮荫和保水作用,能够降低居住区的温度,改善炎热的气候,提高居民的生活舒适度。
3. 改善空气质量。
植物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害气体和灰尘,并释放出氧气,有利于改善居住区的空气质量,净化空气。
4. 增加生态效应。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可以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环境,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增加居住区的生态魅力。
植物配置设计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居住区的整体环境和居民生活品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1. 生态适应性原则。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光照条件的植物种类,以保证植物的生长良好,减少植物死亡率,提高景观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2. 多样性原则。
在植物配置设计中,应当注重多样性,选择不同季节开花、不同高度的植物,使得整个景观更加多姿多彩,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3. 安全性原则。
避免选择对人体有害、易引发过敏的植物,对于有刺、有毒的植物要避免使用,以确保居住区的居民安全。
4. 美学性原则。
植物配置设计要能够符合居住区整体风格和环境,要与建筑、园林景观相协调,形成和谐美观的景观整体。
5. 实用性原则。
根据植物的功能特点,合理配置绿化植物,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比如选择适合攀爬的藤本,提供遮荫,选择芳香植物增加空气清新度。
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生态适应性、多样性、安全性、美学性和实用性等多个方面的因素,才能够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居住区植物配置有哪五大功能?-工程居住区植物配置有哪五大功能?(一)生态功能,要充分发挥树木的造氧功能。
据资料介绍,树林的生态效益大大优于草坪。
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使用;因树种不同,每年可吸收的灰尘约22吨至60吨。
而一亩草地每天仅能吸收23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制造23个人一天需要的氧气。
可见两者生态效益之差距。
因此,小区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而且更主要的是提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
要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造氧功能。
要充分发挥树木的除污和监测功能。
树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疏、氟化物等污染物质,并在体内积累。
当污染物积累到一定量以后,树木就显露出可见症状,如叶子生出斑点、枯尖、缺绿、退色、枯萎,直至树木死亡。
因此,既可利用树木来降低大气污染,又可利用树木来监测大气质量。
要充分发挥树木调节小气候的功能。
高大树木可以创造出宜人的小气候环境。
宋代大诗人陆游《新竹》诗云:“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时至今日,当炎炎长夏之时,用树林创造出这样的清凉世界,能节省几多空调、电扇的能源啊!(二)景观功能。
树木是小区的重要景观。
无树不成景,从这个意义上说,树木是小区的主要景观。
现在的问题是要进一步强调多种植乡土树种。
树木是城市文化、当然也是住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各个城市不同的乡土树种,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各个城市的风土特色。
现在很多城市都已重视这个问题,不再盲目攀比地引进外地的奇花异树。
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细胞,而且有不少小区已成为城市的景点。
因而理所当然地必须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
当然,也不排除慎重而有节制地适当引进外来特色树种。
小区绿化是否都要做到“四季见绿”,笔者以为要因地制宜。
我国南方地区因气候条件,做到“四季见绿”是没有问题的,(三)林荫功能。
居住小区植物配置探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小区居住。
而小区作为居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质量对于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小区的环境美化中,植物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提升居住舒适度,还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生态价值。
对于居住小区的植物配置进行探析,对于居住小区的品质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植物配置的意义小区的植物配置不仅是对于空间美化的体现,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植物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在城市中,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等污染物造成了空气质量下降,而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
在小区中适当的植物配置可以改善空气质量,为居民提供更加清新的生活环境。
植物配置可以增加生态价值。
众所周知,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系统。
而在小区中进行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一定的生态环境,给周围的生物提供了一片稀缺的绿色空间,保持了一定生态平衡。
植物配置还可以提升居住舒适度。
小区中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让居民在散步、锻炼等活动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有益于居民的身心健康。
小区的植物配置对于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在小区的植物配置中,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保证植物配置的效果最大化。
首先是多样性原则。
在小区植物配置中,应当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避免单一植物占据主导地位。
多样性的植物配置不仅能够提升小区环境的美观度,还能够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抵抗外来病虫害的侵害。
其次是适应性原则。
在小区的植物配置中,应当选择对环境条件适应良好的植物种类,避免因为环境适应性差导致植物枯萎凋零。
还应当考虑植物的功能性。
可以根据植物的观赏价值、防风隔音等功能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
在小区的植物配置中,可以采用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
首先是根据小区的环境特点进行植物选择。
如果小区环境潮湿,可以适当配置喜阴的植物。
如果小区环境较为干燥,可以选择较为耐旱的植物。
植物在居住区示范区环境中有些作用工程
一个吸引顾客的示范区,除了硬质空间场所具有人性化外,其植物景观也应该相当出色,
1 空间作用
植物可用于空间的任何一个平面(在地面上,以不同高度和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或矮灌木来暗示空间边界),可以构成地平面、垂直面及顶平面,单独或共同组成既有暗示性的界面[1],
2 美化作用
在示范区体验时,顾客被怡人的植物景观吸引。
美化作用不仅停留在植物本身的形状、色彩视觉上,还表现在植物所散发出的不同气味和与自然环境互动中的不同声音。
丰富的植物色彩、质地、枝干和花果等形态特征能增加视觉和触觉欣赏;种植不同开花时期的芳香植物能丰富人们的嗅觉体验;而不同形态和不同质感的叶片与自然风雨相撞时的不同音韵也为人们提供了另一种听觉享受,如松涛阵阵、竹海翻浪、荷洁蝉鸣、雨打芭蕉之声,皆为天籁之音。
在示范区中,植物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欣赏和感官体验,更能美化示范区的建筑线条,衬托销售气氛。
植物配置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居民日益感受到城市化带来的生活压力和生活环境的变化。
为了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幸福感,植物配置逐渐成为城市小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净化环境,提升空气质量城市小区通常都是高密集、高污染的环境,植物的引入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释放氧气,抑制细菌繁殖,有利于净化空气,提升居住质量。
2、美化环境,增强居住感受植物的种植能够丰富城市环境的景观,增强居民的美好感受,激发人们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活力,增强小区的文化氛围。
3、调节气候,改善微气候环境植物有着良好的遮阳作用,能够在夏季起到调节微气候环境的作用,防止阳光直射、减少建筑物表面温度的升高,有助于改善夏季的生活舒适度。
4、节约能源,降低建筑物的能耗植物能够通过蒸腾作用消耗大量的水分,降低环境温度,减少建筑物空调的使用频率,从而降低了居民和小区管理方的能源消耗。
1、立体绿化城市小区中的建筑物大多都是高楼,立体绿化能够优雅地将建筑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使小区充满自然氛围,同时提高居民的绿化盲区,并起到降噪、防晒、净化空气等作用。
2、庭院绿化小区庭院可以种植多种花草树木,从而创造出一个自然的环境,同时也能够促进居民们的交流和社区的团结,为居民提供一种美好的生活体验。
3、绿化带在城市小区的主要道路、小区门口、社区公共广场等地方,可以种植密集的绿化带作为美化和净化环境的手段。
同时,绿化带的设置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交通噪音和环境污染。
4、顶层花园顶层花园可以为城市小区每个单元提供一个高空的绿化空间,让居民近距离观赏自然的变化,享受独特的高境。
5、欧式花园欧式花园的景观设计紧贴建筑本身的风格,选用多种色彩鲜艳的花草与植被,营造出宛如“人间仙境”的效果。
这种绿化方式适用于建筑风格浪漫主义的小区。
三、总结经过植物配置的改造和打理,城市小区不仅造就出一个更有生机和活力的居住环境,同时也能够促进小区居民的互动和融合,增加居民的幸福感。
居住区绿化物质功能居住区绿化的物质功能居住区绿化同城市绿化一样,首先是为了居民的生态需要,在满足生态需求的基础上讲究美观。
居住区绿化主要包括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两方面的要求。
其物质功能主要是:1.遮阳。
居住区绿化可以利用树木生长季节性的特点,为改善居住区环境服务,作为行道树,宜选择枝长叶大的树种。
在它们的覆盖下夏天上街行走会比较凉爽。
在东西向建筑的西侧,种植成排的高大乔木可使居民减少西晒之苦。
当绿化覆盖率达30%时,气温可下降8%,覆盖率达40%时,气温可下降10%。
2.隔声。
灌木和乔木搭配密植可以形成一道绿篱声障,四季常青的针叶树效果更显着。
在噪声源周围可根据需要种植一定宽度的绿化带,住宅沿大街布置时更为需要。
一般情况下,绿化可减弱噪声20%。
两行树的街道,对街旁建筑的噪声干扰可减少3.2分贝,9米宽的乔灌木混合绿带可减少噪声9分贝。
在居住区沿街、沿工厂一侧种植绿化,可以减少工厂及交通噪声。
3.改善小气候。
绿化能改善小气候,降低温度,提高湿度。
盛夏,良好的绿化环境能降低太阳辐射和辐射温度。
树木能遮住太阳辐射的80%~90%,树冠愈大,遮挡太阳辐射的能力愈强。
研究表明,绿化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只有空地的16%。
在一般情况下,夏季树荫下的空气温度比露天的空气温度要低3~4℃,而在草地上的空气温度比沥青地面的空气温度低2~3℃。
在冬季,绿化地区,树木可吸引太阳的热量,防止散发,比非绿化地区的气温平均要高出0.5~1℃。
绿化地区的相对温度比非绿化地区高约10%~20%。
4.净化空气。
植物的叶绿素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能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据统计,每公顷绿地,每天能产生600公斤氧气,吸引900公斤二氧化碳。
另外,空气中还含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绿化能起重要的净化作用。
如绿化覆盖率达30%的地段,春夏秋季植物生长期内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下降60%,二氧化硫下降在90%以上。
5.防风防尘。
绿化树林的防风效果是显着的,当气流穿过树木时受到阻截、摩擦和过筛,消耗了气流的能量,起到降风速的作用。
住宅小区的各功能分区的植物配置1、小区道路绿化沿小区道路两侧以速生阔叶树为先导,以常绿树为主导,在空间比较宽阔的位置,片植乔木、灌木和植物色带与楼房前后融为一体,以点带线,以线连点,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景观小品,融休息、游玩、观赏于一体,从而达到道路绿化与房屋绿化的高度结合。
2、小区中心游园绿化小区中心游园区的规划设计应体现自然之美,合理利用地势,设置景点,布局植物,贵在自然,以求体宜。
具趣,是指在环境布局手法上,多一点自然野趣和幽静,少一点人工做作,艺术地再现第二自然。
3、组团绿化小区内边角面积较大的空间,景观设计上以起伏微地形作骨架,以海桐、珊瑚树、金叶女贞、撒金柏、龙柏为基调树种,可以春夏秋冬四季景观配置,春季配置樱花、红叶碧桃、云南黄素馨;夏景配置紫薇、广玉兰、石榴;秋景配置桂花、银杏、红枫、枫香等;冬景栽植雪松、竹子、梅花、腊梅等,再在变化的地形之上,密植丰花月季、杜鹃与金叶女贞、龙柏形成的彩带,使建筑物周围植物景观即具有宽间的变化与对比,又具有时间上的季相变化,达到“林在城中,城在林中”之感。
4、路口及转角处绿化小区通向各楼栋的路口侧面和转角处设置点石小景,点题立名,配以抽象、流畅、明快的低矮花灌木彩带,形成明显的标志。
在楼与楼之间,疏林之下,布置石景、石凳,辅以硬化小广场,早上可晨练健身,午可纳凉小憩,晚可为邻里沟通、交往,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人所用的设计思路。
各楼栋间起伏变化的微地形、高差不超过近1M,但因其形式自然流畅,加上茵茵绿草,使居民如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体现“回归自然”的创造理念。
5、小区停车场绿化在小区的停车场,尽可能铺设能透气透水的植草砖,而减少全封闭的混凝土地面,即可种草,又可停车,并与周围的乔灌木协调统一起来,草与树木产生较强的生态互补作用和平衡作用,这样可增加绿容积量,景色也更美。
绿化树种的选择居住小区植物选择总的原则是:一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使用功能,满足人们生活、休息的需要。
植物配置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小区已成为了许多居民的居住首选。
由于城市小区的建筑密度较大,绿化空间有限,导致大量的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占据了大部分的视野,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迫感。
如何在城市小区中合理配置植物,提高小区的绿化水平,已成为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议题。
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净化水源和增加社区居民的生活乐趣。
在城市小区中合理配置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植物配置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
一、绿化带的规划在城市小区的规划中,要合理划分绿化带,让绿植与建筑相互融合,形成美丽的景观。
可以在小区内部的公共区域设置花坛、草坪、树木等植物,增加绿意和色彩,提高小区的整体美感。
还可以在小区周边或者楼顶设置绿化带,增加整个小区的绿化面积,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
合理规划绿化带,可以提升整个小区的品质,提高居民的居住体验。
二、植物的选择在城市小区中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也非常重要。
一般来说,多种树木、花草植物和灌木植物相结合比较适合城市小区的环境。
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观赏、美化效果的树种和花草,增加小区的景观价值;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应城市环境的耐旱、抗污染能力较强的植物,以提高小区的生态环境和空气质量。
在选择植物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成熟高度,以免造成小区内部的绿化设施冲突。
三、植物生态系统的构建在城市小区中,除了单独配置一些花坛、草坪和树木之外,还可以构建一些生态系统,如湿地、河流、湖泊等区域,增加小区的水系环境。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小区内部的景观和美感,还可以吸引一些鸟类、昆虫等动物,丰富小区的生态多样性,提高小区的生态环境。
四、垂直绿化在城市小区的建筑外墙、阳台等空间,可以考虑进行垂直绿化,即利用垂直空间进行绿化。
可以栽种一些攀缘植物,或者利用特殊的绿化技术,将植物种植在建筑物的外墙上,形成一个立体绿化的景观。
这样可以不占用地面空间,又可以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小区的绿化率。
住宅植物搭配技巧一、选择适合室内生长的植物在选择室内植物时,应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环境需求。
一些适合室内生长的植物包括:1.吊兰:适应性强,容易生长,适合新手种植。
2.芦荟:具有空气净化功能,同时能够吸收甲醛等有害气体。
3.常春藤:能够吸收空气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4.铁树:能够净化空气,吸收苯、甲醛等有害气体。
5.仙人掌:具有抗辐射、防尘等功效,同时能够吸收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
二、根据空间大小选择植物大小在选择植物时,应根据家居空间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植物大小。
如果空间较小,可以选择一些较小的植物,如多肉植物、小型盆栽等;如果空间较大,可以选择一些较大的植物,如大型盆栽、竹类等。
三、利用植物颜色增加氛围植物的颜色可以为家居环境增添生机和氛围。
不同颜色的植物有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家居风格来选择合适的植物颜色。
例如,黄色代表阳光和活力,绿色代表自然和平静,红色代表热情和激情等。
四、选择有香味的植物一些植物具有香气,可以为家居环境增添芬芳的气息。
例如,薰衣草、茉莉花、桂花等都是具有香味的植物,可以放在室内或阳台上,让整个空间充满清新的香气。
五、选择对健康有益的植物一些植物具有药用价值,能够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例如,芦荟可以保湿、消炎、镇静,薄荷可以提神醒脑、舒缓头痛等。
选择这些对健康有益的植物,不仅能够美化家居环境,还能够改善居住者的健康状况。
六、利用悬挂植物增加层次感悬挂植物可以充分利用垂直空间,为家居环境增加层次感。
例如,绿萝、吊兰等植物可以通过悬挂的方式,让整个空间更加立体、有层次感。
植物配置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小区越来越多,住宅楼林立。
居住在城市里面的人们,很难享受到自然的清新空气和绿色风景,而城市小区中的植物配置,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接近自然环境的机会。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小区开始引入各种类型的植物,来满足居民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植物配置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
首先,植物配置可以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小区内的道路周围,公共区域和房屋外墙经常被铺设了各种颜色的石材和地砖,这些颜色单一的硬质材料使城市小区缺少生机和美感。
通过植物的种植,不仅可以美化外观,还可以提升城市小区的美感。
例如,一些常见的植物如玫瑰兰、劳动节鲜花和伞兵兰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惊叹。
其次,植物配置可以降低城市噪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车辆、工厂等各种噪音越来越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树木是一种很好的吸音材料。
在城市小区中适当增加植被,如种植柚木、银杏等大树,不仅可以减少噪音,还可以改善空气,提高居住舒适性。
第三,植物配置可以提升城市小区的环境质量。
城市小区中的空气和水质受到很多的污染,导致居民的健康受到威胁。
通过植物的种植,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和净化空气中的细菌病毒,提高空气质量。
同时,在城市小区中合理配置池塘、花坛等水体,可以有效的净化城市小区内的水质。
最后,植物配置可以提高城市小区的安全性。
城市小区中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增加私密性和安全性。
例如,种植一些高大的灌木或者树木,能够有效地阻挡窥探者的视线,提高居民的私密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植物配置在城市小区中具有很多的优点和应用价值,它不仅能够为城市小区提供绿色环境,还可以提高城市小区的安全性、环境质量和居住舒适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植物配置。
同时,我们也需要更加注重植物的品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效果,使它们能够真正起到美化环境、提升城市价值的作用。
种植与养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希望建设生态安全、环境优美的小区。
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能带给人们愉悦心情,促进身心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要素。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造的主旋律。
在城市小区景观建设的规划设计中,如何突出小区的独特风格,提高绿化的生态效应和观赏性,很大程度取处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植物配置是指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2.1 适地适生原则了解立地条件和植物特性和特征、土壤理化性状、光照强度、湿度和植物高度、绿色期、开花期花色、适应性等,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合理配置植物,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在平面上要有合理的种植密度,在竖向设计上也要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注意喜光与耐荫,速生与慢生,深根性与浅根性等不同类型的植物合理搭配。
2.2 生物多样性原则合理配置乔木、灌木及藤本植物、地被植物、竹类、水生植物、色叶植物、花灌木、芳香植物以及多年生(宿根)花卉,根据植物的不同花期进行合理搭配。
乔木、灌木与藤蔓植物相结合,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速生植物和慢生植物相结合,适当的配植时令花卉。
在树种的搭配上,既要满足生物学特性,又要考虑绿化景观效果,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创造出安静和优美的人居环境。
注重植物种□ 彭 谦小区绿化中的运用1 植物配置的作用2 植物配置的原则植物配置在302019.09▲种植与养殖类的多样性,提高住宅小区绿化的生态效果。
2.3 注意不同园林植物形态和色彩的合理搭配原则要注重园林色调和季相变化,要保证同一处景观在不同季节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植物配置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植物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下城市规划和环境美化的重要方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小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空气污染、城市热岛效应、噪音污染等。
合理的植物配置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植物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并从环境改善、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环境改善植物的配置在城市小区中能够有效改善环境。
植物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硫化氢等,释放氧气,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树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收城市中的有毒气体,减少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的影响。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缓解城市的高温天气。
植物能够吸收和减少噪音的传播,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有效改善城市小区的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二、美化城市环境植物的配置在城市小区中还能够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中的绿植能够为城市增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改善城市的整体环境。
尤其是在小区中,适当的绿植装饰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宜居的居住环境,增加居住的舒适感。
在城市中,绿化带和花坛的设置,让城市的道路更加美丽和宜人。
而在小区中,合理的植物配置能够营造出一个清新、宁静的居住环境,提升小区的整体形象,为居民提供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
三、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合理的植物配置在城市小区中还能够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植物能够给居民带来心理上的舒适感。
在绿树成荫的环境中生活,人们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会得到缓解,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植物的香气能够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让人们感到清新、宁静,增加居住的幸福感。
植物的配置还能够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如草坪、花园等,为居民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场所。
在城市小区中合理的植物配置对于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植物在城市小区中的应用对于环境改善、美化城市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城市规划和小区建设中,应该加强对植物配置的重视,注重植物与建筑、交通、生活设施的协调,打造宜居城市和小区环境。
园林植物在小区里的作用
园林植物在小区里有很多作用。
首先,园林植物增加了小区的美观度。
各式各样的植物让小区更加绿意盎然,一片绿色能带给人们愉悦的心情。
还有一些花卉和树木也能带来色彩和节日的气息。
其次,园林植物也有利于调节小区的气候。
多种植物能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净化空气,制造氧气。
同时,它们还能影响小区的气温和湿度,可在夏天降温、在冬天保暖,有效地改善生活环境。
第三,园林植物能为小区居民带来健康的生活。
很多植物都有药用价值,能够起到一定的药疗作用。
同时,植物还能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对身心健康很有益。
最后,园林植物的生态功能也很重要。
它们能够吸引和提供食物和栖息地给很多有益的生物,如蜜蜂、蝴蝶、鸟类等。
这些生物也能一定程度上帮助控制害虫,维护小区的生态平衡。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珍视小区里的园林植物,积极保护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
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植物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绿色覆盖面积,改善环境质量,还可以为居民提供美丽的景观和愉悦的体验。
本文将介绍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
植物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功能包括:1. 绿化修复功能:城市中的建筑、道路、工业污染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植物通过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和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可以帮助修复城市环境,减轻环境污染。
2. 保护功能:植物可以用来保护生态系统,防止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
植物根系可以牢固地固定土壤,抵御风沙和土壤侵蚀;植物通过吸收水分和养分,减少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流失,防止水源污染。
3. 调节气候功能: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和阴影效应,可以降低气温、湿度和风速,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提升城市的舒适度。
4. 生态功能:植物能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吸引并维持各种动物种群的存在,增加城市的生物多样性。
5. 美化功能:植物的花朵、叶子和树干都可以创造出美丽的景观,在城市中增添色彩和乐趣。
植物的形态和结构也可以被用来装饰和点缀城市的景观。
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方法有以下几点:1. 多样性原则:在设计中应尽量选择多样性的植物物种,包括高大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等,以增加景观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同时提供更多的生态功能。
2. 适应性原则: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确保其生长健壮和适应城市环境的能力。
可以选择本地的植物物种,以增加景观的地方特色。
3. 合理配置原则:在植物的配置上,应根据景观空间的大小、功能需求和人们的使用习惯来合理布局。
可以设置不同的植物区域,如花坛、草坪、绿篱等,以划分出不同的活动区域和景点。
4. 绿色廊道原则: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和连续布置,创建绿色廊道,使城市中的不同景点和公园相互连接,形成绿色的交通网络,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出行方式。
浅谈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植物配置设计居住区景观绿化是指在住宅小区或居民区周围进行绿化工程,增加绿色植物,美化环境的一项活动。
植物配置设计是居住区景观绿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可以提高景观绿化的美观性、舒适性和可持续性。
植物在居住区景观绿化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植物可以增加居住区的绿色面积,改善居住环境的生态条件,提高空气质量。
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调节温度和湿度,减少噪音和空气污染,改善居住区的微气候。
植物景观可以提高居住区的美观性和舒适性,增加人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研究表明,接触自然景观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心理健康。
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可以为居住区的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
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需要考虑几个因素。
考虑植物的特性和需求。
根据不同的居住区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植物品种。
阳光充足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阳性植物,而荫凉的地方可以选择喜阴性植物。
考虑植物的高度和形态。
选择高矮错落、造型各异的植物品种,可以形成层次感和画龙点睛的效果。
需要注意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和协调,避免过于杂乱或单一。
考虑植物的季节性变化和长势发展。
选择植物品种时需要考虑其生长周期、开花和结果的时间,在不同季节能够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和特点。
需要考虑植物与其他景观元素的组合。
可以在居住区中设置花坛、草地、假山等景观元素,与植物进行巧妙的组合,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植物配置设计还需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和喜好。
不同的居住区有不同的居民群体,他们对景观绿化的偏好也有所不同。
有的居民喜欢色彩鲜艳的花卉植物,有的居民喜欢静谧自然的绿植景观。
植物配置设计需要根据居民的需求和喜好,选择适合大多数人喜欢的植物品种,使居住区的景观绿化更加受欢迎和接受。
植物配置设计对于居住区景观绿化来说至关重要。
合理的植物配置设计可以增加居住区的绿色面积,改善环境生态条件,提高居住品质和生活幸福感。
在进行植物配置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特性和需求,植物的高度和形态,季节性变化和长势发展,以及居民的需求和喜好,才能创造出美观、舒适的居住区景观绿化。
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植物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护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
在植物的配置上,需要考虑植物的功能、适应性、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等因素。
下面将详细介绍植物在城市生态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
1. 绿化美化功能:植物可以美化城市环境,增加绿色元素,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植物可以通过丰富的色彩、形态和纹理,创造出美丽的景观效果,为城市增添趣味和生机。
2. 调节气候功能:植物可以调节城市的气温和湿度,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大量的水分和氧气,从而降低城市的温度。
植物还可以通过阻挡阳光直射和减少风速等途径,改善城市的气候环境。
3. 净化空气功能: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释放出氧气,净化城市的空气。
植物还可以吸附和分解空气污染物,如颗粒物、重金属等,提供清新的空气环境。
4. 保护水源功能: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稳定性,同时还可以吸收雨水并迅速渗透到地下水中,起到蓄水和保水的作用。
植物的根系还可以过滤和固定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和有害物质,减少水体的污染。
5. 改善生态环境功能:植物可以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源,吸引和滋养各种动物。
植物的多样性和密度可以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植物还可以吸附和分解噪音、辐射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
在植物的配置方法上,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植物的功能需求:根据城市环境的需求,选择具有相应功能的植物。
在空气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可以选择具有良好吸附和分解能力的植物;在炎热干燥的地区,可以选择具有耐旱适应性较强的植物等。
2. 植物的适应性:根据城市环境的特点,选择适应性较强的植物。
植物的生长适应性包括耐寒、耐旱、耐盐碱等方面。
在选择植物时,需要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土壤适应性、抗病虫害性等因素。
3. 植物的景观效果:植物的色彩、形状和纹理等特点对景观效果产生巨大影响。
居住区植物配置的五大功能
所属分类:数据/知识/短文-> 园林景观-> 植物养护管理一览景观英才网
(一)生态功能。
采用大片草坪尽管能使小区在短期内见绿,但遍植生长虽然较慢的高大乔木、下铺硬质地面或小面积草坪的绿化形式却更能符合生态和人与自然亲近的需要。
要充分发挥树木的造氧功能。
据资料介绍,树林的生态效益大大优于草坪。
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千克二氧化碳,释放49千克氧气,足够65个人呼吸使用;因树种不同,每年可吸收的灰尘约22吨至60吨。
而一亩草地每天仅能吸收23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制造23个人一天需要的氧气。
可见两者生态效益之差距。
因此,小区绿化不仅要提高绿地率,而且更主要的是提高绿地的叶面积指数。
要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造氧功能。
要充分发挥树木的除污和监测功能。
树木能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疏、氟化物等污染物质,并在体内积累。
当污染物积累到一定量以后,树木就显露出可见症状,如叶子生出斑点、枯尖、缺绿、退色、枯萎,直至树木死亡。
因此,既可利用树木来降低大气污染,又可利用树木来监测大气质量。
要充分发挥树木调节小气候的功能。
高大树木可以创造出宜人的小气候环境。
宋代大诗人陆游《新竹》诗云:“插棘编篱谨护持,养成寒碧映涟漪。
清风掠地秋先到,赤日行天午不知”。
时至今日,当炎炎长夏之时,用树林创造出这样的清凉世界,能节省几多空调、电扇的能源啊!
(二)景观功能。
树木是小区的重要景观。
无树不成景,从这个意义上说,树木是小区的主要景观。
现在的问题是要进一步强调多种植乡土树种。
树木是城市文化、当然也是住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各个城市不同的乡土树种,很大
程度上体现着各个城市的风土特色。
现在很多城市都已重视这个问题,不再盲目攀比地引进外地的奇花异树。
住宅小区是城市的细胞,而且有不少小区已成为城市的景点。
因而理所当然地必须保持有地方特色的植被,优先选择乡土树种,构造具有乡土特色和城市个性的绿色景观。
当然,也不排除慎重而有节制地适当引进外来特色树种。
小区绿化是否都要做到“四季见绿”,笔者以为要因地制宜。
我国南方地区因气候条件,做到“四季见绿”是没有问题的。
而其它地区则不必一律这样要求。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一年四季的景色本来就应该是不相同的。
苏东坡有诗咏西湖四季风光:“夏潦涨湖深更幽,西风落木芙蓉秋,飞雪暗天云拂地,新蒲出水柳映洲”。
如果四季都是同样的风光,岂不令人乏味。
更重要的是,片面强调“四季见绿”,往往就会将那些地方适应性强、色彩丰富的落叶植物打入冷宫。
这是非常可惜的。
(三)林荫功能。
“绿地不少,绿荫不足”,是一些小区绿化的通病。
许多城市的居民(包括笔者在内)都会怀念道路两侧法国梧桐绿树成荫的情景。
因为当夏日炎炎时它遮天蔽日所提供的荫凉,使行人受足了恩惠。
现在有些城市为了所谓的“上档次”,把行道树换成了小树型、小树冠的名贵树种,而路上行人只好顶烈日、冒酷暑,能不发怀旧的感慨吗?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有不少小区绿化仍然是单纯以“见绿不见荫”的花草和低矮灌、乔木来争奇斗胜,未能很好地给居民户外休憩创造条件。
这实在应该尽快整改的一个问题。
要竭力提倡在小区里多种树、种大树,改变绿荫不足的现状。
(四)遮档功能。
树木的这一功能,大概是被利用得最差的了。
一些非常漂亮的住宅小区,既有造型优雅的住宅建筑,又有秀丽宜人的花园庭院,更有“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等的四围借景。
但不能使小区景观臻于尽善尽美的是,抢入眼帘的也有“煞风景”的不良或不宜景观。
尤其是跻身市区内的住宅小区,这种与小区氛围很不协调的不良或不宜景观就更加多。
那么,用高大树种来把它们遮挡住,应该是最佳的处置方案了。
顺便推而广之的说一下,位于市区的园林、寺庙、湖泊,四周也往往被不良或不宜景观包围,现代建筑作了古典建筑的背景,高楼大厦成为潋滟湖光的屏障。
这些问题也亟应采用种树遮档的办法来解决。
(五)减噪功能。
树木消减噪声的效果并不比“隔音墙”差。
而且更胜筹的是还能成为景观。
位于市区或特殊地段(如铁路、公路沿线)的住宅小区,应在四周营造隔音林带,充分利用树木来减噪。
据专家研究结果,杨树、柏树、香樟、女贞、石楠、珊瑚等的减噪功能都很好;夹竹桃、八角金盘、小腊、蚊母、珊瑚等灌木也具有上好的减噪本领。
如果乔灌联手,并与地形起伏相配合,造成“隔音坡”、“吸音谷”,不就能实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