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S赣州油系列油茶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57.96 KB
- 文档页数:2
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油茶种苗发展和强化种苗质量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8.10.21•【文号】林场发[2008]213号•【施行日期】2008.10.2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国家林业局关于加快油茶种苗发展和强化种苗质量管理的通知(林场发[2008]213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油茶是我国栽植面积最大、分布范围较广的木本油料树种。
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保障粮油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油茶产业方兴未艾,发展潜力巨大。
为保障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对油茶种苗的培育、流通、种植等全过程的管理。
现就加快油茶种苗发展和强化质量管理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油茶良种对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性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
油茶产业能否又好又快地发展,关键在于良种壮苗和适地适树适种源。
目前,我国油茶林总面积达4500多万亩,但产量很低,每亩产茶油仅4公斤左右。
其根本原因是,绝大部分油茶林品种品质差或严重退化,而大量的国家和省级审(认)定的优良品种又未推广应用。
同时,一些地方种苗质量意识淡薄,经营管理粗放。
因此,各地要切实强化良种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把推广优良品种放在首要位置,在油茶采穗圃等良种基地建设中,必须使用国家或省级审(认)定的油茶良种;在油茶林培育中,做到没有经过审(认)定的品种不栽植,没有经过区域化试验的品种不盲目引种栽植,不适宜本地区的品种不栽植,坚决杜绝有种就采、有苗就栽的现象,确保新造和改造的油茶林达到优质高效。
二、尽快提高良种壮苗的生产能力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种苗必须先行。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林业科研人员选育出了一大批适宜不同区域栽植的油茶良种,经国家和省级审(认)定的优良品种达149个,其中国家林业局审(认)定的良种54个(见附件),亟待推广应用。
**************************** 油茶生产技术问答50例**************************** 宜春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林业分会编***************************************************前言宜春是全国油茶中心产区之一。
民国末年,宜春所属10县就有油茶林160万亩。
2004年调查全市有199.3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16.23%。
其中袁州区77.7万亩,列全国县级单位第二名,是国家林业局2000年命名的第一批全国“油茶之乡”。
宜春油茶具有2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产区农民有丰富的生产经验。
但由于生产条件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大面积油茶林的平均亩产,一直维持在3公斤左右的低水平上。
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营多次垦复和低产林改造,产量略有上升,但仍然没有摆脱低产低效的面貌。
要使油茶产量有大幅度提升,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实行高产栽培。
为了帮助农民朋友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特编辑这本小册子,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用问答的形式,把当今我国油茶研究中最先进的技术奉献给读者。
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1、积极发展油茶产业有何重大意义?我国人多地少,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发展,新一轮“扩容圈地行动”在不断进行,致使农业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粮油供需矛盾突出。
如何充分利用山地资源,积极发展油茶生产,对保障粮油供给,缓解耕地压力,改善生态环境及提高国民经济收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重大意义。
党和政府一贯高度重视油茶产业发展。
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对此曾作出过重要批示;国家林业局也曾多次在我市召开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宜春市委、市政府将油茶产业列为全市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举全市之力,强攻发展。
我市栽培油茶历史久,油茶林面积大,现已达到220多万亩,已是油茶产区广大农民群众重要的经济来源,且产区农民有丰富的油茶栽培经验,生产积极性高,这些对我市油茶产业发展都是一大促进。
油茶种子园营建技术规程是对油茶种子园建设过程中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进行规定的一套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块选择:选择适合油茶生长的地块,要求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光照充足、环境无污染。
2. 种子选择:选择优质、高产、抗病的油茶品种,确保种子质量。
3. 种植密度:根据地块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保证油茶树的生长空间。
4. 栽培管理:包括施肥、修剪、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要求,确保油茶树的健康生长。
5. 采收与处理:规定油茶果的采收时间、方法及处理流程,确保种子的质量。
6. 育苗技术:对油茶种子的育苗技术进行规定,包括播种、移栽、施肥等环节的操作规范。
7. 田间管理:对田间的日常管理进行规定,包括除草、松土、灌溉等操作要求。
8. 病虫害防治:对油茶种子园常见的病虫害进行识别和防治,确保油茶树的健康生长。
9. 采种与种子处理:规定油茶种子的采收、晾晒、精选、贮藏等环节的操作规范,确保种子质量。
10. 评估与改进:对油茶种子园的建设效果进行评估,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不断提高种子园的建设水平。
总之,油茶种子园营建技术规程旨在规范油茶种子园的建设过程,提高油茶种子的质量和产量,为油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油茶丰产栽培技术/Planting/ShowInfo.asp?InfoID=183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世界四大食用木本油料植物之一,主要产品为茶油。
茶油是最好的食用油,茶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0%,远远高于菜油、花生油和豆油,比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还高,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
长期食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
以前的油茶林由于品种低劣、管理粗放,亩产油量只有3公斤。
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群众栽种积极性的提高,各地用高产优良无性系油茶苗造林亩产油量上升到15公斤。
目前,赣州市林科所经过几代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成功选育出一批亩产油量达50公斤的国家级优良高产新品种,并研究出系列配套丰产栽培技术。
一、芽苗砧嫁接苗培育(一)嫁接前准备1、采穗圃抚育在嫁接的前一年冬,对优良无性系采穗圃进行抚育管理,砍除杂灌,增施氮、磷、钾肥,促使穗条早生、快长,获得更多的优良穗条,满足芽苗砧嫁接的需要。
2、圃地准备选择交通便利,排灌良好,土壤肥沃的田地为圃地。
进行精耕细作,施足基肥,每亩施枯饼150-200公斤、复合肥50-100公斤,做好土壤消毒,搭好荫棚,作好苗床,拱好竹弓、盖上塑料薄膜。
3、芽苗砧培育将阴干脱出的茶籽,选其饱满、粒大、无病虫害的经消毒处理进行沙藏。
用新鲜河沙作沙床,高10-15厘米,压平、密播一层种子,覆盖10-12厘米河沙,压平、盖上杉枝。
沙床太干要适当浇水,并控制好芽苗生长。
4、嫁接器具嫁接所需器具:铝箔片、单面刀片、盆等要预先准备好。
(二)嫁接1、接穗最好随采随接,选择通直、健壮、无病虫害、腋芽饱满的油茶优良无性系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春稍。
2、嫁接(1)时间:一般是5月,要视当年春稍进入半木质化时开始嫁接。
(2)准备好芽苗砧:将沙藏好的芽苗砧起出,洗净沙子,放入盆中,保湿待用。
(3)切芽苗砧:将芽苗砧横放在事先准备的10×15厘米小木板上,用单面刀片切去芽砧顶端,留2-3厘米,然后在胚茎切面中央由内向外拉切一刀约1.5厘米深,备用。
油茶良种选育与应用全面技术(1)油茶是我国传统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栽培历史2000多年。
近年来,油茶产业发展得到国家高度重视。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在适宜地区大力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
国家林业局编制了《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启动了油茶产业工程,油茶产区各级政府纷纷制订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支持政策、加大资金扶持,企业和社会力量也纷纷投入油茶产业,油茶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我国历史上曾经大面积发展油茶林,但由于当时油茶研究刚刚起步,新品种新技术缺乏,导致低产低效,产业发展逐渐进入低谷。
良种没有得到科学应用是历史上油茶产量一直不能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前,我国油茶产业正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具备良好的政策和社会条件,同时也具备了良种及生产应用技术,但是要保证油茶产业高效稳定发展,关键在于加快良种等科技创新,加强对产业科技支撑。
更重要的是加强良种生产技术应用和良种生产过程监管。
经过几十年来不懈努力,我国油茶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选育出高产稳产的优良品种(系)200多个,较大规模试验示范林产量达到30至50公斤,个别品种小面积单年份可达到70公斤以上。
良种和种苗是生产的基础,是基地建设最基础、最关键的工作环节,良种工作的好坏,事关我们整个油茶产业的成败。
本材料从介绍我国科研历程和良种形成过程入手,综合早期和当前种苗生产先进技术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①交通方便②土层深厚,缓坡立地,避免低洼地;③沿水平带设计,带尽量完整不破碎;④分带安排同一良种(2-3行一良种)⑤编号清楚,多份规范档案,长期保存。
(4)营建主要技术要点❶良种比例:花期,成熟期确定良种组合,主配栽良种比例确定采穗圃良种比例;❷密度:100-200(建议与生产性密度一致或高密度)❸采穗量控制❹多次采穗与利用❺水肥管理六、油茶育苗技术1、技术进展油茶育苗技术早期主要是实生苗育苗,但是苗木个体差异大,造成新建油茶林产量低。
为此,1980年期开始研究良种无性繁殖技术,并在嫁接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在扦插育苗和组培方面也取得一定的进展。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油茶主推品种目录》的通知正文:----------------------------------------------------------------------------------------------------------------------------------------------------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油茶主推品种目录》的通知林场发〔2017〕64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为进一步加强全国油茶良种使用及管理,全面提升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质量与效益,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油茶良种使用和管理工作的通知》(林场发〔2016〕113号)要求,在各地推荐上报、专家讨论审核的基础上,我局制定了《全国油茶主推品种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见附件)。
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对照执行,并提出如下要求。
一、高度重视油茶品种优化调整。
各地要把油茶品种优化调整作为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的重要举措来抓,结合本省区市实际,提出具体措施,认真抓好落实。
二、确保油茶良种苗木供应。
各地要严格按照“四定三清楚”的要求组织好油茶种苗生产,确保油茶品种优化调整落到实处。
要按照《目录》要求,对现有油茶采穗圃的品种限期进行改建和整合,对改建和整合后符合条件的采穗圃,确定为定点采穗圃。
定点采穗圃应优先繁育主推品种,实行分系育苗,禁止混系育苗。
主推品种穗条不足的省区市,不足部分暂时可以使用非主推良种进行补充。
三、进一步明确油茶新造林地品种配置。
油茶新造林地品种配置应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经过规范试验并有成熟科研成果的配置模式,应明确提出配置方式。
对暂时没有科学配置依据的品种,原则上选用花期相遇,成熟期相近的3-5个品种进行配置栽培。
四、加强对油茶主推品种的宣传。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督促育种单位进一步完善油茶主推品种的典型识别性状的描述,通过宣传册(页)、报刊、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宣传途径广泛宣传油茶主推品种典型性状、优良特性及栽培、配置技术,给品种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让品种使用者能够识别品种并自觉使用主推品种。
油茶良种丰产栽培技术推广手册我国油茶分布范围广,栽培面积大,但经营粗放,产量低,且产量相差悬殊、极不稳定、综合利用率也不同。
因此,油茶林经营管理应良种配良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林地收入,真正实现油茶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的目的。
新造高产稳产油茶林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林地选择、种苗选择、林地整理、苗木栽植及栽植后的抚育管理。
一、高标准种植1.造林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土壤肥沃,pH值为4.5-6.0的砂质红壤、黄壤、黄红壤。
要求土层厚度在1米以上,地下水位在地面1米以下,海拔100-500米,山地造林以坡度小于25。
的斜坡或缓坡中下部的阳坡、半阳坡为宜。
避开有西北风、北风侵害及积水低洼的地段。
2.种苗选择选择通过国家或省级良种审定的油茶优良新品种。
宜选择果大、皮薄、出籽率高、出油率高、产量高、抗性强并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
如:江西省林科院选育的“赣无1”等25个优良无性系、亚林中心选育的“长林1号”等18个无性系和赣州林科所选育的“赣油1号”等12个无性系都具有产量高、适应性强、抗性好等优点。
3.整地在造林前三四个月进行整地。
根据林地坡度的缓陡进行不同的整地方式:坡度小于10度的,采用人工或挖机打穴,穴的规格60cmX60cmX60cm;坡度10度-20度的山地,采用每行水平条带整地,条带宽度2.5m-4.0m,坡小带宽,坡大带窄,条带上穴的大小一般50cm见方,条带宽度3.5m以上的宜品字形种植双排,密度为2mX3m,条带宽度3.5m以下的宜按2m的间距单排种植;坡度大于20度的山地,采用隔行或隔双行水平条带整地,条带宽度3m左右,条带上穴的大小一般50cm 见方,按2m的间距单排种植苗木。
整地时,条带要求外高内低,保水保肥、防止水土流失。
大于20°4.栽植(1)时间油茶造林在冬季11月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都可以,以春季较好,在“立春”至“惊蛰”之间,芽将萌动之前造林最为适宜,宜选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雨天土太湿时不宜。
油茶良种采穗圃营建技术(来源:梅州油茶产业网/)一、油茶良种采穗圃种类依据采穗圃营建方式不同分为两种:用油茶林的主枝作砧木、油茶良种母株当年生春梢作接穗,采用嫁接换冠方法建立的,称油茶林换冠采穗圃;用油茶良种无性苗定植方法建立的,称油茶植苗采穗圃。
二、油茶品种配置方法采穗圃的品种配置应视其生产经营方向确定,单一生产穗条的,品种间以块状排列,每个品种设置一个小区;以采穗为主、兼顾生产油茶果实的,品种间则以带状或块状交错排列,且相邻品种的花期基本一致,每个品种设置若干个小区。
品种田间设置应注明品种数量及位置等标记,绘制品种配置分布图。
三、油茶林换冠采穗圃1.精选砧木林与砧木砧木林应选择林地平缓、土壤深厚、光照充足、集中连片、林相整齐、分布均匀、密度适中、无病虫害、生长旺盛的油茶壮龄林,每株砧木选择3~5个分枝角度适当、干直光滑、距地高度40~80㎝、干径3~4㎝、生长健壮的主枝。
2.砧木林地处理建圃前一年秋冬或来年早春,采取清除杂灌、科学修枝、合理垦复、施农家肥等措施,对油茶砧木林进行一次全面的抚育管理,促进砧木生长旺盛。
3.穗条采集选择油茶良种母株树冠中上部发育健全、枝径0.2~0.32㎝、无病虫害、腋芽(顶芽)饱满、可截制3个以上接穗的当年生半木质化枝条,采穗期应与嫁接期同步进行,阴天或晴天上午10时之前、下午17时之后采穗为宜;采集后应分品种捆扎,挂上标签装入容器中保湿。
穗条一般随采随用,如需调运,应进行保鲜处理。
4.嫁接方法依据油茶品种配置分品种进行嫁接,一般长江以南栽培区可从5月上旬开始、最迟6个月上旬结束,长江以北栽培区则从5月中旬开始、最迟6月中旬结束;采用“改良拉皮切接法”或“撕皮嵌接法”,每株选择3~5个主干枝进行嫁接,接位距地面40~80㎝,每个主干枝可嫁接3~4个接穗,嫁接后应立即用塑料带包扎,加塑料薄膜罩密封保湿;如用“改良拉皮切接法”的,应视阳光照射情况进行遮荫。
此后,应根据接穗生长情况,适时解罩、除萌、剪砧或拆荫棚,当接穗腋芽或顶芽抽长到3~5㎝时即可解罩,解罩后应适时除萌,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用“撕皮嵌接法”的,第一次截砧与解罩同时进行,在嫁接口上方15~20㎝处截砧,并保留部分弱枝,来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在接口上方1~2㎝处进行第二次截砧;用“改良拉皮切接法”的,可在9月中上旬揭去遮荫物。
江西油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邹宽生;郭晓敏;曾赣林【摘要】针对江西油茶产业现状,分析了江西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从对现有油茶林及新造油荼林实行园艺化培育;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油茶林权林地流转机制;加强油茶综合加工技术研发,提高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江西油茶产业的发展对策.【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年(卷),期】2010(038)007【总页数】4页(P212-215)【关键词】油茶产业;现状;发展策略;江西【作者】邹宽生;郭晓敏;曾赣林【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32;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330045;江西省赣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江西,赣州,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4.4;S966.12油茶(Camellia olei f era Abel)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 L.)植物,为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
茶油是无污染的植物油且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价值,被誉为“油中珍品”。
江西是我国油茶主产区,近几年江西油茶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从整体来看,油茶产业化水平不高。
本文针对江西油茶产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求江西油茶产业的发展对策,为加快江西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1 江西省油茶产业现状1.1 油茶林面积江西是全国油茶中心产区之一,全省11个区市102个县(市、区)均有油茶林分布,其中面积53333.33hm2以上的有宜春市袁州区,33333.33~53333.33hm2的有遂川、上饶和丰城,16666.67~33333.33hm2的有永丰、上栗、玉山、渝水、兴国和分宜,6666.67~16666.67hm2的有莲花、上犹、横峰、铅山、赣县等 35个县(市、区),6666.67hm2以下的有南昌县、彭泽县、吉州区等45个县(市、区)。
油茶林面积666.67hm2以上的乡镇有 302个,其中,上饶县湖村乡油茶林面积6740hm2,为江西省第一大油茶乡镇;3333.33~6666.67hm2的乡镇有39个,1333.33~3333.33hm2的118个,666.67~1333.33 hm2的144个。
营建油茶采穗圃的探讨作者:黄成文曾凯钟荣吴向荣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17期摘要:阐述了油茶采穗圃的立地条件和圃区的设置,探讨了油茶嫁接时期需要注意的问题与具体操作,分析了采穗圃的保管理事项,最后对其进行了研究展望。
关键词:油茶;采穗圃;探讨中图分类号:S79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70104021 引言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由于它是异花授粉植物,种子实生苗造林的性状分化变异大、结实迟、大小年明显。
近年来,开始用嫁接良种或扦插苗造林取得较好效果,为今后用无性繁殖方法发展油茶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油茶采穗圃的营建方法有无性系扦插苗、小苗嫁接和大砧嫁接等多种途径,而利用成林进行大砧嫁接营建则具有成本低、产穗快、产穗量高等优点。
利用“高州油茶”的成林,营建优良无性系采穗圃,嫁接后2年恢复树冠,平均单株年产有效穗150条,年亩产有效穗10050条,有效穗芽达30150个,可供扦插苗造林300亩。
现将用油茶成林大砧营建采穗圃的做法简介如下。
2 立地条件和圃区的设置油茶采穗圃是选择在海拔200 m以下的丘陵低山,坡度10~15°的南坡或东南坡,四周开旷,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微酸性土壤,湿度适中,排水良好的山地。
圃地分区设置,格状排列,区数视规模大小和无性系多少而定,每区面积0.5~1亩,每个无性系安排多区,每区只限一个无性系,区与区间以天梯、林道标界,建立永久档案。
区内横行走向,开成水平梯带,株行距2.5 m×4 m,对原有成林疏密不均的植株,进行适当调整,就地取材,移密补疏。
3 嫁接时期和操作3.1 嫁接季节在5~7月,当春梢木质化、芽眼饱满时嫁接,成活率最高;其次是开花完毕,未抽春梢之前的1~2月也可嫁接。
3.2 嫁接砧木选10~15年生的成林,生势旺盛,病虫害少的林分作建圃用的砧木,过小过老砧木,嫁接后恢复树冠慢,嫁接成活率低,生长不良。
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油茶种苗管理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赣市府办发[2009]85号【发布部门】赣州市政府【发布日期】2009.09.25【实施日期】2009.09.25【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赣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油茶种苗管理工作的通知(赣市府办发〔2009〕8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我市油茶资源丰富,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对保障粮油安全,发展山区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市委、市政府已将油茶产业列为全市农业六大优势产业之一。
为保障油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切实加强对油茶产业种苗培育、流通等全过程的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江西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现就加强油茶产业种苗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快培育推广油茶良种壮苗。
良种壮苗是油茶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和基础。
油茶生长周期长,种苗出了问题,不仅会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浪费,而且会严重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影响油茶产业顺利发展甚至社会稳定。
各县(市、区)要切实强化油茶良种意识,把推广优良品种放在油茶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不是良种不育苗,不是良种苗不造林。
加快油茶良种采穗圃和育苗基地建设,提高油茶良种壮苗生产能力。
在油茶种苗生产过程中,要采用通过国家或省级林木品种审(认)定的油茶良种,建立固定采穗圃;要大力推广芽苗砧嫁接和容器育苗等先进培育技术,提倡用油茶容器苗和2年以上大苗上山造林,提高造林成活率,缩短投产时间;要多品种多系培育油茶良种壮苗,以满足油茶多品系科学搭配栽培的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油茶林的产量和质量。
对未采用油茶优良无性系良种苗造林,而使用劣质假苗、实生苗造林的造林户,其造林任务不得列入省、市“一大四小”和“油茶产业化”工程项目计划,不得享受政府的任何补贴。
一经发现劣质苗木、非良种苗和实生苗的将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