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粉虱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烟粉虱防治对策1危害特点烟粉虱是一种寄主范围广、传播和蔓延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为害程度高、防治难度较大的危险性害虫,在适宜的寄主植物上具有趋嫩性,成虫喜聚集在植物顶部嫩叶背面活动,在植物的中下部叶片主要是卵及若虫。
烟粉虱对植物的为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成虫、若虫刺吸植物汁液,造成寄主营养缺乏,影响正常的生理活动,使受害叶片褪绿萎蔫直至死亡;二是成虫可作为植物病毒的传播媒介,传播病毒病;三是由于其分泌蜜露引起被害植物煤污病的发生,虫口密度高时,叶片呈现黑色,影响光合作用和外观品质。
据调查,烟粉虱对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危害症状,如番茄被害,表现为果实不均匀成熟;甘蓝、花椰菜被害表现为叶片萎缩、黄化、枯萎;西葫芦、南瓜被害表现为银叶;花卉一品红被害造成茎苍白,叶黄化;棉花被害,叶正面出现褐色斑,虫口密度高时出现成片黄斑,严重时导致蕾铃脱落,影响棉花产量和纤维质量。
近几年我市因烟粉虱危害造成棉花脱落成光杆、茄果类蔬菜减产超过5成以上的例子屡见不鲜。
由于该虫迁移扩散能力较强,在发生量大的地区,秋季将大量向城区扩散,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和环境,甚至影响居民出行。
2重发原因据调查,烟粉虱在我市露地不能越冬,保护地可常年发生,呈现明显的世代重叠现象。
根据调查分析,烟粉虱在我市发生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2.1越冬场所充足近年来,我市保护地栽培发展迅速,日光能温室、蔬菜大棚为烟粉虱提供了充足的越冬场所,特别是种植黄瓜、西红柿、青椒等烟粉虱喜食寄主偏多,有利于其取食繁殖,为翌年暴发危害提供了充足虫源。
2.2寄主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由于烟粉虱可以危害我市种植的大多数农作物(在我市为害约20科60多种),同时可以在多种农田杂草上为害、繁殖,具有寄主范围广、食性杂、繁殖快、生活周期短、产卵量多、漂移性强、扩散性大等特点,极不易防治。
2.3抗药性强由于烟粉虱发生世代多、繁殖速度快,对常规农药已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如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菊酯类农药的抗性都比较高,再使用这些药剂已起不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图2黄瓜上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2015年)日期日期图1花菜上烟粉虱种群消长动态(2014年)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又名棉烟虱(cottonwhitefly )、甘薯粉虱(sweetpotato whitefly ),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的多食性害虫,在世界各地分布广泛,目前的资料表明,烟粉虱的寄主植物有600多种。
其不仅为害棉花、大豆等农作物,还对园林花卉有较大危害。
该虫为害方式包括通过刺吸导致危害,或者也可分泌蜜露,引发植物病害。
近年来,烟粉虱在许多国家的多种植物上发生危害,造成较重的经济损失,从而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害虫,引起全世界许多昆虫学家的广泛关注。
我国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在多种植物上发现烟粉虱危害,并在部分地区农作物上暴发成灾。
为此,连云港市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于2014—2016年对连云港地区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
1烟粉虱发生危害规律1.1田间消长规律根据近2年的试验和调查结果,烟粉虱主要在双层大棚、温室等较温暖环境中的蔬菜、花卉等寄主植物上越冬。
5月下旬至6月上旬,当日均温达到12℃以上,夜间无霜冻,大棚和温室经过较长时间的通风后,发现少量烟粉虱成虫飞迁到律草、露地越冬,并在春季定植蔬菜、花生、大豆等作物上危害。
随着气温不断回升,烟粉虱开始在不同作物上繁殖,虫口密度逐渐升高。
当日均温超过26℃的7月中下旬,烟粉虱繁殖速度迅速加快,8月下旬至9月上旬,田间的烟粉虱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并达到高峰,此后种群数量逐渐下降。
由于寄主不同,烟粉虱在田间出现高峰期的时间略有不同。
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露地寄主上的烟粉虱数量也随之降低,部分成虫转移到大棚、温室内等温暖环境中的寄主上,11月下旬(通常日平均温度降到12℃以下)露天蔬菜等寄主上的烟粉虱基本消失[1-4]。
1.2烟粉虱在主要蔬菜上的发生动态通过2014年的系统调查,9月10日烟粉虱成虫在花菜上出现生长繁殖高峰,此后成虫量下降,进入10月后虫量仍有小幅的波动,并形成2个小高峰;11月底,由于气温的下降,花菜上的烟粉虱逐渐消失(图1)。
烟粉虱防治对策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类危害严重的害虫,它侵害广泛,不仅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可能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
因此,为了有效地防止烟粉虱的侵害,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讨论一些可行的烟粉虱防治对策,帮助农民和研究人员更好地保护农作物。
1. 生物防治在传统的农业控制方法中,化学方法是最常见的手段,但这种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
首先,长期使用化学农药容易造成害虫对药物的抗药性,需要不断更新药品。
其次,药品有毒性,会对环境及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使用生物防治方法是更可持续的控制手段,生物防治以石蜡虫、瓢虫、金龟子等天敌形式进行控制,能够更加安全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侵害。
首先,针对烟粉虱的生物防治策略,应该从防止其繁殖和进一步扩散入手。
生物控制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引入一些天敌生物来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石蜡虫,瓢虫和蚜茧蜂是烟粉虱的天然天敌,可以通过引入这些天敌生物,限制烟粉虱的繁殖数量,起到控制烟粉虱的杀灭效果。
其中,石蜡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物防治手段,它可以对烟粉虱幼虫进行寄生,限制其繁殖数量。
除了石蜡虫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天敌就是瓢虫,瓢虫对烟粉虱的危害极大,可以直接捕食烟粉虱,起到控制烟粉虱的快速效果。
此外,蚜茧蜂也是烟粉虱的另一种天敌,它可以将受感染的烟粉虱卵寄生在他的蚜茧上,限制烟粉虱的繁殖,起到控制烟粉虱的效果。
2. 化学防治如果生物防治不起效,就需要借助化学防治来控制烟粉虱。
实际上,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化学防治能够更好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化学防治主要是指使用农药来控制烟粉虱的繁殖。
但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要避免过度使用导致环境及人身健康的危害。
化学防治的主要内容既是通过喷洒农药来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在选择农药的过程中,应首先考虑农药的稳定性和毒性,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推荐选择环境友好型农药,如菊酯类农药等,要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
化学防治不仅要注意药品的选择,还需要注意药品的使用方法。
烟粉虱研究动态与防治方法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烟粉虱相继在我国广东、福建、北京、河北、天津、山西等地发生.成为我国蔬菜、花卉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
1998年。
在乌鲁木齐市的一品红花卉上发现烟粉虱,随后在石河子、哈密、库尔勒、克拉玛依等棉区采到此虫。
1999年,在吐鲁番长绒棉研究所棉花试验田发现。
由于烟粉虱的为害,棉花布满蜜露,纤维受到严重污染,煤污病也十分严重。
2005-2007年,在各种作物上累计年发生面积在10万(667m2)左右。
所有迹象表明:烟粉虱危害正逐渐由设施农业向大田农业发展,尤其是对新疆的棉花种植业存在极大的潜在威胁。
1烟粉虱生物学特性1.1生活史烟粉虱属渐变态昆虫,其个体发育分卵、若虫、成虫3个阶段。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年可以发生11~15代,且世代重叠。
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发育时间各不相同,在25℃条件下,从卵发育到成虫需要18~30d不等。
成虫的寿命为10~22d。
每头雌虫可产卵30~300粒,在适合的植物上平均产卵200粒以上。
成虫喜群集,不善飞翔.对黄色有强烈的趋性。
1.2形态特征烟粉虱卵长梨形,有小柄,与叶面垂直,大多散产于叶片背面。
初产时淡黄绿色,孵化前颜色加深,呈深褐色。
若虫共3龄,淡绿至黄色。
一龄若虫有触角和足,能爬行迁移。
第1次蜕皮后。
触角及足退化.固定在植株上取食。
三龄蜕皮后形成蛹,蜕下的皮硬化成蛹壳。
蛹壳淡绿色或黄色,边缘薄或自然下垂,无周缘蜡丝,尾沟基部有5~7个瘤状突起。
成虫体淡黄白色,蜡粉无斑点。
前翅脉1条不分叉,静止时左右翅合拢呈屋脊状。
1.3寄主范围目前,烟粉虱的寄主估计已超过600种。
除危害经济作物外,还广泛分布在观赏植物和野生杂草上。
严重受害的经济作物有甘蓝、青花菜、花椰菜、茄子、番茄、黄瓜、甜瓜、西瓜、南瓜、西葫芦、棉花、甜菜、豆菜、芝麻、花生、马铃薯、甘薯、烟草、苜蓿、向日葵;花卉有一品红、扶桑、蜀葵、秋葵、木槿、秋海棠、万寿菊、夹竹桃、南天竹等;药材有黄芩、地黄、桔梗、黄花等;杂草有田旋花、矮牵牛、灰菜、苦苣菜等。
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烟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广泛分布在烟草、蔬菜和水果等作物上,给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针对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的研究,科研工作者们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
本文将对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1. 体型特征烟粉虱成虫体长1.5-3mm,黑色或褐色,触角2节,翅展开宽1.5-2mm,翅膜透明。
幼虫小臼齿细长,颜色与成虫相同。
2. 繁殖特性烟粉虱繁殖力强,发育周期短,一般在20-30天内便能完成一个世代的繁殖。
女成虫寿命为30-45天,每日产卵20-30颗,寿命期内可产卵200-300颗。
3. 迁飞能力烟粉虱具有较强的迁飞能力,能够在冬季通过迁移的方式逃避寒冷。
一般在初春融雪之后,便会从树木上迁移到作物上产卵,成为新一代病虫害。
二、烟粉虱的防控技术1.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目前烟粉虱防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利用天敌昆虫、天敌菌等对烟粉虱进行防治,能够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例如利用瓢虫等天敌昆虫对烟粉虱进行捕食,也可以利用真菌等天敌菌对烟粉虱进行感染。
2.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目前烟粉虱防控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使用杀虫剂进行喷洒,能够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化学防治技术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需要谨慎使用,要遵循农药使用的相关规定。
3. 农艺防治技术农艺防治技术是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改进种植方式、合理施肥等农业措施来减少烟粉虱的发生。
例如合理选择作物品种,控制密植,在病虫害高发期适时进行田间管理等方法,都可以有效地减少烟粉虱的发生。
烟粉虱的防控技术主要包括生物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和农艺防治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数量,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三、研究进展在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测报及防控技术的研究中,科研工作者们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现新的天敌近年来,科研工作者们发现了一些新的天敌昆虫,例如寄生性蜂、捕食性虻等,它们对烟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烟粉虱越冬情况及春季发生与防控总结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烟粉虱越冬情况及春季发生与防控总结1. 引言烟粉虱(Bemisia tabaci)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尤其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
蔬菜田烟粉虱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作者:冯佩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7期摘要:文章对蔬菜田烟粉虱进行监测调查及防治试验,总结共发展规律做出有效防治措施。
关键词:蔬菜烟粉虱规律防治措施烟粉虱,别名棉粉虱,是一种寄主范围比较杂的世界性害虫。
辛集市蔬菜田的粉虱,2000年以前的优势种群是温室白粉虱,2000年以后烟粉虱成为辛集市蔬菜田的优势种群,给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
通过进行监测调查和防治试验,掌握了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并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症状表现1.成虫和若虫直接刺吸植物汁液,造成植株营养不良。
2.成虫和若虫分泌蜜露污染叶片,诱发煤污病,尤其以诱发番茄发生煤污病最严重。
3.传播病毒病,为害西葫芦后可引起银叶病。
二、为害特点1.寄主作物广。
根据近几年调查,大发生年为害植物有多种大田作物、蔬菜、花卉、果树、枸杞及阔叶杂草等40余种。
一般发生年份为害蔬菜、花卉重于对大田作物的为害,其嗜好寄主有十字花科的白菜,葫芦科的西葫芦、冬瓜、黄瓜、南瓜,茄科的番茄、茄子等作物。
2. 传播病毒病。
3. 世代重叠严重,发生盛期叶片上卵、若虫、成虫同时存在。
4.成虫迁移、扩散能力较强。
5.繁殖速度快,具有暴发性。
三、发生规律1.周年消长规律烟粉虱适宜发生温度在20-30℃之间。
在北方露地不能越冬,其越冬场所是各种种植蔬菜及花卉、苗木的温室、大棚。
随大秋作物和秋菜的逐渐收获和温度的降低,露地烟粉虱数量逐渐减少和消失。
11月中、下旬随着冬棚蔬菜、花卉的盖膜加温,露地棚间及庭院花卉的烟粉虱成虫逐渐迁入棚室为害、繁殖、越冬。
烟粉虱在棚室的发生盛期为12月至翌年2月;4月中、下旬,气温回升,各种露地作物播种、出苗,烟粉虱开始从棚室迁出,扩散到棚室外附近作物,然后向大田扩散为害,7-9月是露地烟粉虱发生盛期。
露地烟粉虱最早在4月上旬月季出芽展叶时可见。
在露地番茄、豆角、茄子、北瓜等春作物上,7月上旬至8月上旬进入发生盛期。
经验交流2019.6魁WL鲁中地区棉田烟粉虱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边文波邢茂德耿军(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淄博255033)摘要:烟粉虱是鲁中地区为害棉花的主要害8之一,除直接取食植株汁液外,还可以传播病毒,影响棉花植株正常生长。
本文作者基于鲁中地区棉田烟粉虱的发生规律,提出了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防治措施的综合治理方法,以期为鲁中地区棉花病8害防治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棉花;烟粉虱;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烟粉虱(Bemisia tabaci)属半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是的刺吸式,、、、大的许多国家和地有。
彳上通过吸食植株汁液造成叶片卷曲皱缩,组织增生或畸形,同时也能够通过针型口器传播细菌或病毒,造成组织坏死,威胁着棉花的整个生命进程;其次粉虱还能分泌蜜露,作为传播植物病毒的媒AT。
20世纪90年以前我国棉田烟粉虱发生危害较轻,局部地区有危害,并未成为棉田主要害虫;20世纪90年代中期,特别是随着转基因抗的推广种植以来,我国棉田烟粉虱频繁暴发,新疆、河南、河北、山东、江西、江苏等棉花主产区先后遭到烟粉虱的严重危ACT,已成为棉田主要害虫之一,给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1鲁中地区棉田烟粉虱的发生规律经调查,在鲁中地区,烟粉虱一年可发生9~11代,且世代重叠。
于6月下旬开始迁移,但7月中下旬之前棉田发生量极小,一般不会危害或危害较轻。
7月下旬以后大量迁入棉田,种群数量迅速上升,-直持续到9月底,此段时间正值开花盛期铃膨大期,影响较大。
9月底10月初,随着的收获,烟基金项目: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创新团队(SDAIT-07-011-09)。
作者简介:边文波(1987-),男,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有害生物综合作。
E-mial:wenbobian2012@ 通讯作者:耿军,推广,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工作。
E-mail:zbnky@一定的资金加强品牌宣传,提高知名度,加快市场的拓展。
烟粉虱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
摘要近年来,烟粉虱在和县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蔬菜、棉花上的主要害虫,成为蔬菜、棉花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分析烟粉虱发生与为害特点,针对烟粉虱发生规律,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关键词烟粉虱;为害特点;发生规律;防治措施
近几年,我地蔬菜产区秋番茄、秋延辣椒烟粉虱局部暴发,少数重发田块出现了毁棚绝收;棉花产区烟粉虱全面暴发,为害面积大、减产严重。
烟粉虱在我地已由次要害虫上升为蔬菜、棉花上的主要害虫,已成为蔬菜、棉花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
1发生与为害特点
近年来,冬季温室大棚等保护地迅速增多,持续暖冬气候,为烟粉虱种群数量的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
再加上我地大面积种植转Bt基因抗虫棉后,大幅度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使原来棉田内的偶发性害虫得不到兼治,烟粉虱等种群越来越大,导致了烟粉虱的为害趋于加重。
烟粉虱虫体微小,体覆白色蜡粉,繁殖力强,1年发生10多代,田间世代重叠。
在25℃条件下从卵到成虫需要18~30d,成虫寿命10~22d。
蔬菜上,烟粉虱成虫、若虫群集叶背为害,直接刺吸植株汁液,使叶片褪绿发黄、萎蔫,植株矮小或枯死;成虫、若虫所分泌的蜜露诱发煤污病,影响光合作用,直接严重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棉花上,烟粉虱成虫、若虫聚集在棉叶背面,以刺吸式口器吸取棉株的营养物质。
虫口密度大时,棉叶正面出现成片黄斑,严重时引起蕾铃和叶片大量脱落,使棉花减产;成虫、若虫还大量分泌蜜露,蜜露多时可使棉叶棉铃污染变黑,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干物质积累减少,棉铃吐絮时受到污染,会使棉纤维品质下降。
烟粉虱还可传播多种病毒,使茄果类、瓜类、豆类等众多作物感染病毒病,造成严重损失。
2发生规律
2.1发生期
2.1.1越冬期。
11月中旬至翌年3月上旬,随着气温的降低,露地作物上烟粉虱基本消失,但大棚内蔬菜上可见成虫活动。
地表最低温度为-6℃时,单膜覆盖的大棚内烟粉虱全部死亡,而双膜覆盖的大棚仍有少量烟粉虱成虫,地表最低温度为-8℃,双膜覆盖的大棚仍有少量的烟粉虱成虫。
2.1.2繁殖、扩散期。
3月中旬至6月中旬在大棚繁殖。
随着大棚作物的衰老以及外界气温不断升高,大棚内烟粉虱自6月上、中旬大量向外扩散,到6月下旬大棚内烟粉虱虫量迅速下降,而靠近大棚的适生寄主虫量不断上升。
2.1.3转移、扩散期。
7月上旬至9月中旬,此时气温偏高,对烟粉虱特别有利,烟粉虱在露地作物大量繁殖。
8月下旬至9月中旬,随着秋熟作物不断衰老,烟粉虱不断向秋播作物上转移扩散,此时也是对环境为害的时期。
2.1.4高峰期。
9月中、下旬为全年虫量高峰期,10月以后,温度下降,对烟粉虱的繁殖和存活十分不利,虫量开始大幅度下降,露地烟粉虱纷纷向大棚转移或死亡,直至11月中旬,露地作物上烟粉虱结束。
2.2发生特点
2.2.1发生范围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发生区域一般为有虫源的越冬大棚周围,越冬大棚为明显的核心,没有大棚的地区,后期即使发生也极轻。
发生量以核心区为中心呈辐射状递减,核心区内种群密度高,为害严重。
随着距核心区内距离的增远,种群密度随之降低,田间始见期越迟。
2.2.2扩散方式。
①风力扩散;②人为扩散,寄生在寄主(如大豆)上的若虫、伪蛹随寄主扩散;③选择性扩散,随着原寄主衰老,烟粉虱向适生寄主转移。
2.2.3有绒毛作物发生量多于无毛作物。
烟粉虱主要为害阔叶作物。
据近2年调查,主要适生寄主分成三类,一类为害严重,如茄果、瓜类;二类为害一般,如棉花、豆类、芝麻、十字花科;三类作物为害较轻,如山芋、花生、空心菜、韭菜、芹菜等。
3综合治理对策
烟粉虱食性杂、寄主广、繁殖力强、世代多且重叠、蔓延快;烟粉虱身被蜡质,抗逆力强,对常规化学农药易产生抗性;设施栽培环境,特别是烟粉虱喜食作物混栽或连作,为其周年发生为害提供了极好的生态条件。
以上诸多因素给防
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要有效地控制烟粉虱的危害,必须根据烟粉虱发生危害的特点,应用各种技术措施加以综合治理。
3.1农业防治
3.1.1合理布局,轮换种植避免混栽,防止相互传播连续为害。
B型烟粉虱喜欢取食、生存在叶片背面绒毛较为丰富的作物,如大豆、棉花、瓜茄类等,而不喜嗜叶片光滑、无毛的植物,如芹菜、生菜、韭菜等。
因此,可在冬季保护地内和大棚虫源田附近栽培烟粉虱不喜嗜的蔬菜品种,棉田等烟粉虱嗜食的作物应远离越冬虫源地,从越冬环节、扩散环节等切断烟粉虱自然生活史。
大棚内避免黄瓜、番茄、西葫芦混栽,提倡与芹菜、葱、蒜接茬,做到在栽培农艺上控虫。
3.1.2清洁田园,消灭或减少虫源。
种植前和收获后要清除田间杂草及残枝落叶(并做好棚室的熏杀残虫工作);及时整枝打杈,摘除有虫的老叶、黄叶,加以销毁。
3.1.3培育无虫苗,防止害虫随苗传播。
苗床与生产地(大棚、温室)要分开;对培育的或引进的秧苗要严格检查,防止有虫苗进入生产地。
3.2物理防治
利用烟粉虱对黄色有强烈趋性,在棚室内设置黄色板诱杀成虫(每公顷放置10cm×20cm黄色板120~150块)。
于烟粉虱发生初期(尤其在大棚揭膜前),将黄色板涂上机油粘剂(一般7d重涂1次),均匀悬挂在作物上方,黄板底部与植株顶端相平或略高些。
3.3化学防治
3.3.1熏蒸。
可用80%敌敌畏乳油2 250mL/hm2拌细砂225kg/hm2,傍晚撒施于植株间闭棚熏蒸。
3.3.2烟熏。
可用12%科顺烟剂3~6kg/hm2或12%哒异烟剂3~6kg/hm2,傍晚闭棚点燃烟熏,对成虫和初孵若虫有较好的防效。
3.3.3灌根。
幼苗定植前可用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6 000~8 000倍液,每株30mL灌根,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控制作用。
3.3.4喷雾。
可选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3.3%天丁乳油1 000倍液、2.5%好年冬乳油1 000倍液、20%先打乳油2 000倍液、20%惊喜1号乳油1 500倍液、10%氯噻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10%烯啶虫胺水剂1 500倍液均匀喷雾。
3.3.5注意事项。
①必须轮换交替用药,同一药剂不得连续施用2次;②从
苗期开始,当成虫零星发生时及时用药;③不同性质的杀虫剂可以混用,但不要超过2种;④加大用水量,均匀周到细雾喷透,喷雾以上午露水未干为宜。
4开展统防统治
由于烟粉虱发生范围广、食性杂,且有迁飞性,分散用药效果不太好,应在蔬菜、棉花集中连片种植区组织开展大面积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
5参考文献
[1] 徐辉.烟粉虱的危害及防治对策[J].农药科学与管理,2007(10):51-52.
[2] 罗晨,张芝利.烟粉虱的发生与防治[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2(3):35-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