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基础知识

  • 格式:docx
  • 大小:274.44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塑料的基础

从第一个塑料产品赛璐珞诞生算起,塑料工业迄今已有120年的历史,相对于金属的诞生时间来说,相差了5000多年,这么大的时间跨度,塑胶在金属面前算是一种非常新鲜的材料,然而即使是短短的120年,塑胶工业经过了飞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产品,或多或少都使用了塑胶,甚至有些还是全塑胶制成的产品

当各种各样的塑胶产品(包括合格的、不合格的)充斥我们的生活时,那些低价的、质量不合格、不美观的产品带给人们很差的使用体验,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对这种塑胶产品在心理上打上了低级的、廉价的符号。再次面对塑胶外壳的产品时,即使是功能没问题,质量合格,但单从外观上就给人一种质疑、犹豫不定的感觉,这种感觉个人理解为塑胶感。

塑胶感,反映的是人们对某个产品的价值或者使用感受一种认知,是对产品的一种主观评价,是因人而异的。

塑胶感,狭义上是指,产品外层能看得到的塑胶外壳给人带来的视觉或触觉上的感受;

广义上是指,产品给人带来的心理上一些负面的感受。

一提到塑胶或者塑胶感,往往带着贬义的意思,很多人心里可能会想到是“低级”、“廉价”,“不环保”甚至“虚假”、“劣质”等词来形容不好的东西。

01

事实上,塑胶作为一种材料,因其的优异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甚至在很多领域上能取代金属等其他传统材料。

1.由于塑胶的成型特性,在外观造型上设计的自由度比金属大得多。比如金属外壳的电脑机箱,由于金属板材的成型特性,外观往往只能设计成类方型的造型;而塑胶外壳的产品就不一样的,只要能顺利出模,造型上的设计就自由很多。

2.由于密度的差异,同等体积下,塑胶的重量比金属轻(钢铁)的多。比如在汽车轻量化设计中,随着改性技术的发展,塑料体现出低成本、高性能的明显优势,从最初的内饰件逐步发展到外饰件、发动机周边部件等,应用范围逐步扩大,在汽车用材料中用量比重不断提高。

3.塑胶的批量制造的成本比金属低得多,比如手机外壳,塑胶外壳的话工艺会简单很多,金属、玻璃、陶瓷外壳工艺复杂得多,成本自然高得多。

02

既然塑胶材料有很多金属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为什么反而给人一种低端感、廉价感呢?这其中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心理上认知的不同。

这要从他们的出身说起,远古代冶炼还原技术不高时,可以利用的金属是不易氧化,更易还原,甚至在自然界就有较高纯度矿石的金属容易被人们利用,比

如金、银,由于金、银质地软,含量低,不适合做工具,但金、银的颜色很是特别,所以更多地被当作贵族的装饰品。

到了青铜时代,人类真正开始大量使用的金属是铜,但也因为当时的冶炼技术落后,所以制得的铜器纯度不高,更准确地说是一种铜的合金,比如青铜就是大约90%的铜和10%的锡构成,其硬度比金、银高,做成工具使用也比石器好太多,所以当时人类开始使用青铜制作一些工具了。

再到铁器时代,铁器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代。人们最早知道的铁是陨石中的铁,古代埃及人称之为神物。在很久以前,人们就曾用这种天然铁制作过刀刃和饰物,这是人类使用铁的最早情况,这个时期铁比金、银稀少,贵族们甚至以金银来交换铁用来做饰物。地球上的天然铁是少见的,所以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造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随着冶炼技术的成熟,铁的产量比之前多了很多,人类发现铁远比铜坚硬,开始用来制作农具、手工具、兵器。

随着冶炼技术的更加成熟,各种金属慢慢被发现,然而我们常用的铝在200年前才被发现,在那个时代,铝曾是一种稀有的贵重金属,被称为“银色的金子”,比黄金还珍贵。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为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贵,命令官员给自己制造一顶比黄金更名贵的王冠──铝王冠。他戴上铝王冠,神气十足地接受百官的朝拜,这曾是轰动一时的新闻。拿破仑三世在举行盛大宴会时,只有他使用一套铝质餐具,而他人只能用金制、银制餐具。因为铝很活泼,当时冶炼铝十分困难,铝的价格比黄金还贵重得多。即使在化学界,铝也被看成最贵重的,英国皇家学会为了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不惜重金制作了一只

铝杯,赠送给门捷列夫。有了电之后,人们发明了电解铝的制造方法,铝的价格就跌到了我们今天说的白菜价。

从金属被发现的历史来看,每种金属的发现都花费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产量少,以至于被发现的当时都被当作贵金属来看待,所谓出身高贵,所制成的金属制品往往被贴上“珍贵”、“精致”、“高档”的标签,人们潜意识认为金属本身具备高档的特性。

而塑胶被发现到现在才120年左右,那个时代已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了,1869年美国人J.W.海厄特发现在硝酸纤维素中加入樟脑和少量酒精可制成一种可塑性物质,热压下可成型为塑料制品,命名为赛璐珞。1872年在美国纽瓦克建厂生产。当时除用作象牙代用品外,还加工成马车和汽车的风挡和电影胶片等,从此开创了塑料工业,相应地也发展了模压成型技术。

从塑胶的历史来看,因其出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从被发现到规模化生产仅仅几年时间,在人类的认知里,塑胶从一开始就是以一种大众化的方式进入人类生活,往往被贴上“普通”、“廉价”的标签。

所以,社会化的“认知感”:金属给人感觉是“精致”、“高档”,塑料给人感觉是“通俗”、“普通”。这种社会化的“认知感”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社会性的“标准”,人们往往会受到这种标准的影响。就好比这个时代的女人是以苗条的身材为美,如果你自己认为肥胖才美,这是跟大众的审美观相悖的。

第二,生理上(注意是视觉和触觉)的感知不同。

1.光泽度的不同,金属的光泽是因为自由电子对可见光的选择性吸收和反射使得金属具有一定的颜色,而且这种反射出来的光比较明亮,称为金属光泽。而

塑胶反射出来的光就暗淡无光。然而闪亮的东西总是引人注目,比如说各种首饰,它们的耀眼金属光泽让人们觉得它们特别珍贵,尤其是金银首饰。

2.触感的不同,由于金属内部组织的致密性,人的皮肤触摸时就感觉到一种细腻感,感觉到舒服;相同体积的金属比塑料略重,拿到手上会感觉到有份量;金属本身是冰凉的,人的皮肤触摸时就感觉到一种温差,从而刺激到神经末梢,塑胶就没有这种明显的感觉。

第三,某些人遇事习惯以偏概全。

有一些人某次使用了塑胶产品(此产品可能是质量不过关),因为此次糟糕的体验,就断定塑胶产品质量不行,没有金属产品好。他没想到的是还有很多优秀的塑胶产品,这种就是典型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以偏概全,以点遮面。

03

虽然塑胶的出身不怎么好,那能不能通过后期的努力来改变自己呢?

由于塑胶本身的特性与金属存在很大的差异,人们往往习惯首先通过外观来判断产品的质感,也就是视觉效果。所以,通过改善塑胶产品的外观工艺来提高塑胶产品的档次,再结合塑胶产品的易成型性,批量化、低成本化,在很多场合下比金属有更大的优势。

一般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塑胶金属化:

1.塑胶整体金属化,此方法是在塑料成型过程中添加特殊的金属颜料,例如金属粉、色母、造粒料等,使塑料制品实现珠光、金属光泽等效果。这种方法可以免去后处理的过程,是塑料整体金属化的方法

2.塑胶表面金属化,对塑胶制品的表面赋予一层金属薄膜来实现塑胶表面金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