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
- 格式:doc
- 大小:343.50 KB
- 文档页数:5
有关太阳系的科普知识如下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知识:1.太阳系是什么?太阳系是一个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各种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还有柯伊伯带、奥尔特云等。
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始于46亿年前,一个巨型星际分子云的引力坍缩。
太阳系内绝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于太阳,余下的天体中,质量最大的是木星。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猎户臂上,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000光年。
2.太阳系有哪些成员?太阳系的成员可以分为三类: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
行星是环绕太阳且质量够大的天体,有足够的质量使本身的形状成为球体,有能力清空邻近轨道的小天体。
能成为行星的天体有8个: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矮行星不需要将邻近轨道附近的小天体清除掉,其他可能成为矮行星的天体还有很多,目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认可的有5个:冥王星、鸟神星、妊神星、谷神星和阋神星。
太阳系小天体是指除了行星和矮行星之外的所有环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半人马小行星、行星间尘埃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分别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以及海王星之外。
除了环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太阳系还有很多环绕行星、矮行星或太阳系小天体运动的天体,称为卫星。
太阳系中有470多颗已知的卫星,其中最大的是木星的卫星木卫一(也叫做伽利略卫星),比水星还要大。
3.太阳系有什么奇妙的现象?(1)太阳是太阳系唯一能自主发光发热的天体,它的表面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太阳的表面有不断变化的黑斑,称为太阳黑子,是太阳磁场的表现。
太阳还会不定期地喷发出强烈的太阳风,对地球的电磁环境产生影响。
(2)水星是太阳系最小的行星,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的公转周期只有88天,但是自转周期却有58.6天,也就是说水星的一天相当于地球的两个月。
水星没有大气层,表面温差极大,白天可以达到430摄氏度,夜晚则降到-180摄氏度。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6节太阳系【知识点分析】一.太阳系的组成1.组成: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
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
二.八大行星及其卫星行星:一种比太阳小得多的球状星体。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球状天体。
按照行星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肉眼可见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水星:距太阳最近,没有空气,表面温度很高,没有卫星。
金星:也称启明星、长庚星。
有大气,表面温度超过400℃,无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火星:与地球最相似,有大气,可能有大量固态水存在,有卫星。
木星:气体星球,有大气和光环,66颗卫星,显著特征为大红斑。
土星:气体星球,有大气和光环,62颗卫星,最大卫星“土卫六”是太阳系中第二颗存在液体的星球。
天王星和海王星三.小行星和彗星1.小行星带(1)特点: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直径不等,数量多。
都围绕太阳运行,一旦运行轨道发生变化,就可能被行星俘获而发生剧烈撞击。
(2)位置: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2.彗星(1)彗星概况:围绕太阳运动的一种天体,由彗核、彗发和彗尾组成。
彗核: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
彗发: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2)哈雷彗星:周期76年。
(3)彗星在绕日运行时如果被行星俘获,也会发生撞击现象。
3.流星体(1)流星体: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
(2)流星现象: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的现象。
(3)陨星:没有烧尽降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体,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去年天空再次上演金星凌日的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据此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A.土星凌日B.木星凌日C.火星凌日D.水星凌日【答案】D【解析】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是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发生“金星凌日”现象。
太阳系知识点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星系,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天体组成。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太阳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它是一个巨大的氢气球,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公里,约为地球的109倍,质量约为地球的333,000倍。
太阳的表面温度约为5500摄氏度,内部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太阳的引力使得其他天体围绕它运行。
二、行星1. 水金火木土太阳系中的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这些行星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类,内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四颗行星,它们靠近太阳,表面温度较高,主要由岩石和金属构成;外行星包括土天海三颗行星,它们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较低,主要由气体和冰构成。
2. 月球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之一。
它的表面主要由岩石和尘埃构成,没有大气层,因此没有风、水和生命存在。
月球绕地球运行,一个月份约为27.3地球日。
三、其他天体1. 小行星带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一个区域,它是由成千上万颗小行星组成的。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没有形成行星的天体,它们的直径通常在几百公里到几十公里之间。
2. 彗星彗星是太阳系中的冰尘天体,它们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呈椭圆形。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量会使冰尘融化,形成明亮的气体和尾巴,这是由于太阳风和光压的作用。
3. 流星流星是太阳系中的小天体,当它们进入地球大气层时,由于摩擦而发光,形成流星。
大部分流星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只有少数能够坠落到地面上。
四、探索太阳系人类对太阳系的探索始于20世纪,通过使用望远镜、探测器和宇宙飞船等技术手段,我们已经对太阳系的各个天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人类已经成功登陆过月球,并从火星和土星的卫星上获取了宝贵的数据。
总结:太阳系是一个庞大而神秘的星系,它包含了太阳、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天体。
通过对太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也为人类未来的探索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关于太阳系的知识大全:
太阳系是一个宏大的星系,它包括了八大行星,以及数以亿计的其他小行星、彗星和卫星。
太阳系的中心是太阳,它是太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太阳是一个充满能量的天体,它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并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和光。
在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排列。
这些行星各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属性。
例如,地球是我们居住的行星,它拥有适宜生命存在的条件;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主要由氢和氦组成;海王星则是太阳系中最冷的行星之一。
除了行星,太阳系还有许多其他天体,如小行星、彗星、卫星等。
小行星主要分布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彗星则是在太阳系的边缘绕太阳运动,它们大部分时间远离太阳,只有在接近太阳时才会被人们观测到。
此外,太阳系还有一些神秘的天体,如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
柯伊伯带位于海王星轨道之外,是一个主要由冰质物体组成的地带;奥尔特云则是一个包围着太阳系的球形云团,主要由冰质物体组成,被认为是彗星的发源地。
在太阳系中,还有许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探索。
例如,木星和土星等气态巨行星的内部结构是怎样的?柯伊伯带和奥尔特云的形成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激发了科学家们的研究兴趣。
总的来说,太阳系是一个充满神秘和美丽的星系,它不仅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更是科学家们探索宇宙的重要场所。
太阳系知识点太阳系是位于银河系的一个星系,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八大行星以及其他天体组成。
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家园,对于人类来说,了解太阳系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太阳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星体,它是一个巨大的气体球体,主要由氢和氦组成。
太阳的直径约为139.2万公里,质量约为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的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
太阳的光和热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存在的基础。
二、行星1.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中的行星按照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这八颗行星围绕太阳运行,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2.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水星是太阳系中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是一个类似月球的岩石行星,表面温度极高,没有大气层。
金星是太阳系中最接近地球的行星,它是一个类似地球的岩石行星,表面温度极高,大气层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
地球是我们所在的行星,它是一个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拥有液态水和大气层。
火星是太阳系中第四颗行星,它是一个类似地球的岩石行星,表面有许多火山和峡谷,被认为有可能存在生命。
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它是一个气体巨星,拥有明显的大红斑和多个卫星。
土星是太阳系中最美丽的行星之一,它也是一个气体巨星,拥有明显的环系统。
天王星和海王星是太阳系中的外行星,它们是冰巨星,拥有浓厚的大气层和多个卫星。
三、小行星带和彗星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一片区域,它是由大量的小行星组成的。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太阳和行星之间的残骸,它们的大小从几米到几百公里不等。
彗星是太阳系中的冰岩天体,它们围绕太阳运行,有时会靠近地球。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冰体会融化产生尾巴,形成美丽的彗星。
四、卫星和人造卫星太阳系中的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比如地球有月球,木星有众多的卫星。
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它们对行星的引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太阳系?
太阳系是指太阳及其周围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陨石等
组成的一个行星家族。
太阳系是我们所处的天体家园,也是我们认识
宇宙的起点。
太阳系由太阳、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陨石等组成,按
照距离太阳的远近,行星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太阳是太阳系中的中心,是光和热的源头。
太阳直径约为139万千米,质量为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中最重要也是最亮的星体,
它的能量支持着太阳系中的生命。
八大行星中,内侧的水星、金星、
地球和火星被称为“类地行星”,它们的大小相对较小,密度相对较大,地表性质也相对较类似,都有气体大气层,但是不同类地行星间也有
差异。
除了八大行星,太阳系中还有矮行星和小行星。
矮行星与行星的区别
是其质量较小,且未能对周围的天体影响较大。
知名的矮行星有冥王星、赫拉、凯伊珀等。
而小行星则是太阳系中体积较小的天体。
除了行星、矮行星和小行星,太阳系中还存在各种彗星。
彗星是一种
由冰、气和尘埃组成的天体,由于其轨道极不规则,因此它们将会以
各种方式穿越太阳系,与行星经过会产生巨大的轨道扰动。
此外,太
阳系中还有许多陨石,它们也是太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
太阳系是一个由太阳及其周围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陨石等组成的行星家族。
太阳系中心是太阳,太阳质量占了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除此之外,太阳系中还有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陨石等。
每个天体都有其独特的特性,构成了我们所熟知的太阳系。
太阳系知识点解析
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一系列天体组成的。
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是太阳,它是一颗恒星,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系中的其他天体主要有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
行星是太阳系中的大型天体,它们围绕太阳运行。
根据与太阳的距离和特征,行星可以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
内行星包括水金火木土,即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
它们离太阳较近,表面温度较高,没有气候和大气层。
外行星包括木金土天海冥,即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它们离太阳较远,体积较大,拥有气候和大气层。
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太阳系中最著名的卫星是地球的月球。
其他行星也有自己的卫星,如木星的众多卫星和土星的土卫六等。
卫星的大小和形态各异,有些卫星可能还有大气层和地质活动。
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的小型天体,它们围绕太阳运行,大多数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内。
小行星的大小从几米到几百公里不等,有些小行星甚至有自己的卫星。
小行星的研究对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彗星是太阳系中的冰尘天体,它们围绕太阳运行。
彗星通常由一个核心和尾部组成。
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辐射使彗星的冰层蒸发,形成明亮的气体和尾巴。
彗星的轨道通常很长,有些彗星需要数百年才能完成一次公转。
综上所述,太阳系是一个由太阳、行星、卫星、小行星和彗星等组成的系统。
它们共同演化,相互影响,揭示了宇宙的奥秘。
对太阳系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2006年8月24日国际
天文学会的表决已经出来,"冥
王星"这个小可怜,真的要走了,
再也不能说九大行星了,我们的
天文教科书要重新改写,这是一
个划时代的转折,人类对太阳系
的认识重新定义.这就是天文学,
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的创新
性与始终走在人类科学的最前
沿的特点,也在此突出表现.
在人类认识宇宙的过程
中,发生过无数次转折,例如英国著名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是他首次用望远镜发现了天王星,使得太阳系的疆域扩
大了一半.感谢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哈勃,是他结束了著名的"宇宙岛之争",证明仙女座大星云属于河外星系,由此人类研究宇宙的历史冲出了银河系,开始着眼于河外星系,人类研究的视野大开.
记住这个日子吧,2006年8月24日,天文学划时代意义的日子,它肯定会载入天文学的历史,乃至人类探索科学的历史.
图片说明:
地球(天蓝):意外;
火星(红):愤怒;
木星(橙):无所谓;
土星(青绿):鄙视;
水星(最小的):狂笑;
金星(黄):傻了;
天王星(紫蓝):惋惜;
海王星(粉红):嚎啕大哭!
太阳(老头):表情严肃
太阳系行星决议草案最终版本
这份决议包含四个部分即5A号决
议、5B号决议以及6A号决议、6B号决
议。
决议5A(关于“行星”和相关名词的主
要定义)
“行星”指的是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
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圆球状、
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
体。
这些天体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
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它们都
是在1900年以前被发现的。
而同样具有足够质量、呈圆球形,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称为“矮行星”,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
其他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上述条件的物体被统称为“太阳系小天体”。
决议5B
在决议5A的“行星”前面加上“经典”这个词。
(一旦通过,1900年前发现的8颗行星就被称为“经典行星”,冥王星、谷神星、原先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和一颗暂时编号为“2003UB313”的天体就被称为“矮行星”。
“矮行星”也是行星。
) 决议6A
按照上面的定义,冥王星是一颗矮行星,并作为海外天体中一个新类别的原型。
决议6B
将下面的语句加入到决议6A中:这类天体称为“plutonianobjects”。
太阳系新“家谱”
一、行星
成员包括水星、金星、地球、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
王星。
定义:围绕太阳运转,自身引
力足以克服其刚体力而使天体呈
圆球状,并且能够清除其轨道附
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二、矮行星
成员包括冥王星和谷神星等。
定义:与行星同样具有足够的质量,呈圆球状,但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
三、太阳系小天体
定义:围绕太阳运转但不符合行星和矮行星条件的物体。
冥王星在海平面升起的情景冥王星(左)及卡戎星的照片
冥王星的特别故事——纪念冥王星告别行星家族
人们搜索冥王星的最初目
标,是为了解释天王星轨道的异
动。
由于海王星只能部分解释天
王星实际轨道与预测轨道的差
异,19世纪末的天文学家猜测,
在海王星的轨道范围之外,还应
该有一个未知天体,它的引力干
扰着天王星的运动。
当冥王星于1930年首次被人们观测到时,它很快就被从而成为太阳系第九大行星。
但70多年来,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一再受到质疑。
与其他8颗行星相比,冥王星显得过
于特别。
它非常小,比许多其他行星的
卫星还小,比如月球。
更糟糕的是,过
于小的体积和质量使冥王星根本无法对
天王星轨道造成明显影响,因而无法满
足天文学家最初的期望。
冥王星还有着与众不同的公转轨道。
其他行星的轨道平面都与黄道平面(地球轨道平面)基本一致,冥王星的轨道平面却与黄道平面呈很大夹角。
其他行星的轨道几乎是完美的圆形,而冥王星的轨道是一个有很大偏心率的椭圆形,其近日点和远日点与太阳的距离相差30亿公里之多。
这些因素使一些科学家认为,冥王星根本就不是行星,太阳系应该只有“八大行星”。
有人猜测,也许冥王星以外还有一颗未发现的行星。
许多年来,不少科学家希望重演海王星和冥王星的发现历程,在太阳系边缘发现第10颗行星。
但大自然总有新创意来冲击人类的想象力,柯伊伯带的发现完全改变了我们对太阳系边缘的认识。
美国科学家柯伊伯于1951年提出,太阳系外围可能有一大群小
约1.5亿公里)之内的区域,
并不是由冥王星占统治地位的空旷地带,而有许多“居民”。
在这个寒冷而拥挤的“社区”里,冥王星的地位还比不上谷神星在小行星带的地位。
谷神星是小行星中的绝对老大,冥王星却有着比它更大的同伴,在这个意义上它毫不特别。
要说有什么特别之处,那就是它反射阳光的能力特别强,所以发现得比较早。
经过几天格外激烈的争论,本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终于投票决定,将冥王星与8颗地位毫无争议的行星区分开。
从此以后,以冥王星为代表,这种大到一定程度但未能将周围“竞争对手”扫荡干净的天体,将被称为“矮行星”。
与以往的小行星概念一样,矮行星并不是行星,而是与行星不同的另一类天体。
对于在“九大行星”的常识中长大的公众来说,“八大行星”也许有点难以接受,但这也只是个习惯问题。
其实,冥王星是不是行星,与它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如何并无关联,美国宇航局的“新地平线”探测器仍然在朝它飞去。
冥王星和柯伊伯带其他天体可能有着与“八大行星”完全不同的起源,这将为研究太阳系早期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线索。
认定为预测中的那颗未知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