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小天体1(2019年11月整理)
- 格式:pptx
- 大小:202.97 KB
- 文档页数:11
有关太阳系的科普知识如下是有关太阳系的科普知识:1.太阳系是什么?太阳系是一个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各种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包括八大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还有柯伊伯带、奥尔特云等。
太阳系的形成大约始于46亿年前,一个巨型星际分子云的引力坍缩。
太阳系内绝大部分的质量都集中于太阳,余下的天体中,质量最大的是木星。
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猎户臂上,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000光年。
2.太阳系有哪些成员?太阳系的成员可以分为三类: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
行星是环绕太阳且质量够大的天体,有足够的质量使本身的形状成为球体,有能力清空邻近轨道的小天体。
能成为行星的天体有8个: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矮行星不需要将邻近轨道附近的小天体清除掉,其他可能成为矮行星的天体还有很多,目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认可的有5个:冥王星、鸟神星、妊神星、谷神星和阋神星。
太阳系小天体是指除了行星和矮行星之外的所有环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半人马小行星、行星间尘埃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小行星带和柯伊伯带,分别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以及海王星之外。
除了环绕太阳运动的天体,太阳系还有很多环绕行星、矮行星或太阳系小天体运动的天体,称为卫星。
太阳系中有470多颗已知的卫星,其中最大的是木星的卫星木卫一(也叫做伽利略卫星),比水星还要大。
3.太阳系有什么奇妙的现象?(1)太阳是太阳系唯一能自主发光发热的天体,它的表面温度高达6000摄氏度,核心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
太阳的表面有不断变化的黑斑,称为太阳黑子,是太阳磁场的表现。
太阳还会不定期地喷发出强烈的太阳风,对地球的电磁环境产生影响。
(2)水星是太阳系最小的行星,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的公转周期只有88天,但是自转周期却有58.6天,也就是说水星的一天相当于地球的两个月。
水星没有大气层,表面温差极大,白天可以达到430摄氏度,夜晚则降到-180摄氏度。
太阳系的小天体分类引言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星系,由太阳和其周围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组成。
其中,小天体是指相对较小的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等。
在太阳系中,小天体的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的起源、演化以及行星形成过程。
本文将对太阳系的小天体进行分类介绍。
小行星小行星是太阳系中最常见的小天体,其大小介于几米到几百千米之间。
它们主要分布在太阳系的内部行星轨道和外部行星轨道之间的区域,形成了所谓的小行星带。
根据小行星的轨道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主小行星带主小行星带是指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一个区域,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小行星。
这些小行星的轨道基本上位于一个平面上,被认为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未能形成行星的残余物质。
主小行星带中最大的小行星是谷神星,直径约为940千米。
阿波罗型小行星阿波罗型小行星是一类与地球轨道交叉的小行星。
它们的轨道在某些时刻与地球的轨道相交,可能会引起潜在的碰撞危险。
因此,对于这类小行星的监测和研究非常重要。
目前已知的阿波罗型小行星有数千颗。
雅典娜型小行星雅典娜型小行星是一类与金星轨道相交的小行星。
它们的轨道与金星的轨道在某些时刻相交,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碰撞危险。
雅典娜型小行星的数量相对较少,目前已知的数量约为200颗。
链接型小行星链接型小行星是一类与木星轨道相交的小行星。
它们的轨道与木星的轨道在某些时刻相交,可能会受到木星的引力影响而发生轨道变化。
链接型小行星的数量相对较少,目前已知的数量约为100颗。
彗星彗星是太阳系中另一类重要的小天体,它们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
彗星的轨道通常呈现出椭圆形,它们绕着太阳运行,靠近太阳时会发生彗尾的形成。
根据彗星的轨道特征,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短周期彗星短周期彗星是指绕太阳运行周期较短的彗星,一般小于200年。
它们的轨道通常位于太阳系的内部区域,源自主小行星带或者某些特定的彗星家族。
目前已知的短周期彗星有数百颗。
长周期彗星长周期彗星是指绕太阳运行周期较长的彗星,一般大于200年。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6节太阳系【知识点分析】一.太阳系的组成1.组成:八大行星、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等天体按一定的轨道围绕太阳公转构成了太阳系。
太阳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天体。
二.八大行星及其卫星行星:一种比太阳小得多的球状星体。
卫星:围绕行星运行的球状天体。
按照行星同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肉眼可见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
水星:距太阳最近,没有空气,表面温度很高,没有卫星。
金星:也称启明星、长庚星。
有大气,表面温度超过400℃,无卫星,是距地球最近的行星。
火星:与地球最相似,有大气,可能有大量固态水存在,有卫星。
木星:气体星球,有大气和光环,66颗卫星,显著特征为大红斑。
土星:气体星球,有大气和光环,62颗卫星,最大卫星“土卫六”是太阳系中第二颗存在液体的星球。
天王星和海王星三.小行星和彗星1.小行星带(1)特点: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直径不等,数量多。
都围绕太阳运行,一旦运行轨道发生变化,就可能被行星俘获而发生剧烈撞击。
(2)位置:大多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2.彗星(1)彗星概况:围绕太阳运动的一种天体,由彗核、彗发和彗尾组成。
彗核:由岩石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
彗发:当彗星靠近太阳时,彗核的冰物质受热而部分汽化。
彗尾:受太阳风的吹拂,彗发中的部分被吹成彗尾。
离太阳越近,彗尾越长。
(2)哈雷彗星:周期76年。
(3)彗星在绕日运行时如果被行星俘获,也会发生撞击现象。
3.流星体(1)流星体:太阳系中有许多绕太阳公转的固体小块。
(2)流星现象: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的现象。
(3)陨星:没有烧尽降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体,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例题分析】一、选择题1.去年天空再次上演金星凌日的奇观,即从地球上看去,有一小黑点在太阳表面缓慢移动。
据此分析,你认为在地球上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凌日外,还能看到()A.土星凌日B.木星凌日C.火星凌日D.水星凌日【答案】D【解析】金星凌日现象的成因是光的直线传播,当金星转到太阳与地球中间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在地球上看,是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发生“金星凌日”现象。
简述太阳系的主要构成天体
太阳系是一个包括太阳和一系列天体的巨大系统,主要构成天体有以下几种:
1. 太阳: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它是一个恒星,通过核聚变反应产生巨大的能量并发出光和热。
太阳的质量约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2. 行星:太阳系有八颗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分别是:水金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除了水金星和火星是岩石行星外,其他行星都属于气体巨型行星。
3. 矮行星:矮行星是行星的一类,它们与行星比较相似,但没有完全清除其轨道附近的其他物体。
太阳系中有五颗已确认的矮行星,分别是冥王星、哈狗星、鸟神星、冥土星和以利斯。
其中,冥王星在2006年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重新定义为矮行星。
4. 卫星:太阳系的行星和矮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
地球有一个唯一的自然卫星,即月球。
其他行星和矮行星的卫星数量则有所不同,例如,木星有79颗已确认的卫星,土星有82颗已确认的卫星。
5. 小行星和彗星:太阳系中还包括许多小行星和彗星。
小行星是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太阳系小天体,它们通常以围绕太阳运行而知名。
彗星则是由冰和尘埃组成的天体,它们的轨
道通常会远离太阳并产生尾巴效应。
除了以上主要构成天体外,太阳系还包括其他一些天体,比如行星带和库伯带等。
这些构成天体以各自独特的特点和轨道运动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美丽的太阳系。
太阳系小天体是国际天文联会在2006年重新解释太阳系内的行星和矮行星时,产生的新天体分类项目。
除了矮行星外的所有小行星和彗星都可被称太阳系小天体。
该分类的上界并不是很明确,但肯定不包括行星,下界是否包含流星体也不是很确定。
小行星是太阳系内类似行星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小行星由于质量小而无法籍自身重力形成椭球体表面。
至今为止在太阳系内一共已经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但这可能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据估计,小行星的数目应该有数百万。
小行星“爱神”(Eros)的近距离外貌,摄于2001年2月14日“爱神”Gaspra是第一个被拍摄到特写镜头的小行星小行星Ida和Dactyl飞越小行星Mathild2004年3月近地小行星约90%已知的小行星的轨道位于小行星带中;小行星带是界于火星与木星之间,一个相当宽广的地带。
一开始天文学家以为小行星是一颗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行星破裂而成的,但小行星带内的所有小行星的全部质量比月球的质量还要小。
今天天文学家认为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没有形成行星的残留物质。
木星在太阳系形成时的质量增长最快,它防止在今天小行星带地区另一颗行星的形成。
小行星带地区的小行星的轨道受到木星的干扰,它们不断碰撞和破碎。
其它的物质被逐出它们的轨道与其它行星相撞。
大的小行星在形成后由于铝的放射性同位素26Al(和可能铁的放射性同位素60Fe)的衰变而变热。
重的元素如镍和铁在这种情况下向小行星的内部下沉,轻的元素如硅则上浮。
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小行星内部物质的分离。
在此后的碰撞和破裂后所产生的新的小行星的构成因此也不同。
有些这些碎片后来落到地球上成为陨石。
火星轨道内有三个小行星群:阿莫尔型小行星群;阿波罗型小行星群和阿登型小行星群。
这些小行星被统称为近地小行星,近年来被研究得较多,因为它们有可能与地球相撞。
在其它行星轨道上也有小行星,它们通常是在拉格朗日点上运行,这些小行星被称为特洛伊小行星。
太阳系的小天体与小行星太阳系是广袤宇宙中一个庞大的星系,由太阳及其环绕的多个行星、卫星、彗星和小行星等组成。
其中,太阳系的小天体与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部分,它们既是太阳系的组成部分,又是研究宇宙来历与演化的重要研究对象。
一、小天体的分类和特点太阳系的小天体可以分为彗星、小行星、流星、陨石和小卫星等。
它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和命名规则。
1. 彗星彗星是太阳系中极具特色的小天体。
它们是由冰和尘埃组成的,通常具有头部、尾巴和行星核心。
彗星通常出现在夜空中,其轨道是椭圆形或者近似抛物线。
太阳辐射热量使得彗星尾部产生了壮观的尾巴,这是由冰的蒸发和尘埃的散射形成的。
2. 小行星小行星是太阳系中的岩石和金属堆积体,它们的大小通常比行星小但大于陨石和流星。
小行星分布广泛,多数分布在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内。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的一个区域,包含了数百万颗小行星。
小行星被命名时,通常会以其发现者、命名者、发现地点或者其他特定属性进行命名。
3. 流星流星是从太空中进入大气层并燃烧的小天体。
当流星穿过大气层时,会因空气摩擦而发出光亮,形成短暂的亮光。
一般认为,流星是由小行星或彗星的碎片形成的。
流星在夜晚向地球大气层注入了大量的物质,使得地球上形成了许多陨石坑。
4. 陨石陨石是从太空中落到地球表面的小天体。
它们通常是小行星或者彗星的残骸,经过大气层的摩擦后坠落到地球上。
陨石有各种各样的形态和成分,其落地后可以为科学家们提供重要的研究材料。
二、小天体的重要意义和研究进展太阳系的小天体与小行星对于研究宇宙来历与演化、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宇宙来历与演化的研究小天体和小行星的研究为了解宇宙的来历和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通过对彗星和小行星的分析,科学家们可以研究太阳系形成的过程、原始物质的组成以及太阳系的年龄等问题。
同时,研究太阳系外小天体也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2. 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小天体和小行星对于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太阳系天体列表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导航, 搜索汉漢▼太阳、八大行星和五颗矮行星的相对大小。
太阳系天体列表收录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太阳,及所有的行星和矮行星,还有较具代表性的太阳系小天体和1890年代以前发现的卫星。
依据行星定义,环绕太阳的天体可分为行星、矮行星和太阳系小天体,而环绕它们的天体皆称作卫星。
小行星和彗星是由国际小行星中心认定并给予编号的天体,它们几乎都属于太阳系小天体,只有少部份的小行星同时是矮行星。
流星体是太阳系小天体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而质量最小的天体,因为难以观测,只有在黄道光和对日照,以及成为流星时才容易被发现。
显示▼太阳系天体统计分类个数卫星备注恒星 1 -太阳行星类地行星 483171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类木行星 4 168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小行星小行星带39033339933260126 阿登群441 5阿波罗群2512 16阿莫尔群2170 6半人马群和黄道离散天体213 8外海王星天体1075 29 火星特洛依群 4 0 木星特洛依群2320 2 海王星特洛依群5 0 其他类型259 0同属矮行星(5) (8) 谷神星、冥王星、阋神星、妊神星和鸟神星同属彗星(5) (1)彗星恩克型彗星13(-1)8250 木星族彗星406(-35) 0哈雷型彗星43(-1) 0喀戎型彗星 6 0长周期彗星357 0抛物彗星(-1364) 0双曲彗星(-233) 0总计400166 291•小行星之“分类”和“个数”以IUA小行星中心非典型小行星列表为准,但加总之“个数”以NASA喷射推进实验室小天体轨道参数之“ASCII档”已编号小行星[1]和未编号小行星[2]资料个数总和为准,而小行星带之“个数”则为前项总数与其余分类总和之差。
•小行星之“卫星”以中央天文电报局小行星的卫星和伴星为准。
•彗星之“分类”以NASA喷射推进实验室小天体数据库搜索引擎之“彗星轨道分类”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