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魏巍
- 格式:ppt
- 大小:467.50 KB
- 文档页数:14
魏巍《我的老师》课文魏巍《我的老师》课文导语:魏巍《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魏巍《我的老师》课文,欢迎各位参考。
魏巍《我的老师》课文篇1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老师蔡老师。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只有十八九岁,是一个温柔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真正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打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
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教我们读诗。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教我们读诗的情景,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接近呢?我们见了她不由得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我不知道您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她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屋里地上,旁边点着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候,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魏巍《我的老师》读后感魏巍《我的老师》读后感(通用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魏巍《我的老师》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魏巍《我的老师》读后感1人们常说,老师是灯塔,照亮前方;老师是大地,哺育万物;老师是雨露,滋润幼苗。
可今天,我读了魏巍的《我的老师》,我感觉老师更像妈妈。
文章中的蔡老师是个温柔慈爱的女人。
“她从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落在石板边上。
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这是老师吗?分明是妈妈在舍不得打自己的孩子一样呀!这把我的记忆拉回了那个上午。
那时,我们正在上语文课。
宋老师绘声绘色地朗诵着课文,语气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时而短促,时而委婉……听着就像是一种美的享受。
可此时的我,头晕沉沉的。
“阿嚏!阿嚏!”突然我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等回过神来,教室静悄悄的,宋老师停止了朗读。
只见所有的目光齐刷刷地射向我,目光中带着责备,隐隐约约还听到一些同学幸灾乐祸的笑声。
我想可要大祸临头了。
然而宋老师走到我的面前,关切地望着我,自然地将柔软的手掌贴在我的额头上,10秒钟后她焦虑地说:“小芳,你额头很热,眼睛红红的,好像是发烧了,看来得去医院才行哦。
”我震惊的看着宋老师,没想到老师不仅教给我们知识,而且还像妈妈一样关心着我们的身体。
同学们也显得很吃惊,眼神中多了一种羡慕的感觉。
在打不通我父母电话的情况下,宋老师当机立断,吩咐班长带领同学们自学后,就背上了我,快步地奔向医院。
我趴在宋老师那单薄的后背,感觉安心又温暖,就好像是生病后被妈妈抱在怀里细心呵护的感觉。
我紧紧地靠在那瘦小单薄的背上,因为我靠着的是我一生的财富,也为我能有这么一位像母亲一样的老师而倍感自豪!古人云:“师如父母”,这是中华民族老师“爱生如子”的传统美德。
是啊,如果没有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循循教导,如果没有老师像妈妈一样无怨无悔的付出,没有老师像妈妈一样的精心呵护,我们就不会幸福快乐的成长。
初中语文《我的老师魏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我的老师魏巍》,使学生了解作者魏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理解技巧,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对老师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魏巍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2. 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老师魏巍》2. 相关资料:关于魏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 教学设施:投影仪、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魏巍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作者和背景:简要介绍魏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和情感的真挚。
4.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5.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作者对老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尊敬老师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延伸1. 扩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魏巍的其他作品,如《东方》、《在清华园里》等,以加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理解。
2. 观看相关影视作品:组织学生观看与魏巍或其作品相关的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写作风格。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阅读笔记: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评估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我的老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能够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学会感恩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难点:1.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2.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板书课题《我的老师》,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或不理解的句子可以查阅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4. 朗读体会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的语气和情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感人之处,分享自己的感受。
3.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敬和感激老师,分享自己与老师的故事,唤起学生的共鸣。
4. 课堂拓展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心中的好老师,以及如何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2. 写一篇关于尊敬老师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情的体会是否深刻,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初中语文《我的老师魏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我的老师魏巍》。
(2)能够分析并欣赏魏巍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能够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通过分析课文的句子、段落结构,学习魏巍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我的老师魏巍》的内容理解和背诵。
(2)魏巍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难理解句子的解释。
(2)魏巍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魏巍的作品,激发学生对魏巍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课文《我的老师魏巍》的内容和大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课文中一些生僻词汇和难理解句子的解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我的老师魏巍》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分析魏巍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学习并欣赏。
四、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我的老师魏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了课文《我的老师魏巍》,学习并欣赏了魏巍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也得到了培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通过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分析魏巍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语文教案《我的老师》(魏巍)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我的老师》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对教师职业的尊重和敬意。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老师》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讨论课文中的教师形象和对教师职业的描绘。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作者魏巍及其作品《我的老师》。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课文: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
4. 分析课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5. 总结与讨论:全班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对教师职业的思考。
2.2 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检查对课文的理解。
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培养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思考与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教师职业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影响。
第三章:教学评估与反馈3.1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
2. 阅读理解测试:设计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评估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思考与反思:评估学生在思考和反思中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认识。
3.2 教学反馈1. 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正确回答。
2.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章:教学资源与材料4.1 教学资源1. 课文《我的老师》的文本。
2. 作者魏巍的背景资料。
3. 与课文相关的教师职业的资料和案例。
4.2 教学材料1. 阅读理解题目。
2. 分组讨论的问题和指导。
3. 学生反思和表达观点的模板或指导。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1. 引入和介绍(10分钟)2. 阅读课文(15分钟)3. 讲解课文(20分钟)4. 分组讨论(15分钟)5. 总结与讨论(10分钟)5.2 教学安排1. 第1-2节课堂:完成引入和阅读课文。
我的老师魏巍阅读理解一、认识魏巍老师魏巍老师是我所敬佩的一位老师,他在教育界有着卓越的贡献和声望。
在我与他的相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他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所感动。
1.1 魏巍老师的背景简介魏巍老师毕业于著名的师范学院,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学术功底。
他曾在多所学校担任教师,并且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他的教学生涯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发展了独特的教学方法。
1.2 魏巍老师的教学特点魏巍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他始终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思考能力的培养。
他擅长启发学生思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我与魏巍老师的互动与收获在我与魏巍老师的互动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他的教育魅力和教学水平。
每次上他的课,我都能获得新的启示和思考。
他总是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并且给予我们充分的鼓励和支持。
在他的指导下,我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更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二、魏巍老师的教学方法魏巍老师的教学方法独具特色,他善于利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以下是我对他主要的教学方法的总结。
2.1 互动式教学魏巍老师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他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并且激发学生的思维。
他经常使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问题解决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和交流。
2.2 启发式教学魏巍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经常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并且引导他们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他的启发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多媒体辅助教学魏巍老师善于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支持教学。
他通过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和教学软件等工具,给学生呈现多样化的教学内容。
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4 实践教学魏巍老师重视实践教学,他鼓励学生通过实践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他会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所学的知识。
魏巍《我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形象。
2、指导学生创作一幅《我心中的老师》的绘画。
3、通过绘画,联系师生之间的感情,培养师爱生,生敬师的良好师生关系。
重点:表现我的老师,生动表现“心中”的老师的形象。
难点:引导学生在表现手法上富于创意,在创作中合理运用所收集的资料。
教法:认识、探究学法:合作探究法、观察法、讨论法、演示法教学评价建议:1、能否把我心中的老师表现清楚。
2、能否突出主题,画面生动有趣。
3、能否把握画面,并配合好相应的环境、背景。
4、能否与同学交流自己创作的作品。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范图、儿童画等。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教师出示一幅学生的作品,启发学生看看、说说画上表现的人物是什么职业,为什么?二、发展阶段:小组交流“我心中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学生谈自己中的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对老师的真实感受,以及对老师的期望。
)三、画面交流:教师运用准备好的画面(2—3个不同性别,表情、动作的教师形象)以及3—4个画面背景,让学生来搭配以下“哪个老师的形象搭配哪种背景合适,为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是否发现背景不同可以反映教师的科目的区别,不同的表情能否表现人物的情绪、状态。
四、分析范画:分析课本中的范画,“老师,我喜欢这样的您,最害怕。
”让学生谈谈那个同学为什么这样画,鼓励孩子画出自己心中的老师,写出给老师的心里话。
五、布置作业:教师归纳学生的评述,提出创作要求,学生完成创作后与同学进行交流。
六、课后拓展:引导学生用其他的表现方法进行创作。
魏巍《我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7一、检查预习蔡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我”是一个怎样的学生。
二、导入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这节课我们将深入地分析蔡老师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语句的深刻含义。
三、探究(小组学习,交流为主)1、提问: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样的?讨论并归纳:她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