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学科特点 紧扣典型模型 彰显科学素养 考查综合能力——2008年四川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试题分析与
- 格式:pdf
- 大小:239.95 KB
- 文档页数:4
2008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四川卷)分析和评价题号考点难度14(3)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的内能Ⅰ;热力学第一定律Ⅰ;热力学第二定律Ⅰ易15(3)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Ⅰ;重核的裂变.核反应堆Ⅰ;重核的聚变Ⅰ易16(3) 变压器原理.电压比和电流比Ⅱ;电阻的串联、并联.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Ⅱ;欧姆定律Ⅱ中17(1) 楞次定律Ⅱ易18(6) 匀速直线运动.v= v0+at. 2021atts+=υⅡ;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Ⅱ;滑动摩擦力Ⅱ;力的分解与合成Ⅱ;牛顿第二定律Ⅱ;机械能守恒定律Ⅱ中19(2) 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简谐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Ⅱ;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Ⅱ;难20(1) 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人造地球卫星的运动Ⅱ中21(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Ⅱ;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率Ⅱ中2 2(1)长度的测量(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和角速度Ⅱ;中(2)电阻的测量(伏安法) 中23(1) 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 v= v0+at. 2021atts+=υⅡ易24(4)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伦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Ⅱ;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Ⅱ;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Ⅱ;力的合成和分解Ⅱ中25(4)动量.冲量.动量定理Ⅱ;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Ⅱ;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Ⅱ;力是矢量,力的合成和分解Ⅱ难1.考点分布分析试题共考查了27个考点,考点覆盖率为20.6%,分布在《考试大纲》的十四个单元中,单元覆盖率为82.35%。
考点覆盖率和单元覆盖率都较低。
有些考点出现了重复考查的现象,并且考查的内容也基本相同,如考点6: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v = v 0+at 、2021at t s +=υ;考点11:力的合成和分解;考点15: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定律。
有些考点出现了重复考查的现象,但考查的角度有所不同,如考点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中的向心力;考点28:动能、做功与动能改变的关系(动能定理)。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B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2页,满分3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巾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写,如写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选择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l C 12 O 16 Na 23 K 39Mn 55 Cu 64 Zn 65 Ag 108 Pb 207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
正确的是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公剩一个种群。
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3.下列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硝化细菌能以NH,作为氮源和能源物质B.某些细菌可以利用光能因定CO2合成有机物C.生长因子是某些细菌生长过程中需要额外补弃的营养物质D.含伊红和美蓝试剂的培养基不能用来签别牛奶中的大肠杆菌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绝密★启用前2008年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l 127 Cl 35.5第Ⅰ卷本卷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单选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 6.C【解析】1mol氧气含有6.02×1023个O2,氧原子数为12.04×1023,1mol氧气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故A对。
1mol臭氧(O3)与1.5mol氧气(O2)均含有3mol氧原子,B正确。
磷酸是弱酸,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
而盐酸是强酸,能够完全电离,故等体积、等浓度的磷酸和盐酸溶液中H+浓度比小于3:1。
显然C错。
设有1mol干冰(CO2)、1mol葡萄糖(C6H12O6);根据分子式:碳原子数比为1:1×6=1:6,氧原子数比为1×2:1×6=1:3,D 对。
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B【解析】中和热是指生成1molH2O时的反应热,与酸、碱的元数无关,A错。
燃烧热是指燃烧1mol纯物质生成最稳定的化合物所放出的热量;CO的燃烧热为283.0kJ/mol,则说明燃烧1molCO放出这些热量;其逆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故B对。
(单位:元/公斤)(此表格数据采价于4月18日,仅供参考)万安农贸市场小白菜2.00上海青4.40茄子7.00平菇7.00番茄6.00汗菜4.00鸡场蛋6.40活土公鸡20.00去骨后腿猪肉27.00猪肋排24.002.004.407.007.006.004.006.2020.0027.0024.00甘家院农贸市场新城坡农贸市场北山观农贸市场2.004.007.007.006.004.006.2020.0027.0024.002.004.407.007.006.004.006.2020.0027.0024.00菜品市场■2008年4月21日/星期一生活新闻责任编辑夏荣伟校对胡君1000吨万州草莓上市饱口福种植面积达1500亩,鲜销期可持续到5月下旬,质优个大酸甜可口本报记者解书睿一周来,万州市民真是口福不浅———带着泥土的芬芳,红红的甜甜的地产草莓开始上市了。
尽管价格不菲,但尝鲜的市民仍然不少。
据悉,一周后,作为较早成熟的伏淡季水果———万州春草莓将大量上市。
“产量可达1000吨左右,并将鲜销到5月下旬。
”区果树站有关负责人说。
地产草莓上市解馋“草莓咋卖?”“一块钱一两。
”昨日上午,记者在高笋塘附近的街头巷尾看到,提着蓝子叫卖草莓的人多了起来,勾起了不少市民的馋虫。
虽然价格较贵,但质优个大、颜色红艳的草莓实在诱人,肯掏腰包尝鲜的市民还是不少。
据了解,这些草莓均为万州本地产,已上市近一周了。
因前期成熟的量不大,其价格还有些“贵族化”,个头大的卖到20元/公斤左右,略次一点的售价也达12元/公斤左右。
由于目前未经贮藏而直接鲜销的水果很少,地产草莓的上市不仅解馋饱口福,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果盘子。
1000吨草莓饱口福“今年万州大力发展伏淡季水果,春草莓种植面积达到了1500亩。
”区果树站有关负责人说,预计产量可达1000吨左右,主要分布在九池乡(1000亩)。
据介绍,万州草莓主导品种系引进的日本优选“枥木女”草莓。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N14 O16 Al 127 Cl 35.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急速的含量.经过一点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A.促性腺素释放激素B.促性腺激素C.促甲状腺激素D.雌激素2.分别取适宜条件下和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叶片,徒手切片后,立即用典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前者维管束鞘细胞有蓝色颗粒,而后者维管束鞘细胞没有蓝色颗粒,后者没有的原因是A.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C.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积累D.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耗尽光合作用产物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4.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通常在植物细胞中增值 B.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C.青霉素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增值 D.癌症的发生于病毒感染完全无关5.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mol 氧气中含有12.04×1023个氧原子,在标准状况下占有体积22.4LB.1mol臭氧和1.5mol氧气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等体积、浓度均为1mol/L的磷酸和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数之比为3∶1D.等物质的量的干冰和葡萄糖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1∶6,氧原子数之比为1∶37.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B.CO(g)的燃烧热是283.0kJ/mol,则2CO2(g) =2CO(g)+O2(g)反应的ΔH=2×283.0kJ/mol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 A.T 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租序数B .除点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C .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D .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 族的所有元素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离子晶体中每个离子周围均吸引着6个带相反电荷的离子B .金属导电的原因是在外电场作用下金属产生自由电子,电子定向移动C .分子晶体的熔沸点很低,常温下都呈液态或气态D .原子晶体中的各相邻原子都以共价键相结合1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 .足量硫酸铝与纯碱反应:↑+↓=++-+232233CO 3)OH (Al 2O H 3COI 3Al 2 B .硫酸铜与烧碱反应:--+↓=+2424S O )OH (Cu OH 2CuS OC .苯酚与碳酸钠反应:O H CO O H C 2CO OH H C 222562356+↑+=+-- D .碳酸钡与硫酸反应:↓=+-+4242BaSO S O Ba 12.胡椒粉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社会经济条件。
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了完全科学的论述,从而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获得新发展的最重要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
这些科学成果,为工人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二)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四)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实现了严格的科学性和彻底的革命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从总体上把握的马克思主义。
3、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己理论的态度,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
2008年高考(理综•物理)试题分析与启示张宣贵罗攀敬开松一、2008年高考试题概况:1.理科综合卷10套:全国理科综合Ⅰ(河南、湖南、安徽、陕西、湖北、江西、福建、浙江、广西、辽宁等省用);全国理科综合Ⅱ(黑龙江、吉林、甘肃等省用);四川(两套)、北京、天津、重庆、山东、宁夏、上海卷理科综合。
2.单科物理卷4套:广东物理卷、上海物理卷、江苏物理卷、海南物理卷。
3.理科基础1套:广东理科基础。
二、近三年理科综合(四川省)各学科得分情况(抽样)(*今年的Ⅰ卷和全卷的平均分为10个地市平均分)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今年理综难度降低,主要是生物、化学Ⅱ卷难度降低,生物Ⅱ卷得分率提高9%,化学Ⅱ卷得分率提高了15%。
物理Ⅱ卷得分率41%,估计物理整卷得分率为48%,比07年提高3%左右,这与我们去年的分析基本一致。
估计09年高考物理部分的难度会基本保持稳定。
三、2007-2008全国、四川、重庆理科综合物理部分考点分析注:考点表的数字为试题号;考点为有效考点。
四川Ⅰ为非延考区试卷,四川Ⅱ为延考区试卷。
从以上考点分析来看,今年考点覆盖率有所下降,对II级知识点的覆盖面多套试题在三分之一左右,较往年明显降低,进一步体现了高考是以能力立意为主导的命题指导思想,并且有的知识点考查在多个试题中重复考查。
结合2007年试卷分析,近年高考的考点分布特点为:①核心考查知识点为:(考点6)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加速度、图像;(考点17)牛顿第二定律、质量、圆周运动规律;(考点26)动量守恒定律;(考点76)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考点78)电磁感应现象,磁通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
②下列知识点的考查几率大于50%:6,9,10,11,12,17,20,21,24,25,26,28,31,32,34,38,44,45,55,56,57,58,60,64,67,68,69,70,74,76,78,79,91,93,99,103,105。
2008四川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卷分析一、试题总体评价2008四川高考理科综合物理试题的总体难度比2007年四川理科综合的物理难度低,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平均得分率比2007年高,但要获得高分也是不容易,高分也不是很多。
(来自阅卷场的消息)。
试题考查的内容为考试说明上要求的高中阶段的主干知识,试题涉及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和力的平衡,圆周运动和万有引力定律,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运动学中的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电磁学中的变压器、交流电和电路、电磁感应和洛仑兹力;热学、原子物理、光学的核心内容。
在物理方法上考查了正交分解在牛顿第二定律中的应用,电路的动态分析法,图象法和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试题的显著特点是力学内容分值教多达到50%,其他部分共占50%,试题的计算量仍然较大。
电场知识基本没有考,避开历年压轴题电场、磁场、磁感应、动量和能量的综合问题。
二、试题分析14题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做功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属容易题。
15题考查了αβγ三种射线的实质和特点以及重核的裂变和轻核聚变的概念,属容易题。
16题考查了变压器的原理和电路的动态分析,电路的串并联,属中等题。
17题考查了电磁感应中的楞次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属中等题。
18题考查了用图象反映物理规律的物理方法,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匀加速直线运动(摩擦力恒定,则合力恒定所以选A)除重力外其他力做功等于机械能的改变(匀加速运动中相等时间内摩擦力做功越来越多,所以选择D)属中等题。
19题考查了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中对振动图象的认识;波速、波长、周期的关系,振动和波的周期性以及振动和波的联系。
属中等题。
20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和同步卫星的概念(也可直接用开谱勒第三定律解答)同时考查学生的估算能力,属中等题。
21题考查了光的折射定律,在方法上主要通过画光路图结合几何知识计算来处理几何光学问题的方法,属中等题。
22题为实验题仍然采用力学和电学结合的方式;力学部分考查传统的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容易题)和教材中介绍的利用光电记时器测量圆周运动的线速度,然后利用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计算角速度,主要是数字计算难了点,学生容易在计算上出现错误属中等题;电学是以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为切入点实质上是应用电路的串并联特点计算,首次考查百分误差的计算,由于题目给出了什么是百分误差因而难度降低,该题属中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