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暂行规定
- 格式:pdf
- 大小:318.70 KB
- 文档页数:7
大学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学校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以下简称“环保”)工作,防止和减少实验室安全事故,保障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确保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第20号令)和《广东省教育厅关于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粤教装备函〔2013〕9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实验室”是指隶属学校或依托学校管理的从事教学、科研等活动的各级、各类实验场所。
实验室安全工作包括用电安全管理、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危险品安全管理、辐射安全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实验室废物安全与环保管理,以及相关规章制度与管理机制建设、教育培训与考核等。
第二章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与职责第三条我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实行学校、二级单位、实验室三级管理责任体制,各司其职,层层落实责任。
第四条学校成立XX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实验室安全办公室和实验室安全专家小组。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领导和统筹全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设主任1名,由主管校领导担任,成员由主管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校区管委会负责人组成,每届任期四年。
其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及地方关于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的法律法规;组织制定学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规划及方针政策;研究审议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重要事项;指导督查学校有关部门落实相关工作。
(二)实验室安全办公室是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办公机构,办公室设在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以下简称“设备处”),主任由设备处负责人兼任,成员由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组成。
其主要职责是:执行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的决议;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的专项工作;组织协调实验室安全专家小组开展技术咨询与服务工作;指导督查各二级单位做好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的制度建设、教育培训及隐患整改等工作。
河北师范大学关于对从事有毒、有害工种工作人员发放补贴的暂行规定为保障教学、科研及实验人员的身体健康,根据原国家教委(88)教备局字008号文件《高等学校从事有毒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的暂行规定》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长期从事对身体有害工作的人员,实行营养保健补贴。
一、发放范围1.经常接触放射线、化学致癌物、物理致癌因素的工作人员。
2.经卫生防疫部门测定的对身体有害的工作人员;3.遇特殊情况,参照本规定,经学校批准,酌情发放。
二、保健补贴等级的划分对享受营养保健补贴的工作人员,可根据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种类、时间长短、实际工作量大小以及危害身体健康的程度等情况,享受相应的保健补贴。
1.甲级,每月享受营养保健补贴15元。
①经常使用接触亚硝胺、黄曲霉素、4-氨基联基苯胺及其盐类等致癌物质的实验工作者。
②从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实验课工作,经常使用剧毒、高毒化学药品并在工作中接触上述物质的气体或粉尘者。
③专职从事核磁、发射光谱等研究或测试工作及直接操作者。
④专职从事电镜维护、操作、曝光及蒸发和电子束焊接、离子切割氩弧焊的工作人员。
2.乙级,每月享受营养保健补贴12元。
①从事有机合成、生物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含催化化学及胶体化学)和工业化学等实验教学和研究,经常使用多种中、低毒性化学药品者。
②从事质谱、吸收光谱、色谱的元素分析等方面的实验工作,经常接触有毒化学药品者。
③院(系)级专职从事有毒化学药品、化工原料的保管、分装及发放者,在工作中接触开放性汞、甲醛和砒霜等有毒化学药品者。
④专职从事能产生有毒、有害蒸气、射线光谱或其他毒物样品的鉴定测试工作者。
⑤专职暗室洗相工作人员。
⑥专职石英、玻璃仪器吹制者。
3.丙级,每月享受营养保健补贴9元。
三、享受保健标准1.从事放射线工作人员,按实际工作小时享受营养保健补贴。
①实际参加放射性工作每月在80小时以上,可享受全月保健补贴。
②实际参加放射性工作每月在40小时以上,不足80小时可享受半月保健补贴。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有毒有害工作保健津贴暂行规定各处室、系部:为了保障从事有毒有害工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根据国务院352号令与《高等学校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的暂行规定》([88]教备局字008 号)和人事部、财政部、农业部《关于调整农业事业单位有毒有害保健津贴和畜牧兽医医疗卫生津贴标准的通知》(人发[97]107 号)等文件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一、保健津贴的发放范围我院从事接触放射线类、化学和生物类等有毒有害物质工作的教职工可发给保健津贴。
二、发放等级和标准(一)属于以下情况的为甲等1.专职从事放射性装置及同位素应用的工作人员。
2.专职从事强致癌物质研究和测试的工作人员。
3.专职从事有机合成、化学分析、环境有毒物质监测或其它教学科研工作,经常接触使用多种剧毒化学药品或强致癌物质的人员。
4.专职从事农药合成、生产、加工、分析、残留量测定、使用技术研究工作,经常接触高毒以上致癌物质的人员。
5.在动植物检疫中,经常接触高毒以上药品、熏蒸消毒处理的人员。
甲等的保健津贴标准为每月66 元,每日3 元。
(二)属于以下情况的为乙等1.一般从事放射性装置及同位素应用的工作人员2.专职从事有机合成、化学分析、环境有毒物质监测或其它科研工作,经常使用剧毒化学药品或致癌物质的人员。
3.专职从事癌细胞培养、分析研究工作的人员。
4.专职从事微生物培养分离接种及菌种分类保藏,经常在强毒、强菌室工作的人员。
5.在动物饲养及试验、检测中,经常接触高毒以上药品、消毒的处理人员。
6.从事甲等范围教学的工作人员7.专门从事操作能产生强刺激性、有毒有害蒸汽、X光机、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设备的工作人员。
乙等的保健津贴标准为每月44 元,每日2 元。
(三)属于以下情况的为丙等1.在从事有机合成、化学分析、环境有毒物质监测分析或其它科研工作中,一般性接触中毒以上化学药品或大量使用低毒化学药品的人员。
临沂师范学院实验室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费发放管理办法为切实做好实验室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的保健工作,增强工作人员抵抗职业性毒害的能力,确保其身体健康,更好地完成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工作,根据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的暂行规定》[(1988)教备局字008号]文件精神,参照兄弟院校的做法,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一、享受营养保健费的范围凡我校实验室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人员均可享受营养保健费。
有害健康工种包括接触放射线类工作和接触化学、生物类有毒有害物质及物理致害因素类工作两大类.具体范围如下:1、从事放射性核素工作者。
2、从事X衍射研究工作的直接上机者.3、从事荧光分析工作者。
4、从事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合成等工作,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和接触有毒化学物质者.5、从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催化化学及胶体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化工、分子生物、细胞生物、遗传、微生物、土壤肥料、环境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或实验教学工作,在实验中经常使用和接触有毒化学物质者。
6、从事发射光谱等研究或测试工作,在工作中经常使用或接触有毒物质者。
7、从事砷、汞、铅、硒、锰、铍、铬、镉、氰、磷及其化合物等剧毒物质的分析工作,经常接触上述物质的有毒气体或粉尘者.8、从事电镜维护、操作、曝光、蒸发和电子束焊接(离子束)、等离子切割、氩弧焊、金属工艺的工作者。
9、从事质谱、吸收光谱、色谱的元素分析等方面的实验工作,经常使用接触有毒化学药品者。
10、从事动植物组织切片工作(不含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显微镜观察和照相等),在制片染色过程中接触甲苯等有害物质者,或在电镜制片过程中接触饿酸等有毒有害物质者。
11、从事动物生理学实验、动物解剖学研究和标本制作、植物和昆虫标本制作保管,在工作中接触开放性汞、升汞、甲醛和砒霜等有毒化学药品者。
健康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而饮食营养对于保持健康至关重要。
对于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人员来说,良好的营养保健更是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人员营养保健的等级和标准,以及在这一领域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1. 了解有害健康工种的特点和影响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人员往往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工作环境,可能面临着较大的健康风险。
这就要求他们在日常饮食中特别注重营养保健,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2. 制定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针对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人员,可以制定相应的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以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补充,满足身体的需求。
这可能涉及到膳食结构、营养成分的比例以及特定的营养品补充。
3. 个人定制营养保健方案针对不同的有害健康工种,可能需要个性化的营养保健方案。
有些人可能需要更多的抗氧化营养素,有些人可能需要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
定制化的营养保健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二、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人员营养保健不仅仅是满足身体的基本需求,更是对于自己健康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在现代社会,很多行业的工作环境可能对身体造成较大的压力和损害,因此营养保健显得格外重要。
我认为,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共同努力,在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工作环境改善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协调,以确保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人员能够获得合理的营养保健。
总结:在本文中,我们探讨了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以及个人观点和理解。
通过深入分析,我们认识到营养保健对于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人员来说非常重要,而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关注和改善这一问题。
在未来,我们期待能够见到更加综合的营养保健标准和实施措施,为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人员带来更好的保障和帮助。
以上就是本文对于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的探讨和个人观点的阐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他们长时间暴露在有害物质或工作环境中,面临着健康风险。
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一、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是实验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
凡进入实验室工作、学习的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有关规章制度,不得擅自动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安全设施,不准在实验室吸烟,就食,不准随地吐痰。
二、实验室工作人员及参加实验的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安全条例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三、实验室内安全设施、标志必须齐全有效。
四、实验室供电线路的安装必须符合实验教学的需要和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定期检查,及时维修。
五、实验室要做好防火、防触电等工作,要配备灭火机等消防器材。
六、实验室要采取防盗措施,加强安全保卫工作,非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仪器保管室内。
七、每日最后离室人员要负责检查水、电、门窗等有关设施的关闭情况,确认安全无误,方可离室。
节假日前各室人员应进行安全检查,并作好记录。
八、对实验室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整改,若发生安全事故,应在采取补救措施的同时如实报有关部门,对造成安全事故者,应根据情节轻重,按有关规定及时处理。
九、实验室工作人员作为实验室安全防护的当然责任者,应随时随地按照本制度进行检查,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院领导要经常督促检查。
十、实验中如发生事故,应有急救措施,同时保护现场,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
(学校保卫处电话:____、学校医务室电话:____) 《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____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高教(教育)厅(局)、____有关部委教育司(局),委直属高校:现发布《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主任李铁映____年____月____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提高办学效益,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高等学校实验室(包括各种操作、训练室),是隶属学校或依托学校管理,从事实验教学或科学研究、生产试验、技术开发的教学或科研实体。
江苏大校[2003]138号江苏大学关于对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发放营养保健费的暂行规定全校各单位:为切实做好对从事放射性工作和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工作人员的营养保健费发放工作,根据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的暂行规定》,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本暂行规定。
一、发放范围:从事接触放射性元素、化学及生物类有毒有害物质及物理致害因素的实验技术人员、教学人员、科研人员、保管人员和长期在有毒有害环境中参加实验工作的其他人员。
二、发放等级:凡符合享受营养保健的工作,应视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附件一)、毒性大小、接触时间长短和损害健康的程度等,严格划分等级,分别给予不同级别的营养保健。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附件二)。
三、发放标准:营养保健费月发放标准为:甲级30元,乙级25元,丙级20元,丁级12元。
四、发放办法:1、享受营养保健人员,每天在有毒有害环境中超过四小时者按一天计算,二至四小时者按半天计算,不足两小时者不计。
同一天内超过八小时者仍按一天计算。
2、从事有害健康工种的人员,当月实际接触天数累计半个月以上者,可享受全月营养保健费;不足半个月,按月保健费标准一半发放。
3、凡同时从事两种以上可享受营养保健工种的人员,按就高原则享受其中一种标准营养保健费。
4、从事X衍射、放射性核素研究、实验教学、测试工作的直接上机者,寒暑假期间营养保健费照发;工作一年后,若调至非放射性工作岗位,可保留享受3个月的营养保健费;第二次享受这种待遇时,两次之间延发营养费的三个月不得计入放射性工作时间。
对于从事其它有害工作人员,如调离有毒有害工作岗位,不再享受营养保健费。
5、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经卫生部门指定的医院诊断为放射病者(或不排除放射病),在病休期间可享受原等级营养保健费;从事非放射性有害工种的人员,经专门医院诊断确因职业中毒住院者,在住院期间可享受原等级营养保健费。
6、病假、事假、探亲假、脱产学习、出差或临时调至非有害工种岗位的,应停发营养保健费。
江南大学文件江大实〔2014〕273号关于调整从事有害健康工种营养保健费的通知各学院(部)、机关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对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发放营养保健费制度是劳动保护的一项辅助措施。
按照国家教委教育技术装备局《关于试行<高等院校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装备局字(88)008号)要求,“营养保健待遇,在有条件的单位应发放实物,即将保健食品加工成熟食,按日发给工作人员食用,若无条件则可按表一所列实物数量(单位:市斤/月),根据当地牌价折成现金按月发放。
”根据教育部标准,我校1997年制定了《关于调整从事有害健康工种营养保健费的通知》(锡轻大97050号),实施现金发放。
由于副食品价格上涨,经2014年第11次校务会议研究,决定在2010年调整的基础上,再次上调发放标准。
一、各种营养保健津贴发放范围(一)甲级1. 长期从事黄曲霉素B1、亚酸胺和3-4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质的研究、监测工作或实验中经常使用上述物质者。
2. 长期从事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合成等研究、生产工作,在实验工艺经常使用多种剧毒、高毒化学药品或大量使用多种中毒化学药品,并接触上述物质有毒气体或粉尘者。
3. 经常吹制或修理含汞、铅、稀有元素或其他有毒物质的玻璃仪器的专职玻璃工和玻璃仪器专职吹制工。
4. 从事鼠疫、天花、霍乱等烈性传染病菌和病菌的研究实验工作或病理的解剖工作者。
(二)乙级1. 从事4-氨基联苯及其盐类等一般致癌物质的研究、监测工作或实验中经常使用上述物质者。
2. 从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的实验课教学工作,使用剧毒、高毒化学药品并在工作接触上述物质的有毒气体或粉尘者。
3. 长期从事生物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含催化化学及胶体化学)等的研究工作,在实验中主要使用接触高毒以上化学药品者。
4. 长期从事核磁、发射光谱等研究或测试工作,在工作中经常使用接触有毒物质者。
高等学校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的暂行规定(国家教委教育技术装备局)1988年2月25日<1988>教备局字008号文公布实行营养保健只是一项保护性辅助措施,根本的办法应在设备、工艺、防护上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减少或避免职业危害。
一、范围和等级营养保健应发给有显著职业毒害、可能引起职业病和职业中毒并对营养有特殊需要的工种,其范围大致包括接触放射线类工作和接触化学、生物类有毒有害物质及物理致害因素类工作两大类。
凡符合享受营养保健的工种,应视有毒有害物质的数量、毒性大小、接触时间长短和损害健康的程序等,严格划分等级,分别给予不同级别的营养保健。
具体规定如下:(一)接触放射线类工作接触放射线类工作,营养保健一般分为甲、乙、丙三级,考虑到少数院校设有反应堆、加速器、强辐射室、核化工后处理或大型核化工装置以及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生产等,工作人员实际所受剂量较高,故另设特级和特副级;又考虑到部分院校的实际情况还特设丁级。
具体范围和标准如下:特级1.从事放射性核素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在1.85*109贝可(50毫居里)以上的工种。
2.从事反应堆的生产运行及检修工种。
3.月累积剂量当量达2~4毫西沃(200~400毫雷姆)的工种。
特副级1.从事放射性核素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在9.25*107贝可(25毫居里)以上的工种。
2.从事同位素中子源或中子发生器,发射率在108中子/秒以上的工种。
3.零功率反应堆的操纵人员。
4.用加速器进行同位素生产运行或使用氚靶出中子束流的工种。
5.月累积剂量当量达1.5~2毫西沃(150~200毫雷姆)的工种。
甲级1.从事放射性核素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在3.7*106贝可(100微居里)以上的工种。
2.固定式Y辐射源,活度在3.7*1012贝可(100居里)以上的专职操作人员。
3.从事同位素中子源或中子发生器,发射率在105中子/秒以上的工种。
4.零功率反应堆的控制人员。
5.加速器的实验运行人员。
关于实验室从事有害健康工种营养保健津贴发放的管理办
法样本
为了解决在实验室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的特殊营养保健需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保证我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的暂行规定》、浙江省人事厅《关于调整医疗卫生和卫生防疫津贴标准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发放对象
在实验室专职或经常从事有害健康工作的我校教职员工。
本校教职员工受学校派遣到外单位工作、学习时从事有害健康工作,凭该单位主管部门的证明信,按我校相应标准发放营养保健津贴(以下简称“保健津贴”)。
二、保健津贴等级
按工作人员实际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数量、毒性大小、接触时间长短以及危害健康的程度,保健津贴享受人员划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范围。
甲等:从事放射性物质保管、监测工作的人员;从事放射线、同位素诊疗及科研工作的人员;从事致癌物质研究和测试工作的人员;在实验室经常使用强致癌物质、剧毒化学品的人员;从事鼠疫、天花、霍乱及付霍乱等烈性传染病菌。
高等学校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等级和标准的暂行规定(国家教委教育技术装备局)1988年2月25日<1988>教备局字008号文公布实行营养保健只是一项保护性辅助措施,根本的办法应在设备、工艺、防护上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减少或避免职业危害。
范围和等级一、范围和等级营养保健应发给有显著职业毒害、可能引起职业病和职业中毒并对营养有特殊需要的工种,其范围大致包括接触放射线类工作和接触化学、生物类有毒有害物质及物理致害因素类工作两大类。
凡符合享受营养保健的工种,应视有毒有害物质的数量、毒性大小、接触时间长短和损害健康的程序等,严格划分等级,分别给予不同级别的营养保健。
具体规定如下:(一)接触放射线类工作接触放射线类工作,营养保健一般分为甲、乙、丙三级,考虑到少数院校设有反应堆、加速器、强辐射室、核化工后处理或大型核化工装置以及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生产等,工作人员实际所受剂量较高,故另设特级和特副级;又考虑到部分院校的实际情况还特设丁级。
具体范围和标准如下:特 级1.从事放射性核素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在1.85*109贝可(50毫居里)以上的工种。
2.从事反应堆的生产运行及检修工种。
3.月累积剂量当量达2~4毫西沃(200~400毫雷姆)的工种。
特 副 级1.从事放射性核素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在9.25*107贝可(25毫居里)以上的工种。
2.从事同位素中子源或中子发生器,发射率在108中子/秒以上的工种。
3.零功率反应堆的操纵人员。
4.用加速器进行同位素生产运行或使用氚靶出中子束流的工种。
5.月累积剂量当量达1.5~2毫西沃(150~200毫雷姆)的工种。
甲 级1.从事放射性核素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在3.7*106贝可(100微居里)以上的工种。
2.固定式Y辐射源,活度在3.7*1012贝可(100居里)以上的专职操作人员。
3.从事同位素中子源或中子发生器,发射率在105中子/秒以上的工种。
4.零功率反应堆的控制人员。
5.加速器的实验运行人员。
6.月累积剂量当量达0.8~1.5毫西沃(80~150毫雷姆)的工种。
乙 级1.从事放射性核素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在1.85*105贝可(5毫居里)以上的工种。
2.从事固定式Y辐射源,活度在3.7*1011贝可(10居里)以上的专职操作人员。
3.从事同位素中子源或中子发生器,发射率在105中子/秒以下的工种。
4.从事X衍射研究工作的直接上机者。
5.月累积剂量当量达0.3~0.8毫西沃(30~80毫雷姆)的工种。
丙 级1.从事放射性核素最大等效日操作量在1.85*105贝可(5毫居里)以下的工种。
2.固定式Y辐射源,活度在3.7*1011贝可(10居里)以下的专职操作人员。
3.从事X光探伤及荧光分析工作的专职人员。
4.月累积剂量当量在0.3毫西沃(30毫雷姆)以下的工种。
丁 级不直接操作放射性物质,但需经常在放射性场所工作的其他人员。
为便于确定接触放射线类工作的营养保健级别,现将上述各级归纳列成表(见附件一)(二)接触化学、生物类有毒有害物质和物理致害因素类工作这类营养保健分为甲、乙、丙、丁四级,具体范围和标准如下:甲 级1.长期从事黄曲霉素B1.亚硝胺和3-4苯并芘等强癌物质的研究、监测工作或在实验中经常使用上述物质者。
2.长期从事有机合成、高分子合成和金属有机化合物合成等研究、生产工作,在实验或工艺中经常使用多种剧毒、高毒化学药品或大量使用多种中毒化学药品,并接触上述物质的有毒气体或粉尘。
3.经常吹制或修理含汞、铅、稀有元素或其它有毒物质的玻璃仪器的专职玻璃工和石英玻璃仪器专职吹制工。
4.从事鼠疫、天花、霍乱及副霍乱等烈性传染病菌和病毒的研究实验工作或病理解剖工作。
乙 级1.从事4-氨基联苯、联苯胺及其盐类等一般致癌物质的研究、监测工作或实验及其它工作中经常使用接触上述物质者。
2.从事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的实验课教学工作,使用剧毒、高毒化学药品并在工作中接触上述物质的有毒气体或粉尘者。
3.长期从事生物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含崔化化学及胶体化学)等的研究工作,在实验中主要使用接触高毒以上化学药品者。
4.长期从事核磁、发射光谱等研究或测试工作,在工作中经常使用接触有毒物质者。
5.校级化学药品库剧毒化学药品和化工原料的保管、分装和发放工作者。
6.长期从事砷、汞、铅、锰、铍、镉、硒、氰、磷及其化合物等剧毒物质的分析工作,经常接触上述物质的有毒气体或粉尘,包括专职化铅、铸字、浇版工。
7.在工作中接触有毒气体的专职喷漆工和发生炉煤气生产工。
8.从事传染病的防治研究和致病菌种、病毒的分类、鉴定及培养保藏工作。
9.研制调试有毒染料介质激光器或平均功率大于50瓦的大功率激光器的工作人员。
10.专职从事电镜维护、操作、曝光及蒸发和电子束焊接(离子束)、等离子切割、氩弧焊的工作人员。
丙 级1.从事生物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含催化化学及胶体化学)等的研究和实验课教学工作,经常使用接触中、低毒化学药品者。
2.从事质谱、吸收光谱、色谱的元素分析等方面的实验工作,经常使用接触有毒化学药品者。
3.校级化学药品库高毒以下,系级专职从事剧毒以下化学药品、化工原料的保管、分装及发放者。
4.专职静电复印工和暗室洗相(含彩色洗相和印刷业中的照相制版)在工作中接触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者。
5.从事动植物组织切片工作(不含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显微镜观察和照相等)、在制片染色过程中接触甲苯等有毒物质,或在电镜制片过程中接触锇酸等有毒物质者。
6.从事动物生理学实验、动物解剖学研究和标本制作、植物和昆虫标本制作保管,在工作中接触开放性汞、升汞、甲醛和砒霜等有毒化学药品者。
7. 恶性肿瘤或其它有毒有害物质试验的实验动物饲养工。
8.平均功率小于50瓦的激光器的研制、调试工作人员。
9.在研制、调试、使用微波设备的工作过程中,其操作位和经常观察点上的微波功率密度一日八小时连续辐射时大于38微瓦/平方厘米,或短时间间断辐射及一天辐射八小时以上日剂量超过300微瓦时/平方厘米的工作人员。
10.由于防护屏蔽条件的限制,经常暴露在电场强度大于50伏/米,或磁场强度大于5安/米的高频辐射(100千周至30兆周)下工作的人员。
11.长期在大于90分贝(dB)的噪声条件下工作(脉冲声频除外)的人员。
12.经常在30℃以上而热辐射强度达每分钟每平方厘米3卡以上的条件下工作的工种。
如玻璃仪器吹制工、热处理及锻工铸工等。
13.接触矽尘作业的工种包括岩石标本的切割、磨片;石英喷砂;翻砂;水泥粉尘作业和专职砂轮切割及工具磨工等。
丁 级1.经常接触用升汞、砒霜等有毒物质消毒处理过的动植物标本,从事分类鉴定工作。
2.校印刷厂直接接触冷铅的检字工、排字工。
3.空调、冰箱等制冷设备的维修工。
享受保健的标准二、享受保健的标准1.从事放射线类工作人员按月享受营养保健:凡实际参加放射性工作每月在80小时以上者,可享受全月保健;80小时以下只能享受半月保健待遇;凡有剂量监测时可按月累积剂量当量值确定保健待遇。
从事非放射线类有害工种者,按实际接触天数享受保健待遇:全月接触21天以上者可享受批准级别的100%;14~20天享受75%;7~13天享受50%;少于7天者可以跨月累积,二个月累积的天数,达7天以上者享受50%。
2.在有害健康的环境中每天工作超过四小时算一天,三至四小时算半天,但同一天内超过八小时仍算一天。
以日计算时达到25天为满月,每日享受金额为享受级别满金额的1/25。
3.实习、进修和协作人员的营养保健凭接受单位证明,由派出单位审核发放。
4.研究生进行毕业设计实验或论文实验,在工作中接触有害健康物质连续工作超过三个月时,可按相应标准享受营养保健。
考虑到一般学校的大学生,连续接触的时间和剂量可能低于上述规定的标准,因此,原则上不予享受,如遇特别情况可参照本规定,经校主管部门审批酌情发放营养保健。
5.在应急照射的情况下(一次或几次),所受剂量当量在10~20毫西沃(1~2雷姆)时,可享受特级保健待遇半年;所受剂量当量在20~50毫西沃(2~5雷姆)时,可享受特级保健一年。
6.对进入有毒有害或有放射性的实验室等场所进行安装、维修等工作的人员应享受与该实验场所工作人员同等保健待遇,按实际接触天数折算。
7.病假、事假、探亲假、离职学习和非有害工种出差时,应按实际天数扣除保健待遇。
8.同时从事两种以上可享受营养保健的工作时,只准享受其中之一种。
9.凡连续从事丙级或丙级以上的放射性工作一年以上而调作非放射性地,可按原级延发三个月保健。
第二次享受这种待遇时,两次之间间隔必须要连续从事放射性工作一年以上,并且第一次延发的时间不得计入放射性工作时间。
10.连续二年从事放射性工作享受特级和特副级者,每二年给一个月疗养;享受甲级者给半个月疗养,疗养期间保健照发。
11.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经卫生部门指定的医院诊断为放射病者(或不排除放射病),在病休期间可享受特级保健;被诊断为放射损伤者(或不排除放射损伤),或长期从事放射性工作被诊断为不宜继续从事放射性工作者,可根据剂量资料并听取医院及劳资部门意见后,确定其保健等级和享受期限。
从事非放射性有害工种经专门医院诊断确因职业中毒而住院,在住院期间可享受原级保健待遇,出院后可视病情和诊断酌情处理。
12.营养保健,在有条件的单位应发放实物,即将保健食品加工成熟食,按日发给工作人员食用,若无条件则可按表一所列实物数量(单位:市斤/月),根据当地牌价折成现金按月发放。
表一 各级保健食品数量 计量单位:斤类别 级别 鲜牛奶鲜猪肉食油鸡蛋绵白糖放射线类特 30 8 1.5 2 1.5 特副 30 5 1.5 1 1.5 甲 15 5 1 1 1 乙 15 3 1 1 0.5 丙 15 1 0.5 1 0.5 丁 / 1.5 0.5 1 0.5化学生物及物 理致害因素类 甲 / 5 1 1.5 1 乙 / 4 1 1 1 丙 / 3 0.5 1 0.5 丁 / 1.5 0.5 1 0.5附件:一、放射线类工作营养保健等级二、化学药品、试剂毒性分类参考举例三、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分组(略)附件一附件一 放射性类工作营养保健等级放射性工作内容特 特副 甲 乙 丙开放型操作 极毒组≥5 毫居5毫居~0.25毫居0.25毫居~10微居10微居~0.5微居<0.5微居 高毒组≥50毫居50毫居~2.5毫居2.5毫居~0.1毫居0.1毫居~5微居<5微居 中毒组≥0.5毫居0.5居里~25毫居25毫居~1毫居1毫居~50微居<50微居 低毒组≥5居里5居里~0.25居里0.25居里~10毫居10毫居~0.5毫居<0.5毫居封闭型操作α源 α源 β源 ≥1毫居 <1毫居 携带式γ源 ≥50毫居里 ≥1毫居 <1毫居 固定式γ源 ≥100居里 ≥10居里 <10居里 镭源 ≥10毫居里 <10毫居里同位素中子源≥108中子/秒≥105中子/秒<105中子/秒镭―铍中子源≥107中子/秒≥104中子/秒<104中子/秒中子发生器 ≥1011中子/秒≥108中子/秒≥105中子/秒<105中子/秒反应堆 生产运行及检修零功率堆物理员、大厅员零功率堆控制人员加速器氚靶出中子束、生产运行实验运行Х光机衍射 探伤、荧光分析月累积剂量当量(毫雷姆)200~400 150~200 80~150 30~80 <30放射性物质生产 生产单位可根据产品种类、毒性、数量及生产条件制定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