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高三理科综合考前冲刺题(5)
- 格式:doc
- 大小:256.50 KB
- 文档页数:5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参考答案Ⅰ卷包括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选对的给6分,选错或未选的给0分。
1. C2. A3. D4. A5.B6.A7. D 8. C 9.D 10. B 11.B 12.D13.C二、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 A 15.B 16.B 17.AD 18.D 19.AC 20.B 21.AⅡ卷包括10小题,共174分。
22. (17分)(1)ABD(2)ⅰ.如图所示ⅱ.23.(16分)如图,A表示爆炸处,O表示观测者所在处,h表示云层下表面的高度。
用t1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O处所经时间,则有d = vt1 ①用t2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O处所经时间,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故有②已知t2-t1 = △t ③联立①、②、③式,可得④代入数值得h = 2.0×103m ⑤24. (19分)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 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o。
根据牛顿定律,可得a = μg ①设经历时间t,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o,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有vo = aot ②v = at ③由于ao,故vo煤块继续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
再经过时间t′,煤块的速度由v增加到vo,有vo = v+at′④此后,煤块与传送带运动速度相同,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不再产生新的痕迹。
没有煤块的速度从0增加到vo的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o和s,有So = aot2+vot′⑤⑥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 so-s ⑦由以上各式得⑧25.(20分)(1)用Q表示极板电荷量的大小,q表示碰后小球电荷量的大小。
要使小球能不停地往返活动,小球所受的向上的电场力至少应大于重力,即q > mg ①其中q = αQ ②又有Q = C ③由①②③式得④(2)当小球带正电时,小球所受电场力与重力方向相同,向下做加速运动。
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第I卷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O 16 S 32 Cl 35.5 Br 80 Fe 56 Pb 207选择题一(本题包括18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题I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
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 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 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 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2.下列有关生物新陈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A 完成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由线粒体DNA指导合成B 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与土壤溶液中矿质离子的浓度成正比C 用15N标记的蛋白质饲喂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可在其肝糖元中发现15ND 用14CO2研究玉米的光合作用过程,最早在C4化合物中检测到14C3.下列所述环境条件下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繁殖的是A 在缺乏生长素的无氨培养基中的圆褐固氮菌B 在人体表皮擦伤部位的破伤风杆菌C 在新配制的植物矿质营养液中的酵母菌D 在灭菌后的动物细胞培养液中的禽流感病素4.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在细胞内转移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分泌蛋白可由核糖体进入内质网B DNA可由细胞核进入线粒体C mRNA可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D tRNA可由细胞质基质进入核糖体5.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A 感受器B 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 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 效应器6.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将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B 用镊子取出白磷并置于水中切割C 把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倒入垃圾桶D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再通氢气7.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5.6g铁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B 100mL 2.0mol/L的盐酸与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数均为0.2N AC 标准状况下,22.4L氦气与22.4L氟气所含原子数均为2N AD 20g 重水(D 2O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A 黄铁矿煅烧:2FeS 2+5O 22FeO +4SO 2B 石英与石灰石共熔:SiO 2+CaO CaSiO 3C 氨的催化氧化:4NH 3+5O 24NO +6H 2OD 氯气与石灰乳反应:2Cl 2+2Ca(OH)2=CaCl 2+CaClO 2+2H 2O9.温度相同、浓度均为0.2mol/L 的①(NH 4)2SO 4、②NaNO 3、③NH 4HSO 4、④NH 4NO 3、⑤-ONa 、⑥CH 3COONa 溶液,它们的pH 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 ③①④②⑥⑤B ①③⑥④②⑤C ③②①⑥④⑤D ⑤⑥②④①③10.25℃、101kPa 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kJ/mol 、285.8kJ/mol 、890.3kJ/mol 、2800kJ/mol ,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s)+1/2O 2(g)=CO(g);△H =-393.5kJ/molB 2H 2(g)+O 2(g)=2H 2O(g);△H =+571.6kJ/molC CH 4(g)+2O 2(g)=CO 2(g)+2H 2O(g);△H =-890.3kJ/molD 1/2C 6H 12O 6(g)+3O 2(g)=3CO 2(g)+3H 2O(l);△H =-1400kJ/mol11.已知反应mX(g)+nY(g)qZ(g)的△H <0,m +n >q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B X 的正反应速率是Y 的逆反应速率的m/n 倍C 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D 增加X 的物质的量,Y 的转化率降低12.利尿酸在奥运会上被禁用,其结构简式如题12图所示。
2006高三理科综合考前冲刺题(3)(化学部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O—16 Na—23 S—32 Cl—35.5 Cu—64 以下6至13题,每小题6分,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要求。
6.下列选项中的两个量,前者大于后者的是A.在同温同浓度的条件下,NaHSO4和NaHCO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B.同温下,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2S2O3溶液和稀盐酸各10毫升和各20毫升混合后的反应速率(Na2S2O3+2HCl====2NaCl+S↓+SO2↑+H2O)C.将pH=4的盐酸和醋酸分别稀释成pH=5的溶液,所加水的量D.将质量和质量分数都相同的两种溶液混合:(1)NaOH+H2SO4;(2)NaOH+HCl,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7.在AlCl3和FeCl3混合溶液中,先加入过量的KI溶液,再加入足量的Na2S溶液,所得到的沉淀物是A.Fe(OH)3、Al(OH)3B.Al(OH)3、I2C.Fe2S3、I2D.FeS、S、Al(OH)38.继科学家发现C3O2是金星大气成分之后,2004年,美国科学家通过“勇气”号太空车探测出水星大气中含有一种称为硫化羰(化学式为COS)的物质,已知硫化羰与二氧化碳的结构相似,但在氧气中会燃烧,下列有关C3O2与硫化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C3O2与CO一样可以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B.CO、C3O2、CO2都是碳的氧化物,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C.COS是由极性键构成的极性分子,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硫化羰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生成物是CO2和SO29.在抢救大出血的危重病人时,常需静脉点滴输入0.9%的氯化钠溶液(俗称生理盐水),是由于人体血液的矿化度(即无机盐的含量)为0.9%;有研究表明,30亿年前地表原始海水的矿化度即为0.9%;《科学》杂志评出2004年十大科技突破,其中“火星上找到水的影子”名列第一。
2006年高考模拟试题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5页,第Ⅱ卷6至14页。
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1 O 16 Ne 20 Na 23 S 32 Fe 56 Cu 64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和热觉的部位 B .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温觉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C .寒冷环境中出现“寒战(或战栗)”是立毛肌收缩的结果D .在炎热环境中大量排汗并未带走热量,只有汗液蒸发才使热量散失2.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在一枚叶片从幼到老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光合作用强度是不会改变的B .在植物群落的垂直方向上,占据不同空间的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有差异C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只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与基因型无关D .若光照强度相同,则阳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高于阴生植物 3.图1示一人工种子。
下列与人工种子的培育生产过程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B.胚状体是由愈伤组织分化而成,离体细胞只有形成愈伤组织才能表现出全能性D.胚状体是由未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 4.下列诸项陈述正确的是 ( )A.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豆科植物在某地栽培不结根瘤,是因为该地土壤无根瘤菌B.提高农田的光照强度,增大田间的昼夜温差均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C.2,4-D 的生产和使用,有效地解决了某些温室作物果实的发育、成熟问题D.利用鱼垂体的提取物可促使雌鱼排卵,因为垂体含有促性腺激素 5.图2表示发生在某动物精巢内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一个细胞内(不考虑细胞质)DNA 分子数量的变化。
2006届高考理科综合(生物部分)模拟试题解析样本21.右图为叶肉细胞中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完整单位,它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植物细胞内B.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是在图中①上进行的,而暗反应是图中②上进行的C.图中叶绿体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相邻细胞中去,并参与有氧呼吸要穿过8层生物膜H O是最终电子供体,而NADP+是最终电D.2子受体2.人类的皮肤含有黑色素,黑人含量最多,白人含量最少.皮肤中黑色素的多少,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黑色素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若一纯种黑人与一纯种白人配婚,后代肤色为黑白中间色;如果该后代与同基因型的异性婚配,其子代可能出现的基因型种类和不同表现型的比例为A.3种 3:1 B.3种 1:2:1C.9种 9:3:3:1 D.9种 1:4:6:4:13.北京307医院奚永志教授最近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一个HLA(人类白细胞抗原)新等位基因,现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命名为A 110104.这意味着不同家族的人之间也可以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器官移植,而且排异反应会大大减少.下列有关新等位基因说法正确的是A.具有等位基因的生物都是杂合体B.等位基因的根本来源是基因突变C.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D.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4.2004年10月17日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今年4月和7月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医院先后两次通过胰岛细胞移植治愈了一名I型糖尿病女性患者。
该女性患者治愈的检查指标和出院后一段时间内还需服用的药物分别是A.糖和胰岛素B.胰岛素和脱过敏药C.血糖和免疫抑制剂D.血糖和胰岛血糖素5.业科技人员在对草原鼠害进行调查时,随机选定某区域,第一次放置了100只老鼠笼,捕获68只鼠,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在相同位置放置了100只鼠笼,捕获54只鼠,其中标记的鼠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区域中鼠的种群密度较大,约为306只,必须积极防治B.这种调查方法称为样方法C.草原上鼠与牛、羊等是竞争关系,鼠害会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D.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发生草原大火,统计结果是不准确的30.下图(1)为某夫妇含有AaBb两对等位基因的一个体细胞示意图,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图,图(3)为该妇女在一次生殖过程中生出男孩甲和女孩乙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基因A与a、B与b分离;A与B(或b),a与B(或b)随机组合发生在图(2)中____时期。
2006年湖南省邵阳市高三考前冲刺理综试卷第Ⅰ卷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Li—7 C—12 O—16 F—19 Na—23P—31 S—32 Cl—35.5 K—39 Mn—55 Ag—108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05年5月13日广州媒体报道:广州热销巴西龟。
巴西龟是从国外进口的物种,因其小巧可爱,许多家庭当宠物饲养,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小宠物竟是最危险的外来人侵物种之一,其生长速度快、高繁殖、易存活,对饵料的占有率以及在生存空间中的占据优势的能力,一旦放生到野外,因基本没有天敌且数量众多,会大量掠夺其他生物的生存资源,会使同类物种的生存受到毁灭性打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巴西龟”很快适应新的生存环境,其种群数量呈现持续“J”型增长B.“巴西龟”的成灾的原因之一是t本地存在有种间互助的种群C.“巴西龟"的引进可改变该地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关系,使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D.为控制“巴西龟”最好办法是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2、“筛选”是生物学中培育生物新类型常用的手段,下列有关技术中不能筛选成功的是A.在无氮培养基上筛选圆褐固氮菌B.基因工程中通过对细胞单独培养并检测目的基因产物进行筛选C.在培养基中加人高浓度食盐选择大肠杆菌D.细胞工程中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再对选出的杂交瘤细胞逐一克隆或扩增,挑选出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群3、下列各选项与所给图示不相符的是()A、若X表示种群数量,a可能代表出生率或迁入B、若X表示效应T细胞数量,a可能代表白细胞介素-2C、若X表示胰高血糖素含量,则b可能代表胰岛素D 、若X 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b 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4、根据图形作出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 、若甲中a 和b 分别代表乳酸菌和蓝藻,则c 代表细菌,d 代表原核生物B 、若乙中3个圆圈代表3种生物生存的空间范围时,则最容易绝灭的生物是bC 、若丙中5个圆示意血液循环,则a 、b 依次代表的器官是肺和心脏D 、若丁中a 和b 代表应激性和反射,则a 表示反射,b 表示应激性.5、下列有关细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含有多个质粒,每个含有几个到几百个基因,转移时可基因重组B 、新陈代谢类型具有异养需氧、异养厌氧、自养需氧、自养厌氧等类型C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液体培养基大量繁殖,可形成菌落,可作为菌种鉴定依据D 、生态系统中可作为生产者,分解者6、三氟化氮(NF 3)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可由氟气和氨气直接反应得到,即4NH 3+3F 2NF 3+3NH 4F 。
2006高三理科综合考前冲刺题(6)5.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鸡蛋清的水溶液加饱和(NH 4)2SO 4溶液后,有白色物质析出B .NO 2气体经加压变成无色液体C .溴水滴入植物油中振荡褪色D .用SO 2漂白的草帽日久变黄67.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可以表示为H +(aq)+OH -(aq)=H 2O ( l );△H =-57.3 kJ ·mol -1已知:CH 3COOH (aq)+NaOH (aq)=CH 3COONa (aq)+H 2O ( l );△H =-Q 1kJ ·mol -121H 2SO 4(浓)+NaOH (aq)=21Na 2SO 4 (aq)+H 2O ( l );△H=-Q 2 kJ ·mol -1上述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Q 2>Q1>57.3 B .Q 1=57.3<Q 2 C .Q 2>57.3>Q 1 D .Q 2=57.3>Q 18.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A .稀硝酸和过量铁屑反应 3Fe+8H ++2NO 3-==3Fe 2++2NO ↑+4H 2OB .氯化铝溶液和过量的氨水反应 Al 3++4NH 3·H 2O==Al 2-+4NH 4++2H 2OC D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2 ClO -+CO 2+H 23-9.按下图所示装置,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 下降的是OH+CO 32-O -+HCO 3-10.如图所示,800℃时A 、B 、C 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时的浓度变化,只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是反应物B .前2 min A 的分解速率为0.1 mol ·L -1·min -1 C .若升高温度,A 的转化率增大 D .增大压强,A 的转化率减小11.用水稀释0.1 mol ·L -1的醋酸(HAc )溶液,其中随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的是①H +的物质的量 ②c (H +) ③c (H +) / c (Ac -) ④c (HAc) ⑤c (OH -) A .①③⑤ B .①④⑤ C .②④ D .①③④12.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A ·XH 2O ,其式量为B ,在60℃时m g 该晶体溶于n g 水中,得到V mL 密度为d g ·mL -1的饱和溶液,下述表达式判断正确的是A .该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VB )X 18B (1000-mol ·L -1B .该温度下A 的溶解度为mX 18nB )X 18B (100+-gC .该溶液的质量分数为nm m100+D .将10 g A 投入到该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大于10 g25.(16分)甲、乙、丙是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常见单质,丙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乙、丙两元素同主族,其余均为常见化合物,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图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1)X 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A 的晶体类型_____________。
永州一中2006届高三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2006.04.05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页至5页,第Ⅱ卷5页至11页。
全卷共3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Na —23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本卷有两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右图为测定动物呼吸的装置(图例:1、青蛙2、盛有氢氧化钾的试管3、广口瓶4、软木塞5、细玻璃管6、红墨水7、水8、水槽),对这一装置描述错误的是 A .装置内的氢氧化钾的作用是吸收瓶内的CO 2 B .广口瓶放入盛水的槽内是为了使瓶内温度恒定 C .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内的红墨水会左右移动 D .这个装置可测定动物呼吸时吸收O 2的量2.右图所示油菜种子在成熟和萌发过程中,糖和脂肪的变化曲线。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油菜种子内贮能量的物质主要是脂肪和可溶性糖B .种了萌发过程中,脂肪全部转变成可溶性糖被利用C .种子萌发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成脂肪被利用D .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转变成脂肪贮存起来3.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B .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C .经过突变的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D .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 4.下列过程能使ADP 含量增加的是A .消化道内蛋白质的消化B .线粒体内的[H]与O 2结合C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a 失去电子D .细胞分裂时纺锤丝的收缩5.下图表示某植物幼根的细胞呼吸过程中,O 2的吸收量和CO 2的释放量随环境中O 2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其中线段XY=YZ ,则在氧浓度为a 时 A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多 B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相等 C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多 D .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6.某有机物小分子...含有C 、H 、O 、N 等元素,该有机物可能是A .脂肪B .葡萄糖C .蛋白质D .氨基酸7.“厨房化学”是指利用家庭生活用品来进行化学实验,从而对化学进行学习和探究的活动。
高三年级高考模拟冲刺试卷理综试题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S:32 Cl:35.5 Pb:207选择题共21小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细菌都可在其细胞质基质内分解丙酮酸产生CO2B.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内膜和类囊体膜都能合成ATPC.细胞核中的DNA携带遗传信息从核孔到达细胞质控制蛋白质合成D.参与抗体的合成与分泌过程的细胞结构只包含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2.右图表示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下列对该图含义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若Ⅰ、Ⅲ分别表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器,则Ⅱ是核糖体B.若Ⅰ、Ⅲ分别表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条件,则Ⅱ是载体蛋白C.若Ⅰ、Ⅲ分别表示细胞分化和细胞癌变的过程,则Ⅱ是基因突变D.若Ⅰ、Ⅲ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过程,则Ⅱ可以是DNA复制3.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叙述,一定正确的是A.肽链的合成一定以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B.酶的合成一定以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C.RNA的合成一定以DNA为模板,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D.DNA的合成一定以DNA为模板,脱氧核苷酸为原料4.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种群之间,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进化B.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体色有浅色型(s)和黑色型(S),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C.基因异常可引发遗传病,不带有致病基因的人也可以患遗传病D.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性状分离,该变异属于基因重组5.某生态系统中,镉在沿着食物链转移的过程中产生生物富集作用。
2006高三理科综合考前冲刺题(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S—32、Cu—646.常温下,下列离子能与H+、Cl—、Fe3+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Fe2+B.ClO—C.I—D.HCO3—7.已知氢化锂(LiH)属于离子晶体,LiH跟水反应可以放出氢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LiH水溶液呈中性B.LiH是一种强氧化剂C.LiH中的氢离子被还原D.LiH是还原剂8.能将分别含有Fe3+、Al3+、Fe2+、Mg2+、NH4+离子的五种溶液一次性鉴别开来的试剂是A.KSCN溶液B.稀HNO3C.NaOH溶液D.氨水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非金属氧化物一定不是碱性氧化物;②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③醛类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④NaCl、SiO2、Al的熔点依次降低;⑤KNO3属于纯净物,又属于复合肥;⑥稀有气体不活泼的原因是它们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⑦Fe(OH)3、FeCl2、SiH4都不能用直接化合法来制取A.①②④B. ①②③⑤C. ①②④⑥D.除④之外10.下列选项中所涉及到的两个量一定相等的是:A.等物质的量的Al分别与足量的盐酸、烧碱反应转移的电子数B.36gH2O和1.204×1024个O2在标准状况下的所占体积C.pH相等的氨水与醋酸钠溶液中由水所电离出的OH—浓度D.pH相等的H2SO4和CH3COOH稀释相同倍数之后溶液的pH11.在铜的催化作用下氨气和氟气反应,得到一种三角锥形分子M和一种铵盐N。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 + 3F2 = NF3 + 3NH4FB.M是极性分子,其还原性比NH3强C.M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D.N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称为反应热B.对于吸热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C.在101KPa ,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D.在稀溶液中,1mol酸跟1mol碱发生中和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叫做中和热13.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A.滴加甲基橙试剂呈红色的溶液:Fe2+、NH4+、Cl-、NO3-B.PH为11的溶液:S2-、SO32-、S2O32-、Na+C.水电离出来的c (OH-)=10-13mol/L的溶液:K+、HCO3-、Br-、Ba2+D.所含溶质为NaCl的溶液:K+、SiO32-、NO3-、Al3+25.(15分)A为药用有机物,从A出发可发生下图所示的一系列反应。
已知A在一定条件下能跟醇发生酯化反应,A分子中苯环上的两个取代基连在相邻的碳原子上;D不能跟NaHCO3溶液反应,但能跟NaOH溶液反应。
试回答:(1)A转化为B、C时,涉及到的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E的两种同分异构体Q、R都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银镜反应,R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而Q不能。
Q、R的结构简式分别为:Q______________________、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气体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4)A在加热条件下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15分)甲、乙、丙、丁分别代表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为RCl x。
①若甲为某短周期金属元素的氯化物,甲中含有的金属元素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金属元素中最小,其阳离子与氖原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则甲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②若甲为某金属元素的棕色氯化物,将该氯化物水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得到的氧化物为红棕色粉末,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甲中含有的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③将上述两种金属中活泼性强的金属与另一种金属的最高价氧化物混合,引燃后可发生剧烈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燃该反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甲、乙、丙、丁为单质或化合物,均含有某短周期中的同一种元素,常温下甲为气体,将甲通入常温下的KOH 溶液中得到乙和丙,丙的水溶液具有强氧化性。
① 电解乙溶液得到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一定条件下1 mol 甲与2 mol KOH 在溶液中反应得到乙和丁,n (乙) :n (丁) =5: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8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和其他必要的仪器用品,完成下列实验。
(1)证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已知2NH 3+3CuO===N 2+3Cu+3H 2O 。
① 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② 浓氨水与固体NaOH 接触,为什么会逸出大量氨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证明NH 3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吸收了足量尾气的溶液制取少量硫酸亚铁铵晶体。
已知:硫酸亚铁铵是淡蓝绿色晶体,在空气中性质比较稳定。
硫酸亚铁铵在水中 的溶解度小于硫酸铵、硫酸亚铁。
制备硫酸亚铁铵的化学方程式为:(NH 4)2SO 4+FeSO 4+6H 2O== (NH 4)2Fe(SO 4)2•6H 2O 。
若溶液的pH>8.1,Fe 2+将转化为沉淀。
① 吸收了a mol 气体后,烧杯中的溶液能使酚酞变红。
试依据“化学实验设计基 本要求”设计制备硫酸亚铁铵溶液的方案,请简述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为了从溶液中分离出硫酸亚铁铵晶体,还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2分)胆矾在受热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CuSO 4•5H 2O ==== CuSO 4+5H 2O CuSO 4 ==== CuO+SO3△ 1000℃ 150℃ <1000℃ 650℃4CuO =====2Cu 2O+O 2 2SO 3 2SO 2+O 2试讨论胆矾晶体受热分解的相关问题。
(1)取一定量硫酸铜晶体(CuSO 4•xH 2O )置于已知质量的坩埚中称重,测得硫酸铜晶体的质量为a g 。
用酒精灯将坩埚充分加热,然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再称重。
经多次加热、冷却称重,直到质量基本不变,测得坩埚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为b g 。
① 该晶体中x 的实验值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将实验值与根据化学式(CuSO 4•5H 2O )计算的结果比较,实验值大于计算值,造成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 .实验中部分固体溅出b .加热温度过高c .部分样品已风化(2)另取25.0 g 胆矾(CuSO 4•5H 2O ),缓慢升温至1000℃,① 在加热过程中,当固体物质的质量为10.0 g 时,该固体可能的组成是(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在1000℃时,除水外,其余气态产物物质的量(n )的取值范围是(不考 虑实验误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A 7.D 8.C 9.B 10.A 11.B 12.D 13.B25.(15分)(1)水解反应(或取代反应)(2分);中和反应(或复分解反应)(2分) (2)Q :H —C —O —CH 3(2分) R :HO —CH 2—C —H (2分)(3)CO 2(2分)(2分)(4) +3NaOH +CH 3COONa+2H 2O(化学式均正确得2分,条件及配平正确得1分,共3分)26.(15分)(1)① 铝 (2分) ② FeCl 3(2分) 第四周期 Ⅷ族(均对得2分)③ 2Al+Fe 2O 3=== 2Fe + Al 2O 3 (3分,仅条件错得2分)加入少量氯酸钾,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2分)(2)① 2KCl+2H 2O====Cl 2↑+H 2↑+2KOH(2分,写“电解”可得分,缺条件不得分)② 3Cl 2+6OH —==5Cl —+ClO 3—+3H 2O (2分) 通电 —ONa —COONa 高温 || O || O —OH —COONa △27.(18分)(1)① 吸收水蒸气(2分) 吸收氨气(2分)② NaOH 吸收溶液中水分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都有利于氨气的逸出(共4分,加点处和横线处各2分。
其他正确结果参照本标准给分)③ 黑色粉末变为..红色,有无色液滴产生(3分) (2)① 加入稀.H .2.SO ..4.调节溶液至酸性(共2分,加点处和横线处各1分,答“调 pH8.1以下”给分);加入约.0.5a mol .......硫酸亚铁的浓溶液,搅拌 (共2分,加点处和横线处 各1分,答“硫酸亚铁”给分)② 加热浓缩(1分);冷却结晶(1分);过滤(1分)28.(12分)(1)① 80(a -b)/9b (4分)② a 、b (答对1个给2分,都答对给4分,有错答最多得2分)(2)① CuSO 4、CuO (都答对得2分) ② 0.125 mol<n <0.175 mol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