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二十四节气_美到令人窒息
- 格式:doc
- 大小:2.07 MB
- 文档页数:12
最美二十四节气:24幅古画、24首古诗,太美了节气来历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
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
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二十四节气在黄道上的位置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
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
“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如今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 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立春柳枝条条探芽苞,轻风吹拂催嫩草。
田野欲出泥土香,今年播种春苗秧。
■ 雨水:每年2月18日—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雨水草木萌动花盛开,春耕闲田有人来。
大地氤氲天生水,淅沥滋润贵如油。
■ 惊蛰:每年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惊蛰春雷隆隆万物长,黄鹂鸣柳垒高仓。
一片园地桃色红,布谷声声茂绿浓。
■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春分晴播耕种育苗秧,麦苗青青菜花香。
仲季花开春分日,莺喧草长农村忙。
■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清明寻游踏青大地春,插枝辟邪柳絮轻。
中华民间祭祀日,介子传统亦寒食。
■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谷雨细雨淅淅谷物生,野外翠绿时节长。
宁夏二十四节气图【立春】摄于银川海宝公园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对于我们而言,这不仅是个节气,更是一个节日,立春这一天要吃春饼或春卷,意为“咬春”。
【雨水】摄于银川北塔湖畔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
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这个节气对于宁夏人而言并没有那么明显,照片中也是一派天寒地冻的样子。
【惊蛰】摄于银川北塔湖畔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的昆虫。
需要注意的是,从这个节气开始,家中的虫蚁逐渐增多,人们会拿熏香、艾草驱赶,这也是民间“打小人”风俗的前身。
【春分】摄于隆德县六盘山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
春分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90日之半,故称“春分”。
由图可见,六盘山上大树的新枝已经开始吐嫩芽,那一抹久违的新绿,着实让人感受到了春的温暖。
【清明】摄于银川海宝公园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
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开始。
《历书》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对于春天来得比较晚的宁夏,清明4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
【谷雨】摄于银川市上海路路边草坪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
在宁夏,这个季节还是比较干燥的,但只要适逢春雨,街边的草皮就会拔地猛长。
【立夏】摄于银川市解放街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图(2013-02-04 00:13:02)“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暑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这首二十四节气歌相信很多人在上小学时都背诵过。
2月4日零时13分是今年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
”立春又叫“打春”,也是“六九”的第一天,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农谚更有“宁舍一锭金,不舍一年春”,“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说法。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已经掌握了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把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
到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
中国历史上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最早的记录出现在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中。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今天是立春日,将往日所拍照片整理成一组二十四节气图。
需要说明的是,所选取的图片大多在地处汉江中游的湖北襄阳拍得。
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
——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万年如意好音来,百事咸宜笑口开。
雨水正逢元旦日,黄金杯重压银台。
——吴藕《雨水》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韦应物《观田家》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春意注遍山水间,风调日和清明天。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欲学中医须先认识十二经名词的所以然。
欲认识名词,须先认识阴阳五行六气的所以然。
欲认识阴阳五行六气,须先认识二十四节气地面上所受太阳射到的热降沉浮的圆运动。
右下左上中,降沉升浮中,秋冬春夏中,西北东南中。
图的虚线为地面,虚线下为地面下,虚线上为地面上。
图的圆线上方在云层之际,图的中心,为一个生物的环境的大气圆运动的中心。
由中心以观察四维,便见一个生物所在地的宇宙范围,图的中心的中字,便是一个读者。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降者,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降入土中也。
沉者,降入土中的热沉入土下之水中也。
升者,沉入水中的热升出土上也。
浮者,升出土上的热又与夏时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同浮于地面之上也。
中者,降沉升浮之中位也。
立秋为降之起点,立冬为沉之起点,立春为升之起点,立夏为浮之起点。
秋分前,土上热多,土下热少。
秋分则土上与土下的热平分也。
春分前,土下热多,土上热少。
春分则土上土下的热平分也。
冬至者,由立秋降入土下的热,多至极也。
夏至者,由立春升出地上的热,多至极也。
降极则升,升极则降,升降不已,则生中力。
亦大气圆运动自然之事也。
植物经秋而叶落,植物个体的热下降也。
经冬而添根,植物个体的热下沉也。
经春而生发,植物个体的热上升也。
经夏而茂长,植物个体的热上浮也。
热的降沉升浮于植物个体求之最易明了。
说植物个体的热的降、沉、升、浮,即是说宇宙大气的热的降沉升浮,即是说人身的热的降沉升浮。
图的虚线,在宇宙为地面之际,在人身为胸下脐上之间。
在脐上二寸。
热性本来升浮,不能沉降,热之沉降,秋气收敛之力降沉之也。
热降,为生物有生之始;热不降,为生物致死之因。
详下各篇。
秋气收敛详下文。
五行一年的大气,夏气属火,太阳射到地面的热多。
太阳射到地面的热,火也。
热则上浮,故夏时大气热浮而属火气。
夏时太阳旺于南方,故南方属火气。
一日之午时,亦属火气。
午时太阳的热,射到地面的多也。
春分至立夏的热,称为君火。
小满至小暑的热,称为相火。
二十四节气(图片)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
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
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忙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
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
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
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345°至360°(0°)的一段时间,每年3月5日(或6日)开始,至3月20日(或21)结束,约15天。
这时太阳直射点由 5°57′S移至赤道。
狭义上,指惊蛰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345°的时刻,即在3月5日(或6日)。
春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4个节气。
这时昼夜平分,即视太阳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段时间(约15.2天),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
这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5°57′N。
狭义上指春分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或21日)。
立春,是24节气第一个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历朝历代的迎春仪式隆重而浩大。
此时的立春已经超过了农历24节气只标示节令与气候的功能,而是已经被当成一个节日了,因此在历史上便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卷”、“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使其尽快怀孕生子。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春分,是24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
是从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
春分,每年公历3月20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
这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
"春分吃春菜"。
"春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春碧蒿"。
二十四节气中的自然美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十四节气被广泛应用于农业、气象和节日的安排当中,也是自然界变化的重要标志。
每个节气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景观,给人们带来了美妙的观赏体验。
以下将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介绍其中的自然美景。
立春:立春标志着春天的开始。
在这个时候,春寒料峭中不乏暖意,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投射进室内,温暖的感觉让人舒畅。
此时的早晨,还能欣赏到鸟儿返回的欢快叫声,仿佛在迎接春天的脚步。
雨水:雨水时节大地回春,春雨润物无声。
在这个时候,繁花似锦的景象渐渐出现了。
樱花、杏花、桃花等树木的花朵竞相开放,花丛中飘散出淡淡的花香。
细雨中,花瓣似乎在雨中跳跃舞动,营造出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
春分:春分时节,白昼和黑夜的时间相等。
此时早晨的阳光透过薄雾洒在大地上,营造出一种迷蒙的美感。
清晨的田野间,薄雾弥漫,仿佛仙境一般。
此外,春分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时期,大自然中的新绿灿烂,生机勃勃。
清明: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春意盎然。
这个时候天空湛蓝,阳光明媚,适合外出踏青郊游。
到了山区,群山融雪,山川充盈,流水潺潺,形成山水画卷式的美景。
清明时节,人们还会祭祀先祖,缅怀往事,感受历史的沉淀。
谷雨:谷雨时节,大地湿润,乡村间绿意盎然。
在农田里,水稻嫩绿欲滴,仿佛一泽碧海。
稻田旁,婆婆峰峦起伏,蓝天白云映衬下,美不胜收。
此时的大地,仿佛从冬眠中苏醒,焕发出勃勃生机。
立夏:立夏时节,万物生长,大地一片翠绿。
此时,山野间的花草纷繁绽放,五彩斑斓。
春日的蝴蝶舞动在花间,伴随着蜜蜂嗡嗡的声音,创造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此外,立夏也是蔬菜水果成熟的季节,市场上充满了各种新鲜的时令水果。
小满:小满时节,大地万物开始丰收,农田里一片硕果累累的景象。
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一波波像海浪般涌向远方。
田间地头,梨树、苹果树等果树的枝头垂挂着沉甸甸的果实,给人们带来了美味和丰盈的收获。
芒种:芒种时节,稻田金黄一片,熟透的稻谷随风摇摆。
美到令人窒息的二十四节气图2013-9-6 12:19阅读(12)转载自执子之手
∙赞(1561)
∙评论
∙已成功转载
∙分享(2512)
∙复制地址
∙举报
∙更多
已经是第一篇 | 下一篇:干锅菜花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中国24节气申遗成功,最美24节气图惊艳了所有人!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昨天下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祖先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中国'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中国尊重自然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同时,反映了农业生产和相关仪式以及民间活动的平衡管理,以符合季节的变化,是传统历法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
小时候经常背的二十四节气歌,你还会吗?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二一,下半年逢八二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立春】风来传消息,枝上晾春衣。
江河水乍暖,静心待花期。
【雨水】细雨飘然而至,春来不言离愁。
有麦青青于野,有你在我心头。
【惊蛰】大地春又回,长空裂惊雷。
万物生欲动,无为自有为。
【春分】乾坤平分昼夜,却是燕子来时。
水边新绿野菜,陌上粲然花枝。
【清明】烟雨十里春深,落花轻覆草痕。
陌上青青柳色,心中念念故人。
【谷雨】听雨林下茅舍,插秧村外水田。
桃花闲落风里,鹧鸪时鸣山前。
【立夏】新荷乍露嫩绿,后园初发幽篁。
枝上青梅尚小,鱼儿游在池塘。
【小满】门前无边青麦,有鸟风中徘徊。
此心念念在远,墙头石榴花开。
【芒种】村野风日晴妍,农人刈麦山前。
娘子正烙新饼,只待良人家还。
【夏至】梅子黄时雨,细细落山前。
竹下闲坐久,一一数青莲。
【小暑】黄昏乍凉还热,湖山梅雨初收。
对饮花前云侧,坐待残月如钩。
【大暑】倏尔一阵微风,夜空划过流星。
天地从来如是,人世却总多情。
【立秋】远山秋云乍起,平野渐次苍黄。
小院瓜熟蒂落,手边一茶微凉。
【处暑】晚来有月升起,初觉夜风微凉。
一湖秋水寂寂,无边蒹葭苍苍。
【白露】江山清明疏净,田畴农人正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