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膜下滴灌带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2
惠农区膜下滴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一、前言(一)水源资料项目区水源为井水。
(二)作物资料该项目区种植作物为蔬菜,其株行距分别为:0.25m×0.8m和0.25m×1m。
二、系统选型项目区确定采用固定式滴灌系统的支管+毛管系统。
固定式滴灌系统由水源工程、首部装置、输配水管网以及灌水器四部分组成。
本滴灌系统以井水为水源,通过离心泵抽取加压进入首部。
首部枢纽包括过滤装置,施肥装置和测控装置。
过滤装置的作用是将水中的固体大颗粒过滤,防止这些污物进入滴灌系统堵塞滴头或在系统中形成沉淀。
项目区的过滤装置采用离心+网式过滤器,过流量为50m3/h。
施肥设备的作用是使易溶于水并施于根系的肥料、农药、化控药品等在施肥罐内充分溶解,然后再通过滴灌系统输送到作物根部,便于作物吸收,充分发挥肥效,同时减少肥料浪费。
项目区选用容积为100升和200升的施肥罐。
测控装置的作用是方便系统的操作、运行管理、保证系统安全,它包括阀门、压力表、排气阀、逆止阀。
输配水管网包括主干管、分干管、支管、毛管及连接管件。
干管起到为滴灌系统输送水量的作用。
项目区采用两级干管:主干管和分干管。
主干管由一条管线构成,分干管由若干条管线组成。
支管在滴灌系统中起控制滴灌带适宜长度,划分轮灌区的作用。
本方案中干管采用0.4Mpa的PVC管以地埋形式铺设。
支管采用薄壁纳米改良性PE管铺设于地表。
管件的作用是将各部分管道连通为管网。
灌水器作用是把末级管道中的压力水流均匀而稳定地分配到田间,满足作物对水分的要求。
本系统毛管采用单翼迷宫式滴灌带。
三、水源分析及水源工程规划(一)、水源分析项目区为井水滴灌,水质处理以过滤泥砂为主,通过首部离心+网式过滤器处理后,基本达到滴灌水质要求。
水中含盐量基本能满足作物灌溉水质要求。
(二)、水源工程规划项目区滴灌系统的水源为井水,在水量上,完全能够满足滴灌用水要求。
而在水质处理方面使用离心+网式过滤器做处理,详见离心+网式过滤器结构图。
河北润田节水设备有限公司为您提供专业的大棚蔬菜膜下滴灌设计以及优质的滴灌产品,为您提供优质的大棚滴灌成套设备。
大棚黄瓜膜下滴灌的滴灌毛管一般选择使用贴片滴灌带或者内镶式滴灌管。
一、大棚黄瓜膜下滴灌毛管的选用:黄瓜根系发育范围小,对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十分敏感,要求滴灌毛管的用量较大,所以一般结合客户的投资情况,建议选择投资低的内镶贴片滴灌带,可以有效的降低滴灌造价,且贴片滴灌带出水均匀,安装方便,多种壁厚选择,不同使用年限。
二、大棚黄瓜膜下滴灌带的布置:在滴灌进棚前,应顺棚跨度起垄,垄宽40㎝,高10㎝~15㎝,做成中间低的双高垄,滴灌带一般双龙铺设,出水均匀且效果好,垄上覆盖地膜。
双高垄的中心距一般为1米。
滴灌毛管的每根长度一般与棚宽(或棚长)相等,滴灌布置一般与棚长相等。
三、大棚黄瓜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的实现:在大棚进水口位置安装网式过滤器以及文丘里施肥器(或者是施肥罐),可溶性的肥料溶解后通过文丘里吸肥器进入贴片滴灌带,滴灌带上出水均匀的滴头将肥料直接作用到黄瓜的根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节省肥料,降低土壤板结。
四、大棚滴灌黄瓜的效益:大棚膜下滴灌一般比大水漫灌节水70﹪左右,大幅度降低棚内湿度,减少病、虫害,提高黄瓜的品质。
比大水漫灌棚温高,鲜菜可提前上市半个月,大棚膜下滴灌黄瓜多增产20﹪~40﹪。
五、大棚黄瓜膜下滴灌管理注意事项:1、大棚滴灌的规范操作:必须要滴灌过滤器、过滤水中杂质以及未溶解部分的肥料。
2、规范设计:合理的滴灌设计不经能够保证滴灌的出水均匀度,而且还能降低投资成本。
3、大棚黄瓜滴灌适量灌水:每次滴灌时间长短要根据缺水程度和黄瓜品种决定,一般控制在1~4小时。
大棚黄瓜膜下滴灌特点1.保水作用。
膜下滴灌,灌水适度后,保持了土壤毛细管的上下通畅,管中的水可以源源不断地上升到地表,覆膜后土壤与大气隔开,减少土壤水分的散失,使土壤表层保持湿润,自然降水少量从苗孔渗入土壤,大量水分流入垄沟,渗到覆膜区,由地膜保护起来,被作物有效利用。
温室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试验研究摘要在温室大棚蔬菜生产中应用膜下滴灌技术, 能为作物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水、肥、气、热等生态环境, 使温室大棚内土壤层平均温度提高,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减少病虫害发生, 可以省水、省肥、省农药, 促进蔬菜早熟, 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关键词温室大棚膜下滴灌试验研究增产增收膜下滴灌是滴灌的一种形式, 是将覆膜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灌溉技术, 温室大棚膜下滴灌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节水高产技术, 它集水利、农业、生物、物理、化学等学科于一体, 提供适宜蔬菜生长的水、肥、气、光、热等生态环境, 实现温室大棚优质高产高效。
1 试验设计与方法1.1 温室结构试验在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基地进行, 试验用温室跨度8.50m, 内宽7.50m, 立窗高1m 的钢筋骨架温室, 每栋温室面积600m2。
1.2 大棚结构试验用大棚为双拱钢筋骨架, 跨度12m, 高2.80m, 每栋大棚面积1 亩。
1.3 试验设计1.3.1 大棚膜下滴水灌溉系统设计大棚膜下滴灌系统一般有首部及田间系统两部分组成。
首部有闸阀、施肥( 施药) 装置、过滤器等; 田间部分有支管、滴灌管及地膜等。
支管采用Φ40PE 黑管, 在进入大棚后再伸出地面, 支管长70m。
在支管上打孔安装Φ15 旁通, 再在Φ15 旁通上连接Φ15PE 滴灌管, 滴头为内镶式, 单个滴头出水量2.80L/h, 滴头间距0.30m, 工作压力0.10Mpa。
滴灌管为南北向布置, 与支管垂直, 每根长7m, 间距0.80m( 部分1m) , 在每根滴灌管上覆盖地膜, 地膜南北长7m, 东西宽0.50m。
1.3.2 试验处理设计1.3.2.1 试验处理设置示范区内3 个温室大棚, 将2个蔬菜温室塑料大棚分为2 个处理, 即膜下滴灌与无膜滴灌, 每个处理3 次重复, 另外1 个蔬菜大棚设计为传统沟畦灌对照区。
1.3.2.2 灌溉处理方案滴灌试验根据土壤含水量实时灌溉, 即土壤含水量达到下限值时开始灌溉, 达到上限时停止灌溉。
⼤棚滴灌使⽤技术⼤棚滴灌使⽤技术⼀、节⽔滴灌的主要设备滴灌是⼀种节⽔、省⼒、⾼效灌溉技术。
近⼏年来,我市主要推⼴的⼀种叫简易微喷滴灌的灌溉⽅法(简称简易滴灌)。
即使⽤塑料薄膜带状软管,在其上直接打孔出⽔,出⽔⽐较均匀,⽽且成本低、安装使⽤⼗分⽅便, 2-3年更换1次,⼗分适合蔬菜⼤棚采⽤。
简易滴灌具有节⽔、⼟壤不易板结,控制发病、省⼒、省⼯等优点。
还可利⽤简易滴灌进⾏施肥,它是种植⼤棚蔬菜的必备⼯具之⼀。
⽬前我市普遍使⽤的简易滴灌是PE塑料薄膜滴管带,主管折径为主管8厘⽶,⽀管为4.5厘⽶。
⽀管上细⼩的喷孔,由于孔的位置不同⼜有同步与异步之分,分别适合不同的蔬菜使⽤。
供⽔动⼒为微型⽔泵(俗称⽔⽼⿏),其出⽔⼝直接与主管带相接即可。
⼆、滴⽔软带的布置和安装根据蔬菜栽植的⾏向布置⽀管,⼀般情况下⽀管布置在蔬菜⾏中间,滴⽔软带主管与⽀管连接⽤异径三通连接,如果栽植⾏过长,可从⼤棚中部分成东西两组,安装2个阀门,分别将⽔输向两边,实⾏分组灌溉。
还可根据需要滴灌带可随时移动。
三、注意事项1、防⽌滴孔堵塞。
滴灌系统中过滤装置⼀定不可缺少,同时要定期清理。
追肥时⼀定要溶解充分,⽆沉淀,并清除杂质。
2、利⽤滴灌系统施肥时,可以购置专⽤的施肥装置,也可以⾃⼰制作。
3、压⼒要适中,避免软带破裂。
4、使⽤滴灌时,要在⼟壤施肥时施⾜有机肥和复合肥,以免在只能通过滴灌追施溶解性较好的化肥时,出现脱肥和营养⽐例失调的问题。
5、结合滴灌铺设覆盖地膜。
⼤棚中湿度过⾼对蔬菜⽣长不利,因此应尽量覆盖地膜。
这对于⼀些容易裂果的品种和易感病的种尤为重要。
6、注意保管好软带和塑料管材。
夏季不⽤时,应将布置在地⾯部分的管材和软带收集起来,放到避光和温度较低的地⽅保存,再使⽤时要检查是否有破裂漏⽔或堵塞的地⽅,并维修后再重新布设。
滴灌带的铺设位置每⾏作物滴灌带的铺设位置取决于由嘟嚷类型决定的⼟体横向湿润范围和作物的需⽔量。
⼀般地,砂壤⼟中⼟体横向湿润范围很难达到到要求。
浅谈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摘要】蔬菜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施肥技术是在地膜覆盖栽培的基础上,将施肥与灌溉结合在一起的一项农业新技术。
这种灌水施肥方法,是通过滴灌系统,在灌溉的同时将肥料配对成肥液一起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供作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
本文介绍了大棚蔬菜膜下滴灌技术。
【关键词】蔬菜;膜下滴灌;技术1.滴灌节水增产的机理滴灌节水增产的机理是按照作物的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施肥罐将水与肥料完全溶解,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的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使土壤湿度保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范围内,灌水时地面无水层形成,不产生深层渗漏及水面蒸发,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节省化肥,提高养分的有效性,促进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养分向根系以下土层的淋湿,大幅度减少运输时间和运输损耗,使水肥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2.膜下滴灌灌水方式好处2.1可降低室内空气温度由于微灌除了作物根部湿润外,其他地方始终保持干燥,属局部灌溉,而大大减小厂地面蒸发,一般情况下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下降五分之一左右。
2.2灌水均匀微灌系统能够做到有效地控制每个灌水器的出水流量,因而灌水均匀度高,一般可达80%--90%。
2.3节省劳力微灌是管网供水,操作方便,而且便于自动控制,因而可明显节省劳力。
同时微灌是局部灌溉,大部分地表保持干燥,减少了杂草的生长,也就减少了用于除草的劳力。
2.4地温降幅小微灌的运行方式是采用浅灌勤灌的方式,每次灌水量很小,因而几乎不会引起地温下降。
2.5微灌可以结合施肥,适时适量地将水和营养成分赢接送到作物根部,提高了水和肥料利用率。
3.膜下滴灌的操作种类3.1膜下沟灌膜下沟灌首先是起垄栽培,将蔬菜定植在垄上。
垄间形成水沟,沟上架设塑料薄膜小拱棚,隔行架起。
其方法是:在前茬蔬菜收获后进行土地深翻,然后规划成宽行90—110厘米,窄行30—40厘米的栽培畦,并在窄行中间开50厘米深沟,集中施人足量基肥后,灌水一次,第二天埋沟,压实沟帮沟底,形成高20厘米左右的栽培畦,畦面宽40厘米左右,耧平整细。
膜下滴灌带铺设技术膜下滴灌技术是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的节水灌溉技能,膜下滴灌带的铺设尤其重要。
下面介绍一下播种前滴灌带的准备工作以及铺设滴灌带的技术要求。
一、播种前滴灌带的准备工作1、确保铺设滴灌带与设计图纸一致,同一流量的滴灌带、泵房和地号须使用同一滴头间距和流量的滴灌带。
2、确保播种机导向轮与控制环调整正确,滴灌带一定要错开穴播器鸭子嘴5到10公分距离。
3、保证播种机所有设备转动灵活,支架和控制环要光滑,还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焊渣、毛刺及尖利硬物,以防割破滴灌带。
4、田间杂物、渣滓要及时清理干净,避免在铺设滴灌带时划伤滴灌带。
5、仔细查看滴灌带挡板、堵头等防护板是否完备,避免使用中磨损滴灌带。
二、铺设滴灌带的技术要求1、滴灌带会热胀冷缩,铺设过程中在两头留出1.5—2.0m的富余。
2、播带机车在起步前要有钢纤或木桩固定滴灌带,若出现滴灌带换卷或者断带的情况,要及时做好标记,播种后要用快通连接好。
3、铺设滴灌带时,机车启动要平稳、缓慢。
4、迷宫式滴灌带在铺设时要注意迷宫面向上,如果迷宫面朝下了,则会造成滴头出水顺低处流,导致滴水不匀。
滴灌带应铺设行间正中位置,不能偏置,否则也会造成滴水不匀。
5、为防止在铺设地面管切断滴灌带时回缩过多,造成安装困难,要在播带时注意不能过紧。
铺设滴灌带应平直、不打结、不扭曲,发现次品滴灌带及时更换。
6、播带中有遗漏在膜外的滴灌带要及时移入膜下或覆土压住,防止起风时造成撕膜。
7、滴灌带末端接口采用三横折一竖折,插入约5—8cm的短滴灌中的方法打结,然后将末端埋入10cm土层下。
同时防止滴灌带管内进入沙、土等异物。
8、特别注意在铺设滴灌带的时候要对应设计图纸进行安装。
近年来,随着节水农业的发展,喷灌、滴灌技术相继应用于生产,实践表明,应用膜下滴灌技术不仅省工、节水而且在以下方面优于常规栽培:
(1)提高西瓜商品性,果实商品率提高15%以上;(2)提高了西瓜品质;(3)增加了西瓜产量;应用滴灌技术西瓜产量达到5600kg/667平方米,校对照增产23.8%;(4)降低了棚内湿度,减轻了西瓜病害;(5)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土壤疏松,含水量提高,西瓜根系发达。
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技术措施。
一、选择适宜品种
选择早熟、抗病、丰产的中小果型品种,单瓜重3.5—4.0kg为宜,如苏蜜1号、抗病苏蜜、京欣1号等。
二、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1.确定播期一般而言,确保棚内气温稳定在13℃以上的条件下,自定植期向前推35—40天播种。
苏北地区采用双层覆盖时,2月底、3月初播种,3层覆盖时1月中旬温室播种。
2.浸种催芽将种子于阳光下晒2—3h后放人55—60℃温水中浸泡15min,再转入30℃温水中浸种8—10h,捞出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0min,清水洗净后用湿布包好放在30—32℃条件下催芽。
3.苗床准备一般采用温室内多层覆盖,或用电热温床用控温仪控温,营养钵育苗。
播种时,配制的床土用多菌灵10—12g或五代合剂6—8g/立方米拌匀。
采用“下铺上盖”药土法防止苗期病害。
4.播种及苗期管理采用营养钵直播法,播种前用温水浇透营养钵,然后盖2—3mm 药土,播种时种子东西方向摆放。
种子上覆士l.5—2cm,然后盖地膜保温、保湿,苗床盖拱棚,半数出苗后撤掉地膜。
苗期温度管理,白天27—32℃,夜间18—20℃,出苗后白天22—25℃,夜间15—17℃,气温超过32℃时应通风,苗期控温不控水,保持土壤见于见湿,防止幼苗徒长。
三、滴灌系统的组成与安
装
1.组成滴灌系统主要由
3部分组成:供水装置、输水管
和滴水软带。
供水装置中水泵从
井中抽水后,流人容量为2—8t
的压力罐,加压力至2—5kg/
平方厘米,输水管多采用黑色高
压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管。
滴水部
分采用塑料薄膜软带,膜厚
0.1mm、黑色或蓝色,软带
上每隔一定距离打l对
0.o7mm大小的滴水孔,这个
距离不等距,一般30cm左右。
2.安装棚内施足基肥,翻耕,作畦,畦高15—2ocm,畦面宽1.4m,然后在畦面上沿定植行距定植穴15—20cm铺上滴灌带、末端扎紧固定,另一端通过旁通与灌水主管相连,主管通过三通与水源相连。
安装完毕,滴灌带滴孔向上,然后覆地膜绷紧,放平,两侧用土压严。
四、适时定植
当西瓜幼苗3—4片真叶,棚内10cm土壤温度稳定在13℃以上时,可以定植,适
宜定植期为3月上中旬,定植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株行距按0.5m*0.7m定植。
五、定植后田间管理
1.棚内温度管理定植后扣小拱棚或加盖不织布,开花坐果前白天气温25—28℃,夜间16—18℃,气温超过32℃时要适当揭膜通风,通风口加挡风围裙,避免幼苗受冷害。
做过后白天气温28-32℃,夜间15-18℃。
2.整枝、吊蔓棚内实行单蔓整枝,当瓜蔓长到40-50cm时用麻绳牵引吊蔓,或棚内搭人字架绑蔓,并及时除掉多余的侧蔓,留第2-3雌花,留1个瓜辅助人工授粉,担忧瓜长到0.25-0.5kg时及时用网袋或塑料袋吊瓜。
3.肥水管理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钾5-10kg,磷酸二氢铵10-15kg,视生长状况进行叶面喷施2-3次磷酸二氢钾、路肥宝等叶面肥。
六、病虫害防治
西瓜主要是枯萎病、炭疽病、疫病、百粉病等,每隔10-15天可用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