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空气
- 格式:doc
- 大小:416.00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2.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与混合物;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性质和主要用途;4.通过探讨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1.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与混合物;2.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性质和主要用途;【学习过程】【情景导入】:炎炎夏日,又是一年吃烧烤的季节,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其实也带来环境问题。
任务一:空气的成分活动1 空气的发展史思考: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活动2: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反应文字表达式:实验现象:思考:1. 拉瓦锡实验的测定原理是什么?2.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否直接用拉瓦锡的这套实验装置?为什么?活动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合作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提炼升华】:贯通古今提炼出检测混合物中某成分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活动4 空气的组成【学生任务】阅读教材P32,将下图中的数据或物质补充完整。
【总结】空气的成分评价任务一:1.二百多年前,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的是( )2、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B.若装置漏气,会使测定结果偏大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3、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氧气(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水槽中液面下降D.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活动5 建立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合作交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2页内容,从组成物质的种类上看,谈谈空气和氧气有什么不同?评价任务一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氮气蒸馏水B.铁矿石食盐水C.氢气CaCO3 D.二氧化碳空气任务二:空气是宝贵的资源评价任务二活动一:归纳氧气的用途活动二:归纳氮气的性质和的用途活动三:归纳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评价任务二1..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存在的物质,请将物质名称填在横线内:(1)天然气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2)空气可作为制造氮肥的原料,是因为空气中有_______;(3)空气中可用作霓虹灯的是_______;(4)长期敞口存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
空气的成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清楚空气中各种气体的比例含量2.了解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占比3.了解测定空气成分的一些实验4.掌握红磷燃烧实验的一些细节二、知识点默写1、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也是重要的资源。
2、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五氧化二磷),探究空气的成分实验中,当燃烧结束后,打开,烧杯中的水被吸入了,白烟消失,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约占其体积的。
3、烟一般是,雾一般是,烟雾是2者混合。
4、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大约78%,大约21%,大约0.03%。
5、像空气一样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物质叫做,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
6、稀有气体不活泼,曾被叫做,但是也能够与一些物质发生反应。
氦气也可以用来气球,当通过稀有气体的灯管时,就会发出的光。
7、法国的首先发现空气的组成,实验的材料是。
8、工业上可以从空气中获得和,这是根据他们的不同。
这种方法叫法,是变化。
9、人们将液氮和液氧分别装入钢瓶中,提供给各机构使用,盛液氮的钢瓶被漆成,盛液氧的钢瓶被漆成。
液氮可以用来,医院以前用氧气瓶,然后逐渐被中央氧气替代。
三、例题解析考点一考察空气中氧气占比[例题1]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A.1%B.19%C.25%D.78% [解析]空气中氧气含量为21%,商场里人多,氧气含量会比正常空气中含量偏低,所以选项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19%;[答案]B考点二燃烧实验判定空气成分的实验细节[例题2]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白磷不一定要足量B.装置气密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将白磷改为木炭也能得到正确结论D.冷却后瓶内压强减小而导致集气瓶从烧杯中吸水[解析]A.如果白磷太少,那么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的不够充分,计算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就会偏小;B.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那么外面的空气会进入集气瓶内,使集气瓶内气压变化太小,自然吸入的水体积就少,计算出的氧气体积分数就偏小;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反应前后集气瓶内的气压几乎不变,几乎没有水吸进集气瓶内,因此无法测量其中氧气的体积;D.冷却后瓶内压强减小而导致集气瓶从烧杯中吸水。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一、课题背景在化学学科中,空气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对象。
了解空气的组成与性质对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主要介绍空气的组成和性质,以及与空气相关的一些现象和实践。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空气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 1.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水蒸气和稀有气体等; 2. 空气的性质: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 3. 空气的变化:湿度、温度、气压等的变化。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空气的组成和性质;–掌握空气的变化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空气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并分析环境和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保护环境和珍惜资源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重点1.空气的组成和性质;2.空气与环境的关系。
五、教学难点1.空气中各组分的比例和变化;2.空气对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及教学辅助资料;–实验室用品和实验操作指导。
2.学生准备:–学习工具如书籍、笔记本等;–实验课上需要的实验用品和实验报告纸。
七、教学过程1. 导入(约10分钟)•引入空气的概念:请学生描述自己对空气的认识及与空气相关的现象。
•复习前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运动等。
•提问学生空气的组成是什么,有哪些性质。
2. 知识讲解与探究(约15分钟)•分析空气组成:讲解空气中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等的含量和作用。
•探究空气的性质: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体积、质量、压强、温度等的变化。
3.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约30分钟)•实验1:测定空气的体积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实验2:观察空气的质量变化。
(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可根据教材选择)。
4. 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约2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记录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导学案【知识目标】1、记住空气的成分及其体积分数;能用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能说出氮气和稀有气体的重要用途及空气的污染物;2、能说出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结合木炭、硫、铁丝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记住氧气的化学性质,并能正确书写相应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3、掌握实验室制备氧气的原理、装置和具体操作步骤;4、能对两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进行判断5、了解氧化反应的概念,并能对一些典型的氧化反应进行分类【重难点】1、氧气的化学性质及对应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的书写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实验装置的选择【知识归纳】一、空气的组成:(1)法国的化学家 ________ 用定量实验的方法得出了空气中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结论,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约占空气体积的1/5(2)下图为实验室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观察并完成下列各题。
①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实验成功的几个关键因素:a、装置的气密性要好;b、红磷的量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⑥实验结束后,集气瓶内进水量少于集气瓶总体积的1/5的原因分析: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的成分及组成空气成分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体积分数(4 )混合物和纯净物①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海水、食盐、 _________ 等②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氮气、氧气、水、_________ 等③两者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氮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通常化学性质,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高温下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课题2 氧气学习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木炭、铁丝、蜡烛等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3.了解氧气的主要用途,体验氧气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 (2021,黑龙江龙东地区)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2.一种暗红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浓厚白烟。
这种暗红色固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易溶于水B.在-183 ℃变为淡蓝色液体C.在-218 ℃时变为白色固体D.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4.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方法如下图所示,其中不合理的是()5.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氧气可用来炼钢B.氧气可用来灭火C.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D.氧气可提供动植物呼吸6.下列可以说明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气的是()A.河水清澈B.黄河水浑浊C.有鱼虾D.河边空气好【知识回顾】1.空气的组分以及各组分的含量分别是多少?2.举例说明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混合物?【教授新知】【引入】向学生展示一瓶新收集的氧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氧气的物理性质。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小结)二、氧气的化学性质(一)【实验2-2】书本P34思考与讨论:1.你观察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2.为什么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没有该现象发生?3.通过该实验你能得到什么样的结论?【方法指导】如何区分一瓶空气和一瓶氧气,叙述你的方法(操作、现象、结论)(二)【实验2-3】【实验2-4】以及木炭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和文字表达式1【实验2-3】⑴燃烧匙中放少量硫,加热,知道燃烧,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时的现象⑵将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入纯氧中。
第2课时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学习目标】1.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典型的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危害。
【学习重点】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用途;空气的主要污染源及保护空气的措施。
【学习难点】氮气和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培养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心,树立环保意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氧气可用于动植物的呼吸和支持燃烧。
2.氮气是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可作保护气。
3.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故可作电光源。
4.保护空气的主要措施有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一空气是一种珍贵的资源1.氧气〔性质用途供应呼吸动植物呼吸、登山潜水、医疗急救等支持燃烧物质燃烧、炼钢、航天、气割气焊等2.氮气〔性质用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①用液氮冷冻麻醉;②形成低温环境;③制硝酸和化肥的重要原料;④用作保护气。
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情况下不能支持燃烧,不能供应呼吸3性质用途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
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①用作电光源;②氦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③用作保护气。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归纳总结1.氧气能支持燃烧,但氧气没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
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如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保护气。
3.稀有气体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是因为其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这是物理性质;作保护气,是因为其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知识点二保护空气1.对空气造成污染的物质主要有烟尘和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臭氧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造成世界三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3.防治空气污染措施:〔1〕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2〕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3〕积极植树造林、种草;〔4〕禁止露天燃烧垃圾等。
目录绪言化学是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1)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2)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1)课题1 空气(2)课题2 氧气(1)课题2 氧气(2)课题3 制取氧气(1)课题3 制取氧气(2)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题3 水的净化课题4 爱护水资源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题2 元素*课题3离子*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1)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2)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3)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1)*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2)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 C60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2)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课题2 燃料和热量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附:带”*”号的有课件绪言学习目标:1.说出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2.列举化学与人类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3. 知道化学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学习方法。
评价设计:通过评价样题检测目标1、2、3,达标率100%。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什么?。
2.化学有什么用?你能寻找出生活中与化学无关的实例吗?3.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吗?4.怎样学化学?根据自己的学习规律思考一下如何学化学?5.填空:①物质是由构成的,的破裂和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这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会破裂,而不会破裂,但会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②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6.记住如下物质的化学式碳:C 氧气:O2二氧化碳:CO2铁:Fe 水:H2O 过氧化氢:H2O2学习研讨:1.什么是化学?【演示1】:向白纸上喷溶液,同学们仔细观察,出现什么现象了?【演示2】在一支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然后加入少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现象。
第1课时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学习目标】1.说出空气的主要成分,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2.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3.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学习重点】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了解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原理;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学习难点】空气的组成;空气组成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打开弹簧夹后,进入广口瓶中的水约占原广口瓶体积的1/5。
(2)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3)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2.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二、新知导学知识点一空气的组成1.拉瓦锡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师生合作】阅读课本P26,填写以下表格:实验装置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反应的文字表达式银白色固体变红色,容器里体积减少约1/5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汞+氧气氧化汞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师生合作】请教师演示教材P27的“实验2-1”,同学们观察并完成下表中的相关实验记录。
实验用品集气瓶、燃烧匙、橡胶塞、导管、弹簧夹、烧杯、红磷、水、火柴实验装置实验原理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瓶内气体减少,从而使水倒吸进入集气瓶中,倒吸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3)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4)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2)放热;(3)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H 2O )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2.我们周围的空气
2.1 空气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
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
【课前预习】
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
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操作是怎样的?胶头滴管吸取液体的原理?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
生?
体现了它们的什么性质?
4.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
【情境导入】猜谜
1.“水冲不走,火烧不掉,吃了不饱,人人需要。
”
2.“说个宝,道个宝,万物生存离不了,生你身边看不见,越往高处它越少。
”
二、自主探究:
知识点1:空气的组成
1、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的实验
我们同学现在对空气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在二百多年以前,人们对空气却知之甚少。
最初,人们对于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着迷,激发了好多人的研究兴趣,于是一些科学家对
于“燃烧的本质”展开探究,经过若干科学家的不懈努力,这一奥秘逐渐被揭开,空气的成
分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
下面让我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步入空气成分的探究中吧。
【阅读】P26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检查气密性
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红磷
点燃迅速放入集气瓶中
反应停止,冷却到室温
后打开止水夹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
4.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对比归纳】认识相似装置
2、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氧气____,稀有气体____,二氧化碳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_。
空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知识点2:纯净物和混合物
【阅读】课文P27页内容,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2.判断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还是纯净物,并说明依据。
空气海水氧气石灰水冰水混合物冰
【比较归纳】
物质纯净物混合物
概念
特性
举例
联系
知识点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阅读】课本P28~30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成分主要性质主要用途
氧气
氮气
稀有气
体
知识点4:保护空气
【阅读】课本P30~32页内容,完成下面问题:
1、什么可以造成空气污染?有何危害?如何防治?
⑴空气的污染源:
①(可吸入颗粒物)
②主要有、、、等。
(主要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废气的排放。
三大化石燃料指煤、石油、天然气。
)
⑵空气污染的危害
①;
②
等。
⑶保护空气的措施
①改善燃料结构,尽量充分燃烧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②化石燃料进行脱硫脱氮处理,工厂废气要经过处理后再排放。
③开发新能源(绿色能源、清洁能源)。
④植树造林,提高环境自我净化能力。
2、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周报
空气质量日报内容包括:、、等。
空气污染指数项目暂定:、、、
和。
知识点5: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主要特点:
(1)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的原料;
(2)在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向环境排放废物;
(3)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生产出有利于、社区安全和的环境友好的产品;注: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P33.1~6
1.空气的成分以和为主,按体积计算,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
2.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A.二氧化硫 B.稀有气体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3.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
下列步骤的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②用燃烧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时,火柴熄灭,说明主要是氮气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人瓶内,并把塞子塞紧④冷却到室温⑤打开弹簧夹,水压入集气瓶中,并接近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⑥先在集气瓶内加入
少量水⑦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⑦⑥②⑤④③① B.⑦⑥③②⑤①④
C.⑦⑥①③④⑤② D.⑦⑥①③②④⑤
4.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雪碧饮料 C.河水 D.洁净的空气
5.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净化后的空气、五氧化二磷
B.水和冰混合、澄清石灰水
C.生锈的铁钉、海水
D.二氧化碳、液态氧气
6.节日里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内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7.下列活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动植物的呼吸 B.工厂烟囱排放的烟尘C.汽车行驶排放的尾气D.焚烧麦秆产生的烟
8.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空气的净化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下列气体组中的各种气体都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B.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
C.氧气二氧化碳氮气
D.氮气氧气一氧化碳
9.氮气的下列用途中,主要不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是()
A .焊接金属时用氮气作保护气
B .灯泡中充氮以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
C .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D.医疗上用液氮作冷冻麻醉剂
【中考直通车】
10.空气中含有多种气体,其中含量最大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休11.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12.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的
化学性质。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
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
改进后的优点是:。
【拓展延伸】
14.如果在课本实验中用蜡烛代替红磷,可不可以?为什么?
15.小明和小红对市场上销售的一种充气包装的小面包产生了兴趣,在这
种小面包的塑料袋内气体充的鼓鼓的,像一个个“小枕头”。
他们认为这样
包装主要是为了食品能长时间保鲜。
那么,这是什么气体呢?小明猜是二氧化碳,小红猜是氮气。
请你帮助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小明的猜想是否正确,写出操作步骤。
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该是什么?
【作业布置】
水··
太阳
光
图2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