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1年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立项项目
- 格式:doc
- 大小:603.50 KB
- 文档页数:51
【项目编号】GYHY201106023【研究周期】2011年1月-2014年12月【国拨经费】312.4万元【项目负责人】马建中【项目骨干成员】徐晓斌贺千山邵龙义郑向东杨文林伟立明镜王瑛程红兵徐婉筠王歆华王飞孟昭阳颜晓露樊景森马金王巍巍胡颖王建英张华龙贾诗卉李蔚【项目承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项目协作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气象局、中国矿业大学【主要研究成果】本项目于2011 年夏季在西藏纳木错综合观测站、西藏那曲气象站、云南香格里拉大气本底站、青海瓦里关大气本底站 4 个站点开展了高原大气化学加强观测实验,获得了包括近地面反应性气体、气溶胶理化特性及光学特性,以及高空特别是UTLS区域臭氧、水汽、气溶胶垂直分布特征的观测数据。
观测实验取得了新的研究进展和重要发现,主要包括:(1)多站点观测研究取得了对高原近地面臭氧、PAN 等大气氧化剂变化规律及影响机制的新认识,发现由于大尺度动力输送的影响高原近地面臭氧变化具有较大区域的一致性;(2)地基激光雷达遥感观测到高原上空UTLS气溶胶、卷云以及边界层高度的变化特征,揭示出亚洲对流层顶气溶胶层的光学特征及其形成和消散机制;(3)探空实验深入揭示出高原UTLS 臭氧和水汽的分布特征,定量评估了卫星反演产品的可靠程度;(4)基于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揭示出青藏高原单颗粒物的微观形貌类型以及气溶胶矿物颗粒物表面壳的基本类型;(5)多站点观测获得了青藏高原气溶胶的数浓度谱、气溶胶亲水性和光学特性的时空变化特征;(6)研究了冰川黑碳浓度的变化特征,指出沙尘在高原冰川消融中的重要作用。
发表标注本项目为第一或第二资助的SCI 期刊论文11 篇,第三资助的SCI 论文2 篇,第四及第四以后资助的SCI 论文6 篇。
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一名项目成员由副研究员晋升为研究员,一名项目成员由助理研究员晋升为副研究员,参加本项目的研究生中有5 名博士生毕业,6 名硕士生毕业。
年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立项项目表:年项目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在研制电离层斜向返回探测雷达、雷达和建设调试雷达流星雷达的技术经验基础上,针对大气层风场探测要求,突破关键技术,研制一部可实际应用于中层大气风场常规观测的中频()雷达原理样机,其主要设计技术指标为:工作频率:(±);探测围:~公里;脉冲宽度:;脉冲重复频率:~;探测方式:空分天线()、全相关分析();功率合成方式:全固态发射;发射功率:≥;最大工作比:;控制方式:具有本遥控两种模式。
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表:年项目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表:年项目WORD版本.WORD版本.WORD版本.。
【项目编号】GYHY201306023【研究周期】2013年1月— 2016年12月【国拨经费】132万元【项目负责人】陈鲜艳【项目骨干成员】邹旭恺高荣袁媛刘敏史瑞琴王凯马德栗柳晶辉程炳岩孙佳郭渠张天宇王勇【项目承担单位】国家气候中心【项目协作单位】武汉区域气候中心重庆市气候中心【主要研究成果】(1)三峡库区主要气象要素资料质量控制和均一化检验订正三峡库区33个台站建站至2010/2011年元数据信息,通过Rhtest均一化检验方法和二相回归法对目标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差值序列进行检验。
经过检验得到的断点信息,进行订正。
为避免过度订正问题,本项目中订正的原则采取Rhtest 法、二相回归法和元数据三者一致的点进行订正,订正到最新,订正补偿量为基础序列与参考序列差值序列断点前后平均值的差值。
得到了三峡库区气温和降水的均一化逐月资料序列。
蓄水后水位升高,导致库区大部分台站发生迁移。
利用库区台站的基本信息,综合考虑迁站前后水平距离、高度差,迁站前后观测资料差异,迁站次数、最近一次迁站前旧址观测时间等因素,对近20年观测资料的平均值和新址的平均值进行显著性检验,检验要素包括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相对湿度、平均风速的月值和年值。
选取巴东站作为代表站,长阳、宜都、枝江3站作为参考站,进行站址观测资料序列区域一致性分析。
完成站址观测资料序列区域一致性分析。
选取台站资料序列完整性、区域一致性、对比资料分析结果等指标,分别分配权重,按评分标准分别计算各指标综合评估指数并求和,建立了台站变动综合评估指标。
(2)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局地气候变化及气候特征近52年来,三峡地区降水日数和降水量都在减少,但这种减少主要是由小雨和中雨的减少带来的,强降水的量值和频率并没有减少。
年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是小雨日数的减少贡献。
年降水量有所减少,主要是由于中雨的减少带来的,暴雨以上的总雨量没有明显的增加或减少的趋势。
对比蓄水前后降水变化分析表明,蓄水后库区各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平均值均比蓄水前的平均值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均处于其本身的年代际变化范围之内。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07.06.08•【文号】气发[2007]178号•【施行日期】2007.06.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2008修订)(发布日期:2008年7月17日,实施日期:2008年7月17日)废止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气发[2007]17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中国气象局八个专业气象研究所: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气象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规范和加强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的管理,中国气象局根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的要求,结合气象行业科技工作的实际,制定了《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暂行办法》(见附件)。
现印发给你单位,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及时报告中国气象局。
附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暂行办法二○○七年六月八日附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暂行办法(中国气象局二〇〇七年六月十一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组织管理体系第三章项目申报及其预算审批第四章项目申请有关要求第五章项目实施及其预算执行第六章项目验收与绩效考评第七章监督管理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规划纲要》)和《气象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下称《气象科技规划》),规范和加强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以下简称“气象行业专项”)的管理,根据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下称《试行办法》)的要求,制定本办法。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服务业标准化联席会议会议纪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3.04•【文号】标委办服务[2011]39号•【施行日期】2011.03.0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标准化正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服务业标准化联席会议会议纪要》的通知(标委办服务[2011]39号)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加强部门、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落实《全国服务业标准2009年-2013年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2011年1月21日,国家标准委组织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服务业标准化联席会议。
会议总结了2010年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交流了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研究了2011年以及“十二五”期间服务业标准化主要任务、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
现将会议纪要印发你们,请各有关部门积极配合,认真落实,共同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二〇一一年三月四日第三次全国服务业标准化联席会议会议纪要2011年1月21日,国家标准委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服务业标准化联席会议,来自31个部门、行业和有关直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5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参会人员名单见附件)。
会议由国家标准委副主任孙波主持,方向副主任代表国家标准委作了讲话,孙波副主任作了会议总结。
会议全面回顾了2010年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交流了各部门、各行业在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做法,研究了2011年以及“十二五”期间服务业标准化主要任务、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
一、会议充分肯定了各部门、各行业在2010年的工作成绩会议认为,2010年是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工作要求的重要一年,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互相协作、通力配合,形成了共促科学发展、共创和谐进步的良好局面,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一)全面落实全国服务业标准发展规划。
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2008年修订)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气象局•【公布日期】2008.07.17•【文号】气发[2008]345号•【施行日期】2008.07.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正文中国气象局关于印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办法》的通知(气发〔2008〕34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计划单列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各内设机构,中国气象局八个专业气象研究所,气象行业各有关单位:在财政部、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文件的指导下,我局于2007年相继发布了《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暂行办法》(气发〔2007〕178号)和《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组织管理实施细则》(气发〔2007〕456号)两个文件,有效地指导了我局气象行业科研专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进一步加强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组织管理工作,推动专项科研与气象业务的紧密结合,确保专项科研成果在气象业务中充分发挥作用,结合近两年来气象行业科研专项工作的实际,我局组织对上述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形成《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办法》,并经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执行。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暂行办法》(气发〔2007〕178号)和《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组织管理实施细则》(气发〔2007〕456号)同时废止。
附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办法二〇〇八年七月十七日附件: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组织管理体系与职责分工第三章承担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的条件第四章项目立项及其预算审批流程第五章项目实施与管理第六章项目验收与项目后评估第七章资产与知识产权管理第八章监督管理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公益性气象行业科研专项(以下简称行业专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和科技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结合气象行业实际,制定本办法。
【项目编号】GYHY201306022【研究周期】2013年1月-2016年12月【国拨经费】390万元【项目负责人】琚建华【项目骨干成员】马振峰、李永华、巩远发、梁晓、李汀、严欣、向波、甘微微【项目承担单位】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项目协作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四川省气候中心、重庆市气候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主要研究成果】课题组对孟加拉湾西南季风、南海热带季风和高原季风及其季节内振荡特征的异同以及热带MJO分别对这三支季风ISO的激发作用的研究,揭示了三支季风系统对我国副热带季风区(特别是西南地区)持续性降水的综合作用,以及MJO 与热带季风区ISO之间的联系及其对汛期天气气候的影响。
通过对MJO指数的分析得到了MJO强度和传播的季节性特征。
MJO 1-4位相和5-8位相中的对流和环流形势具有反位相特征,这是由于MJO对流主体沿赤道东传,同时激发ISO在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南海这三个重要通道上的北传引起。
就季节内振荡特征而言,孟加拉湾西南季风ISO和南海热带季风ISO在季风爆发前都有一个较弱的酝酿过程,在夏季风期内都有约3次半的ISO波动,但孟加拉湾西南季风ISO开始较早。
在纬向传播上,孟加拉湾西南季风ISO主要为东传,在夏季风期内的第2次波动为全年最强,而南海热带季风ISO则是东传与西传并存,第1次波动为全年最强。
在经向传播上,孟加拉湾在约15°N以南为ISO从热带东印度洋的北传,在约15°N以北为南传;而南海则是4次季风ISO从热带的北传。
在以孟加拉湾西南季风ISO和南海热带季风ISO分别划分的6个位相中,都存在着1-3位相和4-6位相中低频对流、环流形势相反的特征,这是由热带东印度洋ISO的东传和北传所致。
热带印度洋ISO沿西南-东北向经过约14d传到孟加拉湾,激发了孟加拉湾西南季风ISO,再经过约6d继续东传到南海,激发了南海热带季风ISO向华南的北传,再经过约25d的时间传到华南,形成ISO从热带印度洋向华南的经纬向接力传播,周期约为4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