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牛津英语新课教学中导入方法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187.09 KB
- 文档页数:4
浅析七年级牛津英语课堂的导入-英语论文浅析七年级牛津英语课堂的导入陈丽(常州市北郊初级中学,江苏常州213002)摘要:导入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导入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其注意力转到课堂学习上来。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需求、教学内容和目的甚至是班风等,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所教内容的重要意义和趣味性,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以严谨的态度和热情的教学方式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牛津英语;导入情景;动画;游戏;实物;谈话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09-0029-01 中国有句古话“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作为教师,上课也是一样。
一个好老师应该知道怎样吸引学生进入课堂,进而喜欢课堂。
老师的成功导入,能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为整节课堂内容的教授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从而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如果呈现新知识的方法单调呆板,平平淡淡,千篇一律,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
比如教授现在完成时,如果一上课老师就跟学生毫无交流,直接说:“同学们,今天我们讲现在完成时这一语法,这个时态的意思是…… 这个时态的结构是…… 看到这些时间状语我们就要用这个时态……”等等,这种传统的教师讲解式教学方法已经过时了,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堂课的教授也很难教授下去,和《英语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教学方法是相违背的。
一、导入的关键导入的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导入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将其注意力转到课堂学习上来。
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需求、教学内容和目的甚至是班风等,特别是要充分挖掘所教内容的重要意义和趣味性,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以严谨的态度和热情的教学方式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行为中,我们常用以下的方法进行导入,具体可归纳为:(一)情境导入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知不觉中进入主题。
浅析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策略【摘要】本文主要对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策略进行了浅析。
在介绍了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的简介和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在具体探讨了导入活动设计、导入方式选择、导入内容设置、导入时间控制和导入效果评估等方面。
结论部分总结了课堂导入对教学的重要性,分析了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入策略的有效性,并提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导入的指导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精心设计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策略、导入活动设计、导入方式选择、导入内容设置、导入时间控制、导入效果评估、教学重要性、导入策略有效性、课堂导入提高指导。
1. 引言1.1 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简介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是一套专为初中生设计的英语教材,采用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该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话题,又涵盖了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语言能力,还能了解更多的世界文化和知识。
通过生动有趣的课文、丰富多彩的练习题和实用的语言技能训练,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
结合课堂实际,巧妙地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1.2 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师生交流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好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接下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导入环节通常包括预习复习、唤起学生注意、引出话题等,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导入活动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通过一些新颖有趣的方式引入课程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浅析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策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是国内比较流行的英语教材之一,其课堂导入环节在英语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教师通过导入环节,可以引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从导入的策略、导入的目的以及导入的实施方法等方面对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导入的策略1.直观性策略直观性策略通过呈现图片、视频等直观形式的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如在Lesson1《Hello, everyone》中,通过播放一段有趣的视频短片,展示社交场合中的不同问候方式。
此时,学生们会自然而然地被吸引,主动感受到英语的学习非常有趣。
2. 情境性策略情境性策略是以生活情境为背景,通过情境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以此达到吸引、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如在Lesson 10《We’re going to visit London》中,通过引导学生设想一次去伦敦的旅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渴望。
交际性策略是通过真实的语言环境,运用交际策略,如表达感叹、问候、叙述等,来激发学生的交际欲望,并通过真实的情境例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质量。
如在Lesson6《Welcome to the unit》中,通过模仿老师的问候来帮助学生熟悉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在口语表达方面的进步。
二、导入的目的1.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导入环节是学生进入英语课堂的第一道门槛。
如果学生在进入课堂之际就感到厌烦和无聊,对后续内容的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因此,导入环节的目的在于尽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进入课堂状态,或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营造英语学习的氛围导入环节也是营造英语课堂氛围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适宜的导入环节,引导学生从英语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积极地感受英语交流的乐趣,增进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认识。
3. 初步了解英语学习内容导入课堂环节对于后续英语学习内容的铺垫也是至关重要的。
浅析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策略摘要:课堂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导入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以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课堂导入开展情况为基础,结合教学经验,认为课堂导入是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点。
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要求及具体导入策略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指出有效的课堂导入有利于不断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牛津英语;英语教学;导入方式一、课堂导入的基本要求(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要导出实效,首先要导出“趣味”。
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产生的良好情绪。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就能集中精力、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为此,教师要用风趣活泼的语言、热情开朗的态度、新颖多样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师生进行快乐的教学互动,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要切合学习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对象,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时要注意切合实际,不能单纯为导入而导入。
从教学目标和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明确教学任务,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
(三)要设置学习的悬念学贵有疑。
“疑”是积极思维和探索问题的动力,是思维的“启发剂”。
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为此,导入不仅要为学习内容定向,还要为学生的思维定向。
导入要注重创设问题情景,以疑促思,以旧拓新,敢于创新。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坦陈观点。
二、课堂导入的基本方式(一)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的发挥出来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需要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可以课前准各、课前展示、情景模式等多样性进行导入在每堂课开始之前,一名同学可以利用3分钟的时间进行演讲,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演讲的题目,牛津初中英语教学都是根据最新的任务进行编写的,在进行导入活动研究的过程中,对于每一个课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学生的生活情况是相似的所以说,就个别知识量较大的单元,可以事先安排同学进行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然后教师对于资料进行筛选,找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再次的整理在新的课堂开始的时候进行导入就比如说在牛津初中英语中第三单元中,Welcometotheunit这一部分就对于世界很多风景都有所介绍,例如:美国白宫、悉尼歌剧院等等,对于这些景观教师可以说让学生多找些资料,甚至找些自己喜欢的风景,介绍给大家这样也是很好的导入方式,学生很自然的就学习到了其中的知识,甚至是课本上没有介绍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學生的知识而也有所扩展,也使得同学们对本节课有了深厚的兴趣。
浅谈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方法(新目标版英语九年级)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作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巧妙的导入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挈全课教学,引人入胜,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之集中精神学习新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那么如何针对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年龄和心理特点的初中学生,设计出符合教学目和教学要求的必要而科学的导入方式呢?下面将结合牛津初中英语教学实践,谈谈几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
1、直接式导入这种导入方式,开门见山,和盘托出,由教师直接点出课题,点明学习目的的方法。
它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如:在教授7A第一单元“This is me!”的Welcome to the unit 这一部分时,由于恰巧教师是和学生第一次见面,要进行必不可少的自我介绍,教师就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开门见山地说:“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XXX. I am your English teacher. I come from Xuzhou. I’m thirty years old. I like you everyone. This is me! Would you like to say anything about yourself ? How to introduce yourself to your friends? OK, let’s learn Unit 1 --This is me!”这样一下子就使学生了解了本课的学习目的,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接下去的学习,良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释题式导入释题式导入是教师从分析课题入手导入新课的方式。
阐释题目,在教学中常常能收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能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明确学习重点,让学生迅速领悟教学的主要内容,或把握住教学内容的结构、理解的线索。
牛津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实践与探究作者:郑秀玲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07期摘要:结合课堂实践,对直观导入、头脑风暴、自由谈话、歌曲导入、游戏导入、表演导入等课堂导入方法进行了反思,提出课堂导入在做到目标明确、贴近学生、增加趣味、激活思维的同时,要避免面面俱到、用时过长、生搬硬套等弊端。
关键词:课堂导入方法;牛津英语教学;实践;反思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基础英语教育界十分关注的课题。
在英语教学设计中,导入环节的设计举足轻重。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
”牛津初中英语课堂导入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学程序: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思维—明确目的—进入学习课题。
导语设计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既能吸引学生注意,诱导学生求知,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旧知识和新知识紧密联系,进入课题自然合理。
当下课堂中常见的导入方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近年来的课堂实践,对若干课堂导入方法的应用作一梳理和评析。
一、直观导入:增强感知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手段导入教学。
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牛津初中英语8A Unit 5 Reading,我一上来就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听,里面传出鸟叫的声音。
学生一下子来精神了,T:What did you hear?S:Birds singing. T:What birds can you guess?大家议论起来,然后,我告诉他们是丹顶鹤,并在多媒体上打出丹顶鹤的图片,然后我问他们丹顶鹤住在什么地方?告诉他们是扎龙自然保护区,这样成功地导入新课。
二、头脑风暴:激活已知头脑风暴(Brain storming)是一种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其目的就是给学生创设想象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以激活其头脑中各种相关的图式,如,想法、概念、形象和印象等。
浅析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策略一、课堂导入的作用1. 多样化的导入形式: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往往采用多种形式,如图片、视频、歌曲、故事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2. 引导式的问题设计:在导入环节中,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往往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和讨论,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知识体系,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语言知识。
3. 注重学生的实际经验与情感输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课堂导入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结合,通过情感输入,激发学生的情感投入,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1. 图片引入法:利用生动的图片引入新的知识点,例如通过展示一幅英国风景图片来引入与旅行相关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引起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
2. 视频引入法:通过播放有趣的英语学习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英语,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3. 歌曲引入法:通过播放一些有趣的英文歌曲来引入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中轻松自然地接触英语,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节奏。
4. 故事引入法:通过讲述有趣的故事来引入新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吸收和运用知识。
5. 提问引入法:通过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和交流,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点,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对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绪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不仅注重多样化,而且强调引导式的问题设计和情感输入,帮助学生在积极、轻松的氛围中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
对于广大英语教师来说,要善于灵活运用各种课堂导入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段文字是如何?」。
浅析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策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而备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而课堂导入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更是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堂课的认知和学习兴趣。
在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课堂导入的目的、基本原则和具体策略几个方面浅析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策略。
一、课堂导入的目的课堂导入是教学的开端,其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学习内容的顺利展开做好铺垫。
在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教学中,课堂导入的目的是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导入的基本原则1. 引入新知识:课堂导入要引入新知识,让学生预先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所了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吸引学生注意:课堂导入要设计引人入胜的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解决问题:课堂导入要设计能够引出问题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多样化方式:课堂导入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教师讲解、图片展示、游戏活动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三、具体策略1. 利用图片或视频利用图片或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生动的图片或视频来引导学生了解新知识,或者设计一些与图片或视频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 提出问题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进行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一个能够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好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话题,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初中牛津英语新课教学中导入方法初探
汪芸
导入就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运用建立教学情景的方式,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把握学习重点,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类教学行为。
著名教育家艾宾浩斯说过:保持和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有关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的注意和兴趣的强度。
一段精巧的课堂导入,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熊熊的智慧之火,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奇效。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学导入得好不好,是一堂课甚至是整篇课文上得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此,二期课改以来,我比较注重如何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导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有兴趣地去学习课文这一点。
我认为学生特点的不同,教材内容的不同,设计的导入也应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中。
那就是导入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设定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渐入佳境,为教师讲授新课做充分的预热。
我的做法如下:
(1)利用多媒体资料导入新课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丰富的信息资源给了我们广阔的选择空间。
无论是精美的图画、美妙的音乐,还是精彩的电影片段、巧妙的课件都可以有意识地加以利用,使之成为构思新颖的导入形式。
例如我在教pollution fighters一课时,先从网上找了许多有关污染的图片,有冒着黑烟的大烟囱;有马路上密密麻麻的车辆排放着废气;也有漂着垃圾,死鱼泛滥的河流;夜色中强烈的灯光下笼罩着的城市等等,我把这些图片制作了一张张幻灯片,还利用声音资料让学生听高分贝的噪音。
然后我设计问题:What kind of pollution can you find?
Since there is a lot of pollution on the earth, what should we do to fight against it? 原本学生对污染的了解还是比较麻木的,他们不关
心身边的污染状况,这些触目惊心的音像资料使他们了解了地球上存
在的污染现状,从而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有的说:We should put rubbish into the rubbish bin, we shouldn’t throw it everywhere.
也有的说:The government should make new laws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还有的说:We should stop cutting down the trees, instead, we should plant more trees to fight against pollution.一时
间,大家集思广益,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而其中To plant more trees
to fight against the pollution正好是课文的主题。
老师在充分肯定学
生的建议后可以导入新课:Why should we plant trees? What good are trees?……这种直观形象的导入为课文的深入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很好的“激趣”作用。
(2)立足学生体验导入新课
二期课改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 遵循“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的原则。
它强调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整合,合作学习,主动参与。
因此我的新课导入注重学生的体验,在学生的经验上开展教学。
例如:在教A day in the life of WHIZ-KID WENDY一文时,我从询问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When do you get up/ go to school/ start school/go to bed?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What do you like to do at school? 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weekends?…在他们对我的问题一一进行回答后,让他们把问题的答案串成一篇题为A day in my life的短文,请基础较好的同学上台来讲述,然后对学生说:Just now you introduced your daily life to your classmates. Now, let’s see how Wendy spend her whole day.这样不露痕迹,使学生对Wendy的日常生活产生一种兴趣(会不会和我们的不一样?因为她是神童啊),自然引出正文。
这种方法看似漫不经心,非常随意,实际上要求教师处处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注意撷取生活中有意义的内容为我所用,此法运
用得当可以使学生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3)创设课本剧导入新课
课本剧是以课文内容为依据编写的剧本,它生动、形象、观赏性强,是一种立体的直观教学手段,易被学生接受。
在进入初中高年级后有些课文具有较强的故事情节,如Nobody wins(8A). Blind man and eyes in fire drama(8B)我就尝试通过课本剧的方式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Blind man and eyes in fire drama 时,我告诉学生:Today two groups of the students will show us a performance. It’s about our new text. Watch it carefully, and then tell me: Who was blind? Who do the “eyes” belong to? When did this story happen? What was on fire? Who saved John F Dancer? 等等,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吊了起来。
我设计让两组优秀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行表演。
台上同学娴熟的英语,惟妙惟肖的表演以及丰富的肢体语言使师生共同融入这种情景。
大家纷纷讨论我事先设置的问题,通过回答,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在以后的课文学习中,无论是掌握课文的质量还是速度都是令人鼓舞的。
因为学生们在观看表演和评论中,不知不觉提高了整理和筛选文章知识信息的能力,达
到了深刻领会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教学目的,这样的课堂是它们
在初中学习生活中记忆最为深刻的。
(4)借助旧知识导入新课
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导入新课,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温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
众所周知牛津英语的排列体系是螺旋式上升的,很多Topic都是在前一年级的课文中出现过,如:从预备年级的water到初一的sea water and rain water再
到初二的water talk等等。
我们可以利用课文的这种编排,通过复习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七年级What will happen if there is no water
时我就充分利用了预备年级Water这个单元的内容。
我先通过声音资料让学生辨别不同的水声(瀑布声,雨声,水龙头里的滴水声等)引出Water all around us这首小诗,然后问同学既然水无处不在,那么它到底有什么用途呢?这时学生纷纷会说:We use water to clean our teeth. We use water for washing the dishes.等等(因为这些知识都是他们以前学过的)。
然后话锋一转,大家都认为水这么重要,那么一旦没有了它,会发生什么情况呢?What will happen if there is no water?不知不觉中新课主题呈现出来了。
自然流畅,水到渠成,还因为有旧知识的铺垫,学生更容易接受。
“导入”是教学过程中一种很好的办法。
我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近几年的教学中也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使用导入方法进行教学,最根本的是要结合本班的实际,切不可妄加乱用。
在我执教的两个班中,一个是我从预备班带起的,还有一个则是初二才接手的,两个班的基础相差甚远,在八个平行班中分列首尾。
在这样的两个班中上课,如果采取同一种导入方式那是绝对行不通的。
同时导入的方式还得因教材而异,不同年级的教材是根据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来制定的,因此对不同年级的教材它的导入形式也应该有所区别。
总之虽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方针,但我们绝不能忽视教师作为教学主导的作用,本人认为,“导入”教学则正是连接两者之间最有效的纽带之一。
要使这个纽带发挥更好的作用,作为老师,我们就必须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各种“导入”方法,使学生从一开始对他们所要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只有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才能谈得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