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2016-2017学年度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学期全册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12 MB
- 文档页数:60
2016-2017年最新审定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集(表格版)3.2 2.确定位置(1)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对具体位置问题的简明表达方法的探索,使学生认识行、列和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一般方法,理解和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并能正确地用数对表示物、点等位置。
2.通过对用数对方式表示位置的方法探索与研究,使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数对法表示位置的思想方法,并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
3.感受和经历数对法表示位置的简明,体悟探索和发现的快乐,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明确数对法确定位置的思想方法,并能用数对法正确进行位置确定。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行与列,把握第几行、第几列,正确进行数对法表示点的位置。
教学过程过程目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一.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位置问题的确定,唤醒经验,同时认识列与行,会用第几列第几行表示位置。
二、结合排列,组织学生认识用数对表示位置,并建立数对法表示位置的思想方法。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班级座位,说说自己的位置及确定位置的方法。
2.结合学生各自确定位置的思想方法,组织学生认识列与行,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列的一般方法。
3.出示教材主题图,组织学生用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和第几列第几行,说说小军的位置。
小军1、说明数对法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小军在第4列第3行,用数对表示为(4,3)。
学生各自依据生活和学习经验,说说自己在班级中座位的位置是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
学生根据行、列的方法,说说自己坐在第几列第几行,并进行交流。
学生根据经验和所建立的列行确定位置的方法,交流小军所在的位置。
学生感悟数对法表示位置的思想方法。
确定位置的经验唤醒,不同标准定位的思维碰撞,激发了统一标准,认识行列的需要。
.三.问题解决,深化发展学生思维,建构数对表示位置的思想方法。
2、组织学生结合认识练一练,一是找出图第几列第几行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
二是说说数对表示的位置是第几列第几行。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一样适用。
3、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
4、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式。
单元重点: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单元难点: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按照分数乘法的意义去解答这种应用题。
2、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讲课课时:11课时1、分数乘法………………………………4课时2、简便运算………………………………3课时3、解决问题………………………………2课时4、整理温习………………………………2课时第一课时分数乘整数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教材第二、3页。
教学目标: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大体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式,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育学生的抽象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发现规律,创造规律。
教学进程:一、温习一、出示温习题。
(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2)计算:61+62+63= 103+103+103= 二、引出课题。
103+103+103这题咱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新授 一、利用103+103+103教学分数乘法。
(1)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103) (2)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咱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103×3) (3)103+103+103=9,那么103+103+103=103×3,所以103×3=____________=9。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9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通用9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的:1、在详细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p 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进步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
3、培养学生分析^p 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数学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应用。
〔板书:百分数〕什么是百分数?你能说一个生活中的百分数吗?你怎么理解这个百分数?2、师:因为百分数的意义使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今天要研究的主题就是百分数的应用〔补充板书:百分数的应用〕二、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师:同学们,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常常用冰块来消暑降温。
你们制作过冰块吗?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2、课件出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师:有一位同学把他制作冰块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大屏幕出示实验记录〕请看: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3、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提问,师选择板书。
〔1〕、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2〕、原来水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3〕、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4、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并将解决的问题擦掉。
活动二:理解“增加百分之几”。
1、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一起读题,你觉得哪句话最难理解?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
3、全班汇报,由口头理解的不明晰,引出线段草图。
第1课时课题分数乘法(一)例1 例2 (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示意图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2、过程与方法,借助转化的方法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索与交流活动中培养观察、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算理。
授课日期、周次教具投影仪课件教学手段、方法教学时间40分钟教学步骤1. 课前三分钟精彩展示内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5个12是多少?用加法算:12+12+12+12+12用乘法算:12×5 问:12×5算式的意义是什么?2.计算:问: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应该怎样计算?教师总结:整数乘法的意义,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同分母分数加法计算法则是分子相加作分子,分母不变。
通过将算式:310+310+310改写成乘法算式,引出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实施修改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谈话并提问:今天是小新的10岁生日。
妈妈买来了一个大蛋糕。
小新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了生日蛋糕。
他们每人吃29个。
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预设:3个人一共吃多少个?)(2)提出要求: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在草稿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请你画一画,算一算,争取让同学们看清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他们每人吃29个”,就是把整个蛋糕看作单位“1”。
把这个圆平均分成9份,其中2份就表示一个人所吃蛋糕的大小,就是29个。
那么三个人一共吃的就是求3个29是多少?追问:你们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将问题分析得很清楚,那你们是怎样列式的呢?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①29+29+29=2+2+29=69=23(个)表示3个29连加的和是多少。
②29×3=2X39=69=23(个)也表示3个29连加的和是多少。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一、分数乘法第1课时分数乘整数1.经历对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养成善于动脑、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计算能力。
重点: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多媒体课件,纸片。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知识内容——分数乘法。
(板书标题)二、探究研讨师:同学们过生日的时候肯定都吃过蛋糕,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下小新一家人是如何分吃蛋糕的。
(出示例1图片)师:小新和爸爸、妈妈每人吃了蛋糕的,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个?怎样列式?你们能计算出来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师:谁愿意把你的做法和大家说一说?师:哪些同学知道某3的计算结果?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从书上看到,分数与整数相乘时,只要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就可以了,分母不变。
所以,2某3=6,分子是6,分母仍然是9,结果就是,约分后为。
师:老师也同意用这个方法进行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
对于这个内容,大家还有什么疑问?生2:为什么只把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9不和3相乘?师:很好的问题!这个问题正是理解算理的关键,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小组内交流。
生3:某3表示3个相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所以分母不变,只计算分子2+2+2,也就是2某3就可以了。
师:你对分数的计算单位以及分数单位的个数理解得很透彻!师:同学们说得都不错。
看来大家已经会计算这样的乘法算式了。
(学生如果没有发现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教师可以作为一个参与者,说说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
)师:观察比较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小组交流。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得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四单元比第五单元圆第六单元百分数(一)第七单元扇形统计图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数与形第九单元总复习课题 分数乘法单元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 总第 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感受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增强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并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索学习数学 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分数乘整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修改调整一、谈话导入1.观察情境图,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出示生日会分蛋糕情境图)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为什么?生日时一般都要吃蛋糕,如果每个人吃72个蛋糕,你知道这72表示的意思吗?(72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7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对分数已经有了一些了解,并且学会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这学期我们还要学习分数的乘法和除法运算。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
(板书课题:分数乘法) 二、探索新知1.投影出示例题1。
小新、爸爸、妈妈一起吃一个蛋糕,每人吃92个,3人一共吃多少个?(1)引导学生读题,并说说92表示什么。
指明回答:92表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9份,每人吃其中的2份。
(2)求“3人一共吃多少个?”实际上就是求什么?的21,表示21公顷。
②再涂出21公顷的51。
引导理解:求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就是把21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
③观察交流。
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通过交流得出:求21公顷的51是多少公顷,就是把21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
【关键字】小学六年级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1.出示复习题。
(投影片)(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9个11是多少?8个6是多少?(3)计算: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
(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
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
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2)观察引导: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
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
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3)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
(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