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8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实验指导书主编:李正茂合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17年7月前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作为课程实践性环节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对数据库管理系统一些知识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及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是《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的实验配套书,实验分为课内必修内容。
指导教师在每次实验前应讲清实验目的、基本原理、实验要求等,并指导学生做好实验预习,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课程实验。
在实践教学中着重培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动手能力的提高。
实验课程教学中应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课内实验后,学生将实验结果等内容写出实验报告,应符合实验教学的要求,并得到指导教师认可。
实验报告由个人独立完成,每人一份。
报告应字迹整齐,程序代码、运行结果等符合要求。
指导教师对每份实验报告进行审阅、评分。
该实验课程内容是对理论教学内容的应用与验证。
实验成绩=实验报告成绩(50%) +自主学习实验项目1(20%)+自主学习实验项目2(30%)。
本书根据理论课的教学进度,共开设12个课内实验项目(其中2个综合性实验项目)和2个自主学习实验项目。
目录实验准备熟悉上机环境 (4)实验一建立数据库 (19)实验二建立数据表 (22)实验三修改表和数据完整性 (26)实验四数据操作及完整性约束 (29)实验五 SQL数据查询一 (32)实验六 SQL数据查询二 (35)实验七视图的应用 (38)实验八游标的应用 (40)实验九存储过程及应用 (43)实验十触发器及应用 (46)实验十一用户管理和权限管理 (48)实验十二数据库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设计 (52)自主实验项目1:实验考核 (54)自主实验项目2:按照要求设计并实现实验方案 (55)实验准备熟悉上机环境一、安装前准备:1.SQL Server 2008 的版本SQL Server 2008 主要有三个版本:精简版(32位),SQL速成版(32位),工作组版(32位和64位),网络版(32位和64位),企业版和开发人员版(32位和64位)。
引言概述:成本数据库建立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通过建立合理完善的成本数据库,企业可以实现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决策支持等目标。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成本数据库建立的作业指导书,帮助企业员工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建立成本数据库的方法和步骤。
正文内容:一、明确建立成本数据库的目的和范围1.确定成本数据库的目的:成本数据库的目的通常包括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决策支持等。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需求明确建立成本数据库的目标。
2.界定成本数据库的范围:成本数据库可以涵盖不同层级的成本项目,例如产品成本、部门成本和项目成本等。
企业应考虑到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管理需求来确定成本数据库的范围。
二、收集成本数据1.确定需要收集的成本数据类型:成本数据可以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等。
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来确定需要收集的成本数据类型。
2.制定数据收集方式和时间频率:企业可以通过人工收集、系统采集和自动化采集等方式来获取成本数据,并制定相应的数据收集时间频率,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三、建立成本分类体系1.确定成本分类的结构:成本分类应根据成本项目的关联性和特点来构建。
常见的成本分类结构包括功能分类和目标分类两种方式。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管理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成本分类结构。
2.确定成本分类的编码规则:成本分类的编码规则应符合实际业务流程和需求。
一般可以采用层级式编码或者组合式编码来标识成本分类。
四、建立成本数据关联关系1.确定成本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成本数据之间存在着不同层级的关联关系,例如产品成本可以与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产生关联。
企业应明确成本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建立成本数据间的连接。
2.建立数据关联的方式和表结构:企业可以通过主从表关系、分析表和多维表等方式来建立成本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并根据关联关系设计相应的表结构和字段。
五、建立成本数据分析模型1.确定成本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指标体系:成本数据分析可以采用趋势分析、比较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
《数据库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建立数据库一、实验目的1.了解SQL Server 2000;2.掌握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的建立和删除。
二、实验内容1.查看SQL Server 2000的所有组件2.使用服务管理器3.使用企业管理器4.使用查询分析器5.在企业管理器中建立和删除数据库6.在查询分析器中建立和删除数据库三、实验步骤1.SQL Server 2000的组件(9个)(1)查询分析器:执行输入的SQL语句并显示结果。
(2)导入和导出数据:SQL Server 2000与其他数据库系统进行相互转换。
(3)服务管理器:管理SQL Server 2000的各种服务。
(4)服务器网络实用工具:管理和配置服务器网络。
(5)客户端网络实用工具:管理和配置客户端网络。
(6)联机丛书:帮助系统。
(7)企业管理器:对本地或远程SQL Server 2000服务器进行管理。
(8)事件探查器:监视SQL Server 2000执行的SQL语句。
(9)在IIS中配置SQL XML支持:配置对IIS对XML的支持。
2.服务管理器启动、暂停和停止指定服务器上的SQL Server 2000的服务。
(1)Server:指定服务器(2)Services:选择管理的4种服务①SQL Server:数据库引擎。
②SQL Server Agent:自动化工作代理服务。
③MS Search:文本查询服务④Distributed Transaction Coordinator:分布式事务处理控制器。
(3)Start/Continue:启动选定的服务(4)Pause:暂停选定的服务(5)Stop:停止选定的服务。
(6)“当启动OS时自动启动服务”复选框。
3.企业管理器对本地或者远程服务器进行管理操作。
1)管理服务器:(1)服务器服务:①Database:数据库(master、tempdb、msdb、model)②Data Transformation Services:转移③Management:管理(Agent、Backup、Activity、Plans、logs)④Replication:复制⑤Security:安全(logins、Server Roles、Linked Servers、Remote Servers)⑥Support Services:支持(DTC、Serch、Mail)⑦Meta Data Services:元数据(2)服务器分组:将多服务器分组(top组或sub组),默认组为SQL Server Group(3)服务器注册:①选择服务器:自动检测,手工添加②选择验证方式:Windows验证和SQL Server验证③选择服务器组:Add SQL Server Group或Create New top Group2)管理数据库(1)自动建立的数据库(6个)①master:主数据库,记录登录和用户,系统配置设置,其他数据库包括数据库文件的位置等。
数据库管理作业指导书1. 引言数据库管理是指对数据库进行有效的组织、维护、监控和优化的过程。
本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并提供作业指导,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库管理技能。
2. 数据库管理概述2.1 数据库管理定义数据库管理是指对数据库进行合理规划、部署、操作和维护的过程,旨在确保数据库的可靠性、安全性和高效性。
2.2 数据库管理的重要性数据库管理对于组织和管理大量数据至关重要,它可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一致性,提升数据的访问效率,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3. 数据库管理任务3.1 数据库规划基于需求分析,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关系、数据字典和安全策略,为后续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奠定基础。
3.2 数据库设计根据数据库规划的结果,设计数据库的逻辑和物理结构,包括表结构设计、索引设计等。
3.3 数据库部署根据设计好的数据库结构,通过创建、初始化数据库对象和加载数据等操作,将数据库部署到服务器或云平台上。
3.4 数据库操作包括数据的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等操作,通过SQL语言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3.5 数据库监控与优化通过监控数据库的性能、空间使用情况和负载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优,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可靠性。
4. 数据库管理常用工具4.1 SQL语言SQL(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是数据库管理常用的操作语言,它可以用于定义数据库结构、查询和操作数据。
4.2 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进行数据库管理的软件,常见的DBMS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4.3 数据库监控工具数据库监控工具可以实时监测数据库的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使用情况、磁盘IO等,并提供性能分析和故障诊断。
5. 数据库管理作业指导5.1 作业一: 数据库规划根据给定的需求,进行数据库规划,包括确定数据库的结构、关系、数据字典和安全策略。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指导书《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指导书实验1 熟悉SQL Server 2000环境及数据库⽂件管理⼀、实验⽬的1、掌握登录SQL Server 2000的⽅法,熟悉SQL Server实⽤⼯具的使⽤;2、了解SQL Serve数据库的存储结构,掌握估算数据库⼤⼩技术;3、掌握创建数据库技术,掌握扩⼤和压缩数据库技术;4、掌握使⽤企业管理器⼯具和T-SQL语句及系统存储过程对数据库进⾏管理。
⼆、实验要求1、熟悉SQL Server 2000的⼯作环境,了解SQL Server主要管理⼯具的⽤途和使⽤⽅法。
2、掌握在SQL Server 2000环境下,利⽤企业管理器和T-SQL语⾔创建和管理数据库的⽅法。
三、实验设备、环境设备:奔腾II或奔腾II以上计算机环境:WINDOWS 98或WINDOWS NT、SQL SERVER 2000中⽂版四、实验原理、⽅法上机操作五、实验步骤及内容(⼀)实验步骤1、教师讲授2、教师演⽰3、学⽣实际操作(⼆)实验内容1、熟悉SQL Server 2000管理⼯具(1)企业管理器(Enterprise Manager)(2)查询分析器(Query Analyzer)(3)服务管理器(Service Manager)(4)事件探查器(Profiler)(5)导⼊和导出数据(Import and Export Data)(6)SQL Server其他管理⼯具2、数据库⽂件管理(1)数据库的创建和删除。
①在企业管理器中建⽴⼀个图书读者库。
图书读者数据库中将包括⼀个数据⽂件和⼀个⽇志⽂件,各⽂件的属性见表1-1。
②删除上题所建的数据库然后⽤T-SQL语句重新创建。
(2)修改数据库①查看图书读者数据库的属性及数据⽂件和⽇志⽂件的空间使⽤情况。
②在企业管理器中,⾸先扩⼤图书读者数据库的主数据⽂件的⼤⼩,然后查看扩⼤后的数据库属性,接着收缩主数据⽂件到定义时的⼤⼩。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实验指导书 - 答案实验一: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装与配置问题一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一种软件,用于管理和组织数据库。
它允许用户创建,读取,更新和删除数据库中的数据。
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问题二在实验室环境中,我们将使用MySQL作为我们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以下是MySQL的一些常见特点: - 开源免费 - 跨平台支持 - 可扩展性强 - 有大型的用户社区和丰富的资源支持问题三MySQL的安装步骤如下: 1. 下载MySQL安装文件,可以从MySQL官方网站或者其他可信的下载源获取。
2. 运行安装程序,按照向导的指示进行安装。
3. 选择是否要安装MySQL 服务器和MySQL工具。
4. 设置密码以保护数据库的安全。
5. 完成安装程序并启动MySQL服务。
数据库是一个组织和存储数据的容器。
在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以表的形式存储,每个表包含多个行和列。
每行代表一个记录,每列代表一个字段。
问题五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是一种DBMS,它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来操作和处理数据。
常见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MySQL,Oracle,SQL Server等。
问题六开放数据库连接(ODBC)是一种标准的数据库访问方法,它允许不同的应用程序通过统一的接口访问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ODBC驱动程序充当应用程序和数据库之间的翻译器。
问题七在Windows系统中,ODBC数据源可以通过控制面板的“管理工具”来配置。
在数据源配置对话框中,可以添加,编辑和删除ODBC数据源。
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使用ODBC接口库和ODBC驱动程序来连接和操作数据库。
具体步骤如下: 1. 加载ODBC接口库。
2. 初始化ODBC环境。
3. 建立数据库连接。
4. 执行SQL语句。
5. 关闭数据库连接。
6. 释放ODBC环境。
问题九ODBC接口库是一组API函数,用于连接和操作数据库。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实验的地位、作用《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实验作为课程实践性环节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通过设计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增强管理信息系统的感性认识;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开发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二、实验开设对象本实验开设对象为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实验为必修内容。
先导课程包括《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至少一种,最好已学习了《软件工程》或《管理信息系统》课程。
三、基本原理及课程简介《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M1S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能力的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它是软件开发方面核心实践课程。
本课程在内容方面着重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实践能力方面着重培养学生对所开发的MIS系统的用户需求获取与分析方法、系统设计方法与开发技能的训练。
实验课程不同于理论课程,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
四、题目的有关说明M1S系统的开发,最重要的环节是需求分析,即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工程,弄清一个MIS系统要“做什么”绝不是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核心问题,这也是软件工程理论专门将需求分析阶段上升为需求工程的根本原因。
本实践课考虑到学生通过现场调研、用户走访的方式来进行需求调研和分析,对于一部分题目不够现实,有些题目的专业知识背景也非短时间能解决,因此在鼓励学生尽量通过实际用户调研获取用户需求的同时,对部分题目给出一个概要的用户需求,特别建议对于没有实际调研的题目,学生要尽量站在最终用户的角度去设想用户需求,从一个尽可能翔实的用户需求出发,进行必要的需求分析,然后再进行系统设计等。
有关用户需求部分,也建议学生进行充分的相互讨论,包括与指导教师的讨论等。
数据库原理与应⽤实验指导书完整(快速切换页码⽅法:按住ctrl键再单击相关项⽬)实验⼀创建数据库与表1. 新建数据库(1) 利⽤向导创建数据库(新建⽂件/本机上的模板)(2) 创建空数据库2. 表的基本操作(1) 使⽤向导创建表(2) 复制表(3) 利⽤设计视图建⽴表(参考教材P25-P29)①设置查阅向导②设置标题属性(P42)③设置默认值(P44)④设置字段的“有效性规则”与“有效性⽂本”(P42)⑤设置掩码(P43)⑥设置⽇期格式:(P40)⑦设置主键(P49)⑧增加字段,在“姓名”字段后增加⼀个“年龄”字段(P48)⑨删除字段,将刚增加的字段删除。
(P49)(4) 表操作①在数据表视图和设计视图之间进⾏切换,熟悉切换的⽅法。
②在数据表视图中输⼊记录。
③隐藏/取消隐藏列(P53)——格式菜单④冻结(P64)——格式菜单⑤排序(P58)——记录菜单⑥筛选(P60)——记录菜单⑦调整表外观——格式菜单3. 表间关系(P64)4. 导⼊、链接、导出(P34)实验⼆查询⑴使⽤设计视图建⽴查询⑵使⽤设计视图建⽴查询⑶设置查询排序及准则⑷汇总查询⑸交叉表查询⑹参数查询⑺动作查询①删除查询②更新查询③追加查询④⽣成表查询:⑻利⽤SQL语句建⽴查询实验三窗体1. 掌握⾃动创建窗体、使⽤向导创建窗体的⽅法(1) 建⽴基于单表的窗体①纵栏式窗体②“表格式”窗体(2) 建⽴基于多表的“学⽣信息和成绩”窗体2. 在设计视图创建窗体⑴建⽴“学⽣信息简表”窗体⑵使⽤设计视图1⑶使⽤设计视图2实验四报表1. 建⽴“学⽣成绩单”报表2. 建⽴“学⽣档案”报表3. 建⽴“分数段统计”报表4. 建⽴“排名次”统计报表实验五宏实验六数据库设计理论实践《数据库原理与应⽤》实验指导书⼀、实验的性质与学习⽬的《数据库原理与应⽤》为⾮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课程。
通过实验教学,使学⽣验证并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原理,具备数据库的基本设计能⼒、掌握利⽤数据库进⾏信息管理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数据库应⽤系统的开发⽅法,为以后更好地使⽤数据库应⽤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数据库系统实验指导书《数据库系统原理》实验指导书⽬录实验⼀数据库的定义、建⽴和维护 (3)实验⼆数据库的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 (11)实验三数据库的组合查询和统计查询 (14)实验四视图的定义和使⽤ (16)实验五触发器和存储过程的定义和使⽤ (19)实验六嵌⼊式SQL的使⽤ (24)实验七数据库设计 (30)实验⼋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 (31)实验⼀数据库的定义、建⽴和维护⼀、实验⽬的1、掌握使⽤SQL Server 企业管理器、SQL 创建数据库、基本表和修改基本表的结构;2、掌握使⽤SQL Server 企业管理器、SQL 向数据库表输⼊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的操作。
⼆、实验内容1、创建数据库和查看数据库属性;2、创建学⽣表、课程表和选课表,为主键创建索引;3、查看和修改表结构;4、通过企业管理器,在学⽣选课数据库中的学⽣、课程和选课3 个表中,各输⼊10条以上记录;5、通过企业管理器对学⽣选课数据库的学⽣、课程和选课3 个表中的数据进⾏插⼊、删除和修改操作;三、实验步骤1、创建数据库(1)使⽤企业管理器建⽴数据库的步骤1)从“开始”菜单中依次选取“所有程序”、“Microsoft 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
2)选中需要在其上创建数据库的服务器,点击前⾯的“+”号,使其展⽰为树形⽬录。
3)选中“数据库”⽂件夹,单击⿏标右键,在弹出菜单上选择“新建数据库”,如图1-1 所⽰:图1-1 创建数据库(1)随后在数据库属性对话框的常规页⾯中,输⼊数据库名“学⽣选课”,如图1-2 所⽰:数据库属性对话框有3 个页⾯:常规页码、数据⽂件页⾯和事务⽇志页码。
分别⽤来义数据库名、数据⽂件属性和⽇志⽂件属性。
请结合帮助⽂档,了解这些页⾯中选项的含义。
4)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在企业管理器窗⼝中出现“学⽣选课”数据库标志,表明已经成功创建数据库。
5) SQL Server 企业管理器中,右键单击“学⽣选课”数据库,在弹出菜单中选择“属性”,将弹出⼀个对话框,显⽰“学⽣选课”数据库的属性。
数据库管理作业指导书一、概述数据库管理是现代信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部署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概念、技术和方法,指导学生完成相关作业任务。
二、数据库管理基础知识1. 数据库概念数据库是指按照一定数据模型组织、存储、管理和维护的数据集合。
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的特点、优势以及常见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2. 数据库设计与规范数据库设计是指根据预定的需求和目标,按照一定规范和原则对数据库进行结构化设计。
学生需要了解ER模型、关系模型等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概念和规范。
3. 数据库语言常见的数据库语言有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等。
学生需要掌握SQL的基本语法,并能够运用SQL语言进行数据查询、删除、修改和插入等操作。
4. 数据库管理任务数据库管理任务包括数据备份与恢复、性能优化、安全保护等。
学生需要了解数据库管理的各项任务,并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数据库的稳定运行。
三、作业任务1. 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学生需要根据作业需求选择一个合适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2. 数据库设计与实现学生需要分析作业需求,进行数据库设计,并将设计结果转化为相应的数据库表结构。
学生还需编写SQL脚本来创建表、插入数据等操作。
3. 数据库查询与更新学生需要根据指定的查询需求,编写相应的SQL语句进行查询操作。
同时,学生还需编写SQL语句来进行数据更新操作,如删除、修改等。
4. 数据库性能优化学生需要针对数据库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例如创建适当的索引、优化查询语句等。
5. 数据库安全保护学生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保护数据库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如设置用户权限、进行数据加密等。
四、作业提交要求1. 提交数据库设计文档学生需要提交包括ER图、数据字典、表结构等在内的数据库设计文档,以及相应的SQL脚本文件。
2. 提交作业报告学生需要撰写数据库的作业报告,详细介绍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过程、查询与更新操作、性能优化和安全保护措施等。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班级计算机2015-2、3、4 指导教师杜义君塔里木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2013年6月12日《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数据库设计(Database Design)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满足各种用户的应用需求(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在数据库领域内,常常把使用数据库的各类系统统称为数据库应用系统。
一、课程设计目的、性质和任务《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系本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设臵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能应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软件开发工具,掌握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方法。
课程设计的目的:(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课程《数据库原理》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计算机应用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掌握用《数据库原理》的知识设计计算机课题的思想和方法。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
(4)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设计课题的全部内容,包括:A.通过调查研究和上机实习,收集和调查有关技术资料。
B.掌握设计课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C.根据课题的要求进行上机实验调试。
课程设计任务:本课程是一门理论性,系统性较强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设计各种实际应用系统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数据库建模及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常见基本方法。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有关边缘学科的发展,以及本学科的内容加深充实,理论上升,本课程为之亦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研究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SQL语句等主要内容。
课程设计完成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数据库原理和设计方法,熟练掌握数据库中的基本概念,原理,通过程序的设计和调试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目,学习过程中要使学生受到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
二、课程设计题目及主要开发环境:设计题目:参照附表1开发环境:数据库可以选用微软的ACCESS、SQL SERVER三、课程设计时间:2周,要求设计开始提前1周布臵任务,便于收集资料,上网查阅、借阅资料。
四、课程设计完成内容:根据所选题目单的设计一个简信息管理系统程序,通过查阅资料确定系统功能与具体的开发方向,资料的查阅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手段实现:(1)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2)到相关网站查阅相关资料;(3)进行实地采访和调查获的一手资料。
确定了开发方向后综合运用所学编程知识和数据库知识开发与调试应用系统。
具体完成的任务如下:1、应用环境业务熟悉2、系统基本功能描述;3、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4、功能代码的设计编写;5、程序的测试与总结。
六、课程设计提交的成果:课程设计说明书数据库系统备份七、课程设计步骤:1.根据题目熟悉相应环境下业务活动,写出业务描述。
2.根据业务活动确定系统功能。
3. 根据需求分析绘制ER图4. 根据ER图设计数据库,根据范式理论规范化关系,要求每个关系达到3NF。
5. 写出创建基本表的代码(包括表名,属性名,属性的数据类型,完整性约束:主键、外键、检查约束、是否空值、唯一约束,默认值,索引)6. 创建必要的视图7. 写出实现各个功能的功能代码(可以是存储过程,函数,触发器)8. 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八、参考内容获得手段:(1)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2)到相关网站查阅相关资料;(3)进行实地采访和调查获的一手资料。
九、时间进度安排:第1—2天:业务环境调研,熟悉。
第2—3天:确定系统功能第4—5天:绘制ER图第5—6天:设计数据库模式,规范化关系。
第6—8天:代码设计第9—10天:撰写设计说明书十、课程设计书要求1、封面(统一格式)2、课程设计任务书(统一格式)3、设计说明书内容的要求:前言简要说明选题的意义,应用技术领域及范围,设计的原理、方法和主要内容,设计的结果。
(字数300-400字)正文正文是说明书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引言:描述设计的目的、意义与任务;(2)设计过程描述:包括数据库设计各个阶段的目标、任务与结果;(3)总结:设计中收获和体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参考文献正文引用参考文献处应以方括号标注出。
如“…效率可提高到25%[7]”,表示此部分内容引自参考文献7。
又如“…在IP 网络中,多点通信业务可以应用传统的单播技术实现[3-6]”,表示此部分内容引自参考文献3、4、5、6。
4、设计说明书格式要求:⑴页面设臵:① A4纸张,纵向,上下边距 2.5cm,左右边距 2.6cm,页眉1.8cm,页脚 1.5cm,文档网格一律使用“无网格”。
②页眉页脚:页眉设臵为:“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小五号字,宋体,右对齐。
页脚设臵为:插入页码,居中,从“正文”页开始设为第1页。
前言、目录不用插入页码,如需插入,另行编码。
③段落“行距”一律为单倍行距。
⑵题目:2号字,宋体加粗,居中。
(3)目录目录、前言二字格式为:2号黑体,居中具体标题格式为: 4号宋体,单倍行距一般列出二级标题即可。
(4)正文正文部分内标题: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1.1,1.2,2,2.1,2.2等。
一级标题格式:4号字,楷体_GB2312,段前后间距0.5行,左右缩进0字符,首行缩进0字符。
二级标题格式:5号字,黑体,段前后间距0.5行,左右缩进0字符,首行缩进0字符。
三级标题格式:5号字,宋体,段前后间距0.5行,左右缩进0字符,首行缩进0字符。
正文格式:5号字,宋体,段前后间距 0行,左右缩进0字符,首行缩进2字符。
图表格式:标题设臵为小5号字,黑体加粗,居中;表格画为三线表,标题在表格上方。
(5)参考文献:①参考文献四个字的格式:小5号黑体,段前后间距0.5行,首行缩进0字符。
②参考文章格式:用中括号标序,字体用小5号宋体。
③正文引用参考文献处应以方括号标注出。
如“…效率可提高到25%[7]。
”表示此结果援引自文献7。
④参考文献的编写格式为:期刊文献的格式:[编号]作者(注:多个作者之间用逗号,下同).文章题目名. 期刊名,年份,卷(期):起页~止页。
图书文献的格式:[编号]作者 .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 起页~止页。
会议文献的格式:[编号]作者 .文章题目名. 会议地点,会议名(论文集),年份: 起页~止页。
(6) 其它:①数字:文章中的数字,除了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式应前后一致。
②标点符号: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标点符号,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加以区分。
③计量单位: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④设计说明书中公式的引用,均应注明出处。
课程设计对学生要求:1、按时到指定地点进行课程设计,并准时完成设计任务。
2、明确课程设计的目的和重要性,认真领会课程设计的题目,读懂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学会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积极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
3、要求在设计开始前一周认真查阅相关资料(上网、图书馆借阅或实地调研), 课程设计中,学会如何运用先修课程的知识与收集、归纳相关资料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
4、可以利用他人的部分成果,但不得抄袭、全文复制他人成果。
5、每个同学独立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严格要求自己,自信但不固执,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善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听取同学的意见,有意识地树立严谨的科学作风,要独立思考,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按时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6、要求在实验室设计时不得打游戏或做与课设无关的事情,否则取消课设资格。
不得无故缺勤。
课程设计对教师要求:1、指导教师要熟悉课程设计的理论知识,清楚本课程设计在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
2、根据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教学大纲要求拟订题目和课程设计任务书(包括课程设计目的、内容、要求、进度、成绩评定等),制定具体考核形式(一般应采用平时学习情况和评审课程设计报告相结合方式)并于课程设计开始时向学生公布。
做好课程设计的各项准备工作。
3、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启发引导,鼓励学生提出独立见解,适当组织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4、培养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5、严格要求学生,使其独立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教学自始至终要有布臵,有检查,有考核,不能放任自流。
6、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定期指导,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督促和检查课程设计的进度和质量。
7、认真评阅和审核学生课程设计的全部内容,评定成绩,做好总结。
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2013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