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案_公开课
- 格式:doc
- 大小:141.00 KB
- 文档页数:4
四、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以北京近期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图片导入,认识城市化的两面性。
(二)新课讲授1、展示本节学习目标。
2、阅读教材,合作探究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3、请学生阅读“扩容与提质并重”材料,回答问题。
4、展示城市环境污染图片,让学生对环境污染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请同学举例说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现象,危害有哪些,能够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三)感悟提升学生自主总结分析我县在发展中有哪些环境问题。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应采取的措施。
(五)作业布置(六)教学后记《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标语《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标语更新:2018-12-04 22:54:06为了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清洁、优美的城市工作、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条例。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科学知识的宣传,提高公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尊重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不得妨碍、阻挠市容和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履行职务。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标语:1、深入学习贯彻《浙江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
2、环卫工作人人参与,美好环境家家受益。
3、环境人人爱,清爽自然来。
4、餐厨垃圾,单独处置。
5、出店经营,罚款五百。
6、环卫靠大家,惠及你我他。
7、垃圾乱烧,罚款二百。
8、垃圾归队,文明回家。
9、饲养宠物、信鸽不得污染环境,若违反且限期不改正的,罚款50元至500元。
10、衣物乱晾,责令改正。
11、砂土遗漏,罚款五千。
12、垃圾丢进箱,城市更清爽。
13、物品乱摆、摊点乱设,罚款五十。
14、乱涂乱贴,责令清除;若不清除,罚款50元至300元。
15、管住脏、乱、差,留下真、善、美。
16、乱搭乱建,逾期不改,罚款五百。
17、你我多一份自觉,淳安多一份清洁。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 优质课教案课题:《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班级:高一5班执教人:张光美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2.分析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逆城市化的成因;3.了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和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及其解决途径的探究,体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认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辨证关系,树立正确的人观。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2.分析当前城市化一些不良倾向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
[教学重点]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呈现,在问题探究中培养地理素养、思维能力和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课时安排]1课时四、讲授过程:【新课导入】上海世博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加美好>提出,引入本节课内容。
【热点链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
预计到2010年,全球总人口中的55%将居住在城市。
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板书】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展示ppt城市与农村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从而引起第一个主题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活动探究:阅读P41 42内容,谈论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活动时间约10分钟)【板书】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城市传统文化风貌破坏等)活动探究:展示ppt微信好友的状态和同期出现的雾霾问题,要求同学说出身边的环境问题(活动时间5分钟)【板书】二、城市环境问题1.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展示ppt)2.原因:城市是人类产业活动高度集中的区域;长时期和高强度的产业活动;不合理的城市规划等。
一、教案设计背景1. 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析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持续城市化的策略。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了解不深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1. 教学内容:(1)城市化过程的定义与特点(2)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可持续城市化的策略2. 教学重难点:(1)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可持续城市化的策略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城市化进程中的典型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化过程的思考,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城市化过程的定义与特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如土地利用、水资源、生态环境等。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5. 总结提升:总结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可持续城市化的策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讨论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小测验等形式,检验学生对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知识掌握程度。
3. 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中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的能力。
4. 教学目标达成度:综合评估学生在本节课中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理解和可持续城市化策略的掌握,以判断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六、教学拓展与延伸1. 城市化进程中的其他国家案例:介绍不同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城市化是全球性的现象。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逆城市化的成因分析。
4.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过程中,提高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2.通过走访、实地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学会专题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方法,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城市环境问题的学习,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环境观教育。
2.在分析当前城市化一些不良倾向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城市发展观。
教学过程与方法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身的体会,从生活习惯、劳作方式、交通运输、城乡差距等方面讨论城市化对我们生活的积极影响。
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板书)二、完成教材第41页的活动。
应该优先发展公共汽车和电车。
①能够解决混合交通问题,提高城市道路利用率。
②减少了交通工具的多元化,能达到合理控制城市总体交通流量,便于管理的效果,从而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机率和违章率,有效保证道路安全畅通。
③城市公交运量大、污染小、快速便捷,有助于城市生态和特色旅游文化的保留。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归纳: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板书)⑴高强度和持续的经济社会活动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而又还不同程度地影响这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
⑵城市化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
⑶城市是重要的污染源。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环境生态。
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板书)⑴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原先的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了城市功能分区。
⑵城市化过程改变了居民的就业方式,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区域产业活动以非农业活动为主体。
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渐演化为现代化工业社会。
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定义。
让学生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1.2 教学内容城市化的定义和分类。
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3 教学方法讲座法:讲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4 教学资源教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
1.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对城市化概念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城市化的定义和分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定义和分类。
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特征。
2.2 教学内容城市化的定义和含义。
城市化的分类和类型。
2.3 教学方法讲座法:讲解城市化的定义和分类。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的分类和特征。
2.4 教学资源教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
2.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对城市化定义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和趋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帮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演进过程。
3.2 教学内容城市化的主要特征:人口增长、城市面积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等。
城市化的趋势:快速发展、不平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等。
讲座法:讲解城市化的主要特征和趋势。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城市化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城市化的特点。
3.4 教学资源教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数据和图表。
3.5 教学评价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准确性来评估学生对城市化特征和趋势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过程及特点。
2.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教学难点: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城市化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城市化现象。
(2)提问: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有哪些特点?2.理论讲解(1)城市化的概念:城市化是指人口、产业、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提高的过程。
(2)城市化过程:城市化过程包括人口城市化、产业城市化、地域城市化等。
(3)城市化特点:快速性、集中性、不平衡性。
3.案例分析(1)展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案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市化过程。
(2)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生态环境影响:水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
②社会环境影响:人口结构变化、就业压力、住房问题、交通拥堵等。
4.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负面影响。
5.解决问题(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减轻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提出解决方案,如加强城市规划、提高环保意识、推广绿色建筑等。
(2)强调城市化过程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让学生充分理解城市化的概念、过程及特点?2.学生是否能够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学生在解决问题环节是否能够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五、课后作业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调查家乡的城市化发展状况,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教学资源1.图片资源:城市化发展图片、城市环境问题图片等。
2.文字资源:城市化相关论文、新闻报道等。
3.视频资源:城市化发展纪录片、城市环境问题纪录片等。
七、教学评价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及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土地、水、空气、生态等方面。
3. 培养学生分析、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城市化的概念与特点2. 城市化的过程3. 城市化对土地资源的影响4. 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5. 城市化对空气质量的影响6. 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7. 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化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影响。
3.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采用互动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城市化案例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准备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统计数据和图表。
3. 准备课堂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城市化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介绍城市化的概念、特点及过程,分析城市化对土地、水、空气、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的城市化案例,让学生了解城市化过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 课堂讨论: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可持续发展与城市化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城市化概念和影响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
3. 短文写作: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他们对城市化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口头报告:如果进行了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进行口头报告,评估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解释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改变,不合理的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针对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了解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和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过程与方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归纳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全面的、辨证的、发展的来看待城市化过程中积极的一面和出现的问题。
明确发达国家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和我国城市化过程中的成就,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带来的环境问题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案例一〕【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是城市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并导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地域的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开发和城市破坏的不可逆转。
比如,现在的城市交通越来越拥堵,这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典型的“城市病”。
那么,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过渡〕先请同学们阅读图2—17、P41自然段思考城市化对农村生活和城市生活影响〔板书〕一、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城市化过程对生活的影响〔点拨〕对农村生活的影响是:城市文明影响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和劳作方式。
〔板书〕对农村生活的影响〔点拨〕对城市生活的影响是:改变了城市交通,促进了城乡交流,缩小了城乡差别〔板书〕对城市生活的影响[讨论]P41“活动”---城市应当优先发展什么交通工具〔点拨〕城市应当优先发展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根据以下因素确定:比较各种交通工具的优劣;城市的实际情况。
〔过渡〕城市化在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它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读P41“阅读”,总结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填写下表影响及危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板书〕2、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点拨〕〔过渡〕读P42“阅读”,总结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填写下表影响方面产生的影响城市用地就业方式景观与生态系统地域联系〔板书〕3、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及危害大气圈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案课题名称: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课时数: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以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掌握城市化对地表水、空气、土壤的影响。
3.了解城市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教学内容:一、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城市化对地表水的影响。
三、城市化对空气的影响。
四、城市化对土壤的影响。
五、城市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教学重点:1.掌握城市化对地表水、空气、土壤的影响。
2.了解城市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分析城市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探究和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一、引入1.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
2.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城市化的了解。
二、讲解1.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对地表水的影响。
3.城市化对空气的影响。
4.城市化对土壤的影响。
5.城市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1.分析一个城市化的案例。
2.讨论该案例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四、总结对城市化的影响进行综合总结,并回答学生问题。
五、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的短文。
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PPT、黑板、多媒体设备、案例分析等。
评价方法:听课记录、测试、作业评分等。
教学延伸:请学生查找一些相关的案例,加以分析。
并进行小型展示。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城市化的概念以及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能够进一步认识城市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同时,能够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为建设美好的生态城市做出自己的贡献。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趋势。
2. 使学生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定义。
2. 全球城市化的趋势。
教学难点:1.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城市化的概念、定义及其全球趋势。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城市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相关PPT课件。
2. 城市化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城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的概念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讲解:介绍城市化的概念、定义及其全球趋势。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城市化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作业布置:1. 让学生收集一些关于我国城市化的案例,分析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二章:城市化的定义与衡量教学目标:1. 使学生掌握城市化的定义及其衡量指标。
2. 使学生了解城市化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重点:1. 城市化的定义及其衡量指标。
2. 城市化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1. 城市化的不同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城市化的定义、衡量指标及其不同类型。
2. 比较法:比较不同类型城市化的特点。
教学准备:1. 相关PPT课件。
2. 城市化类型及其特点的资料。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城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化的定义及其衡量指标。
2. 讲解:介绍城市化的定义、衡量指标及其不同类型。
3. 比较:比较不同类型城市化的特点。
作业布置:1. 让学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城市化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三章:城市化的全球趋势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全球城市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 使学生理解城市化对全球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全球城市化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 城市化对全球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城市化对全球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序列湘教版必修二课题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班级小组姓名课标运用有关资料,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1.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2.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重点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带来的环境问题难点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基础层次问题1.结合生活感受,谈谈城市化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2.阅读课本,概括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地形:对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使地表趋于___________。
(2)气候:改变_________的原有性质,产生_________效应。
(3)水文:破坏了原有的_________系统,城区水系紊乱。
(4)植被:破坏原有_______植被,大量地人工移植栽培树木花草
(5)土壤:
(6)生态:产生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_______________,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
3.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4.城市环境问题有哪些?其产生原因是什么?
人文环境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村
转
变
为
城市
土地利用方式
居民就业方式
景观特征
人口分布
经济开放程度
信息与交通
教育与文化
迁移应用层次材料一: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雨量充沛,地形以平原
为主。
材料二:2011年夏季,暴雨连降武汉,每一次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
侃:“到武汉看海!”武汉曾是全国仅有的“百湖之市”,而今全市中心城区现存的湖泊只有38个,“杨汊湖”、“东沙湖”等诸多湖泊已不见水,只剩一个带“湖”字的地名。
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概括说明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
(提示:可从自然[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和人为两方面分析)
自主检测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原先的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B.城市经济活动强烈地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导致城市气候类型的变化
C.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导致城市地区水系紊乱
D.城市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活污染
读城市与郊区之间热力环流图,完成2~3题。
2.由图可知,城市市区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
C.热岛效应D.土地荒漠化
3.出现该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①下垫面的改变②人口和产业集中,生产、生活和交通工具产生大量废热③高大建筑物使城区大气流动不畅,热量不易散失④河网系统遭破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能力提高图11为同一降水过程形成的自然状态的洪水过程线、自然状态的地下径流过程线、城市化后的洪水过程线和修建水库后的洪水过程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洪水过程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
A.兴建污水处理厂B.疏浚河道C.加强道路建设D.完善排水系统
我的问题
知识建
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