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对虾病害防控新思路
- 格式:pdf
- 大小:342.21 KB
- 文档页数:1
南美白对虾疾病辨症防治方法虾病的治疗受池塘水体、有机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用药的用量和药效难以保证。
常用的给药方法主要有全池泼洒法和口服法,并常将这两种方法同时使用,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全池泼洒法要准确测量出池塘水体体积,按药物所需剂量和池水体积算出全池的用药量,将所需药量配制好后均匀泼洒入虾塘。
口服法指将所需药物按一定剂量并加入适量粘合剂与虾饲料充分拌匀后再投喂,用以消灭体内的病原体、增强虾的抵抗力或促进对虾生长。
此法适用于对虾体内疾病及营养不良性疾病的防治,一般连续投喂5~7d为一个疗程。
治病要对症用药,可以根据不同的病原类型进行治疗。
高温季节是南美白对虾疾病的高发季节,生产上应根据南美白对虾不同的病症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病症防治措施1,摄食不振症的建议处理措施:(1)调水: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活性黑土1000克、葡萄糖300克加水全池泼洒,次日泼洒益水宝(芽孢杆菌)750克、中鱼高能复合菌1000毫升。
(2)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中鱼尼考1.5克、大蒜素4克、水产专用维生素C4克和利胃宝3.2克,每天2次,连喂2天。
2,烂鳃、空胃、肠炎综合症建议处理措施:(1)外用:每立方米水体用二溴海因0.2克溶水全池泼洒,连用2天,第二天每亩水面1米水深配合使用葡萄糖300克;间隔3天后,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益水宝1000克、光合细菌5升加水全池泼洒。
(2)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中鱼尼考2克、乙酰甲喹1克、水产专用维生素C4克和免疫多糖2克,每天2次,连喂5天。
3,软壳红体、白斑、肝胰腺肿大充血症建议处理措施:(1)外用:每立方米水体用0.2克强克101溶水全池泼洒,连用2天,第三天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葡萄糖300克、养水神液1升加水全池泼洒,间隔3天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益水宝1000克、光合细菌5升加水全池泼洒。
(2)内服:每公斤饲料添加中鱼尼考2克、对虾病毒净15克、水产专用维生素C4克、生物酶2克、强肝灵2克和盐酸吗啉呱3克,每天2次,连喂5天。
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病害防治要点
南美白对虾具有适应性广、生长迅速、出肉率高、营养丰富等优点,是集约化高产养殖的优良品种。
本文谈谈池塘养殖南美白对虾的病害防治要点,供朋友们参考。
一、南美白对虾各种病害的预防
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治十分复杂,需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从清塘开始直至整个养殖过程,都要注意预防各种病害,一般可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适时开动增氧机,投放增氧剂等,增加水体溶氧,预防南美白对虾出现浮头现象。
2.南美白对虾的应激能力较差,容易导致疾病,因此池塘应适时泼酒抗应激的药物,增强对虾的免疫能力和抗病能力。
3.使用生物制剂与底质改良剂等,改善池塘水质环境,保持藻相
和菌相平衡,定期进行水质测试,使水质保持良好状态。
4.发现病虾、死虾及时打捞出,从外部观察到内部解剖查出病因,同时对症下药,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染。
二、南美白对虾病害的防治要点
在预防疾病的同时,发生疾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南美白对虾病害的种类比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类:病毒性、细菌性、寄生虫类和环境性病害。
1.细菌性疾病
一般有附肢变红、断须、烂鳃、烂尾、烂眼、甲壳溃疡和虾体弯曲等。
这些病害生产上常选用0.1-0.3ppm二溴海因、溴氯海因、二氧化氯或双氧离子季胺盐络合碘进行治疗,效果较好。
2.原生动物疾病
主要是纤毛虫类,一般用纤虫敌杀可得到有效的治疗。
3.环境性疾病
如生长缓慢、甲壳软、黑鳃等,通过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添换水,定期投放底质改良剂,如沸石粉、石灰、光合细菌等,强力增氧,保持绿色或黄绿色水色,保持水质活、嫩、爽。
海水养殖斑节对虾的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海水养殖斑节对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产品,但其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面临各种病害威胁,如白化病、细菌性病害、寄生虫感染等。
为了保证斑节对虾的健康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必须进行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海水养殖斑节对虾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疾病预防和健康管理的方法。
首先,疾病预防对海水养殖斑节对虾的养殖非常关键。
合理的疾病预防可以降低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减少疾病对养殖斑节对虾健康和生产效益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疾病预防方法:1. 清洁消毒:定期清洁和消毒养殖池,保持水质清洁。
对用具、设备和容器也需要进行定期消毒,以杀灭病原体和细菌。
2. 合理饲养管理:对斑节对虾的饲养管理要科学合理,不过度投喂或过度饲养。
合理的饲料配方和投喂方法可以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增加其抵抗病害的能力。
3. 控制养殖密度:养殖密度过高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和病害传播。
因此,在海水养殖斑节对虾时,应根据鱼池的大小和水质条件,控制合适的养殖密度,以保证对虾健康生长。
其次,健康管理对于海水养殖斑节对虾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健康管理,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防止疫情扩散和恶化,并保持对虾的健康状态。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健康管理方法:1. 定期的检查和观察:养殖者应定期检查对虾的体质和行为,观察是否有明显异常。
发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病害的进一步蔓延。
2. 强化营养管理:食物提供充足的营养,可以增强对虾的身体免疫力,提高其抵抗病害能力。
养殖者应根据对虾的需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并确保其正常摄食。
3. 病虫害预警:建立有效的病虫害预警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
养殖者可以通过观察症状、采集标本等方式进行病害鉴定,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防治措施。
总之,海水养殖斑节对虾的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是提高养殖效益和保证水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的疾病预防措施和健康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对虾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为养殖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实用技术一、切实做好白虾病害预防工作1.改良养殖水环境1)苗种放养前须彻底清塘①首先须晒塘、清淤;②然后采用生物、物理及化学综合法清塘:将水放至20cm左右,全池泼洒虾池专用清塘消毒剂—“特消灵”(含有效溴氯24%)1.0ppm(130-140g),同时将“特消灵”稀释液用农用喷雾器泼洒在池壁及池埂,浸泡7天左右,而后放入池水至养殖水面,全池泼洒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含有效溴8%)0.2 ppm,间隔2天(48小时),全池泼洒清水素(枯草杆菌,效价为2×109个活菌数/ g)0.3-0.4ppm,若池塘为老塘,应同时泼洒25kg白云石粉/亩,最后试水安全后可投入虾苗。
2)日常水质及底质管理苗种入池后,全池泼洒速效生物肥水素,每亩的用量为2kg,入池20天后,全池泼洒过氧化酰胺0.5ppm及平炉渣2.0-3.0ppm一次,以后每10天左右,全池泼洒光合细菌(效价为3×109个活菌数/ml)2.0-5.0ppm或清水素(枯草杆菌,效价为2×109个活菌数/g)0.25ppm一次,同时泼洒活化沸石10-20kg/亩。
2.苗种放养前须消灭携带病原(主要是传染性病原)苗种入池前,采用强克101(超碘季胺盐)0.5ppm浸泡30分钟才入池。
3.增强白虾体质,提高抗病能力1)在苗种运输时,可用100ppm免疫多糖溶液装苗,充气打氧运输,可大幅度提高种苗入池后的成活率;2)日常饲养管理时,可在饲料内添加功能性添加剂,以增强白虾体质,通常在每千克饲料内添加维生素B10.1g、维生素C(含量30%)1.0-3.0g、免疫多糖2.0g及生物酶活性添加剂(含人参皂甙及配糖体)1.0g,有条件的养殖业者可常年投喂,若条件不成熟,则可连续投喂3-5天,间隔1周后,继续投喂3-5天,周而往复。
二、白虾常见疾病及控制1.病毒性疾病①Taura综合征(1)病原:Taura病毒(TSV),为RNA病毒。
对虾7种常见疾病的防治对虾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淡水或海洋水产品,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消费。
然而,和其他生物一样,对虾也有可能患病。
在本文中,我们将主要介绍对虾7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是对虾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这些病原体可能通过不洁水源、饲料及对虾自身携带等渠道感染到对虾,引起严重的疾病和死亡。
以下是有关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1. 对虾养殖环境的卫生确保生长环境的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对虾细菌性疾病的首要措施。
保持对虾养殖水体的清洁,定期进行换水,并排出污物和废料,以维持养殖水域的良好水质。
2. 对饲料的控制对虾的饲料质量也是引起对虾细菌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对虾养殖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饲料的质量和用量,保证饲料的卫生和营养。
3. 优化对虾养殖管理加强对虾养殖管理,适时检测对虾的健康状况,发现病情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病毒性疾病对虾病毒性疾病是一类危害较大的疾病,通常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
以下是有关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方法:1. 对虾养殖环境的维护与细菌性疾病一样,保持对虾养殖水体的清洁也是预防和控制病毒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此外,建议选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滤水设施。
2. 选用优质对虾种苗对虾病毒感染的源头是种苗。
选择病毒抗性较强的对虾种苗,是防治对虾病毒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3. 加强对虾免疫针对不同的对虾病毒,可以进行对虾免疫。
选择合适的免疫方法和免疫方式,可以有效的控制对虾的病毒性感染并提高对虾的抗病力。
三、真菌性疾病除了细菌和病毒,对虾还可能感染真菌,引起真菌性疾病。
以下是有关真菌性疾病的防治方法:1. 对虾养殖环境的维护真菌性疾病也是对虾养殖的一大难题。
对虾水质的维护是预防和控制真菌性疾病的关键。
减少对虾养殖的水温变化,加强水质的检测和科学运用清水等保持水体清洁,有助于降低真菌性疾病的发生率。
2. 卫生措施对虾养殖场要对设备进行合理归位和消毒,检测池壁和合适的去渣装备等减少病原菌传播。
对虾7种常见疾病的防治摘要:1、目前对虾主要的病毒性疾病有几种?如何进行防治?当前对虾的主要病毒性疾病有“白斑1、目前对虾主要的病毒性疾病有几种?如何进行防治?当前对虾的主要病毒性疾病有“白斑病”及“桃拉症”,防治的方法为:①种苗须经过病毒检测确定无毒后,才能进入养殖环境;②投喂优质的全价饲料,并在饲料内添加0.2%“多糖”、0.1%“人参皂甙”及稳定型0.2%Ve;③每5-7天向养殖流水作业本全池泼洒“溴氯海因”0.5-0.6ppm或“二溴海因”0.3ppm1次;④养殖季节内,每15天全池泼洒“季胺盐络合碘”1.5ppm;⑤经常在养殖水体内使用生物制剂,以保持水环境的稳定。
2、对虾附肢发红是何原因?如何进行防治?对虾附肢发红的症状是由弧菌感染造成的,又称为“红腿病”,防治的方法为:①对虾放养前,须采用生物、物理及化学的综合法进行清塘处理;②在高温季节,定期向养殖水体泼洒“光合细菌”及活化沸石粉,其用量分别为2-5ppm 及10ppm;③全池泼洒“一元clo2”0.8-1.0ppm;④全池泼相当于“二氯海因”0.6ppm或“溴氯海因”0.5ppm;⑤在外泼药物的同时,内服“虾毒灵”或“迪芬克利”,其添加量分别为1%及0.2%。
3、对虾丝状细菌病发生的原因?如何进行防治?丝状细菌病发生主要与养殖环境的水质及底质有关,通常当地水呈富营养化时极易发生,防治的方法为①保持水质及底质的清洁,放养前必须经过彻底清塘;②放养密度切勿过大,并适当增加换水量;③饲料内应增加特殊的由动植物胆固醇合成的“脱壳素”,以促使对虾正常蜕皮及生长;④全池泼洒“季胺盐络合碘”1.0-1.5ppm;⑤全池泼洒茶粕,其用量为12ppm,待病虾脱壳后大换水。
4、对虾肠炎病的发病原因?如何进行防治?肠炎病主要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导致,防治的方法为①首先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ppm,待3天后全池泼洒“硝化细菌”1.0ppm;②在饲料内添加“肠炎停”,其添加量为1%,连续投喂3-5天即可。
南美白对虾生长旺期病害防治7~9月份是南美白对虾生长旺期,同时也是病害高发期。
养殖户要时刻注意天气变化,积极做好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
一、重视水源管理。
加注新水时应严格过滤、沉淀和消毒。
在暴雨来临前,用生石灰粉遍撒养殖池塘四周塘堤。
淡水池塘养殖,在暴雨后用生石灰对水全池泼洒1次。
加强水质调控,根据天气适时开机增氧,坚持每天凌晨、中午开机增氧2~3小时。
根据水质变化勤换新水,换水以少量多次的方式,每7~8天换掉池水的1/3,然后适当提高水位,保持在1.8米以上。
另外要慎施肥水,防止肥料因溶氧不足形成有害中间产物。
不定期地施用沸石粉等来控制水色。
换水困难的虾塘,可用EM菌或芽孢杆菌及硝化细菌等来改善水质,每月泼洒2次,能有效地分解池内有机物。
网箱养殖应及时清除网箱内残饵,保持网箱四周有微流水。
二、适量投喂饲料。
特别是水温在30℃以上时,日投饲量降低到正常投喂量的60%~70%,投饲应采取分散投饲、少量多餐的投饲方式。
每天投喂3~4次,早晚占70%~80%,白天占20%~30%。
日投饲量要根据天气、水质、对虾的健康和活动情况等灵活掌握。
同时,每15~20天拌饲料投喂维生素C、大蒜素、有益菌等制剂,每天1次,连喂3~5天,以增强虾体体质,提高免疫力。
三、加强日常管理。
白对虾旺长期间要尽量减少操作,必须操作时要细心,以减少虾类受伤和应激反应。
操作次日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消毒水体1次;坚持每天巡查1次以上。
四、准确防治病害。
此期的白对虾的主要疾病有红体病、白斑病、黑鳃病、红腿病及亚硝酸盐中毒症等。
其中以红体病、白斑病、亚硝酸盐中毒症相对较为突出。
应根据不同的病症,正确诊断,及时控制,以防蔓延流行。
主要防病措施是定期进行水体消毒,一般15~20天消毒一次。
消毒药物有超碘季胺盐、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及EM菌、硝化细菌等环保药品。
同时,应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素C、免疫多糖及病毒灵等药物添加剂,以增强机体的抗病力。
五、搞好轮捕疏养。
南美白对虾12种病害防治有法一、红体病(又称桃拉综合症)症状:虾体虚弱,甲壳变软,不摄食,空胃,体色素扩散,附肢呈红色,尤其是在尾扇、尾节和腹肢更明显,有时整个虾体变成红色。
急性期感染的南美白对虾全身暗红,尤以尾扇与游泳足明显。
病虾肝胰脏肿大变白。
防治:切断传播源,选择无感染的亲虾和虾苗,养殖水体用含氯或含碘药物消毒;用免疫增强剂如参素、核苷素、多肽类、酶类等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多糖类等增强免疫功能;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2克,红体消15克,EM原露3克,连续内服5~6天。
在水体中可用超碘季胺盐0.2克/立方米,连续泼洒2天。
在第3天用0.2~0.3克/立方米二溴海因全池泼洒,隔2天后再全池泼洒清水素(枯草杆菌)0.2克/立方米,沸石粉20克/立方米。
二、红腿病症状:病虾附肢变红,尤以游泳肢最明显。
步足、尾扇也呈红色。
病虾在水面慢游或旋转或上下垂直游动。
防治:①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0.4克/立方米;②第二天全池泼洒超碘季铵盐0.2克/立方米;③内服药饵,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0.3~0.5克,连续投喂3~5天。
三、白斑病症状:病虾反应迟钝,不摄食,甲壳上有白色的圆点,以头胸甲处最为显著,鳃丝发黄,肝胰脏肿大,糜烂,通常在几天内便可大量死亡。
防治::①全池连续泼洒二溴海因0.3克/立方米,2天;②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中添加对虾病毒灵10克、维生素C3克,连续投喂5~7天。
四、肠炎病症状::病虾游动缓慢,体质弱,肠道明显变粗、呈红色,肠胃空,有液体或黄色脓状物。
防治:①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克/立方米一次;②每千克饲料中添加肠炎灵5克、大蒜素5克,连喂3天。
五、烂鳃病症状:病虾鳃丝呈灰色,肿胀,鳃丝溃烂,呼吸困难,食欲不振。
防治:全池泼洒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0.2~0.4克/立方米一次。
两天后全池泼洒清水素(枯草杆菌)0.25克/立方米或EM原露0.3克/立方米,同时内服适量的环保抗菌药物。
南美白对虾主要病害及防治烂鳃病病因弧菌或其他杆菌感染。
病症鳃丝呈灰色,肿胀变脆,然后从尖端基部溃烂,溃烂坏死的部分发生皱缩或脱落。
虾浮于水面,游动缓慢、反应迟钝、厌食,最后死亡。
防治1.全池泼洒"虾舒宁"用量为每亩1升~2.5升;也可泼洒"虾舒泰"100毫升~200毫升/亩或按照100毫升~200毫升/(亩米)用量全池泼洒"虾净",病情严重时第二天再泼一次;"溴氯海因"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1ppm~0.3ppm 可治疗此病,每亩水面泼洒0.05千克~0.15千克"富溴"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2.在饲料中按照1%添加量加入"虾健康",同时配合使用"解毒保肝散"(1%添加)和"排毒护虾丹"(1%添加),另外,"LAPP-高效营养素"(0.5%添加)可促进虾的机体修复。
甲壳附肢溃疡病病因细菌感染。
病症病虾体表甲壳和附肢上附有黑色溃疡斑,溃疡边缘呈白色,凹陷,严重时可侵蚀至甲壳下的组织。
防治1.在饲料中按照1%添加量添加"虾健康",同时配合使用"解毒保肝散"(1%添加)和"排毒护虾丹"(1%添加),另外,"LAPP-高效营养素"(0.5%添加)可促进虾的机体修复。
2.全池泼洒"虾舒宁"用量为每亩1升~2.5升;也可泼洒"虾舒泰"100毫升~200毫升/亩或按照100毫升~200毫升/(亩米)用量全池泼洒"虾净",病情严重时第二天再泼洒一次;"溴氯海因"全池泼洒,使池水成0.1ppm~0.3ppm可治疗此病;每亩水面泼洒0.05千克~0.15千克"富溴"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措施1. 引言1.1 南美白对虾养殖概述南美白对虾是一种重要的养殖物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受到关注。
其肉质鲜美,口感鲜美,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南美白对虾养殖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产量高等优点,因此受到许多养殖户的青睐。
南美白对虾主要生长在温暖的水域,通常适宜的养殖水温为25-30摄氏度。
养殖户在进行南美白对虾养殖时,需要注意水质的控制、饲料的合理投喂以及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包括白点综合症、溶血菌病、白肠病、黄疸病等。
这些病害如果不及时有效的防治,将对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了解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和预防措施,才能保障养殖户的经济利益,确保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详细介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相应的防治措施。
2. 正文2.1 南美白对虾养殖常见的病害南美白对虾养殖常见的病害包括白点综合症、溶血菌病、白肠病和黄疸病。
这些病害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对养殖效益造成影响,因此及时发现和有效防治非常重要。
白点综合症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
这种病害主要表现为虾体表出现白色小点,严重的话会导致虾体变白、虾头凹陷等症状。
感染白点综合症的虾往往活动减少,食欲下降。
溶血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性病害,会导致虾体表现为出血斑点、活动力下降等症状。
白肠病和黄疸病也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会影响虾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为了有效防治这些病害,养殖户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保持养殖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源,防止病原菌的繁殖。
其次要注意虾苗的质量和健康状况,选择健康的虾苗进行养殖。
定期检查虾塘水质和虾体健康状况,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病害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通过科学管理和有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2.2 白点综合症白点综合症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虾体表出现白色小点,严重影响虾的生长和养殖效益。
南美白对虾的病害及其防治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海南省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中心一、海南省南美白对虾养殖基本情况随着南美白对虾人工育苗与养成技术的推广普及,1999年度海南省随之声势浩大的养殖南美白对虾热潮也适时兴起。
1999年开始海南省陆续大量引进南美白对虾等新的优良品种进行养殖,1999年单茬养殖亩产量就达到400-750公斤,最高者达到1000公斤以上。
而且,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周期也只需要3个月左右,比斑节对虾养殖周期缩短近1个月;饲料系数只有1.4左右,比斑节对虾下降价0.4左右,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2000年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养殖的单茬亩产达到500-1000公斤,最高者达到2000公斤以上。
南美白对虾的引进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实现了海南省对虾养殖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海南省在于2001年多次从美国夏威夷引进南美白对虾原种并进行优良虾苗的生产,为海南对虾养殖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保证。
2006年,海南省海水养殖面积达到18021公顷,年产量约16.02万吨,年产值约50亿元,成为海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
然而,近二年多来各地养殖户普遍反映,南美白对虾由于“红体症”和“死底症”发生,毁灭性死亡率也急剧上升,阻碍了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
这一表面现象也引起了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的警觉和研究。
目前养殖南美白对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种苗质量差。
根据调查了解,近些年来,对虾的生长速度一年比一年慢,个体趋向小型化。
原因在于部分育苗场为节省成本,从当地的养殖池中挑选较大的个体作为种虾,忽视了种质的基本条件,把第三、四代甚至若干代的虾当作亲虾,造成养殖成活率低、生长缓慢、抗病力弱、自身免疫力不强、应激能力差,在养殖过程中容易染病死亡。
其实市面上所称的“子一代”,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照样发病。
2、养殖密度过高。
近几年,部分养殖单位和个人片面追求单造高产,盲目增大放养密度,对虾生长相当缓慢,养殖周期延长。
怎样防治对虾养殖中的几种主要疾病对虾是一种常见的养殖生物,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受到广泛的市场关注。
然而,在养殖对虾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疾病,影响对虾的生长和发展。
因此,对于对虾养殖者来说,了解和掌握对虾的主要疾病防治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对虾养殖中的几种主要疾病以及防治方法。
一、白斑病白斑病是对虾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其主要症状是对虾体表出现白色颗粒状斑点,严重时会导致对虾死亡。
引起这种病的原因是由白斑病病毒引起的。
一旦对虾群体中有只一只感染了白斑病病毒,整个养殖场都会受影响。
因此,预防和控制白斑病的传播非常重要。
预防和控制白斑病的方法有:1.选择健康的对虾种苗:在购买对虾种苗时,一定要检查种苗是否健康,没有感染白斑病病毒。
2.做好养殖环境的卫生管理:对虾的养殖环境应保持干净卫生,定期清理池塘和池底的杂物,并定期更换水源。
3.加强对虾群体的监测:对虾养殖者可以在水体中放置感染白斑病病毒的对虾,定期检查其是否有白斑病发病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病毒的对虾。
4.适时接种疫苗:对虾养殖者可以根据需要,在适当的时间点给对虾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
二、白点病白点病也是对虾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其主要症状是对虾体表出现白色小点,并且对虾行动迟缓,食欲减退。
引起白点病的原因是由白点病原体引起的。
一旦对虾群体中有感染白点病原体的对虾,会迅速在整个养殖环境中传播,严重时会导致对虾死亡。
预防和控制白点病的方法有:1.维持水体的质量:对虾的水源需要不断更换和加清,维持水质清洁卫生,保证对虾群体处于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之中。
2.做好养殖环境的续养:对虾养殖者可以将池底的泥沙和残饵清理出来,保持环境的卫生和整洁。
3.投放药物:对虾养殖者可以适当地投放药物,控制白点病在扩散之中的进一步发展,减少疫情的危害。
三、指甲癣病指甲癣病是对虾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疾病,其主要症状是对虾脚趾部位出现黑斑并且肿胀。
引起指甲癣病的原因是由菌类或者寄生虫引起的,若未及时处理,疾病会快速扩散,对养殖产业造成严重损失。
雨季是对虾最容易发病的季节,通过培养饵料生物、使用微生物制剂、增氧、泼洒维生素C 等技术措施来改善养殖环境,对提高对虾的免疫力,预防病害有重要作用每年五、六月份是我国的多雨季节,又是对虾的养殖季节,也是虾最容易发病的季节,为此特谈谈雨季防治虾病的主要技术措施,供业者参考交流。
一、培养好基础饵料生物良好水质是防止对虾发病的根本保证。
培养好基础饵料生物后,水色呈黄禢色或绿色,水的透明度为10-20厘米。
有了这种水色和透明度,水中就存在大量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是虾塘氧气的主要来源。
有报道指出,虾塘中溶解氧的91.3-100%由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供给。
虾是否发病,主要取决溶解氧的含量,具体地说,溶解氧含量越高,水质越好,虾就不易发病。
普遍认为,虾塘溶解氧含量在4mg/L以上时,尤其在5mg/L以上时最好。
近年来广大虾农都有一个共识,在良好水色的情况下,水越浓越好,透明度越低越好。
笔者经常测定到成功养虾的虾农的透明度常常在5-10厘米。
这是因为,浓水色(或叫肥水)比淡水色(或叫瘦水)两者最大区别在于浮游植物的含量不同,即肥水浮游植物数量比瘦水多,其产生的氧气自然会多。
两种不同水色遇到相同自然灾害,例如雨季、台风等,对虾产生的反应完全不同。
即肥水由于含氧量高,虾有充足的溶解氧时正常生长,能渡过由于天气不好而缺氧的难关,而瘦水由于含氧量低,没有足够的溶解氧供虾呼吸而产生应激反应,进而发病。
此外还可以发现,肥水虾塘的虾,在未离开水面时,弹跳力强,透明白色(指南美白对虾),体健壮;而瘦水虾塘的虾,在未离开水面时往往弹跳力差,须和尾扇呈红色,这表明瘦水虾塘的虾已处在应激状态下生长,体弱。
两种不同体质的对虾,遇上同样恶劣的环境时,肥水虾塘的虾顺利渡过难关,而瘦水虾塘的虾就容易发病,可见,在平时管理时,应肥水养虾。
二、施微生物制剂使用微生物制剂养殖对虾,是对虾养殖技术的重大突破。
微生物制剂在对虾防病方面有如下三个作用:1、以液态存在的光合细菌和EM菌放在虾塘中,能迅速消除水体中氨氮、硫化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质量,平衡酸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