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知识介绍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60课海洋权益和海洋发展战略课程标准1.结合实例,说明国家海洋权益、海洋发展战略及其重要意义。
2.运用资料,说明南海诸岛是中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学习目标1.运用资料,说明维护海洋权益、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重要意义。
2.结合南海诸岛和钓鱼岛等海洋国土资料,说明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必备知识梳理1.拓展蓝色经济空间(1)开发海洋的必要性:“能量的_”“未来的_”。
(2)我国的海洋国情①海域_,海岸线漫长,大陆架_,岛屿众多。
②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_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
渤海和黄海北部沿岸冬季海面有_。
③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_资源和金属矿物、_、潮汐能、波浪能等海洋能。
④海洋_种类多,包括风暴潮、_、海水入侵等。
⑤拥有多种海洋_系统类型,包括入海河口、珊瑚礁、红树林等。
⑥海洋环境状况_。
(3)规划措施: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_,维护_,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拓展蓝色经济空间,要立足于保护海洋_,清晰规划海洋空间利用_,提高海洋空间利用_,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2.维护海洋权益(1)对海洋权益诉求的变化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从过去主要围绕_、战略要地和_,发展到更广泛的_及其他相关_。
(2)海洋权益的概念海洋权益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_和_。
(3)海洋权益的范围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_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_,以及大陆架海床和_等。
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称为_。
(4)我国的海洋权益①我国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②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_和_,确立了在南海的_和相关权益。
2012年,我国为便于对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进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在_省设立三沙市,把_作为三沙市市政府驻地。
专题十:发展海洋经济,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背景材料】材料一:党的十七大提出,发展海洋产业,构筑现代产业体系。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材料二:2011年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2011]1号文正式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三:当前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在全力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和部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努力打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材料四:根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分为主体区和联动区。
主体区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6市及滨州的无棣、沾化2县,拥有人口3291.8万人,生产总值达16504.3亿元。
山东省内其他地区为联动区,与主体区一同规划、协调发展。
材料五:加快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对促进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意义重大。
一是提升山东综合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重大机遇。
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三是提高全省对外开放水平的强大动力。
四是促进山东区域协调发展的现实需要。
材料六:据了解,山东海洋产业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居全国第二位,但与国际海洋经济还存在很大差距。
山东要达到“海洋强省”的目标,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应占相当比重,海洋经济总量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应占举足轻重地位,并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海洋产业体系。
【关键词】党的领导、科学发展观、全面小康、科技、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外开放水平【对应训练】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1.连续四年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城市的烟台市,正以科技为引领,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蓝色经济发展。
浅谈烟台蓝色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思路摘要:烟台蓝色经济发展须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契机,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实现陆海联动发展,加快发展临港物流业、临港石化、造船及海洋机械制造、核电等重点产业,培植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提高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烟台蓝色经济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对山东的蓝色经济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
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烟台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认真研究烟台的蓝色经济发展,是当前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由此,笔者拟对烟台蓝色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烟台蓝色经济的发展与南方一些沿海城市相比差距较大。
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蓝色经济总体规模较小,集群效应不能有效发挥,能够拉动港口经济迅速发展的临港石化和造船企业数量较少、膨胀较慢,新兴海洋产业规模不大,滨海旅游业发展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是科技含量偏低。
高科技海洋产业在整个海洋产业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较小,海洋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与海洋开发的高技术特性、海洋经济发展规模需求不相适应。
三是发展投入不足。
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受紧缩政策影响,涉海企业融资难度加大。
港口建设相对滞后,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四是环境保护问题日益严峻。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海洋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以及海上交通事故、突发性油污染等一系列因素,海洋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亟需加强。
一、烟台蓝色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烟台蓝色经济发展经历了一个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现已初具规模。
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港口建设步伐加快,港口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目前,烟台市新建、续建港口项目18个,港口工程数量和投资额均创近年来新高。
以烟台西港区、芝罘湾港区、莱州港区和龙口港区为重点的大型、深水码头体系建设进展顺利。
全市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150多个。
疏港交通体系建设拉开框架,德龙烟铁路、蓝烟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已开工,烟台西港区、莱州港区疏港高速公路已开始建设。
一、蓝色经济区概述规划主体区范围包括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潍坊、威海、日照6市及滨州市的无棣、沾化2个沿海县所属陆域,海域面积15.9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2009年,区内总人口3291.8万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138元。
为进一步增强腹地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将山东省其他地区作为规划联动区。
规划意义: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关系到维护国家战略利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局。
有利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作用,加快推进海洋国土开发,提高海洋维权和国际海域开发的后勤服务能力,保障我国黄、渤海运输通道安全,维护和争取国家海洋战略权益。
有利于加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完善我国沿海整体经济布局。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构筑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推动海陆统筹协调,提升海洋经济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密切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的联动融合,优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开发格局。
有利于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探索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的新模式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提高资源利用与配置效率,维护黄、渤海生态平衡与生态安全,提高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有利于提高海洋经济国际合作水平,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
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对外开放,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智力资源,巩固和提升以青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地位,提升黄、渤海和黄河流域的开放水平,深化我国与东北亚各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规划定会:立足山东半岛在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改革开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突出优势,结合我国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优化沿海空间布局等方面的战略要求,科学确定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定位,全面提升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引领示范作用。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中国政府确定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东半岛地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之一。
下面就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进行阐述。
首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要以海洋经济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该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海水能资源、海洋旅游资源等。
发展渔业养殖、海洋生物药物、海洋能源等高端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推动山东半岛经济向海洋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发展规划要加强海洋科学技术创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加大对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的支持力度,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海洋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在海洋产业中的应用。
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推动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
再次,发展规划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制度,加强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永续开发。
同时,要大力开展海洋环境污染治理,推动海洋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最后,发展规划要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地方的力量,要积极推动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合力。
可以加强与沿海城市的合作交流,互利共赢,形成开放共享的发展模式。
此外,可以拓展与国内外海洋经济发达地区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的快速发展。
综上所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规划应以海洋经济为引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海洋科学技术创新;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加强区域合作,形成协同效应。
通过这些举措,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将能够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可持续发展。
解读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如海上再造一个山东“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对每一个投身富民强省建设的齐鲁儿女来说,无疑是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
”山东省政府党组成员、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办公室主任费云良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1月4日,国务院以国函1号文件批复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在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意味着什么?能给山东带来什么?老百姓的生活又会产生怎样的改变?蓝色国土是聚宝盆记者:在国家战略层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同时也意味着推进的力度会更大,建设的层次会更高,可调动的资源会更多,发展的成效会更好,给山东带来的机会也会更珍贵。
最直接地,将给山东带来什么?费云良:一个是发展机遇,一个是发展空间。
机遇,千载难逢,表现在两个层面:第一层,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层,“规划”获批于全省奋力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满怀信心迈入“十二五”的重要时刻,对“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意义十分重大。
在空间布局上,。
如何理解?在国务院批复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将规划主体区确定为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日照6市以及滨州的无棣县和沾化县所辖陆域,共涉及51个县市区,陆域面积6.4万平方公里。
山东半岛全部海域面积为15.95万平方公里,略大于山东全部15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并且,还同时将其他10市作为联动开发区。
蓝色国土是聚宝盆,是陆地资源的接续地,开发潜力无限巨大。
因此说,在空间布局上以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为目标,打造、建设好山东半岛,如同在海上再造一个山东,这是不得了的。
核心是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记者:再造一个海上山东,势必带来生产力布局的再调整。
在陆海空间上,我们如何优化布局?费云良:在海陆空间布局上,我们将按照“一核、两极、三带、三组团”的总体框架展开。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知识介绍2010-5-4 17:56:00 来源:暂无阅读次数:560概念定义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
基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
提出背景2009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国家已经在沿海地区确立了“5个流域”的龙头地位,广东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广西作为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龙头、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
但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也迫切需要一个便捷的出海通道,由此,我国首个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造也就确立了山东在黄河流域的龙头地位,它也将改写中国区域经济版图的格局。
发展优势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岸线长30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
拥有海湾200余处,其中优良港湾70余处,海岸2/3以上为基岩质港湾式海岸,是我国长江口以北具有深水大港预选港址最多的岸段。
此外,山东省海洋科技优势得天独厚,是全国海洋科技力量的“富集区”,拥有海洋科研、教学机构55所,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科研、教学机构,1万多名海洋科技人员占全国同类人员的40%以上。
而经过近20年“海上山东”的建设,山东沿海地区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海洋产业隆起带,具备很强的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产业基础。
战略定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要遵循海陆统筹、海洋开发与保护并重、集中集约用海和综合配套改革的原则,争取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的经济引擎黄河流域跨九省区,陆域总面积占全国37%,区域人口占全国31%。
但在我国一系列空间发展战略中,黄河流域尚无东中西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仍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空白地带。
而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之所以滞后于长江、珠江流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实行海陆统筹、海洋带动、协调发展,致使流域内陆各省区对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合作不够活跃,延缓了经济的增长。
随着蓝色经济区的提出,西起伊宁、拉萨,东至青岛、日照的两条高速铁路干线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三大战略贯穿一体,为黄河流域内陆各省区打开了东出大海的门户,也为整个流域经济的开放架起桥梁并填补国家空间发展战略的空白,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极与增长轴。
环渤海经济圈的南部隆起带环渤海经济圈,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中东部。
河北的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辽东半岛的“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均已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而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山东半岛海岸线长度占到整个环渤海经济圈海岸线总长50%以上,发展潜力和空间巨大。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提出,对加强与环渤海各省市区的合作,使山东半岛成为环渤海经济圈发展新的增长极,拉动我国腹地的经济发展将发挥巨大作用。
联贯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纽带在我国规划的铁路“五纵五横”中,山东处于东部沿海“一纵”的中枢地带,具有天然的区位优势。
蓝色经济区的建设将有利于这两大区域经济板块之间的融合互动、一体发展。
总体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包括9大核心区,分为主体区和核心区,其中主体区为沿海36个县市区的陆域及毗邻海域。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为9个集中集约用海区,分别是:丁字湾海上新城、潍坊海上新城、海州湾重化工业集聚区、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
每个集中集约用海区都是一个海洋或临海具体特色产业集聚区。
初步测算,到2020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9大核心区总投资约1.4万亿元,集中集约利用海陆总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9大核心区可用海域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其中近岸陆地600平方公里,填海造地420平方公里,高涂用海180平方公里,相关联的开放式用海400平方公里,相当于在海上再造一个陆域大县,从而大大扩展山东省的发展空间,搭建独具优势的海陆统筹新平台、承载人口和产业转移的新平台、对外开放的新平台、科技创新的新平台。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除1个总体规划外,还有15个省直部门分别编制海洋能源、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盐化工及海洋化工产业发展、信息服务、现代海洋渔业发展、生态环保、对外开放、园区发展、交通运输发展、海洋工程建筑业发展、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水利发展、土地开发利用、海底矿产勘探开发开采输送加工等专项、城镇体系建设、教育事业发展、科技事业发展、卫生事业发展、人力资源和社会事业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发展等25个专项规划。
城镇规划作为空间支撑基础,城镇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
2009年10月26日,由山东省建设厅组织的一个研讨会在济南召开,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把脉新鲜出炉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体系规划。
在这份跨度直到2020年的规划蓝图中,半岛蓝色经济区内青岛、烟台等七大核心城市依据各自区位优势、区域产业布局等因素,确定了各自未来的发展方向。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体系规划范围南起日照市,北至滨州市,包括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和滨州七市以及临沂市莒南、淄博市高青、德州市乐陵、庆云四县市的全部行政范围。
2008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共有城镇467个,城镇化水平52.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
城镇分布呈现胶东地区密集,两翼相对稀疏的空间特征。
在这份规划中,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城镇的发展目标被明确为:面向日韩开拓国际市场,拓展广大西部内陆腹地。
其中,青岛将被培育成国家级中心城市,成为山东省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城市;烟台、威海、日照、潍坊、东营和滨州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将被强化,成为蓝色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战略节点;在地域空间上将形成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群。
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形成以三个城镇组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镇相结合,空间布局合理,城镇职能协调的沿海城镇带。
依据区域产业布局、城镇发展现状等因素,经济区域内七大中心城市各自确定了未来主要发展方向和区域定位。
到2020年作为龙头城市,青岛将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烟台将成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港口城市、区域性金融、贸易、服务中心,全国重要的旅游度假胜地。
威海将被打造成为中韩经济带的桥头堡。
日照将借助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鲁南城市带出海门户,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临海产业基地。
潍坊的城市职能将重点倾斜海洋化工以及现代制造业。
东营以石油化工为基础,成为我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以及具有生态特色的中心城市。
滨州则要成为鲁北地区机械制造、纺织、印染为主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工商中心。
经济规划丁字湾海上新城发展重点是海岸整治、湿地修复、游艇产业、房地产产业、海洋高新科技产业。
功能定位是海上新城。
潍坊海上新城发展重点是海洋化工业、临港先进制造业、绿色能源产业、房地产业、海上机场等。
功能定位是海上新城。
海州湾重化工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巨大型港口、钢铁工业、石化工业、国际物流业。
功能定位是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门户、临海重化工业集聚区。
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海岸整治、湿地修复、机械装备制造业、滨海旅游业、海洋高科技产业。
功能定位是以机械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临港化工业、能源产业、物流业。
功能定位是以海洋装备制造为主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海洋化工业、海上风电产业、中小船舶制造业、物流业。
功能定位是济南都市圈出海口、渤海湾南岸海洋化工产业集聚区。
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精密仪器、海洋药物等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功能定位是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
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盐及盐化工业、海上风能产业。
功能定位是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
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发展重点是我国最大的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后方配套设施区、海洋石油产业、商务贸易业。
功能定位是将东营城区东展,建设临海石油产业集聚区。
蓝色经济相关知识介绍2010-5-4 17:50:00 来源:暂无阅读次数:382名词概述蓝色经济,又称海洋经济。
现代蓝色经济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被视为现代蓝色经济范畴。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蓝色经济以两位数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
主要表现为:活动范围多方向扩展,经济总量迅速增加,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国民经济增长及一直处于领跑地位的沿海发达地区经济的增长,海洋产业发展速度快于行业整体产业的发展。
这样的趋势和特点是带有普遍性的,同期,世界蓝色经济发展步入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在众多沿海国家和地区,蓝色经济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发展概况我国海洋开发历史悠久,2006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为18408亿元,蓝色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提高。
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上升很快,2006年海洋产业增加值为8286亿元,相当于全国GDP的4%,海洋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1、海洋渔业1992年以来,我国海洋渔获量一直居世界首位,当年海洋渔获量934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42万吨;2005年海洋渔获量已达2838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l 385万吨,海洋渔获量提高了3倍,海水养殖产量提高了5.7倍;海水养殖产量占全国海洋渔获量的比重已从26%上升到49%。
2005年海洋渔业总产值达3258亿元,是1992年海洋渔业总产值的7倍。
2、海洋交通运输业我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已连续3年居世界首位。
2005年我国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为6989万标箱,是l994年的17.4倍,继续保持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国的地位;海洋主要港口旅客吞吐量7290万人次,是l994年的l.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