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 格式:pptx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23
《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教学设计教材:人美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授课老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出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整体的认识,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设计。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线条从多角度创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教学重点: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对一个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部分,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并能用手绘线条描绘出来。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教材。
学生:铅笔、纸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通过小游戏“猜猜我是谁?”引导学生如何认识一个物体,如何介绍一个物体,从而导出物象多视角的表达。
二、讲授新课1.教师介绍什么是物象的多视角表达?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是指从多个角度观察同一物体,以平面图像的形式表达出物体的空间形态,如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等。
学生阅读课件中的图片,教师教导学生掌握常用的多视角图的表达方法:三视图(正面、侧面、顶面)、四视图、多视图。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物象的多视角表达的优点。
2.教师介绍物象多视角表达的应用。
3.教师通过图例引导学生分析物象多视角的表达方法。
①平面表达法:主要表现物体的结构与方位。
②立体表达法:表现物体的立体形象,如产品立体效果图、室内设计效果图。
三、教师示范:教师在实物投影上画同一房间的不同角度。
四、课堂作业:自己选择(或设计)一个物体,用手绘线条分别从三个角度画一物品,不上色。
绘画所使用的笔可以自己选择。
五、展示评价:小组先选出最好的作业,然后由学生上台展示作业,并说说作业的创意。
六、教学拓展:有生命的多视角表达——形象设计,设计师通过画出多个设定角色的角度、动作来表达该角色的立体形态。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学情分析在教材八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如何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空间关系等知识。
《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第十五册的第2课《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人民美术出版社)。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七个方面加以说明。
1、教材分析:课题是物象的多视角表达,因此本课属于学习设计和绘画的基础课。
在人美版教材第十四册第二、第三课中,曾向学生介绍了如何用手绘线条表达出立体的物体和物象的空间关系等知识,本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表达的重要性与实用性,认识物象的视角表达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是绘画创作和各种设计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
本册纸造型课中坐标、生活用品和学生居室设计,都需要对物象有多角度、全面的知识。
应用线条画出几个面的形状,再画出平面展开图并制作出来。
用手绘线条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表达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
因此,本课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为平面设计和塑造立体形象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是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出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整体的认识,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设计。
2.过程方法: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线条从多角度创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3、教学重点和难点:因为手绘线条图象的表达有强烈的实用性,根据教材大纲,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⑴重点: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
⑵难点:对一个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部分,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并能用手绘线条描绘出来。
4、教学方法:根据本课的性质和学生对象的情况,我主要采纳“启发——引导法”,要注意在课堂上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求知、充分激发自身的多种感觉器官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科学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兴趣做某件事,他身心一旦受到激发,大脑及身体的诸多器官就积极活动起来,做事的效率就高。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从多视角观察和表达物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线条的种类、线条的运用、线条的表现力等。
2. 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正面、侧面、俯视、仰视等角度的观察和表达。
3. 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通过线条的组合、色彩的搭配、构图的设计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和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难点: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如图片、案例等。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手绘线条图像的作品,引发学生对线条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线条来表达物象。
2. 基本技巧的学习:教师讲解并示范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种类、线条的运用、线条的表现力等。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
3. 多视角表达的训练: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象,如正面、侧面、俯视、仰视等,并尝试用线条来表达。
学生进行实践,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4. 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线条的组合、色彩的搭配、构图的设计等方面来提升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总结与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并进行作品展示和交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从多视角观察和表达物象的能力。
3. 学生创意思维和审美能力的提升情况。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其他绘画工具,如马克笔、水彩等,来创作线条图像。
2. 组织学生参观绘画展览或进行户外写生,拓宽学生的观察视野和创作思路。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教案适用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从多视角观察和表达物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
2. 多视角观察和表达物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手绘线条图像的技巧运用。
2. 创新思维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教学PPT。
2. 绘画工具和材料。
3. 相关案例图片。
学生准备:1. 绘画工具和材料。
2. 预习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5分钟)1.1 教师出示一系列手绘线条图像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1.2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特点和感受。
2. 基本技巧讲解(15分钟)2.1 教师讲解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粗细、浓淡、曲直等。
2.2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实践练习。
3. 创新思维培养(10分钟)3.1 教师提出创新思维的要求,如观察角度、线条运用等。
3.2 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尝试用不同的视角和线条表达物象。
4. 课堂小结(5分钟)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1.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1.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手绘线条图像的基本技巧和创新思维培养。
1.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和交流。
2. 多视角观察和表达物象(15分钟)2.1 教师提出多视角观察和表达物象的要求。
2.2 学生进行实践,尝试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表达物象。
3. 审美情趣的提升(10分钟)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审美价值,如线条的和谐、构图的美感等。
3.2 学生进行审美实践,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
4. 课堂小结(5分钟)4.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四、作业布置1. 完成一幅手绘线条图像作品,要求运用多视角表达物象。
2.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感悟和收获。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一、导入手绘线条图像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表达方式,是除语言和文字以外的一种表达方式,它历史久远,功能强大,不可替代,被称为人类的第三语言!世界各个国家民族语言文字虽然各不相同,但是用手绘线条表达却可以实现沟通,所以手绘线条图像是人类通用的一种语言,是无国界的。
用手绘线条图像表达物象清楚、直观、快速、准确,省去千言万语,又一目了然,它所占有的优势是语言和文字所无法达及的,它更是现代社会所必备的一种表达方式,可以这样说,手绘线条图像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有关手绘线条图像的知识,如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等相关内容,今天我们要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功能,那就是: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问题一、什么是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呢?播放幻灯片,讲解用手绘线条从多个角度表达建筑物,分别从正面、侧面、顶面、半侧面来表达同一建筑物,可能同学会有新的发现,原来楼房的顶部是那个样子的,平时没有注意到呀!是的,由于我们的身体所限和平时我们对事物的观察习惯,我们观察物象时会常常停留在固定而单一的视角,过于片面而忽略了全局,这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个大忌,培养全局观念,提高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性分析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定义:什么是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呢?通过对物体的多角度观察与对物体结构的理解,用手绘线条图像将物体的结构、方位全面准确的表达出来,换言之,就是用图来说话。
问题二、为什么要学习物象的多角度的表达呢?提问:有的同学会问,物象的表达一个角度不够吗?为什么要多角度的表达呢?学习物象的多角度表达有何意义?播放幻灯片——展示图片(澳大利亚德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位於澳洲悉尼,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表演艺术中心,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
在现代建筑史上被认为是巨型雕塑式的典型作品,也是澳大利亚的象征性标志。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教案
本课是关于手绘线条图像和物象的多视角表达的美术课。
在本教材第十四册的第二、三课中,我们已经研究了如何用手绘线条表达出立体的物体和物象的空间关系等知识。
本课将进一步了解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表达的重要性与实用性,研究用手绘线条从多个视角表达物象,培养学生整体观察、多视角观察、细致比较和理性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认识和理解物象的结构关系和空间关系的目的。
在本课中,我们将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设计一些活动,让大家都参与其中,尽量让课堂的气氛轻松愉快,让大家真正熟悉和了解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和方位有明确地认识。
教学难点是能够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地表达,再现生活中见过的形象。
同时,对物体的平面与三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
在本课中,我们需要准备铅笔、橡皮、彩色笔或者彩铅、A4白纸等学具,以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进行手绘线条图像和
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通过本课的研究,我们将了解手绘线条图像和物象的多视角表达的意义和表达方法,用观察尝试的方法,锻炼学生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同时,我们也将体验信手画来的乐趣,认识手绘线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对美术、生活、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教学目标:(1)了解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的意义、尝试能够运用线条大胆,果断,自信而有个性的去表现熟悉的事物。
(2)在学习、讨论、读图过程中,学生探究出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的意义和表达方法,用观察尝试的方式,锻炼学生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体验信手画来的乐趣,认识手绘线条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激发对美术、大自然、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能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地表达。
再现生活中见过的形象。
充分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关键要靠我们的眼睛去发现” (罗丹语)教学难点:能迅速把握物象的特征,大胆、果断、有个性地表达。
再现生活中见过的形象。
对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出示图片:欣赏图片让同学们回忆起三年级的语文课本中的一节课—《画杨桃》,简单的讲述课程内容。
提问:为什么作者画出来的杨桃和同学们画出来的不一样,他画的不像杨桃?(因为观察角度不同,视角不同)导入课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节关于视角、关于手绘的课程—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的多视角表达二、新课展示图片:水壶和动画人物的多视角图形结合图片讲解手绘线条和物象的多视角的含义2. 实物举例“物象多视角”的理解。
教师拿一个实物,如公园、闹钟、凳子、汽车的多视角图像,将前面、侧面、背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看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
3.物象多视角的表达方法:(1)平面表达方法,将物体的结构与方位进行表达。
(2)立体表达方法,将物体的形状进行表达,一般三个角度即可,如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也称为“三视图”。
4.学生练习让学生用手绘线条的方式画出自己的手的几个不同视角的形象。
(分组的方式,一个组画一个角度)作品展示: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教师进行点评讲解,以鼓励的方式为主5.教学拓展:在绘画中我们要学会观察事物的各个角度,那么在生活中我们面度一些事、物或者人的时候也要学会用多视角的方法进行观察,学会换位思考,可能你会发现你从未触及的一些美丽的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