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稳定碎石击实振动击实
- 格式:doc
- 大小:83.00 KB
- 文档页数:4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指南高等级公路路面对其基层有较高的要求,对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机械化施工中,施工机械的配备、材料的用量及控制、施工工艺及其质量控制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标签: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1.1底基层和基层的原材料试验项目及指标要求:1.碎石的技术指标见表1-1表1-1碎石技术指标项目含泥量泥块含量压碎值有机质含量硫酸盐含量技术指标≤2%≤0.7%≤30%≤2%≤0.25%2.石屑砂当量试验指标≥45%3.水泥宜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32.5,并符合国家规范标准要求,不宜使用快硬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已受潮变质的水泥。
在选择水泥厂家时,应该选择水泥质量比较稳定,关键是保证水泥批次之间的离散系数比较小的厂家。
也可以按照本工程的施工特点及工期要求,集中同水泥厂家签订水泥供应合同。
不要选择早期强度过高的水泥。
1.1.2底基层和基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验证试验1.集料级配采用1-3规定的级配范围。
2.击实试验:采用振动击实法确定最大干密度及最佳含水量,水泥剂量一般为3%-5%,当达不到强度要求时应调整级配,水泥的最大剂量不得超过6%。
3.7天(标准养护条件)龄期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底基层设计强度2.5MPa,最大不得大于4MPa;基层设计强度3.8MPa,不得超过6MPa。
1.1.3底基层施工的准备对于新完成的路基,必须按规范的要求进行验收。
凡验收不合格的路段,必须采取措施使其达到验收的标准后,方可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对于已验收的路基,如时间较长,表面出现松散土,必须洒水整平压实后方可铺筑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二、施工中的注意事项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做基层和底基层,采用稳定土集中厂拌法施工。
1.2.1原材料1.当采用连续式的稳定土拌和设备拌和时,应保证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级配符合表1-3的要求。
表1-3底基层基层水泥稳定碎石集料颗粒组成范围筛孔mm级配范围各级筛孔通过百分率(%)31.5 26.5 19.0 9.5 4.75 2.36 0.6 0.075级配上限100 100 89 67 39 23 18 5级配下限100 92 77 47 29 17 8 0级配中限100 96 83 57 34 20 13 2.52.在雨季施工时,应采用措施保护集料,特别是细集料(如石屑)应有覆盖,防止雨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水稳层是水泥稳定碎石层的简称,即采用水泥固结级配碎石,通过压实完成。
许多性质与混凝土相似,如厂拌法施工,从拌和机出料口出料至摊铺碾压完成控制在3h以内,这就是初凝问题,又如初凝后7天内就不能有振动荷载出现,这就是养生强度增长问题。
Db33t836-2022《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成型施工技术规范》是浙江省地方标准。
请仔细阅读。
一、水泥稳定碎石作用原理水泥稳定碎石采用级配碎石作为骨料,用一定量的胶凝材料和足够的砂浆体积填充骨料间隙,并按嵌挤原理进行摊铺压实。
其压实度接近压实度,其强度主要取决于碎石之间的嵌入和锁定原理。
同时,有足够的砂浆体积来填充骨料间隙。
其初始强度高,强度随龄期增长而迅速形成板体,具有强度高、抗渗性好、抗冻性好的特点。
水稳水泥的用量一般为3%∽ 7%,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可达1.5∽ 4.0%MPa,高于其他路基材料。
在水稳定生存后,它在雨中不会浑浊,表面坚实。
是高等级路面的理想基层材料。
由于水稳中含有水泥等胶凝材料,因而要求整个施工过程要在水泥终凝前完成,并且一次达到质量标准,否则不易修整。
因而施工中要求加强施工组织设计和计划管理,增加现场施工人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快施工进度,加大机械化施工程度,提高机械效率。
水稳的施工方法也符合现代化大规模机械化发展的方向。
因而水稳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会得到很快推广。
二、材料要求水稳材料主要由粒料和灰浆体积组成。
粒料为级配碎石,灰浆体积包括水和胶凝材料,胶凝材料由水泥和混合材料组成。
1.原材料水泥:采用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宜采用初凝时间3h以上,终凝时间在6h以上。
水泥作为集合料的一种稳定剂,其质量对集料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施工时选用终凝时间较长,标号较低的水泥。
为使稳定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运输、摊铺、碾压以及保证其具有足够的强度,不应使用快凝水泥、早强水泥以及受潮变质水泥。
一粗集料:采用压碎值不大于30%,单个颗粒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有机质含量应不超过2%的级配碎石。
基于振动成型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探讨[摘要]分析当前水泥稳定碎石施工工艺的特点,重点阐述了振动成型法在水泥稳定碎石施工中的运用,将静压成型法和振动成型法的试验数据通过实际运用进行了对比,并对基于振动成型的水泥稳定碎石施工的经验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振动成型水泥稳定碎石道路基层1.引言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已经成熟应用于道路基层,它以其强度和刚度大、板体性强、水稳定性和抗冻性好的特点在我国广泛的应用,但是随着应用的广泛,传统水泥稳定碎石的劣势也逐渐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收缩系数大、容易开裂、抗变形能力差、对负荷敏感性大,当然,这些缺点并不能表明水泥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差,更不能说明水泥稳定碎石不适宜作为高等级道路的路面结构,工程实践中的这些问题反映出目前水泥稳定碎石采用的设计理论、评价指标、试验方法、控制手段等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这样基于振动成型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日益广泛的被应用于高等级道路中。
2.振动成型法的技术特点试验室通常采用重型击实试验的方法确定材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采用静压成型试件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
而目前施工现场大多使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很明显,传统的水泥稳定碎石试验方法与施工现场的实际工况很不匹配,试验室数据不能完全反映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正是因为上述的试验室与施工现场的不一致,导致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比如压实度超100%的情况经常存在,而降低碾压遍数后,压实度依然合格,但是实际情况却是并没有真正压实,没有发挥高质量碾压设备的实际效率,导致基层施工质量大大降低。
振动成型法却能够最大程度的地模仿施工现场的实际碾压工况,能够比较准确的预测和控制施工现场质量。
因为振动成型仪是模仿振动压路的压实原理设计制造的,其压实效能与振动压路机压实效果等效。
在某道路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试验室组成设计中,采用重型击实和振动击实方法确定的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见下表:表1水泥碎石击实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振动击实确定的最大干密度是重型击实确定的最大干密度的1.034倍。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施工技术指南1 施工准备工作1.1 施工机械设备要求路面基层施工单位配备足够的拌和、运输、摊铺、压实等施工机械设备和配件,开工前做好保养、试机工作,尽量避免在施工期间发生有碍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故障。
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振动成型设计方法要求的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要求如下:(1)拌和楼应配置产量大于400t/h的拌和楼,并与实际摊铺能力相匹配。
为使混合料拌和均匀,拌缸要满足一定长度。
至少要有五个进料斗,料斗上口必须安装钢筋网盖,筛除超出粒径规格的集料及杂物,且料斗之间用挡板隔开,防止规格集料混杂。
拌和楼的用水应配有大容量的储水箱。
料斗、水箱、罐仓都要求装配高精度电子动态计量器,电子动态计量器应经有资质的计量部门进行计量标定后方可使用。
(2)摊铺机应根据路面基层的宽度、厚度,选用合适的摊铺机械。
施工时应采用两台摊铺机梯队作业,要求两台摊铺机功能一致,最好为同一机型,而且机型较新,功能较全,以保证路面基层厚度一致,完整无缝,平整度好。
(3)压路机压路机的吨位和台数必须与拌和楼及摊铺机生产能力相匹配,至少应配备自重22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3台和自重26t或30t以上的胶轮压路机2台,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时间不得超过3h,保证施工正常进行。
(4)自卸汽车、装载机、洒水车数量应与拌和设备、摊铺设备、压路机相匹配。
(5)水泥钢制罐仓由拌和楼生产能力决定其容量(1个80~100t或2个50t),罐仓内应配有水泥破拱器,以免水泥起拱停流。
以上机械设备数量至少应满足每个工点、每日连续正常生产及工期要求。
1.2 试验检测仪器基层工地试验室主要检测仪器配备标准表1 检测室仪器设备名称开工前要求加强对拌和楼、试验检测仪器等设备的标定工作,确保拌和及检测数据真实可靠。
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拌和楼、检测仪器等设备的检修、维护,以便能及时发现设备出现的问题。
对拌和楼筛网应该经常进行检查,发现堵塞和破损现象应及时清理和更换,以便更好地控制配合比。
浅谈重型击实法与振动击实法的优劣比较重型击实法源于土工实验,用以确定土壤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以计算天然土体密实度。
重型击实法应用时间长,规范成熟,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和实践经验。
在确定细粒土(或者说土颗粒最大粒径远远小于击实筒直径时)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时,重型击实法得到的实验结果还是比较准确的,与实际工程也较为符合。
可一旦粒径超过一定限度,重型击实法就不再适用,在击实过程中,土颗粒尤其是粗颗粒的初始位置状态、自身形状将极大的影响最终实验结果。
重型击实对装料的均匀性也较为敏感,这就意味着不同的实验人员操作同一批实验,最终得到的实验数据可能相差甚远。
此外,重型击实还容易造成粗集料的破碎,从而改变了原土样的级配重型击实法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土颗粒或者碎石颗粒在外力作用下达到密实不仅需要一个能使其相互靠拢的合外压力,还需要一个使土颗粒尤其是粗颗粒发生转动的合外力,土体颗粒发生转动,从而不断改变自身在土体中的位置状态,从不稳定的高能状态转动位置到稳定的低能状态,而这一过程就是土体颗粒在外力作用下不断趋于靠拢而密实的过程。
重型击实法恰恰缺乏这样一个使土体颗粒发生转动的力,或者说这个力的效果不明显。
要知道,土体颗粒越粗,需要的这样一个力就越大。
适量的水的存在可以改善土体的密实程度,减少土体颗粒转动密实时需要的外力,适量的水的存在可以起到润滑作用,从而缩短土体颗粒相互靠拢密实的时间。
但是,过量的水却恰好相反,过量的水使得包裹土颗粒的水膜变厚,甚至出现自由水。
过厚的水膜和自由水的存在会在土体中形成“弹簧效应”,使得土体无法达到最佳密实状态。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初步了解了土体密实过程以及影响土体密实主要因素,包括实验方法,土体颗粒大小,含水量。
此外,土质也会对击实造成影响。
实际工程中,一般材料确定之后,土质的影响就是一定的,可不作为影响因素考虑。
由于重型击实法固有的一些缺点,导致其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遇到问题。
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发布时间:2022-09-28T06:12:13.946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0期作者:周巧妮[导读] 水泥稳定碎石是路面工程施工的基础,采用合适的材料填充碎石骨料间的空隙周巧妮天津市交通科学研究院300300摘要:水泥稳定碎石是路面工程施工的基础,采用合适的材料填充碎石骨料间的空隙,再将其摊铺开来并压实,强度和密度都较大,是理想的路面基层,能够为后续的路面工程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对路面工程的质量具有关键作用。
目前有几种水泥稳定碎石法,其中振动成型法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提高路面基层的密度,减小裂缝,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在原材料管理、拌合站控制、碾压工艺以及养生管理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如此才能够保证路面基层的稳定性和高强度。
本文正是基于此,讨论了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的全流程质量控制要点,希望能够为路面基层工程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引言:在路面基层施工过程中,在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工作时,有诸如重型击实法、静压成型法以及振动成型法等几种方法。
振动成型法是近年来显示出优势和价值的施工方法,能够在前序施工的基础上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将基层材料压实,有助于后序施工的推进。
在进行水泥碎石基层摊铺前,需要对下承层的施工质量进行检验,检查下承层是否压实,是否出现弯沉、中线偏移等,如果不满足验收要求需要先对下承层进行返修,达到验收要求后再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做好上述工作后,在水泥稳定碎石的过程中,要严格进行质量把关,控制施工效果。
一、振动成型法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中的优势振动成型法在施工过程中的拌合以及碾压环节和另外两种方法有所区别,因此需要设计一套专属于振动成型法的施工技术。
实践数据证明,利用振动成型法进行水泥稳定碎石能够增加路面基层的最大干密度,大约是重型击实法的最大干密度的两倍,还能够降低最佳含水量的数值,并且使用的水泥剂量也较小,能够减少资源浪费。
浅谈水泥稳定碎石振动成型法摘要:文章结合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段就采用振动成型法施工的水稳碎石基层技术要点及施工要点进行探讨。
对同一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分别按振动法和静压法进行了试验,对比分析了两种方法成型试件的物理性能和结构特点。
结果表明,振动法成型的混合料物理性能和结构性能明显优于静压法成型的混合料。
以工程实例对试验研究进行了验证,振动法更适合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以该方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来控制现场施工质量更为合理。
关键词:振动成型法;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设计;施工1概述目前我国的路面基层底基层基本上都是采用半刚性结构,这是我国自70年代以来为适应我国交通的发展所采用的比较成功的基层结构,半刚性结构对我国的路面发展起到了极大的贡献作用。
但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半刚性结构的一些弊端也开始呈现,主要就是反映在路面的裂缝上。
混合料出现早期破坏与室内成型方式的不合理及质量控制标准单一导致水泥剂量过高、压实度标准偏低、级配不良等有密切关系。
要解决该弊端可以从两大方面进行改善,其一是提高道路基层材料的压实度,其二采用骨架密实型级配替代以往悬浮密实型级配。
下面结合申嘉湖(杭)高速公路练杭段就采用振动成型法施工的水稳碎石基层技术要点及施工要点进行探讨。
2设计2.1路面结构设计练市~杭州高速公路全长50.938 km按设计时速100km/h的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6.0(24.5)m。
路面结构采用18 cm 沥青混凝土面层(上、中面层均采用sbs改性沥青)+36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 cm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基层、底基层混合料设计采用骨架密实型,配合比设计采用振动试验方法成型试件,并以振动成型试件的最大干密度作为标准密度。
基层、底基层配合比设计按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配合比。
2.2混合料及配合比设计2.2.1材料(1)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水泥,3天胶砂强度应不小于18mpa,水泥初凝时间应不小于3小时、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
水泥稳定碎石击实试验试验步骤水泥稳定碎石击实试验,你可能听过,或者没听过,但是肯定见过。
这个试验啊,其实就是为了检测水泥稳定碎石的密实度,简单说,就是看水泥和碎石混合后,经过一番捶打后,能不能聚在一起,变得更加紧密,稳固。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抽象,但如果你把它想象成一个“健身训练”,就是通过不断的“挥锤子”把碎石“打”得更结实。
你能想象那种碎石被一顿猛捶之后的感觉吗?就像大石头经过千锤百炼,最终成了一块坚硬的宝石。
这试验,就是这样一步步把它的密度给测出来。
首先啊,准备好你的试验设备,得有标准的击实机。
说到击实机,它可不是那种你拿锤子砸一砸就完事的玩意儿,必须要有规范的设备,保证每一下捶打都能精确到位。
你想想,一百多公斤的重锤,在上面咚咚咚地打,那个声音就像是楼下老张家在大铁锅里炒菜,响亮得不得了。
设备调好之后,咱就来处理样本了,别小看这些碎石,它们也有自己的小脾气。
选取合适的水泥稳定碎石,那个“合适”得自己去把握。
我们可不希望捣的这堆碎石像个花坛一样松松垮垮,对吧?得选颗粒均匀、大小适中的那种,才能打出个好成绩。
然后,得按规定的比例把水泥和碎石混合。
水泥这东西,虽然我们平常见得多,但这次不单单是为了“粘”,它更是一个“助力”角色。
它得和碎石们打好关系,让碎石们“抱团取暖”,共同面对击实机的冲击。
混合过程最好用机械搅拌,这样混合得均匀一点,效果也会更好。
想象一下,搅拌的过程就像是给这些小石子们来一场“水泥舞会”,它们要在水泥的“陪伴”下,打破原本的散漫,紧密地抱成一团,才有了坚固的基础。
这一步做完后,咱就把混合好的材料放进专用的模具里,记得要层层压实,不要让它空隙太大。
就像是给自己做一道精致的菜肴,外面看起来完美无缺,里面也得细致入微。
每一层压实都得均匀,用标准的击实次数,一次次地压下去。
这个击实呢,就像是练肌肉,别看它轻轻的,反复操作下去,水泥和碎石的配比才会达到最佳状态。
每次按压的时候,要确保每一层的高度都合适,过高或者过低都不行,否则最后的结果可就大打折扣了。
振动击实实验方法基层施工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忻州市河曲县境内的长城大街,全长3312.561米,全程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其压实方法为振动击实实验方法。
主要施工工艺:原材料控制→配合比控制→混合料拌合→混合料运输→混合料摊铺→混合料碾压→施工缝的处理及养护→检测验收注意事项:1.原材料控制(1)保证料源出自同一个堂口,经过反击式破碎加工的,同目标配合比取样料源一致;原材料必须堆放在硬化的、具有良好排水系统的地坪上;不同规格的集料应用隔墙分开,以便混杂;细集料应采取覆盖措施,潮湿的细料将会影响拌合机的产量和混合料质量。
(2)在生产过程中不允许装载机贴地装料、上料,以减少装载机向料斗输送集料时出现离析的情况.2.配合比控制根据原材料调整配合比。
取具有代表性的碎石进行筛分,以筛分结果合成级配,确定各材料上料比例。
3.混合料的碾压(1)压实机具:YZ18C振动压路机两台,XSM220振动压路机一台,YL30胶轮压路机一台。
每台单振压路机碾压轮均加挂钢丝绳,以防止黏轮现象的发生。
(2)碾压:初压先用XSM220振动压路机由低向高侧沿摊铺机前进方向进退式碾压一遍,前进时不开振,返回时开轻振,时速2.5~4.5km/h;复压先用YZ18C振动压路机沿摊铺机前进方向往返,重振4遍,时速4.5~5.5km/h,再用XSM220振动压路机轻振2遍,终压用YL30胶轮压路机碾压2遍以消除轮迹。
为保证基层平整度,碾压接头呈阶形状,每次碾压接头错开0.5~1m。
为保证基层的压实度,对基层的两侧应多压1~2遍。
碾压时,为加快碾压速度两相邻碾压带重叠10~15cm 为宜。
在碾压过程中,胶轮应带水作业,当碾压段表面干燥时,喷洒适量的水分,以保证碾压面湿润。
应用效果:采用此基层施工方法施工,达到了路面抗裂能力强、强度高、水泥剂量少的最佳效果且所取芯样完全密实,提高了路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裂缝的发生,节约了水泥,提高了经济效益。
震动击实施工工艺在高速公路基层施工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震动击实工艺在公路施工中具有良好水稳性和抗冻性,力学强度可根据需要而调整,整体承载能力强优点,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的工程质量问题,强度不足、局部松散、裂缝、平整度过大和厚度不均匀。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国道112线高速公路天津东段工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实践,从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施工过程等方面的质量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进行探讨,主要阐述采用震动击实施工工艺进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并且对震动击实施工工艺原理进行介绍,并分析震动击实施工工艺的优点。
【关键词】震动击实;水泥稳定碎石;频率;公路工程;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施工质量控制0 引言国道112线高速公路天津东段工程起自北疆电厂西,与天津海滨大道高速公路相接,其中四标段路基工程位于滨海盐渍土地区,当地土壤盐渍化程度相当高,地下水位很浅,路基土质多处于潮湿状态。
为满足规范对路基土方填料的基本要求。
我项目部对盐渍土进行改良,以满足土方路基基本要求。
国道112线四标基层原设计为普通击实,后因考虑到普通击实中存在着以下缺陷:1)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及由此引起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不同的程度存在;2)半刚性基层非常致密,水从各种途径进入路面并到达基层后,不能从基层迅速排走,只能沿沥青层和基层的界面扩散、积聚,造成路面破坏;3)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强度、模量会由于干湿和冻融循环,在反复荷载的作用下因疲劳而逐渐衰减;4)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对重载车来说具有更大的轴载敏感性;5)半刚性基层损坏后没有自愈能力,且无法进行修补。
本文主要介绍了振动击实同重型击实试验的区别,振动击实的特点是模拟施工现场压路机的工作状态,在一定的频率和振幅下成型试件,突出强调了振动击实密实度标准高于重型击实密实度标准,同时对施工现场碾压的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大提高了工程实体的施工质量。
路面基层是沥青路面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结合江苏省南京市河西南部地区道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和江苏省市政道路及公路建设施工经验,对水稳碎石基层施工提出如下要求.1、水泥稳定碎石路面基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
采用集中厂拌混合料,采用摊铺机摊铺、压路机碾压的工艺施工。
2、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采用干质量配合比计算,以集料为100,水泥剂量外加的外比表示。
3、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期宜在冰冻(-3℃~ —5℃)到来半个月至一个月前结束,并尽量避免在高温季节施工.4、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时,应遵循下列规定:(1)配料应准确,拌和应均匀;(2)混合料摊铺应均匀,减少离析;(3)严格控制基层的压实厚度和高程,横坡应与面层一致;(4)应在混合料略大于最佳含水量约1 个百分点时进行碾压,直到达到振动击实试验确定的不小于98%压实度。
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采用专用的粒料拌和机集中厂拌生产.施工中应尽可能缩短从加水拌和到碾压终了的延迟时间,延迟时间不应超过水泥的初凝时间.6、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防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施工中浮现离析(粗集料集中)和开裂现象.对已经浮现的离析和开裂应进行处理,直至将基层铲除重铺。
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都可用于拌制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宜采用强度等级42.5 级的缓凝水泥。
水泥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见表1.单位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检测频率采用散装水泥,在水泥进场入罐时,要停放七天 ,安定性合格后才干使用;夏季高温作业时,水泥入罐温度不能高于 50℃,否则,应采用降温措施。
碎石的最大粒径为 31.5mm ,宜按粒径 19~31。
5mm 、4。
75~19mm 、 2.36mm ~4.75mm 和 0~2.36mm 四种规格备料.4 号料建议采用坚硬、洁净、无杂质的玄武 岩或者辉绿岩.集料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见表 2~表 4.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频率 不大于(%) 不大于(%) 不大于(%)试验项目 水洗法<0.075mm 颗粒含量 不大于(%)技术要求3 检测频率 每 1000T 检测 1 次试验项目 技术要求 检测频率不大于(%) 不小于(%) 合成碎石的颗粒组成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振动试验法设计指南1设计内容、设计标准和设计方法
①设计内容:根据水泥稳定碎石强度指标要求,优化集料比例和水泥剂量,并确定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②设计标准: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R0.95≥
5.0MPa;水泥稳定碎石基层7d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代表值R0.95≥
6.0MPa。
③设计方法:采用振动压实试验法优化水泥稳定碎石的集料级配、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振动压实成型方法成型试件测试7d无侧限抗压强度。
振动试验方法见附录A和附录B。
2集料级配
水泥稳定碎石集料组成应符合表1-1。
表1-1骨架密实型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级配
3配合比设计步骤
①根据工地实际使用集料的筛分结果,确定各规格集料组成比例,集料合成级配应符合表1-1规定。
关键要控制好9.5mm、4.75mm、0.075mm的通过量。
②取工地使用的水泥,底基层按水泥:集料=2.5:100、3:100、3.5:100,基层按水泥:集料=3:100、3.5:100、4:100对混合料振动击实,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③根据振动击实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按要求压实度(基层压实度98%,底基层压实度97%)采用振动成型法制备试件,在标准条件下养生6d,浸水24h后取出,测试不同水泥剂量下混合料7d无侧限抗压强度。
④取符合1款第②条设计强度要求的配合比作为水泥稳定碎石的生产配合比,振动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作为施工控制依据,经批准使用。
4配合比设计注意事项
①在满足在满足1款第②条设计强度的基础上,控制水泥剂量,以减少收缩
裂缝。
实际施工过程中,水泥剂量不超过振动法设计水泥剂量-0.2~+0.5%。
②在规定的水泥剂量范围内,强度如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采取调整级配和更换料源等措施,不得单纯采用提高水泥剂量的方式。
3碾压时的含水量宜接近于振动法确定的最佳含水量,最大不超过振动法设计最佳含水量+0.5%。
生产配合比调试时,应根据施工时的气候条件,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拌制用水量。
附录A 水泥稳定碎石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确定方法
——振动击实试验方法
①将试料置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烘箱温度为105±5℃,时间为4~6小时; ②取m s (g)烘干试料1份,加入m j (g)无机结合料,拌和均匀,得到干混合料;m s 取值应确保制备试样高度控制在120±10mm ,第1次试验时m s =5000±200g 。
加入无机结合料的质量m j 按下式计算:
式中,P 为预设水泥剂量(%);
③将质量(j m +s m )×w i 的水加入制备好的干混合料中拌和均匀,得到湿混合料;其中,w i 为第i 次试验时加入干混合料中的拌和含水量(%),i =1,2,3,4,5;一般地,w 1=4~5%;
④将直径149mm 、高40mm 的试模下压柱放入试模下部并使底部齐平,所述试模的内径150mm ×高度230±10mm ,取制备好的湿混合料一份装入试模中;
⑤将整个试模(连同下压柱)固定在振动仪底板上,放下振动器使振动锤与被压材料接触,振动击实100~120秒;
振动仪参数:振动频率30±2Hz ,激振力7.6±0.2kN ,名义振幅1.4±0.2mm ,工作重量3.0±0.4kN ,上车系统1.2±0.2kN ,下车系统1.8±0.2kN ;
⑥吊起振动器,取下试模并放到脱模器上将试模内混合料顶出,即为试验用试样。
试样高度控制在120±10mm ,当试样高度超出该范围时应作废,并视试样高度,适当增加或减少步骤②中的m s ,按照上述②~⑥步骤重新制备试样;
⑦试样干密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d i 是指第i 次试验时试样的干密度,m 2(i)为第i 次试验时的试样质量,V (i)为第i 次试验时的试样体积(cm 3);
⑧计算振动击实前后湿混合料质量差m 1(i )-m 2(i ),确定第i+1次试验时加入混合料的拌合含水量w i+1(%);其中m 1(i)第i 次试验时装入试模中的湿混合料质量,当m 1(i )-m 2(i )<50g ,w i+1=w i +0.5%,当m 1(i )-m 2(i )≥50g ,w i+1=w i -0.7%;
⑨根据步骤②~⑧方法重复5~6次试验,确保5组试样高度有效,计算得到5组拌和含水量和干密度。
以拌和含水量为横坐标、干密度为纵坐标,绘制干密度-含水量关系曲线,驼峰形曲线顶点的纵横坐标分别为最大干密度max d ρ和最佳含水量o w 。
附录B 水泥稳定碎石圆柱体试件成型方法
——振动压实成型方法
①在预定做试验的前一天,将试料置烘箱中烘干至恒重,烘箱温度为105±5℃,时间为4~6小时;
②称取制备一个试件所需的干燥试料质量d m ,其中,d m a x m 2655(10.01P )d ρ=⨯⨯-⨯,max d ρ为振动击实确定的混合料最大干密度(g/cm 3),P 为预设无机结合料剂量(%);
③加入质量为max 26550.01d P ρ⨯⨯⨯的无机结合料到质量为d m 干燥试料中,拌合均匀得到干混合料;加入质量max o 26550.01d w ρ⨯⨯⨯的水到干混合料中,拌合均匀得到湿混合料,其中,w o 为振动击实确定的混合料最佳含水量(%);
④将直径151mm 、高40mm 的试模下压柱放入试模下部并使底部齐平, 所述试模的内径150mm ×高度230±10mm 。
将湿混合料装入试模中,装料的质量=2650.72×K max d ρ(1+0.01w o ),其中,K 为试件的预定压实度(%),V =π×7.5×7.5×15=2650.72cm 3为试件的体积;
⑤将装有湿混合料的整个试模(连同下压柱)固定在振动仪底板上,放下振动器使振动锤与被压材料接触,试件的预定压实度K =97~98%时振动击实60~70秒,试件的预定压实度K =98~99%时振动击实70~80秒,试件的预定压实度K =99~100%时,振动击实80~90秒;
振动仪参数:振动频率30±2Hz ,激振力7.6±0.2kN ,名义振幅1.4±0.2mm ,
工作重量3.0±0.4kN,上车系统1.2±0.2kN,下车系统1.8±0.2kN;
⑥将试模取下,用脱模器小心推出试模内的混合料,即为圆柱体试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