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45
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首选哪些药物目前,已经在我国上市的抗乙肝病毒药物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两大类,它们分别是普通干扰素a、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和替比夫定。
干扰素的优势在于可用于治疗儿童乙肝,用它治疗乙肝的疗程相对较短。
使用干扰素治疗乙肝的患者一旦获得应答,维持疗效的时问较长,病情复发的几率较小。
核苷类似物是近年来上市的新药,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3 种。
此类药物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均可口服),适用范围非常广。
除了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以外,核苷类似物还可以治疗重型肝炎和活动型肝硬化。
而这两类患者是不能使用干扰素进行治疗的。
那么,从抗乙肝病毒治疗的长期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等方面考虑,乙肝患者应如何选用抗病毒药物呢?一、应首选聚乙二醇化干扰素、阿德福韦酯或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阿德福韦酯和恩卡韦的抗病毒效果均较好,而且适合长期使用。
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期间和用药疗程结束后发生病毒变异耐药的现象较少。
1、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疗效。
一般来说,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 的用药疗程比其他抗病毒药相对短一些,约为6 个月至1 年。
该药适合年龄较小(如儿童、青少年等)和准备结婚生育的乙肝患者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肝硬化患者和出现黄疽的乙肝患者不能使用聚乙二醇化干扰素a进行治疗。
乙肝患者在使用该药期间会出现一过性骨髓抑制及类感冒症状等不良反应。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 a 的价格较贵,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药的推广使用。
2、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的疗效。
阿德福韦醋和恩替卡韦主要用于治疗成年人的乙肝,暂时不用于治疗儿童乙肝。
这两种药物使用起来相对安全,乙肝患者在使用它们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
这两种药物抑制病毒的速度也较快,尤其在促使乙肝病毒DNA 转阴方面疗效显著。
乙肝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DNA 转阴的几率可以达到60 %以上。
但是,该病患者在使用这两种药物后,出现乙肝病毒e 抗原与e 杭体的血清学转换较为困难,在一年后出现乙肝病毒 e 抗原与 e 杭体血清学转换的几率只有20 %左右。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预后效果
乙肝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
在乙肝慢性感染的过程中,肝脏受到持续的炎症损伤,逐渐发展为肝硬化,最终导致肝功能衰竭。
为了治疗乙肝肝硬化并改善患者的预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成为首选治疗方法。
核苷
类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等。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感染,从而减少肝脏炎症损伤,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乙肝肝硬化患者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后,可以显著减少肝纤维化的
进展,降低肝功能衰竭和肝癌的发生风险,提高生存率。
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预后效果方面,研究表明,早期使用核苷类抗
病毒药物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少患者的肝炎病毒DNA水平,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
一项研究显示,接受长期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在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后,有约50%的患者可实现肝功能的改善,肝纤维化的程度明显减轻,肝硬化的进展速度减慢。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于乙肝肝硬化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可以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减少肝脏炎症损伤,降低肝纤维化和肝癌的风险。
乙肝肝硬化患者在接受核苷类抗病
毒药物治疗后,应保持规范使用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和肝炎病毒DNA水平,以监测疗效
和调整治疗方案。
还应进行相关的肝癌筛查和预防,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GANBING LUNTAN论坛乙肝防治仍然任重道远乙肝病毒(H B V )感染呈世界性分布,不同地区H B V感染的流行强度差异很大。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 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 B 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
我国是一个乙肝高发区,根据2006年我国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为7.18%, 5岁以下儿童的H B s A g 仅为0.96%。
这一数据虽然较1992年明显下降,但据此推算,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其中近25%~30%慢性乙肝病人可发展为肝硬化,15%肝硬化可发展为失代偿期肝硬化,5%~20%可发展为H CC。
代偿期肝硬化病人5年存活率为55%,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5年存活率为14%,失代偿期患者常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感染、H C C 等并发症,不仅生活质量极差,而且严重威胁生命。
据统计,肝硬化患者中每年H C C 发生率为3%~6%,若发生上消化道出血,首次出血死亡率达30%~40%,1年病死率高达57%。
因此,肝硬化防治是众多乙肝患者的心之所系,也关乎着千千万万乙肝患者家庭的幸福。
为什么乙肝会进展为肝硬化和HCC ?原因尚未完全清楚,但已知有许多危险因素。
HBe Ag阳性和(或)HBV DNA > 2000 IU/ml (相当于104拷贝/ml )是肝硬化和HCC 发生的显著危险因素。
另外,嗜酒、合并H C V 、H D V 或H I V 感染、年龄大、男性、A L T 水平高也是肝硬化和HC C发生的危险因素。
HC C家族史也有一定相关性。
许多研究表明,肝硬化的累积发生率与持续高病毒载量呈正相关,故HBV DNA是独立于HBeAg和AL T以外能够独立预测肝硬化发生的危险因素,也是最浅析“新版指南”对乙肝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的指导意义□ 杨晋辉(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肝博士 2011年第2期. All Rights Reserved.GANBING LUNTAN肝病主要的高危因素。
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是什么
肝硬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疾病,而且肝硬化的治疗也很麻烦,其实肝硬化疾病在前期也就是在早期的时候,治疗效果还是很理想的,不过如果到了肝硬化晚期的时候,真的是非常麻烦,很难进行治疗,所以如果发生了肝硬化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治疗,
这样才有很大的机率能痊愈,我们一定要重视肝硬化,那么肝硬
化患者该怎么进行抗病毒治疗呢?
肝硬化的治疗:
1、预防原发病要重视:脂肪肝以及酒精肝,是导致肝硬化的重要原因,所以说脂肪肝和酒精肝患者也是要注意治疗。
此外,慢性乙肝、慢性丙肝,也是导致发生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想要预防肝硬化,那就必须是要治疗慢性乙肝。
2、定期检查也很重要:肝硬化病情是不稳定的,定期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也是非常必要的,肝硬化患者应该要有针对病情定期检测甲胎蛋白、影像学等检查,对肝癌的早期发现、治疗是很有意义的。
3、日常饮食以及生活习惯要注意:饮食一定要清淡、营养全面、三餐规律,避免长期高脂高糖饮食。
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经常喝酒熬夜,长此以往,使肝脏就得不到休息,导致不堪重负,会加重肝硬化的症状。
4、要控制好饮食:对于出现腹水的患者来说,钠与水是两大禁区。
咸菜、腌制品、味精等含钠量高,会加重肝脏新陈代谢的负担,必须绝对限制。
此外,如海产品、肉松等食品也含有一定的钠,患者摄入时须严格控制数量。
看到以上的文章,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主要是从饮食
上和日常生活进行病毒预防,希望对患者朋友有所帮助.。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可选用哪些抗病毒药研究资料表明,在慢性乙肝患者中,约有6%~20%的人其病情在5年内会发展为肝硬化。
乙肝后肝硬化可分为乙肝后代偿期肝硬化和乙肝后失代偿期肝硬化。
这两种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治疗的方法也有差异。
但多数肝病专家都认为,乙肝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和乙肝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应持续地进行抗病毒治疗,以抑制乙肝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延缓病程的发展,降低发生合并症和死亡的几率。
那么,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可选用哪些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呢?α-干扰素。
α一干扰素适合乙肝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使用,尤其适合血清HBVDNA(乙肝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水平较高的此病患者使用。
临床实践证实,此类患者在使用小剂量的此药(每次肌注100~300万单位,隔日肌注1次,连续用药6个月为一个疗程)进行治疗后,可取得改善肝功能、逆转肝组织学改变、降低发生肝癌的几率等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乙肝后肝硬化患者在使用此药期间若出现了不良反应,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拉米夫定。
乙肝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和乙肝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均可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
体内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或体内出现炎症的乙肝后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若使用此药进行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抗病毒效果。
处于早期肝硬化阶段或出现失代偿肝硬化倾向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若及时使用此药进行治疗还可有效地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乙肝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几率较高,病死率也很高。
尽管如此,仍有多项研究报告指出,此类患者在进行以服用拉米夫定为主的内科综合治疗后,可取得延缓病情进展、改善肝功能、纠正肝脏失代偿、提高生存率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正在使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的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若突然停用拉米夫定,其病情可能会复发或加重。
因此,此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此药,且不可随意停用。
阿德福韦酯。
有医师用阿德福韦酯治疗128例乙肝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结果发现,这些患者在使用阿德福韦酯后其血清中HBVDNA的载量明显降低。
乙肝抗病毒治疗2024乙肝抗病毒是治疗的关键,但治疗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坚持中逐渐获得阶梯式的进步,最终实现治疗目标。
无论是干扰素还是核苷(酸)类药物,都是一个漫长的治疗过程,尤其是核苷(酸)类药物没有固定疗程,少则3年、5年,长则8年、10年,甚至终身用药。
但无论如何,只要治疗就会有效果,每向上一个阶梯都是一个进步,希望总是在坚持中实现。
第一阶梯基础的胜利之光第一阶梯便是通过抗病毒治疗稳定肝功能,改善肝脏的组织学,减轻肝脏炎症反应,这是最基本的治疗要求,是基础的胜利之光。
如果单纯保肝降酶、利胆治疗,但不抗病毒治疗,虽在短时间内也可改善肝功能,但绝非长久之计,肝脏炎症容易反复。
在肝脏的反复炎症中会不断有纤维化形成,纤维化多了破坏了肝脏的正常结构便形成了肝硬化。
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病机制是一样的,从肝纤维化到肝硬化就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另外,肝细胞的变性坏死,需要再生,在肝细胞再生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细胞的异常分化,这就是异型增生,异型增生的风险就是发生肝细胞癌。
所以,稳定肝功能,改善组织学,防止肝硬化,降低肝癌的发生这便是抗病毒的重要性之所在。
第二阶梯清除蒺藜之进步第二阶梯是长期有效地控制病毒复制,使病毒低于可检测水平以下,以此降低由病毒介导的免疫反应。
目前推荐一线的核苷(酸)类药物,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均有强效的抗病毒作用,在服用2~3个月后,95%以上的患者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可低于1000copes/ml 的检测下限。
聚乙二醇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缓慢但持久,研究表明经48~52周的治疗有25%~40%的患者可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
SVR是指,在干扰素停药后24周,患者的肝功正常,血清HBV-DNA仍低于1000copes/ml 的检测下限。
肝硬化的药物治疗有哪些肝硬化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组织的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
肝硬化通常是由长期的肝炎、酒精滥用、脂肪肝等原因引起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虽然肝硬化无法完全治愈,但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1. 抗病毒药物治疗:对于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乙肝患者可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核苷酸类药物、干扰素等,以抑制病毒复制和降低病毒载量。
丙肝患者则可以选择直接抗病毒药物,如直接抗病毒药物,以达到病毒消除或抑制的效果。
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以减少肝炎病毒对肝脏的损害,从而延缓肝硬化的进展。
2. 利尿剂: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腹水(腹腔内积液)的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利尿剂是治疗腹水的关键药物,通过增加尿液排出量,减少体内液体潴留,从而缓解腹水症状。
常用的利尿剂包括袢利尿剂和醛固酮拮抗剂,但使用时应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避免出现低钾或低钠等不良反应。
3. β-受体阻滞剂:肝硬化患者常伴有门脉高压的情况,即门脉静脉压力升高,容易导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β-受体阻滞剂可以通过降低心率和减少心输出量,降低门脉压力,从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
常用的β-受体阻滞剂包括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等,但使用时需密切监测心率和血压,避免出现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4. 抗氧化剂:肝硬化患者常伴有氧化应激的情况,即体内自由基产生增加,抗氧化能力下降。
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轻肝脏的氧化损伤,从而保护肝细胞。
常用的抗氧化剂包括谷胱甘肽、维生素C和维生素E等,但使用时应注意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使用。
总之,药物治疗在肝硬化的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
然而,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并在严密监测下进行。
此外,药物治疗仅是肝硬化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患者还需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以维持良好的肝脏功能和生活质量。
核苷类药物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核苷类药物对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疗效。
方法从我院中随机选取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把他们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其中拉米夫定8例,13例恩替卡韦,5例阿德福韦酯,2例替比夫定;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对症治疗。
结果在随访的一年后,发现治疗组的hbv dna 和alt复常率的下降幅度都比对照组高。
结论核苷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抑制hbv复制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为了避免耐药性和病毒变异,应第一选择低耐药和强效核苷类药物。
【关键词】核苷类药物;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根据我国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流行病学的相关调查显示,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有很大的下降。
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我国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仍然有很多。
当乙型肝炎肝硬化进入到失代偿期后,会出现许多危害生命的并发症。
核苷类药物可以有效的控制炎症活动,甚至可以起到延缓肝纤维化的进程,从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2010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在我院就诊的60例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男女不限,年龄21~75岁,按照child-pugh的评分标准,a级患者18例,b级20例,c级22例。
根据患者的意愿和经济情况,把他们分为核苷类药物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
1.2 治疗方法对于治疗组的患者,根据他们的经济情况进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其中拉米夫定8例,13例恩替卡韦,5例阿德福韦酯,2例替比夫定;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对症治疗。
在治疗前让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随访一年。
1.3 检测方法在治疗过程中的3~6个月内,需要对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hbv标志、b超等进行检测。
采用美国beckma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相关的配套试剂检测肝功能和肾功能,对hbsag、抗-hbc、抗-hbs、hbeag使用第二代试剂微粒酶联免疫法检测,使用核酸荧光定量pcr 检测hbv dna。
乙肝抗病毒治疗标准乙肝病毒感染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乙肝病毒感染者如果不及时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容易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甚至引发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制定并严格执行乙肝抗病毒治疗标准对于控制乙肝病毒感染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一、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标。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病变,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因此,乙肝抗病毒治疗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确保治疗方案的科学性和个体化。
二、乙肝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核苷酸类和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有效减少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减少肝脏病变。
在制定乙肝抗病毒治疗标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肝功能、病毒载量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治疗方案。
三、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监测和评估。
乙肝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定期监测病毒载量、肝功能、肝脏病变程度等指标,及时评估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不良反应和药物耐药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四、乙肝抗病毒治疗的持续性。
乙肝抗病毒治疗通常需要长期进行,甚至终身服药。
因此,在制定乙肝抗病毒治疗标准时,需要考虑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长期治疗的可持续性。
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定期复诊,确保治疗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五、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个体化。
每位乙肝病毒感染者的病情和治疗需求都有所不同,因此,乙肝抗病毒治疗标准的制定应该充分考虑个体化的因素。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毒基因型、肝功能、合并症等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确保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六、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重要性。
乙肝抗病毒治疗对于控制乙肝病毒感染、减少肝脏病变、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主动随访督导乙型肝炎肝硬化长期依从抗病毒的效果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严重情况下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抗病毒治疗已成为慢性乙肝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
抗病毒治疗需要长期依从,而长期依从可能面临诸多困难,比如药物不良反应、费用负担、生活习惯等。
开展主动随访督导对慢性乙肝患者的长期依从抗病毒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主动随访督导乙型肝炎肝硬化长期依从抗病毒的效果展开探讨。
主动随访督导是指医护人员通过电话、短信、APP等方式,主动联系和督导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的相关事宜,包括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处理、生活方式等。
在乙型肝炎肝硬化长期依从抗病毒治疗中,主动随访督导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主动随访督导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长期依从抗病毒治疗是乙肝患者维持肝脏稳定的关键,然而现实中患者可能由于诸多原因而出现漏服药物的情况,或者药物不良反应导致停药。
通过主动随访督导,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预防并减少患者出现漏服药或停药的情况。
主动随访督导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在抗病毒治疗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比如恶心、腹泻、头痛等,这些不良反应会导致患者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停药的倾向。
通过主动随访督导,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进行相关的解释和安慰,引导患者正确处理不良反应,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增强患者长期依从治疗的信心。
主动随访督导还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治疗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饮食习惯、运动情况、饮酒和吸烟等便是会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疾病发展和治疗效果的因素。
通过主动随访督导,医护人员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对患者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宣教,促使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