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诗词五首(古文今译)
- 格式:ppt
- 大小:5.22 MB
- 文档页数:28
【经典文言文古诗词】(52篇原文译文)文言文(12篇)1.老子·八章《老子》2.季氏将伐颛臾《论语》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4.喜怒哀乐未发《中庸》5.《孟子》一则《孟子》6.逍遥游(节选)7.谏逐客书(李斯)8.兰亭集序(王羲之)9.滕王阁序(王勃)10.黄冈竹楼记(王禹偁)11.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12.古代文论选段诗词曲(40首)1.静女《诗经》2.无衣《诗经》3.离骚(屈原)4.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5.短歌行(曹操)6.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7.拟行路难·其四(鲍照)8.春江花月夜(张若虚)9.山居秋暝(王维)10.蜀道难(李白)1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12.将进酒(李白)13.燕歌行(高适)14.蜀相(杜甫)15.客至(杜甫)16.登高(杜甫)17.登岳阳楼(杜甫)18.琵琶行(白居易)19.李凭箜篌引(李贺)20.菩萨蛮(温庭筠)21.锦瑟(李商隐)22.虞美人(李煜)23.望海潮·东南形胜(柳永)24.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25.江城子(苏轼)26.念奴娇·赤壁怀古(王安石)27.登快阁(黄庭坚)28.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29.苏幕遮·燎沉香(周邦彦)30.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31.书愤五首·其一(陆游)32.临安春雨初霁(陆游)33.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34.南乡子(辛弃疾)35.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36.青玉案·元夕(辛弃疾)37.贺新郎(刘克庄)38.扬州慢(姜夔)39.长亭送别(王实甫)40.朝天子·咏喇叭(王磐)文言文(12篇)老子·八章先秦:佚名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
《唐诗五首》翻译(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唐诗五首》翻译这是《唐诗五首》翻译,是优秀的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诗词曲五首原文及翻译诗词曲五首原文及翻译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
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中华诗词源自民间,其实是一种草根文学。
在21世纪的中国,诗词仍然深受普通大众青睐。
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诗词曲五首原文及翻译!《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词句注释⑴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
用诗歌赠答。
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
见赠:送给(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
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
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二十二年。
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二十三年。
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置:放置。
弃置:贬谪。
⑷怀旧:怀念故友。
吟:吟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⑸到:到达。
翻似:倒好像。
翻:副词,反而。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
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同代人都已经亡故。
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二十三年的感慨。
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
⑹侧畔:旁边。
⑺沉舟、病树: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⑻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⑼长(zhǎng)精神:振作精神。
长:增长,振作。
2021届上海市中考语文课内古诗主旨汇总1.观沧海三国曹操(秋天)这首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以“观”字统领全篇,借大海的雄伟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得胜归来的壮志豪情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望岳唐杜甫自称少陵野老本诗是杜甫青年时期所写这首诗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以“望”为线索,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18年已考)这首诗作者抓住时晴时雨的天气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晴天水光、雨天山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4.山居秋暝唐王维山水田园诗(苏轼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全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心情。
典故:王孙自可留5.蝶恋花宋柳永婉约派(春)这是一首怀人词,围绕“春愁”,巧妙地把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丝融为一体。
上阕情景交融,主人公登高望远,春愁油然而生。
下阕抒情,主人公苦中求乐,情深志坚。
全词之睛: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伊”既是思念深爱的女子,也暗寓词人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目标。
6.如梦令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派(暮春)本词作者以与侍女对话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年轻女子伤春惜花的细腻感情。
惜花实际上是惜春,惜自己如花的青春年华。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表明春天渐渐消逝,盛夏即将来临7.野望唐王绩弃官隐居(秋天傍晚)全诗写的是山村傍晚的秋景,在安闲的气氛中流露出诗人的几分惆怅、孤独、抑郁心情。
中间两联写景,首尾抒情言事。
典故:采薇(采食野菜,后比喻隐居不仕。
)8.黄鹤楼唐崔颢(19年已考)这是一首满怀乡愁的诗作,围绕“愁”,表现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感和思乡情怀。
(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颈联写日景,尾联写晚景)9.渡荆门送别唐李白通过对长江两岸秀丽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开阔的情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
《诗词五首》课文详细解析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注释】迢迢:遥远。
牵牛星:即牛郎星,在银河北。
皎皎:明亮。
河汉:银河。
纤纤:形容手指细长。
擢(zhuó):伸出。
札(zhá)札: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章:布帛上的经纬纹理,文中指布帛。
零:落。
几许:多少。
盈盈:清澈、晶莹的样子。
间(jiàn):隔。
脉脉:含情凝视的样子。
语:文中是动词,交流、谈话。
【段析】诗的第一句即交代了牛郎、织女这两个人物。
“迢迢”写距离之远,“皎皎”写星光之亮。
这两个叠词兼写牵牛星和织女星,使人产生一种夜空广大、星光灿烂的视觉感受。
这是从远景遥望写起。
以织女的口吻抒发被困织机的哀怨和对自由爱情的渴求。
因思念而无法施展高超技艺,以至“终日不成章”;因思念无法排遣痛苦的折磨,以至“泣涕零如雨”。
“盈盈”形容水波之晶莹,“脉脉”形容注视之含情。
“盈盈”既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表现女子的美丽,还可表现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
译文: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
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
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
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荆门:即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位于长江的南岸。
楚国:文中指湖南、湖北一带。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大荒:广阔无边的原野。
海楼:即海市蜃楼,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折射或全反射,产生幻象,使远处景物显现在空中或地面上。
常发生在海边或沙漠地区。
【段析】首联直接扣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
颔联紧承首联,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
21诗词五首《观刈麦》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叙事诗,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诗的开头先交代时间和背景。
终年劳作的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忙了。
这时候,妇女们带着自己的孩子,冒着炎炎烈日,来到田里给正在收麦的人们送饭送水。
男人们正在埋头割麦,他们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虽然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却全然不顾,只是希望趁着夏日天长能够多干一些活。
这是写的全景。
在这个景的衬托下,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妇人怀里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
为什么要来拾麦呢?因为她家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什么交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充饥。
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赋税的繁重。
繁重的赋税既然已经使贫妇人失掉了田地,那也回使这一家正在割麦的农民失掉田地。
今日的拾麦者,乃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
强烈的讽喻意味,自在不言之中学情分析:《观刈麦》这诗是白居易的一篇叙事讽喻诗,文字有点难,所以我让学生先预习,自己查资料,培养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能力。
经过了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预习作业已经作得很好了,而且经过一学年的语文学习,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和分析能力,所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较好地去品味和理解课文的。
教学流程图:导入新课→解题→了解作者、体裁→熟读课文→疏通文意→质疑、点拨→合作探究→拓展延伸→布置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反复吟诵,理解诗歌2.培养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读说结合,读出诗韵、分层次说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赏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痛苦及社会根源教学方式:自读、点拨、质疑学习方式:朗读法、预习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赏析教学难点:体会感情、把握主旨教与学的过程:一、导入新课梁衡的《夏》一文中引用了诗句“田家少闲日,五月人倍忙”这句诗出自何处?今天我们就一学习白居易的《观刈麦》(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导入新课二、解题,介绍作者1.何为“刈”呢?2.作者为什么要观刈麦?时为周至县尉,负责治安、催租)3.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学生根据预习作业上查找的资料介绍作者、了解背景。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古诗词三首》译文及赏析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是《古诗词三首》,收入了两首唐诗(《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和一首宋词(《长相思》),现整理分享这三首诗词的诗文、译文和赏析。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这首诗为山水名篇,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却下笔说是“空山”。
这是因为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
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
“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生动表现了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
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
”(《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
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的确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三首》译文及赏析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译文】空旷的山中阵雨过后,傍晚的天气显出秋日的清凉。
明亮的月光在松间照耀,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流淌。
竹林里传来笑语,是姑娘们洗衣归来;溪流中莲叶抖动,是小渔船随波漂荡。
任凭那春天的花草凋谢吧,这山中的秋色已足够让我留下来慢慢欣赏。
【赏析】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以闲淡清雅著称,但他很少为写山水而写山水,而是在其中包含着对佛理的体悟、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这首《山居秋暝》便是个例子。
首联交代时间——秋天傍晚,地点——空山,天气——雨后。
一个“新”字,立刻给人以万象如洗的感觉,使得山中的一切景物都显得清新明朗;而一个“秋”字,则既点明了季节,又让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秋风过耳,阵阵清凉。
中间两联写景,但各有侧重,“明月”一联是物,以无心之物的清幽,比喻自己志向的高洁:“竹喧”一联是人,以有情之人的闲散,反衬世俗生活的浮杂。
环绕自己住所的,是清幽的明月和清泉;陪伴自己生活的,是无拘无束的浣女和渔翁——这环境是多么的优雅可亲!而相比起来,那官场与俗世又是多么的污浊可厌!寓情于景,情景俱佳,是这四句成为名句的原因。
“竹喧”两句尤其构思巧妙,合情合理:浣女和渔舟被竹林和莲叶遮蔽住了,是要先听到竹林中的喧闹,先看到莲叶的摆动,才会发现浣女和渔舟的呀!诗人本来就精研佛理、洁身自好,如此良辰美景,怎能不让他产生“山中”比“朝中”好、如入桃花源中的感受?“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原文说的是山中险恶,劝王孙赶紧归来,此处则反用其意,意指任凭春芳凋尽,王孙也可久留。
尾联对《招隐士》的翻用,是顺理成章的。
这是在官场沉浮数十年、经历安史之乱打击的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声,它为这首意境旷远的作品画上了一个情真意切的句号。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古诗词三首〕解析一、山居秋瞑〔míng〕[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注释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喧:声音喧哗。
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歇:尽。
随意:听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尽。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2、诗人简介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因笃信,又被称为“诗佛”。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主要作品:《竹里馆》《山居秋暝》等。
3、多音字空〔1〕kōng天空、空中〔2〕kòng空闲、填空间〔1〕jiān中间、房间〔2〕jiàn间隔、间隙4、易错字词暝、晚、流、喧、浣、莲、歇、渔舟5、翻译山上刚刚下过一场雨,晚上天气凉快带来了秋意。
松林沐浴着皎洁的月光,清清的泉水从河床的石头上流过。
洗衣物的女子归来,竹林里笑语喧哗,渔船顺流而下,搅动了一片片莲叶。
听凭春天的花凋谢,我自己却要居住在这风光秀丽的山中。
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这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天气——秋日黄昏雨后的山林。
7、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一静一动,写出了山间景物的幽静。
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两句先写听到的,后写看到的,以动写静,突出了山间生活的恬静。
反衬出山林月夜的清幽、宁静,表现了山林中的人之美。
9、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两句由写景转入抒情。
诗人认为“空山”之中是自己的世外桃,暗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情趣。
10、诗文主要内容描绘了秋雨初晴后黄昏时分山村的绮丽风光和山中村民的淳朴风气,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
二、枫桥夜泊〔bó〕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