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检测控制技术导则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燃煤电站锅炉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DL/T 589-1996Directives of thermal instrumentation and controlfor coal fired boiler in power plant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燃煤电站锅炉本体范围内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要求,试验和验收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670t/h等级及以上容量的煤粉锅炉。
对670t/h以下容量的锅炉,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91-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5048-85 防潮包装规定GB6388-86 运输包装收货标志GB7350-87 防水包装技术条件GBJ93-86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LGJ116-93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JJG001-91 常用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SD268-88 燃煤电站锅炉技术条件3 定义、符号和缩略语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furnace safeguard supervisory system(FSSS)防止锅炉炉膛燃烧熄火时爆炸和自动切投燃烧器的控制系统,它包括燃料安全系统和燃烧器控制系统。
3.2 燃料安全系统 fuel safety system(FSS)当炉膛燃烧熄火时,保护炉膛不爆炸(外爆或内爆)而采取监视和控制的措施或装置。
3.3燃烧器控制系统 burner control system(BCS)自动切投燃烧器的控制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6-03-04批准 1996-06-01实施3.4 快速减负荷 run back(RB)针对机组主要辅机故障采取的保护措施,即当机组部分主要辅机(如给水泵、送风机、引风机)发生故障时,快速降低机组负荷以适应辅机出力的保护措施。
火力发电厂锅炉技术监督导则火力发电厂锅炉是一个重要的能源设备,其运行直接关系到电力工业的发展。
为了保证锅炉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技术监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国家能源局制定了《火力发电厂锅炉技术监督导则》。
一、导则的制定背景火力发电厂锅炉的安全和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能源生产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国家能源局为了加强对火力发电厂锅炉技术的监督,规范锅炉运行,最大限度地保证锅炉安全,制定了《火力发电厂锅炉技术监督导则》。
二、导则的主要内容《火力发电厂锅炉技术监督导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技术监督组织和管理要求。
导则规定了火力发电厂锅炉技术监督的组织管理机构和职责,明确了技术监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安全监测、状态诊断和分析要求。
导则规定了火力发电厂锅炉的常规监测内容和方法,以及诊断和分析方法。
3、工艺检测、试验和评定要求。
导则对火力发电厂锅炉检验、试验和评定的内容和要求做了详细的规定。
4、修改、更新和有效性评估要求。
导则规定了锅炉技术标准的修改、更新和有效性评估的程序和要求。
三、导则的实施作用导则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规范火力发电厂锅炉的技术监督工作。
导则明确了技术监督的职责和要求,为锅炉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操作指南。
同时,导则还对锅炉的安全监测、状态诊断和分析、工艺检测、试验和评定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为锅炉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总之,《火力发电厂锅炉技术监督导则》是加强火力发电厂锅炉技术监督的重要法规,旨在提高锅炉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进而促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电站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技术导则一、导言电站锅炉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设备之一,其设计文件的鉴定对于保证电站锅炉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技术导则主要介绍电站锅炉设计文件鉴定的目的、内容和方法,旨在提高锅炉设计文件鉴定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二、目的三、内容1.设计文件的完整性鉴定包括锅炉设计原理、技术方案、设备选型、管道布置、电气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要评估设计文件是否包含了锅炉设计所需的全部信息,并确保设计文件的完整性。
2.设计文件的准确性鉴定针对设计文件中的技术参数、计算结果、图纸标注等进行鉴定,保证其准确性。
同时,要评估设计文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和假设的合理性,并进行必要的校核和验证。
3.设计文件的可行性鉴定要评估设计文件的可行性,包括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设备的可供性、施工的可实施性等方面。
需对设计文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评估其在投资、运行和维护方面的可行性。
四、方法1.会审鉴定邀请专家和相关技术人员对设计文件进行会审,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讨论。
通过专家的集体智慧,可以发现设计文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2.现场实地考察进行现场实地考察,与设计文件所涉及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实际情况,并将实地考察结果与设计文件进行对照,鉴定设计文件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3.资料审查对设计文件中的资料进行仔细审查,包括技术参数、计算结果、图纸等。
结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和规范,鉴定设计文件的准确性和合规性,并将审查结果记录清楚。
4.技术经济分析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评估设计文件的投资效益和运行维护成本。
要综合考虑技术先进性、设备可供性、施工工艺可行性等因素,对设计文件进行综合评估。
五、总结电站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是保证锅炉设计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行性的鉴定,可以发现和解决设计文件中的问题,提高锅炉的设计水平。
鉴定工作需由专业人员组成的鉴定小组进行,结合会审、实地考察、资料审查和技术经济分析等方法进行,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是电力工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运行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稳定和电能的质量。
随着锅炉机组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中的检修和维护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的检修导则。
一、机组检修前的准备工作1. 检修之前应确定机组的检修计划,包括检修内容、工作时间、劳动力和检修用品等方面的准备工作。
2. 检修前应进行该机组的运行情况统计,包括各机组参数的数据记录和分析,以确定与检修相关的主要问题。
3. 在检修前,应对机组进行彻底的清洗,清除可能存在的灰尘、油脂或任何杂物。
4. 检修前应购买必要的工具和材料,预订必要的检修设备与工具。
二、检修过程的重要步骤1. 外观检查:机组的外观检查需要注意的是内部和外部壳体是否完好,配件是否固定。
2. 内部检查:机组内部检查需要注意的事项包括:传动带的松紧、磨损情况;润滑系统的油位、油质;检查机器内的锁紧螺钉是否松动;检查机器的齿轮、螺旋桨和支架是否有松动的情况,如果有则需进行加固。
3. 烟道检查:烟道应检测管道布局、烟囱等通风设备的安放。
4. 水箱清洗:在机组清洗时,应首先清洁水箱。
将水箱排空、清洗消毒,确保机组的水质清洁。
5. 润滑油检测:检查机组的润滑油质量,油质过差,则需更换润滑油。
三、检修后的操作1. 机组检修后应进行验收,并拍摄相关照片或记录相关数据。
2. 机组在检修之后,应对机组进行安装调试,首次使用之前亦应进行安全检查。
四、对检修结果的总结1. 检修完成后,应对机组进行维护保养,包括定期检查、清洗和润滑。
2. 在检修结果的总结中,总结出机组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的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3. 不仅对自身,还要对监管和审核为整体提供技术和经验的把握和指导,确保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稳定和高效。
综合来说,火力发电厂锅炉机组检修导则是这个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这个过程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丰富的经验、细致的眼光和缜密的思路。
DLT734-2000火力发电厂锅炉技术导则(doc 14页)DLT734-2000火力发电厂锅炉技术导则(doc 14页)J98备案号:7794—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DL/T734—2000 火力发电厂锅炉汽包焊接修复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 of welding repair for boilerdrum in fossilfired power plants2000-11-03 发布2001-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电力工业部1994年电力行业标准计划项目(技综[1994]42号)的安排而制定的。
在我国在役电站锅炉汽包中,发现主焊缝、接管座3 焊接修复前的准备4 汽包焊接修复技术5 焊后热处理6 质量检验7 技术文件附录A (提示的附录) 汽包钢的成分、性能附录B (提示的附录) 汽包钢焊接性资料附录C (提示的附录) 焊条成分和性能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站锅炉汽包主焊缝、接管座焊缝和人孔加强圈焊缝的缺陷,汽包筒体的腐蚀、局部疲劳等缺陷的清除,焊接修复,质量检验方法及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材质为碳钢、低合金钢,汽包壁厚小于或等于203mm发电用锅炉汽包的焊接修复。
本标准也适用于汽包等用焊接方法的局部补强。
锅炉集箱、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压力容器的焊接修复也可参照本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于大面积的疲劳、应力腐蚀及蠕变裂纹的焊接修复。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713—1997 锅炉用钢板GB/T 3323—87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T 5117—1995 碳钢焊条GB/T 5118—1995 低合金钢焊条GB 11345—89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DL 438—2000 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 440—91 在役电站锅炉汽包的检验、评定及处理规程DL 612—1996 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T 679—1999 焊工技术考核规程DL 5007—92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火力发电厂焊接篇)DL/T 5069—1996 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钢制承压管道对接焊接接头射线检验篇)JB 1152—81 锅炉和钢制压力容器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JB 1609—83 锅筒制造技术条件JB 3144—82 锅炉大口径管座角焊缝超声波探伤JB 4730—94 压力容器无损探伤SD 340—89 火力发电厂锅炉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规程3 焊接修复前的准备3.1 查明汽包所用钢材的牌号,应符合GB713的规定,并收集该钢材的焊接性资料。
锅炉保温作业中的现场质控与施工监测技术锅炉保温是一项重要的工程管理工作,对于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锅炉保温作业中,现场质控与施工监测技术是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介绍锅炉保温作业中的现场质控与施工监测技术,以及其在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方面的作用。
一、锅炉保温作业的现场质控技术1. 温度检测与控制在锅炉保温作业中,温度是一个关键参数。
通过合理的温度监测与控制,可以确保保温材料的施工效果和工程质量。
现代化的温度检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锅炉的工作温度,并及时调整保温材料的厚度和密封程度,以达到良好的保温效果。
2. 施工过程监控锅炉保温作业的施工过程需要严格控制,确保施工质量。
通过现场质控技术,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他们按照规定程序和标准进行作业。
同时,现场监控还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3. 质量把关与验收在锅炉保温作业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把关和验收工作。
现场质控技术可以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对保温作业进行全面的质量把关,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现场质控技术还可以为工程验收提供可靠的数据和信息,确保保温工程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
二、锅炉保温作业的施工监测技术1. 热红外成像技术热红外成像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温度监测技术,可以通过红外热像仪对锅炉表面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
通过对锅炉表面温度的分析和比对,可以快速发现保温材料施工中的缺陷和问题,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复。
2. 超声波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测量保温层的厚度和粘结质量。
通过超声波探测设备,可以对保温层进行全面而准确的检测,判断保温层的厚度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是否存在松散或缺陷的情况。
这种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施工中的问题,确保保温层的质量。
3. 湿度监测技术湿度是影响锅炉保温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湿度监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锅炉周围的湿度情况,帮助工程管理人员判断保温材料的适用性和施工条件。
锅炉安全技术监测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锅炉安全技术监测工作,提高锅炉运行安全可靠性,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各类燃煤、燃气、生物质、废弃物、垃圾及其他类型的锅炉设备。
第三条锅炉安全技术监测是指对锅炉设备进行周期性的检测、监测和评估,以保障锅炉的安全运行。
第四条锅炉安全技术监测包括定期检测、日常监测、特殊监测和事故隐患排查等内容。
第五条各级政府对锅炉安全技术监测负有监督和管理责任,相关企业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第六条锅炉安全技术监测应注重预防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锅炉安全稳定运行。
第七条锅炉安全技术监测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严格按照程序和要求执行,确保监测结果准确可靠。
第八条对于发现的问题,相关企业应及时整改,并报告相关主管部门。
第二章锅炉安全技术监测管理第九条锅炉安全技术监测工作应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负责全面监督和管理监测工作。
第十条锅炉安全技术监测管理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术力量,定期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十一条锅炉安全技术监测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工作程序、责任制度、监测报告和记录等。
第十二条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关职业资格和证书,熟悉监测规程和操作程序,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第十三条监测人员应定期对锅炉设备进行检测和监测,按程序编制监测报告,向管理机构和企业报告监测结果。
第十四条监测人员应定期向相关企业进行宣传和培训,加强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提高监测水平和质量。
第十五条各级政府应加强对锅炉安全技术监测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做好信息共享和技术支持。
第三章锅炉安全技术监测流程第十六条锅炉安全技术监测流程包括定期检测、日常监测、特殊监测、事故隐患排查等内容。
第十七条定期检测是指对锅炉设备按照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全面检测和评估,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第十八条日常监测是指对锅炉设备每日进行各项参数和指标的监测和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工业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技术导则一、内容1.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明确工业锅炉的设计目标、工况参数、安全要求、环境要求、设备性能指标等。
2.设计计算和分析:包括工业锅炉的结构计算、传热计算、流动计算、强度计算、失效分析等。
3.材料和零部件选用:明确工业锅炉中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和零部件的选用标准和要求。
4.设备结构和布置:包括工业锅炉的整体结构、各个部件的布置、连接方式等。
5.控制和安全保护:明确工业锅炉的控制系统和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的选用和布置。
6.试验验证和质量控制:明确工业锅炉的试验验证方法和程序,以及质量控制要求。
7.文件和图样:编制工业锅炉设计文件的规范和要求。
二、要点1.宏观可行性:评估设计文件的整体可行性,包括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工程实际要求,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2.安全性和可靠性:评估工业锅炉的结构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确保在各种工况下都能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3.经济性和可维护性:评估工业锅炉的经济性和可维护性,包括设备的投资成本、运行成本、维护成本以及设备的易维修性。
4.环境适应性:评估工业锅炉的环境适应性,包括设备的排放标准、能源利用率等,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环保要求。
三、步骤进行工业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设计文件:收集设计文件和相关资料,包括设计图纸、计算报告、技术规范等。
2.分析设计方案: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估,确保符合设计原则和基本要求。
3.进行计算和分析:对工业锅炉进行结构计算、传热计算、流动计算、强度计算等,并进行失效分析。
4.评估材料和零部件:评估设计中所使用的材料和零部件是否符合要求,并确保选用的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5.完善设备结构和布置:对工业锅炉的结构和各个部件的布置进行优化和完善。
6.确定控制和安全保护措施:确定工业锅炉的控制系统和各种安全保护装置的选用和布置。
7.进行试验验证和质量控制:对设计方案进行试验验证,确保设备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并对质量进行控制。
24 锅炉房热工检测与控制24.1 一般规定24.1.1 本章适用于下列范围内的民用蒸汽锅炉房和住宅小区集中供热热水锅炉房的热工检测与控制:1 额定蒸发量为1~20t/h、额定出口蒸汽压力为0.1~2.5MPa表压、额定出口温度小于或等于250℃的蒸汽锅炉房;2 额定出力为0.7~58MW、额定出口水压为0.1~2.5MPa表压、额定出口水温小于或等于180℃的热水锅炉房。
24.1.2 锅炉房仪表检测项目应与报警、计算机监视或各种形式巡检装置的检测项目综合考虑。
24.1.3 在满足安全、经济运行要求的前提下,检测仪表宜精简。
24.1.4 仪表的选择,应按工艺要求、使用环境、经济、技术指标等综合考虑确定。
24.1.5 指示仪表的设置原则:1 反映锅炉及工艺管道系统在正常工况下安全、经济运行的主参数和需要经常监视的一般参数,应设指示仪表(包括就地仪表);2 已由计算机进行监视的一般参数,不再设置指示仪表;3 一般同类型参数(如:烟、风道压力)当未采用计算机监测时,宜采用多点切换测量。
24.1.6 记录仪表的设置原则:1 反映锅炉及管道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状况并在事故时进行分析的主要参数;2 用以进行经济分析或核算的重要参数;3 用于经济核算的流量参数应设积算器,当用计算机对流量参数进行积算时,不再设置积算器。
24.1.7 仪表精度等级选取原则:1 主要参数指示仪表1 级、记录仪表0.5 级;2 经济考核仪表0.5 级;3 一般参数指示仪表1.5级、就地指示仪表1.5~2.5 级。
24.2 自动化仪表的选择24.2.1 温度仪表1 基地式温度仪表选用双金属温度计,其刻度盘直径宜≥100mm。
2 压力式温度计经常指示的工作温度,应选在仪表量程范围的1/3~3/4之间,温度计量程上限值的选择应大于被测介质可能达到的最高动态温度值。
3 测量炉膛温度与烟气温度应选用热电偶。
4 测量蒸汽温度与热水温度应选用热电阻。
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与燃烧调整试验技术导则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种高效能的锅炉设备,具有节能、环保和资源利用等优点。
为了确保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正常运行和高效燃烧,需要进行冷态与燃烧调整试验。
本文将介绍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与燃烧调整试验的技术导则。
一、试验目的和要求试验的目的是验证锅炉在冷态下的运行性能,同时调整燃烧参数,使锅炉燃烧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试验要求包括试验内容、试验对象、试验装置和试验环境等。
二、试验内容试验内容包括锅炉的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
静态试验主要是测试和验证燃烧系统的各项参数;动态试验主要是通过调整燃烧参数,实现锅炉燃烧的最佳状态。
三、试验对象试验对象为循环流化床锅炉,在试验前需要进行清洗和检修,确保锅炉的各项设备和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四、试验装置试验装置主要包括燃烧控制系统、燃烧器、测量和数据采集系统等。
燃烧控制系统需具备自动化控制功能,能对燃烧参数进行实时调整和监测。
五、试验环境试验环境包括锅炉房的温度、湿度、气流状态等因素。
试验前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调整和控制,以保证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试验步骤1. 静态试验:首先进行锅炉的冷态试验,主要测试和验证锅炉的压力、温度、流量、氧含量等参数。
依据试验结果,确定燃烧参数的初始值。
2. 动态试验:通过改变燃烧参数,对锅炉进行动态试验,主要包括燃烧空气流量、燃料供给量、床温、床层压降等参数的调整与监测。
根据试验结果,逐步调整燃烧参数,使锅炉燃烧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3. 数据处理与分析:试验结束后,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包括参数变化趋势、燃烧效率、废气排放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
七、试验安全措施在进行试验时,需注意锅炉的安全运行,确保试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试验前需检查试验装置和设备的安全性能,如燃烧器的点火装置、风门的开启程度等。
总结: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与燃烧调整试验技术导则是确保锅炉正常运行和高效燃烧的重要工作。
通过静态试验和动态试验的组合,可以对锅炉的运行性能进行验证和调整,以实现锅炉燃烧的最佳状态。
火力发电厂锅炉受热面管监督技术导则以火力发电厂锅炉受热面管监督技术导则为标题一、引言火力发电厂锅炉是发电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其受热面管的正常运行对于保障发电效率和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锅炉受热面管的正常工作,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督技术导则。
本文将从锅炉受热面管的监督目的、监督内容、监督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监督目的1. 确保锅炉受热面管的完整性:受热面管在长期高温、高压的工作环境中容易出现腐蚀、磨损等问题,监督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并修复这些问题,保障受热面管的完整性。
2. 提高锅炉热效率:受热面管是传递热量的关键部件,监督的目的是确保受热面管的热传导效率最大化,提高锅炉的热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3. 防止事故发生:受热面管的故障可能导致严重的事故,如爆管、泄漏等,监督的目的是通过及时的检测和维护,防止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三、监督内容1. 温度和压力监测:通过安装温度和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受热面管的工作状态,确保温度和压力在安全范围内。
2. 水质监测:锅炉受热面管易受到水质的影响,水质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水垢、腐蚀等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检测设备的定期维护: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工作准确可靠。
4. 定期检查和清洗受热面管:定期对受热面管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并进行清洗,保持受热面管的热传导效率。
四、监督方法1. 无损检测技术:利用超声波、磁粉探伤等无损检测技术,对受热面管进行全面检测,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修复。
2. 红外热像技术:利用红外热像仪对受热面管进行扫描,可以快速发现温度异常区域,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3. 水质分析技术:通过取样分析水质,了解水质中的有害物质含量,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水处理。
4. 巡检和记录:定期对锅炉受热面管进行巡检,记录巡检情况和发现的问题,及时跟踪处理情况。
五、总结锅炉受热面管的监督技术对于火力发电厂的安全运行和发电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技术导则工业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技术导则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工业锅炉设计文件鉴定的一般要求、鉴定机构和人员、鉴定申请、图样要求、安全性能鉴定、节能环保审查、文件修改与引进以及记录、报告和盖章。
本文件中的设计文件鉴定包括安全性能鉴定和节能环保审查。
安全性能鉴定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调整范围内的工业锅炉设备、锅炉范围内管道、安全附件和仪表、锅炉辅助设备及系统等涉及安全性能的内容。
节能环保审查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调整范围内以煤、油、气和生物质为燃料的工业锅炉及其辅机、监测计量仪表等涉及节能、环保的内容。
燃用其它燃料的锅炉、电加热锅炉和余热锅炉的节能审查参照本导则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SG G0001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G0002 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TSG ZF001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T 150 压力容器GB/T 1576 工业锅炉水质GB/T 2900.48 电工名词术语锅炉GB/T 9439 灰铸铁件GB13271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6507 水管锅炉GB/T 16508 锅壳锅炉GB/T 17410 有机热载体炉GB/T 21434 相变锅炉GB/T 21435 相变加热炉GB 23971 有机热载体GB 24511 承压设备用不锈钢和耐热钢钢板和钢带GB/T 24747 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GB/T 36699 锅炉用液体和气体燃料燃烧器技术条件JB/T 8659 热水锅炉水动力计算方法NB/T 47034 工业锅炉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GB/T 2900.48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锅炉设计文件boiler design documents锅炉建造过程中所需要的设计图样、设计计算文件、设计说明文件等。
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无损检测技术导则
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无损检测技术导则是指对电站锅炉集箱中的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进行无损检测的技术规范和操作指导。
下面是该导则的一些主要内容:
1. 检测方法:导则应明确采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波检测、射线检测、涡流检测等。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
2. 设备要求:导则应详细规定无损检测设备的要求,包括检测仪器、探头、探测介质等。
设备要求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技术规范。
3. 检测参数:导则应明确检测参数的选取和设置,如超声波检测的频率、幅度、探头尺寸等。
参数设置应根据焊缝的特点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4. 检测操作:导则应详细描述无损检测的操作过程,包括仪器校准、探头的放置和移动方式、信号采集和分析等。
操作要求应准确、可靠,并符合相关标准。
5. 缺陷评定:导则应规定对于检测中发现的缺陷的评定标准和方法。
对于不同类型的缺陷,如焊缝内夹渣、气孔、裂纹等,应有明确的评定方法。
6. 报告要求:导则应规定无损检测报告的要求,包括报告的内容、格式、数据记录和存档等。
报告应真实、准确地反映检测结果。
7. 人员要求:导则应规定无损检测人员的资质要求和培训要求。
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并持有相应的证书。
8. 质量控制:导则应明确质量控制的要求,包括对检测仪器的校验和维护、人员的日常管理和培训等。
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以上是针对电站锅炉集箱小口径接管座角焊缝无损检测技术导则的一些主要内容,具体导则的编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标准进行详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燃煤电站锅炉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DL/T 589-1996Directives of thermal instrumentation and controlfor coal fired boiler in power plant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燃煤电站锅炉本体范围内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要求,试验和验收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670t/h等级及以上容量的煤粉锅炉。
对670t/h以下容量的锅炉,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91-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5048-85 防潮包装规定GB6388-86 运输包装收货标志GB7350-87 防水包装技术条件GBJ93-86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LGJ116-93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JJG001-91 常用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SD268-88 燃煤电站锅炉技术条件3 定义、符号和缩略语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furnace safeguard supervisory system(FSSS)防止锅炉炉膛燃烧熄火时爆炸和自动切投燃烧器的控制系统,它包括燃料安全系统和燃烧器控制系统。
3.2 燃料安全系统 fuel safety system(FSS)当炉膛燃烧熄火时,保护炉膛不爆炸(外爆或内爆)而采取监视和控制的措施或装置。
3.3燃烧器控制系统 burner control system(BCS)自动切投燃烧器的控制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6-03-04批准 1996-06-01实施3.4 快速减负荷 run back(RB)针对机组主要辅机故障采取的保护措施,即当机组部分主要辅机(如给水泵、送风机、引风机)发生故障时,快速降低机组负荷以适应辅机出力的保护措施。
探索锅炉检验中各环节质量控制要点及意义锅炉检验是对锅炉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安全可靠运行的过程。
在锅炉检验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保证锅炉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以下是锅炉检验中各环节质量控制的要点及其意义。
1. 锅炉检验前的准备阶段:在进行锅炉检验之前,应先进行综合排查和准备工作,包括搜集相关文件资料、了解锅炉的使用情况和问题、确定检验的目标和方法等。
在这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 彻底搜集相关文件和资料,确保检验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检验计划和方案,确保检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确定检验方法和工具,以确保检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 锅炉检验中的现场检查阶段:现场检查是锅炉检验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可以详细了解锅炉的实际情况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检查和测试。
在这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 严格按照检验计划和方案进行现场检查,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对检查现场进行详细记录,包括现场照片、实测数据等,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 - 在现场检查中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锅炉的安全可靠运行。
4. 锅炉检验后的追踪和管理阶段:锅炉检验完成后,需要对检验结果进行追踪和管理,以确保建议措施的有效实施和锅炉的持续安全运行。
在这个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包括:- 对建议措施进行跟踪和管理,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和效果;- 定期对锅炉进行检查和测试,以确保锅炉的安全可靠运行;- 对锅炉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质量控制的意义:锅炉检验的质量控制可以确保检验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高锅炉的安全可靠性。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发现和解决锅炉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
质量控制可以提高检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疏漏和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最重要的是质量控制可以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行。
锅炉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燃煤电站锅炉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DL/T 589-1996Directives of thermal instrumentation and controlfor coal fired boiler in power plant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燃煤电站锅炉本体范围内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要求,试验和验收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670t/h等级及以上容量的煤粉锅炉。
对670t/h以下容量的锅炉,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91-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4208 外壳防护等级的分类GB5048-85 防潮包装规定GB6388-86 运输包装收货标志GB7350-87 防水包装技术条件GBJ93-86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LGJ116-93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定JJG001-91 常用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SD268-88 燃煤电站锅炉技术条件3 定义、符号和缩略语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 furnace safeguard supervisory system(FSSS)防止锅炉炉膛燃烧熄火时爆炸和自动切投燃烧器的控制系统,它包括燃料安全系统和燃烧器控制系统。
3.2 燃料安全系统 fuel safety system(FSS)当炉膛燃烧熄火时,保护炉膛不爆炸(外爆或内爆)而采取监视和控制的措施或装置。
3.3燃烧器控制系统 burner control system(BCS)自动切投燃烧器的控制系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6-03-04批准 1996-06-01实施3.4 快速减负荷 run back(RB)针对机组主要辅机故障采取的保护措施,即当机组部分主要辅机(如给水泵、送风机、引风机)发生故障时,快速降低机组负荷以适应辅机出力的保护措施。
根据辅机故障情况,可有不同工况的RB(如25%RB或50%RB)。
3.5火焰检测器 flame detector检测火焰信号强弱并输出可用电信号的设备。
4 技术要求4.1总的要求:4.1.1锅炉制造厂在设计锅炉设备及其系统时,应同时考虑各种工况下的安全及合理的运行操作方式,以此用书面文件提出参数测点布置及控制和保护的要求,并成套供应必要的检测控制设备。
4.1.2 随本体供应的检测元件、仪表及控制设备,应选用通用产品,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具体工程中,业主和制造厂应协调仪表设备的类型,尽可能做到同一工程中的统一。
在没有国家通用产品可选用的情况下,锅炉制造厂应成套供应经实践证明质量可靠、性能符合工艺要求的产品。
选用的仪表不应含有水银等有毒物质。
不得选用国家宣布淘汰的产品。
4.2 除另有协议外,锅炉制造厂应成套供应满足机组启停与运行中安全监视和经济运行所必须的、安装在本体范围内的仪表、取源部件、检测元件(包括传感器)、安全保护装置、调节阀门和挡板,以及与检测元件或传感器相连的特殊仪表等。
4.3 汽包水位应满足如下技术要求:4.3.1 就地汽包水位计应安全可靠、便于观察、指示正确,宜采用双色水位计;4.3.2 同一汽包上两端就地水位计指示的相互偏差不得大于20mm;4.3.3远传的汽包水位的测孔应不少于五对,并配供一次阀门和平衡容器,平衡容器类型应与电气补偿方法相匹配。
测点位置应能真实反映汽包内的实际水位,防止水流、汽流等因素影响而造成虚假水位现象。
4.4 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的检测控制装置应包括:4.4.1 就地轴承温度计、温度检测元件及温度开关;4.4.2 带间隙调整的预热器还应提供间隙过大的报警装置(或接点);4.4.3 调节径向密封间隙的装置;4.4.4 提供主、副电动机的联锁条件和主、副电动机故障报警保护的要求;4.4.5 停转报警装置。
4.5 锅炉炉膛压力测点布置在左右侧。
对每个压力测点,均应在炉膛上单独开测孔,每侧压力测孔不少于五个,并应给出炉膛压力正常值、报警值及保护动作值。
炉膛压力测孔离吹灰器距离应大于2m。
4.6 燃烧器上应考虑有火焰检测器的合适安装位置,以保证火焰检测器能在全负荷范围内正确地检测火焰。
燃烧器在任何摆动角度下,不应影响油点火器的进退,不应影响火焰检测器的正常工作。
火焰检测器的具体安装位置,应由锅炉厂和FSSS装置制造厂协商确定。
4.7 670t/h煤粉锅炉应有装设摄像机监视全炉膛火焰的监视孔及安装部件,并设有安装和检修摄像机的平台,具体要求由锅炉厂和火焰监视工业电视制造厂协商解决。
4.8锅炉应配炉膛安全监控系统: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装置)可由FSSS装置制造厂提供或由锅炉厂配供。
4.8.1 容量为670t/h等级的锅炉应具有:a)全炉膛火焰监视保护功能;b) 炉膛压力(正、负压)保护功能;c) 炉膛吹扫闭锁功能;d) 除就地点火功能外,还必须有远方点火功能以及单个点火器的顺序吹扫功能。
4.8.2容量为1000t/h等级及以上的锅炉应具有:a)单个燃烧器的火焰监视和灭火保护功能;b) 炉膛压力(正、负压)保护功能;c) 炉膛吹扫闭锁及燃油泄漏试验功能;d) 除就地点火功能外,还必须有远方点火功能以及单个点火器顺序吹扫功能;e)当采用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时,可装设根据负荷(在不投油稳燃负荷范围内)自动切投燃烧器的控制系统;f) 当采用直吹式制粉系统时,可装设单套制粉系统正常顺序启停及“快速减负荷”(RB)时自动停止燃烧器的控制系统。
4.9 随本体供应的二次风分风门、周界风门及其执行机构、电动阀门应质量好,并能保证远方操作时关得严、打得开。
随阀门带的行程开关应能可靠动作,能适应各种现场运行环境,严密性好,能正确反映阀门打开和阀门关闭状态。
4.10 应根据炉型结构配供优质的执行器。
执行器能适应锅炉运行区域的恶劣环境,不应卡涩,行程开关动作可靠,位置反馈信号应与阀位对应。
4.11随本体配供的吹灰器及控制装置应满足以下要求:4.11.1 操作灵活、动作可靠,推进、返回过程中不得卡涩,应能正确发出状态信号。
4.11.2 行程开关的选择应符合IP55防护等级,保证严密性好、耐高温。
4.11.3 对控制装置要求:a) 电源为交流220/380V,50Hz;b)说明控制器(如PLC)的选择原则及环境温度要求;c)有跳步功能;d)内部若混装动力回路和弱电信号回路,应将两种回路所关联的设备、端子排和连接导线分开布置,应有防止干扰的屏蔽措施及便于检修的安全措施。
4.12 锅炉应配供必要的金属温度(如汽包壁、过热器、再热器等的壁温)测点,并说明测点位置、允许的最高温度值(或温差值)、温度值超过多少时必须停炉。
厂家应指明哪些是运行中必须监视的测点,哪些是提供试验用的测点。
4.13 锅炉给水调节门、减温器的喷水调节门及关断阀应动作灵活、关闭严密并具有良好的调节性能,同时附有能满足自动控制要求的调节特性曲线及最大差压下的漏流量。
关断阀的选型应满足防进水保护的要求。
4.14 对强制循环锅炉的强制循环泵,锅炉制造厂应提供循环泵入口不产生汽化的最大允许降压速度和循环泵的运行方式。
4.15 阀门的驱动装置,其驱动力矩与阀体的要求应相适应,应安全可靠、动作灵活,并附有动态特性曲线。
随驱动装置供应的接线盒,其密封性、防尘、防水应符合IP55防护等级。
4.16锅炉各联箱及连接管上的热电偶插座尺寸,一律采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插座尺寸应按热电偶接口螺纹规格确定。
4.17制造厂应提供机组热效率测试的测点和检测元件。
4.18 配套供货的远传仪表、变送器采用4~20mA,DC标准信号,精确度不应大于0.5%。
4.19 配套供货的热电偶应采用K或E分度,热电阻应采用Pt100或Cu50分度,精确度不应大于0.5%。
4.20 锅炉厂应对配套供货的检测控制设备的定位、安装方式提出建议,其安装附件、支承件、连接件,至本体的导压管、阀门,本体接线盒至一次元件的导线也应配供。
5 试验和验收5.1 概述5.1.1制造厂在配套供应的检测控制设备出厂前,应进行检查和试验。
5.1.2 出厂检查和试验应能证明下列各项:a)所供设备符合有关技术条件和安全规范;b)安全装置和保护装置动作正确;c)达到供货合同规定的保证值;d)满足供货合同规定的其他特殊要求。
5.1.3 为保证验收顺利进行,制造厂有责任将检查和试验资料按合同规定完整并及时地提交给需方。
对重要的检查与试验项目,应邀请需方派代表参加,并应在试验前规定的时间内通知需方代表。
5.1.4按合同规定,需方参加检验的装置,制造厂应提出检查与试验的项目、方法及判定准则,经需方确认后,作为装置的检验依据。
5.2试验5.2.1出厂前的试验项目应包括:a)外观检查;b)性能试验;c)功能试验;d) 电源变化试验;e)绝缘试验;f)环境条件试验;g)特殊的专项试验。
5.2.2 现场试验项目应包括:a) 单体调校(安装前进行);b)系统开环调试(无负荷运行调试在分部试运行时进行);c)系统调试(带负荷运行调试随电厂主机进行);d) 考核试验(正式投产起算,考核期为半年)。
5.3 验收5.3.1 需方参加制造厂验收的项目应包括下列大型装置:a) 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b)锅炉吹灰系统控制装置;c)锅炉自动点火装置。
5.3.2 现场验收项目应包括:对零散设备:a) 开箱验收;b) 外观检查;c)性能测试验收。
对成套装置设备:a) 开箱验收;b)外观检查;c) 系统开环调试验收;d) 系统带负荷调试验收;e)性能考核验收。
6 技术文件和图纸6.1 供方向需方及设计院提供的正式有效技术文件、图纸应包括下列内容:——锅炉说明书,包括锅炉结构、运行参数、运行方式、技术特性、热力计算以及联锁保护要求等;——随锅炉供应的仪表,保护与控制装置等设备的供货清单(包括每项设备的型号、规范数量及安装地点);——锅炉总图;——燃烧器布置图;——锅炉本体汽水系统测点布置图(包括必要的安装图);——锅炉本体烟风系统测点布置图(包括必要的安装图);——锅炉本体温度(包括金属壁温)测点布置图(包括必要的安装图);——锅炉本体吹灰控制系统全套图纸及说明书;——回转式空气预热器控制系统全套图纸及说明书;——锅炉点火控制系统全套图纸及说明书;——摆动燃烧器、烟道挡板、二次风门、周界风门执行机构安装布置图;——锅炉安全门控制原理图及说明书;——配供电动门和执行机构的说明书,包括电气接线原理图;——锅炉汽压、汽温、水位、炉膛负压等参数的报警值、保护动作值;——各类程控装置使用说明书及原理安装接线图;——给水、减温水等调节门的阀门特性曲线及最大差压下的漏流量;── 一、二次汽温的负荷一汽温、喷水量(或其他被调量)的静态特性;── 一、二次风配比及其与负荷的静态特性;——烟气调节挡板特性;── 一、二、三次风基本参数:风率,%;风速,m/s;风温,℃;阻力,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