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96.25 KB
- 文档页数:3
~SHANXI WATER RESOURCESI水资源管理原平市水源发用状可续对策高增所(原平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山西原平034100)[摘要]针对原平市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水污染、地下水超采、采煤排水、水资源供需矛盾等主要问题,提出了 采取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加强用水效率控制、强化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加强煤矿开采水环境影响评价等水资源管 理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对策;原平市[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17) 10-0016-021概况原平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西长约62 km,南北 宽约58 km,总面积2 550 km2。
地处华北黄土高原,西 临恒山,东倚五台山,中部为忻定盆地,区域地势总体 西北高、东南低。
原平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 降水量为457.3 mm(1956年〜2005年),年平均气温8°C 〜9°C。
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有滹沱河、阳武河、北 云中河、长乐河、永兴河、同河等。
2水资源状况根据《原平市第二次水资源及开发利用调查评 价》成果显示,原平市1956〜2005年系列多年平均河川 径流量为15 408万m3,地下水资源量为15 211万m3,扣除重复计算量后,水资源总量为23 762万m3;原平 市1956〜2005年系列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9 550万m3,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为11 040万m3,扣除重复计算的水量后,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16 886万m3。
原平市绝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偏枯,从地区分布来 看,东山区和西山区降水量大于滹沱河河谷平原区。
同时,年降水量存在年内分配不均,年际差别悬殊和 区域性同丰同枯现象。
受下垫面因素影响,原平市河 川径流的地区分布极不平衡,西山区和东山区大于平 原区,且由于全市碳酸盐岩类分布广泛,岩溶水补给 区河川径流大量漏失,加剧了河川径流在地区间的 差异。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与分析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性自然资源。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水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使得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面临巨大挑战。
因此,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与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当前,全球水资源开发利用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的特点。
在农业领域,灌溉用水占据了大量的水资源。
许多地区仍然采用传统的灌溉方式,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工业用水方面,一些高耗水行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且排放的废水若未经有效处理,会对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在生活用水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用水量也在逐渐增加。
同时,城市供水管网的漏损问题也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此外,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
一些地区水资源丰富,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甚至出现了水危机。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性的评价指标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指标:1、水资源量与需求量的平衡指标包括水资源总量、可利用水资源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等。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衡量水资源开发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超过一定限度,可能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的不可持续利用。
2、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不同领域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效率越高,可持续性越强。
3、水环境保护指标包括水质达标率、废水处理率、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等。
良好的水环境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
4、水资源管理制度指标包括水资源管理法规的完善程度、水资源规划的科学性、水资源管理机构的执行力等。
健全的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保障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其可持续性。
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综合指标与方法水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基础,而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评估旨在评估和提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以实现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的综合指标与方法。
一、综合指标在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中,常用的综合指标包括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保护程度、水环境状况、水资源利用结构等。
1. 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是衡量水资源利用与供应的高效性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衡量供水系统的漏损率、农业用水的灌溉效率、工业用水的回用率等来评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可以减少浪费、提高供需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
2. 水资源保护程度水资源保护程度是衡量社会对水资源保护行动的力度和效果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评估水资源的污染程度、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水源地的保护措施等来评估水资源的保护程度。
加强水资源保护,减少水污染和生态破坏,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3. 水环境状况水环境状况是衡量水体质量和水生态系统健康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评估水体的水质状况、河流湖泊的生态功能等来评估水环境的状况。
保持水环境的健康状况,有利于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平衡。
4. 水资源利用结构水资源利用结构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方式合理性和多样性的指标。
该指标可以通过评估不同行业和用途的水资源利用比例,如农业用水与工业用水的比例、城市供水与农村供水的比例等来评估水资源利用结构。
合理调整水资源利用结构,使其更加多样化和适应性强,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二、评估方法水资源管理可持续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方法,可以综合运用。
1. 定性评估方法定性评估方法主要基于专家经验和定性分析,通过对水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来评估可持续性水平。
这种方法具有较低的数据要求,适用于初步评估和问题发现阶段,但主观性较强。
2. 定量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方法主要基于数学模型和指标体系,通过数学计算和数据分析,来评估可持续性水平。
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对策作者:张卓郑德凤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第12期摘要基于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的现状,针对水资源严重短缺及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污染严重、干旱化趋势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等问题,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跨流域调水、提高省间虚拟水的贸易量、建立污水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解决措施与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地下水超采;干旱化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12-279-02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 124亿m3,河川径流量27 115亿m3,地下水资源量8 288亿m3,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位。
同时水资源也相对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
受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以及水资源污染不断加剧的影响,我国经历了一系列水资源短缺事件,例如:2007年太湖地区蓝藻大规模爆发,上百万周边居民出现靠水没水吃的“太湖现象”[1];2010年松花江流域再次发生工业原料桶流入事件,周边地区出现了大规模停水事件,多地矿泉水被抢购一空;2014年河南发生63年来最严重干旱,地处南水北调中线范围的多地却无水抗旱[2]。
我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自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严重匮乏。
当前,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经济战略[3],旨在加强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资源整合和经济发展,绝大多数沿线省份均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区域,极大地制约了该经济战略的实施和拓展。
研究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是我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山西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笔者在分析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及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山西省水资源概况及研究背景1.1 水资源概况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面积15.6万km2,常住人口约3 600万,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
山西省水资源现状及面临问题课程名称给水水源及取水工程专业班级给水姓名学号一、我省水资源的现状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严重影响着农业、农村和城镇、工业经济的发展。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实现农民脱贫致富,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绩,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有效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1.水资源总量及其特点(1)总体短缺,局部仍有开发潜力全省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123.8亿立方米,人均、亩均都在全国的末位。
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缺水。
像我省的东部和晋东南地区水资源就相对较好,开发潜力很大。
(2)供水结构极不合理在我省年用水65亿立方米中,就有40亿立方米采自地下水,其中7亿立方米为超采量。
这种以取用地下水为主体,又以超采为代价的供水结构,导致地表水调蓄工程严重欠账,地下水位越降越深、取水成本越来越高、水资源危机越来越严峻的局面。
2.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在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我省建设新型能源工业基地的大好形势下,今后十年,我省将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生产、生活、生态需水量的增长也将进入一个高峰期,总需水量将从现在的65亿立方米增长到75亿立方米左右,需水量应为10亿立方米左右。
全省地表水的利用量只占到地表水总量的三分之一。
全省地表水量多年平均值为72亿立方米,但年出境水量就达48亿立方米,占到了同期地表水总量的66%。
由于不少出境河流几乎没有控制性工程,致使大量水资源流出境外,没能很好的利用。
二、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一)实现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逐步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加大水资源费计征力度,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出水权、水市场理论,以新思路、新视点、新实践促进我国水利逐步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城区周边水资源利用管理现状分析——以晋中市太谷区为例郝飞鸿 崔勇勇 薛可可 田世杰 王婷婷(山西农业大学,山西晋中 030800)[摘 要] 面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状,加强水资源利用管理极为必要。
因此,以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为例,对该地区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管理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基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水文条件、社会环境等情况,对水资源供需矛盾、地下水超采、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作出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对策:多举并施,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合理规划,减轻地下水开采压力;除旧布新,减少水资源浪费;防污清源,改善水环境等。
[关键词] 水资源;利用管理;太谷区[中图分类号] TV21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7-134-4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 研究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建设发展迅速,地区人口大幅度增加,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随之大幅度增加。
但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环境条件使太谷区水资源稀缺,供需矛盾突出。
从未来长远发展考虑,太谷区急需开源节流,多管齐下,制订水资源利用管理对策。
1.2 研究意义面对用水短缺的状况,加强水资源利用管理十分有必要。
水资源利用与管理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太谷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
立足于太谷区水资源利用管理的基本状况,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全面分析,因地制宜,通过提出新的方案,完善旧的制度和设施,借助新兴的产品和技术,从而保护、利用水资源,同时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进一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
2 太谷区水资源基本现状2.1 太谷区基本情况太谷区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总面积1 050 km²,位于东经112°28′~113°01′,北纬37°12′~37°32′,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均气温为6~19 °C,冬季严寒(最低气温-16 °C)夏季炎热(最高气温为36 °C),全年干旱少雨,年内降水量分配差别较大,多集中于夏季,多年平均降水量466.3 mm;包括乌马河、象峪河、咸阳河、水晶坡等在内的共9条时令河穿流县境,除水晶坡属海河流域外,其余均为黄河流域的汾河支流[1]。
山西省水资源税的改革构想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山西省这样一个能源大省来说,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水资源税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可以引导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本文旨在探讨山西省水资源税的改革构想,以期为山西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山西省水资源现状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水资源总量相对匮乏。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 1238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7%左右。
同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东部山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西部和北部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山西省以煤炭、电力、冶金等高耗水行业为主,工业用水占比较大。
农业用水也存在着粗放式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二、水资源税改革的意义(一)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税的征收可以提高用水成本,促使企业和居民增强节水意识,采取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通过税收政策的引导,可以鼓励企业加大节水技术研发和投入,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和工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税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和用水效益,实行差别税率,引导水资源向高效利用领域和地区流动,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增加财政收入水资源税的征收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用于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管理,改善水资源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三、山西省水资源税改革的目标和原则(一)改革目标通过水资源税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税收制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革原则1、公平负担原则水资源税的征收应根据纳税人的用水情况和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合理确定税率,确保纳税人公平负担。
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可持续利用的角度出发,介绍评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工具和指标。
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和指标1. 概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在保障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保证未来代际的水资源需求得到满足。
2. 指标(1)水资源总量:衡量可利用的总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降水等。
(2)水资源质量:衡量水质的好坏,包括饮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等。
(3)水资源可持续性:衡量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包括水资源开发程度、生态环境保护状况等。
(4)水资源利用效率:衡量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包括用水管理水平、节水技术应用、用水量控制等。
三、评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工具1. 方法(1)水资源需求预测方法:利用历史数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预测未来水资源需求。
(2)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方法:通过对用水效率、用水结构等多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评估水资源利用效率。
(3)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方法:通过综合评估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其可持续性。
2. 工具(1)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水资源的监测、信息收集、数据处理和发布等。
(2)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软件:该软件可以对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模拟分析,帮助评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
(3)生态环境评估软件:该软件可以对水资源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帮助评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性。
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案例分析1. 中国华南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中国华南地区具有高温多雨、水资源丰富等天然优势,但由于人口增长和快速的经济发展,水资源的利用程度一直处于高水平,已经到了危机边缘。
通过对华南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华南地区未来水资源需求将会逐年增加。
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评估与指标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水资源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文将探讨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性评估与指标,旨在帮助决策者更好地制定水资源管理政策。
1. 可持续性评估方法可持续性评估是评估和衡量水资源管理方案是否能够满足人类需求,并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保护和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可持续性评估方法。
1.1 水足迹水足迹是评估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指标。
它可以通过量化一个人、一个组织或一个国家对水资源的利用量来衡量,从而评估其对水资源的可持续性影响。
1.2 环境影响评估环境影响评估主要通过评估水资源管理方案对环境的潜在影响来评估其可持续性。
这种评估方法一般包括生态、水质及水体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评估。
1.3 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方法将水资源管理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其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程度。
这种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因此比较全面和准确。
2. 可持续性指标在水资源管理中,使用一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管理方案的可持续性。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指标。
2.1 水资源利用效率水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单位用水量产生的经济产值。
较高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意味着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水资源。
2.2 水质指标水质指标衡量水资源的化学、生物和物理属性,如PH值、溶解氧、浊度等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水资源的健康状况和可持续利用的可能性。
2.3 柔性供水指标柔性供水指标衡量供水系统是否灵活适应不同需求和变化的能力。
这种指标可以帮助评估供水系统是否能够满足不同用户和环境的需求。
3. 实践案例以下是几个实践案例,它们使用了可持续性评估和指标来改善水资源管理。
3.1 新加坡的雨水收集系统新加坡在面对水资源短缺的挑战时,采取了雨水收集系统来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评估系统的水足迹和利用效率指标,新加坡成功地改善了当地的水资源利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