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盖层
- 格式:pptx
- 大小:1.65 MB
- 文档页数:37
《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盖层研究方法一、引言盖层是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对于油气资源量的评估、储层预测和开发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盖层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地质调查、地球物理测井、岩心分析和地质模拟等多种技术手段。
二、地质调查方法地质调查是盖层研究的基础工作,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和采集野外样品,获取盖层的地质信息。
主要方法包括:1.遥感方法: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观测和测量,获取盖层的地表特征,如地貌、水系等。
通过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识别地表构造、矿石等有用信息。
2.区域地质调查:通过地质地貌、区域地质等调查方法,获取盖层的区域分布情况、地质构造、测井剖面等信息。
可以得到盖层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3.断层和断裂带调查:通过采集断层和断裂带的样本,进行构造和地质地貌的研究。
可以了解盖层受到的断层和断裂带的控制程度,为盖层组织特征的研究提供基础。
三、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地球物理测井是盖层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测井工具对地下的岩层进行测量,获取盖层的物理特征,如密度、声波速度、电阻率等。
主要方法包括:1.测井曲线解释:通过对测井曲线的解释,可以获取盖层的厚度、层位、圈闭等信息。
比如利用电阻率测井曲线解释,可以判断盖层的岩性和孔隙度。
2.测井数据处理:通过对测井数据的处理,可以将原始数据进行归一化和规范化,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建模。
常用的处理方法有数据滤波、数据插值等。
3.井位分析:通过对不同井位的测井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了解盖层的物性随深度的变化规律。
可以帮助确定盖层的特征参数,为储层预测提供依据。
四、岩心分析方法岩心分析是盖层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对盖层的岩石样本进行物性测试和组分分析,获取盖层的岩石组成、孔隙度、渗透率等信息。
主要方法包括:1.岩石薄片观察: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岩石薄片的结构和特征,可以判断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成因,进而了解盖层的岩性和组分特征。
2.岩石物性测试:通过对岩心样品的物性测试,如密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可以获取盖层的物性参数。
一、名词解释1.烃源岩:能够生成石油天然气的岩石(或生油气母岩)。
2.盖层:覆盖在储集层之上能够阻止油气向上运动的细粒、致密岩层称为盖层。
3.岩性标准层:是指且有岩石特征明显、岩性稳定、厚度大小、分布广泛等区域性对比标志的岩层。
4.沉积旋回:(或称韵律)是指垂直地层剖面上具相似性的岩石有地重复出现。
5、地温梯度:在地表上层(深约20~130m)之下,地温随埋臧深度而有规律的增加,现将尝试每增加100m所升高的温度,称为地温梯度。
6、含油气盆地:在某一地质历史时期内,地壳上那些曾经稳定下沉,并接受了巨厚沉积物的统一沉降区称为沉积盆地。
在沉积盆地中,如果发现了且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这种沉积盆地就可视为含油气盆地。
7、油气藏:在地下岩层的运移过程中,当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几何形态阻止油气进一步运移时,油气就会在圈闭中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
8、异常地层压力:在正常压实条件下,作用于隙流体内的压力即为静水柱的压力。
但是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于地层孔隙流体的压力很少等于静水压力。
通常,我们把偏离静水压力的地层孔隙流体压力称之为异常地层压力,或称为压力异常。
9、岩心收获率:是表示岩心录井资料可靠程度和钻井工艺水平的一项重要技术指标。
10、断点组合::在相同方向的测线上,断点性质,落差及断层面产状应该基本一致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层,其所断开的地质层位应该相同或沿某一方向有规律地变化;同一断层沿走向方向各区段的断距相近或有规律地变化。
同一断块内地层的产状变化应有一定的规律;区域大断裂其走向与区域构造走向一致11圈闭:指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运移,并使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一各场所。
12、石油:是储存于地下岩石空隙(孔、洞、缝)中的、天然生成的、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中的可燃有机矿产。
13、油气田:指受单一局构造、地层岩性因素所控制的同一面积内的油臧、气臧、油气臧的总和。
如果在这个受某一局部或地层性因素控制的范围内只有油臧,称为油田;只有气臧,称为气田。
第五节盖层一、概念盖层:指在储集层的上方,能够阻止油气向上逸散的岩层。
常见的盖层有:石膏和盐岩占33%,泥岩、页岩占65%,致密灰岩占2%。
二、盖层的封闭机制盖层较致密,岩石孔径小,渗透性差;无或少开启裂缝,即使产生裂缝,由于其可朔性较好,也容易弥合成为闭合裂缝;盖层具较高的排替压力;异常压力带也能阻止油气向上逸散而成为盖层。
三、盖层的性质盖层有两大类:区域盖层与局部盖层。
前者覆盖了油气运移路径,后者限定了油气聚集。
盖层可以是任何性,唯一的条件是组成盖层的岩性界面的最小排替压力要大于下伏油气聚集油柱的浮压。
对盖层的分析首先应当确定生烃、排烃的时间和位置。
只有那些在成熟生油岩之上,分布范围又大,且有储盖组合的盖层才对特定含油气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只要集中注意那些控制成因上相关的油气运移与聚集的不渗透面即可。
(一)盖层的微观性质——封闭能力盖层在特定时刻的封闭性能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从孔隙或裂隙中排出同生水所需的最小压力(同生水排出即为渗漏),相邻油气要通过此封闭层,它的浮压必须要达到这一进入毛细管的最小压力。
封盖岩毛细管力的作用是将油气限制在圈闭之内。
确切地说是油滴要通过封盖层小孔隙时两种岩层之间的毛细管阻力差阻止油气的通过。
两种岩层的毛细管阻力差:∆P c = 2r ( 1/r t -1/r p )静油柱的浮力是: F r = -Z ·(ρw - ρo )g如果油柱的浮压超过盖层的油水排替压力,则油气就穿过盖层。
当然,向下的水动力流将使进入压力增加,而向上的水动力流使盖层的有效进入压力减小。
自岩石标本的“微观数据”推广到整个宏大的封闭面,其用处十分有限。
只有当封闭面是均匀的而且是非常细粒的岩性时,例如粘土岩或蒸发盐岩,随机取得的岩芯样品才会有实测的极高值,但如果致密岩有裂隙或破碎,则测得的数据完全无效。
当封闭面是横向上连续的均匀细粒岩石时,毛细排替压力的实验室测量才能提供有用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用来估计封闭层可以经受的最大油柱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