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冰的熔化热的测定(混合法)共22页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22
2022—2023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调研题及答案(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利用了运动员自身的惯性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C.拍打窗帘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窗帘的惯性D.将脸盆里的水泼出去,利用了水的惯性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0℃的冰块内能一定不为零B.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D.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大3、小海设计了一种测定油箱内油量的模拟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R0是定值电阻,R是滑动变阻器的电阻片,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跟滑杆的一端连接,滑杆可以绕固定轴O转动,另一端固定着一个浮子.油箱中的油量减少时,浮子随油面下降,带动滑杆使变阻器的滑片P向上移动,从而引起电流表的示数发生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表示数变小时,表明油箱中的油量减少两端电压变大B.电流表示数变小时,电阻RC.当油箱中的油量减少时,电流表示数变大D.当油箱中的油量减少时,变阻器R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飞扬的尘土说明了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抽掉中间隔板后的两瓶气体能逐渐混合,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C.质量相等的100C的水蒸气一定比100C的水的内能大D.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是相同的5、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6、下列有关起重机提升货物时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高B.同一起重机提起的货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C.额外功越少,机械效率越高D.同一起重机提起同一货物越快,机械效率越高7、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A.5.3cm B.5.25cm C.3.25cm D.3.3cm8、一个阻值为1 Ω的电阻与一个阻值为5 Ω的电阻并联后,其总电阻()A.大于5 Ω B.大于1 Ω、小于5 ΩC.等于1 Ω D.小于1 Ω9、举重比赛有甲、乙、丙三个裁判_其中甲为主裁判,乙和丙为副裁判.若裁判认定杠铃已被举起,就按一下自己前面的按钮.要求主裁判和至少一个副裁判都按下自己前面的按钮时,指示杠铃被举起的灯泡L才亮.以下符合这一要求的电路是()A. B. C. D.10、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0.8m/s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1.2m/s 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0.8m/s B.1.0m/s C.0.96m/s D.1.2m/s11、在商场里,当你站在上升的自动扶梯上时,关于你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的B.静止的C.相对自动扶梯是静止的D.相对商场地面是静止的12、有四个容量均为200ml的瓶子,分别装满酱油、纯水、植物油和酒精,那么装的质量最多的是(ρ酱油>ρ纯水>ρ植物油>ρ酒精)()A.纯水B.酱油C.酒精D.植物油13、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甲、乙两个烧杯内装有密度不同的液体.在两烧杯中,距离杯底同一高度处有 A、B 两点,已知 A、B 两点压强相等,则烧杯甲、乙对桌面的压强 P 甲、P 乙大小关系为()A.P甲<P乙B.P甲>P乙C.P甲= P乙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4、如图是未连接完整的电路,若要求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问左移动时,灯泡变亮.则下列接法符合要求的是()A.M接A,N接D B.M接B,N接CC.M接A,N接B D.M接C,N接D15、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B.演奏时,用力拉紧小提琴的同一琴弦可提高声音的音调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D.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足球场上,守门员将球扑出禁区,说明力可以_______;小莉在橡皮泥上印上漂亮的指印,说明力可以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单选题(本题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1.下列有关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人体正常的体温约为38℃B.可乐与冰块的混合物的温度为0℃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约为25℃D.永定夏天的最高温度是60℃2.有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金属球接触它时,观察到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减小了。
由此可以判定金属球( )A.一定带正电荷B.一定带负电荷C.一定不带电D.以上皆有可能3.如图是大自然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滴或凝成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越来越大,它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落在地面,这就形成了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云的形成属于液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B.气体液化只能采用降低温度的办法C.雨在形成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并吸收热量D.由水循环示意图可知,自然界中的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4.图所示的电路中,下列操作能使图中的小灯泡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的是( )A.闭合开关S1、S2和S3B.闭合开关S1和S2C.闭合开关S2和S3D.只闭合开关S3A.开关应是断开的B.必须从电源正极开始连接各元件C.导线头应拧成一股按螺帽旋紧的方向绕在接线柱上D.连接完毕后,要检查电路连接是否正确,不允许发生短路6.下列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冬天,搓手取暖B.滑梯上滑下臀部发热C.棉被晒得暖呼呼D.压活塞硝化棉燃烧7.一箱汽油燃烧掉一半后,下列物理量发生变化的是( )A.比热容B.密度C.热值D.质量8.如图所示,汽油机处于工作过程中的某个冲程,对此冲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压缩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C.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9.如图所示电路中,小灯泡L1、L2都标有“3V,0.5A”字样,电源由两节干电池串联而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闭合后,只有一只灯泡能发光B.S闭合后,两只灯泡并联且都能发光C.若将导线③从接线柱B改接到接线柱A上则电路短路D.若使两只灯泡串联,可去掉导线②10.小红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冬天用开水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的热水汽化形成的D.雪糕周围冒冷气,是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形成的11.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
有机化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熔点、沸点及其测定学院: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一、实验目的1、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和应用;2、掌握熔点测定的操作方法;3、了解温度计的矫正方法。
二、实验原理1、纯物质有固定的,短程熔点;2、杂质对熔点的影响:降低熔点,扩大其熔点间隔。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四、仪器装置图1. Thiele管熔点测定装置提勒管(b形管)特点:在侧管处用酒精灯加热,受热浴液沿管作上升运动促使整个b形管内浴液循环对流,使温度均匀而不需要搅拌。
五、实验步骤及现象1、温度计的校正⑴0℃的测定校正:用100ml小烧杯装一定量混合均匀的冰水混合物,用温度计测其温度,直至温度恒定读数,该数据即为0℃的校正值。
⑵100℃的测定校正:取一定量的蒸馏水于电炉加热至沸腾,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直至温度恒定读数,该数据即为100℃的校正值。
2、毛细管熔点测定法⑴装样:取干燥、研细的待测样品放在称量纸上,将毛细管开口一端插入样品中,使少量样品挤入熔点管中。
取一支长玻璃管,垂直桌面,使毛细管在其中自由落下,将样品夯实。
重复操作使所装样品约有2~3mm高为止。
⑵安装:向b形管中加入石蜡油作为浴液,直到支管上沿。
将已装好的毛细管固定在温度计上,然后小心悬于b形管中,使温度计水银球处在b形管直管中部。
⑶测定:在b形管弯曲部分加热。
快速加热观察并记录样品刚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继续加热记录样品全部熔化时的温度;第二、三次测量时,减慢加热速度,每分钟升1℃左右,接近熔点时,每分钟约0.2℃,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六、实验结果12、测定熔点比理论值过低的原因:①样品未完全干燥,内有水分和其它溶剂,加热,溶剂气化,使样品松动熔化,使得所测熔点偏低。
②熔点管不洁净,等于样品中有杂质,致使测定熔点偏低。
③目测和读数的误差。
一、实验目的1、了解有机化合物沸点的概念及测定沸点的意义;2、掌握微量法测定液体有机化合物沸点的原理和方法。
用混合热量法测定冰的熔化热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正确使用热量器,熟练使用温度计。
2.用混合热量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3.进行实验安排和参量选取。
4.学会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抵偿法。
二、实验用具:热量器、数字温度计、电子天平、秒表、干抹布、保温桶、冰以及热水等。
关于实验仪器的说明:1.电子天平使用前,请将电子天平放置于稳固、平坦的台面上,利用四只调整脚,使仪器保持平衡(勿放于摇动或振动台架上)。
注意水平仪内气泡应位于圆圈中央。
使用时应避免将其至于温度变化较大或者空气流动剧烈的场所,如日光直射或冷气机的出风口。
打开电源时,秤盘上请勿防止任何物品。
建议开机预热1~5分钟,以确保测量的精确度。
使用时,称量物品重心须位于称盘的中心点,且称量物不可超出称量范围,以确保准确度。
2.量热器量热器的构造如下图所示。
由铜质内筒、塑料外筒、绝热盖、环形绝热架、橡皮塞和铜质搅拌器组成。
绝热盖上附有中空橡皮塞,用于实验时插入温度计。
搅拌器通过绝热盖上的细孔置于内筒中,试验时上下搅动,使桶内各处温度迅速均匀。
内筒置于外筒内部的环形绝热架上,外筒又用胶木圆盖盖住。
因此,内部空气夹层与外界对流很小。
又因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故外、内筒之间由传导所传递的热量可减到很小。
同时,内筒的外壁电镀得十分光亮,使得它们辐射或吸收热量的本领变得很小。
所以,因辐射而产生的热量传递也可以减至最小。
由上所述,量热器的这种结构,使将热量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及辐射都尽可能地减到最小;因而,他成为量热实验的常用仪器。
使用时,通常是先注入适量的水(约为容量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并将温度计、搅拌器等通过绝热盖的小孔插入,构成所谓已知热容的系统。
但上述量热器的绝热条件并不十分完善,因此在进行精确的量热实验时还必须据牛顿冷却定律进行散热修正。
三、实验原理:质量为m i,温度为θ0′的冰块与质量为m、温度为θ1的水相混合,冰全部熔化为水后,测得平衡温度为θ2。
力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力学实验英文名称Mechanics experiment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属性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36/2开设学期一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适用专业物理学二、课程简介力学实验是面向物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为物理实验数据的基本处理方法,力学领域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基本实验方法、常用测量仪器的原理及应用和实验设计的基本能力等。
按照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加强基础,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全面提高”,精心选择了三个类型(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十个实验项目。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实验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方面得到系统训练,实验能力和素质逐步提高。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物理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在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方面受到较系统的训练,掌握初步的实验能力,逐步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1.掌握力学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2.了解常用仪器的性能,并掌握使用方法。
3.巩固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
4.初步独立设计实验方案。
四、评价本课程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的成绩。
平时考核(平时成绩包括预习报告、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和实验报告等几部分组成)占70%,期末考核成绩占30%。
五、实验项目设置和内容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讲授)目的要求1.理解测量与不确定度的基本概念。
2.掌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3.学会写实验报告。
内容要点1.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2.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的基本概念3.测量结果与测量不确定度4.有效数字及其运算5.实验数据的图示法和图解法6.组合测量与最佳直线参数7.如何撰写实验报告计划时数 6实验性质必做每组人数全体实验一、长度的测量目的要求1.练习使用测长度的几种常用仪器。
2.练习做好记录和计算不确定度。
⼤学物理实验报告思考题部分答案解析(周岚)实验⼗三拉伸法测⾦属丝的扬⽒弹性摸量【预习题】1.如何根据⼏何光学的原理来调节望远镜、光杠杆和标尺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何调节望远镜?答:(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两步调节望远镜、光杠杆和标尺之间的位置关系。
第⼀步:调节来⾃标尺的⼊射光线和经光杠杆镜⾯的反射光线所构成的平⾯⼤致⽔平。
具体做法如下:①⽤⽬测法调节望远镜和光杠杆⼤致等⾼。
②⽤⽬测法调节望远镜下的⾼低调节螺钉,使望远镜⼤致⽔平;调节光杠杆镜⾯的仰俯使光杠杆镜⾯⼤致铅直;调节标尺的位置,使其⼤致铅直;调节望远镜上⽅的瞄准系统使望远镜的光轴垂直光杠杆镜⾯。
第⼆步:调节⼊射⾓(来⾃标尺的⼊射光线与光杠杆镜⾯法线间的夹⾓)和反射⾓(经光杠杆镜⾯反射进⼊望远镜的反射光与光杠杆镜⾯法线间的夹⾓)⼤致相等。
具体做法如下:沿望远镜筒⽅向观察光杠杆镜⾯,在镜⾯中若看到标尺的像和观察者的眼睛,则⼊射⾓与反射⾓⼤致相等。
如果看不到标尺的像和观察者的眼睛,可微调望远镜标尺组的左右位置,使来⾃标尺的⼊射光线经光杠杆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能射⼊望远镜内。
(2)望远镜的调节:⾸先调节⽬镜看清⼗字叉丝,然后物镜对标尺的像(光杠杆⾯镜后⾯2D 处)调焦,直⾄在⽬镜中看到标尺清晰的像。
2.在砝码盘上加载时为什么采⽤正反向测量取平均值的办法?答:因为⾦属丝弹性形变有滞后效应,从⽽带来系统误差。
【思考题】1.光杠杆有什么优点?怎样提⾼光杠杆测量微⼩长度变化的灵敏度?答:(1)直观、简便、精度⾼。
(2)因为D x b L 2?=?,即bD L x 2=??,所以要提⾼光杠杆测量微⼩长度变化的灵敏度Lx ??,应尽可能减⼩光杠杆长度b (光杠杆后⽀点到两个前⽀点连线的垂直距离),或适当增⼤D (光杠杆⼩镜⼦到标尺的距离为D )。
2.如果实验中操作⽆误,得到的数据前⼀两个偏⼤,这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避免?答:可能是因为⾦属丝有弯曲。
避免的⽅法是先加⼀两个发码将⾦属丝的弯曲拉直。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实验名称:冰的熔解热的测量冰的熔解热的测量一、 实验项目名称:冰的熔解热的测量 二、 实验目的1.理解熔解热的物理意义,掌握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2.学会用图解法估计和消除系统散热损失的修正方法.三、 实验原理单位质量的固体物质在熔点时从固态全部变成液态所需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比熔解热,一般用L 来表示。
实验时将质量为m 1克0℃的冰投入盛有m 2克T 1℃水的量热器内筒中,设冰全部熔解为水后平衡温度为T 2℃,保温杯、搅拌器的质量分别为m 3、 m 4,其比热容分别为C 1、C 2和水的比热容为C 0。
根据混合量热法的原理,冰全部熔解为同温度(0℃)的水并从0℃升到T 2℃过程中所吸收的热量等于其余部分(水m 1、保温杯m 3、搅拌器m 4)从温度T 1℃降到T 2℃时所放出的热量,有(1) 冰的熔解热的实验公式为(2)式中水的比热容C 0=4.18×103J/kg ℃。
本实验“热学系统”依据混合量热法测量冰的熔解热,必须在系统与外界绝热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为了满足此条件,从实验装置、测量方法和实验操作等方面尽量减少系统与外界的热交换。
由于实验系统不可能与环境温度始终一致,因此不满足绝热条件,可能会吸收或散失能量。
因此,要适当地选择参数进行散热修正。
牛顿冷却定律告诉我们,一个环境的温度T 如果略高于环境温度T 0(两者的温度差不超过10℃),系统就会散失热量,散热速率与温度差成正比,用数学形式表示为当时(即直线围成的两块面积近似相等),系统的散热与吸热相互抵消,就可以将系统很好地近似为一个孤立系统。
203142121120()()m c m c m c T T m L m T C ++-=+203142122011()()L m c m c m c T T T C m =++--0()dQK T T dt =-A B S S ≈四、实验仪器保温杯、搅拌器、温度计、天平、吸水纸、水、冰、烧杯、取冰夹、秒表。
实验九熔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了解熔点测定的意义,掌握测定熔点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通常当结晶物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即从固态转变为液态。
此时的温度为该化合物的熔点,或者说,熔点应为固液两态在大气压力下成平衡时的温度。
纯粹的固体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它固定的熔点。
常用熔点测定法来鉴定纯粹固体有机化合物。
纯化合物开始熔化至完全熔化(初熔至全熔)的温度范围叫熔程。
温度一般不超过0.5℃~1℃。
如该化合物含有杂质,其熔点往往偏低,且熔程也较长。
所以根据熔程长短可判别固体化合物的纯度。
三、仪器和药品⑴仪器提勒管或双浴式熔点管温度计(150℃)橡皮塞熔点毛细管长玻璃管(70-80cm)玻璃棒表面皿小胶圈酒精灯铁架台显微熔点测定仪。
⑵药品萘乙酰苯胺苯甲酸尿素浓硫酸。
四、实验操作由于熔点的测定对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具有很大的价值,因此如何测出准确的熔点是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测定熔点的方法以毛细管法最为简便。
现介绍如下:⑴毛细管法测定熔点①样品的装入放少许待测熔点的干燥样品(约0.1克)于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棒或不锈钢刮刀将它研成粉末并集成一堆。
将熔点管开口端向下插入粉末中,然后把熔点管开口端向上,轻轻地在桌面上敲击,以使粉末落入和填紧管底。
或者取一支长约30~40厘米的玻管,垂直于一干净的表面皿上,将熔点管从玻管上端自由落下,可更好地达到上述目的,为了要使管内装入高约2~3毫米紧密结实的样品,一般需如此重复数次。
沾于管外的粉末须拭去,以免沾污加热浴液。
要测得准确的熔点,样品一定要研得极细,装得密实,使热量的传导迅速均匀。
对于蜡状的样品,为了解决研细及装管的困难,只得选用较大口径 (2毫米左右)的熔点管。
②熔点浴熔点浴的设计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使受热均匀。
下面介绍两种在实验室中最常用的熔点浴。
a.提勒管(Thiele):又称b形管,如图[2-27左]。
管口装有开口软木塞,温度计插入其中,刻度应面向木塞开口,其水银球位于b形管上下两叉管口之间,装好样品的熔点管,借少许浴液沾附于温度计下端,使样品的部分置于水银球侧面中部 [见图2-27中]。
2023年中考物理模似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如图所示实验或事例,不属于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是A.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出B.搓手取暖C.钻木取火D.由滑梯上滑下臀部会有灼热感2.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只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B.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C.脚踢足球时,脚先对球有力的作用,球再对脚有力的作用D.足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9月7日到9日.天气逐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草叶上有许多露珠,如图所示.与之相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B.液化C.凝华D.凝固4.2018年世界杯正在俄罗斯举行,如图所示,是正在加速下降的足球,在此过程中,对其机械能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B.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C.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增大D.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减小5.如图质地均匀的圆柱甲、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已知它们底面积相同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则ρ甲_ρ乙,如果沿水平方向分别将乙、甲两圆柱切去相同的高度h,则甲、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_p乙.(均填“>”“<”或“=” )6.下列实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A.推土机的推土铲刃做得很锋利B.铁轨下面铺枕木C.破窗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D.图钉尖做得很细7.如图所示,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了弯折,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是图中的A.B.C.D.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小灯泡L1、L2规格相同,闭合开关S后,发现L1不亮,L2发光.此电路的故障可能是()A.灯L1短路B.灯L2短路C.灯L1断路D.开关S 接触不良9.如图甲所示,电源电压不变,R1=10Ω,滑动变阻器R2标有“5Ω1A”字样.当R2的滑片P在b端且只闭合开关S、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4A;当R2的滑片P在a端且同时闭合S、S1、S2时,灯泡正常发光;当R2的滑片P在b端且只闭合开关S、S2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如图乙是灯泡的电流﹣电压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电压4.5VB.灯泡的额定功率是3.6WC.灯泡正常发光时,灯丝电阻是5ΩD.当R2的滑片P在b端且只闭合开关S、S2时,灯泡的功率为1.8W10.甲用电器标着“220V60W”,乙用电器上标着“36V60W”,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甲用电器做功一定多B.乙用电器做功一定慢C.完成相同的功,甲用电器用时间一定多D.相同时间内,甲乙用电器消耗的电能一样多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1.小红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他将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如图所示的位置,只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实验后,好奇的小红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原来光屏上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则小红所戴眼镜的镜片是透镜.12.如图1所示,天平所称物体的质量是_____g;如图2所示,温度计示数为_____℃。
冰熔化实验报告篇一:冰熔化实验报告冰熔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观察冰的熔化的过程,知道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吸热的过程。
实验器材: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大烧杯,酒精灯,冰,秒表(或手表)实验步骤:1、把装有冰块的大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
2、把温度计用铁架台上的架子固定,且温度计不接触大烧杯的底和壁。
3、把酒精灯放在石棉网下面。
4、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大烧杯。
5、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
并记录下来。
6、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下表中做温度--时间图线。
实验表格:1实验结论:实验延伸:1.是不是所有物质的熔化都和冰的熔化一样具有相同的情况?2.水凝固成冰的时的温度--时间图线又是怎样的?2篇二:冰熔化实验报告篇一:冰熔化实验报告冰熔化实验报告实验目的:观察冰的熔化的过程,知道晶体的熔化特点,是吸热的过程。
实验器材:温度计,铁架台,石棉网,大烧杯,酒精灯,冰,秒表(或手表)实验步骤:1、把装有冰块的大烧杯放在铁架台的石棉网上。
2、把温度计用铁架台上的架子固定,且温度计不接触大烧杯的底和壁。
3、把酒精灯放在石棉网下面。
4、点燃酒精灯开始加热大烧杯。
5、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读数。
并记录下来。
6、根据记录的数据,在下表中做温度--时间图线。
实验表格:1实验结论:实验延伸:1.是不是所有物质的熔化都和冰的熔化一样具有相同的情况?2.水凝固成冰的时的温度--时间图线又是怎样的?2篇二: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测定冰的熔解热一、前言物质从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称为熔解。
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
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需要能量,因此,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吸收能量,但其温度却保持不变。
物质的某种晶体熔解成为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能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潜热。
二、实验目的1、学习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2、应用有物态变化时的热交换定律来计算冰的溶解热。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蒸馏和测定沸点的原理,了解蒸馏和测定沸点的意义;2、掌握蒸馏和测定沸点的操作要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当液体的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施于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相等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
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沸程0.5-1.5 o C)。
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测定纯液体有机物的沸点。
又称常量法。
蒸馏是将液体有机物加热到沸腾状态,使液体变成蒸汽,又将蒸汽冷凝为液体的过程。
三、药品和仪器药品:乙醇;仪器:圆底烧瓶、温度计、直形冷凝管等。
四、实验装置主要由气化、冷凝和接收三部分组成,下图是常压蒸馏的图示:1、圆底烧瓶:圆底烧瓶的选用与被蒸液体量的多少有关,通常装入液体的体积应为烧瓶容积1/3-2/3。
液体量过多或过少都不宜(为什么),若是易挥发液体,则液体量不应超过圆底烧瓶容积的1/2(为什么)。
2、温度计:温度计应根据被蒸馏液体的沸点来选,低于100o C,可选用100~150o C温度计;高于100o C,可选用250-300o C水银温度计。
3、冷凝管:冷凝管可分为水冷凝管和空气冷凝管两类,水冷凝管用于被蒸液体沸点低于140 o C;空气冷凝管用于被蒸液体沸点高于140 o C(为什么)。
仪器安装顺序为: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卸仪器与其顺序相反。
五、实验步骤1、加料:将待蒸乙醇20ml小心倒入蒸馏瓶中,不要使液体从支管流出。
加入几粒沸石(为什么),塞好带温度计的塞子,注意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
再检查一次装置是否稳妥与严密。
2、加热:先打开冷凝水龙头,缓缓通入冷水,然后开始加热(注意顺序)。
注意冷水自下而上(为什么)。
当液体沸腾,蒸气到达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急剧上升,调节热源,使蒸馏速度以每秒1—2滴为宜(为什么)。
此时温度计读数就是馏出液的沸点。
3、收集馏液:准备锥形瓶,接受所需馏分,并记下该馏分的沸程:即该馏分的第一滴和蒸馏结束时温度计的读数。
实验七 单摆设计【思考题】1.用秒表手动测量单摆周期时,从测量技巧上来考虑,应注意哪些方面才能使周期测得更准确些?答:(1)注意定点观察,在摆线通过平衡位置时开、停秒表。
(2)适当增加单摆振动次数,及重复测量。
2.在室天棚上挂一单摆,摆长很长无法用尺直接测出来,请设计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测量其摆长。
答:测出单摆振动的周期T ,查出本地重力加速度g ,即可通过gl T π2=计算出摆长l 。
实验八 用直流电桥测量电阻【预习题】1.怎样消除比例臂两只电阻不准确相等所造成的系统误差?答:可以交换0R 和x R ,进行换臂测量,这样最终'00R R R x ⋅=,就与比例臂没有关系了。
【思考题】1.改变电源极性对测量结果有什么影响?答:在调节检流计平衡时,改变极性对未知电阻的测量没有影响。
测量电桥灵敏度时,改变电源极性会改变指针偏转方向,但对偏转格数没有影响。
总之,改变电源极性对测量结果没有影响。
2.影响单臂电桥测量误差的因素有哪些?答: (1)电桥灵敏度的限制,(2)电阻箱各旋钮读数的准确度等级(3)电阻箱各旋钮的残余电阻(接触电阻)实验九 液体粘滞系数的测定【预习题】1.在一定的液体中,若减小小球直径,它下落的收尾速度怎样变化?减小小球密度呢?答:在一定的液体中,小球下落的收尾速度与小球的质量和小球最大截面积有关。
即 23234r r K r V K s m Kv ππρπρ⋅===收尾 化简后得: ρr K v 32=收尾从上式可见,小球的收尾速度与小球半径和密度的平方根成正比,其中K 为比例系数。
2.试分析实验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若要减小实验误差,应对实验中哪些量的测量方法进行改进?答:在实验中,小球的半径r 和下落速度收尾v 是对粘滞系数η测量误差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
(1)小球直径的测量:因为该量的绝对量值较小,如测量仪器选用不当或测量方法不当都会造成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大。
应选用规则的小球,小球直径尽量小些。
实验九测定冰的熔解热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
1克质量的某种晶体熔解成为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潜热,亦称熔解热。
本实验用混合量热法来测定冰的熔解热。
它的基本作法是:把待测的系统A和一个已知其热容的系统B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C,(C=A+B).这样A(或B)所放出的热量,全部为B(或A)所吸收。
因为已知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Q,是可以由其温度的改变Tδ和热容C s计算出来的,即Q=C s Tδ,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由此可见,保持系统为孤立系统,是混合量热法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
这要从仪器装置、测量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等各方面去保证。
如果实验过程中与外界的热交换不能忽略,就要作散热或吸热修正。
温度是热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量热实验中必须测量温度。
一个系统的温度,只有在平衡态时才有意义,因此计温时必须使系统温度达到稳定而且均匀。
用温度计的指示值代表系统温度,必须使系统与温度计之间达到热平衡。
[二]实验内容一、实验目的:1、了解热学实验中的基本问题——量热和计温; 2.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 3.进行实验安排和参量选择。
二、实验仪器:量热器、物理天平、水银温度计(0-50.00℃及0-100.00℃各一支)、量筒、玻璃皿、冰、秒表、干拭布等。
三、实验原理 :若有M 克T 1℃的冰(设在实验室环境下其熔点为T 0℃)与m 克T 2℃的水混合。
冰全部熔解为水后的平衡温度为T 3℃。
设量热器的内筒和搅拌器的质量分别为m 1、m 2,比热容分别为C 1、C 2。
温度计的热容为m δ.已知冰的比热容(-40℃—0℃)为0.43cal/g ·℃。
如果实验系统为孤立系统,将冰投入盛有T 2℃水的量热器中,则有: 0.43M(T 0-T 1)+ML+M(T 3-T 0) =(mc 0+m l c l +m 2 c 2+m δ)(T 2-T 3) 式中L 为冰的熔解热。
XXXXXXXX 学院物理系实验报告 班级: XXXX 分组:XX 姓名:XX 学号: XXX 同组人:实验题目:冰的熔化热的测定 教师评分: 日期: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仪器用具、步骤,数据处理、结论及问题讨论等项目) 实验目的:1.混合法测冰的熔化热;2. 学习消除测量系统热散失的影响。
实验仪器: 保温桶、冰柜、温度计、天平、量热器、秒表。
实验原理:温度不同的物体混合后,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最后系统将达到均匀稳定的平衡温度,如果在混合过程中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等于低温物体所吸收的热量,此称为热平衡原理。
本实验即根据热平衡原理测冰的融化热L将质量m ,温度为0℃的冰块置入量热器内,与质量为0m ,温度为0t 的水相混合,设量热器内系统达到热平衡时温度为1t 。
若忽略量热器与外界的热交换,根据热平衡原理可知,冰块熔化成水并升温吸热与水和内筒等的降温放热相等。
即:010*******()(-)mL mC t m C m C m C t t +=++ (3-1)解得冰的熔化热为:00112201011()(-)-L m C m C m C t t C t m=++ (3-2) 式中:m 为冰的质量,0m 为量热器内筒中所取温水的质量,00 4.18()C J g C =⋅为水的比热,1m ,1C 为量热器内筒及搅拌器的质量和比热(二者同材料), 22m C 是温度计插入水中部分的热容(对水银温度计22 1.9m C V =,V 数值上等于温度计插入水中体积的毫升数,单位为o J C ;,0t ,1t 为投冰前、后系统的平衡温度。
实验中可测出m , 0m ,1m ,22m C ,0t ,1t 的值,0C ,1C 为已知量,故可以求出L 的值。
班级: XXXX 分组:XX 姓名:XX 学号: XXX 同组人:实验题目:冰的熔化热的测定 教师评分: 日期: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仪器用具、步骤,数据处理、结论及问题讨论等项目)上述结论是在假定冰熔化过程中,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