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三单元第一课将电脑接入网络
- 格式:ppt
- 大小:303.00 KB
- 文档页数:16
初中信息技术华中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互联网基础知识》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陈述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的概念,回忆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归类互联网的主要服务。
2、尝试通过互联网查询有关互联网的发展历史、主要信息服务和相关的网络安全道德规范。
3、体验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改变,养成安全、文明的上网习惯。
2学情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考虑到学生家庭条件、小学所在学校的电脑装备条件以及学生本身水平的差异,大部分学生也曾经多多少光的接触过因特网,因此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学习的方式 ,让学生自学本节内容,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3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互联网、使用互联网时应遵循的规则
难点:如何正确使用互联网提供给我们的服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因特网基础知识
踏上信息高速公路——互联网(internet)基础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问:为什么在甲地某银行存的钱,在乙地可以将钱取出来呢?
生答:因为银行都联网了,所以可以在乙地把钱取出来。
师问:如果你暑假想出去旅游,但是天气很热,你不想去火车站买票,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生答:可以在互联网上订票。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大家可以发现,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和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息息相关,给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和。
浙教版(2023)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小型网络的搭建》同步练习题附知识点归纳一、课文知识点归纳:1. 网络基础知识:包括网络的定义、网络的分类、网络的功能等。
2. 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网线、无线设备等的介绍及其作用。
3. IP地址与DNS:理解IP地址的结构,了解DNS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4. 小型网络搭建:包括网络布线、设备连接、设置IP地址、共享资源等步骤。
二、教材分析:《小型网络的搭建》是浙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的一篇重要章节,主要介绍了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设备的使用以及小型网络的组建步骤。
本章节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理解网络的工作原理,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技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网络是通过________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的系统。
2.________是网络中用于数据交换的设备,可以实现不同网络间的通信。
3.IP地址通常由________位二进制数构成,分为网络部分和主机部分。
4.在小型网络中,________常用于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局域网的构建。
(二)、选择题。
1. 以下哪种设备可以将网络中的多条信号合并为一条信号进行传输?()A. 交换机B. 路由器C. 集线器D. 网桥2. 在小型网络中,通常用哪种设备来实现不同设备间的网络通信?()A. 电视B. 打印机C. 电脑D. 调制解调器3. 以下哪个是网络连接的基本硬件设备?()A. 显示器B. 鼠标C. 网线D. 键盘4. 无线网络的信号传输主要依赖于哪种设备?()A. 无线路由器B. 电话C. 电视D. 手机(二)、判断题。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 通过设置路由器的无线功能,可以让多台设备通过无线方式连接到网络。
()2. 网络的搭建只需要一根网线就可以完成,无需其他设备。
()3. 为了保护网络安全,设置无线网络时应设置复杂的密码。
第1课计算机网络教案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课。
该课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功能等。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同时,能了解计算机网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本节课旨在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为后续学习网络技术打下基础。
二、核心素养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认识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交流能力。
5.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对网络技术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分类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功能3.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难点: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特点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功能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解决办法:1. 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特点。
2. 利用图表、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及功能。
3. 采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
突破策略:1. 针对重点难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2.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3.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
4. 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四、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
教材内容涵盖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功能等基本知识,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框架。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第一课走进网络教室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电脑的外观。
2、了解Windows桌面组成。
3、掌握Windows桌面背景的设置。
技能目标:1、掌握开机的方法。
2、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单击、双击、右击。
3、通过桌面图标排列和桌面背景设置来熟练鼠标的操作。
4、学会正确安全地关闭计算机。
情感目标:通过始学教育,要求学生把计算机房纪律注意事项、卫生注意事项等有关纪律和注意事项记录到“随堂练习”中,让学生明白计算机房是一个公共场所,在这个公共场所里,必须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以使学生能正确地遵守公共道德规范。
重点与难点重点:鼠标的操作。
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导课:(上课铃响)同学们,现在你是不是已迫不及待想进入计算机房?计算机房和普通教室有很大的差别,今天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熟悉计算机教室环境。
熟悉网络教室的环境(带领学生进入计算机,要求学生观察计算机房的布置和环境。
并按班级的坐位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坐。
)[提问引导]:你能说一说计算机房的环境吗?(引导学生说出机房环境特点)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回答说清计算机设备组成(教师机、学生机、网络线等)[提问引导]:在计算机房里有这么多的设备,而且它是一个公共教室,为了保护好这些设备给同学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你能帮老师出一些主意吗?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帮助老师想了很多办法。
现在老师把大家的办法分为纪律注意事项和卫生注意事项,并请同学们把这些注意事项记录下来(书本随堂练习1)作为我们今后学习中所必须共同遵守的规则和纪律,也请同学们互相监督。
[投影]:纪律注意事项:1、在计算机房内不大声喧哗、吵闹,不随意走动;2、爱护计算机设备,不做敲打、刻划等损害计算机的行为;3、在老师没有安排的情况下,不准玩游戏,不使用外来光盘、软盘及从网上下载软件;4、任何时候,禁止浏览不良网站;5、自觉遵守浙江省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卫生注意纪律:1、不将饮料、袋装食品、口香糖带入计算机房;2、不将雨伞等与学习无关的物品带入计算机房;3、保持室内整洁,不乱扔纸屑;4、离开教室时要自觉将凳子、键盘、鼠标放回原处。
新世纪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将电脑接入网络》教案设计第三单元如何利用网络传递信息第一课将电脑接入网络【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什么电脑网络。
2、认识电脑网络的组成部分。
3、了解如何将电脑接入到互联网的多种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提问引导学生自发思考使其最终习得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领会计算机网络工作过程的精妙之处,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兴趣,为学生日后学习计算机网络作启蒙引导。
【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和难点:1、计算机接入互联网的多种方式【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以提问学生是否喜欢上网和平时上网的行为习惯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平时上网习惯,点出电脑网络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二、讲授新课(一)、展示本课学习目标:通过课堂引入后,抓住学生学习计算机如何接入网络的兴趣,让学生知道要学会将电脑接入网络必须完成以下学习目标:1、认识什么电脑网络。
2、认识电脑网络的组成部分。
3、了解如何将电脑接入到互联网的多种方式。
(二)、什么是电脑网络:1、介绍电脑网络的定义,并指出电脑网络根据其大小可分为三类:广域网:覆盖距离超过100Km城域网:10Km<覆盖距离<100Km局域网:覆盖距离小于10Km(三)、介绍电脑网络的组成:1、网络连接设备:(1)、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
(2)、通信设备:网卡、调制解调器、交换机、路由器等。
2、网络软件:支持网络的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和网络管理软件。
3、电脑:客户机和服务器。
并介绍客户机和服务器的区别。
(四)、讲解将电脑接入互联网的三种途径1、图解如何通过网线接入互联网2、图解如何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2、图解如何通过手机网络接入互联网:(五)、介绍国内三大网络服务提供商:电信、移动、联通三、本节小结:再次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点,为学生梳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