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现场精细化管理培训教材
- 格式:doc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178
目录第1章生产现场诊断与评价 (3)1.1.2 现场诊断报告 (3)1.2.2 现场评价方案 (7)第2章生产现场环境管理 (13)2.1.2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 (13)2.2.2 生产作业环境检测制度 (15)2.3.2 噪音作业环境改善办法 (17)第3章生产现场标准化管理 (19)3.1.2 现场作业标准管理制度 (19)3.2.1 标准化作业考核流程 (22)第4章生产现场物料管理 (23)4.1.2 现场物料领用制度 (23)4.2.1 现场物料存储规定 (25)4.3.3 物料搬运作业实施办法 (26)4.4.4 物料退库实施细则 (28)第5章生产现场设备管理 (30)5.1.1 设备点检管理流程 (30)5.1.4 设备保养管理规定 (31)5.2.1 设备操作管理办法 (34)5.3.2 设备故障处理办法 (35)5.4.2 模具与治具管理制度 (38)5.5.2 计量器具使用规定 (41)第6章生产现场质量管理 (47)6.1.4 生产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 (47)6.2.3 质量改善教育培训规定 (50)6.2.5 不合格现象纠正方案 (52)6.3.2 现场不良品管制办法 (57)6.3.3 不良品退回实施方案 (60)第7章生产现场成本控制 (62)7.1.1 限额领料管理规定 (62)7.1.5 材料使用成本控制方案 (63)7.2.3 质量成本控制方案 (66)7.3.1 制造成本控制制度 (70)5.3.5 直接人工成本控制方案 (74)5.4.1 工时定额管理流程 (79)5.4.4 材料消耗定额管理制度 (79)第8章生产现场安全管理 (81)8.1.2 生产现场工艺纪律 (81)8.2.1 安全预防管理制度 (86)8.3.4 安全生产奖惩办法 (88)第9章生产现场信息管理 (90)9.1.2 现场信息收集与分析制度 (90)9.2.2 现场信息传递应用办法 (93)9.3.2 生产异常信息处理办法 (95)第10章生产现场9 S管理 (98)10.1.2 非必需品处理制度 (98)10.2.2 材料整顿管理制度 (102)10.3.2 清扫作业管理办法 (104)10.4.2 现场清洁管理制度 (110)10.5.1 现场浪费查找指引 (115)10.6.1 安全作业管理制度 (118)10.6.2 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 (123)10.7.2 部客户投诉处理办法 (128)10.8.1 满意活动执行流程 (131)10.9.2 现场员工礼仪守则 (132)第11章生产现场改善管理 (136)11.1.7 生产流程分析与改善流程 (136)11.2.2 现场看板管理推行方案 (137)11.3.2 现场改善提案管理制度 (141)第12章生产现场员工管理 (149)12.1.2 生产定员编制制度 (149)12.2.1 车间组织结构设计方案 (151)12.2.2 现场员工岗位职责设计 (154)12.2.3 车间员工加班管理细则 (163)12.3.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165)第1章生产现场诊断与评价1.1.2 现场诊断报告1.2.2 现场评价方案第2章生产现场环境管理2.1.2 生产作业环境管理制度2.2.2 生产作业环境检测制度2.3.2 噪音作业环境改善办法第3章生产现场标准化管理3.1.2 现场作业标准管理制度3.2.1 标准化作业考核流程总经理生产副总考核小组各生产车间第4章生产现场物料管理4.1.2 现场物料领用制度4.2.1 现场物料存储规定4.3.3 物料搬运作业实施办法4.4.4 物料退库实施细则第5章 生产现场设备管理5.1.1 设备点检管理流程生产总监动力设备部 点检员5.1.4 设备保养管理规定5.2.1 设备操作管理办法5.3.2 设备故障处理办法5.4.2 模具与治具管理制度5.5.2 计量器具使用规定第6章生产现场质量管理6.1.4 生产现场质量管理责任制6.2.3 质量改善教育培训规定。
企业精细化管理专题培训计划方案一、背景与目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已经成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精细化管理水平,我们特制定本专题培训计划方案,旨在通过系统培训,使员工深入了解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和实施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二、培训对象与时间培训对象:公司全体员工培训时间:2023年10月10日至10月20日,共计10天,每天8小时,共计80课时。
三、培训内容与方式1. 培训内容(1)精细化管理概述:介绍精细化管理的起源、发展、内涵和意义,帮助员工树立精细化管理意识。
(2)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法:详细讲解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步骤,包括目标管理、流程优化、标准化作业、数据化管理等。
(3)精细化管理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成功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案例,总结经验教训。
(4)精细化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将精细化管理应用到企业的各个环节。
(5)精细化管理工具与技巧:介绍常用的精细化管理工具和技巧,如5S管理、PDCA循环、KPI考核等。
2. 培训方式(1)理论授课: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授课,系统讲解精细化管理的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员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方法。
(3)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4)实操演练:组织员工进行精细化管理实操演练,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
(5)考核评价: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评价,确保培训目标的达成。
四、培训师资与资源1. 培训师资:聘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业内专家进行授课。
2. 培训资源:提供丰富的培训教材和资料,包括精细化管理书籍、案例分析、实操手册等。
五、培训效果评估与改进1.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考试、实操演练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2. 改进措施:根据培训效果评估结果,对培训内容、方式等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培训目标的达成。
总经理、生产经理、品质经理、物流经理、采购经理、现场管理、IE管理工厂管理实战教材《工厂精细化管理全案》目录第1章工厂生产计划管理1.1 生产能力核定方案1.2 生产计划编制规定1.3 生产计划报告范本1.4 生产计划执行规定1.5 生产计划控制制度1.6 生产计划变更规定第2章工厂物料采购管理2.1 采购计划管理制度2.2 采购合同管理制度2.3 物料采购合同范本2.4 工厂采购管理流程2.5 采购作业管理制度2.6 采购招标作业细则第3章工厂生产设备管理3.1 设备购买执行规定3.2 设备购买合同范本3.3 设备安装工作标准3.4 设备保养管理制度3.5 设备事故处理规定3.6 设备备件管理制度3.7 设备报废管理制度3.8 设备转让管理规定3.9 设备封存管理规定第4章工厂生产技术与工艺4.1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4.2 技术引进管理制度4.3 技术改造管理制度4.4 工艺纪律管理制度4.5 工艺文件管理制度4.6 工艺装备管理程序第5章工厂生产质量管理5.1 生产质量管理制度5.2 质量提案管理规定5.3 试制过程质量管理制度5.4 原材料进料检验规定5.5 制程质量管理制度5.6 仪器量规管理办法5.7 成品质量检验制度5.8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5.9 质量文件管理办法第6章工厂作业方式管理6.1 5S活动检查及奖惩办法6.2 废弃物处理管理规定第7章工厂物料成品仓储管理7.1 物料入库管理规定7.2 成品入库管理规定7.3 入库物品验收规范7.4 产品仓储管理流程7.5 仓库规划管理制度7.6 工厂仓储管理制度7.7 库存物资盘点制7.8 物料出库管理制度7.9 物料发放管理规定7.10 仓库领料管理规定7.11 仓库退料管理规定7.12 产品发货管理办法7.13 物料库存控制制度第8章工厂物流管理8.1 运输车辆管理制度8.2 运输车辆安全管理规定8.3 配送工作管理制度8.4 货品运输控制制度8.5 货品包装管理制度8.6 货品装卸搬运制度8.7 物流信息系统管理制度8.8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第9章工厂成本费用管理9.1 采购成本控制流程9.2 生产成本管理制度9.3 质量成本控制制度9.4 物流成本控制制度9.5 行政费用管理制度第10章工厂标准认证管理10.1 产品认证准备方案10.2 质量标准认证准备规定10.3 质量体系建立控制制度10.4 质量体系文件控制制度10.5 ISO14001建立实施方案第11章工厂生产外协管理11.1 外协计划管理制度11.2 外协技术管理制度11.3 外协质量管理制度11.4 外协厂商管理制度第12章工厂生产安全管理12.1 安全生产管理流程12.2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2.3 安全生产教育制度12.4 安全生产责任书范本12.5 消防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2.6 保安执勤管理办法12.7 厂区出入管理办法第13章工厂车间管理13.1 生产进度控制管理办法13.2 班组交接班管理规定13.3 班组文明生产管理制度13.4 车间班组安全管理办法13.5 工厂车间现场管理制度13.6 工厂车间保密管理规定13.7 车间技术资料管理规定13.8 工具保管发放管理规定第14章工厂后勤管理14.1 员工宿舍管理流程14.2 员工宿舍管理制度14.3 员工食堂管理流程14.4 员工食堂管理制度14.5 食堂卫生管理规定第15章工厂环境管理15.1 卫生管理制度15.2 环境绿化管理规定第16章工厂行政管理16.1 会议管理工作流程16.2 办公会议管理制度16.3 会议室管理规定16.4 车辆使用管理流程16.5 行政车辆管理制度16.6 工厂资产管理制度第17章工厂人力资源管理17.1 招聘计划编制流程17.2 工厂员工招聘制度17.3 员工培训管理办法17.4 生产员工考核制度17.5 劳动合同管理制度17.6 员工劳动合同范本第1章工厂生产计划管理1.2 生产计划编制规定制度生产计划编制规定受控状态名称文件编号执行部门监督部门考证部门第1章总则第1条目的。
7S管理培训教材一、“7S”的由来“5S”活动起源于日本,它因为都以“S”的日文罗马拼音开头的5个单词构成(整理seiri+整顿seiton +清扫seisou+清洁seiketsu+素养sitsuke),故简称为“5S”。
但后来管理学术界再将其延伸到“10S”,在此,我们暂时来研究其中的7个“S”(即5S+节约save+安全safety).二、推行“7S”管理之目的企业为了实现:1、生产效率的提高2、产品质量的提高3、生产成本的降低4、交货期的缩短5、生产安全性的确保6、从业人员士气的高涨企业存在的六大“浪费”:时间的浪费;空间的浪费;能源的浪费;人力的浪费;设备的浪费;士气的浪费三、“7S”基本内容“1S”整理(seiri) “2S”整顿(seiton) “3S”清扫(seisou) “4S”清洁(seiketsu) “5S”安全(safety) “6S”节约(save) “7S”素养(sitsuke)四、“整理”的目的:1、腾出空间,以便提高空间有效利用率。
2、预防物品被误用或误送。
3、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4、消除因物品过期或变质而导致环境污染。
“整理”的操作方法:1、由部门主管组织相关人员对工作现场所有物品进行评估,确认物品实用价值,由此分类出“要”与“不要”。
2、确认“要”的物品之使用几率来决定是否需放置在现场。
3、确认“要”的物品之日常使用量来决定物品定量放置或领取。
4、下定决心将“不要”的物品坚决做适当的报废处理(如:粉碎、变卖、再生或交专业机构处理)。
5、将“不要”的物品列份清单并交相关权限核准执行处理。
不进行“整理”的后果:生产过程中,经常有一些残余的物料、待返修品、报废品等滞留在现场,既占据了空间又阻碍了生产。
包括一些无法使用的工具、夹具、量具等机器设备,如果不即使清除会使现场变的凌乱。
生产现场摆放不要的物品是一种空间浪费:1、即使宽敞的工作场所也会变的愈加窄小。
2、货架、柜被杂物占据而减少使用价值。
煤矿防治水精细化管理规范课件煤矿防治水精细化管理规范课件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各种能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其中煤炭是现代工业生产中最主要的燃料之一,而煤矿作为煤炭资源的主要来源,其采掘和水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由于缺乏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煤矿水灾事故频繁发生,给煤炭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损失。
为此,煤矿防治水精细化管理规范课件应运而生。
煤矿防治水的重要性在煤矿采煤过程中,地下水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和对采煤过程的关键因素。
而随着采煤深度的增加,发生水灾事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一旦水灾事故发生,将会给生产带来重大的影响和损失,甚至更严重的是,可能会导致伤亡事件的发生。
因此,煤矿防治水成为煤炭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而精细化管理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重要方向。
煤矿防治水精细化管理煤矿防治水的精细化管理是指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路和技术手段,实现对煤矿水资源的科学管理,提高煤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煤矿防治水的精细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实现煤矿防治水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在制定规章制度时,需要明确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安全标准等内容,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加强水文监测和预警工作对煤矿水文状况的监测和预警是坚实的掌握煤矿水情的基础,实现煤矿防治水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条件。
在监测和预警方面,需要采用现代化监测仪器设备,及时获取地下水位、水质、地质构造等信息,为事故预防和快速抢险提供科学数据。
3. 加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煤矿水资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有效利用有助于煤矿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在水利用方面,需要采用高效节水技术,减少水的消耗;同时,对采集的煤矿水进行治理和处理,实现煤矿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4. 加强防治水技术创新和应用防治水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是实现煤矿防治水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防治水技术方面,需要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方法,提高防治水的效率和安全性。
安全质量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培训制度背景介绍为了确保企业的生产安全以及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员工安全意识,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
本文将介绍基于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的培训制度。
培训目标1.帮助员工了解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文化建设;3.让员工深入了解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流程;4.培养员工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训内容1.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概念和重要性的介绍;2.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要求及其标准解读;3.公司安全生产、质量管理制度及其实施流程的介绍;4.安全质量事件的管理与应对方法,以及案例分析;5.常见安全质量问题的规避方法以及问题排查与解决技巧;6.员工培训考核与评估方法。
培训流程培训前1.确定培训对象、培训时间和地点;2.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3.准备培训教材和培训用具。
培训中1.讲师介绍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2.根据培训计划介绍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制度及流程;3.通过案例分析和问题排查与解决技巧,帮助员工掌握应对安全质量事件的能力;4.进行员工培训考核与评估。
培训后1.对培训效果进行反馈和总结;2.收集员工培训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培训制度;3.建立员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考核机制,跟踪员工培训效果。
培训评估培训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培训评估。
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员工反馈情况,收集员工对培训内容和教师的评价;2.考核成绩,根据培训目标,提前设计好考核题目,进行考核;3.员工上岗后的表现,通过员工工作表现,判断培训效果。
结论通过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培训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员工深入了解企业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制度、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文化建设,并且培养员工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LP一阶段现场生产管理1:LP:Lean(精益) Production(生产),第一字母的简称。
2:最大的浪费,就是不知道什么是浪费。
3:3M简称:人、机、料。
(人、设备、物料)生产现场3M的18种状态:设备:加工、维修、维护、停机、空转、转换。
物料:加工、搬运、停留、停滞、数检、质检。
人:加工、搬运、等待、怠工、数检、质检。
以上18种状态除加工能制造效益,以外15种状态工作性质都属于浪费,这15种浪费没有最好。
4:物料的六种状态与符号1:加工2:搬运3:停留4:停滞5:数检6:质检GB/T1:散装2:集装4:装车3:托架5:输送带1:∪车2:∪3:∪机械力4:∪重力5:∪人工6:∩7:∩=5+6+75:寻找和清除六大源头①污染源②死角源③故障源④浪费源(15种浪费)⑤危险源⑥缺陷源(1.照明 2.噪音 3.光照)6:5S现场管理1: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修养。
整理:区分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现场不放置非必需品。
(长期不用的物品放到仓库)整顿:将寻找必需品的时间减少为零。
(30秒就可以找到想要的东西)清扫:将岗位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干净整洁的状态。
(谁使用,谁清洁) 清洁: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
(管理公开化与透明度) 修养:对于规定了的事情,大家都要执行。
(严格遵守标准,培养团队精神) 2:整理包括1:必需物品,使用频率为每小时、每天、每周,随身携带或现场存放(工作台附近)。
2:非必需物品,使用频率为三个月、半年、一年、两年,放入仓库存储。
3:五大类非必需品4:整顿 对象:必需品。
要点:根据使用频率决定放置位置;划线定位规定区域;定置管理;人流物流规划;颜色与线条的标准。
目的:1.搬运更短的距离——D2.花费更少的时间——T3.付出更小的劳力——M4.负荷更轻的重量——W总结:却能够完成同样甚至更多的工作。
5:人流物流规划的四个原则:① 人行通道原则上距离最短② 物流通道拐弯最少③ 车间厂区有机统一④ 距离设备与墙面保持一定距离6:现场定置管理.生产现场的东西 ,东西=物料+可移动的工具。
目录
第1章生产现场诊断与评价 (5)
1.1.2 现场诊断报告 (5)
1.2.2 现场评价方案 (9)
第2章生产现场环境治理 (16)
2.1.2 生产作业环境治理制度 (16)
2.2.2 生产作业环境检测制度 (18)
2.3.2 噪音作业环境改善方法 (20)
第3章生产现场标准化治理 (22)
3.1.2 现场作业标准治理制度 (22)
3.2.1 标准化作业考核流程 (26)
第4章生产现场物料治理 (27)
4.1.2 现场物料领用制度 (27)
4.2.1 现场物料存储规定 (29)
4.3.3 物料搬运作业实施方法 (30)
4.4.4 物料退库实施细则 (32)
第5章生产现场设备治理 (34)
5.1.1 设备点检治理流程 (34)
5.1.4 设备保养治理规定 (35)
5.2.1 设备操作治理方法 (38)
5.3.2 设备故障处理方法 (39)
5.4.2 模具与治具治理制度 (42)
5.5.2 计量器具使用规定 (45)
第6章生产现场质量治理 (51)
6.1.4 生产现场质量治理责任制 (51)
6.2.3 质量改善教育培训规定 (54)
6.2.5 不合格现象纠正方案 (56)
6.3.2 现场不良品管制方法 (61)
6.3.3 不良品退回实施方案 (64)
第7章生产现场成本操纵 (66)
7.1.1 限额领料治理规定 (66)
7.1.5 材料使用成本操纵方案 (67)
7.2.3 质量成本操纵方案 (70)
7.3.1 制造成本操纵制度 (74)
5.3.5 直接人工成本操纵方案 (78)
5.4.1 工时定额治理流程 (83)
5.4.4 材料消耗定额治理制度 (83)
第8章生产现场安全治理 (85)
8.1.2 生产现场工艺纪律 (85)
8.2.1 安全预防治理制度 (90)
8.3.4 安全生产奖惩方法 (92)
第9章生产现场信息治理 (95)
9.1.2 现场信息收集与分析制度 (95)
9.2.2 现场信息传递应用方法 (98)
9.3.2 生产异常信息处理方法 (99)
第10章生产现场9 S治理 (103)
10.1.2 非必需品处理制度 (103)
10.2.2 材料整顿治理制度 (107)
10.3.2 清扫作业治理方法 (109)
10.4.2 现场清洁治理制度 (115)
10.5.1 现场白费查找指引 (120)
10.6.1 安全作业治理制度 (123)
10.6.2 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 (128)
10.7.2 内部客户投诉处理方法 (133)
10.8.1 中意活动执行流程 (136)
10.9.2 现场职员礼仪守则 (137)
第11章生产现场改善治理 (141)
11.1.7 生产流程分析与改善流程 (141)
11.2.2 现场看板治理推行方案 (142)
11.3.2 现场改善提案治理制度 (146)
第12章生产现场职员治理 (154)
12.1.2 生产定员编制制度 (154)
12.2.1 车间组织结构设计方案 (156)
12.2.2 现场职员岗位职责设计 (159)
12.2.3 车间职员加班治理细则 (171)
12.3.2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173)
第1章生产现场诊断与评价1.1.2 现场诊断报告
1.2.2 现场评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