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概论第二讲 现代出版学基础理论
- 格式:pptx
- 大小:235.80 KB
- 文档页数:14
2020年出版学考研大纲——北京印刷学院一、考试要点与相关能力要求1.考查编辑、出版理论领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础知识。
2.考查应用编辑学、出版学基本理论分析出版现象和中国出版活动发展史案例的能力。
3.考查出版策划和文化创意工作所要求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水平及相应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考试题型简要问答、案例分析、论述、写作三、考试大纲1.现代出版学基础理论:出版的概念性质、功能,现代出版学的形成,出版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与原则:出版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和基本任务,出版队伍的建设,出版工作者的基本修养与基本素质。
3.编辑与出版:编辑的概念与性质,编辑的主要类型,编辑角色与编辑模式,编辑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影响编辑工作开展的因素。
4.出版物及其构成:出版物的概念、载体演变、标识、基本结构、类型、形态变化,网络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变革,书籍的构成、类型和计量单位。
5.出版管理制度与出版形式:出版管理制度及思想理论基础,出版行政管理,出版机构的设立,出版事业与出版产业,出版发行体制改革、《著作权法》、《出版管理条例》6.编者和读者:读者的概念、结构,编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需要和读者心理,编辑部的读者工作。
7.选题策划及组稿:选题与选题策划,选题的原则与选题计划,选题策划的依据、内容和方式,组稿工作,约稿方式与程序。
8.审稿及编辑加工:审稿的概念、作用、方式和步骤,三审制及存在问题,审稿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因素,编辑加工的概念、方法、步骤及技巧,辅文和图稿加工。
9.出版的相关业务:与出版有的关著作权法律知识,出版合同的签订,出版侵权与版权管理,发稿及出版物校对,重印与再版,出版物质量管理,出版物质量保障体系。
10.出版物装帧设计:装帧设计的内容、指导思想、原则与特点,出版物结构和装订样式设计,出版物的材料设计、美术设计、开本设计和版式设计。
11.出版物成本及定价:出版物成本的概念、构成及控制,出版物成本核算中的重要概念,出版企业纳税管理,影响出版物定价的因素,出版物定价模式与基本策略。
第一章绪论一、我国出版历史概述(一)出版活动始于何时?1、始于殷商时期,以甲骨文为标志2、始于东汉时期纸张的发明,以纸写本为标志3、始于隋唐之际,以雕版印刷术的出现为标志判定出版活动起源的标志是出版物的生产与流通活动都已出现。
我国出版活动的起源要从西汉末年槐市的出现算起。
稍后出现的“书肆”,则标志着出版物生产与流通活动都已出现。
(二)古代出版业的发展特点:1、出版管理制度上以皇权为主的至高无上性。
2、形成以官刻为主导、坊刻与私刻并存的出版体系。
3、出版的根本目的是保证封建统治者对思想文化事业的管制。
4、出版活动中强调编辑的作用与编著合一。
5、注重编辑出版活动的学术性。
6、出版编辑工作与目录学、校勘学、版本学有密切的关系。
分期:1、手工抄写出版时期(西汉末年至公元6世纪雕版印刷术出现)2、手工印刷出版时期(6世纪初至19世纪中叶机械化印刷厂出现)(三)近现代出版业的发展分期:1、西方印刷术的传入与译书机构的设立。
2、近代民族出版业的兴起。
3、传播新文化的进步出版业的发展。
4、新中国出版业的建立和发展。
(四)我国出版业现状2008年全国共有出版社579家(包括副牌社34家),其中中央出版社220家(包括副牌14家),地方出版社359家(包括副牌20家)。
全国共出版图书274123种,其中新版图书148978种,重版、重印图书125145种;出版期刊9549种;出版报纸1943种。
2008年全国共有音像制品出版单位378家,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40家。
二、现代出版学的形成(一)“出版学”一词的来源“出版学”一词的正式提出者是日本学者清水英夫。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编辑学”这一概念的国家。
(林穗芳)(二)我国出版科学建制成熟的表现:1、出版组织和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2、出版单位和出版物数量的不断增加;3、出版工作者、科研人员及组织管理人员数量增多,出版、研究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4、出版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的形成;5、学术刊物和专著的出现;6、高等教育中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建立。
张文红《出版概论》知识点总结《出版概论》是一本系统介绍出版行业的教材,主要包括出版概述、出版物类型、出版流程、著作权法和出版伦理等内容。
以下是《出版概论》的知识点总结:一、出版概述1.出版的基本概念:出版是指将著作以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制作并传播给公众。
出版物是指印刷品、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
2.出版的特点:出版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商业性、工艺性和创造性等特点。
3.出版的功能:信息功能、知识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
4.出版的分类:按地区可分为国内出版和国际出版;按目的可分为教材类、科技类、文学类等。
二、出版物类型1.书籍类:包括教材、科技类著作、文学作品、儿童读物和参考书籍等。
2.报刊类:包括报纸、杂志和期刊等。
3.音像制品类:包括音乐、电影、电视节目和广播节目等。
4.电子出版物类:包括数字图书、电子杂志、网络小说和在线教育等。
三、出版流程1.著作选择与评估:选择适合出版的著作,进行内容评估和市场调研。
3.印刷与制作:选择合适的印刷方式,完成印刷加工和制作过程。
4.发行与销售:通过渠道和网络将出版物送到读者手中,进行销售和宣传推广。
四、著作权法1.著作权的概念与内容: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享有的权益,包括署名权、修改权和复制权等。
2.著作权的保护:著作权在作品创作完成时就自动产生,并受到法律保护。
3.侵权行为与责任追究:未经授权的复制、传播等行为构成著作权侵权,侵权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五、出版伦理1.真实性伦理:出版物应当传播真实、可靠的信息,禁止传播虚假、夸大和误导性的内容。
2.道德性伦理:出版物应当遵守道德规范,尊重个人隐私和人身尊严。
3.公序良俗伦理:出版物应当遵循文化传统和社会风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以上是《出版概论》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该教材,我们可以了解出版行业的基本概念、出版物的分类、出版流程的主要环节以及著作权法和出版伦理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从事出版工作的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作出版事业。
第一章出版概论第1节出版活动一、出版的概念出版是指编辑、复制作品并向公众发行,以传播科学文化、信息和进行思想交流的一种社会活动。
在我国最早使用“出版”,1833年创办于广州的中文月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文件上使用“出版”,1906年清政府《大清印刷物专律》二、出版活动的构成要素编辑、复制、发行三、出版活动的前提作品:文字作品、口述、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美术、建筑作品、摄影、电影、设计图、地图、模型、计算机软件。
四、出版活动的特征1.文化的记载、传播、交流和传承2.不同劳动的有机结合3.意识形态属性4.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五、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一)社会发展对出版活动的决定性影响1.社会的政治状况主导着出版活动的方向2.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物质条件3.科学技术是出版活动发展的强大推动力4.社会文化的发展为出版活动提供活力(二)出版活动对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1.对政治发展的影响1)形成舆论导向2)深化思想政治教育3)促进社会和谐2.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2)传递各种社会信息,加快经济的发展速度3.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4.对文化发展的影响1)增进文化积累2)推进文化创新3)促进文化交流第2节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一、指导思想国务院颁布的《出版管理条例》规定,出版活动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方针原则1.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4.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5.坚持质量第一:选题对路、内容正确充实,有尽可能高的思想性、科学性或艺术性,对出版物的编校质量、装帧设计质量、物质生产质量严格要求,精益求精。
三、主要任务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传播和积累科学文化知识3.弘扬中华文化4.促进国际文化交流5.满足和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第3节出版物一、出版物的要素1)具备经过编辑加工的以文字、图像、图形、声音或者其他符号的形式表现的精神文化内容,可供欣赏、阅读。
第一章现代出版学基本理论第一节出版的概念一、“出版”概念的界定1.各式概念A.《现代汉语词典》出版的定义:把书刊、图画等编印出来;把唱片、音像磁带等制作出来。
B.日本(1887)《出版条例》:凡以机械、化学或其他方法印刷之文书图画予以发售或散布者,均为出版。
C.《世界版权公约》(1971):指对某一作品以一定的形式进行复制,并在公众中发行,以供阅览或观赏。
D.《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指作品的复制、发行。
2. 思考讨论:出版是否是印刷术发明后的一种行为?印刷是出版概念的必要条件么?二、出版历史上的四次革命(1)口语传播改变为文字传播6000年前(2)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是出版历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公元2世纪(3)印刷术的发明(4)网络电子出版技术的出现思考讨论:编辑是否构成出版的要素?三. 出版的定义:将文字、图画、声音、图像、数字或符号等信息知识记录在一定介质上,并进行复制、向公众传播的行为。
四、出版的三大要素:信息知识、复制、公之于众思考讨论:广播、电视等传播行为与出版的区别?五、影响出版概念变化的因素推动出版概念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现代信息出版技术POD (Print on Demand)按需印刷:指出版物销售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与出版机构或出版物提供者相连接,若有用户需求时,销售部门就可以直接将数据库中的出版物内容通过网络传输,再按照用户对装帧的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利用激光打印机、自动装订机等进行书籍的制作。
Lighting Source 公司的传奇出版概念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信息知识载体的不断变化信息知识记录方式的不断发展信息知识复制技术的不断发展第二节出版的性质一、出版具有多重属性思想性、革命性、政治性、教化性、科学性、群众性、计划性、工具性、获利性。
二、出版的本质属性:传播性三、出版性质彼此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矛盾的第三节出版的功能出版的功能六种一. 思想教化和舆论导向功能1.当统治者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时,出版的此种功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