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小结节与肺癌
- 格式:pptx
- 大小:3.58 MB
- 文档页数:43
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病例被发现。
其中,双肺小结节肺癌患者比例逐渐上升。
本文旨在探讨双肺小结节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一、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肺癌的发现率逐渐提高。
双肺小结节肺癌是指直径小于3厘米的肺结节,且无明确肿瘤症状和体征。
本文将对双肺小结节肺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探讨。
二、诊断1. 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的吸烟史、职业暴露史、家族史等。
2. 体格检查:包括胸部查体、全身淋巴结检查等。
3. 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CT、PET-CT等。
胸部CT是目前诊断双肺小结节肺癌的主要手段,可发现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内部结构等信息。
PET-CT可帮助判断结节是否具有恶性潜能。
4. 病理学检查: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活检等。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肺癌的金标准。
三、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对于以下情况,可以考虑保守治疗:(1)无吸烟史或吸烟量较少的患者;(2)结节直径小于1厘米,形态规则,边缘光滑,密度均匀;(3)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随访观察无变化;(4)患者拒绝手术或手术风险较大。
2. 手术治疗:对于以下情况,可以考虑手术治疗:(1)直径大于1厘米的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2)PET-CT提示结节代谢异常;(3)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癌。
手术治疗方式包括:(1)楔形切除:适用于结节直径小于2厘米的患者;(2)肺叶切除:适用于结节直径大于2厘米的患者;(3)全肺切除:适用于双肺多发结节或结节合并肺叶肿瘤的患者。
3. 放射治疗:对于以下情况,可以考虑放射治疗:(1)手术风险较大的患者;(2)手术后复发或残留的患者;(3)无法手术的患者。
4. 化学治疗:对于以下情况,可以考虑化学治疗:(1)肿瘤分期较高,有远处转移的患者;(2)手术后复发或残留的患者;(3)无法手术的患者。
查出肺结节是炎症还是肺癌跟着专家学会判断良恶性查出肺结节是炎症还是肺癌,跟着专家学会判断良恶性肺结节是指位于肺组织内部的小团块,直径一般小于三厘米。
当我们进行肺部CT检查时,可能会意外地发现肺结节,这时候就需要进一步判断肺结节的性质,即是炎症还是肺癌。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方法和依据,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判断肺结节的性质。
一、影像学表现判断1. 形态学特征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是判断良恶性的一个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良性结节的形态规则、边界清晰、边缘光滑,有时还会有钙化等特征。
而恶性结节的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边缘不光滑,常伴有胸膜凹陷等表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特殊类型的肺癌形态学特征可与良性结节相似,因此仅凭形态学判断是不够的。
2. 形态学动态变化通过观察肺结节在不同时间点的CT扫描影像,可以了解其形态学的动态变化情况。
一般来说,良性结节在短期内形态学变化较小,而恶性结节可能会有明显的增长或形态学改变。
但需要注意,有些结节的增长速度缓慢、变化微小,因此仅凭形态学动态变化也不能完全判断肺结节的性质。
二、组织学检查判断1. 活检检查肺结节的组织学检查是最为准确确诊良恶性的方法,可以通过活检获得肺结节的病理组织学特征。
常用的方法包括经皮肺穿刺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等。
这些技术通过获取病灶组织样本,送至病理科进行细胞学或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肺结节的性质。
2. 细胞学检查对于一些较小的肺结节,难以使用活检方法获取足够的组织样本时,可以进行细胞学检查。
该方法通过CT引导下的针吸吻合活检或肺穿刺涂片等方式,采集肺结节的细胞,进行细胞学分析。
尽管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稍逊于组织学检查,但仍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三、血液检查判断除了影像学和组织学检查外,血液检查也被用于判断肺结节良恶性。
常用的血液标志物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等)。
尽管这些指标并非特异性很高的标志物,但其异常水平仍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肺部小结节并非一定意味着肺癌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3年第12期肺癌,已经成为我国最高发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肺癌患者70万人,发病率、死亡率均居第一。
肺部小结节是早期肺癌的重要体现之一,应怎样正确看待?肺癌还有哪些早期症状,如何防止这个“众癌之首”侵袭?肺部小结节并非一定意味着肺癌,很多良性疾病也可以表现为小结节。
一般来说,会表现为“肺部阴影”的疾病,除了肺癌、肺部先天性发育异常之外,比较常见的还有肺部感性疾病,包括肺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曲霉菌病等。
因此,患者一旦发现肺部小结节,不必过度紧张,而应该积极找胸外科等专科医生明确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其他的辅助检查手段,如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CT定位下穿刺、痰细胞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小结节的高危人群专家介绍,有几类人在体检发现肺部小阴影或小结节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当积极咨询专业的胸外科医师,接受正规的进一步检查和及时的治疗:1.长期吸烟,烟龄超过20年,每天抽烟超过20支以上者,或被动吸烟的人群;2.年龄在40岁以上者,伴随有胸痛、咳嗽、不明原因的痰中带血丝、消瘦、体重下降等症状;3.有家族性的肿瘤史特别是肺癌遗传史者;4.结节大小在1厘米以上,伴有毛刺样、分叶状或毛玻璃样改变的。
专家指出,即使肺部小结节被确诊为早期肺癌,也不必过于恐慌,可以进行手术切除,5年生存率能达到80%以上。
结节直径在1厘米以下,也可应用微创定位技术和胸腔镜手术,及时作出正确诊断并给予针对性治疗。
肺癌的其他早期症状早期肺癌的一些症状在其他呼吸道疾病中也比较常见,例如咳嗽、发热、胸痛等,应该结合完整病史和影像学资料,在排除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诊断。
咳嗽。
常为无痰或少痰的刺激性干咳,当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后可加重咳嗽,多为持续性,呈高调金属音性咳嗽或刺激性呛咳。
伴有继发感染时,会有咳痰。
血痰。
这是中心型肺癌的首发症状,一般为间歇或持续的痰中带血,这多是由于癌灶溃烂所致,大咯血者比较少见。
肺长小结节是什么原因
肺长小结节是指直径小于3厘米、在肺组织内孤立的、非闭塞性的病变结节。
这种结节通常在体检或胸部影像学检查中被意外发现,患者通常没有任何自觉症状。
肺长小结节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感染:肺结核、真菌感染等均可引起肺结节的形成。
感染性结节通常较小(小于1厘米),多数情况下会随着感染治愈而消失。
2. 肿瘤:肺部最常见的肿瘤是肺癌。
肺癌可以分为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
原发性肺癌是在肺部发生的肿瘤,而转移性肺癌是由其他部位的肿瘤扩散到肺部。
这两种类型的肺癌均可以形成肺长小结节。
3. 良性肿瘤:肺内的良性肿瘤也可以引起肺长小结节的形成。
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肺腺瘤、肺血管瘤、多发性囊性气肿等。
4. 结缔组织病:一些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引起肺结节的形成。
这些结节通常是非恶性的,但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明确其性质。
5. 肺结节增生:肺结节增生是一种良性病变,通常是由于肺部组织的萎缩和修复过程中的异常增生引起的。
这种结节通常是多个,大小不一,边界清晰,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对于发现肺长小结节的患者,需要根据结节的性质和患者的临
床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肺活检或手术切除来明确诊断和治疗。
肺部小结节8mm良性概率
肺部小结节是一种肺部病变,它是通过胸部X光、CT扫描或
其他影像学方法检测出来的。
肺部小结节直径在3mm到
30mm之间, 其中8mm的小结节是比较常见的,对于这种大小
的小结节,有一定的概率是良性的。
良性肺部小结节是一种非癌性的肺部病变,不会引起肺癌。
它可以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例如炎症、感染、结石、血管瘤、肉芽肿等。
良性肺部小结节通常具有边界清晰、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生长缓慢等特点。
国际上普遍认为,小结节密度均匀、边缘清晰、形态规则、增长缓慢,年轻人比老年人多。
对于8mm大小的肺部小结节,根据不同人群的情况,良性概
率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无任何症状、无病史的年轻人,他们一般的肺部小结节是更有可能是良性。
而对于有吸烟史的中老年人,肺部小结节更有可能是恶性的,即肺癌。
然而,仅凭肺部小结节的大小是不能确定其良性与恶性的。
良性小结节和恶性小结节在影像学上没有明显区别,所以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是必要的。
常见的评估方法包括CT增强扫描、PET-CT、病理活检等。
对于8mm的肺部小结节,通常会进行近期复查,以确定其生
长速度和形态的变化。
如一年后复查肺结节,没有任何变化或者生长缓慢,那么它很可能是良性的。
另外,对于具有高升高风险的人群,可以考虑进行进一步检查,如CT增强扫描、PET-CT等,以更准确地评估小结节的性质。
总而言之,8mm大小的肺部小结节具有一定的良性概率,但仅通过大小无法确定其性质。
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是必要的,只有经过临床医生的综合判断和分析,才能确定肺部小结节的性质,以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家庭医学2018.03(上)问题2:恶性肺结节在CT 报告上有哪些特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定期体检已成为常规。
当拿到体检报告时,很多人都为报告上的肺部有“磨玻璃影”和“小结节”字样而纠结不已。
有些人为此寝食不安,四处求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有些人不当回事,失去了早期手术治疗肺癌的机会。
其实,很多疾病都可以在肺里形成“小结节”,肺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被称为恶性结节;还有很大一部分结节是良性的。
那么,如何判断肺里的“小结节”是不是肺癌呢?所谓肺部结节,并非具体疾病名称,而是医生对肺部X 线或CT 检查所看到某种类型病变影像学表现的描述。
简单地说,就是医生在您拍的胸片或CT 片上看到一种较小的、密度偏高的阴影,一时确定不了是什么疾病;待将来明确这个“结节”是什么了,就换成具体的疾病名称了。
近年来,随着高分辨CT 检查的普及,在人群中发现越来越多的“肺部结节”,就如我们现在用高清电视能看到演员面部更多的细节一样。
肺结节是指单发、边界清楚、直径不大于3厘米、周围被含气肺组织包绕的结节。
直径大于3厘米的称为肺部肿块,小于10毫米的称小结节,小于5毫米的又称微小结节。
一般来讲,孤立性肺结节恶性肿瘤的概率为20%~40%,且随年龄增高而明显增高。
在CT 临床上,根据肺结节在影像学上的不同表现,把其分为3类。
即实性结节,结节为软组织密度;混杂性磨玻璃样结节,病灶一部分为软组织密度,另一部分为磨玻璃样密度;磨玻璃样结节(GGO 结节),病灶全部都是磨玻璃样密度。
实性结节恶性相对较高;混杂性磨玻璃样结节大多数是恶性,少数为良性;纯磨玻璃样结节良性的可能性较大,大部分为炎性结节,小部分为恶性。
通常恶性肺结节在CT 影像上有以下六大特征。
1.分叶征:肿瘤边缘较为明显的凹凸不平,有多个弧形表现;以分叶部分的弧度为标准,弦距/弦长>2/5为深分叶。
其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不一,各部位生长速度不同有关。
在支气管、血管进出肿瘤及胸膜陷入部位可形成明显凹陷、分叶,CT 检查发生率为80%。
肺部结节是肺癌吗?这5个特征,可能会悄悄成癌发表时间:2020-09-18T17:00:22.980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15期作者:周强[导读] 随着CT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多数人在拍胸片时会发现肺部结节,尽管一般的小结节均为良性,但若是太过忽视,也可能发展为肺癌。
那么什么样的肺部结节会悄悄成癌呢?周强合江县中医院,四川省泸州市646200随着CT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多数人在拍胸片时会发现肺部结节,尽管一般的小结节均为良性,但若是太过忽视,也可能发展为肺癌。
那么什么样的肺部结节会悄悄成癌呢?一、什么是肺部结节?肺部结节是影像学名词,当进行CT检查时,若是发现直径小于30毫米、影像不透明、边界清楚以及不伴胸腔积液、肺门增大、肺不张的肺部阴影,则将其称为“肺部结节”(大于30毫米为肺肿块),所以肺部结节属于征象,而非疾病名称,且若是直径小于5毫米,属于“微小结节”,若是直径为5-10毫米,属于“小结节”,若是直径为10-30毫米,属于“结节”。
相关研究指出,若是对45岁以上的健康群体进行胸部CT检查,约三分之一的人可发现肺部结节,多数肺部结节是良性的,但部分肺部结节可能会发展为肺癌,且真菌、结核、肺部感染等极易引起肺部结节。
二、关于肺癌你知道多少?肺癌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早期无典型临床症状,或是症状较为轻微,难以发现并引起病人重视,当发现时普遍已发生淋巴结转移或是病情迁延至晚期,此时虽然也能通过接受外科手术而将病变肺癌组织予以切除,但是病人5年生存率不高,仅为8.14%。
因此,相关研究指出,应当早期诊断且发现肺癌,并明确病理分型,以便尽早实施化疗与肺癌切除治疗,提高5年生存率。
另外,肺癌作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发病率较高,就我国而言,肺癌是导致男性死亡的首要病因,且是导致女性死亡的第二位死因(仅次于乳腺癌)。
相关统计学结果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男性肺癌发病率呈现不断攀升趋势,且已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关键性危险因素。
右肺中叶小结节需要治疗吗
右肺中叶小结节需要治疗吗?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右肺中叶小结节的特点和治疗原则。
正常情况下,肺部可能存在一些小的结节或结构,这些结节通常是良性的,不需要治疗。
然而,有时候这些结节可能是肺癌等恶性疾病的早期征象。
因此,对于右肺中叶小结节首先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以确定其良性或恶性。
对于右肺中叶小结节的评估,常见的方法包括:
1. 影像学检查:通过胸部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观察结节的外观特点、大小等,评估结节的恶性可能性。
2. PET-CT: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结合静脉注射放射性标记物,可以评估结节的代谢活性,帮助判断结节的恶性程度。
3. 病理学检查:通过经皮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等方式,获得结节的组织学信息,明确是否为肺癌。
当结节被确定为肺癌时,治疗需要及时进行。
针对肺癌的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方法,具体选择治疗方式需要根据患者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的恶性程度等因素综合决定。
然而,如果结节被确定为良性,通常情况下无需治疗。
良性结节可能是由炎症、肉芽肿、结核等引起的,并不具备恶性转化的风险。
此时,我们需要定期随访观察结节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每6个月或1年做一次影像学检查,以确保结节没有发生变
化。
总之,对于右肺中叶小结节的治疗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针对右肺中叶小结节,如果被确定为肺癌,需要尽早进行治疗;如果被确定为良性,通常情况下无需治疗,只需要定期随访观察。
最终的治疗方案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肺部舌段小结节肺部舌段小结节指的是肺部局部部分发现的小的结节或肿块。
这些结节通常通过肺部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等)发现,可能是恶性肿瘤、炎症性病变、结缔组织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
恶性肿瘤是肺部舌段小结节的最常见病因之一。
肺癌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特别是吸烟者。
肺部舌段小结节可能是原发性肺癌的展示,也可能是肺癌的转移灶。
通常情况下,通过观察结节的形态、大小、密度、边界等特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史,可以初步判断结节的恶性可能性。
但最终的诊断需要通过肺部活检或手术切除获得病理学检查结果。
炎症性病变也是肺部舌段小结节的常见病因之一。
例如,结核病、肺炎、脓肿等炎症性疾病可以引起肺部结节的形成。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可以形成多个小结节。
肺炎和脓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也会导致肺部结节的出现。
结缔组织病也可以引起肺部舌段小结节。
例如,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以引起肺部结节的形成。
这些结节通常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引起的炎症反应或肺部血管病变所导致的。
此外,肺部舌段小结节还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例如肺脓肿、感染性疾病、肺部肿瘤(如良性肿瘤)等。
在评估肺部舌段小结节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结节的形态、大小、密度、边界、患者的病史、临床症状以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等。
对于可疑恶性的结节,通常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如肺内活检、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
肺部舌段小结节的治疗方案取决于其病因。
对于肺癌,可能需要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
对于炎症性病变,通常需要抗生素治疗,对于结缔组织病,则需要控制炎症反应、免疫调节等治疗。
因此,明确肺部舌段小结节的病因是制定适当治疗方案的关键。
很多⼈体检查出肺部⼩结节,但真的不必⾃⼰吓⾃⼰摘要:发现了⼩结节要不要马上治?医⽣的意见是先别过于着急,避免过度治疗,根据结节的⼤⼩和密度,采⽤不同的策略。
肺癌,如今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最⾼的恶性肿瘤,每年新发肺癌患者70万⼈,死亡率位居第⼀。
肺部⼩结节是早期肺癌的重要表现之⼀,如何早期发现并正确对待?肺癌还有哪些早期症状,如何预防?什么样的⼈容易患⼩结节王⼥⼠,65岁,家庭主妇,不吸烟,⽗亲死于肺癌,爱⼈张⽼伯是“⽼烟民”。
天⽓转冷,王阿姨出现了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平⽇⾥安享晚年的她不禁忧⼼忡忡,茶饭不思,担⼼⾃⼰是不是得了肺癌。
于是⼥⼉⼩张陪同母亲来到医院就诊,进⾏咨询。
询问本次病史和以往家族史后,医⽣认为王阿姨属于肺部⼩结节的易发⼈群。
专家认为,肺部⼩结节的易发⼈群包括:(1) 长期吸烟,烟龄超过20⽀/天×20年以上者,或长期被动吸烟;(2)长期厨房油烟接触;(3)年龄在40岁以上;或伴有胸痛、咳嗽、痰⾎等呼吸道症状;(4) 有肿瘤家族史,尤其是肺癌家族史)。
对于肺部⼩结节的易发⼈群,⾸选低剂量胸部平扫螺旋CT筛查。
肺癌常规检查有CT、胸⽚、⾎液肿瘤指标、痰脱落细胞、⽀⽓管镜等。
⼀般来说,肺部⼩结节多发⽣于肺外周,低剂量螺旋CT病⼈接受辐射剂量为常规CT的1/6,仅为拍⼀张胸⽚的剂量。
肺部⼩结节究竟是什么王⼥⼠接受了低剂量螺旋CT筛查之后,果不其然,发现了⼀个5毫⽶⼤⼩的肺部⼩结节。
专家介绍,肺部⼩结节其实是指肺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或模糊、较⼩的局部性的病灶,在CT上表现为肺部个别出现的⽩⾊⼩圆点。
尽管临床上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肺部⼩结节可能是癌前病变或早期腺癌的征象,但是医⽣告诉王⼥⼠肺部⼩结节≠肺癌,王⼥⼠还需要通过进⼀步的薄层CT扫描和三维重建来分析⼩结节的性质。
医⽣仔细阅读了王⼥⼠的胸部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认为这个⼩结节是⾼密度的钙化灶,可能是以往肺结核感染留下的痕迹,⽆需⼿术,只要定期随访观察即可,经历了⼀场虚惊,王⼥⼠放⼼地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