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特点与作用测试题
- 格式:docx
- 大小:49.68 KB
- 文档页数:3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01 知识管理知识点1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实施者:________。
过程:________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__________。
意义:促进____________的恢复和发展。
苏联建立:________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________”。
知识点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领导人物:________。
目的: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措施:1928-1937年实施两个五年计划。
重点:发展________。
成果: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________变成强盛的________。
苏联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斯大林模式:苏联在________年通过了新宪法,标志着苏联____________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02 基础过关知识点1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列宁指出:“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证明我们错了。
”为修正这种错误,列宁采取的对策是( )A.颁布《土地法令》B.实施新经济政策C.开始两个五年计划D.通过1936年新宪法2.苏俄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
下列有关这一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实施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C.允许多种经济并存D.使苏联由农业国发展成工业国知识点2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3.20世纪30年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探索实现本国工业化建设道路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允许多种经济并存B.优先发展轻工业C.优先发展重工业D.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4.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经济政治模式,有人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看,成绩是辉煌的,但是从社会的全面发展角度来说,它是不成功的。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教学目标:1.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2.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后,苏俄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发展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础知识: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实施的原因:1)四年的世界大战和三年的国内战争对俄国经济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情况。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为粉碎国内地主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发动的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而采取的一系列特殊的社会经济政策的总称。
1918年开始实施。
主要内容包括:实行战时总动员;实行粮食等农产品的征购制度;实行全部工商业的国有化,禁止私人贸易;实行义务劳动制和食堂免费就餐。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维埃迅速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为赢得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但是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
2.实施的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实施的时间:1921年4.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
流通方面:允许自由贸易。
实行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
5.结果:1927年,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危机迅速消失,生产逐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使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初三下册历史同步检测题:第2课对社会主
义道路的探索
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 )
A.十月革命后
B.国内战争结束后
C.列宁逝世后
D.苏联成立后
2.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倒退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3.苏联正式成立于( )
A.1921年
B.1922年
C.1925年
D.1927年
4.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不包括( )
A俄罗斯联邦B外高加索联邦 C乌克兰D爱沙尼亚
5.列宁说,“我们原来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
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
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初三下册历史同步检测题: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随堂检测1.国内战争后,苏俄进入了时期,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在的领导下,年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允许,大力发展。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
3. 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和。
4.1928至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是。
这两个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大为增强。
5.苏联在年颁布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的形成,这一模式也叫做斯大林模式。
6.学习本课,同学们对“斯大林模式”议论纷纷。
下列四名同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小丽说该模式以苏联新宪法的颁布为形成标志B.晓风说它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C.小红说它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D.小辉说它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课下作业●拓展应用1.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始于()A.1918年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1921年的新经济政策C.1922年苏联成立时 D.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2.苏俄不可能出现的是()A.喀秋莎在市场上卖土豆B.资本家可以租用部分国有企业C.农民家中没有剩余的粮食D.安娜到商店购买日常生活用品3.普京在解释俄罗斯国歌重新选用苏联国歌的曲调时曾经说过:“不能用苏联的标志,那么我们的父母就虚度了一生,活得毫无意义了……”。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曾经傲然屹立于世界历史70余年之久,她成立于()A.1917年 B.1918年 C.1921年 D.1922年4.下列三个国名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沙俄—苏俄—苏联 B.沙俄—苏联—苏俄C.苏联—苏俄—沙俄 D.苏俄—沙俄—苏联5.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斯大林对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与此同时,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也称为“斯大林模式".例题1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有( )①允许多种经济并存②优先发展重工业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A。
①④B。
②③C。
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斯大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答案B。
例题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令世界惊讶和赞叹,其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斯大林模式C。
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D。
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B解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这一成就得益于斯大林模式,答案B。
1. 以下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属于斯大林实施的是()A。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实行新经济政策C。
成立苏联D.实行五年计划2. 下列符合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情况的是:()A.重工业由外国资本家经营B.市场经济繁荣C.经济危机严重D。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3.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B.排斥市场调节C.权力高度集中D.民主法制健全4. 1937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直接促成这一飞跃的是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农业集体化1。
D 解析:斯大林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中,实现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答案D。
2.D 解析:斯大林领导下,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D。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测试题一、选择题1、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
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美苏争霸的影响B.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C.长期战争的破坏D.斯大林模式的弊端2、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遭受经济大危机之时,哪一个国家却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强国( )A.苏联B.波兰C.印度D.中国3、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政策C.斯大林模式D.罗斯福新政4、假如时间可以倒流,让你生活在1930年,你可能在中国、苏联和英国分别看到的景象是( )A.中国战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英国遭受经济危机之苦B.中国战乱,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英国遭受经济危机之苦C.中国进行国民大革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正热火朝天,英国在遭受经济危机之苦D.中国战乱,苏联在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干涉,英国在进行第一次世界大战5、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留给我们许多启示,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发展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社会主义只能是计划经济6、一个苏联工人说:“他们假装给我们工资,于是我们也假装我们在工作。
”这段话突出地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严重的弊端B.新经济政策不再适应当时的国情C.斯大林体制伤害了群众的积极性D.苏联群众的觉悟和素质普遍偏低7、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苏联的成立C.新宪法的通过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8、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春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则是阳光灿烂”,主要依据是A.1922年苏俄农民无偿获得了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B.农民能够自由支配缴纳国民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C.苏维埃政权免去了农民的赋税D.农民享有优先支配农产品的权利9、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对HY道路的探究?一、单项选择题(一共3题,一共6分)1.1921年指导苏俄开场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是〔〕A.亚历山大二世B.列宁C.斯大林D.赫鲁晓夫2.1921年3月,为缓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俄一共〔布〕“十大〞通过了新经济政策,规定〔〕A.实行全民配给制B.制止私人经营企业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D.取消商品买卖3.马克垚在其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认为:〔1924年后〕苏联政府制定的工业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工业化经历。
这是因为苏联工业化〔〕A.优先开展农业B.优先开展轻工业C.优先开展国防工业D.优先开展重工业4. “我们方案……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方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一共产主义原那么来调整国家的产品消费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为“纠错〞而采取的措施是〔〕A.施行战时一共产主义政策B.实行新经济政策C.建立以国家为核心、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开展大规模开荒和“玉米运动〞5.斯大林说过:“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根底,就是开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
归根到底,就是开展消费资料的消费,开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由此可以看出,苏联施行HY工业化的特点是〔〕A.优先开展重工业B.优先开展轻工业C.优先开展农业D.优先开展商业励志赠言经典语录精选句;挥动**,放飞梦想。
厚积薄发,一鸣惊人。
关于努力学习的语录。
自古以来就有许多文人留下如头悬梁锥刺股的经典的,而近代又有哪些经典的高中励志赠言出现呢?小编筛选了高中励志赠言句经典语录,看看是否有些帮助吧。
好男儿踌躇满志,你将如愿;真巾帼灿烂扬眉,我要成功。
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
功崇惟志,业广为勤。
耕耘今天,收获明天。
成功,要靠辛勤与汗水,也要靠技巧与方法。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不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
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高三某班,青春无限,超越梦想,勇于争先。
敢闯敢拼,**协力,争创佳绩。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习题精选1.列宁逝世后,苏联确立了_______________的建设路线。
1926年,苏联以优先发展________的方针,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________,工业化开始全面加速。
_______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_____,世界第二。
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国。
2.第一个工业社会主义国家建成的标志是()A.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完成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农业集体化的完成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3.下列不属于“斯大林模式”弊病的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轻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B.过分强调产值和产量,忽视产品的种类和质量C.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D.注意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4.右图描述的情景发生在()A.新经济政策时期B.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C.国内战争时期D.农业集体化时期5.史料诊所:请你仔细阅读以下文字,在其中的错误之处画线并加以改正。
苏联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1938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农业。
6.阅读下列材料:1913~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地位注:①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
[苏联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文件汇编(第二个五年计划),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732页]请回答:(1)1920年,苏俄工业总产值只有1913年是15.5%,而图表中反映的1928年苏联工业生产成果如何?新经济政策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历史作用怎样?(2)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如何?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产生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7.阅读下列材料:“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人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请回答:(1)邓小平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指的是什么?(2)邓小平说“苏联的模式僵化了”指的是哪个模式?(3)请你结合中国的实际,谈谈邓小平是怎样改变中国的僵硬模式的?参考答案1.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本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乏公仓州月氏勿市运河学校第二课对HY道路的探索1、在的领导下,1921年苏联开始实施。
允许并存,大力开展经济。
2、1922年底,苏联成立,全称是。
当时参加苏联的有、、、。
后来扩大到个加盟HY。
3、1924年逝世后,苏联人民在的领导下为实现HY工业化而奋斗。
4、苏联第一、第二个五年方案是从年到年,重点是开展。
这两个五年方案完成后,苏联由变成了;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
5、苏联在年通过了新宪法,宣布苏联是。
标志着苏联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
单项选择1.二月革命后,掌握俄国主要权力的是A.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工兵代表苏维埃C.布尔什维克HYD.人民HY会2.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HY会的主席是A.列宁B.斯大林C.恰巴耶夫D.赫鲁晓夫3.以下对1917年苏俄政府公布的<土地法令>的内容表述正确的选项是A. 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预他们的生活C.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D.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4、与世界上第一个HY的建立有直接关系的事件是〔〕A.巴黎公社B.十月革命C.科索沃战争D.斯大林模式5、.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HY革命是〔〕A.巴黎公社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C.十月革命D.俄国二月革命6、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与“列宁〞、“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俄国二月革命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C.苏联成立D.五月流血周7、.“伴随着阿夫乐尔号巡洋舰上一声怒吼,起义者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了!〞该表达的反映的场景是〔〕A.英国宪章运动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C.巴黎公社革命D.俄国十月革命8、人类历史上,HY由理论变成现实的历史事件是〔〕A.巴黎公社的成立 B.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D.苏联的成立9、以下对十月革命的评价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这是人类第一次获胜的HY革命B.革命胜利后建立了第一个HYC.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D.这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伟大革命10、俄国十月革命推翻的政权是〔〕A.沙皇专制B.临时政府C.同盟国D.HY。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单项选择题1.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是在( )A.十月革命后B.国内战争结束后C.列宁逝世后D.苏联成立后2.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发展②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的必然程度的倒退③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④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重要步骤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3.苏联正式成立于()A.1921年B.1922年C.1925年D.1927年4.最初加入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中不包括( )A俄罗斯联邦B外高加索联邦C乌克兰D爱沙尼亚5.列宁说,“咱们原来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派。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致使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B.以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衰亡C.轻忽了生产关系必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6.苏联进行“一五”计划建设时的领导人是()A.列宁B.斯大林C.布哈林D.戈尔巴乔夫7.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重点发展()A.农业B.轻工业C.能源和交通运输业D.重工业8.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的事件是( )。
A.苏联成立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D.1936年通过新宪法9.1936年苏联通过的新宪法宣布苏联是()A.工农社会主义国家B.无产阶级专政国家C.人民民主专政国家D.民主社会主义国家10.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发布B.同苏联那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大体适应C.在历史上起过踊跃作用,后来愈来愈阻碍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政治体制的改革D.使民主和法制受到破坏和踩踏二、材料解析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蒙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搜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动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列宁的探索: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2年建立苏联。
2.斯大林的探索:1928年开始进行工业化建设,实行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农业国成为强大的工业国,也加强了国防力量;实现农业集体化; 1936年通过新宪法,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
易错微析例题120世纪初,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是()A.马克思B.恩格斯C.斯大林D.列宁答案:D解析: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是列宁,答案D。
例题2斯大林认为: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答案:D解析:苏联进行“工业化”发展重工业。
采取的措施是进行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答案D。
1.列宁是一位影响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领袖,下面属于他曾参与过的事件是()B.发表《共产党宣言》C.领导俄国十月革命2.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
”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领导的社会主义道3.路的探索充满了开创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其探索过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十月革命—-成立“苏联”—-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成立“苏联”4.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发生达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解析:四个选项中,列宁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答案C。
解析: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就是利用市场规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答案B。
勾文六州方火为市信马学校第2课 HY道路的探索一、新经济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____________________不再适应形势的开展。
2.实施______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行_________。
3.特点从苏俄国情出发,把________同______、商品货币关系和_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
4.意义调动了________的积极性,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HY的正确道路。
5.评价新经济是对__________的重大开展,对其他国家的HY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苏联的成立______年,苏维埃HYHY联盟成立,简称“苏联〞。
最初参加苏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个HY。
三、斯大林时期苏联的HY建设1.工业化方针确实定〔1〕开始:______年起,苏联开始了________的进程,重点开展________。
〔2〕结果:____________两个五年方案的完成,使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________。
2.农业集体化1937年,苏联全国完成了__________。
3.HY制度确实立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______________在苏联确立。
答案:一、1.“战时共产主义〞2.1921 新经济3.HY 场资本主义4.工农群众5.马克思主义二、1922 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外高加索联邦三、1.〔1〕1926 工业化重工业〔2〕1928~1937年工业国2.农业集体化3.HY制度【问题1】苏俄新经济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探究:苏俄新经济的成功,可以使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HY必须把经济建设搞好,让人民过上的生活,这样,国家才能稳定,人民对HY事业也会充满信心。
同时,无产阶级政权制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适应客观条件,不可脱离实际,否那么会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问题2】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探究:〔1〕进步性: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是在外部存在HY的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的条件下形成的,在战争期间和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B.农业集体化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答案:A解析:“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纠正这一错误,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答案A。
例题2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
令苏俄农民感到“1921年的春天阳光灿烂”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B.新经济政策的实行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开展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建立答案:B解析:1921年俄国结束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以恢复发展经济,答案B。
1. 列宁说:1921年春天,情况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去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这里失败的“尝试”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冷战政策C.产业复兴法D.马歇尔计划2.列宁说:“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3.下图反映的是20世纪20年代初俄国工农大众生活恶化的情况。
面对此景,列宁沉痛地说:“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联系所学知识,对列宁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应该禁止商品自由交换B.资产阶级的统治思路更符合俄国国情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做法必须改变D.坚决退出世界大战是错的,应该让德国做出赔偿4.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D.无偿征集农民的粮食1.A 解析:“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去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的继续实行,导致了国内的经济政治危机,是失败的尝试,答案A。
介父从州今凶分市天水学校第2课对HY道路的探索1.苏维埃俄国开始实行新经济的时间是( )A.1917年B.1921年C.1922年D.1924年2.在20世纪3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遭受经济大危机之时,哪个国家却变成了工业强国( )A.苏联B.波兰C.印度D.中国3.苏联变成工业强国是在〔〕A.俄国向HY过渡B.苏俄废除贵族土地C.苏联新经济D.第二个五年方案完成4..有学者认为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开展来说,是不成功的。
该模式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B.新经济C.斯大林模式D.罗斯福新政5对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启示,你认为不正确的选项是( )A.农轻重的比例要协调开展B.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资源的消耗C.切实保护农民的利益D.HY只能是方案经济6.“苏联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根底,就是开展重工业。
〞为此,苏联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新经济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C.重点开展重工业D.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方案7.HY在苏联建成的标志是( )A.一五方案的完成B.苏联成立C.新经济的实施D.1936年苏联新宪法公布8.苏联进行“一五〞方案建设时的HY是〔〕A.列宁B.斯大林 C.叶利钦D.戈尔巴乔夫9.以下对斯大林模式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 )A.国家用指令性方案管理一切经济活动B.限制居民提高生活水平C.无视民主法制建设D.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10.1922年冬季,农民契柯夫在完成了固定粮食税之后,把剩余粮食运到苏俄境内的一个集上出售,结果应是〔〕A.管理人员增加了他的税额 B.他被处以罚款C.他只能出售其中的一小局部 D.行为合法,没有人干预1924年,一位在莫斯科居住的民,要给在英国的外公写信,那么他的寄信地址是〔〕A.俄罗斯B.苏维埃俄国C.俄罗斯联邦HYD.苏维埃HYHY联盟12.以下事件按发生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①二月革命②实施新经济③十月革命④实施“战时共产主义〞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④②D.④①②③四、综合提高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特点与作用
内容: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工业方面,除大型企业仍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与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商业方面,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
例题1有人分析苏俄某一经济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
”这一政策指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B
解析:“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与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相一致,答案B。
例题2 1921年3月,为缓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俄共(布)“十大”通过了新经济政策,规定()
A.实行全民配给制
B.禁止私人经营企业
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D.取消商品买卖
答案:C
解析:1921年新经济政策规定征收固定的粮食税,A、B、D选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答案C。
1. 1921年,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
与此有关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新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下列表格内容反映了苏俄(联)1921—1925年粮食产量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
D.农业集体化的成果
3.“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列宁这一论断强调的是下列哪一经济举措?()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4.“使国家面临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稳步恢复;满足了劳动者的经济要求,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欢迎,使政权得以巩固;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
这里评述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1.C 解析: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与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故选C。
2.A 解析:表格反映1921—1925年粮食产量在增加,这一时期实行了新经济政策,答案A。
3.B 解析:新经济政策是利用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与题目所述论断相一致,答案B。
4.B 解析: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政权,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
答案B。
2·1·c·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