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科研项目
- 格式:docx
- 大小:16.68 KB
- 文档页数:10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沪二工大科〔2019〕302号总则第一条为激励我校教师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争取更多高层次的研究项目,多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承担有影响力的产学研项目,进一步提升学校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结合我校实际,特试行本办法。
第二条本奖励办法遵循重点支持应用技术型高校分类评价指标、奖励就高不就低、不重复奖励、重视原创高端原则,鼓励教师多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第二章奖励原则第三条引领原则:高层次成果和高层次人才相结合。
以激励产出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标志性成果为导向,重点奖励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原创性科研成果,重点支持影响力大、显示度高、对学校发展贡献突出的科技人才。
第四条平衡原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
鼓励创造在学术界和产业界有较高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基础研究以高水平项目、高水平论文为重点。
应用研究以成果获奖、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转移转化、有影响力的产学研项目。
第五条分类原则:项目、论文、奖项、专利等类别相结合。
鼓励获得有影响力的奖项、立项高水平横纵向项目、授权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论文等。
第三章奖励范围第六条获奖成果:获国家、省部级政府奖励的成果。
第七条立项项目:以我校为依托单位申请获批的国家、省部级重要的科研或人才计划项目;大额的横向项目。
第八条学术论文:理工科被国际检索收录的学术论文(SCI论文、高被引论文、EI论文);人文社科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和人文引文索引(A&H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指定的重要学术报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等。
第九条知识产权:授权的发明专利。
第十条颁布标准:获得正式颁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第十一条艺术设计展赛:被省部级及以上博物馆、美术馆或同级别的机构展示收藏的艺术、设计作品。
第十二条具体奖励范围与标准见附件:理工科类见附件一“理工科类奖励范围与标准”;人文社科类见附件二“人文社科艺术类奖励范围与标准”;设计类除按照人文社科艺术类标准执行外,对设计类展赛成果奖励见附件三“设计类展赛成果奖励范围与标准”。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试行)沪二工大科〔2019〕302号总则第一条为激励我校教师塑形铸魂科学家精神,在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争取更多高层次的研究项目,多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承担有影响力的产学研项目,进一步提升学校学术地位和影响力,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结合我校实际,特试行本办法。
第二条本奖励办法遵循重点支持应用技术型高校分类评价指标、奖励就高不就低、不重复奖励、重视原创高端原则,鼓励教师多出高质量研究成果。
第二章奖励原则第三条引领原则:高层次成果和高层次人才相结合。
以激励产出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标志性成果为导向,重点奖励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原创性科研成果,重点支持影响力大、显示度高、对学校发展贡献突出的科技人才。
第四条平衡原则: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结合。
鼓励创造在学术界和产业界有较高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基础研究以高水平项目、高水平论文为重点。
应用研究以成果获奖、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转移转化、有影响力的产学研项目。
第五条分类原则:项目、论文、奖项、专利等类别相结合。
鼓励获得有影响力的奖项、立项高水平横纵向项目、授权发明专利、发表高水平论文等。
第三章奖励范围第六条获奖成果:获国家、省部级政府奖励的成果。
第七条立项项目:以我校为依托单位申请获批的国家、省部级重要的科研或人才计划项目;大额的横向项目。
第八条学术论文:理工科被国际检索收录的学术论文(SCI论文、高被引论文、EI论文);人文社科在“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和人文引文索引(A&H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及指定的重要学术报刊上发表的科研论文等。
第九条知识产权:授权的发明专利。
第十条颁布标准:获得正式颁布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第十一条艺术设计展赛:被省部级及以上博物馆、美术馆或同级别的机构展示收藏的艺术、设计作品。
第十二条具体奖励范围与标准见附件:理工科类见附件一“理工科类奖励范围与标准”;人文社科类见附件二“人文社科艺术类奖励范围与标准”;设计类除按照人文社科艺术类标准执行外,对设计类展赛成果奖励见附件三“设计类展赛成果奖励范围与标准”。
我校教师获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课题资助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22(39)4
【摘要】近日,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站发布课题资助公告,我校工训中心康亮老师的课题“群体机器人搜索求解的量子智能算法研究”和高职学院张军老师的课题“工业机器人教学综合管理平台的应用”获得立项资助。
张军老师立项的北创助教项目(二期)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与北京创新研究所联合设立的基金项目,支持高校在量子计算、人工智能、轨道交通、智慧财务、智能建筑、社会科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康亮老师立项的无人集群协同智能项目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与北京卓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设立的基金项目,用以支持高校在无人系统仿真、协同编队控制、协同态势感知、编队组网、任务规划、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以及行业应用领域的创新研究。
【总页数】1页(P338-33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我校13项课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
2.我校教师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天元基金资助
3.我校教师刘云鹏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课题资助
4.2008年我校两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一课题获农业部“948”项目资助
5.我校获2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资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6卷第5期无机材料学报Vol. 36No. 520212021年5月Journal of Inorganic Materials May, 文章编号: 1000-324X(2021)05-0449-02 DOI: 10.15541/jim20200902电致变色在中国王金敏(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 化学系, 上海 200093)电致变色自20世纪六十年代被发现以来, 已有五十余年的发展历史。
电致变色材料是一种在外加电场下颜色可以发生可逆转变的材料。
电致变色材料的可调光谱范围广, 可以实现从可见到中远红外的宽波段调控, 在智能窗、显示、防炫目后视镜、智能热控和伪装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近十年来, 电致变色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尤其是在中国, 电致变色吸引了纳米材料、真空镀膜、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传感、显示等领域的研究人员涉足这一交叉学科领域, 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上期“电致变色材料与器件”专栏(2021, 36(2))中, 我们刊登了《多功能电致变色器件: 从多器件到单器件集成》、《基于氧化钨和氧化镍的电致变色器件研究进展》、《柔性电致变色器件研究进展》、《WO3电致变色薄膜离子传输动力过程及其循环稳定性》和《基于高电导率的疏水气相SiO2复合凝胶电解质的高性能电致变色器件》5篇论文。
在本期专栏中, 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上海理工大学的电致变色专家贡献了5篇论文。
李垚教授介绍了无机电致变色在可见–近红外到中远红外波段的反射光谱调控方法、原理和最新研究进展, 对未来无机电致变色材料反射调节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展望。
王金敏教授介绍了电致变色材料与器件、氧化钼薄膜的制备、氧化钼的改性、氧化钼电致变色器件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氧化钼电致变色薄膜与器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刁训刚教授报道了透过率高、结晶性好的钛酸锂薄膜的旋涂法制备、电致变色性能以及全固态无机电致变色器件的组装。
2024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哲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发展。
作为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的一部分,本次研究将聚焦于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课题,旨在推动学术的创新和发展,提出解决方案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今社会,哲学和社会科学在引领社会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研究与实践,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本次研究旨在探索上海市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潜力,并为其提供发展的方向和引领作用,推动学科的创新和进步。
2. 研究目标与内容本次研究的目标是促进上海市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与发展,提出适应当前社会需求的解决方案和创新成果。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社会思潮与历史文化研究通过对社会思潮与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探索历史的演变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重点关注上海市的历史文化传承与创新,推动上海市的文化建设和发展。
2.2 城市社会治理与发展着眼于上海市的城市社会治理和发展问题,研究城市规划、城市管理、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模式和新方法。
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为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2.3 社会心理学与社会行为研究通过对社会心理学与社会行为的研究,探讨个体和社会的互动关系。
聚焦于社会心理问题、心理健康与幸福感等方面,提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3. 研究方法与创新性本次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查阅、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全面深入地探讨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问题。
同时,本次研究将注重创新性。
鼓励研究团队运用交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推动学科的融合与创新,形成独特的研究思路和视角。
4. 研究成果与应用价值本次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研究成果的产出和应用。
研究团队将通过学术论文、学术研讨、学术期刊发表等方式,向学术界和社会传递研究成果。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校本特色项目“健身毽球”活动方案一、活动的目的与意义为进一步推动毽球运动在我校的广泛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构建文明、健康和谐的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使我校学生人人学会踢毽子。
创建出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特色品牌,配合上海市大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千人百队毽球”活动的开展,落实阳光体育运动“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的要求,丰富我校学生课余锻炼内容,使我校毽球高水平运动队发展与建立毽球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相结合,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科学健身的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二、活动方案1. 活动对象:本活动面向我校全体学生(从2009级与2010级开始)。
2. 组织方法:踢毽球活动分为体育课上(课课练)与课余时间(自主练习)两种组织形式。
在每学期前10周体育课中,教师必须运用准备活动或身体素质锻炼时间进行10-15分钟“踢毽球”活动。
每个行政班在入学第一学期发放5个毽球,方便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自主练习。
3. 考核方法、标准与要求:学生“健身毽球”达标考试方法采用1分钟累计次数或一次不间断连续踢两种考试方法,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自主选择。
考试标准为:大一年级:1分钟累计60个(允许3次中断)。
或连续踢30个。
大二年级:1分钟累计70个(允许3次中断)。
或连续踢40个。
每学期每个学生有两次测试机会(2009级每学期为4次)。
踢姿不限,但不得用手及手臂触球。
每学期“踢毽球”考核必须在体育课第13周之前完成,“健身毽球”达标成绩进入校本项目成绩管理系统,学生在校期间“健身毽球”成绩必须达标。
如在体育1—4期间任何一次测试成绩合格,即为达标。
如第四学期仍未达标,则该同学体育4成绩至多为59分,即为不及格,必须参加重修。
4. 达标奖励:学生在大一年级达到测试标准,将在本年度本人体质测试总成绩中给予加“5”分的奖励。
学生在一年级达标的基础上,在第二学年又通过二年级测试标准,则除在本年度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中给予加“5”分的奖励之外。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
研究项目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公布日期】2014.10.13
•【字号】
•【施行日期】2014.10.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
正文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公布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
目的通知
各有关高等学校,各区县教育局,其他各有关单位:
根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201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沪教委科〔2014〕18号),各高校、各区县开展了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工作。
经学科组专家评议,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定,网上公示无异议,共确定16项市级重点项目、150项市级项目,现将各类项目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1、2)。
根据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设立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课题的通知》(沪委宣〔2009〕188号),本次确立的16项市级重点项目同时确立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课题。
请各有关单位及项目承担者与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联系,以便做好立项工作。
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联系人:劳南怡、熊立敏
地址:茶陵北路21号,邮编:200032
联系电话:64184439、64182088
附件:1.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2.2014年度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市级项目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2014年10月13日附件1
附件2。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召开技术转移工作站建设总结研讨会
佚名
【期刊名称】《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33)1
【摘要】2016年1月15日,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在海盐组织召开了技术转移工作站总结暨技术转移工作研讨会。
副校长徐玉芳、市教委科发中心副主任张勇华以及来自武义、海盐、江山、太仓、启东等地的科技主管部门领导和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并特别邀请了上海海事大学和上海电机学院技术转移中心的相关领导莅临会议。
【总页数】1页(P49-49)
【关键词】技术转移;工业大学;工作站;上海;主管部门;副校长;副主任;海盐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4.3
【相关文献】
1.第十七届海峡两岸应用性(技术与职业)高等教育r学术研讨会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成功举行 [J],
2.总结既往谋划未来碰撞观点交流思想——《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第二届理事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中高职协调发展研讨会宜昌召开 [J], 车明朝
3.国际风能技术会议隆重召开——贝加莱应邀参加2009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风电技术国际研讨会 [J],
4.上海传媒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报道高潮迭起——上海记协、新闻学会召开研讨会总
结交流 [J], 贾亦凡
5.废弃动力蓄电池回收管理和处理研讨会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召开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最新版】目录1.2024 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简介2.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现状3.项目对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推动作用4.项目的实施策略与预期成果正文2024 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是一项旨在推动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项目。
该项目立足于当前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现状,通过资助一批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研究课题,以促进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
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过去的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各高校在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然而,在与国际一流水平相比,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在理论研究、方法论创新、学科交叉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与拓展。
2024 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的推出,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进一步推动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项目将通过竞争性申报、专家评审等环节,选拔出一批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研究课题,为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项目的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课题的创新性,鼓励研究者从新的角度、新的领域出发,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课题;二是注重课题的实用性,强调研究成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加强课题的跨学科性,鼓励研究者进行跨学科研究,提高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四是优化评审机制,确保选拔出的课题具有较高的质量。
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一是形成一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二是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三是推动上海市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体水平,缩小与国际一流水平的差距;四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为上海市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专利名称:一种快速制备单分散聚合物微球的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诚,朱志刚
申请号:CN201310553925.4
申请日:20131108
公开号:CN103554316A
公开日:
20140205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化学领域,涉及一种单分散聚合物纳米微球的快速、简便的合成方法。
该方法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配方复杂、需要惰性气体保护及反应速率低的问题,能够广泛应用于生物材料、化学工程、环境检测等领域。
具体制备过程是首先将单体、稳定剂及水加入到装有回流冷凝器的反应釜中,加热到体系共沸点后3~10分钟,继续加入引发剂开始聚合,保持反应体系沸腾,经0.5~2小时即可得到单分散聚合物微球。
申请人: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地址:201209 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海路2360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吕伴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