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卷(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53.00 KB
- 文档页数:10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在举办“中国古代文化使者”的图文展览时,历城区某学校学生看到下面这幅图片,如果加以文字说明,应该选择A.西游天竺,求取佛经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C.东渡日本,弘扬佛法D.主动请缨,征战海外2.《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
”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所反映的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①吸取隋亡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完善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因为它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②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4.“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这段文字描述的生产工具是A.筒车B.曲辕犁C.耧车D.秧马5.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皇族的后代B.外戚C.朝政大臣D.掌握重兵的武将6.某影视公司准备拍摄一部电视剧,请根据下列几集的名称判断该电视剧的名称是()第一集《至尊红颜》、第二集《大明宫词》、第三集《一代女皇》、第四集《无字碑歌》A.《汉武大帝》B.《武则天》C.《贞观长歌》D.《三国演义》7.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了内奸,以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A.安史之乱B.八王之乱C.七国之乱D.玄武门事变8.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A.越窑、邢窑B.越窑、定窑C.汝窑、邢窑D.汝窑、定窑9.“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A.张骞B.郑和C.玄奘D.鉴真10.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A.权臣当道B.土地兼并严重C.隋炀帝的暴政D.隋末农民起义11.“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1)一、选择题1.隋文帝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
下列叙述中能够说明其“伟大”的是①灭掉陈朝,统一全国②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③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④厉行节约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2.《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
”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所反映的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①吸取隋亡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完善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
“五代十国”这一历史局面是唐末以来哪一现象的延续A.政权更迭B.藩镇割据C.武将夺权D.政权分立4.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A.翻车B.耧车C.筒车D.曲辕犁6.“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
”下列与唐高祖有关的是( )①开通运河②统一全国③长安称帝④重用魏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A.政治清明B.科举兴盛C.民族融合D.经济繁荣8.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
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江都9.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C.创设了科举制度D.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10.“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第一次模拟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
”下列文物能支撑该观点是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2.唐朝“胡风盛行”,许多外来宗教得到传播,妇女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是A.奢侈浪费B.单一保守C.多元开放D.繁荣创新3.“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这段文字描述的生产工具是A.筒车B.曲辕犁C.耧车D.秧马4.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A.翻车B.耧车C.筒车D.曲辕犁6.“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B.具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D.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7.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下列有关隋朝历史贡献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B.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C.创设了科举制度D.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8.“19世纪70年代以后,所有西方政府都引进了公务员考试制度来测试申请政府工作者的才能,而不是依据人际关系或者家庭出身来录用人员,这其实是不知不觉的模仿了中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的事物。
”这“事物”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科举制9.最近热播的《隋唐英雄传》说到这样一位皇帝——他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请问这位皇帝是()A.秦始皇B.孝文帝C.隋文帝D.隋炀帝10.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
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A.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篷壶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11.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仅传二世即亡,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应该是A.权臣当道B.土地兼并严重C.隋炀帝的暴政D.隋末农民起义12.将“589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A.隋朝的建立B.开通大运河C.开创科举制D.隋朝的统一13.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抬遗。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著名谏臣是()A.魏征B.杜如晦C.房玄龄D.姚崇2.下面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B.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C.隋文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而修建D.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
“五代十国”这一历史局面是唐末以来哪一现象的延续A.政权更迭B.藩镇割据C.武将夺权D.政权分立4.“寂寞天宝(年号,742——756)后,园庐但(只有)蒿藜(蒿草蒺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这首诗反映的是A.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B.宋夏战争造成的灾难C.金军攻宋造成的灾难D.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5.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A.翻车B.耧车C.筒车D.曲辕犁6.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了内奸,以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A.安史之乱B.八王之乱C.七国之乱D.玄武门事变7.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A.越窑、邢窑B.越窑、定窑C.汝窑、邢窑D.汝窑、定窑8.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
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江都9.“19世纪70年代以后,所有西方政府都引进了公务员考试制度来测试申请政府工作者的才能,而不是依据人际关系或者家庭出身来录用人员,这其实是不知不觉的模仿了中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的事物。
”这“事物”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科举制10.最近热播的《隋唐英雄传》说到这样一位皇帝——他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试卷(附答案)(1)一、选择题1.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
《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下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
书中不应出现的是A.大运河的开凿B.黄巢大起义C.统一南北币值D.炀帝的暴政2.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的大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3.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皇族的后代B.外戚C.朝政大臣D.掌握重兵的武将4.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温润的唐代某种瓷器,这种瓷器可能是()A.青瓷B.白瓷C.唐三彩D.青花瓷5.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6.“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B.具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D.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7.“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诗歌主要描述了开元盛世时期()A.政治清明B.科举兴盛C.民族融合D.经济繁荣8.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汉9.“19世纪70年代以后,所有西方政府都引进了公务员考试制度来测试申请政府工作者的才能,而不是依据人际关系或者家庭出身来录用人员,这其实是不知不觉的模仿了中国在一千多年前就发明了的事物。
”这“事物”是指()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科举制10.“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
唐末农民起义()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B.推翻了唐朝的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11.“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第一次模拟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1.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
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A.B.C.D.2.下面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B.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C.隋文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而修建D.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3.把长江流域日益增长的财富供给京城的朝廷和东北边陲的驻兵,是中国古代当政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下列措施与解决该问题相关的是A.开凿大运河B.创立行省制C.开辟丝绸之路D.转移经济重心4.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因为它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②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5.“寂寞天宝(年号,742——756)后,园庐但(只有)蒿藜(蒿草蒺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这首诗反映的是A.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频繁B.宋夏战争造成的灾难C.金军攻宋造成的灾难D.安史之乱造成的灾难6.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A.翻车B.耧车C.筒车D.曲辕犁7.五代十国的开国君主都是A.皇族的后代B.外戚C.朝政大臣D.掌握重兵的武将8.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灭亡唐朝的人物是A.黄巢B.朱温C.安禄山D.赵匡胤9.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10.“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原因是()A.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B.具有高深的佛教学识C.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D.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11.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压轴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隋文帝杨坚是西方人眼中最伟大的中国皇帝,被尊为“圣人可汗”。
下列叙述中能够说明其“伟大”的是①灭掉陈朝,统一全国②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③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④厉行节约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⑤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和使用的农具中,不直接使用人力或畜力为动力的是( )A.翻车B.耧车C.筒车D.曲辕犁3.“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下列对这一时期的介绍中,不正确的是A.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B.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C.北方政局相对稳定,经济有一定的发展D.政权分立,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4.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来形容素雅温润的唐代某种瓷器,这种瓷器可能是()A.青瓷B.白瓷C.唐三彩D.青花瓷5.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了内奸,以讨伐杨国忠的名义,和部下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A.安史之乱B.八王之乱C.七国之乱D.玄武门事变6.南宋时期,潮州人王大宝参加廷试(殿试),中榜眼(进士第二名),后来成为岭南名宦。
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7.唐朝对陶瓷业有“南青北白”之说,其著名的产地各是A.越窑、邢窑B.越窑、定窑C.汝窑、邢窑D.汝窑、定窑8.文物具有多元的证史价值。
下列图片既能证明唐朝陶瓷工艺水平,又能反映当时社会风气的是()A.B.C.D.9.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的是()A.鉴真和尚B.玄奘C.阿倍仲麻吕D.崔致远10.“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文中的“伟大僧人”是指( ) A.张骞B.郑和C.玄奘D.鉴真11.下列唐朝城市中,“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的是A.长安B.扬州C.洛阳D.成都12.下面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B.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C.隋文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而修建D.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13.“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发的年代模拟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城市发展见证历史变迁。
下列古代城市中,作为当时王朝的都城,见证了公元589年中国重归统一的是A.余杭 B.长安 C.涿郡 D.江都2.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下列各项中,呈现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诗句是()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C.“大江东去液淘尽,千古风流人物”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3.《贞观政要》记载:太宗谓侍臣曰:“守天下难易?”侍中魏征对曰:“甚难。
”太宗曰:“任贤能、受谏诤,即可,何谓为难?”(太宗)又谓(太子)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所反映的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①吸取隋亡教训②任用贤才③虚心纳谏④完善三省六部制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4.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这一制度的用意是在政府和社会间打通一条路,好让社会在某种条件某种方式下来掌握政治,预闻政治和运用政治。
”下列制度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郡县制B.三省六部制C.科举制D.行省制5.下面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B.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C.隋文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而修建D.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6.把长江流域日益增长的财富供给京城的朝廷和东北边陲的驻兵,是中国古代当政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下列措施与解决该问题相关的是A.开凿大运河B.创立行省制C.开辟丝绸之路D.转移经济重心7.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
“五代十国”这一历史局面是唐末以来哪一现象的延续A.政权更迭B.藩镇割据C.武将夺权D.政权分立8.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因为它①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②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③有利于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④有利于稳定国家政局,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9.“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