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运动学
- 格式:pptx
- 大小:9.09 MB
- 文档页数:32
大一解剖学髋关节知识点髋关节是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也是连接下肢和骨盆的关键部位。
在解剖学中,学习髋关节的知识点对于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一解剖学中的髋关节知识点,包括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功能以及相关临床应用。
一、髋关节的解剖结构髋关节位于下肢骨盆连接处,由股骨头、髋臼和韧带组成。
股骨头呈球状,位于髋臼的内侧,形成了髋关节的球窝结构。
股骨头周围被一层称为髋臼的杯状结构所包围,髋臼由耻骨、坐骨和髂骨组成。
韧带是连接股骨头和髋臼的重要组织,主要包括髂股韧带和梨状肌韧带。
二、髋关节的功能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首先,髋关节能够实现下肢的自由运动,包括行走、奔跑、跳跃等。
其次,髋关节还负责支撑和承受上体重量,保持身体的平衡。
此外,髋关节还具有稳定和防止脱位的功能,这一点归功于韧带的作用。
三、髋关节的解剖学进一步探索除了上述基本结构和功能,进一步了解髋关节的解剖学细节是更深入理解其机制的关键。
髋关节的解剖学进一步探索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髋关节的肌肉:髋关节周围有许多肌肉,包括臀大肌、股直肌、股二头肌等。
这些肌肉不仅参与髋关节的运动,还起到保护髋关节和维持骨盆稳定的作用。
2.髋关节的血液供应:髋关节由股骨血管和髋臼血管供血。
股骨血管负责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而髋臼血管则负责髋臼的血液供应。
这些血管的正常供应对于髋关节的健康和功能至关重要。
3.髋关节的神经支配:髋关节由多个神经支配,包括股神经和髂腰神经等。
这些神经传递感觉和运动信号,对于髋关节的功能和运动起到重要作用。
四、髋关节与相关临床应用1.髋关节置换手术: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疾病治疗方法,适用于髋关节退行性疾病、髋关节炎等疾病。
该手术可恢复髋关节功能,并显著缓解相关疼痛症状。
2.髋关节损伤:运动损伤、外伤等因素均可导致髋关节损伤。
常见的髋关节损伤包括髋关节脱位、股骨颈骨折等。
对于这些髋关节损伤,及时的诊断和治疗是关键。
解读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最新年文档解读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引言众所周知,在新时期以来,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游戏精神”成为了潮流之一,曾经孙建江就在《二十世纪中国儿童文学导论》中提出了要切实在儿童文学作品中融入游戏精神的论述。
并且在文学评论领域,人们也经常会引用了“游戏精神”这一概念,尤其在对童话文学评论过程中,很容易将“游戏精神”这一术语引用,然而,什么才是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呢?笔者在本文中对其特征属性剖析,并对游戏精神在儿童文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儿童文学中游戏精神的起源在我国儿童文学领域中的“游戏精神”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五四时期,饶上达曾经在文学领域中论述儿童文学的价值过程中说道,“儿童文学能够激发孩子们游戏精神的产生,甚至有时候能够作为他们的模仿游戏与化妆游戏的资源”。
在19922年11月7日出版的刊物《教育杂志》的第十四卷第七号刊登了作家严既澄撰写的散文《神仙在儿童读物上之位置》,严既澄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游戏性是当今儿童文学创作的四大特征之一,因此儿童文学作品中务必要具有游戏精神”的理念,然而到底何为“游戏精神”,诸多专家学者并没有对其深入分析。
之后的历史阶段中,由于当时我国社会中特定的历史环境与政治状态,使得人们并没有对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有着广泛的关注。
就像作家黄晨说的,“我们最为遗憾的就是,在落后社会状态中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并没有深刻掌握到游戏精神具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力量。
”在新时期的儿童文学领域,班马最先对“游戏精神”的属性进行了解释,并且在著作《游戏精神与文化基因》中提到了所谓的游戏精神就是在“玩”的精神,而在同时期,刘绪源也对这种概念有着较高的认同,并且在其作品《儿童文学的三大母亲题》中提出了“儿童文学中的游戏精神就是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玩”的观点。
我们细细研究可以发现,这两种观念从感性认识方面来说是趋于相同的,换句话说就是,什么都是“玩”,但是两人并没有对其美学价值与意义进行阐述。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掌握髋关节的运动范围和运动方式。
3. 通过实验,加深对髋关节运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内容1. 髋关节解剖结构观察2. 髋关节运动范围测量3. 髋关节运动方式分析三、实验材料1. 骨骼模型2. 髋关节运动测量仪3. 记录本四、实验步骤1. 髋关节解剖结构观察(1)将骨骼模型放置在实验台上,调整至人体站立姿势。
(2)观察髋关节的组成结构,包括股骨头、髋臼、髋关节囊、股骨颈、髂骨、坐骨、耻骨等。
(3)了解髋关节的连接方式,包括球窝关节、关节盘、关节囊等。
2. 髋关节运动范围测量(1)将髋关节运动测量仪固定在实验台上,调整至人体站立姿势。
(2)测量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旋内、旋外等运动范围。
(3)记录测量数据,并与正常范围进行比较。
3. 髋关节运动方式分析(1)观察髋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的动作轨迹和运动方式。
(2)分析髋关节在不同运动中的力学特点,如肌肉发力顺序、关节稳定性等。
(3)结合解剖学知识,分析髋关节运动过程中的生理机制。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髋关节解剖结构观察通过观察骨骼模型,我们了解到髋关节由股骨头、髋臼、髋关节囊等组成,是一个球窝关节,具有较好的运动范围和稳定性。
2. 髋关节运动范围测量根据测量结果,本实验对象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外展、内收、旋内、旋外等运动范围均在正常范围内,说明髋关节的运动功能良好。
3. 髋关节运动方式分析在运动过程中,髋关节的动作轨迹呈椭圆形,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肌肉发力顺序为:外展肌群先发力,然后是屈肌群,最后是伸肌群。
关节稳定性主要依靠关节囊、韧带等结构。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观察了髋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2. 实验结果表明,本实验对象的髋关节运动功能良好,运动范围和运动方式符合正常生理特点。
3. 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髋关节运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台稳固,防止实验材料滑落。
说明髋关节的运动形式
髋关节的运动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屈髋:屈髋动作是指大腿向胸前方向抬起的动作,类似于爬楼梯时的动作。
伸髋:伸髋动作是指大腿从屈曲状态向后方伸展的动作,类似于做仰卧起坐时的动作。
外展:外展是指大腿从髋关节处向外侧展开的动作,类似于侧平举的动作。
内收:内收是指大腿从外侧向髋关节内侧收拢的动作,类似于腿向内侧靠拢的动作。
旋转:旋转是指大腿以髋关节为轴进行圆周运动,可以向前或向后旋转。
环转:环转是指大腿以髋关节为轴进行360度的圆周运动,类似于芭蕾舞中的动作。
这些运动形式可以通过不同的姿势和锻炼方式来达到锻炼身体和内心的效果,对于身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同时,在进行髋关节运动时,需要注意姿势正确、适度锻炼,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肌肉拉伤或其他伤害。
一、髋关节运动学(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二)髋关节的功能解剖(三)髋关节的生物力学(一)髋关节的组成和运动方向1.髋关节的组成主要结构:由髋骨的髋臼和股骨的股骨头构成。
辅助结构:关节唇、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股骨头韧带。
髋关节的辅助结构(1)髂股韧带:位于关节前面,起自髂前下棘,向下呈“人”字形,经关节囊前方止于转子间线。
作用:加强关节囊;限制大腿过伸、内收,在髋关节所有动作中,除屈曲外,髂股韧带均处于紧张状态。
(2)耻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前内侧,起自髂耻隆起、耻骨上支、闭孔膜等,斜向下外,移行于关节囊的内侧部,止于转子间线的下部。
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外展和外旋。
(3)坐股韧带:位于髋关节后面,起自坐骨,向外上经股骨颈后面,止于大转子根部。
作用:限制髋关节过度内旋。
股骨头韧带:位于关节腔内,连接髋臼横韧带和股骨头凹,营养股骨头的血管从此韧带中通过,成年后封闭。
作用:固定股骨头。
关节特点:关节头小,关节窝深而大,关节面积相差较小;关节囊厚而坚韧,尤以前部及上部更为明显,后部和下部较为薄弱;当髋关节伸直时,关节囊紧张,而髋关节屈曲、内收及轻度内旋时,关节囊松弛;韧带多而强大,稳固性强,灵活性小。
关节类型:球窝关节运动:屈伸、收展、回旋、环转2.髋关节的运动方向髋关节能绕三个基本轴运动,其基本运动方向有:屈曲、伸展、内收、外展、内旋、外旋及环转。
(1)屈曲范围0°~125°,伸展范围0°~15°。
测定方法:卧位,下肢伸直,此时髋关节处于0°位。
下肢抬高,大腿紧靠腹部为屈髋,下肢向后提拉为伸髋。
(2)内收范围0°~45°,外展范围0°~45°。
测量方法:下肢向躯干正中线靠拢为内收,远离躯干正中线为外展。
(3)内旋范围0°~45°,外旋范围0°~45°。
测量方法:髋膝伸直位:下肢伸直位,肢体(股骨)内旋或外旋仰卧屈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股骨轴旋转俯卧伸髋屈膝90°位:以股骨头为中心的轴向旋转3.限制髋关节运动幅度的因素关节窝深髋关节的髋臼很深,可容纳股骨头的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