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景观分析及种植设计原则
- 格式:ppt
- 大小:4.91 MB
- 文档页数:37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及策略分析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我国风景园林的建设活动。
园林植物的数量和面积在现代风景园林建设元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的设计研究也受到了相关业界的重视。
本文阐述了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与策略,旨在为我国风景园林建设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策略1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要点1.1植物景观的特点在风景园林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植物景观的设计和规划至关重要,植物景观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了风景园林给人们带来的直接感受。
在风景园林中进行植物景观的设计时必须注重引入植物景观的特点,只有按照植物景观的特点进行施工,风景园林的整体效果才能呈现出设计美感。
在探讨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之前,首先应当对城市绿地的内涵进行探讨。
一般意义上,城市绿地指的是在城市中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地表范围。
在城市绿化的建设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建设城市绿地有利于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打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除此之外,科学合理地搭配城市绿地植物,可以体现地域特色和乡土风貌,有利于调节光线和温度、提高湿度、净化空气、保持水土、减低噪声等功能,很好地改善和保护环境。
城市绿地在建设的过程中,一般会注重植物选择的多样性,对具有不同生命周期的植物进行合理分配和安排。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绿地中的不同植物都有不同的生命周期,植物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生长、枯萎,因此为了保证城市绿地在不同季节都能够发挥其设计作用,因此在设计时就会引入不同生态习性的植物。
城市绿地在建设的过程中,一般还会蕴含一定的文化基因,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设计者会在植物选择方面考虑到该城市特有的文化基因,在绿色植物的选择上有意识地与城市自身的文化特征相契合。
1.2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在进行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的设计时,应当有一定的设计和施工原则作为指引。
若干项设计原则将贯穿于风景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始终,保证建设活动按照确定的思路贯彻。
一、设计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校园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教学楼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景观设计不仅关系到师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还关系到学校的整体形象。
本方案旨在为某高校教学楼打造一个生态、美观、实用的景观植物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1. 生态原则:充分考虑植物的生长习性,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实现植物群落自然演替。
2. 美观原则:注重植物色彩的搭配,营造四季分明的景观效果。
3. 实用原则:满足师生的休闲、交流需求,提高教学楼的使用效率。
4. 节约原则:合理规划植物布局,降低后期维护成本。
三、设计内容1. 植物种类选择(1)乔木:选择生长快速、树形优美、耐修剪的树种,如香樟、广玉兰、银杏等。
(2)灌木:选择花色丰富、花期长、耐修剪的灌木,如红叶石楠、金森女贞、紫叶李等。
(3)地被:选择耐阴、耐踩踏、生长旺盛的地被植物,如麦冬、紫罗兰、翠绿草等。
2. 植物布局(1)入口景观:在入口处设置一组雕塑,两侧种植香樟、广玉兰,形成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2)主入口广场:采用硬质铺装,中心区域种植银杏、红叶石楠,四周布置地被植物。
(3)教学楼前空地:采用高低错落的植物配置,形成层次感,种植香樟、广玉兰、紫叶李等。
(4)教学区周边:在建筑物周边种植耐阴、耐踩踏的地被植物,如麦冬、紫罗兰等。
(5)休闲区:设置座椅、亭子等设施,周围种植花卉、灌木,营造舒适的休闲环境。
3. 植物配置(1)季节性植物配置:根据季节变化,调整植物配置,如春季种植樱花、桃花等。
(2)色彩搭配:运用不同色彩的植物,如红色、黄色、紫色等,营造丰富的视觉效果。
(3)层次感:通过高低错落的植物配置,形成层次感,增加景观的立体感。
四、后期维护1. 定期修剪:保持植物形态美观,提高观赏效果。
2. 水肥管理:根据植物生长需求,合理施肥、浇水。
3.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确保植物健康生长。
五、总结本方案以生态、美观、实用为原则,为教学楼打造一个宜人、舒适的景观环境。
街头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1.考虑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
选择能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水分条件的植物,确保其生长健康。
2.依据景观设计要求,选择不同植物。
考虑花期、花色、叶色等因素。
植物的种植高度也需要考虑到视觉感受。
3.选择易于管理的植物。
考虑到未来的维护成本和难易度,避免选择棘手难缠的植物。
4.注意空间和区域分布。
根据绿地面积大小,考虑植物种类和组合的搭配。
5.采用多层次的绿化手段。
不同高度、不同颜色的植物相互搭配,在视觉效果上具有强烈的效果。
6.注重季节变化。
不同季节的花卉在颜色上有很大的差异,可以选择不同的植物来适应不同季节的绿化。
7.合理设置草坪、花坛和景观座椅等。
这些元素的设置对于提高绿地的使用感受和环境环保具有重要作用。
8.保证植物的生态价值。
考虑到植物具有对环境进行调节的能力,需要在植物的
种植过程中,进行生态修复和管理。
简述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摘要:一、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概述二、园林种植设计的美学原则1.统一与协调2.对比与对称3.比例与尺度4.节奏与韵律三、园林种植设计的生态原则1.适地适树2.物种多样性3.生态系统平衡四、园林种植设计的实用原则1.功能性与实用性2.人体工程学3.场地适应性五、总结与展望正文:园林种植设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既体现了美学价值,又注重生态环保和实用功能。
在园林种植设计中,有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需要遵循:一、园林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概述园林种植设计是在一定的场地范围内,根据设计目标和要求,有计划地配置植物,形成优美的景观环境。
在这个过程中,设计师需要遵循一系列基本原则,以实现美学、生态和实用性的统一。
二、园林种植设计的美学原则1.统一与协调:在园林种植设计中,要使各种植物之间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避免杂乱无章的搭配。
通过植物的形态、色彩、质地等特征,创造出协调的景观效果。
2.对比与对称:对比和对称是园林种植设计中常用的手法。
通过植物的高低、大小、形状等对比,可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对称布局则能营造出庄重、严肃的气氛。
3.比例与尺度:在园林种植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植物与周围环境的比例和尺度关系,使景观具有和谐、均衡的效果。
避免过大或过小的植物造成视觉不适。
4.节奏与韵律:通过植物的有序排列和变化,创造出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景观。
节奏和韵律的运用可以使园林更具生动性和趣味性。
三、园林种植设计的生态原则1.适地适树: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
这样可以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和生长状况,提高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
2.物种多样性:在园林种植设计中,要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同时,物种多样性也有助于营造丰富的景观效果。
3.生态系统平衡:通过合理配置植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避免单一物种过度繁殖,导致生态失衡和病虫害的发生。
四、园林种植设计的实用原则1.功能性与实用性:在园林种植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如防护、观赏、休闲等功能。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分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植物作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调节气息,还能提高空气质量等。
本文将从植物选择、种植、配置等方面进行植物造景分析,以期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一些帮助。
一、植物选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要根据园林设计的整体构思和环境特点进行植物选择。
植物的品种、高度、颜色等都需要考虑周全。
比如在露天、明亮的广场或者公园内,可以选择大面积盛开的草花、树木和灌木,来达到鲜明的视觉效果;而在密闭的小公园或花园可选择高度不同、各有特色的常绿植物、灌木植物,组成密集的植被,打造出一个人工的绿洲。
二、种植方式植物的种植方式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展和园林景观的效果。
常见的种植方式有直接种植、盆栽、垂直种植等。
1. 直接种植直接种植就是将植物的根系直接与土壤接触,根据适宜的浇水和肥料管理,让植物自然生长。
直接种植适用于树木、草花和灌木等种类,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植物,同时也可以使景观效果更加自然真实。
2. 盆栽盆栽是将植物放在盆中进行种植,适用于需要移动性、整理性强的地方,比如室内场所。
盆栽植物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控制温度等,同时还需要定期更换盆土,营养不良的植株则必须补充适量的肥料和矿物质。
3. 垂直种植垂直种植是将植物根系按照一定的规格分层串联,在墙面或空旷的场所就可以种植出美丽的覆盖墙面和垂直绿植景观。
垂直式种植需要均匀的光线、空气和水分流动,以确保植物能够健康生长。
三、植物配置在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可以点缀出自然的美景,还可以为人们创造不同的空间体验。
合理的植物配置可以创造出自然的景观,提高人们的身心愉悦感。
1. 多层次配置多层次的植物配置可以营造出立体感,为园林带来更丰富的造景效果。
比如,将高大的树木和灌木植物与矮小的草本植物相互配合,既可以保持视野的开阔,同时也营造出大自然的景致。
2. 色彩配置植物的颜色也是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
道路绿化种植设计说明道路绿化种植是一种重要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手段,通过在道路两侧或中央绿地种植树木、花草等植被,使道路具有美观的景观效果,提升城市整体的环境质量。
本文将就道路绿化种植的设计原则、植物选择、种植布局和养护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设计原则1.适应气候条件:根据所在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应性强的植物,确保植物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良好生长。
2.考虑交通安全:选择矮小、不易破碎的植物,避免对行车视线产生阻碍,同时要避免选择有毒或有刺的植物,以免对行人和车辆造成伤害。
3.选择花期长、观赏效果好的植物:以花草树木为主要绿化植物,选择具有耐寒性、耐热性和较长花期的植物,使道路四季美丽多彩。
4.结构合理:按照不同功能区域的需要,合理设计种植布局,形成层次分明、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
5.保持绿化一致性:在道路两侧或中央绿地的绿化种植设计上,要保持一致性,形成整体统一的景观形象。
二、植物选择1.树木选择:选择能抵御车辆尾气污染、耐热、抗旱、适应性强的树种,如欧美红杨、白皮杨、槐树等。
2.花草选择:选择四季开花或具有明显季节性开花的花草植物,如郁金香、玫瑰、银边草等。
3.灌木选择:选择瞬间观赏效果好,又易于修剪和管理的灌木植物,如杜鹃花、三角梅、南京梅花等。
三、种植布局1.道路两侧绿地种植布局:将树木、花草、灌木等按照不同高度、颜色和形态特点进行组合,形成层次感,通过变化节奏感实现视觉效果,同时要考虑到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要。
2.中央绿地种植布局:中央绿地可以设置为大面积草坪,周围种植高大树木,还可以布置一些景观小品,如花坛、雕塑等,增加景观效果。
四、养护管理1.定期修剪和修整:针对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特点,定期进行修剪和修整,保持植物的整齐有序。
2.排水管理:对于水生或喜湿润植物,要确保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导致植物病害。
3.施肥管理:根据植物的需求,定期施肥,保证植物的营养供应。
4.病虫害防治:定期巡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第一部分.一般原则一、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
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二、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一)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
如右图:不同位置种植的植物形态、大小是不同的,才能创造出协调、多彩的景观。
(二)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即使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否则一季过后,就显得极为单调。
(三)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四)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
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
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
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三、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例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蔽荫的同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
而绿篱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
种在山上的植物,要求耐干旱,并要衬托山景。
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
在纪念性园林中,可以种些象征纪念对象性的树种和被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种植设计原则种植设计是指根据区域的环境、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按照一定的构思和设计理念进行种植和布置,以达到美化环境、增加景观效果、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缓解城市压力等多种目的。
本文将介绍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
一、根据场地特点进行选择种植设计的第一步是了解场地的特点:包括周围环境、气候状况、地形地貌、土质、阳光照射程度、空气湿度等。
只有了解这些因素,才能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并明确种植位置和方式,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需要在一个阳光充足且通风良好的草坪上进行种植设计。
这时,我们可以选择喜阳植物,如一些花卉、小灌木、草本植物等,既可以美化草坪,也能够充分利用场地资源,起到调节温度、调节空气湿度、减轻噪声污染的效果。
二、注意植物适应性在进行种植设计时,需要考虑植物的适应性。
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有些植物适应能力非常强,可以生长于荒野、干旱或寒冷的环境下,而有些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必须特别注意环境的要求。
比如:1.耐旱植物在干旱或者水资源稀缺的地区,我们应该选择具有较强耐旱性的植物进行种植。
荒漠地区的仙人掌、龙舌兰、柱状植物等均为耐旱植物,其成熟后的翠绿色植株形态美观,可供观赏。
有些环境由于其特殊性质,比如被房屋建筑、大树等挡住阳光、减少透光面,更容易导致环境阴暗,此时应根据环境特点选择具有较强耐阴性的植物。
如常绿植物、喜阴竹类等。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我们应该选择具有较强耐寒的植物进行种植。
寒冬时节外围都市天桥上常见冬青、枸杞、金昌菊、瑞香、玉兰、杜鹃等耐寒植物进行美化。
三、考虑植被生长的空间在进行种植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植物成长的空间实际情况。
我们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合理安排植物的种植位置和步骤。
如选择一些高大的乔木,要考虑其高度和树冠的形态,避免影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碰撞电线等问题。
同理,多种水生植物种植需要合理的排列种植位置,桥梁下常见着生かersh、蒲、芦苇等主要是作为滤水植物进行美化,需要更详细的考虑其安置。
园林景观中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与方式【摘要】本文根据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具体介绍了乔灌木种植和花卉种植的常见方式,为园林景观植物种植设计提供了可行的参考。
【关键词】园林景观;种植设计;原则;方式前言城市环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一定程度上,环境影响着人的生活,一个好的环境引导着健康的生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无疑是对园林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作为园林建设的主体____植物,是园林设计的关键。
只有充分了解各种植物以及园林设计的相关事项,才能设计出完美的园林建设方案。
1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1.1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园林设计的宗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也就是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以人为本。
园林设计的标准就是要不破坏生态平衡,并给予人视觉上的享受和自然的归属感。
1.2 总体艺术布局协调园林布局分为两大类:规则式和自由式。
规则式园林的植物布局多采用对植和行植,而自然式园林的植物布局大多是不对称的,所以更能体现出植物原本的姿态。
植物的种植方式要根据环境而定,一般情况下,在建筑物周围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当环境趋于自然或是地势不平坦的地区则采用自然式种植。
在植物配置时,要注意布局在空间上要体现韵律感,以保证总体布局的协调。
1.3 主次分明,疏密有致当植物配置的品种多样时,要注意不同种类的植物在数量上和空间上的布局,这就要考虑到植物在四季的形态。
比如:常绿树四季常青,易营造庄重的氛围,但略显单一;落叶树颜色丰富,易营造活泼的氛围,但在冬季毫无生机感。
1.4 考虑植物的时序性园林设计要保证“四季常青,三季有花”,并满足“每个区域具有一个当季植物,重点区域要四季有景”的要求。
为了避免园林景观在某个季节无景或是单一景,在以某种植物为主体的同时也要以其他不同季节的植物做点缀。
1.5 充分发挥植物的观赏特性植物本身都存在观赏性,但不同的植物其观赏性的表现部位不同,比如枫叶的观赏性在于树叶。
史上最全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与方法植物景观设计是指以植物材料为主体进行园林景观建设,运用乔木、灌木、藤本植物以及草本、花卉等素材,通过艺术手法,结合考虑各种生态因子的作用,充分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来创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宜、相协调,并表达一定意境或具有一定功能的艺术空间,供人们观赏。
植物景观设计的提出,对生态园林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植物景观设计的重要性1.植物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目前,我国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各方面关注的问题,随着现代城市的迅速发展,许多问题接踵而至,如噪声污染、热岛效应盛行、空气质量下降、建筑增多导致绿地的减少等。
面对这些问题,多年经验证明,城市的植物造景是一个很好的改善城市环境的方法。
2.植物的景观效果:完美的植物景观,具备了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又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3.植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植树造林除了能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而且对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温度、湿度以及净化空气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植物能创造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二、地带性植物的运用:植物需要在适宜的环境下才能正常生长,根据气候带和植物生长特性,从经度、纬度、垂直高度等的交叉变化,植物大致有自己的分布规律。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考虑气候带对植物生长造成的影响。
根据立地条件,优选具有地方特色、文化特征的乡土树种,营造独具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
三、植物设计原则1.适地性与人文性:根据立地条件,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入当地应用成熟的外来树种,保证植物能良好地适应栽植地的环境,发挥良好的景观效果。
通过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的使用,打造具有当地人文、历史、社会风情等特色的植物景观。
2.功能性与经济性:植物景观营造要满足园林绿地的功能要求,并根据绿地性质及景观氛围选择合适的树种。
生态园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生态园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发布时间:2014/9/28 10:28:26一、遵循艺术构图的基本原则1、对比与和谐原则植物造景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比例等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职务的多样性;又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形成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
2、均衡与稳重原则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宜的则为稳定。
3、韵律和节奏原则植物配置的单体有规律的重复,有间隙地变化,在序列重复中产生节奏,在节奏变化中产生韵律。
4、比例与尺度原则比例是指园林中景物在体型上具有适当的关系,其中既有景物本身个部分之间长、宽、高的比例关系,又有景物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
二、符合园林绿化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选择植物种类以及合适的种植形式。
三、符合园林总体规则形式园林的植物景观必须符合园林的总体规划,体现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体色,处理好职务同山、水、建筑、道路等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四、四季景色的变化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能给游人以明显的气候变化感受,体现园林的时令变化,表现出园林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五、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在植物设计时,应根据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全面考虑各种观赏效果,合理配置。
六、满足园林植物的生态要求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的生态条件统一。
七、合理种植密度和搭配在进行植物搭配时,要兼顾速生树与慢生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草坪与地被等植物的搭配,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
八、经济原则除种植成本以外还要考虑栽植以后的养护费用。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1.生态原则生态原则是指将生态概念融入景观设计中,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增加植物多样性和可持续性。
在植物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本地品种和乡土植物,以保护地方生态环境;在植物的布局上,要保持自然的植被层次和演替,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
2.种植原则种植原则是指根据植物的功能和特点,合理选择和配置植物。
根据景观需求在空间上划分功能区,并根据功能区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植物,如阴阳面植物、高矮搭配等,以达到景观效果的最大化。
3.艺术原则艺术原则是指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注重植物的色彩、形态、纹理和比例等美学要素的运用。
根据景观的主题和风格,选择相应的植物,合理布局,形成富有艺术感和美感的景观效果。
4.季节性原则季节性原则是指在植物景观设计中注重植物的季节变化,通过植物的繁花似锦、绿叶丰茂等表现形式,营造季节感和变化感。
选择具有不同开花期的植物,使景观在四季都有不同的特色,增加景观的变化性和吸引力。
5.安全性原则安全性原则是指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考虑植物对人体的安全性和危害性。
避免选择具有剧毒或刺激性的植物,确保公共区域的安全性。
同时,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识牌,提醒人们注意植物可能存在的危险。
6.节约性原则节约性原则是指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注重节约和有效利用资源。
选择耐旱、耐寒、抗病虫害等特性的植物,减少对水资源和农药的依赖。
同时,合理布局植物,减少浪费和维护成本。
7.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是指在植物景观设计中要考虑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选择能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光照条件的植物,确保植物可以良好生长和发展。
此外,还要考虑植物对环境的影响,避免高耗水、高养分的植物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总之,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可以有效指导设计师在合理选择和配置植物,创造出美观、舒适、和谐的景观环境。
设计师在实践中应根据具体的环境和需求,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以实现最佳的景观效果。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种植的基本原则植物是表达景观类型的重要元素之一.植物的种植,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
因此,植物种植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景观设计内容之一。
强调自然文化的植物景观,使植物景观具有了复杂性和独特性。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加注重了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但在造景时也不能盲目选择植物。
可以参考一下几个基本原则。
1、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植物的选择和种植形式.园林绿地功能很多,但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如街道绿地主要功能是蔽荫、组织交通,因此,种植着重解决蔽荫、交通和美观的问题(行道树冠大、绿篱隔离、观赏效果).2、满足园林风景构图的需要2.1 总体艺术布局要协调规则式园林布局,多采用规则式配置形式,种植为对植、列植、中心植、花坛、整形式花台,进行植物整形修剪。
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自然姿态配植形式如孤植、丛植、群植、林地、花丛、花境、花带等.2.2 考虑综合观赏效果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或者说是没有的。
因此,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其观赏特性进行合理搭配,表现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综合效果。
具体配置方法有:观花和观叶植物结合不同色彩的乔、灌木结合不同花期植物结合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木的不足2。
3 四季景色有变化组织好园林的季相构图.使植物的色彩、芳香、姿态、风韵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以免景色单调.重点地区一定要四时有景,其他各区可突出某一季节景观。
2.4 植物比例要适合不同植物比例安排影响着植物景观的层次、色彩、季相、空间、透景形式的变化及植物景观的稳定性。
因此,在树木配置上应使速生树与长寿树;乔木与灌木;观叶与观花及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搭配比例合适。
在植物种植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确定树木花草之间的合适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