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947.50 KB
- 文档页数:10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那些原则园林植物配置是指根据园林设计目标和环境要求,在园林空间中规划种植不同的植物,以营造出美观、舒适、和谐的园林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搭配植物的形态、色彩、生长习性和生态功能,达到景观效果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综合。
1.合理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基于园林设计的整体概念和目标,结合实际的环境条件和使用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植物种类、数量和布局。
2.生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符合生态需求,尊重自然法则,力求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要尽量选择本地或适应性强的植物,避免引入外来物种对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3.序列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生长形态和变化规律,将植物按照个体和群落的大小、形状、生长速度和生命周期特征进行序列排列,营造出层次分明、变化丰富的景观效果。
4.色彩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季节和环境特点,合理运用色彩搭配原理,将植物的花朵、叶子、果实等色彩进行组合,形成丰富多样的色彩变化,增加景观的美感和视觉效果。
5.形态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形态的协调和变化,将植物的形态特点与园林造景风格相统一,以达到整体景观的和谐与统一6.功能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根据场地的使用需求和功能定位,选择具有良好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的植物,如防风、遮阳、净化空气等。
7.经济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考虑植物的价格、生长维护成本和景观效益,选择适合园林预算的植物,以确保投资回报最大化。
8.可持续性原则: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植物的可持续发展和管理,选择容易繁育、生长迅速、抗病虫害、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植物的损耗和更新成本。
以上是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些原则,但随着园林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和环境要求的变化,这些原则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和变化。
因此,在园林植物配置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权衡和选择,并结合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和改进,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和环境效益。
植物配置4大原则植物配置这个题目已经不新鲜了,在学校时也曾学过植物配置设计的原则。
但在实际运用中,发现书本知识还是比较笼统,不容易操作。
笔者根据十多年园林工作的经验,总结出以下4个原则,供与同行切磋交流。
1.主题原则主题原则是一个植物配置的纲领,通过这个纲领,确定要通过植物景观表现什么样的主题。
这种景观常常需要一种或几种特定的乔木、灌木、花卉,进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继续延伸并扩大其内涵,就会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特征。
以紫竹院为例,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经过多年的引种驯化,精心养护管理,共栽植2100余种100万株竹子,形成浓郁的竹文化氛围。
这种主题植物,就像人类的骨架,起到支撑整个绿地或公园的作用。
又如香山的红叶、玉渊潭的樱花、植物园月季园的月季等,都是以突出的植物主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适宜原则该原则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常提到的“适地适树”。
二是与四周环境的协调与适宜。
适地适树原意为根据当地气候、土壤、地理位置等各种自然环境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康生长的树种。
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这样可以保证树种对本地风土条件的适应,保证成活。
但“适地适树”不能被拘泥于固定的树种中,一些经驯化、引种,能在当地生长良好的外来树种,完全可以被选入植物配置,而这些树种也常常是具有某些当地植物缺少的优点,例如金叶女贞的引进,为北京绿化增添了一个新鲜的彩色元素,也为植物造景提供更丰富的色彩空间。
另外一点就是植物配置要适应或符合园林综合功能的要求。
例如,幼儿园的绿化与工厂的绿化有明显的不同,幼儿园不适宜栽植飞絮及带刺的植物,工厂要考虑选用抗污染能力强的植物,这是与其服务功能相适应的。
3.时效原则所谓时效原则指的是植物配置设计时,要考虑长期与短期景观效果相结合,也要考虑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所需的时间。
在设计时可考虑将快长树与慢长树相搭配,适当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与长势。
若想在早期见效,可适当密植,几年后进行间移,但必须考虑到将来间移后的景观效果。
绿化种植设计原则
绿化种植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遵循艺术构图的基本原则:包括对比与和谐原则、均衡与稳重原则、韵律和节奏原则以及比例与尺度原则。
这些原则要求在设计中注重植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平衡性以及适当的比例和尺度。
符合园林绿化性质和功能要求:植物种植设计应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和种植形式。
符合园林总体规则形式:植物景观必须符合园林的总体规划,体现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特色,处理好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四季景色的变化:考虑四季的变化,使绿化种植在春夏秋冬各有不同的景色,为城市或居民带来持续的美感享受。
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根据植物的形态、色彩、香味等特性,合理配置,使植物的观赏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合理种植密度和搭配:在种植过程中,需要考虑植物的生长空间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种植密度和搭配方式,确保植物健康生长并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
综上所述,绿化种植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创造出具有美感、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植物景观。
种植设计---国家规范一、种植设计一般规定第1.1.1条公园的绿化用地应全部用绿色植物覆盖。
建筑物的墙体、构筑物可布置垂直绿化。
第1.1.2条种植设计应以公园总体设计对植物组群类型及分布的要求为根据。
第1.1.3条植物种类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适应栽植地段立地条件的当地适生种类;二、林下植物应具有耐阴性,其根系发展不得影响乔木根系的生长;三、垂直绿化的攀缘植物依照墙体附着情况确定;四、具有相应抗性的种类;五、适应栽植地养护管理条件;六、改善栽植地条件后可以正常生长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种类。
第1.1.4条绿化用地的栽植土壤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栽植土层厚度符合附录四的数值,且无大面积不透水层;二、废弃物污染程度不致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三、酸碱度适宜;四、物理性质符合表6.1.4的规定;五、凡栽植土壤不符合以上各款规定者必须进行土壤改良。
第1.1.5条铺装场地内的树木其成年期的根系伸展范围,应采用透气性铺装。
第1.1.6条公园的灌溉设施应根据气候特点、地形、土质、植物配置和管理条件设置。
第1.1.7条乔木、灌木与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及各种地下管线的距离,应符合附录二、三的规定。
第1.1.8条苗木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规定苗木的种名、规格和质量;二、根据苗木生长速度提出近、远期不同的景观要求,重要地段应兼顾近、远期景观,并提出过渡的措施;三、预测疏伐或间移的时期。
第1.1.9条树木的景观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郁闭度1、风景林地应符合表6.1.9的规定;2、风景林中各观赏单元应另行计算,丛植、群植近期郁闭度应大于0.5;带植近期郁闭度宜大于0.6。
二、观赏特征1、孤植树、树丛:选择观赏特征突出的树种,并确定其规格、分枝点高度、姿态等要求;与周围环境或树木之间应留有明显的空间;提出有特殊要求的养护管理方法。
2、树群:群内各层应能显露出其特征部分。
三、视距1、孤立树、树丛和树群至少有一处欣赏点,视距为观赏面宽度的1.5倍和高度的2倍;2、成片树林的观赏林缘线视距为林高的2倍以上。
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植物种植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如土壤、气候、植物品种等。
在进行植物种植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适应环境的原则植物生长需要适宜的环境,包括土壤、温度、湿度等因素。
在进行植物种植设计时,应该根据当地的环境条件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以确保植物能够良好地生长和发展。
2. 美观实用的原则植物种植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植物的生长,还要考虑到设计的美观性和实用性。
因此,需要结合场地特点和使用需求,进行合理的植物布局和组合,使设计既能满足使用需求,又能提升场地的美观度。
3. 功能性的原则植物种植设计不仅要考虑到美观性和实用性,还要考虑到植物的功能性。
例如,在城市中,可以通过种植一些抗污染的植物来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在公园中,可以通过种植一些花卉来吸引蜜蜂和蝴蝶,增加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4. 生态环境的原则植物种植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例如,在进行植物种植设计时,应该尽量选择本地的植物品种,减少引进外来物种的数量,防止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同时,还应该注重植物的生态适应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5. 经济可行的原则植物种植设计需要考虑到经济成本,避免过度浪费和不必要的花费。
在进行植物种植设计时,应该根据预算和使用需求,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和布局方式,以达到经济效益和实用性的平衡。
6.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植物种植设计应该注重可持续发展,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
在进行植物种植设计时,应该考虑到植物的生命周期和更新周期,以便进行合理的维护和更新。
同时,还应该注重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植物种植设计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原则,以实现设计的美观性、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只有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才能创造出更加优美、健康、生态和可持续的植物景观。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的原则有哪些植物植物种植设计遵照的基本原则一、遵循艺术构图的基本市场导向1、盆栽对比与和谐原则植物造景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比例等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职务的多样性;又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形成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主题。
2、均衡与稳重原则在平面上表示轻重关系适当的就是均衡;在立面上表示轻重关系的则为稳定。
3、韵律和节奏原则植物复合配置的单体有规律的重复,有间隙地变化,在序列重复中触发节奏,在曲式变化中产生韵律。
4、比例比例尺度原则与是指园林中景物在体型上具有适当的关系,其中既有景物外在既有个部分之间长、宽、高的比例关系,又有景物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彼此间关系。
二、符合园林绿化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选择植物种类以及合适的种植形式。
三、符合园林当前规则形式园林的植物景观必须符合园林的总体规划,体现园林绿地的园林设计药用植物景观体色,处理好职务同山、水、建筑、道路等园林要素之间隔阂的关系,或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四、四季景色的变化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能给以明显的气候变化感受,充分体现园林的时令变化,表现出该园林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
五、短瓣充分发挥园林植物的观赏特征在植物设计时,有着应根据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全面考虑各种欣赏效果,合理配置。
六、满足棒果的生态要求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植物本身的生态习性与栽植地的生态条件统一。
七、合理种植密度和搭配在成功进行植物搭配时,要兼顾速生树与慢生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植物与观花植物、草坪与地将等植物的搭配,营造稳定的植物群落。
八、经济原则除耕作成本以外还要考虑栽植以后的养护费用。
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园林植物的种植设计第一部分.一般原则一、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进行园林种植设计,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
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
二、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一)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在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
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
如右图:不同位置种植的植物形态、大小是不同的,才能创造出协调、多彩的景观。
(二)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
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即使一季节景观为主的地段也应点缀其它季节的植物,否则一季过后,就显得极为单调。
(三)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四)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
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
更主要的还是要考虑庭园种植方式的配置,切忌苗圃式的种植。
配置植物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
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三、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按照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例如行道树满足主要功能蔽荫的同时,要求选择树干高,容易成活、生长快、适应城市环境、耐修剪、耐烟尘的树种。
而绿篱要求选择上下枝叶茂密,耐修剪能组成屏障的树种。
种在山上的植物,要求耐干旱,并要衬托山景。
水边植物要求能耐湿,且与水景相协调。
在纪念性园林中,可以种些象征纪念对象性的树种和被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种植设计原则种植设计是指根据区域的环境、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按照一定的构思和设计理念进行种植和布置,以达到美化环境、增加景观效果、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温、缓解城市压力等多种目的。
本文将介绍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实践。
一、根据场地特点进行选择种植设计的第一步是了解场地的特点:包括周围环境、气候状况、地形地貌、土质、阳光照射程度、空气湿度等。
只有了解这些因素,才能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并明确种植位置和方式,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需要在一个阳光充足且通风良好的草坪上进行种植设计。
这时,我们可以选择喜阳植物,如一些花卉、小灌木、草本植物等,既可以美化草坪,也能够充分利用场地资源,起到调节温度、调节空气湿度、减轻噪声污染的效果。
二、注意植物适应性在进行种植设计时,需要考虑植物的适应性。
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有些植物适应能力非常强,可以生长于荒野、干旱或寒冷的环境下,而有些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必须特别注意环境的要求。
比如:1.耐旱植物在干旱或者水资源稀缺的地区,我们应该选择具有较强耐旱性的植物进行种植。
荒漠地区的仙人掌、龙舌兰、柱状植物等均为耐旱植物,其成熟后的翠绿色植株形态美观,可供观赏。
有些环境由于其特殊性质,比如被房屋建筑、大树等挡住阳光、减少透光面,更容易导致环境阴暗,此时应根据环境特点选择具有较强耐阴性的植物。
如常绿植物、喜阴竹类等。
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我们应该选择具有较强耐寒的植物进行种植。
寒冬时节外围都市天桥上常见冬青、枸杞、金昌菊、瑞香、玉兰、杜鹃等耐寒植物进行美化。
三、考虑植被生长的空间在进行种植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植物成长的空间实际情况。
我们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合理安排植物的种植位置和步骤。
如选择一些高大的乔木,要考虑其高度和树冠的形态,避免影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碰撞电线等问题。
同理,多种水生植物种植需要合理的排列种植位置,桥梁下常见着生かersh、蒲、芦苇等主要是作为滤水植物进行美化,需要更详细的考虑其安置。
一、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1.功用性:要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设计的植物种类来源有保证,并且具备必须的功能特点,能满足绿地的功能要求,符合绿地的性质。
2.科学性:适宜的环境种适宜的植物、植物搭配及种植密度要合理。
要选择合适的植物,满足植物生态要求,使立地条件与植物生态习性相接近,做到“适地适树”。
3.经济性:要做到“花钱少,效果好”。
苗木规格、价格档次与实际需要相吻合,量大的植物采用价格档次较低的,量少的重点植物用价格档次比较高的。
苗木数量的统计要准确,做到“花钱少,效果好” 。
4.艺术性:要考虑园林艺术构图的需要。
植物的形、色、姿态的搭配应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能够做到植物形象优美,色彩协调,景观效果良好。
⑴植物配植要与总体艺术布局协调。
⑵要考虑四季景色的变换。
⑶充分发挥植物的形、色、味、声效果。
⑷要照顾植物景观的整体效果。
二、树木的种植设计㈠规则式配植1.对植:两株树或两丛树布置在相对位置上成对应景观,就叫对植。
⑴作用⑴作配景或夹景;⑵陪衬、烘托主景。
⑵选材:选形态有对应性的、树种相同的植株。
⑶设计要点:a.配植位置:大门两侧、路口两侧、主景两侧。
b.配植方法对称式对植:对称、规则式非对称对植:不对称、自然式⑶株行距 a.高大乔木株距:5-8m;行距:4-6m。
b.中小乔木株距:3-5m;行距:3-4m。
c.灌木株距:1-3m;行距:0.7-2.5m.⑷列植方式⑴单行列植⑵环状列植(包括弧线形排列)⑶顺行列植(等行等距方形排列)⑷错行列植(等行等距三角形排列)3.篱植:由树木密集栽种成长带状的种植形式,叫篱植。
篱植形成的长带状树木群体,叫绿篱或绿墙。
⑴绿篱的功能作用:a.防护作用;以刺篱、围篱来防范、围护、遮掩。
b.作边缘地带装饰;装饰路边、场地边、墙边等。
c.分隔和组织空间;主要对园林的低层空间进行。
d.作背景。
作为园林雕塑、亭子、石景等的背景。
⑵绿篱的类别:根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可将绿篱树墙划分出不同的类别。
植物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创造舒适宜人的可人环境,体现人为生态。
2.“以绿为主”,最大限度提高绿视率,体现自然生态。
3.“因地制宜”,选择适生树种和乡土树种。
做到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充分反映出地方特色,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最经济、最节约,也能使植物发挥出最大的生态效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植物配置以复层结构为主,由小型乔木、灌木和草坪、地被植物组成。
绿化以低成本、低养护为原则,所用植物择耐移植、耐修剪、耐粗放管理、生长缓慢以及抗污性强、滞尘和控温能力强的植物。
5.种植设计采用小乔木、灌木、地被(草本)植物的配植形式,以达到一种层次分明,清新爽朗的景观效果。
选用的小乔木为:杜英、八月桂、樱花。
灌木为:红枫、山茶、红叶石楠球、龟甲冬青球、四季桂、苏铁;地被(草本)植物为:杜鹃、红叶石楠苗、细叶麦冬、马尼拉草。
通过这样的植物配置,可以达到美化、香化、净化空间的作用,将使一个原本平淡的空间变得充满生机。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种植的基本原则植物是表达景观类型的重要元素之一.植物的种植,使环境具有美学欣赏价值、日常使用的功能,并能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
因此,植物种植成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景观设计内容之一。
强调自然文化的植物景观,使植物景观具有了复杂性和独特性。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更加注重了植物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但在造景时也不能盲目选择植物。
可以参考一下几个基本原则。
1、符合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决定了植物的选择和种植形式.园林绿地功能很多,但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如街道绿地主要功能是蔽荫、组织交通,因此,种植着重解决蔽荫、交通和美观的问题(行道树冠大、绿篱隔离、观赏效果).2、满足园林风景构图的需要2.1 总体艺术布局要协调规则式园林布局,多采用规则式配置形式,种植为对植、列植、中心植、花坛、整形式花台,进行植物整形修剪。
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自然姿态配植形式如孤植、丛植、群植、林地、花丛、花境、花带等.2.2 考虑综合观赏效果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或者说是没有的。
因此,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其观赏特性进行合理搭配,表现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综合效果。
具体配置方法有:观花和观叶植物结合不同色彩的乔、灌木结合不同花期植物结合草本花卉弥补木本花木的不足2。
3 四季景色有变化组织好园林的季相构图.使植物的色彩、芳香、姿态、风韵随着季节的变化交替出现,以免景色单调.重点地区一定要四时有景,其他各区可突出某一季节景观。
2.4 植物比例要适合不同植物比例安排影响着植物景观的层次、色彩、季相、空间、透景形式的变化及植物景观的稳定性。
因此,在树木配置上应使速生树与长寿树;乔木与灌木;观叶与观花及树木、花卉、草坪、地被植物搭配比例合适。
在植物种植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具体条件,确定树木花草之间的合适比例。
小区植物种植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生态平衡:确保植物群落的稳定,以维护小区的生态平衡。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应充分考虑各种植物的生长需求,如光照、水分、土壤等,并合理配置植物。
2. 多样性:避免植物种类的单一,以增加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
选择多种植物种类,不仅可以丰富小区的视觉效果,还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人文关怀: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应考虑居民的需求和感受。
比如,避免种植会产生过敏或有毒物质的植物,保证居民的健康安全。
同时,可以种植芳香类植物,给居民带来愉悦的感受。
4. 景观美学:植物的配置应符合美学原则,注重季相变化、色彩搭配、空间层次等,以创造优美的景观效果。
5. 可持续性:选择耐候性强、生长速度快、易于维护的植物,降低养护成本,实现小区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6. 安全性:避免种植有毒、有刺或易引起过敏的植物,确保小区居民的安全。
7. 因地制宜:根据小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选择适宜的植物,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8. 功能性:植物种植应满足不同的功能需求,如遮荫、防尘、降噪、净化空气等。
9. 经济性:在满足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植物种植的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遵循这些原则,可以打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绿化小区。
植物种植设计的一般原则
总体布局要协调,考虑四季景色变化、全面考虑观形、赏色、闻味、听声的效果。
满足生态要求(耐阴、耐水湿、阳性、耐修剪、耐烟尘),种植的密度和搭配(灌木200毫米一株,乔木4米以上一棵、生长快慢)。
植物景观配置的基本要素四大要素:颜色、大小、质地、形态植物配置认识了植物那么如何配置
植物配置没有唯一性,没有对错,一个只认识十种植物的人也能配,一个认识几百种植物的人也可能只用十种来配,但是,无论是懂和不懂,是效果定的。
植物设计也是在解决问题,不光光是观赏。
一些保证植配效果的碎碎念:
在一个组团内要考虑常绿和落叶的比例,一定要有常绿植物,如果你的大乔是常绿是你的二乔就可以落叶的开花的,如果你的大乔是落叶的那么你的二乔就要用常绿的。
这样能保证冬天不会光秃秃。
配时要自己设计一些观赏距离,哪些适合远观,哪些可以与人亲近。
植物最佳观赏面,朝向主要视点。
路的转角、休息平台上、景观亭内、不同景观的停留视点上,对应我们植配的有没有考虑
给它美配置,人们的视线将在哪里停留,他将看到什么,都是需要我们空间想向的。
把最美的都展现在前面,藏在后面多余的,就挪到看的见得地方,观赏好的大乔随便种就是浪费~把开花灌木的放在后面,也是浪费。
(这次主要说小区,小区植配是不厌其精的。
公园就不是这种方式了)
灌木的配置同样也有方法的:
灌木也有骨架,骨架前后的配置是不同的。
通常骨架后面可以放一些大叶的,粗放型的,地被型的灌木骨架前面可以放些观赏好的、色叶的、开花的、生长缓慢的灌木。
画线时要保持外侧轮廓线的连续。
灌木也有层次,层次除高低层次外就是植物本身的形态,哪些是耐修剪的,哪些灌型是散的,可以把你常用的灌木按照由高到低的高度画出来,用来参考。
再掌握不来就把你配好的灌木,拉出剖面看问题。
层次不要太多三种到四种最多了。
植配是辅助景观设计的,是设计中的软景体现,可以更好的营造空间,增强景观氛围和感觉,有想法的植配是会让人感到非常舒服或有想象空间的。
在做植配方案时,要找到理由(以免别人乱改你的方案)要结合功能,考虑人的体验和使用,品种其次。
当你把握不好时,就把你配的植物从平面拉出立面草图勾一勾,大概就知道改哪里了。
千万不要有空隙就塞一棵,也不要“撒豆子”,要寻找之间的联系。
一、平面布置类型
孤植、对植、行列栽植、丛植、群植、林带、林植、绿篱及绿墙。
(密林、线状行道树、孤立大树、灌木丛林、绿篱、地被、草坪、花镜等)
几何线条与形状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组织手法。
直线表现强烈的方向性、运动性,常用竖直或水平线状的植物群来引导人们的视线。
曲线使景观带有更多自然、温和、飘逸的效果。
孤植树在数量上是少数的,但如运用得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要求树木形体高大,姿态优美,树冠开阔,枝叶茂盛,或者具有某些特殊的观赏价值,如鲜艳的花果叶色彩、优美的枝干造型、浓郁的芳香等。
孤植树的树种有雪松、金钱松、马尾松、白皮松、垂枝松、香樟、黄樟、悬铃木、榉树、麻栎、杨树、枫杨、皂荚、重阳木、乌柏、广玉兰、桂花、七叶树、银杏、紫薇、垂丝海棠、樱花、红叶李、石榴、苦楝、罗汉松、白玉兰、碧桃、鹅掌楸、辛夷、青桐、桑树、白杨、丝绵木、杜仲、朴树、榔榆、香椿、腊梅等(图3-14)。
对植
【五层绿化】
由高到低:乔木层(树群的天际轮廓线)亚乔木层(开花繁茂,美丽色叶)大灌木层小灌木层多年生草本花卉层
二、立面布置类型
植物形状与形态球形,伞形,垂枝形,尖塔形,纺锥形,圆柱形,自由形。
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比如香樟与水杉,垂柳与龙柏种植在一起很步协调,因为形态差别很大。
原则上,形状极端的植物应作孤植而不是群植。
如老树桩、垂柳、龙爪槐、龙爪柳等。
植物初植大小的确定(杆径、树冠、株高)
植物数量的确定(灌木200毫米一株,乔木4米以上一棵)
三、植物颜色布置
颜色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景观深度。
亮色调如红、黄、橘红等,让物体显得更显眼突出,使物体视觉上趋近。
冷色调如绿色、蓝色、紫色,让物体视觉上趋远。
灰色、黑色属中性色彩,最适合做亮色调的背景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