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珍珠及饰品鉴赏
- 格式:ppt
- 大小:9.82 MB
- 文档页数:60
《泪珠与珍珠》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泪珠与珍珠的起源1.1 泪珠的形成:讲解泪珠是如何在人的眼睛中形成的,包括泪腺的功能和泪水的作用。
1.2 珍珠的诞生:介绍珍珠的形成过程,珍珠蚌的特点以及珍珠的种类和特点。
1.3 泪珠与珍珠的相似之处:探讨泪珠与珍珠在形状、成分和美丽程度上的相似之处。
第二章:泪珠与珍珠的文化象征2.1 泪珠的文化意义:分析泪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代表的意义,如悲伤、思念、感动等。
2.2 珍珠的象征意义:介绍珍珠在不同文化中象征的美好品质,如纯洁、高贵、珍稀等。
2.3 泪珠与珍珠的寓意:探讨泪珠与珍珠在文化中相互关联的寓意,如珍爱生命、珍惜美好时光等。
第三章:泪珠与珍珠的收藏与鉴赏3.1 泪珠的收藏:讲解泪珠收藏的历史背景、收藏方法和注意事项。
3.2 珍珠的鉴赏:介绍珍珠的品质评价标准、鉴赏技巧和保养方法。
3.3 泪珠与珍珠的收藏价值:分析泪珠与珍珠在收藏市场上的价值及投资前景。
第四章:泪珠与珍珠的工艺应用4.1 泪珠的工艺制作:介绍泪珠饰品的制作工艺、材质选择和设计风格。
4.2 珍珠的工艺应用:探讨珍珠在珠宝首饰、装饰品和其他工艺品中的应用。
4.3 泪珠与珍珠的工艺价值:分析泪珠与珍珠工艺品在美学、文化和经济方面的价值。
第五章:泪珠与珍珠的故事传说5.1 泪珠的传说:讲述泪珠相关的经典神话传说,如“泪珠仙子”等。
5.2 珍珠的传说:介绍珍珠相关的传说故事,如“南海珍珠公主”等。
5.3 泪珠与珍珠的传说寓意:探讨泪珠与珍珠传说故事中所蕴含的哲理和寓意。
第六章:泪珠的科学研究6.1 泪液的成分:分析泪液的成分,包括水、盐、蛋白质等,以及它们的作用。
6.2 泪腺的功能:探讨泪腺的功能和调节机制,以及泪液的分泌过程。
6.3 泪珠的形成机制:讲解泪珠的形成过程,以及与泪液分泌的关系。
第七章:珍珠的自然科学7.1 珍珠蚌的生物学特征:介绍珍珠蚌的生物学特征,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
珠宝鉴赏——珍珠珍珠(见图1)是人们很熟悉的一种宝石,“珠宝”里的“珠”指的就是珍珠。
以至于一提到责重的物品,人们总是会想到它。
人们使用珍珠的历史很悠久,我国的很多古籍包括《诗经》《尚书》《山海经》《周易》中都记载了珍珠,从秦汉时期开始,珍珠受到帝王将相的喜爱,成为身份、权力、财富的象征。
珍珠在国外也受到青睐:古波斯人把珍珠称为大海之子,它是法国、印度和菲律宾的国石。
同时,珍珠是六月的生辰石,是结婚30周年的纪念石。
平时,我们经常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名人,包括英国女王、德国总理等人佩戴珍珠饰品。
图1 珍珠特征1. 光泽珍珠最吸引人的特点就是它的光泽,如图2 所示。
平时人们说的“珠光宝气”就是指珍珠的光泽。
这种光泽温润、柔和,而且隐约有五颜六色的晕彩。
在众多的珠宝玉石里,珍珠光泽自成一类,独树一帜。
这种特殊的光泽使珍珠有一种灵气,也使佩戴者显得温婉、优雅、柔美,具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与韵味。
图2 珍珠的光泽2. 化学成分珍珠是在一些贝类软体动物的体内形成的,当外界的沙粒等物质进入它们的壳里后,这些动物受到刺激,就会分泌一种叫珍珠质的物质,把沙粒一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就形成了珍珠。
珍珠的化学成分为约90% ~ 95%的无机物(主要是碳酸钙),5% 左右的有机质,2%左右的水,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如钾、钠、镁、硅等。
珍珠的有机质中含有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这使得珍珠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介绍:“珍珠味咸甘寒无毒,镇心点目;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
涂手足,去皮肤逆胪;坠痰,除面斑,止泻;安魂魄;令光泽洁白”。
其他一些古代的中医药典籍中也记载珍珠具有明目、除晕、止泄等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珍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具有一定的袪斑美白、延缓衰老、安神、明目等作用。
3. 结构与质地珍珠的表面结构特别致密、细腻,所以很光滑。
如果把珍珠切开,可以看到珍珠具有层状结构,相当于一个同心球,如图3 所示。
珍珠的光泽和晕彩就是珍珠的光泽和晕彩就是由这种层状结构引起的:这些薄层会对光线产生复杂的反射、折射、衍射等作用。
《找珍珠》教案设计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课文《找珍珠》的基本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找珍珠》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探讨课文中的寓意和道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介绍课文《找珍珠》的基本情况。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寓意和道理。
4. 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5. 总结发言,提炼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找珍珠》的故事情节。
2. 请学生谈谈对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理解。
3.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寓意和道理的感悟。
第二章:珍珠的诱惑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珍珠的起源、特点和价值。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诱惑,培养自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珍珠的起源、特点和价值。
2. 欣赏珍珠的美,提高审美情趣。
3. 课文《找珍珠》中珍珠的诱惑及其寓意。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图片展示法,展示珍珠的美丽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找珍珠》中珍珠的诱惑及其寓意。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展示珍珠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珍珠的美。
2. 介绍珍珠的起源、特点和价值,增长学生的知识。
3. 分析课文《找珍珠》中珍珠的诱惑及其寓意。
4.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正确面对诱惑,培养自律意识。
5. 总结发言,提炼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搜集有关珍珠的资料,了解珍珠的起源、特点和价值。
第一章宝石及其评价1.1宝石的概念与分类宝石的概念(广义):凡是适合加工成首饰和装饰品的材料。
包括天然宝石和人工宝石。
天然宝石:由自然界产出,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具冇工艺价值,可加工成装饰品的物质。
无机宝石宝石(狭义)-一单晶体:如钻石、祖母绿、水晶等。
玉石——多晶质集合体:如翡翠、软玉等。
有机宝石:由自然界生物生成,部分或全部由冇机物质组成的宝石:珍珠、號珀等。
定名规则:直接使用天然宝石的名称,无须加“天然”二字。
如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等。
产地一般不参加定名,如南非钻石,缅甸红宝石人工宝石: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用作首饰及装饰品的材料。
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等。
合成宝石: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月•自然界冇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与所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棊木相同。
定名规则:必须在其所对应的天然宝石前面加“合成”二字。
如合成红宝石、合成钻石。
人造宝石:由人工制造R自然界无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
定名规则:必须在材料名称前面加“人造”二字,如“人造锂铝榴石”,玻璃、塑料除外。
1.2宝石应具备的条件1、美丽大多数宝石具冇绚丽多彩(颜色),晶莹剔透(透明度),闪闪发亮(光泽)。
冇些宝石还具有变彩、猫眼等光学效应。
2、耐久化学性质稳定,耐腐蚀,不易氧化。
硬度人(-•般大于7),不易磨损。
3、稀少稀少性是决定宝石价值的一重要因素。
例如,钻石:开采4吨矿石才能获得let原钻其中只0. let达到宝石级。
祖母绿:开采3吨矿石才能获得let祖母绿宝石。
1.3宝石的评价一、宝石的品种与档次费竝石(每克拉数百至上T美元):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
普通宝石(半宝石,每克拉数十美元):如,海蓝宝石、黄玉、碧玺、尖晶石、石榴石、橄榄石、铅石、水晶、欧泊、刀光石、翡翠、软玉、玛瑙、珍珠、琥珀、珊瑚、彖牙等。
二、宝石的质量宝石的质量取决于它的颜色、透明度、净度和耐久性等。
珍珠鉴赏知识点总结一、珍珠的种类珍珠主要分为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两类。
淡水珍珠的形成比较容易,所以产量也比较大,价格相对比较低廉。
而海水珍珠则是要依靠贝类动物在海水中长时间吸收矿物质才能形成,因此产量比较少,价格也相对较高。
根据珍珠的颜色和形状,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白色珍珠、黑色珍珠、圆珠、扁珠等。
每一种珍珠都有其特点和独特之处,需要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才能进行合理的鉴赏。
二、珍珠的鉴别方法1. 通过光泽来鉴别:珍珠的光泽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好的珍珠光泽明亮柔和,而劣质的珍珠光泽晦暗。
在观察珍珠时,可以先将其放置在手心,然后用灯光照射,通过观察珍珠表面的反射情况来进行判断。
2. 通过珍珠的形状来鉴别:珍珠的形状也是一个重要的鉴别依据。
好的珍珠形状圆润规整,而劣质的珍珠形状则不规则。
所以在进行鉴赏时,需要对珍珠的形状进行认真观察和比较。
3. 通过珍珠的大小来鉴别:珍珠的大小也是鉴别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大颗的珍珠比小颗的更贵重。
所以在进行鉴赏时,可以通过珍珠的大小来进行初步的判断。
4. 通过珍珠的颜色来鉴别:珍珠的颜色也是鉴别的一个重要因素。
好的珍珠颜色鲜艳纯正,而劣质的珍珠颜色暗淡不均匀。
所以在进行鉴赏时,需要对珍珠的颜色进行仔细观察和比较。
三、珍珠的保养方法1. 珍珠首饰不能接触化妆品、香水等化学物品,更不能接触酸性的物品。
因为一些化学物品会对珍珠产生腐蚀作用,从而导致珍珠的光泽和颜色下降。
2. 珍珠首饰在佩戴前,需要先用软布将其擦拭干净,然后将其佩戴在身上。
佩戴结束后,也需要用软布将其擦拭干净,然后放在箱子中保存。
需要注意的是,珍珠首饰不能直接接触钢铁制品,以免发生氧化反应。
3. 珍珠首饰在清洗时,最好用温水和中性肥皂来进行清洗,清洗结束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用软布擦干水分,放在通风处晾干。
切忌用酒精来进行清洗,以免对珍珠造成损害。
四、珍珠鉴赏的一些技巧1. 通过对珍珠的颜色进行仔细观察和比较,来判断珍珠的真伪和品质。
探究珍珠的基本特征及评价鉴赏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
珍珠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梨形、蛋形、泪滴形、纽扣形和任意形,其中以圆形为佳。
非均质体。
颜色有白色、粉红色、淡黄色、淡绿色、淡蓝色、褐色、淡紫色、黑色等,以白色为主。
白色条痕。
具典型的珍珠光泽,光泽柔和且带有虹晕色彩。
透明至半透明。
折光率1.530-1.686,双折射率0.156。
无色散现象。
硬度2.5-4.5。
天ran 然淡水珍珠的密度一般为2.66-2.78g/cm3,因产地不同而有差异。
珍珠的形状特征:⑴圆珠:指形态为圆形的珍珠,按圆度分为三种,即正圆珠、圆珠和近圆珠。
正圆珠是指圆度最好的,商业上也俗称为走盘珠,最大直径和最小直径之差与平均直径之比小于百分之一;圆珠是之形态很圆的珍珠,其直径差的百分比在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五之间;近圆珠三之形态上比较接近圆珠的珍珠,其直径差的百分比在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十之间。
⑵椭圆珠:指形态为椭圆形状的珍珠,长短直径比大于百分之十。
可进一步按长短直径差百分比为短椭圆和长椭圆,短椭圆长短直径差的百分比为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长椭圆直径差的百分比大于百分之二十。
⑶扁形珠:指形态为扁平面形,有一面或两面的近似平面状,如扁圆形、扁椭圆形、饼形、菱形、方形等。
⑷玛比珠:是一种半边珍珠,也称Mabe珠、馒头珠和半圆珠,也称玛钡珠。
一般在采集完已养殖好的珍珠后,将预制的半边形的珠核插入贝壳的内壁,使凸面朝向珠母贝的套膜,平面贴紧珠母的壳壁,插好后再放入水中喂养,日积月累,珍珠层将外珠核一层一层地包起来形成半圆形,采集时将其同部分珠母贝壳壁一起提取出来抛磨成一件饰品,故其个体硕大。
玛比珠特点是颗粒大、具极出色的光泽、纯净的银白色以及光滑的表面。
最小的也有10mm,大的可至17mm或更大,并以圆形、水滴形、椭圆形及心形等各种形状。
珍珠培训资料一.珍珠的基本知识二.大溪地珍珠三.南洋金珠和白珠四.海水珍珠五.淡水珍珠六.营销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七.如何选购珍珠首饰八.清洁及保养九.其它关于珍珠的资料第一章珍珠的基本的知识珍珠的基本知识1.形成及性质:珍珠是在珍珠贝、蚌体内形成的球形(或多或少有点变形)的物质,是新陈代谢的产物,其外观能见部分是珍珠质,它的化学成分主要以碳酸钙为主的无机物以及有机物和水。
珍珠最美的就是外部那层散发着雍容光彩的珍珠质了,它是由无数珠母层构成的,是由外套膜中的一部分分泌而成,含有碳酸钙。
珍珠具良好的弹性和韧性,这与它的珍珠层厚度和珍珠的形状有关,具体表现为落地反弹,表面抗摔力强,不易破碎与摔坏。
但珍珠硬度低,所以应尽量避免其他尖硬物品对其刮擦。
珍珠为有机宝石,在正常佩戴条件下其化学性质稳定,但其不耐酸、碱,不耐高温,大部分有机溶液都会对其造成伤害。
2.分类:按国际珠宝首饰联合会制定的标准,珍珠可分为四大类:天然珍珠、养殖珍珠、组合珍珠以及珍珠仿制品。
天然珍珠是指在蚌、贝体内自然形成的珍珠,可分为天然海水珍珠和天然淡水珍珠,在人工养殖技术推广以前,其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但产量低,形状规则良好的少,且价格高昂;而养殖珍珠是指人工对贝、蚌等进行移植细胞片或插入珠核所培养成的珍珠,分为有核养殖和无核养殖。
3.养殖珍珠的质量评估:珍珠是唯一不用经过加工就有天然光泽的宝石。
由于其天生丽质,无须任何人工修饰,自然成为最早为人类利用的宝石。
然而对其评估,人们了解的并不多。
由于它特有的外观、结构和形成原因,它的质量评估不同于钻石等宝石,有其特别标准。
第二章大溪地黑珍珠大溪地黑珍珠大溪地的珍珠即通常为世人所知的黑珍珠是产于南太平洋上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偏远的礁湖中的。
大溪地位于太平洋以东,与洛杉矶相距约3,852哩,离东京约5,468哩。
大溪地珍珠颜色有别于一般珍珠;她在偏灰的底色中透出不同的色彩,选择繁多有如七色彩虹般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