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益两平分析及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363.00 KB
- 文档页数:30
CVP 模型的基本结构精确地认知企业的损益平衡点,是先见力的最起码要求。
管理会计中的CVP (Cost-Volume-Profit)(CVP 的汉语意思是什么呢?刘教授能否直接写出?)模型提供损益平衡点的基本分析,说明如下(假设只有单一产品):利润二销货收益-总变动成本-总固定成本=单位售价港肖售数量-单位变动成本 >生产数量-总固定成本(这里的总变动成本,总固定成本具体指那些呢?能否举例说明一下?)为简化分析,假设:销售数量二生产数量二数量(最后的“数量”指的是什么呢?请刘教授赐教)。
因此:利润=(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燉量-总固定成本=(P—V)XN —F我们称单位价格减单位变动成本(P-V)为单位边际贡献(unit contribution margin),表示每销售1件商品可用来回收固定成本与产生利润的贡献。
总销货收益减总变动成本则称为边际贡献〔(P—V)X N〕。
此外,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咗肖货收入)用来表示每1元销售额能获得的利润率。
在CVP模式中,只要价格高于单位变动成本(P—V>0),就能产生正的边际贡献,帮助回收部分的固定成本。
因此,“ 赔本出售”(售价低于平均成本)在短期内是吅理的现象(在短期内赔本出售为什么是吅理的呢?请刘教授能否详细说明一下呢?);但在长期内,企业必须同时回收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
对电子产业的DRAM (动态随机存取内存)制造厂商来说,因为供需失调,常出现吅约报价的剧烈起伏。
例如256 MB DDR 内存的报价,在2002年3月将近10 美元,但在2004 年11 月跌到约4.5 美元,短短一年时间下跌将近55%。
虽然厂商的生产成本也随技术进步而降低,但在2003年2 月至7 月间,还是出现连续5 个月价格低于单位生产成本的现象。
由于 4.5 美元的售价仌高于厂商的单位变动成本,继续生产仌可弥补部分固定成本,减少损失。
一般而言,如果DRAM 价格跌至生产成本最低厂商(如韩国三星)的单位变动成本以下,代表所有厂商都是“生产愈多,亏损愈多”,这时候就会有减产动作,使价格趋于稳定。
盈亏平衡分析也称量·本·利分析,是分析收入总额恰巧等于总成本时的业务量,这时的业务量也称保本业务量(产量、销量)。
以此方法分析量·本·利关系和盈利能力。
⑴混合费用分析由于通信企业不同于工业、商业,通信成本具有半变动性质的混合费用,因此在进行盈亏平衡分析时,首先需要对混合费用按一定方法计算出固定费用(与业务量变动不敏感部分)和变动费用(与业务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部分,而在单位产品成本中它是相对不变的费用),并建立成本模型。
分析混合费用中的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有多种方法,这里仅介绍常用的两种方法。
例如,某分公司某年度的移动业务量、混合费用资料如下:2、表中总成本取自每季度期间发生的主营业务通信成本与期间费用之和。
①高低点法高低点法是根据一定时期内最高业务量时的混合费用与最低业务量时的混合费用之差除以最低业务量与最低业务量之差,进而推算混合费用中的固定费用部分和变动费用部分的方法。
以举例数据进行高低点法的应用分析:设y为混合费用,a为固定费用,b为单位变动费用,x为业务量,则y=a+bx其中:b=(高点费用-低点费用)/(高点业务量-低点业务量)a=高点的混合费用总额-b×高点的业务量从表中举例数据可以看出:最高点业务量为250万户,混合费用12475万元;最低点业务量为120万户,混合费用8160万元。
代入公式得:b=(12475-8160)/(250-120)=33.19(元)a=12475-33.19×250=4177.5(万元)所以,应用高低点法建立的成本模型为y=4177.5+33.19x②直线回归法直线回归法也叫最小二乘法。
它是应用最小二乘法,对一系列历史数据进行运算处理,计算出一元直线回归方程y=a+bx中的未知数a和b,以确定混合费用中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的方法。
以上面举例为例,设y为混合费用,a为固定费用,b为单位变动费用,x为业务量,则y=a+bx经计算处理的数据如下:已知,y=a+bx n=4其中:b=(n∑xy-∑x∑y)/[n∑x2-(∑x)2]a=(∑y-b∑x)/n将表中数据代入公式得:b=(4×7604750-720×40595)/(4×138600-7202)=33.07(元)a=(40595-33.07×720)/4=4196.15(万元)由此建立该项业务的成本模型为: y=4196.15(万元)+33.07x⑵保本业务量分析保本业务量是指当收入总额恰巧等于总成本,即利润等于零时的业务量。
1.:是根据或预计的销售量(包括销售量和销售额两种形式,分别记作x1和y1)与保本业务量(包括保本量和保本额两种形式)的差量的定量指标。
2.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
(BEP)在我国,保本点又称作盈亏临界点、盈亏平衡点、损益两平点、够本点等。
3.又叫危险率,是指保本点业务量占实际或预计销售业务量的百分比(Dr)。
4.: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TP)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统称。
5.:是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依存关系的简称,也称CVP分析,它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形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收入、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财务信息的一种技术方法。
6.: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成正比例变化的那部分成本。
7.:变动成本计算的简称,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成本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量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
8.:是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9.:作为与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对立概念的标准成本,是指按照成本项目实现制定的,在已经达到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经营管理条件下应达到的单位产品成本目标。
10.:是指在保证生产经营需要的前提下,能使全年材料相关总成本最低的采购批量。
(记作Q〞)11.:是指反映企业预算期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各项预算。
主要包括现金预算、预算利润表和预计资产负债表。
12.:又叫沉入成本或旁置成本,是指由于过去决策结果而引起并已经实际支付过款项的成本。
13.是指在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与标准成本总额之间的总额差。
14.:狭义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对生产阶段产品成本的控制,即使用一定的方法对生产过程构成产品成本的一切耗费,进行科学严格的计算、限制和监督,将各项实际耗费中预先确定在预算、计划或标准的范围内,并通过分析造成实际脱离计划或标准的原因,积极采取对策,以实现全面降低成本目标的一种会计管理行为或工作。
盈亏平衡分析:一、总成本与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根据成本费用与产量(或工程量)的关系可以将技术方案总成本费用分解为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和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
(一)固定成本固定成本是指在技术方案一定的产量范围内不受产品产量影响的成本,即不随产品产量的增减发生变化的各项成本费用,如工资及福利费(计件工资除外)、折旧费、修理费、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摊销费、其他费用等。
(二)可变成本可变成本是随技术方案产品产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化的各项成本,如原材料、燃料、动力费、包装费和计件工资等。
(三)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是指介于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间,随技术方案产量增长而增长,但不成正比例变化的成本,如与生产批量有关的某些消耗性材料费用、工模具费及运输费等,这部分可变成本随产量变动一般是呈阶梯形曲线。
由于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通常在总成本中所占比例很小,在技术方案经济效果分析中,为便于计算和分析,可以根据行业特点情况将产品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进一步分解成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长期借款利息应视为固定成本;流动资金借款和短期借款利息可能部分与产品产量相关,其利息可视为半可变(或半固定)成本,为简化计算,一般也将其作为固定成本。
综上所述,技术方案总成本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它与产品产量的关系也可以近似地认为是线性关系,即:式中C_总成本;CF——固定成本;Cu——单位产品变动成本;Q—产量(或工程量)。
二、销售收入与营业税金及附加(一)销售收人技术方案的销售收入与产品销量的关系有两种情况:(1)该技术方案的生产销售活动不会明显地影响市场供求状况,假定其他市场条件不变,产品价格不会随该技术方案的销量的变化而变化,可以看做一个常数,销售收入与销量呈线性关系。
(2)该技术方案的生产销售活动将明显地影响市场供求状况,随着该技术方案产品销量的增加,产品价格有所下降,这时销售收入与销量之间不再是线性关系。
为简化计算,本目仅考虑销售收入与销量呈线性关系这种情况。
第1篇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某公司2023年度损益类财务数据的分析,全面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经营效率。
通过对收入、成本、费用等关键财务指标的分析,为公司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以优化公司经营策略,提高公司整体盈利水平。
二、公司基本情况某公司成立于20XX年,主要从事XX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公司注册资本为XX万元,员工人数XX人。
近年来,公司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三、损益分析(一)收入分析1. 营业收入分析2023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XX万元,同比增长XX%,其他业务收入为XX万元,同比增长XX%。
分析:-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快,说明公司在核心业务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 其他业务收入增长也较为显著,表明公司多元化发展战略取得一定成效。
2. 毛利率分析2023年度,公司毛利率为XX%,较上年同期提高XX个百分点。
分析:- 毛利率提升,说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定价能力增强,成本控制能力提高。
(二)成本分析1. 营业成本分析2023年度,公司营业成本为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
其中,直接成本为XX万元,同比增长XX%;间接成本为XX万元,同比增长XX%。
分析:- 营业成本增长速度低于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说明公司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 直接成本增长较快,需要关注原材料采购、人工成本等方面的控制。
2. 费用分析2023年度,公司期间费用为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
其中,销售费用为XX 万元,同比增长XX%;管理费用为XX万元,同比增长XX%;财务费用为XX万元,同比增长XX%。
分析:- 期间费用增长速度低于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说明公司在费用控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 销售费用增长较快,需要关注市场推广、渠道建设等方面的合理性。
(三)盈利能力分析1. 净利润分析2023年度,公司净利润为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
本量利分析(CVP分析)本量利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CVP分析)又称量本利分析什么是本量利分析?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产量(或销售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的简称,也称为CVP分析(Cost--Volume--Profit Analysis),是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文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的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本量利分析它着重研究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所提供的原理、方法在管理会计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它又是企业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本量利分析方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成本、销售数量、价格和利润之间数量关系的方法。
它是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经营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管理会计的一项基础内容。
本量利分析的产生发展本量利分析方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到了20世纪50年代已经非常完善,并在西方会计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时至今日,该方法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企业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经营活动的有效进行提供了良好保证。
本量利分析的前提条件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成本、销售数量、价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
例如,成本与业务量之间可能呈线性关系也可能呈非线性关系;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也不一定是线性关系,因为售价可能发生变动。
为了建立本量利分析理论,必须对上述复杂的关系做一些基本假设,由此来严格限定本量利分析的范围,对于不符合这些基本假设的情况,可以进行本量利扩展分析。
(一)相关范围和线性关系假设由于本量利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成本性态分析的基本假设也就成为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也就是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保持不变,变动成本总额随业务量变化成正比例变化,前者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就是y=a,后者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就是y=bx,所以,总成本与业务量呈线性关系,即y=a+bx。
本量利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也称为成本、收入和利润分析法,是一种用于评估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的方法。
通过分析项目的成本、收入和利润,可以帮助决策者更好地理解项目的盈利能力和可行性。
本量利分析法主要通过计算和分析成本、销售量、销售价格和利润之间的关系,从而进行决策。
这种方法基于以下几个假设: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是已知的;成本和收入与产量成正比;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固定的;只有一种产品;成本和收入是线性的。
本量利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是“边际贡献”。
边际贡献是指每个单位的销售收入减去可变成本所得到的金额。
通过计算边际贡献,可以帮助企业决策者了解每个单位的销售所带来的盈利能力,以及需要销售多少单位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点。
本量利分析法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盈亏分析:通过计算边际贡献和固定成本,可以确定企业需要达到的销售量,以避免亏损。
这对于新产品的推出和现有产品线的维持都非常重要。
2. 投资决策:通过分析新项目的成本、收入和利润,可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和回报率。
决策者可以根据本量利分析的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投资。
3. 价格决策:通过分析不同价格水平下的销售量和利润,可以决定最合理的价格策略。
这对于市场竞争和利润最大化都非常重要。
4. 销售混合决策:通过分析不同产品组合和销售量的情况,可以决定最佳的产品组合和销售策略。
这有助于企业优化产品线,提高利润。
本量利分析方法的使用需要一定的数据支持和计算能力。
企业决策者需要收集和分析相关的成本、销售数据,并进行相关的计算和分析。
同时,决策者还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情况和其他相关因素,以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本量利分析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决策工具,还需要结合其他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例如,SWOT分析、市场调研和风险评估等方法都可以与本量利分析方法结合使用,以全面评估和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和风险。
总之,本量利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决策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评估投资和经营项目的可行性和盈利能力。
企业产品盈亏平衡点计算公式假设:企业产品销售单价为p,销售量为x,企业产品销售为y;企业的固定成本为a,单位变动成本为b,企业总成本为c;则有(1)y=px(2)c=a+bx于是达到盈亏平衡时,则有px= a+bx,则x= a / (p-b)px= a p / (p-b) =a / (1-b/p)= a / (1-bx/px)于是可以得出如下公式:①按产品销售量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产品销售单价-单位产品变动成本)②按产品销售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产品销售收入)=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例如:企业产品销售收入1亿元,企业的固定成本3200万元,变动成本6000万元;则企业盈亏平衡点销售额=3200 /(1-6000 /10000)=3200 /0.4=8000(万元)盈亏平衡点的基本算法:假定利润为零和利润为目标利润时,先分别测算原材料保本采购价格和保利采购价格;再分别测算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和保利销售价格。
盈亏平衡点百科名片图例盈亏平衡点(Break Even Point,简称BEP)又称零利润点、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
通常是指全部销售收入等于全部成本时(销售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的产量。
以盈亏平衡点的界限,当销售收入高于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盈利,反之,企业就亏损。
盈亏平衡点可以用销售量来表示,即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也可以用销售额来表示,即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
目录盈亏平衡点的基本作法盈亏平衡点的计算盈亏平衡点的相关问题盈亏平衡点的基本作法盈亏平衡点的计算盈亏平衡点的相关问题盈亏平衡点的基本作法假定利润为零和利润为目标利润时,先分别测算原材料保本采购价格和保利采购价格;再分别测算产品保本销售价格和保利销售价格。
盈亏平衡点分析图盈亏平衡点的计算计算公式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按金额计算:盈亏平衡点=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贡献毛率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分析盈亏平衡点分析利用成本的固定性质和可变性质来确定获利所必需的产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