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
- 格式:doc
- 大小:124.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注释】怠:松懈,太阳、太阴:此种提法最早见于《易经》。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范畴,代表矛盾对立的双方。
一般来说,刚、明、正、利、动、福、暑、实为阳,柔、暗、奇、害、静、祸、寒、虚为阴。
此计中的阳指公开、暴露,阴指机密、秘密。
太阳为阳的极端形式,非常公开之意。
太阴为阴的极端形式,非常机密之意。
【译文】自认为防备周到的,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情绪;平常看惯了的,往往就不再怀疑。
秘密蕴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与暴露的事物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经常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讲解】此计名出自《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唐太宗御驾亲证,统兵30万,向高丽进发。
乃至海边,只见波浪滔天,高丽远在千里之外的对岸。
30万大军如何渡过大海?此时的太宗对远征高丽产生后悔之心。
前部总管张士贵问计于薛仁贵。
薛仁贵说:“皇上担心的是大海阻隔,难征高丽。
我有一计,让皇上在不知不觉中渡过大海。
”数天后,张士贵与诸将领来见太宗,说当地有一个豪富老人愿为皇上远渡重洋提供军粮。
太宗非常高兴,立即传见老人。
随后,太宗跟着老人前往海边一间华美的房子去验收粮食。
只见房子的四壁挂着锦绣帷幕,桌上早已摆满了佳肴美酒。
太宗与老人觚觥交错,把过海之事忘得一干二净。
过了一会儿,四壁的帷幕被风吹得哗哗作响,桌子上的杯盏倾斜摇曳。
太宗不由心生疑惑,忙命人拉开帷幕,只见帷幕之外乃是一望无际的大海。
张士贵忙对太宗解释说:“陛下及30万大军正乘船渡海,前往高丽。
”原来太宗所在的华丽房子是由一条大船装饰而成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释】共敌:指兵力集中的强敌。
敌阳:古代兵法把先兵攻敌、先发制人的战略叫“敌阳”。
敌阴:古代兵法把伺机进击、后发制人的战略叫“敌阴”。
【译文】与其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不如先用计谋分散它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NO.1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三十六计有哪些(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三十六计有哪些三十六计有哪些资料精选一、三十六计在中国广为流传,是古人留下来的重要遗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能懂上一些,但是真要让他背出三十六计全部还是有些难度,那么三十六计有哪些呢?让我们一齐来看看:三十六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三十六计之第二计:围魏救赵三十六计之第三计: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第四计:以逸待劳三十六计之第五计:趁火打劫三十六计之第六计:声东击西三十六计之第七计:无中生有三十六计之第八计:暗渡陈仓三十六计之第九计:隔岸观火三十六计之第十计:笑里藏刀三十六计之第十一计:李代桃僵三十六计之第十二计:顺手牵羊三十六计之第十三计:打草惊蛇三十六计之第十四计:借尸还魂三十六计之第十五计:调虎离山三十六计之第十六计:欲擒故纵三十六计之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三十六计之第十八计:擒贼擒王三十六计之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三十六计之第二十计:混水摸鱼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三十六计之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三十六计之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三十六计之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三十六计之第三十计:反客为主三十六计之第三十一计:美人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二计:空城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三计:反间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四计:苦肉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五计:连环计三十六计之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资料选摘二、三十六计有哪些三十六计”是一个古语。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内容及翻译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阴,太阳。
【大意】当防备十分周密时,人们往往会放松警惕;对于常见的事物,人们通常不会产生怀疑。
阴谋常常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之中,而不是与公开的事物相对立。
最隐秘的事情可能隐藏在最明显的表象之下。
【计谋精解】“瞒天过海”是通过制造假象、迷惑对方,使其放松警惕,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具体而言,就是在表面上做出一种行为,让对方误以为这是真实的情况,而实际上却在暗中进行另一种行动。
此计的关键在于“瞒”,要瞒得巧妙,让对方毫无察觉。
但“瞒”只是手段,“过海”才是目的。
本计可以理解为以下含义:以假乱真,迷惑对方视听。
隐藏真实意图,暗中行动。
利用对方的惯性思维,使其陷入误区。
当对方运用瞒天过海之计时,可以采取如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表面现象。
仔细观察,分析细节,寻找破绽。
多角度思考,不局限于单一的观点。
加强情报收集,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大意】攻打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敌人的力量;攻击敌人的强盛之处,不如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
【计谋精解】此计是在面对强大敌人时,采取迂回战术,通过攻击敌人的薄弱点,来解救处于困境的目标。
在运用此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判断敌人的强弱分布。
选择合适的攻击点,确保能够有效地牵制敌人。
协调好各方力量,确保行动的顺利进行。
当对方运用此计时,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加以应对:加强自身的防御,确保关键部位的安全。
密切关注敌人的动向,及时发现其意图。
灵活调整部署,应对敌人的攻击。
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
【大意】敌人的情况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尚未确定,此时可以引导盟友去攻击敌人,而自己不需要亲自出手。
【计谋精解】借刀杀人是利用外部力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避免直接与敌人对抗,减少自身的损失。
在运用此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合适的“刀”,即有能力且愿意帮助自己的力量。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在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译: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三十六计大全三十六计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第十六计欲擒故纵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第二十计混水摸鱼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三十六计"是中国传统兵法中的兵书之一,它总结了古代战争中的各种战术和策略。
"三十六计"并非字面上的三十六项具体计谋,而是通过三十六个简洁的口号或概括性的描述,来概括和归纳丰富的战术经验和智慧。
以下是"三十六计"的内容概要:**1-6计:瞒天过海**1. 瞒天过海:隐藏行踪,迷惑敌人。
2. 围魏救赵:以小困大,声东击西。
3. 借尸还魂:借势打劫,利用他人之力。
4. 关门捉贼:伺机伏击,出其不意。
5. 连环计:步步为营,层层设防。
6. 走为上计:敌强我弱时,及时撤退。
**7-12计:声东击西**7. 暗渡陈仓:暗中行动,出奇制胜。
8. 顺手牵羊:在战乱中抢夺敌方资源。
9. 欲擒故纵:假意示弱,引诱敌人进攻。
10. 抛砖引玉:利用敌人的贪婪,以逸待劳。
11. 擒贼擒王:首尾并进,一举歼灭。
12. 釜底抽薪:削弱敌人的后勤,使其自乱阵脚。
**13-18计:无中生有**13. 调虎离山:引诱敌人离开有利位置。
14. 隔岸观火:观察敌人的动向,等待时机。
15. 笑里藏刀:假意示好,暗中防备。
16. 李代桃僵:以假乱真,出奇制胜。
17. 顾左右而言他:转移话题,迷惑对手。
18. 金蝉脱壳:以退为进,主动摆脱困境。
**19-24计:暗渡陈仓**19. 关公战秦琼:声东击西,制造假象。
20. 苦肉计:装病哭诉,达到目的。
21. 迷魂汤:利用谎言迷惑对手。
22. 上屋抽梯:破坏对手的后援和补给。
23. 横扫千军:集中优势兵力,突然袭击。
24. 用奸计:利用奸细,摧毁敌军内部。
**25-30计:空城计**25. 反客为主:假装软弱,引诱敌人进攻。
26. 柳暗花明:假装垂危,突然反击。
27. 虚张声势:制造威胁感,迫使对手退却。
28. 隔山打牛:利用他人力量,达到自己的目的。
29. 树上开花:伪装成诱饵,引诱敌人上当。
30. 假途伐虢:以假意为幌子,暗中行动。
三十六计全文及解释三十六计是古代中国的兵法著作,总结了战争中的各种策略和战术。
它被广泛运用于政治、商业、个人发展等领域,并被誉为智慧的源泉。
下面将逐一介绍三十六计的全文及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些智慧之道。
一、胜战计:深入了解敌情,制定恰当的战略,打破敌人的防线。
解释:在任何战争或竞争中,深入了解对手的情况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真正了解敌人,制定出对策,才能在战斗中取胜。
二、敌战计:观察敌人的弱点,斩获战机,以获得胜利。
解释:在战争中,观察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观察敌人的弱点,可以找到作战的最佳时机,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取得胜利。
三、攻战计:通过快速行动,攻击敌人的后方,使其无法支撑战线。
解释:这个计策告诉我们,攻击敌人的后方是一种有效的战术。
通过快速移动和迅速行动,可以打击敌人的战线,使其无法维持正常的作战状态。
四、混战计:利用敌人战线的混乱,找到突破口,取得胜利。
解释:战争中,战场常常充满混乱。
如果我们能够善于利用这种混乱,找到敌人的弱点,就能够迅速攻破他们的防线,取得胜利。
五、节制计:避免陷入危险的战斗之中,保持自身的力量和优势。
解释:在战争中,不是每一次都需要争斗。
节制计告诉我们要避免陷入无法获胜的战斗,保持自身的力量和优势,以备战胜之用。
六、乘势计:利用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趋势,调整自身的战略策略,以获得胜利。
解释:在战争中,形势常常发生变化。
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和策略,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并且在变化中取得胜利。
七、诱敌计:用各种手段引诱敌人上钩,制定合适的计划,将其击败。
解释:在战争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手段,引诱敌人上钩。
通过制定合理的计划,我们可以迅速将其击败。
八、以逸待劳计:保持自身的优势,等待敌人疲惫不堪,再发起进攻,获得胜利。
解释:在战争中,我们常常要学会以逸待劳。
当敌人疲惫不堪时,我们再发起进攻,可以取得更大的胜利。
九、迂回计:通过迂回和绕过敌人的防线,攻击其后方,将其击败。
中国兵法《三十六计》全文
《三十六计》全文:
第一计:瞒天过海
利用欺骗的手段,假装没有准备,让敌人怀疑不到,然后行动。
第二计:假道伐虢
使用虚假的道路来引诱敌军前来,当他们深入时,再发动突然袭击。
第三计:指桑骂槐
使用歹徒和乞丐,叫他们在士兵前面撒谎,让士兵动摇信心,从而失去战斗勇气。
第四计:调虎离山
将军队分离,分散对方的注意力和力量,然后再集中火力突击,实现胜利。
第五计:反间计
采取反间计,使敌军互相怀疑,从而使他们分化,从而容易被击败。
第六计:抛砖引玉
向对手抛出一些虚假的提议,以引起其反应,从而明确其动机及意图,从而取得优势。
第七计:空城计
在城池里声称没有兵力,让敌人觉得没有抵抗力,吸引敌人进城,然后再发动袭击,取得胜利。
第八计:暗渡陈仓
假装撤退,吸引对方攻击,然后再转身反击,抓住机会,取胜。
第九计:火烧赤壁
用火焰来制造恐惧,以引诱敌人前来攻击,从而达到转移注意力的目的。
第十计:负荆请罪
先尊重敌人,低头向他礼让,让他觉得得意,然后再采取暗中行动,以达到所需的目的。
《三十六计》全文及翻译第一卷: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翻译:当防备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常见的事情,则往往不引起怀疑。
阴谋就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不和公开的事物相对立。
最公开的,往往蕴藏着最阴险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翻译:面对兵力强大、阵势稳固的敌人,如果集中兵力正面攻击,难以取胜。
可采取包围敌人侧翼或后方的战术,迫使敌人分兵应战,从而削弱其整体战斗力。
第二卷:敌战计第三计:借刀杀人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翻译:当敌方已经明确,而盟友尚未确定时,可以诱导盟友去攻击敌人,自己不必出力,根据《损》卦的原理来推演。
第四计:以逸待劳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翻译:当敌人处于困境时,不必急于进攻,而是应该消耗其力量,使其疲惫不堪,然后再乘机发动攻击。
第三卷:攻战计第五计:趁火打劫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翻译:当敌人遭遇重大灾难时,趁机利用这个机会获取利益,这是以刚克柔的策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原文: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
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翻译:当敌人意志混乱、没有防备时,可以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趁其不备而攻取之。
第四卷:混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翻译:先用虚假的信息欺骗敌人,然后再用真实的信息迷惑敌人,使敌人无法判断虚实。
这种方法包括少阴、太阴、太阳三种情况。
第八计:暗渡陈仓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翻译:故意展示自己的行动,引诱敌人保持静止,然后趁机采取行动。
这种方法可以增益自己的行动力,使敌人无法应对。
第五卷:并战计第九计:隔岸观火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翻译:当敌人内部发生混乱时,应该静观其变,等待敌人自取灭亡。
顺应形势而动,就可以取得胜利。
第十计:笑里藏刀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三十六计详解(完整版)三十六计》是一本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第一套胜战计:1.瞒天过海: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2.围魏救XXX: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3.借刀杀人: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
4.以逸待劳: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5.趁火打劫: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6.声东击西: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7.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8.暗渡XXX: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9.隔岸观火: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10.笑里藏刀: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11.XXX僵: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利用微小的漏洞和利益,从敌人手中夺取胜利。
这是少阴、少阳的计策。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在怀疑时先侦察实情,掌握完全的情报后再行动。
反复侦察可以发现敌人隐藏的因素。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有用的东西不可轻易利用,不能利用的东西可以借来利用,但要确保自己能够控制它。
这不是让别人支配自己,而是自己支配别人。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等待天时对敌人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离开。
三十六计《三十六计》记载了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冰法策略,成书于明清时期。
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而成的兵书。
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而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文:防备十分周全时,就容易松懈斗志,麻痹轻敌;习以为常的事,往往就不再怀疑而失去警惕。
秘密常常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而不是与公开的事物相对立。
非常公开的事物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事。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进攻兵力集结的部位,不如打击敌人兵力分散的部位;攻击敌人阳刚的部分,不如攻击敌人薄弱的部位。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盟友的态度尚未确定。
利用友方的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代价,这是从《损卦》的逻辑推演出来的。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局面,不一定采取直接进攻手段,可以根据刚柔相互转化的原理,使己逸敌劳,逐渐地消耗疲惫敌方,使敌人由强变弱。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敌人遇到困难、危机,就乘机出兵夺取胜利。
这就是强者乘势取利,一举打败困境之敌的策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文:敌人神志慌乱,失去明确的主攻方向,就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突然发生的变故,犹如水位暴涨,随时有溃决之险,这时要利用敌人这种不能自主把握前进方向的时机,对敌人发起进攻。
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文:运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是以各种假象掩盖真相,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作真相。
第八计:暗度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文:故意暴露我方的行动,诱使敌人集结固守某地,然后我军暗地里迂回到敌后进行偷袭,乘虚而入,出奇制胜。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一览表”是哪“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第一套胜战计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的力量。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
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
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
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三十六计》胜战计1、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2、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3、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4、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
损刚益柔。
5、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夬柔也。
6、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
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战计7、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
少阴、太阴、太阳。
8、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9、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
暴戾恣睢,其势自毙。
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10、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
备而后动,勿使有变。
刚中柔外也。
11、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12、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
少阴,少阳。
攻战计13、打草惊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
复者,阴之媒也。
14、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
借不能用者而用之。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15、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16、欲擒故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
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
需,有孚,光。
17、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
18、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混战计19、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20、混水摸鱼: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21、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
巽而止蛊。
22、关门捉贼:小敌困之。
剥,不利有攸往。
23、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
上火下泽。
24、假道伐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
困,有言不信。
并战计25、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
曳其轮也。
26、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
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27、假痴不癫: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
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28、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
三十六计简介《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三十六计》依序为: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浑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策。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它所蕴含的战略智慧和策略思维,对政治、军事、商业和个人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三十六计》是一部兵法奇书,总结了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谋略思维:《三十六计》中的许多计谋都强调了谋略的重要性,如“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等。
这些计谋对于现代社会中的商业竞争、政治斗争等领域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竞争中要善于运用谋略,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危机管理:《三十六计》中的“走为上策”、“金蝉脱壳”等计谋,都强调了在面临危机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时采取措施脱离险境。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企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提醒人们在面临危机时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损失。
人际关系:《三十六计》中的“借刀杀人”、“隔岸观火”等计谋,都强调了在人际关系中的策略运用。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际交往、职场竞争等方面仍然具有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善于运用策略,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全局观念:《三十六计》中的“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等计谋,都强调了要从全局出发,把握整体局势。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企业管理、国家治理等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提醒人们在决策时要考虑到全局利益,避免片面追求局部利益。
三十六计,“创”为上计程兵霞【关键词】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数学猜想创造性思维是人类高级思维形式,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智活动。
它的主要特征是新颖性、独创性、突破性、真理性和价值性。
现代心理学认为,数学是人类思维的体操,在培养人的聪明才智和训练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巨大的作用。
数学教学实质上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在教学中如何进一步发挥数学的思维功能是数学教育科研的重要课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前,“教育——学习”型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大中学校教学的主要模式,重逻辑思维轻非逻辑思维,重集中思维轻发散思维是数学教学的通病。
为了发展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教学无疑应当有质的改进。
下面就本人从教学中所体会到的几方面来谈谈对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教育家鲁宾斯坦指出:“形成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首先激起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强烈需求并激发起对数学问题兴趣时,才有可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此,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求索心理和独创心理。
(1)借助数学趣题激发好奇心理。
我在高一的第一堂数学课,没有讲课本知识,而是讨论一些数学趣题趣解,效果非常好。
下面是我教案中的两例:例1 一位法官审理一起珍宝盗窃案,有四名嫌疑犯甲、乙、丙、丁,他们的供词如下:甲:“罪犯在乙、丙、丁三人之中。
”乙:“我没有作案,是丙偷的。
”丙:“在甲和乙中有一人是罪犯。
”丁:“乙说的是事实。
”经过调查,证实这四人中有两人说的是真话,另外两人说的是假话,这四人中有1 名是罪犯,你知道谁是罪犯吗?这问题本身因其现实性就深深地吸引住了同学们。
例2 鸡兔300只,共1000只脚,问鸡兔各多少只?对本题很多同学只会列出方程来解。
我对他们做出了正确的答案给予肯定的同时,又启发同学们得出更为独特简捷的方法:如果某瞬间所有的鸡都提起一只脚,而所有的兔都提起两只脚,这时鸡兔落地的脚共500只,马上得出:兔有500-300=200只,从而鸡有300-200=100只。
(2)求索心理的培养。
对学生的“寻根问底”我是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具体的帮助的。
例如:以直线x+y=0为对称轴,点P(3,2)的对称点的坐标是()A)(-3,-2) B)(-2,-3) C)(2,-3) D)(-2,3)(选自《高中毕业会考数学复习指导书》)在分析上题时,我用了排除法和直接求点法来解决。
在用直接求点法时,我没按教材中的那些常规方法来求,而是介绍了独创的方法:以已知点(3,2)的横坐标3代入对称轴方程x+y=0,则可求得对称点的纵坐标y=-x=-3. 同理,以已知点的纵坐标2代入对称轴方程x+y=0可求得对称点的横坐标x=-y=-2. 于是选B. 同学们感到很新奇,并马上问“为什么?”于是,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对于更一般的情形:以直线Ax+By+C=0为对称轴,点P (x ,y )的对称点的坐标是( )经过一系列的推导,可得出对称点的横坐标X=222222)(B A AC ABy x B A +++--,纵坐标Y=222222)(BA BC ABx y AB +++--,从而得出上述方法实质上是k=-1的特殊情形。
这样,为新奇的方法找到科学根据的同时得出了更有价值的结论:当k=+1或-1时,上述方法都适用。
(3)独创心理的培养。
一方面,我有意识地对具有通法的问题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多解,从而发现巧妙的解法。
例: 已知实数x,y 满足4x 2-5xy+4y 2=5,设S=x 2+y 2,则=+min max 11S S (93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本题的一般解法是构造函数、方程或利用均值不等式,或通过三角换元等方法求解。
但通过引导学生可得出下面简明快捷、独树一帜的解法:设θρθρsin ,cos ==y x (其中222y x +=ρ)代入已知式化简整理得:θρ2sin 58102-=,所以当12sin =θ时,310max 2max ==ρS ; 当12sin -=θ时,310min 2min ==ρS 问题至此,已迎刃而解。
可见,此法新颖别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从而激起学生的独创心理。
另一方面,我在讲解典型题目时,常常不就题论题,讲完了事,而是通过一题多变,引导学生自己编题,借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已知关于x 的方程02cos sin 2=-+a x a x 有实根,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这个题目通过变换,得到以下两个命题:一、从函数值域角度考虑,原命题等价于“求函数xx a cos 2cos 12--=的值域”。
二、从解析几何知识,曲线的交点角度考虑,令x '=-2tcosx,y '=sinx ⇒(x '+2)2+y '2=1,原方程化为y '2=-ax ',则原命题等价于“实数a 为何值进,圆1)2(2'2'=++y x 与抛物线y '2=-ax '有公共点。
”以上三个命题形式不同,实质一样。
对题目等价性的变换,不但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更重要是通过这种多向思维的训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
二、 加强数学直觉思维的训练数学直觉思维是直觉想象和直觉判断的统一,是数学的洞察力,常可以通过跳跃性的想象和直接判断而达到对数学对象的本质内在规律的认识,具有极大的创造性。
我认为,这首先得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此,我挑选了一系列的题目进行训练。
例1:a,b,c 是连续的三个自然数,且a 2=17689,c 2=18225,则b 2=( )A )17991B )18022C )17956D )17900观察所给的数据,知 a<b<c ,又c 2的个位数字是5,故c 的个位数字也是5,从而b 的个位数字是4,b 2的个位数是6。
选C例2 已知,,42,04222n m n n m m ≠=-=--,求nm m n +的值。
分别求出m,n 再求n m m n +的值,并不是好办法。
若对条件的形式结构进行观察,易知m,n 是方程0422=--x x 的两根,从而可用韦达定理求解。
其次,在分析典型的题目时,有意识地安排一定的直觉阶段,给学生留下直觉思维的空间,适当推迟教学中作出结论的时机,使学生能在整体观察和细部考察的结合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作出直觉想象和判断。
例:若+∈R z y x ,,,且x 2+xy+25312=y ,16,9312222=++=+x zx z z y .求xy+2yz+3zx 的值。
整体思考: 已知三式都具有余弦定理的形式,有关的三个角分别为1500,90 0,1200。
直觉想象: z yx ,3, 是已知三式中蕴含的三个三角形的两两公共边的长,而3、4、5则是它们不相邻的三边长。
直觉判断: 构造以3、4、5为三边长的直角∆ABC ,取形内一点P ,可以使PA=x ,PB=3y,PC= z (如图)易知:由面积等式S ABC ∆=S PAB ∆+S PBC ∆+S PCA ∆可以求得未知代数式的值243。
此解法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是直觉思维的结果。
三、 加强数学猜想的训练大量的实践证明,数学教学中许多命题的发现、思路的形成和方法的创造,都可以由学生通过数学猜想而得到。
因此,我在日常的教学中,精心安排教材,设计教法,在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归纳、类比等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中,鼓励他们提出数学猜想和创见。
例:平面内有n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证明交点的个数f(n)等于)(212n n -. 在学习本例题时,我没直接给出结论,而是把题目改编为:平面内有n 条直线,其中任何两条不平行,任何三条不过同一点.试猜交点的个数f(n),并证明你的结论.继而从上表数据猜想:f(n)=)(22n n -.这样,不但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训练,而且也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四、 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指出:“许多所谓常识的东西,其实不过是幼年时代被前人灌输在心中的一推成见,这堆东西是需要重新审核的。
”大量的事实说明,思维需要以问题为先导,而发现和提出问题则需要怀疑和批判的精神,舍此不会有任何数学创造。
在数学的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无疑将有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因此,我在解题的教学中,特意布置了一些错例,引导学生通过辨析,提出争议,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治学态度,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例 :一个正三棱台的下底和上底的周长为30cm 和12cm ,侧面积等于两底面积之差,求斜高。
解:设斜高为h ',根据已知条件得cm h h 3')410(43)3012(2122'=⇒-=+ 辨析:虽然上述解答无可非议,但题目却是一个错题,事实上,我们可以证明:“正三棱台的侧面积必大于两底面积之差。
”由此可见,题中所说的“侧面积等于两底面积之差”的正三棱台是不存在的。
综上所述,创造性思维是人类高级的思维活动,是各种思维中最为积极也最有价值的思维形式。
为了新一代开拓型的人才,我们要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创造性思维,力求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实现知识、方法、思想、理论的突破和创新,正所谓“三十六计,‘创’为上计”。
主要参考文献:《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98年第6、8期《中学数学研究》 98年第2期《简明数学方法论》 李玉琪等主编《数学奥林匹克》 单尊主编《高中毕业会考数学复习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