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收集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收集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收集—政府管理类

1)----政府职能的含义

1.含义:

亦称行政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

2.包括几层意思

行政职能

a.实施主体:政府机构

b.主要内容: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c.实施手段:依法行政

d.是完整统一的体系

2)----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1.自然经济状态下的政府职能:御外和安内。

2.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

御外、安内和建设公共设施

3.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稳定宏观经济

调节社会分配

维护市场秩序

4.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计划体制下的政府职能:

正在转变

3)----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

政府职能

a.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

b.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

c.转变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

d.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

4)----政府的基本职能

1.定义:

依据政府管理的事务性质横向划分的政府职能称为政府的基本职能。

2.内容

a.政治职能(包括军事保卫、外交、治安、民主政治建设)

b.经济职能(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督)

c.文化职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

c.社会职能(其他的社会公共性的职能)

5)----政府的层级职能

1.含义:

是按政府所辖行政区域划分的职能。

2.政府层级职能包括:

a.中央政府专有职能

b.地方政府专有职能

c.中央和地方政府共享的职能(如:社会治安、公共福利、城市发展、环境保护、国土管理、民族事务、司法监察)

注:

目前,我国政府层级职能并没有在宪法或法律上明确规定。

6)----政府的管理运行职能

1.含义:

是按照管理运行程序划分的职能。符合管理学中的“封闭性原则”

2.可分为:

计划职能

组织职能

领导职能

控制职能

7)----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

1.社会环境的变迁(是转变的外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转变的内在动力)

3.技术手段的创新(是转变的根本保障)

4.传统行政文化的影响(是转变的制约因素)

8)----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主要有三个方面:

1.政府职能的外部转移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

2.政府职能的系统转移

(或叫内部转移,是政府内部重划分职能)

3.行政管理方式的转变

(包括工作方式、工作作风、运行程序等)

9)----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关键是:政企分开

10)----政府机构的含义

广义:

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

狭义:

国家行政机关

11)----政府机构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

注意区分政府机构与其它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1.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包含政府机构。

2.政党组织

3.群众组织:

如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村委会、居委会

4.事业单位(因为不以行政管理为主要职责,因而不属于政府机构):如地震局、气象局

12)----机构编制管理

1.领导体制: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2.管理机关:

党中央、国务院设立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设机构编制委员会。

3.主要任务:

a.职能管理:“三定”-

定职能、定机构、定人员编制

b.机构管理

c.人员编制管理:

即人员总额、人员结构、领导职数、职位配置

注:政府机构的名称一般包括:

域名(表明地理位置或管理范围)、矢名(表明管理内容)、格名(表明规格级别)。

13)----职能优先原则

主要有四层意思:

1.职能是机构存在的前提

(因职能而设机构)

2.科学界定政府总体职能

3.科学配置和划分政府总体职能

4.以政府职能是否顺利实现来检验政府机构设置的合理性

14)----完整统一原则

主要有三层意思:

1.政府职能是完整统一的

2.行政权力是完整统一的

3.政府机构设置是完整统一的

15)----管理幅度与层次相适应的原则

在实际运用中,要遵循以下几条规律:

1.在管理对象和内容不变的情况下,管理幅度和层次成反比。

2.管理幅度与事务的难易程度成反比

3.管理幅度同管理者的能力及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成正比

4.管理幅度与下属人员的能力成正比

5.管理层次与组织效率成反比

注:管理幅度指管理的数额

16)----权责一致原则

有三层意思

1.设计合理的职位体系

2.权责相称的制约机制

3.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

注:一般来讲,上级对下级的权力应负连带责任。

17)----精简与效能的原则

包括三层意思:

1.机构设置要精简

2.人员编制要精干

3.办事程序要简化

18)----依法设置的原则

包括二层意思:

1.政府机构设置程序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

2.有关政府机构的各项规范要由法律法规来确定。

19)----政府机构改革的动因

原因如下:

a.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b.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

c.精简机构和人员的需要

d.减轻财政负担的需要

e.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

20)----政府机构改革的渐进式过渡与阶段性突破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采取渐进式。

1.1982年改革:

a.提出干部的四化,

"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b.实行首长负责制,并将这一原则写入宪法。

2.1988年改革:

a.提出转变政府职能的概念。

b.提出政企分开、党政分开的原则。

3.1993年改革:

a.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机构改革的目标。

b.强调了转变职能的根本途径是政企分开。

c.提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概念。

4.1998年改革:

仍是过渡性方案

21)----中央人民政府的架构

1.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2.国务院的组织体制:

(1)国务院组成人员: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2)任期: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院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3)领导体制:

总理负责制

(4)会议制度:国务院实行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总理办公会议制度。注:常务会议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秘书长组成。

3.国务院行政机构:

包括: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组成部门、

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务院办事机构、

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

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

注:

(1)国务院组成部门包括: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

(2)国务院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但行政首长不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但可列席国务院全体会议。

(3)国务院办事机构不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

a.省、地级市设秘书长。秘书长是领导职务。

b.乡镇原则上不设工作部门。

2.任期:

省、市、县(区):五年

乡镇:三年

正副行政首长均由人大选举产生。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即省长、市长、镇长负责制。

4.地方政府工作部门与上级垂直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关系:

a.地方政府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合并,要由本级政府报请上级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备案。

b.实行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垂直管理的机构有:

中国人民银行、海关、国家税务

c.实行省级政府垂直的有:地方税务、工商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管理

5.派出机构:

其不属于一级行政机关,但它有权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并在管理效力上与派出它的政府或政府部门相同。

23)----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

1.我国公务员的定义:

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行政机关中从事党团工作的专职人员)

2.制度

1993年颁布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后制定的近40个单项法规

3.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过程:

第一阶段.1984-93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创立。

第二阶段.1993-96年:

在全国推行公务员制度

注:

(1)1982-86年,草拟《国家工作人员法》后改名为《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

(2)1986-88年,将上述条例更名,并在党的十三大和七届全国人大上,分别将建立公务员制度作为政治体制及干部从事制度改革的重点,还形成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三大要件:

组建从事部、筹建国家行政学院、制定公务员法规

24)----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特色有4点: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

2.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

3.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

4.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25)----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实施范围与公务员的义务权利

1.实施公务员制度的对象:

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行使国家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从事党群工作的人员

2.实施公务员制度的机关:

国务院办公厅各部委+直属机构+办事机构+国家局+派出机构+行使政府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议事协调机构+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

注:凡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单位,不实行企业、事业单位的职称、工资、奖金等人事管理制度。

3.参照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范围:

党的机关、一些群众组织

4.不属于实施范围的单位:不具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如新华通讯社)、学会、协会、其他培训机构

5.国家公务员义务共八项:

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执行公务;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尽职尽责,服从命令;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公正廉洁,克已奉公;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6.国家公务员权利共八项:

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提出申诉和控告;依照规定辞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6)----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

1.录用的前提条件:

a.职位出现空缺

b.根据空缺职位确定资格条件

2.录用的职务范围:

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

(全是非领导职务)

注:从政府机关以外选拔人员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助理调研员以上非领导职务的,不属录用的范围。

3.录用的原则: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德才兼备、因事择人

4.录用国家公务员的程序:七个步骤

发布公告

报名和资格审查

考试

录用体检

提出拟录用人员名单报设区的市以上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审批

试用

培训

27)----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

1.原则:

客观公正的原则

民主公开的原则

注重实绩的原则

依法考核的原则

2.内容:

德、勤、能、绩

3.标准:

划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

4.方法:

平时考核+年度考核

5.程序:

准备、进行考核、反馈与运用考核的结果

6.考核结果的使用:

a.连续三年被确定为优秀或连续五年称职以上的,在本职务级别内晋升一级。

b.连续二年优秀或连续三年称职以上的,具有晋升职务的资格。

7.有关规定:

a.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当年不得被评优秀

b.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的:不称职或不确定等次

c.受留党察看处分的:

当年:不称职

d.受开除党籍处分的:

当年:不称职

第二、第三年:只写评语不确定等次

28)----国家公务员奖励制度

1.原则:

a.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以精神为主的原则

b.公平合理,奖不虚施的原则

c.奖励及时、注重时效的原则

2.种类:

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

3.程序:

评定、审批、实施

4.权限:

嘉奖、记三等功:

县级以上政府批准

二等功:

地级以上政府批准

一等功:

省、直辖市以上

荣誉称号:

国务院

29)----国家公务员纪律与行政处分制度

1.种类:

警告

记过

记大过

降级

撤职

开除

说明:

(1)没有"降职"是因为,"降职"是由于不称职,而不是由于受处分

(2)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级别;若受的是警告,年度考核定为"称职"还可以按时晋升工资档次。

2.解除公务员行政处分的期限:

警告:自决定之日起满半年

记过、记大过、降级:

满一年

撤职:满二年

注:提前解除期限不得超过原行政处分解除期限的一半。

30)----国家公务员培训交流回避制度

1.培训的类型:

a.新录用人员的培训

b.晋升领导职务的任职培训

c.专门业务培训

d.更新知识培训

注:每人每年参加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7天。

2.交流制度:

四种形式:

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

3.回避的类型:

任职回避

公务回避

地区回避

注:一般由职务较低的一方回避。

31)----国家公务员工资保险福利制度

1.工资构成:

职务工资+级别+基础工资+工龄工资+地区津贴+岗位津贴

注:前四项为工资的基本形式。后二项目为补充形式。

2.保险制度:

生育、养老、疾病、伤残、死亡保险

32)----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退休制度

1.辞职条件:

a.本人愿意并提出申请

b.满最低服务年限(三至五年)

c.正在接受审查的不得辞职

说明:

(1)辞职后,不得重新录用

(2)二年内到与原机关有隶属关系的企业或事业单位任职,须经原任免机关批准

2.辞退条件:

a.连续二年不称职

b.不胜任现职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

c.旷工连续超过15年,或一年内累计超过30年

d.其他

3.退休条件:

a.男年满60岁

b.女年满55岁

c.丧失工作能力的

4.提前退休条件

a.男55女50+工作年限满20

b.或工作年限满30

33)----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

注:

申诉、控告只能向国家行政机关提出。因为它们不属于行政诉讼的范围,属于内部行政行为。34)----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1.按职权是由首长一人或者由委员数人行使,或者一部分职权由首长,一部分由委员数人行使分:首长制

委员制

混合制

2.按上下级行政组织享有的职权大小分:

集权制(权力集中在上级)

分权制

均权制

3.按机关业务性质及其管辖范围不同划分:

层级制

职能制

并用制

4.按处于同一层级的各政府行政机关的指挥监控权,集中或分散于上级一个或多个主体的不同而划分:

完整制:集中于一人

分离制:分属于多人

35)----行政首长负责制

1.时间:

(1)1982年以前:我国行政领导体制一直是委员制.

(2)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

2."首长"的范围:

a.第一类:法定的首长:包括国务院总理、各委员会主任、部长、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镇长、乡长

b.第二类:推定的首长:

包括国务院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署审计长、国务院直属机构的正职领导、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组成部门的正职领导+其他

3.主要内容:

a.向谁负责:

向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向国务院负责,向上级行政机关负责、向本级政府负责

b.负什么责:

行政责任/政治责任/领导责任

36)----行政领导职务及其非领导职务序列

1.行政领导职务序列:

(1)中央国家行政机关:8个等级,最低为副处。

(2)地方:8个等级,最低为副科。

(3)对应的级别有13个:

国务院总理:一级

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二至三级

省部级正职:三至四

省部级副职:四至五

厅司级正职:五至七

厅司级副职:六至八

县处级正职:七至十

县处级副职:八至十一

乡科级正职:九至十二

乡科级副职:九至十三

2.非领导职务序列:

共8个:

巡视员

助理巡视员

调研员

助理调研员

主任科员

副主任科员

科员

办事员

37)----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共有四种:

a.选任制

b.委任制

c.考任制

d.聘任制

注:

(1)省人大常委会有权任命副省长,无权任命省长。

(2)聘任制主要用于专业技术职务和基层行政职务,不适用于高层行政领导者

38)----行政领导的职务升降

1. 行政领导职务升降的人员范围:

有两类:

a.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升降由同级人大和常委会决定。

(其实是领导组成人员)

b.非政府组成人员,其升降由行政系统自身决定。

2.行政领导职务晋升的资格条件:

a,文化程度:

晋升科级正副职:

高中、中专以上学历

晋升副处-正司:

大专以上学历

晋升副部级:

本科以上学历

b.下一级任职年限:

晋升科、处正职:

应分别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

晋升科、处、司、部副职:三年以上

注: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晋升与此相同

39)----行政领导职务任免

1.任免的主体:

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2.权限:

a.各级人大有权任命或决定各级政府组成人员、除各级政府组成人员外的领导职务(如市政府的副局长)

b.政府:任免其他公务员职务(包括非领导职务)

3.行政领导兼职的规定:

原则上实行一人一职。确因需要,只可兼任一职。但也有两个例外:a.常设机关领导职务担任非常设机关领导职务

b.名义上兼职而实际上还是本职范围内的职责

40)----转向现代科学行政决策的标志

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决策主体由个人转向集体

2.决策过程由主观随意转向程序化

3."谋"与"断"相对分离

4."断"与"行"相对分离

5.决策手段的运用日益增强

41)----现代行政决策组织体制的架构

架构主要有:

1.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

重要任务是"断"。

2.行政决策信息系统

3.研究咨询系统

4.审批控制系统

注:我国具有综合性审批控制职能的组织系统有二:

a.全国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b.中央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

42)----行政决策过程

过程如下:

a.问题的确认

b.问题进入决策议程

c.决策规划的拟订

d.决策合法化与采纳

43)----行政执行及其层级、手段

1.定义:

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实施决策中心发出的决策指令,以达到预期目的的职务行为。2.层次:

中央级

省级

县级

乡级

3.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经济手段

44)----行政执行的环节

五个主要环节:

a.行政执行计划

b.组织落实与人员配置

c.行政执行中的指挥

d.行政执行中的控制

e.行政执行评估总结

45)----行政协调的含义与作用

1.定义:

是指协商、调整行政系统与其外部环境之间、行政系统内部纵横向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分工合作、权责清晰,相互配合,有效地实现行政目标和提高整体效能的行为。

2.作用:

a.协调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增强行政系统的适应力、创新力。

b.协调内部纵横向的关系,以增强行政系统的协作力、整合力。

c.协调内外部、纵横向的人际关系,增强行政系统的凝聚力、驱动力。

46)----行政协调的类型及其机制

1.分类:

a.以协调的主体及内容分

与外部环境的...

内部纵横向的...

内外部、纵横向人际关系的...

b.以协调所解决的中心问题及其具有的性质分:

(同上)

c.以协调所涉及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手段分:

高层、中层、基层;

权责体制、规制协调;

利益、心理协调;

2.几种类型的行政协调及其机制:

a.与外部环境的:

协调机制主要有三种:

行政反馈(首要机制)

职能调查

行政参与

b.内部纵横向的:

(1)纵向垂直府际关系:关键是解决好事权与财权、人事权与决策权的配置机制。

(2)横向平行府际关系:

关键是解决好分工又合作的机制。

47)----行政协调的前提条件

1.前提条件是:

行政沟通

2.行政沟通的种类:

下行沟通

上行沟通

平行沟通

48)----加强行政监督的重要性

1.教育是加强依法监督的基础

2.法制是加强依法监督的保证

49)----我国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

1.内部监督主要包括:

a.一般监督(上、下级之间的相互监督;职能部门和主管业务部门的监督)

b.专门监督(主要指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2.行政监察:

指政府系统内部的专门监察机构,主要是监察部、地方各级监察厅、局。

(1)监察对象:

政府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政府任命的其他人员、下一级政府及其领导人员

(2)领导体制:

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既受本级人民政府领导,又受上一级监察机关领导。

(3)程序:

立项、调查、提出检查处理情况报告、作出监察决定或建议

3.审计监督:

(1)审计机关拥有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处理权

(2)审计机关的领导体制:

双重领导体制。

50)----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

1.外部监督主要包括: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人民法院的监督

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政党监督

社会及舆论的监督

2.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包括:

a.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这是监督最基本的形式)

b.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计划和财政预算、决算

c.审查政府的法规、决定和命令

d.质询和询问

e.代表视察和执法检查

f.罢免政府组成人员

注:各级人大有权撤消同级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3.人民检察院的监督有:

法纪检察

经济检察

侦查检察

监所监督

4.政党监督:

主要方式有三:

各级党委监督

党的基层组织监督

党的各级纪检监督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收集—信息技术知识判断

1. 在计算机中,用文字、图像、语言、情景、现象等所表示的内容都可称为信息。

2. 信息的主要特征:可传递性和共享性、载体的可变换性、可处理性和可增值性;

3.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主要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

4. 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语言的使用、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使用、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发明和使用。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化时代。

5. 1946年2月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世界上第一台被称作ENIAC的电子计算机在美国问世,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是主要设计者之一,他的理论的最基本思想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6.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主要部件为电子管;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主要部件为晶体管;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主要部件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计算机(1971到现在)主要部件大规模或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主要就是以电子元件划分发展阶段的。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个人计算机(简称微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它是在70年代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而最早的计算机主要由电子管元件组成的,其用途主要是用于科学计算。

7. 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有:惊人的运算速度是计算机的重要特征,除此以外还有很高的计算机精度、超强的存贮能力、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自动控制能力。

8. 计算机的应用主要应用在:数值计算、信息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人工智能。

9. 信息、物质、能源并称为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三大资源,计算机是处理信息的最重要工具。

10. 信息处理是指运用计算机实现信息的收集、加工、存贮和传输、利用信息进行决策的全过程。

11. CAI: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12. 计算机的分类:根据规模大小可分为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中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五类

13.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将向网络化、智能化、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14. 一台完整的计算机必须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15. 计算机硬件一般由运算器、控制器、存贮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16. 中央处理器简称CPU,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计算机的最主要部件,是计算机的“中枢神经”。CPU的好坏、档次高低,基本决定一台计算机的好坏与档次高低,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主频是CPU的运算速度的标志,数字越大,运算速度越快,即CPU越好。

17. 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简称内存)和外存储器(简称辅存)组成;内存储器又由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两部分组成;只读存贮器(ROM)存贮计算机本身特征,内部数据,不能修改,能长久保存内部数据,容量较小;随机存贮器(RAM)是CPU吞吐数据的场所,其存贮的内容可读可写,关机或停电后,存贮内容全部丢失。内存条是计算机的主存中的RAM部分。辅助存储器主要有硬盘、软盘、光盘、优盘等。

18.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手写笔、麦克风、扫描仪(Scanner)、视频输入设备、条形码扫描器、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向计算机输入数据与指令的设备。

19.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音箱等向操作提供输出结果的设备。

20. 既属于输入设备又属于输出设备的有:磁盘驱动器、触摸屏显示器等。

21. 存贮速度最快而容量最小的是CPU内部的寄存器。访问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快存(寄存器)、主存、辅存。

22. 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应用支持软件三大类。

23. 计算机是通过电信号来控制电脑操作的,这些简单的电信号及其组合被称为计算机的指令,这些指令用一系列的二进制符号表示(即0和1表示),计算机能直接读懂他们,所以称这些二进制指令及其所代表的意义为机器语言。机器语言属于低级语言。计算机所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就只有机器语言。

24. 1字节的空间能存贮一个英文字符的编码,而需2字节才能存贮下一个汉字的编码

25. 文件是一个个的应用程序或一些数据资料,是计算机里组织信息的基本单元。文件夹是计算机用来将一些列相关的程序和数据文件关联在一起的组织形式。文件名的组成:主文件名. 文件扩展名。主文件名和文件扩展名中间用英文句点隔开。文件扩展名决定了文件的类型。计算机内的数据和程序都是以文件形式存储在磁盘上的。文件的创建日期和最新修改日期可以在资源管理器中看到。在树型目录结构中,同一个磁盘的同一个文件目录下不允许出现两个文件名(包括主文件名和扩展文件名)完全相同。

26. Windows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系统的重要内容,是系统提供给用户管理软硬件资源的界面。某些资源名前带有“+”号的方框,表示该资源可被展开并显示下属关系,点击该方框则展开;有的带有“-”号的方框,表示其下属关系已展开,点击则该方框折叠。文件查找是资源管理器的一项重要功能。两个通配符“*”和“?”的使用方法与区别,“*”可以代表任何多个字符,“?”只代表一个字符。

27. Windows系统启动后在内存中开辟一块空间,称做剪贴板。

28. Windows98中的回收站是一个特殊的文件夹,存放的只能是硬盘上被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从软盘或优盘上删除的文件或文件夹,将会被直接删除而不会放到回收站去。

29. 文件类型:.txt——纯文本文件(记事本生成的默认文件)、.doc——Word生成的文本文件、图像文件主要有:.bmp、.jpg、.gif等;声音文件主要有:.wav、.mid、.mp3、.wma 等;视频动画文件主要有:.mpg、.avi、.mov等。可执行文件有:扩展名为.exe的可执行文件、.com 的命令文件、.bat的批处理文件三类。如果在同一目录下存在两个或三个扩展名不同而主文件名相同的可执行文件,则计算机每次只能执行其中一个,其执行的优先顺序为:.com、.exe、.bat。

30. 计算机病毒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所谓的计算机病毒,实质上它是人为制造、蓄意编制的一种特殊程序。其特殊性表现在隐蔽性、繁衍性、传染性、破坏性等方面。

31、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计算机的产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大事件之一。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到目前为止,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代:

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CPU为中心,使用计算机语言,速度慢,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语言,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

③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始于1964年,结构上仍以存储器为中心,增加了多种外部设备,软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文字图象处理功能加强;

④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始于1971年,应用更广泛,很多核心部件可集成在一个或多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我国从1956年开始电子计算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83年研制成功1亿/秒运算速度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2年11月研制成功10亿/秒运算速度的“银河II”巨型计算机,1997年研制了每秒130亿运算速度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

目前计算机的发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计算机的通信产业已经成为新型的高科技产业。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32.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硬件即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软件即程序和有关文档资料。

(1)计算机的主要硬件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中央处理器(CPU):包括控制器和运算器运算器,可以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系统,它的操作过程是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的物理器件,用于存储信息。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

①内存是半导体存储器(主存):

它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ROM:只能读,不能用普通方法写入,通常由厂家生产时写入,写入后数据不容易丢失,也可以用特殊方法(如紫外线擦除(EPROM)或电擦除(EEPROM_)存储器);

RAM:可读可写,断电后内容全部丢失;

Cache:因为CPU读写RAM的时间需要等待,为了减少等待时间,在RAM和CPU间需要设置高速缓存Cache,断电后其内容丢失。

②外存:磁性存储器——软盘和硬盘;光电存储器——光盘,它们可以作为永久存器;

③存储器的两个重要技术指标:存取速度和存储容量。内存的存取速度最快(与CPU速度相匹配),软盘存取速度最慢。存储容量是指存储的信息量,它用字节(Byte)作为基本单位,

1字节用8位二进制数表示,1KB=1024B,1MB=1024KB,lGB=1024MB

(2)计算机的软件

计算机的软件主要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

①系统软件:为了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的软件,主要有操作系统软件如,WINDOWS 95/98/2000/NT4.0、DOS 6.0、UNIX等;WINDOWS 95/98/2000/NT4.0是多任务可视化图形界面,而DOS是字符命令形式的单任务的操作系统。

②应用软件:为了某个应用目的而编写的软件,主要有辅助教学软件(CAI)、辅助设计软件(CAD)、文字处理软件、工具软件以及其他的应用软件。

33、计算机的网络安全

(1)、不同环境和应用中的网络安全

运行系统安全,即保证信息处理和传输系统的安全。它侧重于保证系统正常运行,避免因为系统的崩溃和损坏而对系统存贮、处理和传输的信息造成破坏和损失,避免由于电磁泄漏,产生信息泄露,干扰他人,受他人干扰。

网络上系统信息的安全。包括用户口令鉴别,用户存取权限控制,数据存取权限、方式控制,安全审计,安全问题跟踪,计算机病毒防治,数据加密。

网络上信息传播安全,即信息传播后果的安全。包括信息过滤等。它侧重于防止和控制非法、有害的信息进行传播后的后果。避免公用网络上大量自由传输的信息失控。

网络上信息内容的安全。它侧重于保护信息的保密性、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攻击者利用系统的安全漏洞进行窃听、冒充、诈骗等有损于合法用户的行为。本质上是保护用户的利益和隐私。网络安全的特征

(2)、网络安全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

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

可用性:可被授权实体访问并按需求使用的特性。即当需要时能否存取所需的信息。例如网络环境下拒绝服务、破坏网络和有关系统的正常运行等都属于对可用性的攻击;

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3)、主要的网络安全威胁

自然灾害、意外事故;

计算机犯罪;

人为行为,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

“黑客” 行为:由于黑客的入侵或侵扰,比如非法访问、拒绝服务计算机病毒、非法连接等;

内部泄密;

外部泄密;

信息丢失;

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

信息战;

网络协议中的缺陷,例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等等。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篇一: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 法言》、《文中子中说》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崔宗之、苏晋、张旭、 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 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 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 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 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等〗、《新唐书》〖宋 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行测概述 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行测)是中国公务员考试中的一大重要科目。它是考察考 生在行政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四个模块。下面将对这四个模块的考点进行详细总结。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言语理解与表达是行测中第一个模块,考察考生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主要 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词语的理解、语句的理解、修辞手法、篇章结构等。 1. 词语的理解 考生需要掌握词语的多义性和引申义。在做题过程中,要注意考虑词语的上下文,以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 2. 语句的理解 语句的理解主要考察考生对文章中具体语句的理解能力。要注意语句的逻辑关系,尤其是因果关系、比较关系和转折关系。 3.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指通过修辞手法改变词义、语序、语调等,以达到修饰文字、夸张、渲染气氛等效果的方法。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反问等。 4. 篇章结构 篇章结构是文章的组织方式,包括标题、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等。考生需要 理解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便准确回答与篇章结构相关的问题。 三、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是行测中的第二个模块,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数字推理、比例关系、百分数、应用题等。 1. 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是通过观察数字之间的规律,推断出下一个数字或数字序列的规律。 常见的数字推理题型包括找规律、填空、判断等。

2. 比例关系 比例关系是指两个对象之间的数量比。在比例关系的题目中,考生需要根据已知条件推断未知数量的大小。 3. 百分数 百分数是指以100为基数的分数,常用于表示比例和增减比率。考生需要熟练掌握百分数的计算和应用。 4. 应用题 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题目。考生需要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的数量关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判断推理 判断推理是行测中的第三个模块,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常识判断、对称关系、因果关系、逻辑推理等。 1. 常识判断 常识判断是通过了解和理解一般性知识,来判断某个陈述的真实性或合理性。考生需要丰富自己的常识知识,以便在做题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判断。 2. 对称关系 对称关系是指事物之间在某种属性或性质上的对应关系。常见的对称关系题型包括选择图形的对称图形、找出与给定图形不同的图形等。 3. 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是指两个事件或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考生需要通过分析各种因果关系,判断某个事件或事物的可能性或可能的结果。 4. 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是根据已知条件和逻辑规则,推导出结论的过程。考生需要灵活运用逻辑规则,以便快速准确地进行推理。 五、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是行测中的第四个模块,主要考察考生的资料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主要涉及的知识点包括图表分析、文字材料分析、综合应用等。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知识点总结大全 行测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常常被称为“公考的第 一关”。合格的行测成绩是顺利进入下一轮面试的基础。行测 的知识点较为广泛,涵盖了数学、逻辑、常识、判断推理等多个方面。下面对行测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数学类知识点: 1. 算术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整数、分数、百分数等计算。 2. 代数运算:包括代数式的展开与因式分解,含有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运算与解题方法。 3. 几何运算:包括平面图形的面积、体积计算,几何变换等。 4. 数据分析与统计: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处理与描述,统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等。 5. 概率与统计:包括基本概率计算、频率分布、正态分布等统计概念与方法。 逻辑类知识点: 1. 命题逻辑:包括命题与命题联结词的逻辑运算,命题的真值表,命题的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等。 2. 调节词逻辑:包括如果……,那么……推理,虽然……但是……推理等常见的逻辑推理形式。 3. 排列组合与概率:包括排列组合的计数原理,概率的计算与应用等。 4. 数列与数列运算:包括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计算与性质,数列的前n项和,通项公式等。 5. 空间想象与抽象:包括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空间关系的判断与推理。

常识类知识点: 1. 政治常识: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党的理论与指导思想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 经济常识:包括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政策与经济管理等知识。 3. 时事政治:包括国内外的重大时事,重要政策,政治事件等。 4. 文化常识:包括文学、历史、地理、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 社会常识:包括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基本概念与常识。 判断推理类知识点: 1. 推理判断:包括条件判断、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等推理方法。 2. 逻辑关系:包括命题与命题之间的关系,论证过程中的逻辑关系,逻辑谬误等。 3. 排序逻辑:包括时间、空间、数字、大小、长度等排列顺序的判断。 4. 综合判断:包括信息综合、图表分析、文章理解等综合判断能力的考察。 以上是行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在备考过程中,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练习。通过系统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点,相信能够在行测中取得好成绩,为进入面试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祝大家考试顺利!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300知识点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300知识点 1. 下列哪一个湖泊是在我国江西省的境内:(B) 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洪泽湖 2. 下列我国名茶中哪一种是产于福建安溪:(D) 龙井碧螺春武夷岩茶铁观音 3. 吉林省抚松县被人们称为是哪种药材之乡?(C) 当归枸杞人参田七 4. 石头城是对我国哪座城市的美称?(B) 南昌南京拉萨西安 5. "山城"是我国哪座城市的雅号?(C) 洛阳西安重庆福州 6.世界四大洋中面积最小的是:(D)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7.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是哪一座?(B) 乔戈里峰珠穆朗玛峰干城章嘉峰公格尔山峰 8. 下列海洋中哪一个是我国最大的海?(A) 南海东海黄海渤海 9. 按年呑吐量算世界最大的港口是:(C) 纽约港神户港鹿特丹港上海港 10. 美国是于哪一年宇宙飞船登月成功?(C) 1964 1965 1966 1967 11. 峨眉山位于我国哪个省份?(A) 四川云南贵州西藏 12. 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A) 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13. "鲁"是我国哪个省份的简称:(C) 河北吉林山东山西 14. 世界部分首都是以人名命名的,下列哪个不是:(B) 华盛顿莫斯科巴黎科伦坡 15. 下列河流哪一条是世界流程最长:(A) 尼罗河长江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 16. 世界最大的内陆国是:(B) 阿富汗哈塞克斯坦瑞士蒙古 17. 下列哪个岛国不是欧洲国家?(B) 爱尔兰马尔代夫马耳他冰岛 18. 下列哪个国家被称为"袋鼠之国"?(C) 索马里新西兰澳大利亚肯尼亚 19. 世界国土面积最小的国家是:(A) 梵蒂冈摩纳哥瑙鲁图瓦卢 20. 世界石油储量最多是哪一个国家?(D) 伊拉克伊朗科威特沙特阿拉伯 21. 下列哪一个城市不是我国的"三大火炉"(高温)之一?(B)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梳理大全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梳理大全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我国最重要的招录考试之一,而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以下简称行测)是国考的重头戏之一。行测中常识判断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知识。针对这个知识点,下面将对其进行全面的梳理。 一、政治常识 政治常识是行测常识判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涉及到政治制度、国家机构、政治常识、政治体制、宪法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在国考行测中,往往会涉及到政治实际、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历史、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内容。考生需要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如中央、地方及其组织机构的层级关系,党的领导体制和国家民主制度,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 二、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是行测考试中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主要涉及到我国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国际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在文化方面,考生需要掌握我国的历史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俗等方面;还需要了解中国的地理形态、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在国际文化方面,考生需要掌握全球化、东西文化交流、文化传承等知识。 三、科技常识

科技常识是行测考试的另一重要知识点,主要涉及到科学技术、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卷子中通常涉及到一些科学实验、科技产品以及科技行业知识等。考生需掌握现代化技术与信息化的发展常识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等。 四、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也是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主要涉及到经济基础、经济体制、经济指标等方面的知识。考生须掌握如财政预算、税收、社会保障、货币金融、贸易自由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和合作,把握我国现行经济体制和市场化改革的基本特征。 五、法律常识 法律常识也是行测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考察范围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司法程序和知识产权等方面。考生需要了解基本的法治原则,理解国家的法治理念。此外,还需掌握基本的人权保障及民主法治的实现路径等。 总之,行测常识判断涉及到的知识点广泛、涵盖面大,但是作为一名学习者,建议考生平时多阅读相关的书籍,积累相关的知识点;多刷题,进行整理和巩固,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加之多做模拟测试,分析自己的知识漏洞,并不断地进行弥补,不断提升自己的行测水平。

干货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梳理

1.直言命题解题要领 直言命题又称性质命题,是判断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联项分为肯定和否定两种。肯定一般用“是”表示;否定一般用“不是”、“没”等否定词表示。 量项有全称量词、特称量词和单称量词。全称量词一般用“所有”、“每一个”、“凡”等表示;特称量词一般用“有”、“有些”表示;单称量词一般用“某个”表示。 直言命题的分类: ①全称肯定命题:所有S都是P。 ②全称否定命题:所有S都不是P。 ③特称肯定命题:有的S是P。 ④特称否定命题:有的S不是P。 ⑤单称肯定命题:这个S是P,或者a是P。 ⑥单称否定命题:这个S不是P,或者a不是P。 直言命题与概念的关系 对当关系分为矛盾关系、下反对关系、(上)反对关系和从属关系。 ①矛盾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也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三组矛盾关系: “所有S都是P”和“有些S不是P”。 “所有S不都是P”和“有些S是P”。 “某个S是P”和“某个S不是P”。 当直言命题前面加上“并非”时,为负直言命题,与原命题具有矛盾关系。 “并非所有S都是P”=“有些S不是P” “并非所有S不都是P”和“有些S是P” “并非某个S是P”和“某个S不是P” ②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必有一真),但可以同真。 “有些S是P”和“有些S不是P” “某个S不是P”和“有些S是P” “某个S是P”和“有些S不是P” ③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必有一假),但可以同假。 “所有S都是P”和“所有S都不是P” “所有S都是P”和“某个S不是P”

“所有S都不是P”和“某个S是P” ④从属关系:可同真,可同假。 从真的方面,特称从属于全称,全称真则特称真;在假的方面,全称从属于特称,特称假则全称假。全称肯定命题->单称肯定命题->特称肯定命题 全称否定命题->单程否定命题->特称否定命题 变形方式 ①换质推理:谓项改为与原来相矛盾的概念。 “所有S是P”----“所有S不是非P” “所有S不是P”----“所有S是非P” “有些S是P”----“有些S不是非P” “有些S不是P”----“有些S是非P” ②换位推理:改变主项和谓项的位置。 “所有S是P”-----“有些P是S” “所有S不是P”-----“所有P不是S” “有些S是P”-----“有些P不是S” “有些S不是P”-----“有些P不是S”--×,换位无效 ③完全换质位推理 注意特殊量词:“少数”“大部分”“一半” 三段论推理 两个直言命题作为前提和一个直言命题作为结论而构成的推理,其中两个前提涉及三个概念。 看两个前提条件是否都为特称直言命题—一特得特 看两个前提条件是否都为否定—一否得否 两个前提都为特,推不出结论 两个前提都为否,退不出结论 2.复言命题解题要领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知识点 一、国考行测常识概述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中国最重要的招聘公务员的考试之一,由国家公务 员局主管,每年都有数十万人参加。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是国考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所有职位必须参加的科目。行测 主要测试考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分 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二、数量关系 1. 基本概念 数量关系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或事物之间的数学 关系。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题型包括比例、百分数、利率、速度等。 2. 比例 比例是指同类事物之间数量大小的对比关系。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 比例题型包括简单比例、复合比例和反比例等。 3. 百分数 百分数是指把一个数以100为基数表示成百分之几。在国考行测中, 常见的百分数题型包括增长率、降低率、利润率和折扣率等。 4. 利率 利率是指利息与本金之间的比率关系。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利率题 型包括单利、复利和综合利率等。

5. 速度 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路程。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速度题型包括相遇问题、追及问题和赶上问题等。 三、逻辑推理 1. 基本概念 逻辑推理是指根据已知条件,通过推理和判断得出结论的过程。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逻辑推理题型包括命题逻辑和谬误判断等。 2. 命题逻辑 命题逻辑是指通过对命题进行分析和推理来得出结论的一种方法。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命题逻辑题型包括命题联结词、充分必要条件和三段论等。 3. 谬误判断 谬误判断是指对于一个观点或论述进行分析和判断,找出其中存在的错误或谬误。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谬误判断题型包括假设谬误、因果关系谬误和类比谬误等。 四、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综合应用 1. 基本概念 数量关系与逻辑推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国考行测中常常综合应用。通过数量关系推理出结论,或者通过逻辑推理得到数量关系等。 2. 综合应用题型 在国考行测中,常见的综合应用题型包括数据分析、图形推理和信息处理等。这些题型需要考生灵活运用数量关系和逻辑推理知识,综合分析和判断问题。

公务员考试常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公务员考试常识必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300题均只给出问题和答案,不设置选项,帮助考生排除干扰,快速记忆。 备战国家公务员考试进入了冲刺关键期。 1.《胡笳十八拍》琴曲记述的是什么故事? 答:蔡文姬流落塞外 2.《广陵散》根据《晋书嵇康传》讲的是什么故事? 答:聂政刺韩王 3.唐朝的宫廷乐舞是? 答:燕乐 4.七国象棋的发明者是? 答:司马光 5.中国最古老的围棋棋谱专著是? 答:忘忧清乐集 6.研究开局的象棋古谱是? 答:梅花谱 7.135照相机的“135”指的是什么? 答:胶卷编号 8.17岁的小明如果违法,应该负完全刑事责任吗? 答:错 9.1800年以前,西方医生认为手术成功的标志是? 答:患者疼痛 10.18世纪德国贵族热衷于收集并定制各种树木做的“木头书”,以木头做成的盒子,盒面用树皮制作,你知道盒子里面都用来装什么? 答:与此有木头有关的如树叶,果实等 11.100支纱针织品的纱线比24支纱的? 答:细 12.1947年,第一台微波炉问世了,这是炊用炉具的一次革命,下列对微波炉的表述,错误的是? 答:它的微波发生器是一种晶体管 13.1946年至1947年,在法国居里实验室发现了铀核“三分裂现象”的我国科学家是? 答:钱三强、何泽慧 14.1922年11月,日本海军设计建成了排水量为7470吨的世界上第一艘航 空母舰。请问它装备了多少架舰载机? 答:21架 15.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驾驶着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进行了一次划时代的 飞行,成为航空史上的里程? 答:“飞行者”1号 16.1941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执行的原子弹研制计划代号为? 答:曼哈顿工程 17.1907年11月22日,出现在大西洋上的“毛里塔尼亚”号是世界上第一 艘现代化的? 答:客轮 18.1955年的亚非会议是在哪里召开的? 答:印尼 19.1961年拍摄的电影“红色娘子军”的导演是? 答:谢晋 20.1962年出版的科普作品《寂静的春天》首次提出了环境保护问题。它的 作者是? 答:美国人 21.1960年9月10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 答:近程弹道导弹 22.1962年,中国电影第一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颁给了哪位女星的哪部电影? 答:祝希鹃的《红色娘子军》 23.1970年4月22日,美国2000万人参加倡导公民环保运动,这一天被命 名为地球日。它是人类现代? 答:是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

公务员行测复习知识点大全 一、数量关系 1. 算术平均值: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2. 加权平均值:不同数据之间的比重不同,根据各数据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计算平均值。 3. 比例:两个数值之间的关系,常用百分数表示。 4. 平方根:数的平方根是该数的一个非负根,乘以自身等于该数。 5. 平方和:数的平方的和。 6. 百分数与小数的转化:将百分数除以100,转化为小数;将小数乘以100,转化为百分数。 二、判断推理 1. 推理判断:根据已知条件和常识判断出整体结论。 2. 逻辑判断:根据逻辑规则和已知条件判断出具体结论。 3. 相对关系:根据比较两个事物的特点,判断它们的关系。(如大小、质量等) 4. 绝对关系:根据一个整体和其中的部分的关系,推断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 逻辑选择: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逻辑的思考,选择出正确的选项。 三、判断推理 1. 公共知识:指一些常见的或者基本的知识点,通常是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 2. 原因分析:根据已知条件推断出可能的原因或后果。 3. 条件判断: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条件判断。

4. 综合判断:根据多个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5. 推理判断:根据条件进行推测和判断。 四、言语理解与表达 1. 扩句:从句与主句间的关系要保持逻辑一致,不改变原意。 2. 隐逻辑:在没有明确提到的前提或条件下,推理出逻辑推导的结论。 3. 反义词:两个词具有相反的意义。 4. 近义词:两个词语意思相近或含义接近。 5. 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一般要顺应语句意思,有选择地使用。 五、资料分析 1. 图表分析:对图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2. 表格计算:根据信息表中的数据进行计算。 3. 表述与判断:根据表中的数据进行描述和判断。 4. 文章理解:阅读文章中的信息,了解文章内容并回答问题。 5. 材料分析:分析提供的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 六、常识判断 1. 时事新闻:了解当前的国内外时事新闻和热点问题。 2. 社会常识:了解社会的基本规律和常识,包括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3. 科学常识: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包括生物、化学、物理等方面的知识。 4. 文化常识:了解文化领域的基本常识,包括文学、艺术、音乐等方面的知识。

公务员行测备考:常识判断大全

公务员行测备考:常识判断大全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题一般来说考的几率非常大,但是许多考生还是容易丢分,这可能是平时知识点积累的太少了,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务员行测备考:常识判断大全”,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公务员行测备考:常识判断大全 17401、我国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商周时的园林叫做“囿”,是供帝王、后妃、大臣及奴隶主贵族们游览、观赏及打猎的地方。从商周到秦代,“囿” 的范围一般都很大,《孟子》中记载,周“文王有囿方七十里”,“囿”中饲养珍禽异兽,栽种名贵花木,还要修建大量的楼台殿阁,供统治者享受。 17402、秦汉时期大筑宫苑:秦汉时,帝“囿”改称“苑”或“苑囿”、“宫苑”。“苑囿”就是古代的帝王园林。秦汉时期“苑囿”规模极大,如《三秦记》中记载,秦时在咸阳筑上林苑,“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 17403、汉武帝把秦的上林苑又扩大充实,在园中建离宫七十余所,名花异草、珍禽异兽莫不具备。汉武帝又经营了规模更为宏大的甘泉苑,周围五百四十里,苑内宫殿楼台不下百余处。他还在建章宫内开辟了太液池,池中造海上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开创了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主要模式,此种造园手法一直被历代统治者所模仿,延续了两千多年。 17404、魏晋的转型时期:这一方面是受我国山水画发展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动荡,玄学受崇。这一时期佛教已传入中国,受宗教玄学思想的影响,当时贵族士大夫阶层追求精神解脱,陶醉于山水园林之中,尤其钟爱自然山水。 17405、唐宋为成熟时期:唐宋时期是我国造园艺术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人园林,都规模空前。唐时的大明宫、兴庆宫、华清宫,宋时的艮岳等,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辉煌。 17406、明清时期为造园高峰:明清时期造园艺术达到高峰。这

2023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5篇)

2023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归纳总结(通用5篇) 2024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一 什么是光污染? 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 依据不同的分类原则,光污染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国际上一般将主要光污染分成3类。 1、白亮污染 白天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反射光线引起的光污染,日常生活中的镜面水面反射就是白亮污染。 2、人工白昼 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人工白昼。 3、彩光污染 指舞厅、夜间游乐场所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和闪烁的彩色光源发出的彩光所形成的光污染,其紫外线强度远远超出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经常“蹦迪”的人一直被这种污染干扰。 2024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二 华北平原: (1)我国第二大平原。 (2)太行山。古代以太行为基准,东边是山以东,西边是山以西,即现在山东和山西的由来。如洞庭湖以南为湖南,洞庭湖以北是湖北。安徽是安庆和徽州的合称,甘肃是甘州和肃州的合称。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 (3)长芦盐场是我国的盐场。 (4)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2024年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归纳总结篇三 光污染有哪些危害? 1.影响人体健康 光污染对人身体的危害有很多,首当其害的是眼睛。有关研究结果也表明,光污染对人眼的角膜和虹膜造成伤害,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有研究表明,我国高中生近视率达60%以上的主要原因,并非用眼习惯所致,而是视觉环境受到污染。 城市的黑夜亮如白昼,严重扰乱人类的生物钟规律并抑制诱导睡眠的褪黑激素的分泌,危害人体健康。人如果长期受高强照射,可诱发流鼻血、脱牙、白内障,甚至导致白血病和其他癌变。 2.对天文观测的危害 灿烂的星空和奇妙的天文现象令人赞叹。然而,现在全球约1/5的人却看不见银河。由于光污染,天光亮度大增,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观测站的夜间观测已几乎荒废;而建于1675年的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近年来也为光污染所困扰。日益严重的光污染模糊星空视野。剥夺了人们观赏星空的乐趣。 3.对交通安全的危害 烈日下驾车的司机会因玻璃幕墙的反射光而引起突发性暂时失明和视力错觉,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如果眼睛长时间受强烈刺激,极易引起视觉疲劳,导致驾驶员出错,降低交通安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梳理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梳理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梳理(精选3篇)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梳理篇1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每年放在第一部分考察,题量20题。主要测查考生对国情社情、历史人文、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科技、公文、地理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这一部分题量大且知识点包罗万象、浩如烟海,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复习到、准备好,备考难度大。所以需要梳理常考知识点,重点学习。 历史人文,有三个大方向,一是“史”包括中国史、世界史。以中国史为主。中国史就是从古到今,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制(夏商周),到封建社会(秦汉唐宋元明清),以及近代史,还有现代史,共五史。二是人文,有2种方向:文学和文化。文学与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有关,能考察唐诗的搭配,诗人的风格,时代顺序、作者对应等。文化主要考中国的文化,比如诸子百家理论主张、代表人物。除了思想之外,还有艺术:戏曲、书法、绘画、音乐、算术等,文化的内容比较综合。 科技,也有三个大方向,一是科技史,即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每次科技革命有什么成果+人物+理论+时间。二是基础科学,考查物理化学生物知识,范围包含较广,但难度适中甚至较易。所以要求我们广泛学习,比如了解物理中光学声学热力学,化学中各个元素功能搭配组合应用,生物知识有关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都需要了解。三是高新技术,即结合了高科技的新技术,在现实中的应用。比如杂交水稻是生物工程的哪类应用?是基因工程。这部分以记忆为主,考对应搭配,考察的重点是基础科学。 法律,除了考察记忆外,还需要理解分析,包含了宪法、刑法、民法典的具体应用和案例对比区分。比如提供某个案例,将主人公的行为与法律进行匹配。所以我们需要了解相关法律名词是什么意思,并加以区分。 时政,即时事政治,指近期发生的政治类的事件。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汇总 推理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的重要考点 之一、下面是国考行测判断推理知识点的汇总。 一、常见推理题型 1.模拟推理题:通过给出的事实材料,推理出相应的结论。模拟推理 题常见的形式包括分类归纳推理、归结推理、一般概推、转化推理等。 2.辨析根据题:判断题中,将给出的判断信息与原始材料进行对比, 判断其真伪程度。 3.证明方向题:给出一组条件,要求推理出与条件相符的结果,需要 根据给定条件和问题要求进行分析推理。 4.排序推理题:给出一组人员或物品的特征,要求根据给定的条件将 其进行排序,需要根据条件进行排除和排序。 5.综合判断题:综合应用以上各种推理题型进行判断,要求考生运用 多种推理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二、判断推理的基本原理 1.矛盾法则:矛盾法则指的是同一个命题与其否定命题是互为对立命题,它们的真假不能同时成立。 2.原因果效应:根据原因与果效应之间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对应的结论。 3.前提推理:根据给定的前提条件进行逻辑推理,推断出相应的结论。 4.逻辑收缩:将多个条件中的部分条件进行合并,得出新的条件。

5.逻辑扩展:根据给定的条件,推断出更多的结论。 三、判断推理的方法与技巧 1.合并条件:将多个条件中的部分条件进行合并,得出新的条件。 2.分解条件:将一个复杂的条件进行分解,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进 行推理。 3.利用排除法:对于综合判断题,可以通过排除法进行筛选,逐一排 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 4.分析两者关系:对于给定条件,可以分析其与结果的关系,通过推 理找出适合的结果。 5.换个角度思考:对于难以推断的题目,可以尝试换个角度思考,从 不同的角度或角色出发,进行推理。 四、判断推理题的答题技巧 1.充分理解题干和选项:判断推理题虽然是非常考查思维能力的题型,但首先要对题目进行全面并充分的理解,理解选项中的关键词。 2.注意排除法: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逐一进行排除,从而确定正 确选项。 3.逻辑推理:运用逻辑和常识进行推理,根据题目中的条件进行逻辑 推理。 4.注意选项间的区别:判断推理题的答案往往非常接近,但细节上有 所不同,要仔细阅读并分析选项之间的区别。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行测知识点梳理 一、行测概述 公务员行测是中国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组成部分,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行测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四个部分。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行测,本文将对行测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1. 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辨析 同义词、反义词和近义词辨析是言语理解与表达中常见的考点,考生需要根据语境和词义的细微差别选择正确的答案。 2. 短文内容把握 考生需要通过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主旨和重点,准确回答相关问题。 3. 词语的使用和理解 考生需要熟悉常见的词语用法,理解其在句子中的意义,正确运用和理解词语。 三、数量关系 1. 基础运算

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基本运算,考生需要熟练掌握运算规则和方法。 2. 百分数的运用 百分数在数量关系中经常出现,考生需了解百分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3. 比例关系 比例关系是数量关系中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理解比例关系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四、判断推理 1. 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是判断推理中的重要内容,考生需要根据所给条件进行判断和推理。 2. 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运算能力,考生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律推理出未知数字。 3. 图形推理 图形推理考察考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图形分析能力,考生需要根据一定的规律推理出图形的变化规律。 五、资料分析

1. 表格分析 表格分析是资料分析中的常见形式,考生需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理解和分析。 2. 图表分析 图表分析是考察考生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重要形式,考生需要根据图表中的数据进行推理和总结。 3. 文章阅读 文章阅读是考察考生文本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形式,考生需要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观点,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总结与建议 公务员行测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生选拔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取得良好的成绩,考生需要对行测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复习。同时,考生还需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备考,顺利通过公务员行测考试。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国考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篇一:_国考行测常识判断深度解读:考查常规难度适中 _国考行测常识判断深度解读:考查常规难度适中 _国考行测已经圆满落下帷幕,省级和地市的题型题量一致,仅有几个题不同.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对今年行测试卷的常识判断题进行了深度解读,总结出以下三大特点,帮助大家了解考情. 一.考查知识点常规,重点考察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 本次考试涉及的知识面广泛,有法律.外交.地理.经济.科技.人文常识等.试题考查的知识点常规,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考生仔细阅读试题,利用基础的知识就能得出答案. 二.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 历年国考常识判断部分都会考查人文知识,今年的人文部分主要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也会成为以后常识考查的一个趋势.可见,考生应该多关注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只有多积累,才能做对题. 如今年国考题中考到了和〝金石丝竹〞相关的诗句,〝金石丝竹〞指的是不同材质的乐器,题干问的是四个选项中哪句诗词和〝竹〞相关.做对此题,需要明确〝金石丝竹〞分别什么意思.〝金〞指的是金属乐器,比如铜制的编钟等,〝石〞指的是石制乐器,〝丝〞指的是弦乐器,比如琵琶.古筝等.〝竹〞一般指管乐器,比如说竹笛等.分析至此,考生就会比较轻松的选出答案.正确选项为〝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三.题量不变,难度适中 今年的国考常识判断有_道题,与往年持平,内容涉及法律.外交.哲学.经济.地理.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跟往年相比,今年题目的难度有所下降,比较适中.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今年国考的考查多是基础知识,法律考查的都是常见法律的重要知识点,不偏不难.其他部分的试题考查的知识多是中学时代的知识,或者只要仔细阅读试题就不难找到正确答案. 2.考察内容多与现实生活有关 从考试内容上来看,今年的考题多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考生只要平时多观察,多积累,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利用就不难得到正确答案.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关注云南中公教育官网 更多公职类考试信息和资料 篇二:_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中国古典文学汇总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部分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有关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的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其运用.从近三年的题目来看,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一直占有相当比重.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试从不同角度,对文学常识做出归纳,帮助诸位考生备考. 一.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韩非子. 5.屈宋: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_.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_.元白: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_.三苏:是苏轼.苏洵.苏辙. _.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_.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苏轼.辛弃疾.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梳理

公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梳理 近年来,公务员报考日渐升温,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公务员考录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工务员考试行测知识点梳理,供大家分享。 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知识点一 第一个10孔吹气琴是哪国人发明的?->英国, 第一个24孔口琴是哪国人发明的?->德国, 漫画的含义是:->随意的画, 《蒙娜·丽莎》是谁的作品?->达·芬奇, 在京剧表演艺术中,曹操是什么颜色的脸谱?->白色, 后羿射日是中国的:->神化故事, 小李家保险丝烧断了,由于一时找不到保险丝,于是他找了一段细铜丝接上了,这样做->不对, 收录机里面使磁带走动的小马达用的是:->直流电, “文化大革命”中的“--”指的是->姚文远、张春桥、江青、王洪文, 苏步青是->数学家, 我国首次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是->《渔光曲》, 愚公移山是谁的代表作->徐悲鸿, 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是->蔡元培, 抗日战争期间钱塘江大桥的设计者是->茅以升, 《官场现行记》的作者是->李宝嘉, 京剧是哪两种剧种融合而成的->徽剧和汉剧, 甲骨文最先出土于->河南,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叫->东方红1号, 石油中碳和氢的含量占:->96-99%, 民航喷气飞机使用燃料为:->煤油, 喷气发动机用于:->大气层中飞行的飞机和部分导弹, 航天飞机采用:->火箭发动机,

我国民航客机最多的是:->波音,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徽号是:->CA, 我国航班号后两位数表示:->航班序号, 我国飞机编号是在字母后加几个数字:->4, 英国石油协会的油品标准代号是:->IP, 我国石化行业标准是:->SH, 我们通常所说的噪声是指在( )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80, 我国第一台农用微型水力发电装置在( )研究成功。 ->江苏, 血型是由( )的一个病理学家发现的。->奥地利, “塞上江南”是指( )。->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 街头炭烤羊肉串对人体最大的危害是( )。->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 1807年,美国人发明汽船,接着( )人仿造出第一艘轮船。->英国, 下面哪种细胞的寿命很长,伴随着人的一生,直到生命终止?->神经细胞, 我国古代供外国人入住的旅馆叫( )。->番馆, 世界上酿酒的鼻祖是( )。 ->中国, 中国最奇特的房顶开门建筑始于( )。 ->原始社会, 血友病是由于血液中缺乏( )。 ->血小板, 我国以“黑土”著称的平原是( )。 ->东北平原, 造成“世界屋脊”和“鱼米之乡”农业生产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 ->地形地势, 缺乏以下哪种维生素时会引起坏水症和水肿病?->维生素C, 著名画家黄胄最擅长画什么动物?->驴, 捧哏逗哏是下列那种艺术表演的术语?->相声, 京剧中花旦是指->年轻女子, 进行曲的拍型是->2/4, 蜜蜂中的工蜂主要吃哪种东西?->花粉, 太阳在什么时候距我们最近?->夏天, “五更”大约是几点钟?->5、6点,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生活的共同点是->制造陶器,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断题知识点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定题知识点行测复习是很枯燥乏味的,要时时保持足够的耐心与仔细,认真练习,才能有所提高。你知道行测复习方法有哪些吗?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常识判定题知识点,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常识判定题知识点 一、四大高原 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中国最大的高原;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最平整的高原;云贵高原是我国最曲折的高原;黄土高原是我国黄土散布最广的高原。 二、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柴达木盆地是最高的盆地;四川盆地是位于外流区的盆地;准格尔盆地是最北的盆地。 三、平原 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长江中下平原是地势最低平的平原。 四、河流湖泊 长江是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流最大、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珠江是汛期最长的河流;额尔齐斯河是唯独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是最大的内流河;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淡水湖;京杭运河(1800千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最早、长度最长的人工运河。 五、山脉,沙漠,岛屿 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是最高的山峰;塔克拉马干沙漠是最大的沙漠;台湾岛是最大的岛屿。 六、气候 吐鲁番是我国最热的地方;漠河镇是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台湾的火烧寮是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吐鲁番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洪涝、洪涝是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候灾害。 七、省份,民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国土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国界限最长的省级行政单位,海南省是跨纬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也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级行政单位;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八、其他 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盐场;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 拓展:公务员考试行测朴素逻辑题常用解法 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朴素逻辑是必考题,我们在解答朴素逻辑题的时候,常用方法有两个:假定法和排除法。 假定法主要适用于真谎话问题,前面我们在学习命题时已经接触过了真谎话问题,主要介绍的方法是找矛盾。假定法,顾名思义,通过假定某个条件正确或毛病,代入题干,根据假定进行推断,如果没有显现矛盾,则假定正确;反之,假定毛病。 除法适用于题干选项相对全面,内容简单易推的题目。而当题干特点较多,推理复杂选项又不够全面时,排除法的局限性不言而喻,此时假定法的使用就显得极为重要。 【例题】已知甲乙丙丁四辆车的色彩分别是白银红蓝,大家对各自的车的色彩的描写分别有一下对话: 甲说:乙车不是白色的 乙说:丙车是红色的 丙说:丁车不是蓝色的 丁说:甲、乙、丙三个人的车有一辆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真话。 现以丁的话为根据,哪项是可以正确的。 A乙车是白色,丁车蓝色 B.乙车银色,丁车蓝色 C.丙车是红色,乙车是银色 D.甲车是白色,乙车是红色 【解析】题干给出信息相对不是很肯定,而选项信息也不够全面。没法使用排除法进行解答,故尝试假定法来解题。 第一挑选假定突破口,题干信息以丁的内容为根据,丁说三个人红有红色车,且此人说真话,则我们在挑选假定条件时应当是含有红的内容为突破口。 视察其他三人的描写,肯定以乙的描写为假定条件。即假定乙的描写为真,则肯定乙车应为红色,且其内容为真,丙车为红色,此时产生矛盾,可以肯定该假定毛病。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合集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合集 1.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合集篇一 风筝的起源: 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 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 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 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中国风筝问世后,很快被用于测量传递信息,飞跃险阻等军事需要。唐宋时期,由于造纸业的出现,风筝改由纸糊,很快传入民间,成为人们的娱乐的玩具。 宋朝风筝已在民间广泛流行。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国的风筝流传到世界 各地。先是传到日本和朝鲜等近邻国,后又漂洋过海,传到了缅甸,马来亚,印 度尼西亚和新西兰直到更远的东方岛屿上;另一线则顺着“丝绸之路”或蒙古人 的征战路线进入了阿拉伯和西欧。元代在中国为官17年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归 国后,也把风筝介绍到了西方。 山东潍坊是我国著名风筝产地,明代就已在民间出现扎制风筝的艺人。清代,随着放风筝习俗的流行,风筝艺术亦达到鼎盛阶段。道光年间,郭麟吟清明的一 首竹枝词描绘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游争上白浪河,纸鸢儿子秋千女,乱比 新来春燕多。”郑板桥有诗曰:“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 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 《潍县志》也记着:“清明,小儿女作纸鸯,秋千之戏,纸鸯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之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清末,潍 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风筝市场,全国许多地方的商贾都来潍坊购买风筝,一时间花 样翻新招主顾,双双蝴蝶鸢成行”,涌现出了一大批手艺高超的风筝艺人。 潍坊风筝主要有三种基本造型:串、硬翅和简形,其中以龙头蜈蚣最突出。 据说是受了龙骨水车的启发而制造的。现在已发展成许多品种,小的可放在掌上,大的有几百米长,造形、色彩也各不相同,从很简单的白纸糊身,红纸糊头,不 画一笔,不染一色的蜈蚣风筝,到色彩缤纷,绘金描银的九头神龙风筝。从构思 奇妙的二龙戏珠到三条巨龙在空中呈“y”,字形飞行的“哪吒闹海”,真是千 变万化,“奇巧百出”。 潍坊的长串风筝除蜈蚣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的题材。如“梁山一百单八将” 是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做得个个形态不同,栩栩如生,放上天去排成一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