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普通高中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无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00.50 KB
- 文档页数:13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测试语文试题试卷宁夏银川一中2008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多吃少长肉阿曼达斯帕克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进食习惯研究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类进食行为研究中心之一。
这个非同寻常的烹饪帝国的女王是这个大学的营养学家芭芭拉罗尔斯教授。
该实验室最近研究的课题是热量密度,即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对饱觉和体重控制的影响。
芭芭拉在她的新书《食量测定进餐计划》中称这项研究为“食量测定法”。
罗尔斯发现,饱觉,即吃饱的感觉,是针对某一种食物而言的。
也就是说,人们吃饱一种食物之后,他们还吃得下另一种食物。
罗尔斯说,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吃饱饭后总还有肚子吃甜食”。
人类每天的饭量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热量不一样,这个看法现在已为营养学家所接受,罗尔斯是最先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之一。
然而,她还发现一个明显的矛盾:当食物分量“超大”时,人们吃得更多。
她的实验室给成年人提供四种分量不同的通心面和干酪,吃最大一份的人比吃最小一份的人多吃进去30%的热量,而受试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发觉饭菜分量不同。
同样,罗尔斯用三明治搞了一次实验,让男人和女人吃6英寸、8英寸、10英寸和12英寸等大小不同的三明治。
与吃6英寸三明冶的人相比,吃12英寸三明冶的女人多摄取31%的热量,而男人则多摄取了56%的热量。
饭后问他们有几成饱,不管吃的三明治大小如何,食客们的回答没有多少区别。
罗尔斯说:“至于人们为何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这也是我们正研究的问题。
不过,显然视觉和人的暗示很重要。
”食量测定研究中显而易见的是,体重控制的关键在于“食物的选取,可以使你在吃饱的同时降低热量的摄取”。
宁夏回族自治区高三下学期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5题;共20分)1. (2分) (2017高二上·嘉兴期末)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蜚声中外的瓷器发轫(rèn)于郑州,而被喻为“花鸟虫鱼,一双巧手塑乾坤,山川大地,一支触笔映九州”的制瓷人,很多不擅言辞,有时甚至显得近乎木讷(nè)。
B . 网络上的言论可能是真情流露的诚挚关切,可能是不着(zháo)调的情感宣泄,也可能是别有用心的混淆视听,政府要积极引导网民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yù)力。
C . 无论是国外媒体抑或国内媒体,VR都是热门的新兴载(zài)体,但它有着时空因素的极大掣肘,人们不应盲目乐观,更不能流于肤浅的“技术决定论”的窠(kē)臼。
D . 远处青山层林叠翠,白云缭绕,近处湖水波光摇曳,喁(yú)喁软语,这样一幅写意山水画,让人情不自禁地沉缅在对世外桃源的想象中,频频翘(qiáo)首回望。
2. (6分) (2019高一上·龙陵期中)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源自民间、源于生活的中国刺绣艺术,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从生活中得到升华,成为璀璨的艺术明珠。
刺绣画艺术品,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________的工匠精神于丝缕针黹间传达着绘画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作品神韵,彰显着丝质特有的天然光泽和柔美,赋予作品翰墨所不能及的风采,使之发展为更具观赏性的中华艺术瑰宝。
中国当代的刺绣画较之历代,无论是题材、技法、色彩,还是针黹、缣帛,()。
近几十年,各绣种在绣材的拓展泛取、针法的借鉴相融、题材的继承创新等方面,都有令人________的作品问世,尤其是双面绣和双面全异绣作品,更是给刺绣艺术增添了不可思议的感染力。
银川一中2024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任何技术都不是从天而降的,技术是人类造物精华的再现。
技术能够如此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并非因为它是点石成金的“现代魔法”,而是因为人类发明技术就是为了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其中必然包括了对社会关系的改变。
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技术改变社会关系”的表达倒置了因果,改变社会关系其实是因,技术创新才是果。
越是对社会影响深刻的革命性技术,其中蕴含发明人改变社会的动机就越强。
为何“反技术依赖”现象会以这种因果倒置的样貌大行其道呢?这是因为在技术和社会关系的公开讨论中,人们常常忽视了一个重要事实:每一项技术都是人创造的,反之则不然,并非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技术的创生。
因此,不同经济条件、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职业的社会群体,面对技术特别是颠覆性、革命性技术带来的冲击时必然会产生分化,进而出现数字技术驱动的社会新阶层重组,如日趋显现的“数字移民”、“数字原住民”和“数字难民”等,这种新的阶层基础较之传统的社会阶层基础在解读上述现象时显然更为恰当。
“数字移民”是数字技术改造社会的亲历者,从固定电话、BB机、模拟机到数字机、功能机、智能机、智能手表,他们经历了数字技术在我国从无到有,再到逐渐支配生活的全过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刷新着生产工具、生活方式乃至社会体验,裹挟着中国社会从工业化向数字化迈进、从现实社会向网络空间迁移的过程。
正是“数字移民”所在的这代人促成了我国过去三十年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他们既是改变时代的推手,也是被时代改变的对象,故而面对“技术改变社会”的态度是五味杂陈的。
他们既有“技术颠覆”乐见其成的进取,也有“故土难离”网络隐居的保守,还有“反依赖、不反技术”的纠结,这就使其内部开始出现意见分歧和行为分化。
宁夏银川市一中2023届高三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人教版高三银川一中2023届高三年级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教师:杨萌萌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花文化饱含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生活内容的文化现象与文化体系,体现了国人与植物积极互动、和谐共生的关系。
药之食之,信仰寄情。
远古时期,神农氏就遍尝百草百花,测试它们的药用功能和效果。
此后,人们将各种不同的花草分类定性,针对不同的病症入药,同时作为各个季节的食材,花草成为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药物和食物来源。
后世出现的莉花糕、桂花鲜栗羹、木香花粥、梅粥,以及用栀子花、芙蓉花、玉簪花、金雀花、紫藤花等四季鲜花做菜的方式更是数不胜数。
花卉花木很早就成为人们信仰象征和情感寄托的对象。
范晔《后汉书.西南夷列传》中记录了夜郎国的故事,“夜郎者,初有女子浣于遯水,有三节大竹流入足间,闻其中有号声。
剖竹视之,得一男儿,归而养之。
及长,有才武,自立为夜郎侯,以竹为姓。
”这个故事说明古代西南地区将竹视为有神性的图腾物加以崇拜。
《后汉书》还描述了西南地区的竹子较其他地区更为粗壮的特征,“其竹节相去一丈,名曰濮什”。
西南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如彝族等,把竹子视为他们祖先的象征,竹文化对他们而言有着特殊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价值。
入诗入画,雅俗共賞。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道:“莲以夏开,惟避暑山庄之莲至秋乃开,较长城以内迟一月有余。
然花虽晚开,亦复晚谢,至九月初旬,翠盖红衣,宛然尚在。
苑中每与菊花同瓶对插,屡见于圣制诗中。
”民众喜欢在不同的时节用花卉进行装饰装点,这是中国花文化中的俗文化。
文人雅士则经常举行与花卉花木有关的雅趣活动,比如文人独处或雅集时,围绕花卉展开吟诗作对、写字作画、填词谱曲等活动和艺术创作,这是中国花文化中的雅文化。
宁夏银川市2023届高三4月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银川市2023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型(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井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文本阅读(9分,每小愿3分)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既是先贤圣道,亦隐喻家国大义。
因此,家国情怀也是中国古典诗词从未缺席的主题,诗词中的家国,既有“边塞况味”,也有“忧国忧民”。
“边塞况味”,莫如盛唐四大边塞诗人王昌龄、王之涣、岑参、高适,他们开启了中国边塞诗词的巅峰之门。
王昌龄有感于汉将李广的英雄气概而作的《出塞》句句宣誓,字字慷慨,尽显盛唐人保家卫国的决心。
王之涣留存于文学史的诗作已不多,但《凉州词》的余响不绝于耳,尤其是那两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与杨柳,春风与玉门关,离家已经平添几分忧思,而更为堪忧的是,面对这茫茫荒漠,连表达思念的杨柳枝都找不到。
玉门关,自古就隐喻着边塞情绪,诗人把它放在这里,更显回乡之路漫长悠远。
忧愁虽然有,但比忧愁更强烈的是慷慨,乡愁之上,还有家国荣誉,这远远高于个人悲情。
边塞将士们的坦荡着实令人叹服。
于是,我们不难理解,王之涣的《凉州词》为何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悲壮却不凄凉了。
“忧国忧民”诗词所体现的则是国与民在争战中的苦难。
忧国,既有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又有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更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银川市高三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 (2017高一下·安徽期中)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项是()A . 窈陷黏液以身作责咎由自取B . 缔造商榷义愤填膺无计于事C . 砥砺切搓沸反盈天潦草塞责D . 吞噬坚韧坚忍不拔责无旁贷2. (4分) (2019高一下·白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阿尔卑斯山脉在法国境内最出名的是勃朗峰,它坐落在法瑞意三国交界处,其中一面就位,于法国萨瓦勃朗峰地区。
萨瓦勃朗峰地区的博日自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地质公园。
2005年博日山区发起了法国第一个森林宪章,旨在提高公民对森林资源的认识以及对森林的管理为目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对当地木材资源进行评估和开发。
广阔的牧场间,奶酪生产加工车间。
在博日山区,不同的地质活动和微气候造就了_ 的风土条件,博日山地的高山牧场可以出产奶酪,而尚贝里以北十公里的萨瓦背斜谷则以出产优质的葡萄酒而闻名。
作为葡萄酒“老字号”产区,萨瓦地区有着_ 的土壤条件。
在广阔的阿尔卑斯山麓间,斑驳的石墙,潺潺的溪流,蜿蜒的小径和间错的房舍,()。
阿尔卑斯山被称为“大自然的宫殿”,多元化的自然景观为当地带来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当地人通过发掘这些优质的山地旅游资源来吸引游客,并根据不同季节开发丰富多彩的体验式项目。
到了夏季,这里是的户外运动圣地,山地徒步,峡谷漂流,帆板皮划艇,山地自行车....夏日的户外运动选择更加丰富多样。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以提高公民对森林资源的认识以及对森林的管理为目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对当地木材资源进行评估和开发。
B . 旨在提高公民对森林资源的认识以及对森林的管理能力为目的,并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对当地木材资源进行评估和开发。
C . 旨在提高公民对森林资源的认识以及促进对森林的管理,并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对当地木材资源进行评估和开发。
绝密☆启用前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卷(银川一中第四次模拟考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对美的认识有相对与绝对之分,把这两者推向极端,就成为美学中的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
在中国美学史上,儒学对美的主张,基本上属于绝对论,如孔子对“韶乐”的评价就是“尽善尽美”。
而道家则是相对论者,如老子认为美与丑是相对而言的,而且是可以转换的,没有丑,即无所谓美,所以只知美之谓美,也就无所谓美了;如果一味地追求美,超过了美的界限,美就可能转化为丑。
因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是合乎辩证法的。
这些思想对于建立朴素的、辩证的美学观很有意义。
根据这些思想,进一步提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等思想。
庄子进一步发展了老子的“自然”“无为”的思想,大力攻击文章礼乐有失性命之情,并把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发展为相对主义。
如在《知北游》中提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乎天地之谓也”。
他把美与无为密切结合起来,以此得出天地之美与万物之理,发展了道家归真返璞的思想。
在庄子看来,人只有达到听其自然,超乎一切利害得失,才能排除一切痛苦,实现超脱,以达到无我之境,才能“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
庄子这些思想,对后世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但他从另一方面,把老子的相对论发展为相对主义,如在《齐物论》中提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在《至乐》篇中也讲到同样的事实,指出:“《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鸟闻之而飞,兽闻之而走,鱼闻之而下入,人卒闻之,相与还而观之。
银川市高三语文4月教学测试联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下列各组成语中,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 . 归根结底旁征博引莫衷一是舐犊情深B . 察言观色胜卷在握美轮美奂醍醐灌顶C . 孺子可教随遇而安铩羽而归相形见拙D . 运筹帷幄励精图治咳不容缓沧海桑田2. (4分) (2020高二上·嘉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林清玄的文字朴实,以台湾乡间生活和自然景物为题材,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感悟;人生哲理,并不流于口号和说教。
他特别善于用活泼的闽南方言口语,写出闽南人常见的景物和风土人情。
初读他的作品,凤凰树、相思树、榕树、寺庙里的晨钟幕鼓、饭碗里的番薯稀粥……都让我感觉无比亲切,尽管我不是正宗的闽南人。
(甲)当时我还不太理解什么叫作“乡土情怀”,但对他能够如此准确地用文字把握身边的人和事颇有惊艳之感。
(乙)从十七岁开始写作起,林清玄共出版了两三百本书,连续十年列《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榜》。
在一篇文章里,他说过,气质以及气质支撑起的生命形态才是一流的化装。
一个人心地善良,对生活乐观,自然气质不凡。
(丙)林清玄在过世那天早上还在微博上告诉人们“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这句赠言让我想起一段评价:“冲淡谦和、坚毅笃定的宗教气息感染了这位作家。
”正如我在1988年写下的,也是林清玄生前最喜欢说的:寺院中的佛鼓之所以无远不届,不在于它被敲击时咚咚作响,而在于它在沉寂中犹能穿山越岭余音不绝。
(1)文段中的画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晨钟暮鼓B . 尽管C . 惊艳D . 化装(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处,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银川市高三语文4月教学测试联考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 (2018高一下·泰州开学考)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组是()A . 摹写雾霭沉湎沧海桑田B . 恣意愁怅碗碟跫音不响C . 座标翱游逍遥促膝谈心D . 仓皇蛰居冬宵不容质疑2. (4分) (2019高三上·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尼采的紧张、繁复、多致的意象,把世俗的道德和庸凡的态度涤荡无余。
他交响诗般的叙述,露出精神的晨曦,照耀着昏暗的世界。
尼采文本对于鲁迅而言是一种天启般的存在,中国儒学文献的温吞、自恋、缠绵之语都相形见绌。
鲁迅在这里看到了绕开儒家资源、建立新的文学与生命哲学的可能性。
(乙)徐梵澄看出了鲁迅借用尼采的本义:那么,也要将旧道德的标杆打破,将那些伪君子——尼采所斥的菲利士人——的假面具揭开,重新估定新的价值,也寄希望于行动性的实际革命者。
”这个看法是对的,对于期待文化变革的鲁迅而言,儒学之外的资源的引进,恰恰是自己这一代人的使命。
(丙)中国人那时候的急务不是因循守旧,而是求新。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正是鲁迅的梦想。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文段中的加下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相形见绌B . 本义C . 恰恰D . 因循守旧(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李满春指出,必须从法律上对个人和政府微博进行规制,防止出现一些滥用微博打击报复的现象。
B .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国家”的战略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赖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C . 日本政府自从悍然宣布购买钓鱼岛以来,中国各地爱国民众以不同的方式对日本政府的丑恶行径予以强烈的谴责和愤怒的声讨。
2022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高三四模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在科学技术革命史中,科幻作家往往扮演着预言家的角色,以科学技术作为创作动力,将建立在现有科学基础上的新想法融入作品,推动人类产生新的科学发明,让科学描述变成日常可见的现实,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思维模式亦为之改变。
②新的科学想法比什么都重要。
黄金时代的主流科幻小说往往聚焦人物和环境的统一问题,触及到新文学的本质。
人物是背景化的扁平人物,情节、情感不是最主要的因素。
站在冷漠的宇宙视角维度上,真正的“硬”科幻不以人类的情感和主观感受为转移。
刘慈欣《三体》中的“黑暗森林法则”,依照传统的文学趣味,这会被认为缺乏温度和情感,科幻世界竟然是如此冰冷。
诚然,文学描写、叙述技巧可以增加美感,让科幻“软”一些,易于为大众接受,向传统主流文学靠近,也可以争取更多的读者。
然而,执着于“内宇宙”的观念会让人类趋于封闭,丧失向外开辟的空间。
科幻的理想是创造新的生存环境,这是未来人类最大的希望和温暖。
③科幻有两种魅力,实用性和自由度。
科幻是一种超门类小说,是一种元素,可以和其他小说类型融合在一起。
科幻是实用的、自由的,和大众认为的不切实际、机械化的刻板印象刚好相反。
面对世界的变化、环境的危机,真正的科幻作家不会放弃努力,会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和理性激情,“带着地球去流浪”。
在科幻小说中,面对灭顶之灾的人类是不会轻易屈服的,他们抗争到底,研究如何在水下、在冰冻或是烧焦的地球上或是在外太空、在最陌生敌对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这才是对人性更为真实的刻画。
科幻为人类在极端冷酷的环境下生存而自豪。
生存还是毁灭?在生命哲学层面,科幻充分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和魅力。
④科幻小说的一大功能是培养科学家。
科幻作家的职业往往是与科学技术紧密相关的工程师、科学家等,他们通常为了传播科学技术而创作,科幻小说理想的读者是对科学发明感兴趣的人。
科幻小说是一种拓展思维的力量,可以用来培养人们预测未来的习惯。
机密★启用前银川市2016年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中国传统的独特审美思想,特别是其致思方式和理论探索,是全人类美学理论财富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与西方美学理论共存互补,丰富人类的美学理论宝库。
这不仅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美学理论发展提供思想资源,而且还可以让他们在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上获得启示,并且必将会对世界的美学理论与审美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
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对审美基本规律的概括,揭示了人类审美活动的普遍规律,既可以印证西方美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又可以纠正一些西方理论中的谬误,补充西方审美基本理论所存在的盲点。
而有些具有共同规律的审美现象,西方学者尚未归纳而中国古代已经归纳的;或中国古代早已有深刻的思想,而西方近代转向时才开始发现的,也值得全人类珍视。
至于中国人特有的审美规律和特征,更是中国学者对人类美学理论和审美实践的独特贡献。
西方近代学者无论在美学理论还是审美实践中,都有从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中汲取精华、获得启示的先例。
西方近代的意象派理论,就是一个典型。
他们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或如遇知音,或相见恨晚,尽管他们对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理解,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中国古代对于审美的看法,既有自上而下的宏观论道,也有自下而上的具体描述。
在许多文人笔记和艺人心得中,虽然常常只有只言片语,却包含着对审美问题的精湛见解。
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领悟,也只有在中国人的文献和审美实践中才能见到其思想基础和理论概括。
它们不仅在古代曾经对人们的审美实践起到过指导作用,而且有许多思想在未来仍然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传统的审美意识处于整个环境中,是我们现实中活生生的东西,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而人们对它们的自觉意识也随之不断在积累和深化,有限的个体只有在继承传统审美思想的前提下,正视审美意识的现实,才能推动其不断丰富发展。
建立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是时代的需要。
美学理论须具有当代意识,在当代背景下激活传统,把优秀的美学理论的传统因子融入新的肌体中,使传统审美思想现代化,具有生命活力,顺应时代要求和社会要求,真正地具有国际性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应当从当代社会现实出发去审视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价值,使之成为当代美学理论的源头活水,并且使它对现实审美现象具有有效的阐释功能。
我们要真正从内在精神上继承民族传统中具有生命活力的审美思想精髓,而非只具有古董价值的“原汁原味”。
中国人的那种人生艺术化的自觉追求,中国人通过审美活动铸造灵魂的人生态度,都体现在他们的审美主张中。
他们以审美的态度去陶冶性灵、体验人生,与自然保持一种亲和的关系,把有限的人生融入到无限的宇宙之中,从而使人生得以超越和成就。
(摘编自朱志荣《论继承中国传统的美学体系建构》)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与西方美学理论可以形成共存互补,因为它是全人类美学理论财富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B.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可以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美学理论发展提供思想资源,是人类的美学理论宝库中的财富。
C.西方美学理论中存在的谬误以及审美中所存在的盲点,是通过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传统审美思想揭示出来的。
D.有些具有共同规律的审美现象,西方学者尚未归纳而中国传统思想中已对这些审美规律进行了归纳概括。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西方近代的意象派理论曾经从中国传统审美思想中汲取精华、获得启示,体现了中国学者对人类美学理论和审美实践的贡献。
B.在许多文人笔记和艺人心得中,蕴藏着中国古人对于审美的看法,虽然常常只有只言片语,却包含着对审美问题的精湛见解。
C.传统的审美意识存在于现实之中,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人们,而人们只有正视审美意识的现实,才能推动其不断丰富发展。
D.我们应该从当代社会现实出发去审视中国传统美学理论的价值,从而使当代美学理论对现实审美现象具有有效的阐释功能。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西方人视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如遇知音上看,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已经在西方美学理论和美学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中国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和审美领悟,在古代对人们的审美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对未来人们的审美活动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C.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须在当代背景下激活传统,使传统审美思想成为顺应时代和社会要求的理论。
D.以审美的态度去陶冶性灵、体验人生,与自然保持一种亲和的关系,这种中国传统的审美思想精髓是值得我们继承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周少司空石泉公褒之曾孙也。
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
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
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
元昌览书而遽止。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
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
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
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
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
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
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月诣阙献俘。
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例有军乐,既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请备而不奏。
方庆奏日:“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
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时持疑不定。
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
若有忌月,即有忌时、忌岁,益无理据。
’当时从讷所议。
军乐是军容,与常不等,臣谓振作于事无嫌。
”则天从之。
则天尝幸万安山玉泉寺,以山迳危悬,欲御腰舆而上。
方庆谏日:“昔汉元帝尝祭庙,出便门,御楼船,光禄勋张猛奏日:‘乘船危,就桥安。
’元帝乃从桥,即前代旧事。
今山径危险,石路曲狭,上瞻骇目,下视寒心,比于楼船,安危不等。
陛下蒸人父母,奈何践此畏涂?伏望停舆驻跸。
”则天纳其言而止。
长安二年五月卒,赠兖州都督,谥曰贞。
中宗即位,以宫僚之旧,追赠吏部尚书。
方庆博学好著述,所撰杂书凡二百余卷。
尤精《三礼》,好事者多询访之。
每所酬答,咸有典据,故时人编次,名曰《礼杂答问》。
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三十九》)4.对下列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B.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C.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D.聚书甚/多不减秘阁/至于图画亦多异本/诸子莫能守/其业卒后/寻亦散亡。
5.对文中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石泉公”中的“公”是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如“公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史记·项羽本纪》)中的“公”。
B.“神功”是武周武则天的年号,皇帝的年号纪年法是古代纪年法的一种形式,和干支纪年法一样盛行。
C.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六部中吏部的最高级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是吏部的最高长官,为中央六部尚书之首。
D.《三礼》:指《周礼》《仪礼》和《礼记》,对中国后世政治制度、社会思想、文化传统、伦理观念影响很大。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王方庆出身显贵,年少有为。
他曾祖父是周代少司空王褒;父亲王弘直,为人正直;他十六岁时就被任命为越王府参军。
B.王方庆以身率众,理政有方。
则天朝,他担任广州都督,忌贪求他人财物,又对属官严加管制,当时的人们对他赞赏有加。
C.王方庆不畏权贵,正直敢言。
武则天曾到万安山,山路危险,准备让人用轿把她抬上去,王方庆反对,认为皇上尤其不能畏惧险难。
D.王方庆学问渊博,且能致用。
他议政或谏言,总引经据典,如对于“诣阙献俘”时能不能奏乐,他据引典籍反对“备而不奏”。
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 10分)(1)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
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
( 5分) (2)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生查子周紫芝春寒入翠帷,月淡云来去。
院落半晴天,风撼梨花树。
人醉掩金铺,闲倚秋千柱。
满眼是相思,无说相思处。
8.阅读全词,说说“风”字在上阕中的作用。
(5分)9.简要赏析“闲倚秋千柱”的原因。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 补写出下列句字中的空缺部分(6分)(1)王维《使至塞上》借对塞上景物的描写,以景喻人,表达自己内心孤寂伤感之情的句子是“,。
”(2)《离骚》中“,”是屈原借众女来写小人嫉妒作梗,诬告、陷害、诽谤他,败坏周围风气的句子。
(3)苏轼《赤壁赋》中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诗人泛舟江上的两句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瓷瓶他的手机响了,是母亲打来的,母亲告诉他医院催着交钱。
他说,知道了,并叫母亲不要着急。
他坐车来到市区的一个叫着“王记”的古董行。
你们这里收古董吗?顾林低声问正在电脑上忙着的一个男人,他是王经理。
你有什么古董?王经理问。
家中有一个宝物,顾林在8岁那年就知道了。
宝物是一个瓷瓶。
瓷瓶上画着一幅仕女图,人物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他用手机对着瓷瓶各个角度拍了照片。
顾林把手机上的照片翻给王经理看。
瓷瓶现在在哪里?王经理问。
在家里。
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王经理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