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学实验讲义[精品文档]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9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技能教学实验中心二O一O年五月目录1.前言---------------------------------------------------------------2页2. 实验一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测定------------------3~4页3. 实验二血药浓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生物利用度等药动学参数-----------------------------------------5~7页前言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研究药物制剂的评价方法及药物的体内过程。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中不仅将应用到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将贯通药动学、药剂学、分析化学、体内药物分析等课程,并使用UV、HPLC等现代分析仪器。
为了达到本实验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和方法,并结合课堂教学明白实验的基本原理。
实验中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严格操作,正确使用仪器,详细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数据不得任意涂改,实验报告要求书写正确整洁。
实验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安全,保持实验台面整洁及室内卫生。
本实验讲义主要参考华西医科大学《临床药代动力学实验讲义》、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药学系《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及北京医科大学《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编写,在此对两所学校的老师们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错误及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实验一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测定一.目的要求1.掌握固体制剂(片剂丸剂胶囊剂等)溶出度的测定原理、方法与数据处理。
2.熟悉溶出度测定的意义,溶出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3.了解溶出仪的基本构造与性能。
二.实验提要1.溶出度系指在规定介质中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崩解(或溶散)度无法反映崩散后微细颗粒的再分散和溶解过程。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技能教学实验中心二O一O年五月目录1.前言---------------------------------------------------------------2页2. 实验一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测定------------------3~4页3. 实验二血药浓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生物利用度等药动学参数-----------------------------------------5~7页前言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研究药物制剂的评价方法及药物的体内过程。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中不仅将应用到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将贯通药动学、药剂学、分析化学、体内药物分析等课程,并使用UV、HPLC等现代分析仪器。
为了达到本实验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和方法,并结合课堂教学明白实验的基本原理。
实验中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严格操作,正确使用仪器,详细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数据不得任意涂改,实验报告要求书写正确整洁。
实验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安全,保持实验台面整洁及室内卫生。
本实验讲义主要参考华西医科大学《临床药代动力学实验讲义》、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药学系《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及北京医科大学《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编写,在此对两所学校的老师们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错误及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实验一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测定一.目的要求1.掌握固体制剂(片剂丸剂胶囊剂等)溶出度的测定原理、方法与数据处理。
2.熟悉溶出度测定的意义,溶出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3.了解溶出仪的基本构造与性能。
二.实验提要1.溶出度系指在规定介质中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崩解(或溶散)度无法反映崩散后微细颗粒的再分散和溶解过程。
实验三 尿药法测定核黄素片剂消除速度常数【实验目的】1、 熟悉尿药法在生物药剂实验中的应用2、 掌握尿药法计算消除速度常数等动力学参数的方法【实验原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观察一个方面的变化,常可间接地认识到另一方面的情况,所以药物在体内的速度过程变化规律,既可用血药法来估算,也可用尿药法来估算。
在多数情况下,尿药浓度高于血药浓度,定量分析精密度好,测定方法较易建立,而且取样方便,受试者可免收多次抽血的痛苦。
因此,在体内药物大部分以原形从尿中排除条件下,通常可用尿药法估算消除速度常数、生物半衰期等动力学参数。
尿中原形药物的瞬时排泄速度,可用下列微分式表示:X K dtdX e u= (1) Ke 为表观一级排泄速度速度,Xu 为t 时间尿中原形药物的累计排泄量,X 为t 时间体内存有的药量。
在静脉给药时,体内药量的经时过程可由下式表示:kt o e X X -= (2)Xo 为给药剂量,K 为表观一级消除速度常数。
将(2)式中X 值代入(1)式后得:kt o e e X K dtdXu-= (3) 两边取对数得:303.2log logKtX K dt dX o e u -= (4) 由(4)式可见,原形药物排泄速度得对数对时间作图为一直线,其斜率为-K/2.303,与血药浓度的对数对时间作图所求的斜率相同。
(4)式适用于静脉给药后求算消除速度常数。
若口服给药,则体内药量经时过程可由下式表示:)(t K Kta o a a e e KK F X K X ----=(5)Ka 为表观一级吸收速度常数。
尿中原形药物的瞬时排泄速度可由(5)式代入(1)式得:)(t K Kta o a e u a e e KK FX K K dt dX ----= (6) 当Ka>K ,t 充分大时,则e -Kat →0,(5)式简化为:Kta o a e u e KK FX K K dt dX --= (7) 两边取对数得:303.2log logKtK K FX K K dt dX a o a e u --= (8) 由上述关系式可见,若以logXu/dt 对t 作图,可得到一条二项指数曲线,从其后段直线得斜率可求出一级消除速度常数K 。
实验一阿斯匹林片体外溶出速度的测定一、目的要求:通过阿斯匹林片体外溶出速度的测定,了解制剂生物制度的体外测定方法。
二、实验指导:片剂服用后,在消化道中需要经过崩解和淀解两个过程,然后才为机体所吸收,崩解后的粒子还不能直接被机体吸收。
故崩解时限的检查只能控制整个释放过程的最初阶段。
特别在加入挡板的情况下测得的崩解度,不太符合实际的生理现象。
故对难溶性药物只用崩解度作为片剂吸收性能的指标就不能完全反映制剂的内在质量。
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固体制剂的内在质量,除了测定体内血液或药浓度(最能真实反映吸收情况外,目前一些国家的药典收载了一种与体内结果相关的体外测定方法—溶出速度测定)。
片剂溶出速度测定是指药片在适当的介质中崩解后,主药的溶出速度和程度,近代生物药剂学研究指出,一般溶解度小于0.1—1mg/100 mL的药物,其体内吸收受溶出速度的控制。
故目前都用溶出速度来控制难溶性药物固体制剂的质量。
本实验测定阿斯匹林片的溶出速度。
乙酰水杨酸微溶于水(25℃时溶解度为0.33g/100mL )。
测定溶出速度的仪器种类较多,本实验采用转蓝法。
(参看美国药典19版,20版和NF14版)。
三、实验内容:1、测定比较值E:取样品20片,精密称定,计算平均片重W将片研细,再精密称取相当于W的量,置于1000mL定量瓶中,加入人工胃液(1:100HCL)适量,37℃水溶上使全溶,冷至室温加人工胃液至刻度,摇匀。
过滤,取滤液5mL至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25mL用0.1moL/LNaOH 调PH9-10,沸水浴中煮沸5’,取出放冷,用0.1 moL/LNaOH调PH3-5,加硫酸铁铵指示剂5滴,蒸馏水稀释至刻度,于540nm处测定吸收值(E).2、样品测定:最取1000mL人工胃液为释放介质,调节恒温水浴温度为37℃±0.5℃,转兰转速100r/min。
取样品一片称量后放入转兰中,从溶媒接触药片开始计时,定时取样测定含量。
实验一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目的】以戊巴比妥钠催眠时间作为肝药酶体内活性指标,观察苯巴比妥及氯霉素对戊巴比妥钠催眠作用的影响,从而了解它们对肝药酶的诱导及抑制作用。
【原理】苯巴比妥为肝药酶诱导剂,可诱导肝药酶活性,使戊巴比妥钠在肝微粒体的氧化代谢加速,药物浓度降低,表现为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减弱,即催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持续时间缩短。
而氯霉素则为肝药酶抑制剂,能抑制肝药酶活性,导致戊巴比妥钠药理作用增强,即催眠潜伏期缩短,睡眠持续时间延长。
【动物】小白鼠8只,18~22g【药品】生理盐水、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5%氯霉素溶液、0.5%戊巴比妥钠溶液【器材】天平、鼠笼、秒表、注射器1 ml×4、5号针头×4【方法与步骤】一、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75%苯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每天1次,共2天。
2、于第三天,给各小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观察给药后小鼠的反应。
记录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计算戊巴比妥钠催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
二、药酶抑制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1、取小鼠4只,随机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小鼠腹腔注射0.5%氯霉素溶液0.1 ml/10g;乙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10g。
2、30分钟后,给各小鼠腹腔注射0.5%戊巴比妥钠溶液0.1 ml/10g,观察给药后小鼠的反应。
记录给药时间、翻正反射消失和恢复的时间,计算戊巴比妥钠催眠潜伏期及睡眠持续时间。
【统计与处理】以全班结果(睡眠持续时间,分)作分组t检验,检验用药组与对照组有无显著性差异。
(参见“数理统计在药理学实验中的应用”)【注意事项】1、催眠潜伏期为开始给药到动物翻正反射消失的间隔时间,睡眠持续时间为翻正反射消失至恢复的间隔时间。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实验讲义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技能教学实验中心
二O一O年五月
目录
1.前言---------------------------------------------------------------2页
2. 实验一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测定------------------3~4页
3. 实验二血药浓度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片的生物
利用度等药动学参数-----------------------------------------5~7页
前言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主要研究药物制剂的评价方法及药物的体内过程。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中不仅将应用到本课程的理论知识,而且将贯通药动学、药剂学、分析化学、体内药物分析等课程,并使用UV、HPLC等现代分析仪器。
为了达到本实验教学目的,要求学生上实验课前,必须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和方法,并结合课堂教学明白实验的基本原理。
实验中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严格操作,正确使用仪器,详细做好实验记录。
实验数据不得任意涂改,实验报告要求书写正确整洁。
实验中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安全,保持实验台面整洁及室内卫生。
本实验讲义主要参考华西医科大学《临床药代动力学实验讲义》、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药学系《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及北京医科大学《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实验讲义》编写,在此对两所学校的老师们表示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错误及遗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实验一固体制剂体外溶出度测定
一.目的要求
1.掌握固体制剂(片剂丸剂胶囊剂等)溶出度的测定原理、方法与数据处理。
2.熟悉溶出度测定的意义,溶出度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3.了解溶出仪的基本构造与性能。
二.实验提要
1.溶出度系指在规定介质中药物从片剂或胶囊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
崩解(或溶散)度无法反映崩散后微细颗粒的再分散和溶解过程。
当溶解过程为影响吸收的主要限速过程时,崩解(或溶散)时限往往不能作为判断药物制剂的吸收的指标。
固体制剂的溶出度测定法是一种较简便的体外试验法,对主药成分不易从制剂中释放,久贮后变为难溶物,在消化液中溶解缓慢,与其他成分共存易发生化学变化的药物,以及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的药物,均应作溶出度检查。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或容散)时限检查。
2.溶出度的测定原理为Noyes-Whitney方程:dc/dt=ks(Cs-Ct) 式中:dc/dt为溶出速度;k为溶出速度常数;s为固体药物表面积;Cs为药物的饱和溶液浓度;Ct为t时的药物浓度。
试验中,溶出介质的量必须远远超过使药物饱和的介质所需要的量。
一般至少为使药物饱和时介质用量的5~10倍。
现行中国药典溶出度测定方法有转蓝法和桨法,并对装置的结构和要求作了具体的规定。
通常以固体制剂中主药溶出一定量所需时间或规定时间内主药溶出百分数作为制剂质量评价指标。
中国药典规定,除有特殊规定外,固体制剂在45分钟时的溶出度必须达到70%。
3. 本实验以阿斯匹林片为实验对象,采用桨法测定阿司匹林的溶出度。
三.实验内容
1.比较E值的测定取阿司匹林10片,精密称定,计算出平均片重(W)。
将称定的片剂研细,再精密取相当于W的量,置1000ml容量瓶中,加入人工胃液(0.1mol/L盐酸)至刻度,混匀,于水浴上37℃放置1小时,每隔10分钟振摇1
次。
冷至室温,滤过。
精密吸取滤液4ml置10ml容量瓶中加0.5mol/L氢氧化钠液0.7ml,加蒸馏水3ml置沸水浴中煮沸5分钟,取出冷却,加0.25mol/L盐酸6滴,摇匀,加三氯化铁试液(人工胃液配制)0.3ml,加蒸馏水至刻度,摇匀,于UV-9200分光光度计上540nm波长处测吸收度E值。
(已经测得药片平均片重W= 0.365g E=0.262 )
2.样品Ei值的测定取人工胃液(0.1mol/L盐酸)1000ml,经15分钟超声脱气后,倒入贮液杯中,调节温度在37 0.5℃,调节转速每分钟100转,将精密称定的药片一片(W)放入贮液杯内,从人工胃液接触药片开始计时,在45分钟时取样5ml置于10ml小量筒中,再将所取样液用移液管精密量取4ml置于10ml容量瓶中,余按比较值测定项下,自“加0.5mol/L氢氧化钠液0.7ml…”起依法测定,得药片溶出的Ei值。
四.实验数据处理
1.计算:Eˊ=W/W×E 溶出百分率=Ei/Eˊ×100%
2.结论:根据结果判断该药片的溶出是否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
1.固体制剂进行溶出度测定有和意义?哪些药物应进行溶出度测定?
2.影响溶出度测定结果的因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