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206.50 KB
- 文档页数:3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学习目标】①说出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
②简要分析说明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影响形成主要因素。
③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教学重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第一课时【基础导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有哪些?何为集聚效应?2.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与特点3.住宅区有何特点?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在布局上有何不同4.商业区分布特点、位置?5.工业区布局有什么要求?【问题探究】CBD的主要特征?第二课时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什么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三种?2.写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主要因素是什么?3.结合图2.7完成读图思考题。
4.举例说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5.结合第24页活动内容,总结出城市各功能区应如何合理布局?并完成活动题。
【反馈练习一】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 )A.城市规划的需要B.功能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集聚C.交通条件的发展D.人口的消费需要2.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B.方便工人的上、下班C.寻找交通方便的地区D.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3.城市中地价最高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工业用地B.住宅用地C.行政用地D.商业用地4.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市中的各种功能区都需要占有或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因而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B.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也会兼有其他功能C.城市中各功能区之间均有明确的界线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均是城市常见的功能区5.城市各种功能区中,最基本的职能区是 ( )A.商业区B.行政区C.工业区D.住宅区读城市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回答6~8题。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课标要求及解读:运用图2.1判断城市形态的类型,分析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学习了不少关于城市的知识,日常接触的媒体中或日常生活或旅游等活动过程中,学生也积累了一定的城市感性认识。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地理必修1的知识以及部分人为地理的知识。
三、教材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的功能分区为本章的核心概念,城市形态和城市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是核心概念体现的基础,是前一章中人口迁移内容的延续,与后面的工农业活动和交通运输等内容密切相关,通过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城市形态,也为后期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阅读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图,对三个城市进行比较,让学生描述其外部特征,说出影响各自特征的因素。
2.指导学生阅读北京市不同功能区举例图,说出城市具有的主要功能区及其位置,结合分析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图、纽约CBD——曼哈顿图和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了解并说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发展特点。
读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分析并说出香港城市形态、功能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五、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
2.教学难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分布规律
六、教学方法:以分析讨论法为主
预先将学生分组,收集资料。
从北京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现象和问题入手,通过探究分析比较和讨论,探索原因/并总结规律。
七、教学过程表述:
八、板书设计
九、评价
1.读延安市城市形态图,说出延安市城市形态类型。
(图见附件1)
2.图2.10展示了我国北方某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布局的两种方案,试评价哪种方案较为合理,为什么?如果你有更好的修改意见,请标注在图上。
(图见附件2)
附件1:延安市城市形态图
附件2:图
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