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 格式:pptx
- 大小:158.81 KB
- 文档页数:57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实践指南第1章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概述 (4)1.1 安全生产的基本概念 (4)1.2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4)1.3 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 (4)第2章安全生产组织与职责 (5)2.1 安全生产组织结构 (5)2.1.1 安全生产领导机构 (5)2.1.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5)2.1.3 生产车间、部门安全生产组织 (6)2.2 安全生产责任制 (6)2.2.1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内容 (6)2.2.2 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6)2.3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责 (6)第3章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7)3.1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设 (7)3.1.1 制定原则 (7)3.1.2 制定程序 (7)3.2 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7)3.2.1 编制原则 (7)3.2.2 编制程序 (8)3.3 安全生产制度的管理与执行 (8)3.3.1 管理体系 (8)3.3.2 执行体系 (8)第4章安全生产培训与教育 (9)4.1 安全生产培训体系建设 (9)4.1.1 培训体系规划 (9)4.1.2 培训资源配置 (9)4.1.3 培训管理制度 (9)4.1.4 培训激励机制 (9)4.2 安全生产培训内容与方法 (9)4.2.1 培训内容 (9)4.2.2 培训方法 (10)4.3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实施 (10)4.3.1 培训计划制定 (10)4.3.2 培训组织实施 (10)4.3.3 培训效果评估 (10)4.3.4 培训档案管理 (10)4.3.5 持续改进 (10)第5章安全生产风险评估与管理 (10)5.1 安全生产风险识别 (10)5.1.1 风险识别范围与方法 (10)5.1.2 风险识别流程 (11)5.1.3 风险识别结果应用 (11)5.2 安全生产风险评估 (11)5.2.1 风险评估方法 (11)5.2.2 风险评估流程 (11)5.2.3 风险评估结果应用 (11)5.3 安全生产风险控制与应急处置 (11)5.3.1 风险控制措施 (11)5.3.2 风险控制措施实施与监控 (11)5.3.3 应急处置 (11)5.3.4 应急处置能力提升 (12)第6章应急预案与救援 (12)6.1 应急预案编制 (12)6.1.1 编制原则 (12)6.1.2 编制程序 (12)6.1.3 预案内容 (12)6.2 应急预案管理 (12)6.2.1 预案审批与发布 (12)6.2.2 预案培训与宣传 (12)6.2.3 预案演练 (12)6.2.4 预案更新 (12)6.3 应急救援与处置 (13)6.3.1 预警 (13)6.3.2 报告与信息传递 (13)6.3.3 应急处置 (13)6.3.4 救援协调 (13)6.3.5 善后处理 (13)第7章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3)7.1 现场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 (13)7.1.1 企业应建立健全现场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保证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了规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订立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部员工及管理层。
2.全部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活动、设施、设备都必需遵守本制度。
第二章安全生产组织架构第三条安全生产领导机构1.公司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高级管理人员担负组长。
2.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
3.安全生产领导小构成员包含相关部门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员工代表。
第四条安全生产责任1.公司设立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
2.安全生产部门负责订立安全生产计划、组织安全培训、开展事故调查等工作。
3.各部门负责人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五条安全生产监督1.公司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机制,定期进行内部安全检查和外部安全评估。
2.安全生产监督由安全生产部门及相关部门负责,检查结果将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规范第六条安全生产管理制度1.公司订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将其向全体员工进行宣传和培训。
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包含工作场合安全、岗位安全责任、不安全源管理、应急管理等内容。
第七条工作场合安全1.各部门需对工作场合进行安全评估,并完善相应的安全设施和应急设备。
2.工作场合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明示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第八条岗位安全责任1.各部门负责人要明确岗位安全责任,并将其落实到各岗位员工。
2.岗位员工应严格依照操作规程执行工作,乐观参加安全培训,加强安全意识。
第九条不安全源管理1.公司对不安全源进行全面归集,订立不安全源清单,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台账。
2.不安全源管理包含不安全源分级管控、定期检查和评估等,确保不安全源不对员工和设备造成威逼。
第十条应急管理1.公司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的应急职责。
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哪些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中国的法律体系了也明确规定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
下面就让店铺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吧,希望大家喜欢。
我国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在各种支持基础之上,而安全生产的法规体系尤为重要。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法规。
据统计,建国50年来,颁布并在用的有关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主要法律法规约280余项,内容包括综合类、安全卫生类、三同时类、伤亡事故类、女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类、职业培训考核类、特种设备类、防护用品类和检测检验类。
其中以法的形式出现,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的是《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2002年5月1实施),与此同时,国家还制订和颁布了数百余项安全卫生方面的国家标准。
根据我国立法体系的特点,以及安全生产法规调整的范围不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由若干层次构成。
安全技术法规安全技术法规是指国家为搞好安全生产,防止和消除生产中的灾害事故,保障职工人身安全而制定的法律规范。
国家规定的安全技术法规,是对一些比较突出或有普遍意义的安全技术问题规定其基本要求,一些比较特殊的安全技术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也制定并颁布了专门的安全技术法规。
1.设计、建设工程安全方面《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
1996年10月,原劳动部颁发的《建设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监督规定》中明确要求,“在组织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应有职业安全卫生的论证内容,并将论证内容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专门章节编入可行性报告”;“在编制(或审批)建设项目计划任务书时,应编制(或审批)职业安全卫生设施所需投资,并纳入投资控制数额内”。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1、关于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是一个包含多种法律形式和法律层次的综合性系统,从法律规范的形式和特点来讲,既包括作为整个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基础的宪法规范,也包括行政法律规范、技术性法律规范、程序性法律规范。
按法律地位及效力同等原则,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分为以下五个门类:(一)宪法《宪法》在安全生产法律体系框架中具有最高的法律位阶。
宪法中关于“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是安全生产方面最高法律效力的规定。
(二)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1.基础法我国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包括《安全生产法》和与它平行的专门法律和相关法律。
《安全生产法》是综合规范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一部普通法律,处于第三法律位阶,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创制,适用于所有生产经营单位,是我国安全生产法律体系的核心。
2.专门法律专门安全生产法律是规范某一专业领域安全生产法律制度的法律。
我国在专业领域的法律有《矿山安全法》、《海上交通安全法》、《消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
3.相关法律与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是指安全生产专门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中涵盖有安全生产内容的法律,如《劳动法》、《建筑法》、《铁路法》、《民用航空法》、《工会法》、《矿产资源法》等。
还有一些与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工作有关的法律,如《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和《标准化法》等。
(三)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安全生产行政法规的创制主体是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处于第四法律位阶。
国务院为实施安全生产法律或规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而制定并颁布的一系列具体规定,是我们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监察工作的重要依据。
我国已颁布了多部安全生产行政法规,如《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特别规定》、《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
(四)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是指由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处于第五法律位阶。